直肠癌临床路径

直肠癌临床路径
直肠癌临床路径

直肠癌临床路径

一、直肠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直肠癌(ICD-10:C18, D01.0)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直肠癌还是进展期直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

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局部切除术:早期直肠癌。

2.根治手术(直肠癌根治术、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进展期直肠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直肠癌患者。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血脂、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感染性

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

(4)结肠镜和/或钡剂灌肠造影、腹盆腔CT;

(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5.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5天。

1.术后病理:病理学检查与诊断包括(1)切片诊断(分类分型、分期、切缘、脉管侵犯、淋巴结数目);(2)免疫组化;(3)分子生物学指标。

2.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

3.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或门诊可以处理)。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21天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 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 C20xx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1.脾肾阳虚 2.肝肾阴虚 3.气血两亏 4.痰湿内停 5.瘀毒内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直肠恶性肿瘤(腹腔镜下直肠根治术)临床路径【2020版】

直肠恶性肿瘤(腹腔镜下直肠根治术) 临床路径 一、直肠恶性肿瘤(腹腔镜下直肠根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直肠恶性肿瘤(ICD-10:C20),行腹腔镜下直肠根治术(ICD-9-CM-3:48.6900x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等。 1.症状:便血,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下腹坠痛等。 2.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评价:体力状况评估、是否有贫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2)腹部检查:是否看到肠型及肠蠕动波、触及肿块、叩及鼓音、听到高调肠鸣音或金属音; (3)直肠指检:明确肿瘤位于直肠壁的位置,下极距肛缘的距离;占肠壁周径的范围。肿瘤大体类型(隆起、溃

疡、浸润),基底部活动度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了解肿瘤向肠壁外浸润情况。观察是否有指套血染。 3.实验室检查:粪常规+粪潜血;血清肿瘤标记物CEA 和CA19-9,必要时可查CA242、CA72-4、AFP和CA125。 4.辅助检查:术前肿瘤定性及TNM分期,指导选择正确的术式。 (1)肠镜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组织类型(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肉瘤等);可使用肠镜确定直肠肿瘤位置(低位、中位、高位)。 (2)术前应当明确肿瘤分期。行盆腔MRI或CT明确肿瘤与周围脏器和盆壁的关系,或行直肠腔内超声内镜,诊断肿瘤浸润肠壁深度及周围淋巴结是否转移。 5.鉴别诊断:必要时需行经肛门直肠壁穿刺活检病理,并请相关科室会诊。 (1)其他常见的结直肠疾病:胃肠道间质瘤(GIST)、炎性肠疾病、淋巴瘤、寄生虫感染、息肉等; (2)腹腔其他脏器疾病累及直肠: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男性前列腺癌累及直肠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诊断: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 分期。 (二)证候诊断 1.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 3.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 推荐方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白术、干姜、附子、甘草等。 2.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肝肾。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清肠饮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地榆等。 3.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4.痰湿内停证 治法:化痰利湿。

推荐方药:二陈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葛根、黄芩、黄连等。 5.瘀毒内结证 治法:化瘀软坚。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五灵脂、炮山甲、乳香、没药等。 对症加减: 恶心:加姜半夏、广陈皮、黄连,紫苏等。 乏力:加女贞子、旱莲草、生黄芪、当归、补骨脂、菟丝子、大枣等。 腹泻:党参、干姜、黄芩、黄连、半夏、大枣、甘草等。 便秘:加大黄(后下)、枳实、厚朴、麻子仁、瓜蒌仁、肉苁蓉、莱菔子等。 腹胀:加苡米、陈皮、鸡内金、炒麦芽、神曲、砂仁、扁豆等。 (二)辨病用药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加用具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漏芦、藤梨根、红藤、蛇六谷、苦参、红豆杉、马齿苋、败酱草、白英、龙葵、土茯苓等。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华蟾素片、复方斑蝥胶囊、安替可胶囊、西黄丸、西黄胶囊、平消胶囊、小金胶囊、康力新胶囊、贞芪扶正胶囊、健脾益肾颗粒等。 (四)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等。 (五)外治法 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1.肛滴法 适应症:消化道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伴有腹胀症状者;无法耐受口服中药者,增加用药途径。 禁忌症:门静脉癌栓,严重痔疮,痔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等。 推荐用药:生大黄9g、枳实15g、当归9g、天龙3条、柴胡9g、黄芪15g、槟榔9g、黄柏9g。 方法:中药保留灌肠技术标准为取胃、十二指肠引流管1根,经消毒后备用。疗程为一个月。取250m1洁净输液瓶1只,中药浓煎至150m1后至40℃放入输液瓶中备用。取输液皮条将输液瓶与胃、十二指肠引流管连接后,以石蜡油将待

直肠癌临床路径(表单)

直肠癌临床路径(表单)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直肠癌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14-16天。 一、进入路径标准。 1.可R0切除的直肠癌(Ⅰ期、Ⅱ和部分III期)。 2.年龄为18~70岁,无基础疾病患者。 基础疾病包括: 1、心脏疾病:半年内心梗病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EF<50%、使用抗凝药、严重心律失常(需装起搏器者)、室壁瘤等; 2、肺相关疾病:重度通气功能障碍、COPD患者、肺部感染患者; 3、脑血管相关:脑梗后遗症、半年内新发脑血管意外者; 4、内分泌相关: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后遗症或并发症患者、甲亢、甲减 5、器官移植、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既往消化系统肿瘤病史者、既往胃肠盆腔脏器外科手术史者(单纯阑尾切除者除外); 6、血管系统:血管变异、静脉血栓、大血管动脉瘤 7、合并消化道梗阻、严重营养不良(NRS2002 >=3分、PGSGA……)、近期严重出血(Hb<80g) 8、其他:孕妇、精神疾病患者…… 3.有手术适应证,无绝对禁忌证。 二、术前准备 1.必需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潜血;(2)凝血功能,生化全套,血清肿瘤标志物(消化道六项),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心电图检查;(3)结肠镜;(4)胸部X线检查或胸部平扫CT,必要时强化;(5)全腹部增强CT、腹部MRI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 (1)高龄、危重患者应行血气分析、肺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检查;(2)疑似骨转移者应行全身ECT进行筛查;(3)合并其他疾病应行相关检查,如心肌酶、BNP等 3.肠道准备: (1)无肠梗阻病例:于术前12-24小时开始口服泻药,2-3小时内服完。(2)不完全性肠梗阻病例:于入院当日起每日口服两次小剂量泻药。(3)完全性肠梗阻病例:禁忌任何方式的肠道准备。 4.签署手术及其他相关同意书 三、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静脉给药,手术超过3小时可再给第二剂。 四、手术日为入院第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静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直肠癌根治切除(Dixon、Miles、柱状切除)。 3.手术内固定物:部分患者可能使用肠道吻合器等。 4.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20xx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1.脾肾阳虚 2.肝肾阴虚 3.气血两亏 4.痰湿停 5.瘀毒结 (三)治疗案的选择 参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 (2)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肝肾 (3)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4)痰湿停证 治法:化痰利湿

直肠癌术前放疗临床路径

直肠癌术前放疗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直肠癌术前放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直肠癌需行术前放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肿瘤放射治疗学(第4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临床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 辅助检查:直肠指检、肠镜、CT或MRI提示; 病理:活检证实。 (三)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直肠癌;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为35-45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凝血功能、血型; 消化道肿瘤指标 肝肾功能; 肠镜、盆腔MRI、胸部+上腹CT、心电图; CT放疗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心脏彩超(老年人或既往相关病史者)、全身骨ECT(疑有骨转移者)、SPECT(疑有其余部位转移者)、PET-CT。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肿瘤放射治疗学(第4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 术前适形或调强放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发热、腹痛、腹泻明显患者建议立即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并使用抗菌药物。 (八)必要的升血、针对放射性消化和泌尿系统反应等的药物。 (九)放疗日。 开始时间为入院第5-11天 (十)术后恢复。 1.同步化疗:对可耐受患者可予以奥沙利铂、卡培他滨

等5-Fu类同步化疗。 2. 脏器功能损伤的相应防治:必要的升血、针对放射性消化和泌尿系统反应等的药物。 3. 感染防治:发热、腹痛、腹泻明显患者建议立即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并使用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放疗的并发症或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并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2.发现有远处转移或无法耐受放疗,退出此临床路径。 3.术前放疗结束时复查、评估发现仍无法手术,需行根治性放疗,退出此临床路径。

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

《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内科解读 2011-08-08浏览次数 586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是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临床实践指引。每年都有新的研究结果与临床证据不断推出,从而影响了该指南的更新。今年,NCCN发布了最新版结直肠癌(CRC)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即结肠癌,现就内科部分更新的相关内容进行初步解读。 解读1:可切除结肠癌的辅助治疗选择 化疗近5年来,可切除结肠癌辅助化疗领域的发展进入缓慢期,但针对其标准方案的探索继续受到关注与期待。对于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新版《指南》基于现有证据(表1)规定:FOLFOX方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为首选标准治疗方案,列为1类证据;5-FU推注+LV+奥沙利铂(FLOX方案)列为1类证据;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CapeOX方案)列为2A类推荐;对不能使用奥沙利铂的患者,可选用单药卡培他滨或5-FU+LV。 指南仍不推荐将贝伐珠单抗(Bev)、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与伊立替康用于除临床试验外的非转移性结肠癌辅助治疗。 靶向治疗探索Bev、西妥昔单抗在晚期肠癌辅助化疗中作用的大型Ⅲ期临床研究已开展,包括NSABP C-08、AVANT和N0147试验,但结果均不支持将靶向药物用于Ⅱ、Ⅲ期结肠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表2)。 解读2:结直肠癌治疗药物的个体化选择 CRC的靶向治疗研究方兴未艾,生物标志物受到日益关注。随着新证据的出现,2011 年《指南》对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及其对治疗选择的影响作出了相应的新建议。 KRAS突变大量文献表明,KRAS基因突变预示着西妥昔单抗及帕尼单抗治疗无效。目前,不建议对KRAS第12或13密码子突变的转移性CRC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最近,德鲁克(de Roock)的研究显示KRAS 13密码子突变也许不能绝对预测患者对治疗无效;使用抗EGFR制剂治疗这类患者仍属研究范畴,不推荐用于常规临床实践。 BRAF突变专家组推荐,患者在确诊为Ⅳ期KRAS野生型CRC同时,应行BRAF基因型测定(原发瘤或转移瘤),约5%~9%的肿瘤会出现BRAF基因特异性突变(V600E)。 De Roock等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在化疗耐药CRC患者中,原发肿瘤BRAF突变者治疗客观有效率显著低于野生型患者(8.3%对38.0%)。对CRYSTAL及OPUS两项研究作回顾性分析发现,KRAS与BRAF均为野生型患者的疗效最好;亚组分析提示,无论采用何种治疗,BRAF V600E突变者的预后均很差,尽管如此,若在FOLFOX或FOLFIRI一线治疗中联合抗EGFR制剂,仍可能给其带来一些生存益处。最近公布的PETACC-3试验显示,对于低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或微卫星稳定(MSS)的Ⅱ、Ⅲ期结肠癌患者,BRAF突变是总生存(OS)的预后预测因子。 鉴于上述研究结果,新版指南提出新共识:在一线治疗中,具有BRAF V600E突变者的预后似乎更差;回顾性亚组分析提示,无论V600E突变状态如何,有效化疗联合抗EGFR单抗一线治疗,仍可给患者带来潜在益处;对于一线治疗后进展者,若伴有BRAF V600E突变则预后似乎更差,目前有限的资料提示,对于此类患者,抗EGFR单抗治疗无效。 错配修复缺陷关于错配修复(MMR)缺陷预测化疗疗效的研究仍是关注热点。2008年,萨金特(Sargent)的荟萃分析显示,Ⅱ期MSI-L 或 MSS 患者在5-FU辅助化疗后预后改

-肿瘤科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 不适合化疗的住院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 为: C20xx01)。 (二) 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参照2011年NCC 结肠癌、直肠癌TN 腕期。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脾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气血两亏证 痰湿内停证 瘀毒内阻证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 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 结肠恶性肿瘤疾病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的患 者。 2. 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 适合并接 受中医治疗者。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 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 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 》。 》。

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 需的检查项目 (1) (2) (3) (4) (5)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 扫描、肠 镜、 SPEC 、T 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方案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 (2) (3) (4) (5) 2. 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 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 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5.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泡洗、食疗、音疗、热疗等。 6. 内科基础治疗。 7. 护理:辨证施护。 (九)随诊计划 住院建议:每隔1?3个月返院,一年4?6次住院治疗; 门诊建议:每2?4周返院;外地患者每3月电话随访一次。 (十)出院标准 1. 腹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主症至少一项减轻。 2. 病情稳定。 3. 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有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心电 图; 肿瘤标志物; 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脾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气血两亏证: 痰湿内停证: 瘀毒内阻证: 温阳健脾。 滋补肝肾。 益气养血。 化痰利湿。 活血化瘀。

直肠癌(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临床路径

直肠癌(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临床 路径 一、直肠癌(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直肠癌(ICD-10:C20),行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ICD-9-CM-3:48.62或48.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等。 1.症状:便血,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下腹坠痛等。 2.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评价:体力状况评估、是否有贫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2)腹部检查:是否看到肠型及肠蠕动波、触及肿块、叩及鼓音、听到高调肠鸣音或金属音; (3)直肠指检:明确肿瘤位于直肠壁的位置,下极距肛缘的距离;占肠壁周径的范围。肿瘤大体类型(隆起、溃疡、浸润),基底部活动度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了解肿瘤向肠壁外浸润情况。观察是否有指套血染。

3.实验室检查:粪常规+粪潜血;血清肿瘤标记物CEA和CA19-9,必要时可查CA242、CA72-4、AFP和CA125。 4.辅助检查:术前肿瘤定性及TNM分期,指导选择正确的术式。 (1)结肠镜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组织类型(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分化程度(高、中、低);排除同时性结直肠多原发癌。可使用乙状结肠镜确定直肠肿瘤位置(低位、中位、高位)。 (2)术前应当明确肿瘤分期。行盆腔MRI或CT明确肿瘤与周围脏器和盆壁的关系,或行直肠腔内超声内镜,诊断肿瘤浸润肠壁深度及周围淋巴结是否转移。 5.鉴别诊断:必要时需行经肛门直肠壁穿刺活检病理,并请相关科室会诊。 (1)其他常见的结直肠疾病:胃肠道间质瘤(GIST)、炎性肠疾病、淋巴瘤、寄生虫感染、息肉等; (2)腹腔其他脏器疾病累及直肠: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男性前列腺癌累及直肠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等。 1.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2.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

结直肠癌常用化疗方案

结直肠癌常用化疗方案 全网发布:2011-06-23 20:31 发表者:李醒亚10266人已访问(一) mFOLFOX6方案 适用于: 1. Ⅲ期结肠癌 2. IIB期结肠癌(T4N0) 3. ECOG的PSp≤2 4. 足够的骨髓储备(ANC≥1.5×109/L,血小板>100×109/L) 5. 正常的肾功能(肌酐≤1.5×ULN)和肝功能(胆红素≤26;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5×ULN) 6. 以下病人慎用:⑴有盆腔放疗史⑵近期心肌梗塞病史⑶不可控制的心绞痛,高血压,心率失 常,充血性心衰或其他严重的疾病 7. 每天基础排便>3次稀便的病人慎用(没有结肠和回肠造漏术者) 8. 有症状的周围神经病患者慎用 实验室检查和监测: 1. 基准值:全血细胞计数及分类,肌酐,肝功能(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 2. 适当的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查 3. 每周期化疗开始前:全血细胞计数及分类,肌酐,肝功能(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 酶) 4. 对正服用华法林的病人,每周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直到确定华法林的稳定剂量,然后 在每周期开始时测INR 5. 每2周期对病人进行周围神经病变和其它毒性评估

化疗前预处理: 1. 恩丹西酮8mg PO 或其他5-HT3拮抗剂 2. 地塞米松8~12mg PO 3. 告知病人避免冷饮和暴露在冷空气中,特别是用奥沙利铂的当天 4. 冷冻疗法(冰块)可加重奥沙利铂引起的咽喉感觉异常,禁止使用 每14天重复1次,用12周期。如需要,可提前或推迟3天。 如果病人仅有2级或2级以下毒性,静注的5-FU剂量可以在第3周期增加到3000mg/m2 *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可以通过末端相连的Y型三通实现在两小时内同时输入。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不能加在同一个输液瓶(袋)中,奥沙利铂与生理盐水不兼容,所以不能用生理盐水溶解、稀释或冲管 静脉置PICC管者应每周评估穿刺局部感染和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注意事项: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_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 (二)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三)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 (四)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 (五)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固定痛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大肠俞、肺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交感、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肛管排气或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神阙、大肠俞、内关、脾俞、胃俞、肺俞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 (二)腹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二便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如出现腹痛剧烈、痛处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协助取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腹泻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有无诱发因素。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内关、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四)粘液血便 1.观察大便性质、出血程度、排便时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脾俞、梁门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穴。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五)便秘

肠息肉切除术后临床路径

肠息肉切除术后临床路径 肠息肉切除术后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肠息肉切除术后(ICD-10: K63.582/287.121/K63.501/K63.58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2015版)。 1临床表现:肠镜下息肉切除后(可出现腹痛、排便性状改变、大便带血) 2电子结肠镜:已进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 (三)进入路径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2015版)。 1.内科治疗 结肠息肉切除后禁食水6小时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给予抗感染、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必要时) 2.内镜治疗:如有术后出血,内镜下电凝、喷洒止血药物或APC止血,或夹止血。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凝血 肝功能、肾功能、离子、血糖、 心电图、腹部彩超、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肿瘤标记物筛查(CEA、AFP、CA199) 息肉切除病理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抗感染治疗(乳酸左氧氟沙星及奥硝唑)(必要时) 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整肠生、双歧杆菌)(必要时) 补液:补液维持水电解平衡。 (八)手术日。无 (十)出院标准。 可进食,无腹痛、腹胀、无发热 便常规+潜血正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患者继发感染,退出本路径 息肉切除后出现穿孔,则退出本路径,联系外科必要时予以

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08T15:30:47.83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31期作者:严英姿 [导读] 探讨老龄直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要点。 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探讨老龄直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治疗方案为:伊立替康350mg/m2,静脉滴注90min,每3周1次;奥沙利铂130mg/m2加入250-500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2h-6h,每3周1次。结果:其中缓解2例(5%),死亡1例(2.5%),疾病控制率为(92.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改良的治疗方案中可以安全的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在结直肠癌临床治疗中可提高耐受性与疗效。全面而充分的准备、合理治疗方案、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极为重要,希望本研究能为后续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一些有用参考。 关键词:结直肠癌;临床治疗;研究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key points of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Fort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admitted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with irinotecan and oxaliplatin. The treatment regimen was:irinotecan 350mg / m2,intravenous drip 90min,once every 3 weeks;oxaliplatin 130mg / m2 by adding 250-500mL 5% glucose solutio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2h-6h,once every 3 weeks. Results:Two cases(5%)were completely relieved and one died(2.5%). The disease control rate was(92.5%). Conclusion:The irinotecan combined with oxaliplatin improved treatment can be safely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can improve the tolerance and efficacy. Comprehensive and adequate preparation,rational treatment programs,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s extremely important,hope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follow-up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search. Keywords:Colorectal cancer;Clinical treatment;Study 前言: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直肠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极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发病的主要与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有关。结肠的慢性炎症使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早期癌内镜下可以根治的病变可以采取内镜微创治疗,中晚期癌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其他支持治疗的综合方案,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受医疗水平的限制,结直肠癌患者被发现时大多数已为中晚期,所以此类患者主要以联合化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目前,伊立替康、奥沙利铂、5-Fu/LV和卡培他滨以及一些靶向性药物成为治疗晚期直结肠癌主要药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40例经病理组织学或者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8岁~78岁,平均年龄(60.4±8.7)岁;病理分型:粘液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10例,高分化腺癌10例。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制药有限公司,剂量为350mg/m2,静脉滴注90min,每3周1次;注射用奥沙利铂,生产厂家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剂量为130mg/m2,加入250~500mL,5%葡萄糖溶液静脉输注2h~6h,每3周1次。 1.3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进行假设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与率来表示,使用四格表资料比较的χ2检验或“行×列”表资料比较的χ2检验进行假设检验分析。 2 结果 在40例患者均完成3个化疗周期以上,中位化疗时间为3个周期(2~5个周期)。其中CR3例,PR20例,SD10例,PD7例,总有效率(RR)为58.8%;OS为6个月~28个月,缓解占(5%),死亡率为(2.5%),疾病控制率为92.5%(28/34)。 不良反应为:主要包括消化道反应、轻微骨髓抑制和神经感觉异常、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持续腹部隐痛、腹部可扪及包块和粪便稀,或带有血液和黏液等,经对症治疗后均可耐受。在化疗2周期后2例患者出现腹泻,4例患者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停药后消失,均为Ⅰ、Ⅱ度;4例患者中性粒细胞出现降低,均为Ⅰ度;3例患者出现肢端、口周或鼻尖等组织麻木,均为Ⅰ、Ⅱ度。 3 讨论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癌症认识的逐渐深入,准确地判断每个癌症患者的病变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并监测各种治疗的疗效,是临床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耐药是肿瘤治疗中的主要问题,一般治疗情况下结直肠癌的耐药问题尤其突出,且目前缺少有效的治疗对策。本研究利用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从其突变特征、治疗难点、研究突破和未来预测等方面对结直肠癌的进行了治疗研究,本研究证实了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伊立替康350mg/m2,静脉滴注90min,每3周1次;奥沙利铂130mg/m2加入250-500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2h-6h,每3周1次可以安全的应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也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伊立替康主要是导致DNA单链断裂,从而引起细胞死亡。奥沙利铂是水溶性的铂类复合物,通过铂化肿瘤细胞后,在链间和链内生成络合物抑制DNA合成,其抗肿瘤活性不受DNA错配、修复缺陷以及复制旁路强化影响。本研究发现伊立替康与奥沙利铂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希望能为后续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一些有用参考。 由于时间及条件限制本研究观察时间短,未使用双盲随机对照且病例数量较少存在观察偏倚的可能,疗效局限与观察指标局限可能不利于反应真实情况,今后希望可继续扩大样本量增加研究指标进一步证实的伊立替康与奥沙利铂联合用药临床疗效。

肿瘤放疗科直肠癌放疗临床路径

直肠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一、直肠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中、下段直肠癌(ICD-10:C20伴Z51.0,Z51.0伴Z85.007,C78.501伴Z51.0),行放射治疗。 1.对保肛困难、临床分期T3-4N0或者T1-4N1-2的直肠癌,应推荐行术前同步放化疗。 2.对术后病理分期T3N0或者T1-3N1-2的病例,应推荐行术后同步放化疗。 3.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放化疗综合治疗。 4.复发/转移性肿瘤局部放疗。 5.晚期直肠癌姑息放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1年)》等。 1.症状:便血,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下腹坠痛等。 2.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评价:体力状况评分、是否有贫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2)腹部检查:是否看到肠型及肠蠕动波、触及肿块、叩及鼓音、听到高调肠鸣音或金属音; (3)直肠指检:明确肿瘤位于直肠壁的位置,下极距肛缘的距离;占肠壁周径的范围。肿瘤大体类型(隆起、溃疡、浸润),基底部活动度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了解肿瘤向肠壁外浸润情况。观察是否有指套血染。 3.实验室检查:粪常规+潜血;血清肿瘤标记物CEA和CA19-9,必要时可查CA242、CA72-4、AFP和CA125。 4.辅助检查:术前肿瘤定性及TNM分期,指导选择正确的术式。 (1)结肠镜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组织类型(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分化程度(高、中、低);排除同时性结直肠多原发癌。可使用乙状结肠镜确定直肠肿瘤位置(低位、中位、高位)。 (2)术前应当明确肿瘤分期。行盆腔MRI或CT明确肿瘤与周围脏器和盆壁的关系,或行直肠腔内超声内镜,诊断肿瘤浸润肠壁深度及周围淋巴结是否转移。 5.鉴别诊断:必要时需行经肛门直肠壁穿刺活检病理,并请相关科室会诊。 (1)其他常见的结直肠疾病:胃肠道间质瘤(GIST)、炎性肠疾病、淋巴细胞瘤、寄生虫感染、息肉等; (2)腹腔其他脏器疾病累及直肠:妇科肿瘤、子宫内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

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二)诊断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1.饮食治疗; 2.补液治疗; 3.止泻治疗; 4.抗感染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5-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七)出院标准。 1.腹泻好转,无伴随不适,如恶心、呕吐、发热等; 2.血常规、便常规正常,电解质紊乱纠正。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使腹泻加重的其他疾病,需要干预处理; 2.入院时已发生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需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 3.腹泻使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需积极干预; 4.因腹泻致血容量不足,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或肠道感染严重,并发出血等; 5.患者持续便常规提示血便,或血红蛋白持续下降,需行肠镜检查,诊断直肠癌等; 6.患者并发肠系膜血栓,致肠梗塞等,需转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等。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感染性腹泻_(ICD-10:A04.903)或腹泻(ICD-10:K52.90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10天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或一级护理 □饮食:软食、流食、半流食 □消化道隔离 □监测血压 □记24小时液体出入量 □抗感染: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喜炎平 等 □止泻药物:蒙脱石散、黄连素、 必要时洛哌丁胺 □静脉补充电解质、静脉补液等 □其他症状的对症治疗,解热、止 吐、缓解恶心、抑酸、缓解腹痛(6 542)等治疗。 临时医嘱: □血、便常规,PCT、肝功能、肾 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象、D- 二聚体 □心电图 □必要时血型鉴定、心肌标志物、 脂肪酶、淀粉酶、尿淀粉酶、血培养、 血气分析等 □尿常规,便一般菌培养及鉴定、 霍乱弧菌培养、肝炎病毒学、炎性肠 病相关抗体、血脂、肿瘤标志物、 □腹彩、肺X线 □ ORS □必要时止吐、解热、抑酸、缓解 腹痛等 长期医嘱: □同前 □根据患者症状 增减医嘱 临时医嘱: □便常规1天1 次,直至正常 □必要时复查心 电图 □必要时复查空 腹血糖、电解质、淀 粉酶、脂肪酶等 □必要时止吐、解 热、抑酸、缓解腹痛 等 长期医嘱: □同前 □根据患者症状 增减医嘱 临时医嘱: □便常规1天1 次,直至正常 □必要时复查心 电图 □必要时复查空 腹血糖、电解质、淀 粉酶、脂肪酶等 □必要时止吐、解 热、抑酸、缓解腹痛 等 主要护理工作□ 协助办理入院手续 □ 入院宣教 □ 入院护理评估 □ 指导饮食及生活方式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 理 □ 指导饮食及生活方 式 □ 督促患者用药 □基本生活和心理 护理 □检查治疗后常规 护理 □并发症观察 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结肠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结肠癌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结肠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 D01.0) 行结肠癌根治术(或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或结肠曲段切除)、姑息切除术+短路(或造口术)(ICD-9-CM-3:45.4,45.73-45.79,45.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局部切除术或结肠区段切除手术:早期结肠癌。 2.根治手术(结肠癌根治术):进展期结肠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结肠癌患者。 3.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4.姑息手术(结肠癌姑息切除术、短路或造口术):有远处转移或肿瘤条件不允许,但合并梗阻、出血的结肠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8,D01.0结肠癌疾病编码。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