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游隙选用指南
一种新结构的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的选配方法

一种新结构的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的选配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游隙的概念。
游隙是指轴承内外圈之间的间隙,通过调整游隙的大小可以改变轴承的刚度和运行精度。
对于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来说,游隙的选配需要考虑到其特殊的结构和工作条件。
第一步,确定轴承的使用环境和要求。
首先,确定轴承的额定载荷和工作转速。
这是选配游隙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轴承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其次,要考虑到轴承的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如温度、湿度、腐蚀性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对轴承的选配和游隙调整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步,根据轴承的额定载荷和工作转速,选择合适的轴承型号。
根据轴承的负载、转速、寿命等参数,可以根据轴承手册或厂家提供的数据,选择合适的轴承型号。
第三步,确定轴承的游隙范围。
根据轴承设计的要求和使用的环境条件,确定轴承的游隙范围。
游隙范围一般分为正常游隙和小游隙两种,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游隙范围。
第四步,根据轴承的游隙范围,选择合适的装配方法。
根据轴承的游隙范围,可以选择不同的装配方法来达到正确的游隙。
常用的装配方法有填充法、紧装法和预紧法。
填充法是在装配时在轴承内填充特定的填充物,使轴承达到相应的游隙。
紧装法是通过加入金属垫片或齿轮来调节轴承的游隙。
预紧法是通过调整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的相对位置来达到相应的游隙。
第五步,根据轴承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实验数据进行调整。
根据轴承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实验数据,可以对轴承的游隙进行调整。
通过实验和监测,可以得到轴承的实际工作情况,并对轴承的游隙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综上所述,一种新结构的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的选配方法包括确定轴承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轴承型号,确定轴承的游隙范围,选择合适的装配方法,根据轴承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实验数据进行调整。
这种选配方法可以保证轴承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刚度和运行精度,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轴承游隙标准详解

轴承游隙标准详解/C1--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1组,游隙小于2组。
/C2--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2组,游隙小于0组。
/C0--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0组,代号中省略,不表示。
/C3--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3组,游隙大于0组。
/C4--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4组,游隙大于3组。
/C5--游隙符合标准规定的5组,游隙大于4组。
当游隙代号与轴承公差级代号P4,P5或P6结合时,游隙代号C可省去。
例:P6+C2=P62滚动轴承的径向游隙系指一个套圈固定不动,而另一个套圈在垂直于轴承轴线方向,由一个极端位置移动到另一个极端位置的移动量。
轴承游隙的选择正确与否,对机械运转精度、轴承寿命、摩擦阻力、温升、振动与噪声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对向心轴承游隙的选择过小时,则会使承受负荷的滚动体个数增多,接触应力减小,运转较平稳,但是,摩擦阻力会增大,温升也会提高。
反之,则接触应力增大,振动大,而摩擦阻力减小,温升低。
因此,根据轴承使用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游隙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选事实上轴承游隙时,必须充分考虑下列几种主要因素:(1)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配合的松紧会导致轴承游隙值的变化。
一般轴承安装后会使游隙值缩小;(2)轴承在机构运转过程中,由于轴与外壳的散热条件的不同,使内圈和外圈之间产生温度差,从而会导致游隙值的缩小;(3)由于轴与外壳材料因膨胀系数不同,会导致游隙值的缩小或增大。
通常向心轴承选择最适宜的工作游隙值就是轴承游隙标准中所规定的基本组游隙值。
基本组游隙值适用于一般工作条件,应该优先选用。
对于在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向心轴承不能采用基本组游隙时,可选用辅助组游隙值。
如深沟球轴承的第3、4、5组游隙值,适用于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采用比正常配合更紧的过盈配合或轴承内圈与外圈工作温差较大的机械部件中。
在轴中心与外壳孔中心线倾斜度较大,和为了增加其承受轴向负荷能力,提高轴承极限转速,以及降低轴承摩擦阻力等工况条件下,亦可采用第3、4、5组游隙值。
「指南」轴承游隙该如何选择!

「指南」轴承游隙该如何选择!一、概念从理论游隙减去轴承安装在轴上或外壳内时因过盈配合产生的套圈的膨胀量或收缩后的游隙称做“安装游隙”。
在安装游隙上加减因轴承内部温差产生的尺寸变动量后的游隙称做“有效游隙”。
轴承安装有机械上承受一定的负荷放置时的游隙,即有效游隙加上轴承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后的以便称做“工作游隙”。
当工作游隙为微负值时,轴承的疲劳寿命最长但随着负游隙的增大疲劳寿命同显著下降。
因此,选择轴承的游隙时,一般使工作游隙为零或略为正为宜。
另外,需提高轴承的刚性或需降低噪声时,工作游隙要进一步取负值,而在轴承温升剧烈时,工作游隙则要进一步取正值等等,还必须根据使用条件做具体分析。
二、游隙的选择原则:1、采用较紧配合,内外圈温差较大、需要降低摩擦力矩及深沟球轴承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的场合,宜采用大游隙组。
2、当旋转精度要求较高或需严格限制轴向位移时,宜采用小游隙组。
三、与游隙有关的因素:1、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
2、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
3、温度的影响。
注:径向游隙减少量与配合零件的实际有效过盈量大小、相配轴径大小、外壳孔的壁厚有关。
1、实际有效过盈量(内圈)应为:△dy = 2/3△d G* △d 为名义过盈量,G*为过盈配合的压平尺寸。
2、实际有效过盈量(外圈)应为:△Dy = 2/3△D G* △D 为名义过盈量,G*为过盈配合的压平尺寸。
3、产生的热量将导致轴承内部温度升高,继而引起轴、轴承座和轴承零件的膨胀。
游隙可以增大或减小,这取决于轴和轴承座的材料,以及轴承和轴承支承部件之间的温度剃度。
▼0类轴承,比如应用在四极防爆电机上的,由于防爆电机的工作温度高于普通电机20℃左右,通常选C3游隙。
在市场上曾经有过这种现象:一个防爆电机销售经理这样描述普通组轴承装在防爆电机上:要么几年不坏;要么几天就坏(20天左右)。
游隙的最佳选择,不是选几组游隙,而是选择最佳游隙段,比如普通组上限、C3下限。
轴承游隙——精选推荐

轴承游隙具体的也要看轴承的使⽤环境。
C3游隙的轴承会在运转过程中给机器带来振动和噪⾳。
机器转数⾼的⽤游隙⼤的.转数低的⽤游隙⼩的. (通常分为C0,C3,C4,C5,C6后两种属于超精密机床⽤的游隙不常见。
C0,C3,C4常见)轴承运转过程中发热,滚珠就要膨胀,C3为使⽤游隙较⼤的,这样轴承转起来减少摩擦⼒,寿命⾃然要⽐⼩游隙的长。
简单的说转速与温度需求不同,使⽤寿命不同。
关键看使⽤⼯矿。
具体分析。
科学选配很重要!关于游隙的其它资料仅供参考: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其游隙(径向游隙、轴向游隙)的⼤⼩是影响轴承疲劳寿命、温升、噪⾳、振动、精度等项指标的关键因素,因此,设计时如何选取轴承游隙是⼗分重要的。
由于轴承内外圈和滚动体在安装时受过盈量的影响,在运转时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在载荷较⼤时受零件弹性变形的影响,其内部游隙(理论游隙)将变化为安装游隙、有效游隙、⼯作游隙,这样变化的结果,最终的⼯作游隙不是加⼤,⽽是缩⼩,甚⾄达到了负值,当然,微负值对轴承疲劳寿命是有益的,但是,过⼤的负值将使轴承疲劳寿命明显下降。
1、轴承的径向游隙⽆外载荷作⽤时,在不同的⾓度⽅向,⼀个套圈从⼀个径向偏⼼极限位置移向相反极限位置的径向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此平均值包括了套圈或垫圈在不同的⾓位置时的相互移动量以及滚动体组在不同⾓位置时相对于套圈或垫圈的位移量。
轴承6312/C3的径向游隙为3组。
2、理论径向游隙对于径向接触来说,理论径向游隙即外圈滚道接触直径减去内圈滚道接触直径再减去两倍滚动体直径。
轴承代号6312/P63表⽰公差等级为6级,游隙为3组。
3、轴向游隙⽆外载荷作⽤时,⼀个套圈或垫圈相对于另⼀个套圈或垫圈从⼀个轴向极限位置移向相反的极限位置的轴向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此平均值包括了套圈或垫圈在不同的⾓位置时的相互移动量以及滚动体组在不同⾓位置时相对于套圈或垫圈的位移量。
4、轴承的安装游隙从理论游隙减去轴承安装在轴上或外壳内时因过盈配合产⽣的套圈的膨胀量或收缩量后的游隙。
轴承游隙选择说明及游隙对照表

轴承游隙选择说明及游隙对照表滚动轴承的游隙分为径向游隙ur和轴向游隙ua。
它们分别表示一个套圈固定时,另一套圈沿径向和轴向由一个极限位置到另一个极限位置的移动量。
各类轴承的径向游隙ur和轴向游隙ua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图1 所示。
径向游隙又分为原始游隙、安装游隙和工作游隙。
原始游隙指未安装前的游隙。
各种轴承的原始游隙分组数值见表1〜表7.合理的轴承游隙的选择,应在原始游隙的基础上,考虑因配合、内外圈温度差以及载荷等因素所引起的游戏变化,以使工作游隙接近于最佳状态。
由于过盈配合和温度的影响,轴承的工作游隙小于原始游隙。
0组径向游隙值适用于一般的运转条件、常规温度及常用的过盈配合,即对球轴承不得超过j5、k5(轴)和J6 (座孔);对滚子轴承不得超过k5、m5 (轴)和 K6 (座孔)。
当采用轴较紧配合、内外圈温差较大、需要降低摩擦力矩及深沟球轴承承受较大轴向载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的场合,宜采用3、4、5组游隙值;当旋转精度要求较高或需严格限制轴向位移时,宜采用2组游隙值。
对于球轴承,最适宜的工作游隙是趋于0。
对于滚子轴承,可保持少量的工作游隙。
在要求支撑刚性良好的部件中(例如机床主轴),轴承应有一定的预紧。
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以及内圈带锥孔的轴承等,由于结构特点可以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调整游隙。
表1 深沟球轴承的径向游隙(GB/T4604-1993)(口 m)Rm表2圆柱孔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08/14604-1993)Rm表3圆锥孔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08/14604-1993)um表4圆柱孔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08/14604-1993)注:滚针轴承的径向间隙:除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和重系列滚针轴承外,有内、外圈和保持架的滚针轴承采用本表中给出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值。
有内、外圈的重系列滚针轴承和内圈作为一个分离零件交货的有保持架滚针轴承,其径向游隙由内圈滚道直径和滚针组件内径决定。
轴承游隙实用规范标准

d mm
游 隙
C2
标准(CN)
C3
C4
C5
超过
到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2.5
6
10
14
18
24
30
40
50
65
80
100
120
140
6
10
14
18
24
30
40
50
65
80
100
120
140
160
-
7
9
12
14
18
23
29
35
40
45
-
17
20
24
27
32
39
47
56
68
因此,所得到的测量值比真正的游隙(称做理论游隙)大,即增加了测量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
但对于滚子轴承来说,由于该弹性变形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安装前轴承的内部游隙一般用理论游隙表示。
游隙的选择
从理论游隙减去轴承安装在轴上或外壳内时因过盈配合产生的套圈的膨胀量或收缩后的游隙称做“安装游 隙”。
在安装游隙上加减因轴承内部温差产生的尺寸变动量后的游隙称做“有效游隙”。
20
20
25
30
35
40
50
60
75
95
110
120
130
140
150
170
190
200
220
240
260
280
310
350
轴承游隙标准

轴承游隙标准发布时间:2013/7/18轴承游隙的选择原则一、游隙的选择原则:1、采用较紧配合,外圈温差较大、需要降低摩擦力矩及深沟球轴承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的场合,宜采用大游隙组。
2、当旋转精度要求较高或需严格限制轴向位移时,宜采用小游隙组。
二、与游隙有关的因素:1、轴承圈与轴的配合。
2、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
3、温度的影响。
注:径向游隙减少量与配合零件的实际有效过盈量大小、相配轴径大小、外壳孔的壁厚有关。
1、实际有效过盈量(圈)应为:△dy = 2/3△d–G* △d为名义过盈量,G*为过盈配合的压平尺寸。
2、实际有效过盈量(外圈)应为:△Dy = 2/3△D–G* △D为名义过盈量,G*为过盈配合的压平尺寸。
3、产生的热量将导致轴承部温度升高,继而引起轴、轴承座和轴承零件的膨胀。
游隙可以增大或减小,这取决于轴和轴承座的材料,以及轴承和轴承支承部件之间的温度剃度。
三、游隙的计算公式:(1):配合的影响1、轴承圈与钢质实心轴:△j =△dy * d/h2、轴承圈与钢质空心轴:△j =△dy * F(d)F(d) = d/h * [(d/d1)2 -1]/[(d/d1)2 - (d/h)2]3、轴承外圈与钢质实体外壳:△A =△Dy * H/D4、轴承外圈与钢质薄壁外壳:△A =△Dy * F(D)F(D) = H/D * [(F/D)2 - 1]/[(F/D)2 - (H/D)2]5、轴承外圈与灰铸铁外壳:△A =△Dy * [F(D)–0.15 ]6、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外壳:△A =△Dy * [F(D)–0.25 ]注:△j --圈滚道挡边直径的扩量(um)。
△dy—轴颈有效过盈量(um)。
d --轴承径公称尺寸(mm)。
h --圈滚道挡边直径(mm)。
B --轴承宽度(mm)。
d1 --空心轴径(mm)。
△A --外圈滚道挡边直径的收缩量(mm)。
△Dy --外壳孔直径实际有效过盈量(um)。
如何选择电机轴承游隙

如何选择电机轴承游隙轴承杂音、轴承温度高、轴承裂纹、端盖轴承室开裂等多种涉及到轴承的电机质量问题困扰着电机生产厂家,同样的问题也使轴承生产厂家焦头烂额,终端客户反馈的信息既是必须第一时间回复的大事也是产品改进的方向,事关市场份额不敢分毫怠慢。
这里暂且撇开轴承制造或各品牌之间质量的差异影响,单就轴承与电机轴的配合关系讨论。
应该说,电机行业历经J系列、JO系列到目前推广应用的YE3、YE4超高效、超超高系列,轴承与电机轴的配合一直在不断更新改进,设计理念逐步趋向精益化制造,但轴承与电机轴的配合间关系实在是太惟妙了,尽管有成熟的技术供设计参考,要真正弄懂并应用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今天Ms.参重点对电机轴承游隙选择与大家个交流,旨在探明轴承与电机间的复杂关系。
轴承是电机重要的零部件,如何能做到轴承与电机性能及实际使用工况的匹配着实是一个课题,轴承与电机直接配合的尺寸包括内圈直径、外圈直径和厚度。
按照电机的特殊性会涉及轴承的游隙、精度及其他如耐热、防尘等具体性能。
轴承游隙对电机的整体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选择轴承、如何选择轴承游隙,如何确定轴承与轴、轴承室的公差逐步成为电机与轴承厂家共同探索的课题。
影响轴承游隙因素游隙是轴承工作的重要因素,游隙分为轴向游隙和径向游隙。
选择适当的游隙,可使载荷在轴承滚动体之间合理分布,可限制轴(或端盖)的轴向和径向位移,保证轴的旋转精度,能使轴承在规定的温度下正常工作,减少振动和噪声,有利于提高轴承的寿命。
选择轴承游隙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轴承与轴和端盖孔为过盈配合时,会导致轴承游隙减小;● 电机对轴承使用性能的要求,如旋转精度、摩擦力矩、振动和噪声等(特别提示,电机应使用Z1及以上振动要求的轴承);● 轴承的工作条件,如载荷、温度、转速等。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轴承的游隙值分为小游隙辅助组(C1、C2组)、基本组(0组)和大游隙辅助组(C3、C4、C5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用户在订货时应将游隙代号加在轴承代号后面,基本组
游隙C0可以省略。 例如: C0组标准游隙23132CA轴承,应写为:23132CA; C3组标准游隙23132CA轴承,应写为:23132CA/C3。
调心滚子轴承径向游隙表
á Ð Ö ³ ¹ « ³ Æ Ä Ú ¾ ¶ d (mm) ¬ ³ ¹ ý Ö Á 24 30 30 40 40 50 50 65 65 80 80 100 100 120 120 140 140 160 160 180 180 200 200 225 225 250 250 280 280 315 315 355 355 400 C2 î Ð × ¡ × î ´ ó 15 25 15 30 20 35 20 40 30 50 35 60 40 75 50 95 60 110 65 120 70 130 80 140 90 150 100 170 110 190 120 200 130 220 Ô Ö ² ù ¿ ×Ö á ³ Ð ¾ ¶ Ï ò C0 C3 î Ð × ¡ × î ´ ó × î Ð ¡ × î ´ ó 25 40 40 55 30 45 45 60 35 55 55 75 40 65 65 90 50 80 80 110 60 100 100 135 75 120 120 160 95 145 145 190 110 170 170 220 120 180 180 240 130 200 200 260 140 220 220 290 150 240 240 320 170 260 260 350 190 280 280 370 200 310 310 410 220 340 340 450 Î Ï Ó ¶ C4 î ×Ð ¡ × î ´ ó 55 75 60 80 75 100 90 120 110 145 135 180 160 210 190 240 220 280 240 310 260 340 290 380 320 420 350 460 370 500 410 550 450 600 C5 î Ð × ¡ × î ´ ó 75 95 80 100 100 125 120 150 145 180 180 225 210 260 240 300 280 350 310 390 340 430 380 470 420 520 460 570 500 630 550 690 600 750 C2 î Ð × ¡ × î ´ ó 20 30 25 35 30 45 40 55 50 70 55 80 65 100 80 120 90 130 100 140 110 160 120 180 140 200 150 220 170 240 190 270 210 300
轴承的径向(轴向)游隙是当轴承无外负荷作用时,一套圈相对 另一套圈,从一个径向(轴向)极限位置移向相反极限位置的径向(轴向) 距离。在现实中由于套圈的形状误差和滚动体的不一致性,它应采用在套
圈的不同方向以及套圈和滚动体不同相对位置状态下的径向(轴向)位移
的平均值。
2.正确选择游隙的重要性
游隙是轴承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它直接影响到轴承的 载荷分布、振动、噪音、摩擦、温升、使用寿命和机械的运 转精度等技术性能。
初始游隙Δo:轴承在未安装状态下不承受载荷时的游隙,
即出厂游隙。
残留游隙Δr:轴承安装后的游隙。轴承在安装后由于配
合作用一般内圈胀大,外圈缩小,因此 Δr = Δo –δfi –δfo (1)
式中,δfi 为内圈和轴配合引起的游隙减少量; δfo 为外圈和轴壳配合引起的游隙减少量。
δ
fi
do 1 d d Δd di do 1 d i
δt = αΔt Do
(mm)
式中,α— 轴承钢的膨胀系数12x10-6 (1/oC);
Δt — 内外套圈的温度差(oC),Δt = T内 - T外 Do — 外圈滚道直径(mm)。
Do 如无确切数据,可按以下方法估计:
对球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Do=(4D+d)/5
对圆柱滚子轴承:Do=(3D+d)/4
SRB: RIC减小量为紧配合的85%;
CRB: RIC减小量为紧配合的90%;
RBB: RIC减小量为紧配合的80%;
有效游隙Δe:轴承在实际运转时的游隙。由于轴承在实际 工作时受温升和散热条件的影响,一般是内 圈温度高于外圈温度,导致游隙减少。 因此
Δe = Δr –δt
式中:
(2)
δt为轴承内外圈温差导致的游隙减少量。
游隙过大,会引起轴承内部承载区域减小,接触面应力 增大,从而使用寿命缩短。过大的游隙还会使轴承运转精度 下降,振动和噪音增大。 游隙过小,可能会在实际运行中出现负游隙(过盈), 引起摩擦发热增大,温升提高,进而使有效游隙更小或过盈 更大,如此恶性循环将导致轴承抱死。
轴承L10寿命和寿命的关系
3.不同状态下的游隙和相互关系
D 1 D De h D D De 1 D h
2
D — 轴承外径(mm);
De — 轴承外圈平均内径(mm);
2
De如无确切数据,可按下式估计:De=(7D+3d)/10
Dh — 轴承座外径(mm), 如刚体轴承座 Dh=∞ .
经验数值(配合):
Value for Transmissions
轴承游隙选用指南
江苏帝达贝轴承有限公司 工程应用
内
容
1.轴承径向(轴向)游隙 2.正确选择游隙的重要性
3.不同状态下的游隙和相互关系 4.有效游隙的计算 5.标准游隙的选择
6.非标准游隙(C9组游隙)的选择
7.有效游隙太小造成轴承提前失效实例分析
1.轴承径向(轴向)游隙
4.有效游隙的计算
由
Δr = Δo –δfi –δfo Δe = Δr –δt
(1) (2)
Δe =Δo –δfi –δfo–δt
(3)
只要计算出上述几个影响游隙的因素,轴承的有效 游隙即可按照(3)式计算出来。
5.标准游隙的选择
TWB 可向用户提供C2、C0、C3、C4和C5组标准游隙轴
承 ,它与国内和国际主要轴承制造厂商的游隙标准是一致 的。具体的游隙值(初始游隙)可在轴承样本等资料上查
2
2
Δd — 内径和轴配合的过盈量(mm); d — 轴承内径(mm); di — 轴承内圈平均外径(mm);
di如无确切数据,可按下式估计:di=(3D+7d)/10
do — 空心轴的内径(mm),如实心轴do=0 ΔD — 外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