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游隙

合集下载

轴承内部游隙

轴承内部游隙

轴承内部游隙
轴承内部游隙,也被称为轴承的内部间隙或内部游移,是指轴承在未受外力作用时,滚动体与滚道之间或滚动体与保持架之间的最大与最小间隙。

这个间隙对于轴承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轴承内部游隙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轴承的旋转精度和振动噪声。

如果游隙过大,轴承在运转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影响设备的运行平稳性和使用舒适性。

而如果游隙过小,轴承在受到载荷和温度变化时可能会出现卡死或过早磨损的情况。

其次,轴承内部游隙还与轴承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密切相关。

适当的游隙可以保证滚动体在滚道内自由滚动,避免过度摩擦和磨损,从而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

而如果游隙不当,轴承在受到载荷时可能会出现滚动体受力不均、应力集中等问题,导致轴承过早失效。

此外,轴承内部游隙还会受到制造误差、安装误差、载荷变化、温度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轴承游隙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轴承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轴承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对轴承内部游隙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总之,轴承内部游隙是轴承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轴承的良好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必须合理选择和控制轴承的内部游隙,并考虑各种因素对游隙的影响。

同时,在轴承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游隙异常等问题。

轴承游隙定义

轴承游隙定义

轴承游隙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用的零件,其作用是支撑和传递旋转轴的载荷。

轴承游隙是指在轴承内部的间隙或空隙,是轴承设计和制造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游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轴承的性能和寿命。

本文将就轴承游隙的定义、对轴承性能的影响以及游隙的调整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使读者对轴承游隙有更清晰的认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进行介绍,说明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联性,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把握和预期。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轴承游隙定义的重要性和目的,同时对整个文章进行了概述,引出了此次撰写的目的和重点。

正文部分将对轴承的作用进行介绍,然后深入讨论游隙的定义以及其对轴承性能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分析。

结论部分则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强调了轴承游隙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游隙的调整方法以及对轴承寿命的影响,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参考和建议。

通过以上文章结构介绍,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文的组织结构,从而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后续的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轴承游隙的定义以及游隙对轴承性能和寿命的影响。

通过对轴承游隙的深入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轴承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以及如何调整游隙来优化轴承的使用效果。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游隙调整的方法和游隙对轴承寿命的影响,为读者提供更多轴承使用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能够对轴承游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发挥轴承的作用。

2.正文2.1 轴承的作用轴承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元件,主要作用是支撑旋转机械部件,使其在机械运动过程中保持相对旋转和运动的位置,同时降低摩擦系数,减少能量损失。

轴承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支撑作用:轴承可以支撑机械轴承的旋转部件,保持其相对位置,使其能够顺畅地旋转。

轴承游隙的名词解释

轴承游隙的名词解释

轴承游隙的名词解释1. 引言在机械设备中,轴承起着关键的作用,用来承受旋转部件的载荷,并保持其正常运转。

而当我们谈及轴承时,轴承游隙这个术语经常被提及。

本文将对轴承游隙进行全面的名词解释,包括定义、分类以及对机械设备性能的影响。

2. 轴承游隙的定义轴承游隙,指的是轴承在组装过程中设定在轴上的一定间隙。

一般来说,游隙是指轴承内、外环的间隙,它允许轴承在旋转时产生一定的角运动。

轴承游隙的缺失或过大都会对轴承的性能和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

3. 轴承游隙的分类轴承游隙可分为公差游隙和装配游隙两种类型。

3.1 公差游隙公差游隙是指由制造轴承元件的公差引起的游隙。

当制造轴承元件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尺寸偏差。

这种尺寸偏差会导致轴承内、外环的间隙,形成公差游隙。

3.2 装配游隙装配游隙是指在轴承组装过程中人为设定的游隙。

为了确保轴与轴承的匹配,合适的装配游隙是必要的。

合理的装配游隙可保证轴承与轴之间的相对定位,以及使得轴承能够适当地旋转。

4. 轴承游隙对机械设备性能的影响轴承游隙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就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4.1 运动精度适当的轴承游隙可以确保机械设备的运动精度。

过大的游隙会导致轴与轴承之间的运动过大,进而降低机械设备的运动精度。

相反,游隙太小可能会导致轴承无法正常旋转,造成设备寿命缩短。

4.2 产生噪音游隙过大或者装配不当会导致轴承变形或发生异常振动。

这些振动和变形往往会引发噪音,从而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4.3 疲劳寿命适当的轴承游隙能够更好地分散载荷,在运转中减少磨损和疲劳。

轴承游隙不合适可能会妨碍适当的润滑剂流动,进而减少轴承的寿命。

5. 结论轴承游隙作为一个重要的术语,在机械设备中具有关键的意义。

它形成了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确保轴承正常运转,并直接影响了设备的性能和性能寿命。

因此,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合理的轴承游隙设置至关重要,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要求,以及轴承元件的公差和装配要求,保证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轴承游隙介绍

轴承游隙介绍

轴承游隙轴承游隙又称为轴承间隙。

所谓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

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运转时的游隙(称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

游隙可分以下几类:轴承内部游隙是指一个轴承圈相对于另一个轴承圈径向移动的总距离(径向内部游隙)或轴向移动的总距离(轴向内部游隙)。

工作游隙是指轴承实际运转条件下的游隙。

原始游隙是指轴承未安装前的游隙。

游隙值根据大小分三组,一组是基本组(或者叫普通组)、小游隙组(C2)、大游隙组(C3、C4)。

日本的NSK、NTN等品牌还有专门的CM组(电机专用游隙)。

另补充一点日常应用的举例:正常的工作条件下,宜优先选择基本组;大游隙组适用于内、外圈配合过盈量较大、或者内外圈温度差大、深沟球轴承需要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者需要改善调心性能、或者需要提高轴承极限转速和降低轴承摩擦力矩等场合小游隙组适用于较向高的旋转精度、需要严格控制外壳孔的轴向位移、以及需要减小振动和噪音的场合。

测量轴承的游隙时,为得到稳定的测量值,一般对轴承施加规定的测量负荷。

因此,所得到的测量值比真正的游隙(称做理论游隙)大,即增加了测量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

但对于滚子轴承来说,由于该弹性变形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安装前轴承的内部游隙一般用理论游隙表示。

轴承游隙的选择从理论游隙减去轴承安装在轴上或外壳内时因过盈配合产生的套圈的膨胀量或收缩后的游隙称做“安装游隙”。

在安装游隙上加减因轴承内部温差产生的尺寸变动量后的游隙称做“有效游隙”。

轴承安装有机械上承受一定的负荷放置时的游隙,即有效游隙加上轴承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后的以便称做“工作游隙”。

当工作游隙为微负值时,轴承的疲劳寿命最长但随着负游隙的增大疲劳寿命同显著下降。

因此,选择轴承的游隙时,一般使工作游隙为零或略为正为宜。

滚动轴承的径向游隙系指一个套圈固定不动,而另一个套圈在垂直于轴承轴线方向,由一个极端位置移动到另一个极端位置的移动量。

轴承游隙测量方法

轴承游隙测量方法

轴承游隙测量方法轴承游隙是指轴承内外圈之间的间隙,它直接影响着轴承的运转性能和寿命。

因此,准确测量轴承游隙对于轴承的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轴承游隙测量方法,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1. 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是最为直接和简单的一种测量方法,它通过测量轴承内外圈的实际尺寸来确定轴承游隙。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外圈直径D1,内径千分尺测量内圈直径d1;(2)计算轴承内外圈的间隙,游隙=C-(D1-d1),其中C为内外圈组装后的实际距离。

直接测量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准确。

但缺点也很明显,即需要拆卸轴承才能进行测量,不适用于在线测量。

2. 感应式测量法。

感应式测量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它利用感应式传感器对轴承内外圈的金属材料进行感应,从而测量出轴承的游隙。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感应式传感器安装在测量仪器上,并对准轴承内外圈;(2)启动测量仪器,传感器将感应内外圈的金属材料,从而得出游隙值。

感应式测量法的优点是非接触式测量,不会对轴承造成损伤,适用于在线测量。

但缺点是测量结果受到外界干扰较大。

3. 振动测量法。

振动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轴承振动信号来确定轴承游隙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振动传感器安装在轴承上,并连接到振动分析仪器;(2)启动轴承,记录振动信号,并进行分析,得出轴承游隙值。

振动测量法的优点是可以在不拆卸轴承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并且可以实现在线监测。

但缺点是对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较高,且受到外界振动干扰较大。

综上所述,轴承游隙的准确测量对于轴承的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估至关重要。

不同的测量方法各有优缺点,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不断优化改进,以确保轴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轴承游隙标准

轴承游隙标准

标准 (CN)
最小
最大
20
45
20
45
20
45
25
50
30
60
40
70
40
75
50
85
50
90
60
105
70
120
75
125
90
145
105
165
110
175
125
195
130
205
145
225
190
180
C3
最小 最大
35
60
35
60
35
60
45
0
75
110
85
125
100
color=#000000> 表1深沟球轴承(圆柱孔)的径向游隙
轴承公称内径
d mm
C2
游 标准
超过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2.5
6
6
10
18
10
24
30
18
40
50
24
0 7
0
0
7
0 9
1
1
10
1 11
1
13 2
13
2
18
20 3
20
5
20
23 5
28

C3
最小
最大
8
23
8
23
11
25
13
28
13
28
15
350
305
385
370
460

轴承游隙计算

轴承游隙计算

轴承游隙的计算公式:(1): 配合的影响1、轴承内圈与钢质实心轴:△j = △dy * d/h2、轴承内圈与钢质空心轴:△j = △dy * F(d)F(d) = d/h * [(d/d1)2 -1]/[(d/d1)2 - (d/h)2]3、轴承外圈与钢质实体外壳:△A = △Dy * H/D4、轴承外圈与钢质薄壁外壳:△A = △Dy * F(D)F(D) = H/D * [(F/D)2 - 1]/[(F/D)2 - (H/D)2]5、轴承外圈与灰铸铁外壳:△A = △Dy * [F(D) –0.15 ]6、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外壳:△A = △Dy * [F(D) –0.25 ]注:△j -- 内圈滚道挡边直径的扩张量(um)。

△dy —轴颈有效过盈量(um)。

d -- 轴承内径公称尺寸(mm)。

h -- 内圈滚道挡边直径(mm)。

B -- 轴承宽度(mm)。

d1 -- 空心轴内径(mm)。

△A -- 外圈滚道挡边直径的收缩量(mm)。

△Dy -- 外壳孔直径实际有效过盈量(um)。

H -- 外圈滚道挡边直径(mm)。

D -- 轴承外圈和外壳孔的公称直径(mm)。

F -- 轴承座外壳外径(mm)。

(2): 温度的影响△T = Гb * [De * ( T0 – Ta ) – di * ( Ti – Ta)] 其中Гb 为线膨胀系数,轴承钢为11.7 *10-6 mm/mm/ 0CDe 为轴承外圈滚道直径,di 为轴承内圈滚道直径。

Ta 为环境温度。

T0 为轴承外圈温度,Ti 轴承内圈温度。

四、轴向游隙与径向游隙的关系:Ua = [4(fe + fi – 1) * Dw * Ur – Ur2 ] 1/2因径向游隙Ur很小、故Ur2 很小,忽略不记。

故 Ua = 2 * [(fe + fi –1) * Dw * Ur ] 1/2其中 fe 为外圈沟曲率系数,fi 为内圈沟曲率系数,Dw 为钢球直径。

轴承游隙

轴承游隙

轴承游隙所谓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

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运转时的游隙(称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

测量轴承的游隙时,为得到稳定的测量值,一般对轴承施加规定的测量负荷。

因此,所得到的测量值比真正的游隙(称做理论游隙)大,即增加了测量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

但对于滚子轴承来说,由于该弹性变形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安装前轴承的内部游隙一般用理论游隙表示。

游隙的选择从理论游隙减去轴承安装在轴上或外壳内时因过盈配合产生的套圈的膨胀量或收缩后的游隙称做“安装游隙”。

在安装游隙上加减因轴承内部温差产生的尺寸变动量后的游隙称做“有效游隙”。

轴承安装有机械上承受一定的负荷放置时的游隙,即有效游隙加上轴承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后的以便称做“工作游隙”。

如图1所示,当工作游隙为微负值时,轴承的疲劳寿命最长但随着负游隙的增大疲劳寿命同显著下降。

因此,选择轴承的游隙时,一般使工作游隙为零或略为正为宜。

图1工作游隙与疲劳寿命的关系所谓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

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运转时的游隙(称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

测量轴承的游隙时,为得到稳定的测量值,一般对轴承施加规定的测量负荷。

因此,所得到的测量值比真正的游隙(称做理论游隙)大,即增加了测量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

但对于滚子轴承来说,由于该弹性变形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安装前轴承的内部游隙一般用理论游隙表示。

另外,需提高轴承的刚性或需降低噪声时,工作游隙要进一步取负值,而在轴承温升剧烈时,工作游隙则要进一步取正值等等,还必须根据使用条件做具体分析。

color=#000000>表1深沟球轴承(圆柱孔)的径向游隙单位um表2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1)圆柱孔轴承单位 um 表2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2)圆锥孔轴承单位 um表5四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圆柱孔)单位 umcolor=#000000>表1深沟球轴承(圆柱孔)的径向游隙单位um表2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表2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表3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1)圆柱孔轴承单位 um表4调心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1)圆柱孔轴承单位 um表4调心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2)圆锥孔轴承单位 u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

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运转时的游隙(称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

测量轴承的游隙时,为得到稳定的测量值,一般对轴承施加规定的测量负荷。

因此,所得到的测量值比真正的游隙(称做理论游隙)大,即增加了测量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

但对于滚子轴承来说,由于该弹性变形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安装前轴承的内部游隙一般用理论游隙表示。

●规格值(单位:um) 公称内径d MC1组MC2组MC3组MC4组MC5组MC6组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0~9 0 5 3 8 5 10 8 13 13 20 20 28公称内径dC2组EMQ组C0组C3组C4组C5组0~10 0 7 4 11 2 13 8 23 14 29 20 3710~18 0 9 4 11 3 18 11 25 18 33 25 4518~24 0 10 5 12 5 20 13 28 20 36 28 4824~30 1 11 5 12 5 20 13 28 23 41 30 53游隙的选择从理论游隙减去轴承安装在轴上或外壳内时因过盈配合产生的套圈的膨胀量或收缩后的游隙称做“安装游隙”。

在安装游隙上加减因轴承内部温差产生的尺寸变动量后的游隙称做“有效游隙”。

轴承安装有机械上承受一定的负荷放置时的游隙,即有效游隙加上轴承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后的以便称做“工作游隙”。

当工作游隙为微负值时,轴承的疲劳寿命最长但随着负游隙的增大疲劳寿命同显著下降。

因此,选择轴承的游隙时,一般使工作游隙为零或略为正为宜。

另外,需提高轴承的刚性或需降低噪声时,工作游隙要进一步取负值,而在轴承温升剧烈时,工作游隙则要进一步取正值等等,还必须根据使用条件做具体分析。

轴承内部的轴向间隙可以借助移动外圈的轴向位置来实现。

1 调整垫片法:在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填放一组软材料(软钢片或弹性纸)垫片;调整时,先不放垫片装上轴承端盖,一面均匀地拧紧轴承端盖上的螺钉,一面用手转动轴,直到轴承滚动体与外圈接触而轴内部没有间隙为止;这时测量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的间隙,再加上轴承在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轴向间隙;这就是所需填放垫片的总厚度,然后把准备好的垫片填放在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最后拧紧螺钉。

2 调整螺栓法:把压圈压在轴承的外圈上,用调整螺栓加压;在加压调整之前,首先要测量调整螺栓的螺距,然后把调整螺栓慢慢旋紧,直到轴承内部没有间隙为止,然后算出调整螺栓相应的旋转角。

例如螺距为 1.5mm,轴承正常运转所需要的间隙,那么调整螺栓所需要旋转角为3600×0.15/l.5=360;这时把调整螺栓反转360,轴承就获得0.5mm的轴向间隙,然后用止动垫片加以固定即可。

游隙是滚动轴承能否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分为轴向游隙和径向游隙。

选择适当的游隙,可使载荷在轴承滚动体之间合理分布;可限制轴(或外壳)的轴向和径向位移,保证轴的旋转精度;能使轴承在规定的温度下正常工作;减少振动和噪声,有利于提高轴承的寿命。

因此。

在选用轴承时,必须选择适当的轴承游隙。

选择轴承游隙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轴承的工作条件,如载荷、温度、转速等;2. 对轴承使用性能的要求(旋转精度、摩擦力矩、振动、噪声);3. 轴承与轴和外壳孔为过盈配合时导致轴承游隙减小;4. 轴承工作时,内外套圈的温度差导致轴承游隙减小;5. 因轴和外壳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导致轴承游隙减小或增大。

根据使用经验,球轴承最适宜的工作游隙为近于零;滚子轴承应保持有少量的工作游隙。

在要求支承刚性良好的部件中,轴承允许有一定数值的预紧力。

这里特别指出,所谓工作游隙,是指轴承在实际运转条件下的游隙。

还有一种游隙叫原始游隙,是指轴承未安装前的游隙。

原始游隙大于安装游隙。

我们对游隙的选择,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工作游隙。

国家标准规定的游隙值分为三组:有基本组(0组)、小游隙辅助组(1、2组)和大游隙辅助组(3、4、5组)。

选择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宜优先选用基本组,便可使轴承得到合适的工作游隙。

当基本组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则应选用辅助组游隙。

大游隙辅助组适用于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采用过盈配合,轴承内外圈温差较大,深沟球轴承需要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心及要求提高极限转速和降低轴承摩擦力矩等场合;小游隙辅助组适用于要求较高的旋转精度、需严格控制外壳孔的轴向位移,以及需减少振动和噪声的场合。

各类轴承的径向游隙见国家标准的规定(附表)。

以上资料或许对你有用,轴承如果出现抱死的情况,原因是有多种的,你可以通过这些资料加以分析,得出你的实际结论。

滚动轴承的径向游隙系指一个套圈固定不动,而另一个套圈在垂直于轴承轴线方向,由一个极端位置移动到另一个极端位置的移动量。

轴承游隙的选择正确与否,对机械运转精度、轴承寿命、摩擦阻力、温升、振动与噪声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对向心轴承游隙的选择过小时,则会使承受负荷的滚动体个数增多,接触应力减小,运转较平稳,但是,摩擦阻力会增大,温升也会提高。

反之,则接触应力增大,振动大,而摩擦阻力减小,温升低。

因此,根据轴承使用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游隙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选事实上轴承游隙时,必须充分考虑下列几种主要因素:(1)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配合的松紧会导致轴承游隙值的变化。

一般轴承安装后会使游隙值缩小;(2)轴承在机构运转过程中,由于轴与外壳的散热条件的不同,使内圈和外圈之间产生温度差,从而会导致游隙值的缩小;(3)由于轴与外壳材料因膨胀系数不同,会导致游隙值的缩小或增大。

通常向心轴承选择最适宜的工作游隙值就是轴承游隙标准中所规定的基本组游隙值。

基本组游隙值适用于一般工作条件,应该优先选用。

对于在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向心轴承不能采用基本组游隙时,可选用辅助组游隙值。

如深沟球轴承的第3、4、5组游隙值,适用于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采用比正常配合更紧的过盈配合或轴承内圈与外圈工作温差较大的机械部件中。

在轴中心与外壳孔中心线倾斜度较大,和为了增加其承受轴向负荷能力,提高轴承极限转速,以及降低轴承摩擦阻力等工况条件下,亦可采用第3、4、5组游隙值。

对于要求旋转精密或限制轴向游动的轴,一般采用第2组游隙值(小游隙值)的轴承,必要时还给予一定的预加负荷“预紧”,以提高轴的刚性。

轴承游隙所谓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

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运转时的游隙(称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

测量轴承的游隙时,为得到稳定的测量值,一般对轴承施加规定的测量负荷。

因此,所得到的测量值比真正的游隙(称做理论游隙)大,即增加了测量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

但对于滚子轴承来说,由于该弹性变形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安装前轴承的内部游隙一般用理论游隙表示。

游隙的选择从理论游隙减去轴承安装在轴上或外壳内时因过盈配合产生的套圈的膨胀量或收缩后的游隙称做“安装游隙”。

在安装游隙上加减因轴承内部温差产生的尺寸变动量后的游隙称做“有效游隙”。

轴承安装有机械上承受一定的负荷放置时的游隙,即有效游隙加上轴承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后的以便称做“工作游隙”。

如图1所示,当工作游隙为微负值时,轴承的疲劳寿命最长但随着负游隙的增大疲劳寿命同显著下降。

因此,选择轴承的游隙时,一般使工作游隙为零或略为正为宜。

图1工作游隙与疲劳寿命的关系另外,需提高轴承的刚性或需降低噪声时,工作游隙要进一步取负值,而在轴承温升剧烈时,工作游隙则要进一步取正值等等,还必须根据使用条件做具体分析。

color=#000000>表1深沟球轴承(圆柱孔)的径向游隙单位um表2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1)圆柱孔轴承单位 um表2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2)圆锥孔轴承单位 um表5四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圆柱孔)单位 um表3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1)圆柱孔轴承单位 um表4调心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1)圆柱孔轴承单位 um表4调心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2)圆锥孔轴承单位 um轴承游隙分类:轴承基本知识2007.5.30 22:08 作者:daxingxing0586 | 评论:0 | 阅读:354内部游隙和规格值所谓内部游隙是轴承外轮、内轮、钢球间的游隙量。

一般固定内轮把外轮上下方向运动时的运动量称为径向游隙,左右方向运动时的运动量称为轴向游隙。

在轴承运转中,内部游隙的大小是左右振动、发热、疲劳寿命等性能的主要因素。

深沟球轴承用普通径向内部游隙表示,在实际测定中,为了得到稳定的测定值,加上了规定的负载,因轴承的弹性变形,此时的测定值比实际值大,所以经过修正可求得真正的游隙。

●小孔径轴承、微型轴承的径向内部游隙(单位:um)游隙记号MC1MC2MC3MC4MC5MC6游隙最小03581320最大5810132028备注:1.标准的游隙是MC3。

2.在用测定游隙时,用下表的修正量修正。

(单位:um)游隙记号MC1MC2MC3MC4MC5MC6修正量111122备注:另外,测定负荷如下微型轴承时····2.5N(0.25kgf)小孔径轴承时···4.4N(0.45kgf)●一般深沟球轴承的径向内部游隙(单位:um)轴承公称内径d(mm)径向内部游隙C2C0C3C4C5以上以下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2.560721382314292037 6100721382314292037 101809318112518332545 1824010520132820362848 2430111520132823413053 3040111620153328464064 4050111623183630514573 5065115828234338615590658011510302551467165105轴承公称内径d(mm)测定负荷游隙的修正量C2C0C3C4C5以上以下N (kgf)最小最大通用通用通用通用2.51824.5(2.6)344444185049(5)4566665080147(15)688999备注:1.标准的游隙是C0。

2.在用测定游隙时,用上表的修正量修正。

3.C2游隙的修正值因最大与最小不同,注意不要误用。

径向内部游隙和轴向内部游隙的关系轴向内部游隙由钢球直径、内外轮沟道半径、径向内部游隙的值决定,是普通径向游隙的10倍左右。

作为想减小安装后的轴向内部游隙,选择小的径向游隙和大的过盈量配合是危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