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
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分析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rts0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规模和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汽车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为了争夺巨大的市场利益,并在汽车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站稳脚跟,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实力,对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进行不断的创新,并提高汽车的性能,提升汽车整体的质量,推动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在汽车生产和制造上的广泛应用。
不断推动对电控发动机系统的理论创新和技术支持,来应对难以解决的检修难题,为汽车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可靠的保障。
1汽车电控发动机技术汽车电控发动机技术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其中就包括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电控点火正时系统和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
与汽车其他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成员区别不大,都以传感器作为控制传输的基础与渠道,将所发现的物理变量和化学变量进行记录,并将这些变量转换为其他信号,用于电脑的识别和操作。
执行器作为实施与下达命令的主要手段,是执行电子控制系统所下达的任务,并传递到各个零部件当中,使其各个零部件进行工作。
而控制电脑作为指挥中心,指挥着传感器与执行器两个部件的工作,传感器将信息传递到控制电脑当中,经过电脑控制的处理,来进行下发操作,并将指令传递到执行器当中,通过这一整个的过程,来操作各个执行器的工作,并形成统一的复杂化系统程序。
汽车电控发动机技术系统主要就是由传感器到控制电脑再到执行器三个基本部件所组成的[1]。
2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常见的问题2.1线路故障由各个零部件与单元所组成的复杂系统化程序的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线路作为连接着各个零部件与单元之间的关系,使其正常的工作和运行,通过电脑控制给各个零部件及单元部件下达任务和指令时,都要通过线路进行传递,并下发到各个零部件上,使其进行信息的识别,做出正确的指令动作。
如若连接各个零部件与单元部件之间的线路出现故障,就会在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内部引发一连串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各个零部件与单元部件无法正常的工作和运行,造成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定义。
2.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案例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案例分析: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实例。
4. 总结:强调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章: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2. 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2. 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示意图。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示意图分析:分析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4.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5. 总结:强调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第三章:燃油喷射控制技术一、教学目标1. 了解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类型。
3. 理解燃油喷射控制技术在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2. 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类型。
3. 燃油喷射控制技术在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应用与发展

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应用与发展摘要: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的以汽油为主要驱动力的汽车的区别并不仅仅体现在能源供给上,新能源汽车代表的除了汽车能源的变革外也是电子技术的全面进步,两种不同类型的汽车的电控系统差异巨大,传统汽车将电控系统作为汽车的辅助系统,而电气传动装置则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源。
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应用展开进一步分析,同时分析其未来发展的具体趋势,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应用与发展引言:目前,在汽车领域,新能源设备及技术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应用清洁能源逐步代替石化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减少。
当前,有部分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市场并投入使用,但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应用仍需完善。
在核心控制环节需要相关人员深入研究并进行优化,研发人员需要意识到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应用的重要价值,同时还要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的关键性技术,以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现代化、智能化建设,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稳定运行。
1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的应用1.1电控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不断增长,电控技术在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日益重要。
电控技术以其精准的控制能力和高效的管理特性,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电控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电池充放电过程的精准控制。
通过电控技术,可以实现对电池充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进行精准控制,以达到最佳的充电效果,避免过充或过放的情况发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放电过程中,电控技术也能够有效控制电池的放电深度,避免过度放电导致电池损耗加剧,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电控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还能够实现对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诊断。
通过精密的传感器和先进的监测装置,电控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温度和电流等重要参数,及时发现电池的异常情况并进行故障诊断。
这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避免因电池故障而引发的意外事故,保障了新能源汽车的行车安全。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汽车的性能、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控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也在不断更新换代,采用了各种新技术来提升汽车的性能和节能环保性。
本文将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新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控制系统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发动机控制系统主要依靠预先设定的参数来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而智能化控制系统则能够根据汽车的实际运行情况和驾驶习惯来实时调整发动机工作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通过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汽车发动机可以根据不同的行驶情况进行自适应调整,改善了汽车的驾驶感受和燃油经济性。
二、全面电气化系统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传统汽油发动机逐渐被电动驱动系统所取代。
而在传统汽油汽车中,也开始出现了全面电气化的趋势。
传统的液压和机械传动系统正逐渐被电动驱动系统所替代,发动机电控系统也在逐步向全面电气化方向发展。
采用全面电气化系统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发动机的各项参数,实现更高效的能量转化和传输,从而提升汽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三、多元化燃料适配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传统的汽油发动机已经不能满足汽车市场的需求。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也在向多元化燃料适配性方向发展,能够适配多种不同类型的燃料,包括汽油、柴油、天然气、乙醇、甲醇等。
通过提升燃料适配性,汽车发动机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的燃料供给,降低对传统石油燃料的依赖,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四、排放控制和智能监测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汽车排放控制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课题。
新一代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将更加注重排放控制和智能监测,通过精细化的控制和监测系统,实现对汽车排放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这种智能化的排放控制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保证排放达标,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 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提高汽车性能和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汽车维修和研发领域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1.1 电控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2.1 传感器2.2 执行器2.3 控制单元3.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工作原理3.1 燃油喷射控制3.2 点火控制3.3 排放控制4.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案例4.1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4.2 电控点火系统4.3 电控排放控制系统5.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5.1 智能控制5.2 电动汽车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工作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具体应用案例。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2. 课件: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动画3. 实验设备: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实验台架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其各部分功能。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提高汽车性能和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2. 教学难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单元的具体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化和调整。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分析

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庭都有私家车,人们对汽车进行检修和维护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文章首先介绍汽车电控发动机一些常见的故障,然后介绍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的诊断和维护技术,希望能为汽车电控发动机的诊断和维护技术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标签: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与维护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汽车故障检测当中,渐渐出现智能化诊断的方式。
我国对汽车电控发动机的诊断和维护技术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我国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在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当中都在深入探究。
1 汽车电控发动机常见的故障电控发动机发生故障的时候,首先应当确认的是在哪个部分发生的故障,电控发动机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电子控制的部分,该部分能够完成控制的职能,另一部分就是机械部分,该部分可以进行执行,两者都不存在问题的时候,电控发动机是能够正常运转的,一旦出现了故障,就要判断是在电子控制部分还是在机械部分出现的问题[1]。
当人们判断出来是在机械部分发生了问题,就可以针对机械硬件进行诊断和排查,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容易进行维修的,而如果是电子控制出现问题,在检测和维修方面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提高维修的效率,应当对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判断。
1.1 线路故障在汽车电控发动机中有很多的设备,执行器和传感器等等,这些设备都有各自的职能,将这些设备用线路进行连接,才构成了电控发动机。
当接线的部分出现松动的时候,或者接线出现一些其他的问题时,原本传感器需要将一些信号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ECU),让电子控制单元(ECU)发出指令,很可能就会导致电子控制单元(ECU)无法正常向执行器传达命令,线路发生故障的后果有时是非常可怕的,一些线路发生故障会导致发动机无法运行,还有一些故障直接导致了交通事故,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电控技术对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减少排放分析

电控技术对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减少排放分析作者简介请保留:黄坚(1967—),女,广西横县人,副教授,现任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负责人,从事汽车专业教学与建设工作。
摘要:现代汽车是机械与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电子控制技术在现代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发动机上的电控装置主要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装置、进气控制、排气控制、怠速控制、增压控制等。
本文对汽车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与改善汽车工作性能、提高动力性、降低油耗、减少排放污染作分析探讨。
关键词:电控技术动力性油耗排放中图分类号:u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1)12(a)-0000-00为了解决节油和排放净化,同时提高动力性,1967年,德国波许公司研制了机械式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不久又开始d型和l型电子控制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燃油喷射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
发动机电控技术是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采用电子设备的计算机作为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自动的按照给定的规律运行,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数个物理能量能够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按照给定的规律变化。
通过各个不同的传感器把收集信号输入控制器,通过控制执行器使被控对象限制参数达到要求。
1 电控发动机的主要控制装置为了实现低油耗,低污染减少动力传递系统的冲击,减少驾驶员的疲劳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舒适性,目前汽车上常用的电子控制装置主要包括:1.1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该系统能根据各传感器送来的信号有效控制空燃比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空燃比达到最佳从而实现提高功率,降低油耗,减少污染排放等功效。
该系统可分为开环、闭环两种控制方式1.2 电子点火装置该装置可使发动机在不同转速、进气量等条件下和最佳点火提前角工况下工作,输出最大的功率和转矩并将油耗和排放降低限度,同时该装置也分为开闭环两种控制方式是,电控点火装置闭环控制方式通过爆震传感器进行反馈控制,其点火时刻的控制精度比开环高,但排气净化差。
发动机电控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电控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电控发动机传感器的原理、类型、工作特性及检修方法。
3. 掌握电控发动机执行器的原理、类型、工作特性及检修方法。
4. 熟悉电控发动机ECU(电子控制单元)的原理、组成、功能及检修方法。
5.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种利用电子技术对发动机进行控制的技术,它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ECU)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发动机工作状态的精确控制。
以下是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1. 传感器:传感器将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转换为电信号,输送给ECU。
常见的传感器有空气流量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氧传感器、爆燃传感器等。
2. 执行器:执行器根据ECU的控制指令,实现对发动机工作状态的调整。
常见的执行器有电动燃油泵、喷油器、怠速控制(ISC)阀、废弃再循环(EGR)阀等。
3. ECU:ECU是电控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传感器信号、处理数据、生成控制指令,并通过执行器实现对发动机的精确控制。
ECU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输入和输出接口电路、驱动电路和固化在ROM中的发动机控制程序等组成。
三、实验内容1. 传感器实验:观察传感器的外观、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以空气流量传感器为例,实验内容包括:(1)测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电阻值,判断其是否正常。
(2)检测传感器信号输出波形,分析其工作状态。
2. 执行器实验:观察执行器的外观、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以电动燃油泵为例,实验内容包括:(1)测量电动燃油泵的电流、电压,判断其是否正常。
(2)检测电动燃油泵的启动、停止功能。
3. ECU实验:观察ECU的外观、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实验内容包括:(1)检测ECU的电源、接地情况。
(2)读取ECU中的故障代码,分析故障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6638/ki.1671-7988.2019.01.033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
党超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分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对一辆汽车的性能影响越来越重要,当前对汽车发动机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其电控系统,因此,对该方面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文章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一些新技术进行了研究,为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U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9)01-107-02
New Technology Analysis of Automotive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Dang Chao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Y angling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anxi Y angling 712100)
Abstract: Th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of automobile engine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the performance of automobile. At present, the improvement of automobile engine mainly focuses on its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this aspec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automobile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were analyzed, some new technologies of the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were studied, which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f the automobile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Keywords: automobile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new technology
CLC NO.: U464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9)01-107-02
引言
发动机为汽车提供动力,是汽车最重要的部件,它的良好运转决定着整个汽车的行驶性能[1-3],而作为发动机大脑的电控系统,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它的优点有: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增强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任何工况下发动机都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使各可燃混合气更加均匀、冷起动性和加速性能较好、降低排放污染。
随着电控系统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越来越将汽车的性能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如果其中某一系统出现问题,发动机便出现故障[4-5]。
本文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然后对一些电控系统的新技术进行研究,希望对以后的研究可以有一些参考作用。
1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发动机电控制系统由传感器、ECU、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检测发动机运行参数,并转换成电信号输送至控制单元,传感器数量越多,检测越精确。
ECU给各种传感器提供参考电压,接收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分析计算后产生输出信号送到执行器。
执行器接收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执行动作,实现各种控制,由燃油泵、喷油嘴、点火线圈或点火控制器、怠速阀、EGR阀、EVAP阀等组成,执行器数量越多,功能越强。
当汽车行驶时,ECU根据传感器收集到的发动机运行时的各种信号,进行计算,并判断发动机运行情况,并与自身存储的数据进行比对,时时进行调整,以控制发动机处于
作者简介:党超(1990-),男,陕西咸阳人,助教,研究生,主要
从事车辆类专业的教学及轴承润滑理论、非线性动力学及控制的研
究。
107
汽车实用技术
108 最佳工作状态,实现效率最大化。
2 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
2.1 涡轮增压技术
涡轮增压器是现有技术下唯一能使发动机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输出功率”的机械装置。
涡轮增压器由废气推动的涡轮机、压缩进入气缸空气的压缩机以及中间部分组成。
废气涡轮增压器原理是通过压气机压缩由空气滤清器进来的空气,进而增大进气歧管的进气压力,当进气门打开时,进入气缸的进气量增加,从而使可燃混合气更充分的燃烧。
相比无增压的汽油机,带废气增压的汽油机功率提高10%~40%,扭矩提升20%~30%,油耗降低5%,此外还降低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动力和性能,进行高原功率补偿。
2.2 可变进气歧管
可变进气歧管是根据发动机不同转速进行进气管的长度或截面积的改变,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可变进气歧管的特点是自然进气的汽油发动机中,较长的进气歧管低速高扭矩,高速低功率;较短的进气歧管正好相反,低速小扭矩,高速大功率。
利用可变进气系统,可以达到低速高扭矩,高速大功率的可变进气歧管有三种:(1)可变长度进气歧管;(2)可变截面进气歧管;(3)共鸣进气。
2.3 可变配气相位
发动机的配气相位负责向气缸提供汽油燃烧做功所必须的新鲜空气,并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这一套动作可以看做是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从工作原理上讲,配气相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按照一定的时限来开启和关闭各气缸的进、排气门,从而实现发动机气缸换气补给的整个过程。
而可变配气相位的功能就是随发动机转速而改变气门的行程和气门开启关闭的时间,其中有两种方法,一是发动机低转速时使用短行程气门推迟开启,二是高转速时使用长行程气门提前开启。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是近些年来被逐渐应用于现代轿车上的新技术的一种,该技术在发动机运行工况范围内提供最佳的配气正时。
2.4 缸内直喷技术
缸内直喷技术又称燃料分层喷射技术,将燃油由喷油嘴直接喷入缸内,它实现了在同等排量下发动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完美结合,是直喷式汽油发动机领域的一项创新的革命性技术。
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汽油机热效率与降低汽油机排放,尤其是低负荷下的燃油消耗降低、动力显著提升。
缸内直喷技术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燃烧模式,即均质燃烧模式和分层燃烧模式。
均质燃烧模式是指在进气行程后期向燃烧
室内喷入燃油,在进气行程与压缩行程中完成与空气的充分混合,并在点火时刻使缸内形成较为均匀的混合气,确保稳定点火。
分层燃烧模式是指在压缩行程喷入燃油,随着压缩行程的进行,燃油与空气混合,直至点火时刻,从火花塞处至缸壁,燃油浓度由浓到稀,保证有效点火,火焰传播也正常,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
而传统的汽油发动机是将汽油喷射到进气管中,与空气混合后再进入气缸内燃烧,优化启动时不稳定循化的排放和输出。
虽然有许多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
因为是新技术,研发成本很大,对于车主来讲较传统电喷车需要更加频繁更换火花塞等零部件。
对燃油质量要求比较高,需要使用更高标号的燃油,无形中增加了车主的用车成本。
缸内直喷发动机比传统电喷发动机更容易产生积碳,车主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缸内直喷发动机专用添加剂来解决积碳困扰。
2.5 创新的温度管理系统
创新的温度管理是电子控制系统,它负责对发动机产生的热流进行最优分配。
调节是由温度(热度)控制器来执行的,这个控制器是一个新开发的软件模块,该模块完全集成在发动机控制单元内。
发动机创新的温度管理系统的特点是发动机的预热时间缩短和通过发动机温度的调节来实现降低油耗。
3 结论
发动机电控系统是目前汽车发展的重点,它决定着发动机能否快速响应电控系统命令,能否给驾驶员一个好的驾驶体验。
本文主要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其组成及控制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最后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一些新技术进行分析。
本文的工作为后续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郑太雄,张瑜,李永福.汽车发动机失火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综述[J].
自动化学报, 2017, 43(4): 509-527.
[2] 吴创.汽车发动机故障维修技术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
(10): 63-64.
[3] 薛鹏.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开发与展望[J].山东工业技术,2016
(24):249-249.
[4] 孙自文,程小卫.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研究[J].
南方机械, 2017(23): 203-205.
[5] 孙兴福.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J].汽车运用,2017(6):43-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