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1(12张PPT)(人教版必修1)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1(12张PPT)(人教版必修1)
•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 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 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
军机皇处权内得以景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二)绝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 (1)使皇帝的决策是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 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 (2)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 的因循守旧之风
第四课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 1、背景: • (1)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 • (2)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 (3)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 2、目的: • 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 • 3、过程 • (1)1376年,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 (2)1380年,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朝政 • 4、影响 • 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 (3)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 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 (4)在中国君主专制推向顶峰的时候,西方 正走向资产阶级民主,绝对的君主专制制度极 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 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夏商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皇帝制度
秦朝: 创立专制主义
三公九卿
中央集权制度 两汉: 中央:内、外朝制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区别?
• 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 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宰相被制度赋予 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
• 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
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
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
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

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39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39张PPT)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 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 材料二:“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 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 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 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船“将不会立刻沉没。 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海岸上撞得粉碎”。 但“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朱元璋:昔秦皇…设相之后,臣张 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 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 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 往往病及于君国者。
——《皇明祖训》
根本原因: 相权过大, 威胁皇权。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措施一: 以谋反罪 诛杀胡惟庸。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措施二: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影响二: 缺少制约皇权机制,
没有法定辅臣, 以致宦官专政。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 历史+现实+直接+根本 2.措施 诛杀+裁撤 3.影响 积极+消极
二、内阁的出现
“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 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春明梦余录》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过程: 明太祖奠基, 明成祖确立, 明宣宗发展, 明神宗全盛。
过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 从顾问——奠定基础 明成祖:入职文渊阁参 与机务——正式确立 明宣宗:地位提高奏章 票拟——权力扩大 明神宗:内阁首辅权压 六部——全盛时期
✓票拟:一切内外章奏送到内阁,由阁臣先看,并提出处理意见, 写在纸条上,与章奏一道呈给皇帝。票拟成为内阁最重要的职掌。 ✓批红:皇帝审定阁臣意见后,由太监用红笔抄出,交付施行,叫 批红。

历史①必修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课件

历史①必修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课件
明清君主专制 的加强
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 夕为我国明清时期,共跨历史470多年,这是我国 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统治时期,也是我国封建制 度由盛转衰的一个历史时期。那我国封建制度由盛 转衰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 宰相制度的废除
1.宰相制度妨碍皇权集中(背景)
B.是最高的行政机构
C.行使立法和司法大权
D. 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动荡不安。面 对严峻形势,明太祖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巩固பைடு நூலகம்建 统治的办法。明太祖认为,元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够专制,导致“主 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 至天下大乱”。为此,明太祖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 革,加强君主专制。
丞相的设立起源于何时?有何职权?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部权尽归内阁”

参与


机密

从 顾
事务 决策

O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X(时期)
明 成 祖 朱 棣
文渊阁:位于故宫文华殿北面,明成祖朱棣 正式在此设立内阁,使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 大事的商讨。清朝乾隆以后,文渊阁成为皇家重 要藏书地。
张居正(公元 1525-1582 ) , 字 叔 大 , 号太岳,明江陵人;明 穆宗时入内阁,神宗时 为内阁首辅。神宗的老 师。在任期间,厉行改 革,是著名的政治家。
问,“传旨当笔”,充当秘书。明成祖以后,职权越来
越大,不但“参与机务”,而且成为国家中枢机构,形
成内阁制度。 这两首诗分别说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明了什么问题?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朱见元尚璋嫌迟。皇君帝主政专务制负强担化沉给重官;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员带来巨大政治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共24张PPT)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
废宰相后,政务繁多,皇帝力不从心。
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 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 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 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 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2)过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决策)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 权) ——全盛
宰相≠内阁首辅
宰相 权力来源 性质 宰相制度赋予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内侍机构
行政机构/决策机构 要经皇帝及 大臣商议
制约皇权
任 免 对皇权影响
直接由皇帝 意愿决定 君主专制 强化的产物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思考:明朝强化专制统治的措施?
中央: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 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设内阁。 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 都指挥使司和按察司。
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雍正
军 机 处 皇权到达顶峰
康熙
皇太极
南 书 房 替皇帝起草谕旨 皇权得到扩大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六部
皇权受 到限制
结论:西方进步(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于 领土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 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方面: ①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 ②思想专制,钳制了思想。 ③在封建 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品课件(共30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精品课件(共30张PPT)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清 代 的 批 红
材料一:明万历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神宗实录》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 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 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二)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起草谕旨。 2、雍正:在宫内设军机处; 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览,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 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三、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二)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起草谕旨。 2、雍正:在宫内设军机处;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 其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 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隆宗门内军机处
军机处内景
三、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二)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起草谕旨。 2、雍正:在宫内设军机处;
(1)原因: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 (2)职能特征:跪受笔录,承旨传达,军国大事皆由 皇帝一人裁决。 (3)意义: 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标志着君 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臵等史实,认识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背景 1、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 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34张PPT)

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簷曝杂记》
凡有诏旨,则命廷玉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 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数 十次,皆称旨…… ─(清)张廷玉撰、戴鸿义点校:《张廷玉年谱▪澄怀 主人自定年谱卷一》
对皇 权的 影响
宰相制度赋予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皇帝个人信任 提供咨询
强化君主专制
结论: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能对皇权
二.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清朝在政治制度上是怎样强化君主专制的?
康熙
皇太极
康熙
雍正
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 上,当时国家的议政和决策中心,皇权受 到限制。
议政王大臣会议
——《明太祖实录》
明初沿袭元制 中央设中书省,由丞相统辖。 地方最高级
行政区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洪武九年(1376年),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布政司
民政、财政

按察司
监察、司法
都指挥司
军政
三司 集中
中央 扩大 宰相
材料2:昔秦皇……设上、次二相……之 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 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 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 往往病及干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 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文 华 殿 大 学 士
“明祖革丞相官,以翰林春坊详看诸司奏章,兼司平 驳,虽设有内阁大学士,官仅五品,特以备顾问而已,于 政事无也矣。”——赵翼《廿二史札记》
内阁
成祖时期
“擢(解缙)侍读,命与黄淮……并值文渊 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至此始也……诸臣, 从容勿密,随事纳忠,固非仅以文字翰墨为 勋绩。”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异权 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 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 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件(共26张PPT)
皇帝 中书省(宰相)
皇帝
吏户礼兵刑工 部部部部部部
吏户礼兵刑工 部部部部部部
元代体制
明初体制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小材结料:】
(1)明太祖废元朝行中书省,在地方设三司,集地方权
朱力元于璋中:央,昔使秦宰皇相…职设权相扩之大;后(,现臣实张原君因之)威福,乱自 秦(起2),吸宰取相元权朝重丞,相权指势鹿过为重马,。以自致秦皇权以不下稳,的人教人训君;天 下(者历皆史不原因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于 君国者。 (3)胡惟庸骄横擅权;(直接原因)——《皇明祖训》
根本原因: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 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 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 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 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 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 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 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 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 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 全家处死。
原因
2.历史原因:吸取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 致皇权不稳的教训;
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 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 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 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太祖实录》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3.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横擅权
材料一:“胡惟庸案”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集 中
中央集权
集 中
地方分权
本课测评
责任内阁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政体形式,为资本主义国家所 普遍采用。中国古代也曾出现过内阁,但与西方的内阁在性质上截 然不同。阅读材料,探究比较两者的不同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课件(41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课件(41页)
第一单元 第四课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2.内阁的出现
(1)原因: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深感力不从心。 (2)过程 殿阁大学士 作为侍从顾问,但其很少能参 ①明太祖设______________ 决政事。
②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
钱宰被征入朝编纂《孟子节文》,散朝回家后,吟诗道: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 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昨日的诗作得 好。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 得连忙磕头请罪。这则小故事从侧面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君主 专制的强大。
第一单元 第四课
的决策,“_______ 内阁 ”出现。 票拟 权,主持阁 ③后来,内阁地位提高,大学士有了________ 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第一单元
第四课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3)实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 内侍机构 。 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___ (4)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走出误区:明朝的内阁首辅并不是宰相。内阁是皇帝为加
成才之路 · 历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教版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一单元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 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序》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 ,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 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
2、宰相制度的废除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内



地 位 演 变
参与

机密
票 拟 权
从 顾
事务 决策


“部权尽归内阁” X(时期)
O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二、内阁的出现 1、内阁制创立的原因 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 3、内阁的地位
①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 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 构;
②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 旨意而定;
③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措施
A.地方:废行省 设“三司” B.中央:废宰相 设内阁
皇帝
宰 相 内阁
厂卫
吏、户、礼、兵、刑、工
行中书省
三司 八股取士
宋朝(加强) 地方:把军事、行政、财政权力收归中央
中央:设中书省
元(新发展)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秦朝(形成) 两汉(巩固) 隋唐(完善) 宋朝(加强) 元(新发展)
皇帝
明清(顶峰)
集中
中央集权
集中
地方分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请思考:明清两朝为什么都要空 前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议一议
阅读课本第17页的[学思之窗],思考: 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性质
宰相 一级行政机构
内阁 内侍机构
职权
行政、决策
侍从、咨询
任职方式
要经皇帝及大臣 商议
直接由皇帝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强化君主专制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二、内阁的出现
3、内阁的地位
三、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
女真
后金
八旗制度
部落贵族共同议事
军事民主制
努尔哈赤
议政王大臣会议
限制皇权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 朝初年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商讨和决定军国大事的最 高权力机关。
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 很大的决策权,它决策的 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
皇太极
1658年,顺治帝将内 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 院、内弘文院)改为内阁, 负责起草、传达诏书,代 批拟旨等。内阁的最高长 官是大学士,地位很高却 没有实权,只相当于皇帝 的私人秘书。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 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顺治帝
三、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 2、南书房
康熙
南书房
三足 鼎立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
扩大皇权
三、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 2、南书房 3、军机处的设立
雍正
军机处
君主专制 制度发展
到顶峰
a.目的
b.最初名称 设置时间、地点 人选
c.职能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人员简单
d.特点:简、速、密
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廷
想一想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 专制达到顶峰?
• 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处实 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 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 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 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 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 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 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 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 尖锐。
• 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二、内阁的出现 三、军机处的设立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
历史原因: 元朝教训: 现实原因: 导 火 线:胡惟庸案
朱元璋
废行省 设“三司”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秦朝(形成)
地方:郡县制
两汉(巩固) 中央:汉武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地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加强
中央:三省六部
隋唐(完善)
地方:加强统治;中期后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
中央: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 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 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 万余人,史称“胡狱”。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
•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 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 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
学思之窗
⊙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 ⊙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
⊙不同意。 ⊙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内部可发挥双 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主,造 成深刻的君相矛盾。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固然 可以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 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
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
①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 出现失误;
②官场风气: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 循守旧之风;
③官僚机构: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 僚主义、贪污腐化。
“内阁” 应运而
3、宰相制度废除的影响 生
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二、内阁的出现 1、内阁制创立的原因
“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二、内阁的出现 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行政
监察
军政
地方权力 过大
布政司 按察司 都指挥司
三司
地方权力集 中到中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君主专制加强的必然结果 地方的权力收归中央
宰相权力膨胀
皇权日益强化
矛盾
废除宰相制度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 2、宰相制度的废除
废宰相
公元1380年,朱元璋借“胡惟庸案”的 机会,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