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教案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教案主题: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影响;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3.分析《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1.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和内涵;2.掌握《新法》的内容和实施过程;3.分析《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分析《王安石变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2.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就和失败。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教学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2.教师备好相关书籍和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2.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第二步: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内容(25分钟)1.教师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包括“富国强兵”、“靖康之耻”等;2.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释这些内容,让学生对《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教师适时放映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三步: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困难和挑战(15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你认为在推行《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2.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性思维,分析问题的逻辑关系。

第四步: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就和失败(25分钟)1.教师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个人研究成果,探讨《王安石变法》的成就和失败;2.学生分成小组,展开小组讨论,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形成小组共识;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第五步:总结和拓展(20分钟)1.教师对课堂讨论进行总结,再次强调《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阅读资料和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王安石变法》;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仍然存在吗?教学方式:1.教师讲授;2.小组讨论;3.多媒体展示。

教学工具:1.PPT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2.相关书籍和资料。

王安石的变法教案设计

王安石的变法教案设计

王安石的变法教案设计王安石的变法教案设计引导语: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王安石变法设计教案材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王安石变法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一心三施”:王安石变法的设想与决心;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变法在人才方面的管理措施;(2)王安石提出变法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能起用他的原因,理解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以及科举制的建立、发展、改革与积极作用;(3)探究王安石变法时期的武将、神弓、花枪等图片、资料,说明变法措施的成效。

(4)对隋唐科举制与北宋改革科举制的内容进行比较,看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探究王安石的个人经历对他变法的影响,通过《清明上河图》进一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作用;(2)通过多媒体资料,再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3)利用图表及图片资料比较隋唐科举制与北宋科举制的异同,以及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王安石博学多才,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精神;(2)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对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起用王安石、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变法的前提(开始)和具体措施。

王安石变法初中历史教案

王安石变法初中历史教案

王安石变法初中历史教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2. 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掌握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理解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历史》2.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兴趣,启发他们思考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学习(30分钟)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10分钟)讲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包括北宋末年的政治经济困境,以及王安石希望借助变法提高国家实力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初衷。

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5分钟)介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如“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等,以及这些措施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王安石变法的利与弊。

3. 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5分钟)总结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三、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王安石变法的合理性和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小结(5分钟)通过小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

五、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文,总结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提高了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讨论和作业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促进了他们的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下节课可以继续深入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关系,以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

初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

初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

初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 能够分析评价王安石变法对宋朝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难点:能够分析评价王安石变法对宋朝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 王安石变法相关资料和教学素材;
2.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3. 课件和PPT。

四、教学过程:
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介绍(10分钟)
- 简要介绍宋朝政治经济状况;
- 说明王安石变法起因和目的。

2. 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15分钟)
- 详细讲解王安石在财政、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 分析这些改革对宋朝社会的影响。

3.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分析(15分钟)
- 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展示。

4. 案例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成败评价(15分钟)
- 让学生分析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 引导学生评价王安石变法对宋朝社会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六、作业布置:
1. 撰写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读后感;
2. 针对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写一篇文章进行分析评价。

七、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分析评价王安石变法对宋朝社会的影响。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意义,提高历史分析和评价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教案(含解析)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教案(含解析)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表现:“三冗”“两积”(1)冗兵①每逢灾年把成千上万的流民编入军队。

②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③在边塞大量屯兵以应对辽、西夏的侵扰。

(2)冗官①北宋之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制。

②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使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

(3)冗费①军队、官员人数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

②大兴土木的费用和皇室的开支也在增加。

③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增加了财政负担。

(4)积贫:“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财政入不敷出。

(5)积弱①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禁军一半驻防京师及其附近,造成边疆兵力相对不足。

②为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宋太祖收回禁军统率权,造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1“学习思考”,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北宋为了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过度的集权: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每年又通过科举制和恩惠赏赐的方法大量授予官职,造成了北宋的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为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养兵之策造成军队数量庞大但战斗力较弱;军队、官员的激增必然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造成了冗费。

冗官、冗兵、冗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造就了北宋的积贫积弱。

教材整理2 内忧外患1.内忧——政治危机(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2)表现:各地农民、士兵起义给北宋统治阶级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

2.外患——边境危机(1)宋辽之战①宋太宗时曾两度对辽用兵,企图把契丹势力驱逐出长城,但都归于失败。

从此,北宋采取了被动防御的方针。

②1004年,宋军虽然在澶州打了胜仗,但后来却订立了“澶渊之盟”。

(2)宋夏之战:在抵御西夏的战争中大多失利,北宋政府被迫议和。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1“学习思考”,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国,为什么却要每年给辽送岁币?【提示】北宋消极防御的国策以及统治者的昏聩。

高二历史人教版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第一课时)1教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第一课时)1教案
材料二:“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三: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天下祸患,岂不可忧?
-—《欧阳文忠公文集》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景祐三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吕夷简指责范仲淹离间君臣、引用朋党。从此朋党问题成为宋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主要问题。
集中军权:
杯酒释兵权;中央设禁军;禁军分“三衙”;
“三衙”设“三帅”;枢密院管军事;调兵领兵权分离;“更戍法”
集中行政权:二府三司;
集中财权:设三司来理财;
度支(掌财政收支和漕运)
盐铁(掌工商业收入和兵器制造)
户部(掌户籍、财赋和专卖)
问:北宋中期“三冗”现象是如何出现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冗兵:
①政府将受灾流民编入军队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
同时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学习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观点分析题,是考试常考的一种题型.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多角度分析问题、阐述问题的能力。
人永远是历史时间的核心,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第二组:强兵之法(解决积弱问题)
问:王安石的“强兵之法”都有哪些具体措施?逐条分析这些措施是如何增加军队的战斗力?有没有解决当时最为突出的社会矛盾?
第三组:取士之法(吏治之本,惟在得人)
问:王安石的“取士之法”都有哪些具体措施?逐条分析这些措施是如何选拔人才的?能不能解决当时最为突出“冗官”问题?还可能造成怎样的影响?
2007年3月姓名单位设计者实施者指导者课件制作者其他参与者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北宋中期形势图的观察了解北宋面临的严峻形势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时空意识

北宋王安石变法讲课教案

北宋王安石变法讲课教案

一、王安石的历史形象
➢ 国际:王安石的美好形象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列宁
迪化18日电:“今日抵迪之美副总统 华莱士……接见王主任世杰,罗监察使 家伦。”据王氏语记者称:“华莱士副总统 于谈话中,曾询及我宋代政治家王安石之 有关各节,华氏誉王安石为中国历史上推行 新政之第一人,并请王主任可能搜集有关 王安石之事迹。”“华莱士先生似乎隐约 感觉着王安石之行新法与他和罗斯福总统 之行新政,有了精神的契合,他赞扬王安石, 不啻于异国、异代求知己、找同志。”
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事实 则是“商贾为之不行,通都会邑,至有寂寞 之叹,非独商贾之患也,而上下均受其弊”。 连最初倡议施行市易法的魏继宗也认为, “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
——摘编自叶坦《大变法》
思考:对于市易法的实施,为什么“人不胜 其怨”?
政府垄断了市场,影响了商业的正常 运行对滞销商品的购买变成对紧俏物资的 抢购。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养兵千日用兵难
宋初至中期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的总额
所谓使财政富裕,不是求取钱财而 有所增加,而是除去有害于财的事而已, 有害于财的事有三项:一是冗官(多余 无事的官员);二是冗兵(多余无事的 士兵),三是冗费(不应支出的费用)。
——苏辙
2、边患危机——积弱
3、政治危机
(2)募役法 3.征收之际,官吏舞文弄法,鱼肉乡民, 时常打破法定的限额。 4.常有役钱已输而又增派他种名色的力役 的事情发生,以致募人多不肯就。
——范振兴《王安石政略》
思考:依据材料概括募役法的弊端 ➢役钱的征收标准混乱 ➢不按规定征收宽剩钱 ➢任意征收额度 ➢纳钱后仍要服役
(3)市易法 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动机是“通有无、

王安石变法教案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案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标题: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引言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本教学设计将以互动性和探究性为主线,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目的;2. 掌握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3.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一幅与北宋时期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历史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通过PPT呈现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包括北宋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以及王安石上台后面临的问题。

2. 介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如青苗法、免役法等。

三、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项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

可以提供书籍、资料等资源供学生参考。

2. 引导学生分析该措施的出发点、目的、实施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四、整合总结(20分钟)1. 学生小组依次展示他们对于措施的研究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论和提问。

2. 老师对于各个措施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的整体思路和影响。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提供一些扩展阅读材料,如相关学术论文或历史著作。

2. 针对有一定历史基础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或研究任务。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1. 记录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思考问题,进行评估;2. 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的文章,提供评分标准并进行评估。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在互动性和探究性的教学环境中,加深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理解,培养了历史思维、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于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马佩义
电话
学科
历史
年级
邮件
单位
山东省成武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一、教材分析
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财政危机和频繁外患极大地威胁着北宋的统治。在宋神宗的支
持下,王安石在经济、军事、科举制度等方面推行新法,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
二、学生分析
通过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了解,尚未形成系统、理论方面的认识。
回答
思维导图、多媒体
巩固与检测
出示练习题
根据题目说出答案
电子检测、多媒体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图片、数字柱状图、电子检测等;图片用于课前,便于突破难点;图片、连环画整个教学过程,直观形象,调动学生积极性;图片、数字柱状图用于导入和课中,激发兴趣,引起关注,导入学习;中间环节有利于衔接过渡,引起兴趣。电子检测放在课后,能快速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四、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景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思考
图片展示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4-39内容,完成下列题目,在课本上标记并简单记忆。
三、教学目标
一、掌握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评价;
二、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评价了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自读课文并作出标记,组内交流答案,疑难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多媒体
成果展示
1、出示问题;2、出示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回答问题答案
多媒体
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探究
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
出示相关图片,连环画;、形成正确评价;教师点评。。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多媒体
知识拓展
如何判断改革的成败
指导学生总结
微课堂
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知识点完成思维导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