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3 人民版选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高中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王安石变法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 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以角色扮演形式,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运用史料分析,达到使学生全面了解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

◇通过王安石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的探讨,使学生了解改革如果离开了人民的福祉,就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难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王安石变法的背景A积弱积贫局面出现;B社会危机显现:统治危机、边患危机、财政危机C庆历新政失败。

【讲授新课】一、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从小就勤奋好学,博闻强记,读书过目不忘,作文纵笔如飞。

从小就跟随父亲游历大江南北,对当时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有所了解,从小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

考中进士后,担任地方官多年,在地方上推行一系列改革,对朝廷得失和民间疾苦都有了所了解,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他以后的变法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调到中央任职后,他把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意见写成长达万言的《言事书》,进献给仁宗皇帝,要求变法改革,但未被仁宗采纳。

直到1068年,年轻的宋神宗即位,才起用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人称“拗相公”。

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曾先后两次被罢相,但却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优秀教学设计(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优秀教学设计(4页)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石家庄市二十七中学邱丽静【课标解读】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

因此,他对将领手中的兵权十分恐慌,于是“释去兵权”,并通过其他方式满足这部分人的需要。

首先是对土地的“不抑兼并”,对大地主、大官僚采取多种优厚措施,放任他们大肆兼并农民土地;同时,允许土地买卖,使土地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土地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强,地主们通过这种手段更是攫取了大量的土地。

而广大农民却因失去土地而破产,从而沦为地主的佃户,生活日益贫困,他们和土地占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到了宋仁宗统治时期,这样的普遍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此外,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取得地主的支持,建立了庞大的统治机构,而这种措施到了宋朝中叶则发展成为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现象,且呈现出恶性膨胀的趋势,使得朝廷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入不敷出。

兵败、财困、民反的现象始终围绕着北宋朝廷。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等有远见卓识的官员发起了“庆历新政”,却遭到特权阶层的强烈反对,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北宋朝廷进一步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为了克服危机,一场由王安石倡导的更大规模的改革开始了积极的酝酿。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1067年,宋神宗即位,决心变法。

1070 年底,王安石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全面推行变法。

变法主要分为理财、强兵、科举和学校三个方面。

(1)理财方面:①均输法。

设立转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这样既可以节省运费和购价,又可以避免囤积居奇。

②青苗法。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这一措施稳定了社会生产,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也为国家带来了利息收入。

③农田水利法。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教案一、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3.教学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4.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起用王安石、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变法的前提(开始)和具体措施。

本课引言是以文字叙述的,通过王安石的一首描述农民悲惨命运的诗,揭露宋朝“积弱”局面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从而为学习王安石变法打下铺垫。

教学建议:建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你从王安石的这首诗中得到哪些启发?结合上一节所学内容进一步体会王安石变法的原因背景,回答后导入新课。

或者回忆上节课内容,直接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富有革新精神的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没被采纳。

1068年,宋神宗即位。

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决定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向他谈了变法的设想。

宋神宗很赞赏他的主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

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有:社会矛盾仍然尖锐;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有变法愿望。

庆历新政夭折后,社会矛盾依然严重。

虽然“新政”的改革措施被废止,但北宋统治阶级内部要求改革的呼声并未停止,相反,随着危机的加深,改变现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了更为全面的改革。

“富国之法”的主要内容是:青苗法。

宋仁宗时,陕西百姓缺少粮、钱,转运使李参让他们自己估计当年谷、麦产量,先向官府借钱,谷熟后还,官称“青苗钱”。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优秀设计(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优秀设计(3页)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教法】基础知识学生自学,重点知识通过分组讨论,探究,交流,展示,迁移运用。

通过了解历史——理解历史——见解历史的过程,层层递进,解读历史。

【学法】学生自学、探究、设置角色体验【重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导入新课】通过王安石的个人简介导入【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填空,大致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填完之后用展台展示,大家一起来纠错。

【了解历史】一、背景1、宋神宗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任用王安石为宰相,让他实施变法。

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二、内容及措施具体措施三、成就及结局5、成效:王安石变法,使财政收入增加,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的势力,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变法中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的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6、不足:变法的思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而且新法实行显得过于急进。

7、结局:宋神宗去世后。

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

【理解历史】1、通过时空穿越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变法对各个阶层的影响,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王安石变法推行过程中,处在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人各有何不同反响呢?请你选择一个角色,设想当时的情境进行体验。

1.假如你是个大地主或富商,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有直接利益关系?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2.假如你是个农民,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有直接利益关系?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保马法3.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要有哪些?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置军器监等。

4.假如你当时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诏曰:“天下商赝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减价出售)失业。

人教版 选修1第四单元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优质教案

人教版 选修1第四单元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优质教案

选修一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变法的必要性、变法的可能性、变法的目的)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3、王安石变法的结局(变法结局、失败原因)知识梳理:一、变法的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1.改革的必要性: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严重,改革势在必行!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财政危机、边患危机、统治危机)“三冗两积”局面形成的根源: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了“收精兵”等措施。

2.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1043年)直接原因:宋夏战争的失败激化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目的:革除弊政、维护封建统治人物:范仲淹、宋仁宗措施: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结果:失败失败原因: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他们反对;宋仁宗动摇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3.改革的可能性:王安石变法的有利条件①挽救社会危机的社会责任感②了解民间疾苦,富有经验③上书皇帝,得到宋神宗的支持④意志坚定,不畏强权和阻力4.变法目的: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变法的核心:增加财政收入以富国、提高军队战斗力以强兵小结: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必要性)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可能性)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可能性)4、宋神宗继位,任用王安石为宰相,推行变法。

(可能性)二、变法的过程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相2、王安石变法(1)根本目的:摆脱积贫积弱和社会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2)核心内容:富国强兵(3)主要措施:富国、强兵、育才措施内容作用均输法政府协调供求关系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减轻百姓负担市易法政府低息贷款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稳定物价青苗法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的收入募役法以钱代役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按土地等级收税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措施内容作用精兵淘汰老弱减少军费开支将兵法设专门将领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保甲法十家为一保,农闲时练兵、生产,战时编入军队。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4.1《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2课时)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4.1《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2课时)
4.其他变法措施:如市易法、均输法等,教师逐一讲解,分析各自的作用和影响。
5.影响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王安石变法,如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冲突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一项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当时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3.讨论: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如何推进改革?请给出你的理由。
4.针对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答疑,确保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3.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4.教师强调王安石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醒学生关注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王安石变法的短文,要求包括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其评价。(字数500字左右,下节课分享)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他们从宏观角度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再深入探讨具体变法措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王安石变法,避免片面理解。
3.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差异,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史料解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维品质、合作态度、创新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历史选修1人民版4.2王安石变法教案

历史选修1人民版4.2王安石变法教案

4.2 王安石变法教案(人民版选修一)三维目标重点难点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王安石变法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史料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探究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强国之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认识变法措施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艰巨性。

情景引入精彩导言【激情文字式】“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府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收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诗,它描写了农民的苦难,更表达了改变现状的希望。

王安石是怎样进行改革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如何?【复习回顾式】北宋初年的加强中央集权,导致了北宋中起严重的社会危机的出现,在这种背景下,范仲淹进行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由于触犯了大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失败,但是,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的序幕,在此基础上,王安石为了彻底扭转北宋极品积弱的局面,开展了变法运动。

那么,王安石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运动呢?合作交流互动探究⊙探究点一富国【探究目标】了解王安石的理财措施及其作用。

【情景与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

”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宋史·司马光传》请回答:(1)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各自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为此,王安石采取什么理财措施?(3)如何评价司马光的观点?【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可知王安石变法的目地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王安石的理财措施触及了大官僚地主的利益,以司马光为代表的顽固派竭力反对变法。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感知和认识。
5.设计课后作业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其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以及导致其失败的原因,如守旧势力的阻挠、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等。
5.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王安石变法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与策略:
1.通过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政策内容、影响等方面深入探讨王安石变法。
5.教学拓展: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影响。
-组织学生参观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历史遗址,增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感知。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改革问题,学会运用历史智慧分析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北宋时期社会风貌的图片,如繁荣的城市、农民劳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时期的历史场景吗?请大家谈谈对这个时期的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引出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为学习王安石变法做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3 人民版选修1
一、措施
(一)、富民(理财措施):
1、均输法。

(1)原因:为了供应皇族和中央的消费物资,在各地设置了发运使,总管购买物资,运往首都。

但发运使的工作不得力,大商人乘机囤积居奇,控制市场。

(2)内容:
(3)影响:
2、市易法。

(1)内容: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2)作用: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国家收入也有增加。

3、青苗法。

(1)内容: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 20%的利息。

(2)作用: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4、募役(免役)法。

(1)内容: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2)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4、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5、方田均税法。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二)、强兵(军事措施):
1、将兵法。

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将禁军进行精简裁并,由固定的将官加以训练。

加强了军队训练和战斗力,充实了边防力量。

2、保甲法。

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

保丁在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社会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既可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又可以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

3、保马法
(1)原因:
(2)内容:
(3)作用:
4、军器监
(1)原因;军器生产和管理非常混乱,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2)内容
(3)作用;武器生产量增加,质量也有所改善
三)、育才(教育措施)
1、科举改革
内容(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有利于培养大量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2、改革学校制度
改革太学,重新编篡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主要有
(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授官,以资鼓励。

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最后,要求学生分析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指出:庆历新政为解决内忧外患,不得不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政治方面;王安石变法为解决财政困难,不得不把改革的重点放在经济方面。


四)、变法最终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
①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

②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决心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③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④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⑤新法实行显得过于急
根本原因:没有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剥削制度,反而从根本上认可了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剥削制度.
二、变法的评价、
㈠变法的评价
⑴性质:是一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实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⑵变法不足:①它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
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
然沉重。

⑶积极影响:①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
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三.变法启示: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改革会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阻力、充满艰险,因此,要求改革者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气和胆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还要注意用人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4 人民版选修1
开课内容:选修课《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策略。

熟悉其变法举措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及失败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知道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⑵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进一步锻炼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对变法内容予以具体细致的分析,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

⑵对照教材以及熟悉的其他中国古代变法实例,比较其时代背景、内容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⑴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

⑵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难点:
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地主士大夫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高涨,一场更大规模的、更加深刻的改革正在酝酿之中。

(紧接着播放一段介绍王安石及变法的视频),在观看完视频介绍后,教师导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王安石变法。

(新课教学):
二王安石变法
一、变法的背景
(设问)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王安石变法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1、积贫积弱的局面导致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变法的必要性
除此之外,王安石变法的推行在当时也已经具备一系列的可能条件:
2、“庆历新政”揭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序幕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4、宋神宗的支持
二、变法的过程
1、时间:1069年。

2、人物:王安石、宋神宗
3、目的: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4、指导思想:依靠天下所有劳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5、变法措施及作用:
6、变法的结果和认识(短暂的变法)
⑴、变法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
①改变积贫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社会经济很大发展,国库积蓄够20年之用.
②抑制兼并,人民负担减轻:如:
③改变积弱局面:扭转长期以来西北边防屡战屡败局面,1072年王韶拓地千里,是北宋军事空前大捷.
⑴最终失败
①失败标志: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

②失败原因:
(链接投影有关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漫画让学生们观看,再由学生展开关于变法失败原因问题的探究):根据上述漫画,结合课本内容,你能归纳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吗?(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总结)
①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

②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决心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③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④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⑤新法实行显得过于急进。

(合作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了,时人抨击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其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是苛政,最终导致北宋亡国。

那么你们是怎么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三、变法的评价、变法启示
㈠变法的评价
⑴性质:是一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实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⑵变法不足:①它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
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
依然沉重。

⑶积极影响:①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
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㈡变法启示: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
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
改革会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阻力、充满艰险,因此,要求改革者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气和胆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还要注意用人。

课堂小结:
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王朝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进行变法,王安石在变法期间采取了富国、强兵、育才等一系列革新措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成效显著。

但由于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且积重难返,改革终归失败。

布置作业:
1、见多媒体上的课堂练习。

2、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
课后探究:
1、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2、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