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大数据报告

合集下载

2017届毕业生就业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报告

2017届毕业生就业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报告

2017届毕业生就业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报告一、2017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一)毕业生的规模天津师范大学2017届毕业生共7753人。

其中女生599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7.36%;男生175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2.64%,男女比例为1:3.42,女生比例较高;市外生源为主,共4566人,占比为58.91%。

(图一)2017届毕业生男女比例(图二)2017届毕业生市内外生源比例(二)就业总体情况1.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2017年我校共有毕业生7753人,其中研究生1232人,本科生6034人,高职生487人,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我校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2.18%,比2016年同期提高2.22%;总体签约率为29.90%,比2016年同期降低1.78%。

根据《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实施细则》(试行)中对毕业生就业类型的划分,我校毕业生就业分布流向分为签约(含签订就业协议或合同)、升学、出国、其他形式就业(含打工、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

2017年各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研究生就业率为81.66%,其中签约率为56.25%,升学率为3.25%,出国比例为0.65%,其他形式就业率为21.51%;本科生就业率为93.72%,其中签约率为24.53%,升学率为12.35%,出国比例为1.76%,其他形式就业率为55.09%;高职生就业率为99.79%,其中签约率为29.77%,升学率为2.26%,其他形式就业率为67.76%。

(表一)2017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学历层次就业类型本科生(6034人)研究生(1232人)高职生(487人)全体毕业生(7753人)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签约148024.53%69356.25%14529.77%231829.90%升学74512.35%40 3.25%11 2.26%79610.27%出国106 1.76%80.65%00.00%114 1.47%其他形式就业332455.09%26521.51%33067.76%391950.55%合计就业565593.72%100681.66%48699.79%714792.18%注:“其他形式就业”包括:打工、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就业形式。

有心人总结-东北大学毕业生毕业去向及工资水平

有心人总结-东北大学毕业生毕业去向及工资水平

有心人总结-东北大学毕业生工资水平一览1:中航工业黎明发动机:材料、机械类:3800+550(补助)(本科);5200+750(补助)(研究生);其他类:3200+550(补助)(本科);4200+750(补助)(研究生);补助补到30岁;公积金15%+15%。

2:沈阳机床:4000+1400(住房补助)+150(补助)(研究生);房补应届生第一年会给,待在沈阳有房产后连续补助4-5年;研究生未过六级每月减500。

3:徐工集团:3500+1W(年终)(硕士)。

4:黑龙江(双鸭山)建龙钢铁:3500+1500(985高校补助)(本科);4500+1500(985高校补助)。

其中高校补助应该就第一年才有,福利待遇超低,按双鸭山的平均工资为基数算福利。

5:东方测控(丹东):行政类 2500(本科),3500(研究生);每半年涨500.6,北京中体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7W 取暖通信等补助年3K 年终约1W 六险两金管吃住研究生+2W7,富士康 SHZBG 前三个月5700,然后每三个月加100,前九个月结束看表现加0到600.食宿自理。

公积金百分之五。

平时加班1.5倍工资。

周末加班2倍工资。

节假日加班3倍工资。

年终奖看企业效益及部门,一般4、5个月工资,差的时候2、3月工资,好点的7、8月工资。

(硕士)1,海信硕士年薪7w,包住不包吃,有食堂。

(7w是什么都包括的,我拿到的是海信宽带的,据说发展好,实际未知)2,北京华润万东医疗装备硕士底薪4000,第一年有宿舍,管工作餐,是否落户未知,据说涨薪快,刚刚进行资产重组。

3,江西中国瑞林装备公司,硕士,底薪2700,安家费没有听说。

管住两人间宿舍,电费自金比较多。

第一年在8w左右,经常出差,出差补助国内50元一天,国外50美金一天。

出差期间所有费用均可报销。

4,一重大连设计院,实习4500,转正到手貌似2600,安家费2000,没有宿舍,但是有500房补,吃饭自理,常出差,出差补助每天120,同时有100奖金(一重设计院转正待遇确实是降了,因为转正之后可以主要靠奖金和出差补助了,所以总体收入还是往上走的,但是也得看部门)5,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硕士年薪9.5w,包住宿一年,随后提供每月800房补,公积金第一年是所里全交,30%。

高校机械就业率分析报告

高校机械就业率分析报告

高校机械就业率分析报告高校机械专业就业率分析报告一、引言机械工程是一门热门的专业,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学生的青睐。

然而,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高校机械专业的就业情况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高校机械专业的就业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高校机械专业就业率分析1. 就业率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机械工程专业一直是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之一。

然而,近几年来高校机械专业的就业率却有所下降。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就业技能与用人需求之间存在的不匹配等因素所致。

2. 就业前景虽然高校机械专业的就业率下降,但机械工程师仍然是市场上的稀缺人才。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工程师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尤其是在制造业、汽车工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机械工程师的就业前景较好。

此外,随着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机械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3. 就业难点高校机械专业的就业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基础知识薄弱:一些高校机械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这给他们找工作带来了困难;b. 实践经验不足:虽然机械工程专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但一些高校仍然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这使得一些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 专业技能不匹配:部分高校机械专业的培养模式未能紧跟职业需求的变化,导致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d. 就业观念不正确:一些学生对自身专业技能和就业前景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就业意愿不强烈,甚至出现“就业歧视”的现象。

三、提高高校机械专业就业率的建议1. 加强实践教学高校应注重加强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2. 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高校机械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将实际应用的技能融入到教学中。

机械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机械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机械专业就业形势分析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机械专业的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机械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当前机械专业就业形势总体情况机械专业作为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一直是人才需求的热门专业。

然而,随着高校机械专业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竞争也日益激烈。

当前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 就业岗位日益多样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专业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和工程建设领域,机械专业毕业生也可以考虑汽车、能源、航空航天、电子等新兴行业。

2. 城乡就业差距扩大:尽管机械专业就业岗位广泛,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就业差距正在逐渐扩大。

大多数机械专业毕业生更倾向于在一、二线城市就业,而农村和三、四线城市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少。

3. 技能要求提高:随着机械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机械专业毕业生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单一的机械设计或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机械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多个技能,如项目管理、工程师素质等。

二、应对机械专业就业形势的建议要应对机械专业就业形势的挑战,毕业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并采取一些策略来增加就业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应对机械专业就业形势的建议:1. 提前规划职业发展:在大学期间,机械专业的学生应该提前了解各个领域的就业情况,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制定职业发展计划。

通过实习、参与学术研究项目和参加校园招聘等方式,提前积累相关经验和技能。

2. 增加实践经验:除了在校内完成实习,机械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外部的培训项目或者工程实践,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这些经验可以在面试时体现出来,增加就业竞争力。

3. 加强技术能力:除了掌握机械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生还应该在大学期间学习相关的技术软件和工具,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还有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

4. 扩大就业范围:在找工作时,机械专业的学生应该积极拓展就业范围,不仅限于传统的制造业和工程建设领域。

机械工程学院2012年就业状况分析报告

机械工程学院2012年就业状况分析报告

机械工程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报告一、学院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根据学校有关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原则,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为工作起点,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毕业生推荐、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为工作重点,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为工作动力,以提高就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与水平、规范就业管理制度为工作保障,以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努力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就业工作品牌。

二、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及特点分析(一)生源基本情况我院有毕业生498名,其中男生440名(占88.35%),女生58名(占11.65%);安徽省生源396名(占79.52%),外省生源102名(占20.48%)。

我院2012年共计5个专业,其中车辆工程专业有毕业生75名;工业设计专业有毕业生50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有毕业生98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有毕业生225名;艺术设计有毕业生50名。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系首届毕业生。

(二)生源特点分析1、专业结构特点我院2012年共计五个专业,分别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工业设计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

2、生源结构特点我院有毕业生498名,安徽省生源396名(占79.52%),外省生源102名(占20.48%).3、生源素质特点我院2012届毕业生共发展党员143名,获得各类校级奖学金400余人次,获得各类国家级、省级奖学金100余人次,获得各类先进个人近200人次,有担任社会工作经验的100余人。

(三)就业状况分析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的特点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就业比例为21.49%,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为19.68%,这两类相对较高,而科研院校、参军出国的比例相对较低,参与国家就业项目和考取公务员的分别只有1人,比例最低。

2、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地区分析(1)(2)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地区统计表(3(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地区统计表(5)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地区统计表主要集中在安徽地区,占签约总数的35.25%,在江苏就业占签约总数的19.29%,江浙沪的长三角地区是除安徽省外,我院就业最广的区域。

东北大学2013就业质量报告

东北大学2013就业质量报告

2013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东北大学学生指导服务中心2014年2月引言就业是民生之本,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把毕业生输送到国家需要的地方是大学承担的国家责任。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将高校毕业生作为青年就业的重点促进对象。

作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东北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学校和学生发展需要为导向,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指导服务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将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战略选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不断强化“大就业”概念,形成了“以国家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质量建设为核心,以体系化建设为统领,以专业化建设为基础,以全程化和全员化建设为保障,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的具体工作思路,明确了“稳定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工作目标,建立起“全员促就业”的工作格局。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等荣誉称号。

2013年,学校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建设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将做好就业工作纳入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继续以就业质量促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全程化生涯发展指导、高端就业市场培育、优质就业服务“三大”就业工作体系和打造“九大”就业工作平台,突出重点,开拓创新,逐步建立起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就业工作卓有成效。

2013年,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及博士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分别达95.2%、92.2%和100%。

目录1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1.1 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1)1.2 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1)2 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2)2. 1 毕业生国内工作情况 (2)2.1.1 国内工作总体情况 (2)2.1.2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3)2.1.3 毕业生就业城市分布 (4)2.1.4 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6)2.1.5 重点单位就业情况 (7)2.2 毕业生国内升学情况 (9)2.3 2013届本科毕业生出国(境)情况 (9)3 毕业生就业特点分析及发展趋势研判 (10)3.1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 (10)3.2 社会有效需求总量持续减少,求职签约中的不确定性增加 (10)3.3 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招就两难”的矛盾更加明显 (10)4 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措施和经验 (11)4.1 倡导“大未来”视野,引导学生人生发展与“中国梦”相结合 (11)4.2 推进“学业.职业.事业衔接计划”,生涯辅导与就业指导并重 (12)4.3 “百千人才对接计划”,市场开拓与就业质量并重 (13)4.4 畅通就业“绿色通道”,规范管理与优质服务并重 (13)4.5 注重专业化建设,以高素质队伍推动工作科学化发展 (14)5 基于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人才培养质量反馈 (15)5.1 构建基于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 (15)5.2 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 (15)5.2.1 反馈招生与专业设置 (15)5.2.2 反馈教育教学改革 (16)5.2.3 反馈学生指导与服务 (16)1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1.1 毕业生规模及结构2013届毕业生共652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535人,占54.2%;硕士毕业生2654人,占40.7%;博士毕业生334人,占5.1%。

机械工程学院2012-2013学年就业统计报告

机械工程学院2012-2013学年就业统计报告

机械工程学院2012-2013学年就业统计报告
一、2013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我系2013届应届毕业生人数448人:本科生199人、硕士研究生208人、博士研究生41人,初次就业率本科生达95.48%、硕士研究生达99.04%、博士生研究生达92.68%,我系学生就业率总体达96.88%。

其中,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免研、录研及出国深造学生人数达99人,达本科毕业总人数的49.75%;进入国防军工单位、部分重点引导国资委所属中央
企业、国家及省级公务员单位就业人数达87人,占全院总就业人数的24.71%;毕业生去世界500强企业、世界顶尖的管理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其他国资委所属中央企业和重要民营企业、“985”高校和省外三甲医院,国家级科学及社科研究院和省级以上事业单位(含省一级重点中学)人数155人,占全院就业总人数的44.54%;毕业生奔赴西部地区、部队、艰苦行业、以及自主创业等领域就业人数达8人,占全院总就业人数的2.3%。

三、2013届毕业生就业流向及近三年数据对比分析
毕业就业流向,按单位性质来讲,有近70%的就业学生进入了国家重点单位、世界500强企业、重要央企和民营企业等,其中有24.71%进入了国防军工单位、部分重点引导国资委所属央企、国家及省级公务等单位;按区域流向来看的话,有超过80%的学生流向了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广东五省,分别为33.13%、30.67%、4.6%、5.83%、6.75%。

近三年就业率数据比较分析:。

机械本科生5年后工资

机械本科生5年后工资

机械本科生5年后工资各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工资排名专业平均月薪排名排名院校毕业五年平均月薪所在地1上海交通大学13980元上海2清华大学13874元北京3同济大学11914元上海4上海理工大学11525元上海5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1410元北京6东华大学10031元上海7西安交通大学9909元陕西8浙江大学9822元浙江9华中科技大学9565元湖北10北京交通大学9265元北京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200元北京12上海大学9084元上海13北京理工大学8749元北京14重庆大学8617元重庆15华南理工大学8608元广东16上海工程技术大学8491元上海17北京工业大学8422元北京18北京工商大学8355元北京19江苏大学8325元江苏20华东理工大学8299元上海21北京邮电大学8187元北京22北京化工大学8127元北京23北京科技大学8089元北京24北京印刷学院7916元北京25浙江工业大学7803元浙江26大学7589元27东北大学7571元辽宁28河海大学7499元江苏2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7410元江苏30太原科技大学7258元山西31广西科技大学7178元广西32武汉理工大学7001元湖北33西南交通大学6869元四川34南京理工大学6856元江苏35武汉科技大学6780元湖北36北京联合大学6755元北京37苏州大学6689元江苏38南京工业大学6583元江苏39南通大学6530元江苏40昆明理工大学6427元云南41江南大学6380元江苏42天津工业大学6374元天津43石家庄铁道大学6369元河北44五邑大学6345元广东45江西理工大学6247元江西46郑州大学6031元河南47天津理工大学5930元天津48青岛科技大学5714元山东49青岛科技大学5714元山东50大连交通大学5665元辽宁51西安工程大学5594元陕西52广西大学5536元广西53长春工业大学5530元54天津科技大学5525元天津55辽宁工程技术大学5454元辽宁56华侨大学5385元福建57长春大学5268元58济南大学5140元山东59青岛大学4594元山东60青岛大学4594元山东61山东建筑大学4494元山东62无锡太湖学院3505元江苏注:样本过少的大学未参与排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分布
https:///report/MajorReportInSchool?schoolId=116&majorIdPublic=13465&type=2&year=2018
1/3
2018/4/17
志愿360 - 个性专业报告
平均起薪
对口率
就业地区分布
北京
22.6%
辽宁
15.8%
广东
9.8%
浙江
9.8%
上海
8.3%
湖南
5.3%
江苏
5.3%
山东
3.8%
湖北
3%
重庆
3%
0%
20%
40%
60%
80%
100%
https:///report/MajorReportInSchool?schoolId=116&majorIdPublic=13465&type=2&year=2018
2/3
2018/4/17
志愿360 - 个性专业报告
https:///report/MajorReportInSchool?schoolId=116&majorIdPublic=13465&type=2&year=2018
3/3
2013-2017东北大学机械工程 专业毕业生就业大数据报告
2018/4/17
志愿360 - 个性专业报告
专业介绍
专业课程
开设课程:力学、机械工程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现代控制理论、材 料加工工艺与设备、测试技术、计算机系列课程、经营与管理、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 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独家大数据分析(数据来源于简历样本,并非全部毕业人数)
数据解读:
就业分布:近五年,每年学习该专业的人从事的职业(前五名)。 平均起薪:近五年,每年该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及四年后平均起薪预测。 对口率:指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工作的所占比例。 就业地区分布: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哪些地区就业(只显示分布前十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