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培训试题

电磁兼容培训试题
电磁兼容培训试题

电磁兼容培训试题

姓名:评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有错不得分)

1、判断下列那些设备属于GB9254-2008定义的B级信息技术设备且在该标准要求范围内()

A、GSM手机

B、普通电话机

C、工业用工作电压为750V的计算机服务器

D、在电信机房的大型交换机

2、人工电源网络是重要的电磁兼容测试设备,其功能主要有()

A、为50Hz市电提供通路

B、隔离试品产生的电磁骚扰,防止进入电网

C、耦合试品产生的电磁骚扰信号进入测量接收机

D、提供高频阻抗

3、用频谱分析仪进行电磁骚扰预测试时,为了不影响测量结果,频谱分析仪的视频带宽应该()分辨率带宽。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以上都可以

4、判断下列那些设备不属于GB9254-2008定义的信息技术设备()

A、家用电脑

B、投影仪

C、手机

D、额定电压为700伏的电信设备

5、按照GB9254-2008测试时,如果EUT存在同一类型的多个接口,可能有必要对EUT添加互联电缆、负载或者装置。只要EUT仍然满足要求,则增加的线缆数量应受到以下限制:再

增加电缆不明显影响发射电平的大小,即变化小于()dB。

A、1

B、2

C、3

D、4

6、对于个人计算机或计算机外围设备最小配置由( )组成,作为整体来进行试验。

A、个人计算机

B、键盘

C、视频显示单元

D、供两种不同类型的、可利用的I/O协议用的外部外围设备

E、如果EUT有供特定装置用的专用端口,那么与该端口相连的装置应视为最小配置的一

部分

7、对于销售终端,最小系统由( )组成且作为整体进行试验

A、处理器

B、现金抽斗

C、键盘

D、显示单元

E、典型的外围设备

F、手持装置

8、EMS项目中,哪些是瞬态干扰现象(Transient Phenomena)?

A.静电放电 ESD

B.浪涌 Surge

C.电快速脉冲群 EFT

D.射频电磁场 RS/CS

9、EN55020 主载波(Key Carrier)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中,所采用的调制方式是:

A.1kHz正弦波调制,调制幅度80%

B.2Hz正弦波调制,调制幅度80%

C.方波调制,占空比50%,重复频率200Hz

D.方波调制,占空比1/8,重复频率217Hz

10、对于电磁兼容骚扰接收机,比较符合脉冲骚扰信号对人耳收听收音机的危害、可以比较好反映脉冲骚扰信号幅度和重复频率变化的检波方式是()

A、平均值检波

B、峰值检波

C、准峰值检波

11、判断下列哪些设备不适用于GB13837-2003()

A、收音机

B、数字电视

C、电缆分配系统前端、CATV前端和共用接收系统

D、PC用电视卡

二、填空题(每题1分)

1、信息技术设备的英文全称是( ),简称是( )。

2、受试设备的英文全称是( ),简称是( )。

3、辅助设备的简称是( )。

4、当使用带有平均值检波器和准峰值检波器的接收机,如果接收机上所显示读数在限值附近

波动,则在每个频点读数的观察时间不少于( ),记录最高读数,孤立的( )忽略不计。

5、B级ITE在测量距离R处( )的辐射骚扰限值,频率在30MHz~230MHz,准峰值限值

为( );频率在230MHz~ 1GHz,准峰值限值为( );频率在1至3GHz,平均值限值为( ),峰值限值为( );频率在3~6GHz,平均值限值为( ),峰值限值为( )。

6、作为台式设备使用的设备应放置在( )的桌子上,桌面的大小通常为( ),但

实际尺寸取决于( )的水平尺寸。

7、应使用尽可能短的导体将( )和( )的参考接地点连接到参考接

地平板上。如果用ISN在电信端口测量,他们通常应距离EUT ( )并搭接到参考接地平板上。EUT的其他单元或辅助设备应至少距离ISN( )。

8、电流探头必须具有平坦的( ),( )且工作在( )状

态,该饱和效应由( )工作电流产生。

9、使用平衡偶极子天线,当频率等于或高于80MHz时,天线的长度应为( ),

当频率低于80MHz时,其长度应( )。

10、如果水平和垂直极化场地衰减测量值与理想场地的理论场地衰减值之差不超出

( ),则认为该测量场地是可以接受的。

11、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在用户的安装场地对A级ITE进行测量。这些测量最好在用户房

屋的边界进行,如果边界离EUT的距离小于10米,则测量应在( )进行。

12、根据GB9254‐2008关于辐射骚扰测量频率上限选择的规定,如果EUT内部源的最高频

率低于( ),则测量只进行到( );如果EUT内部源的最高频率在( )

之间,则测量只进行到( );如果EUT内部源的最高频率在( )之间,

则测量只进行到5GHz; 如果EUT内部源的最高频率超过( ), 则测量进

行到( )。

13、EUT内部源的最高频率是指(

)。

14、GB9254‐2008关于限值的定义是,在统计基础上,大量生产的设备至少有( )

以不小于( )的置信度符合限值。

15、当进行电脑显示器的传导或者辐射骚扰测量时,应显示( )图案。

16、按照GB9254‐2008测量电源端口的传导骚扰测量,EUT的电源线应为( )左

右;如果超过此长度,应将其超长部分来回折叠,折叠长度不超过( )。

17、在GB9254‐2008中,试验场地的适用性可以通过测量环境噪声电平予以确定:应保证

噪声电平至少比限值低( )。

18、根据GB9254‐2008,测试时,电缆的超长部分应在( ) 附近折叠后

捆扎起来,折叠长度为( )。如果由于电缆体积过大或者不易弯曲,或由于在

用户安装场所进行测试而无法这样做,则应在测试报告中准确地注明(

)。

19、按照国标GB/T6113.1(对应于国际标准CISPR16-1)规定,测量接收机在9-150kHz范

围内的带宽为();0.15-30MHz范围内的带宽为();30-1000MHz

范围内的带宽为()。

20、在GB13837-2003中,测试30MHz至1GHz频率范围内辐射场强的测量中,接收天线

在水平极化时,高度变化范围是();接收天线在垂直极化时,高度变化范围是

()。

三、判断,如有错误请改正(每题2分)

1、GB9254-2008所指的信息技术设备供电电压不能超过380V.()

2、对A类设备应该限制销售,避免过多电磁环境的污染。()

3、GB9254-2008表2和表3规定了电信端口的传导共模骚扰限值,有电压和电流两种。测试

时EUT满足其中一种,就能判断该项测试合格。()

4、根据GB9254进行辐射测试时,测试距离(比如10米、5米)是指测试天线到EUT中心或者说,转台中心的距离。()

5、根据GB9254进行辐射测试时,如果使用人工电源网络AMN给EUT供电,那么应该将AMN安装在参考接地平面上。()

6、对于现场固定安装的体积较大的ITE(例如、某些电信中心设备)的符合性验证,可以采用GB9254-2008第10.9条所述的用户现场测量方法解决。()

7、当环境噪声和源的骚扰两者之合成结果超过规定的限值时,且环境噪声电平至少比源骚扰加上环境噪声电平低6dB,环境噪声电平至少比规定的限值低4.8dB ,则可以判定EUT达到限值的要求。( )

8、为了节省时间,可以用峰值检波接收机来代替准峰值或平均值检波器来测试,出现争议时,

以标准规定的准峰值检波接收机为准;峰值检波接收机要符合3dB带宽要求。( )

9、GB13837-2003不适用于数字电视接收设备。()

10、GB13837-2003不适用于与电视接收机相连的信息技术设备。()

11、额定功率小于75W及以下的所有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都未做规定。()

四、问答题(每题5分)

1、请解释电磁兼容的定义。

2、怎样区别A级ITE和B级ITE?

3、如果EUT是一个由ITE组成的系统,具有一个或更多的宿主单元,且每一个ITE都有自己的电源电缆,则与AMN的连接点按什么规则确定?

4、简单描绘开阔场地。

五、探究题:(每题8分)

针对电信端口传导骚扰测试的影响因素,GB9254-2008对电信端口的测量要求如下:为了对LAN处于高效使用时的发射进行可靠的测量,只需要使LAN处于正常工作流量

的10%以上并至少保持250ms即可。试验的流量内容应包含周期性的信息和伪随机信息,以模拟实际的数据传输类型(例如,随机型:压缩或加密文件;周期型:非压缩型图形文件,内存转储、屏幕刷新和磁盘映像)。如果LAN在空闲状态期间还保持传输,则测量还应在空闲状态下进行。

具体执行中会遇到下列问题:

1.可否采用八线的ISN向下兼容用作两线或者四线的测试,标准中没有明确描述。

2.传输数据格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经过比对发现不同的软件因为数据包格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测量结果。

六、计算题(8分)

1、某次市场抽查,某型号笔记本6个样品的3m法辐射测试数据如下:

测量结果dBuV/m

频率

1#2#3#4#5#6#

48.00MHz 37.66 36.65 39.02 37.23 31.17 37.25

532.00MHz 45.21 44.57 43.72 47.23 45.22 44.15

请判断该型号笔记本是否符合GB9254-2008辐射骚扰场强标准要求。

更多请关注先锋影音https://www.360docs.net/doc/6916883978.html,

电磁兼容题库整理终极版本

一.填空 1.电磁干扰按传播途径可以分为两类: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构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干扰源】、【干扰途径】和【敏感单元】。抑制电磁干扰的三 大技术措施是【滤波】、【屏蔽】和【接地】。 8.辐射干扰的传输性质有:近场藕合及远场藕合。 传导干扰的传输性质有电阻藕合、电容藕合及电感藕合。 什么是传导耦合?答:传道耦合是指电磁干扰能量从干扰源沿金属导体传播 至被干扰对象(敏感设备) 2.辐射干扰源数学模型的基本形式包括电流源和磁流源辐射。或辐射干扰源 可归纳为【电偶极子】辐射和【磁偶极子】辐射 3.如果近场中,源是电场骚扰源,那么干扰源具有小电流、大电压的特点。6.屏蔽效能SE 分别用功率密度、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来描述应为10logP1/P2 ,20logH1/H2 ,20logU1/U2 。 13 .设U1 和U2 分别是接入滤波器前后信号源在同一负载阻抗上建立的电压,则插入损耗可定义为【20lg(U2/U1) 】分贝。 7.反射滤波器设计时,应使滤波器在通带内呈低的串联阻抗和高并联阻抗。 13 .常见的电阻藕合有哪些? (1) 公共地线阻抗产生的藕合干扰。 (2) 公共电源内阻产生的藕合干扰。 (3) 公共线路阻抗形成的藕合干扰。 9.双绞线多用于高频工作范围,在单位长度线长中互绞圈数越多,消除噪声效果越好。在额定互绞圈数中,频率越高屏蔽效果越好。

10 .反射滤波器设计时,应使滤波器在阻带范围,其并联阻抗应很小而串联阻抗 则应很大。 11 .100V= 40 dBV= 40000 dBmV 。 12 .一般滤波器由电容滤波器和电感滤波器构成。 13 .减小电容耦合干扰电压的有效方法有三种:减小电流强度、减小频率、 减小电容。 14 .金属板的屏蔽效能SE(dB) 包括吸收损耗、反射损耗和多次反射损耗 三部分。 15 .传导敏感度通常用电压表示、辐射敏感度可以用电场,或V/m 表示。 17 .信号接地的三种基本概念是多点、单点和浮地。 18 .(1)静电的产生有摩擦、碰撞分离带电和感应带电。 (2))术语解释:静电放电(答:静电放电是指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 很强的电场,找到合适的路径二产生的放电现象 (3))静电放电需要满足三个要素,“不”属于静电放电三要素的是P58 【三要素:积累一定电荷、放电途径、静电敏感器件 (4))静电屏蔽必须具备完整的【屏蔽导体】和良好的【接地】。 (5))CMOS 集成芯片很容易受严重的静电影响 19 .硬件技术法、软件技术法、软硬件结合法是计算机电磁兼容性设计的 三种方法,其中软件技术法是计算机电磁兼容性设计特有的方法。 20 .一般辐射源依其特性可分为电压源和电流源,电压源在近场为高阻抗场,电流源 在近场为低阻抗场场,近场和远场的粗略划分为,当r 0.15915 λ时为远区场。 辐射近区场场点与源点之间的距离及和干扰源的工作波长λ的关系是r<0.15915 λ

电磁兼容考试答案

电磁兼容考试试卷答案 2009--2010学年一学期时间110分钟日期2009年12月29日 电磁兼容及应用课程 32 学时 2 学分考试形式:闭卷 专业年级:自动化2006级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70 % 一、填空题(本题30分,每小题1分) 1、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干扰源)、(传输通道)、(敏感体)。 2、国际电磁兼容技术标准体系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产品标准)和系统间电磁标准等4 类。 3、2001年,我国发布(CCC)认证,对相应产品的安全性、电磁兼容性等作了详细规定。 4、当某系统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的10倍时,也就是说系统对信号衰减了(20)dB。 5、分析传导干扰通道低频特性多采用(集总)参数电路模型,而分析其高频特性则采用(分布)参 数电路模型。 6、两导线的干扰电流振幅相近、相位相同的称为(共模)干扰,干扰电流振幅相等、相位相反的称 为(差模)干扰。 7、研究辐射干扰源数学模型是一般归纳为(电偶极子)辐射和(磁偶极子)辐射两大类。 8、低频磁场屏蔽主要是利用高(导磁)材料对干扰磁场进行(分路);高频磁场屏蔽则采用低(电阻 抗)材料在屏蔽体表面产生(涡流)的屏蔽目的。 9、按照频率特性进行分类,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等4类。 10、根据滤波原理进行分类,(反射式)滤波器一般由电抗元件构成,对干扰建立串联高阻抗和 并联低阻抗;(吸收式)滤波器采用铁氧体等有耗元件,通过(吸收)不需要的频率成分能量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 11、扼流圈由两个(匝数)相同和(绕向)相同的绕组组成,对地回路干扰电流呈高阻抗作用。 12、电设备的信号接地方式有(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混合)接地和悬浮接地。 二、简答题(本题20分,每小题5分) 13、简述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答: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上述各种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又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状态。或者说,电子电路、设备、系统互相不影响,从电磁角度具有相容性的状态。 14、简述安全接地的基本概念。 答:安全接地又称保险接地,它采用低阻抗的导体将用电设备的外壳连接到大地上,使操作人员不致因设备外壳漏电或静电放电而发生触电危险。安全接地也包括建筑物、输电线导线、高压电力设备的接地,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雷电放电造成设施破坏和人身伤亡。 15、简述对消式有源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答:对消式有源滤波式能产生与干扰源幅值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输出电流,通过高增益反馈电路将电磁干扰对消掉,达到滤除掉流向被干扰对象的干扰电流的目的。 16、简述各波段无线电波的特性和用途。 答:长波,衍射性强,能够紧靠着地面表面传播到地平线视角以下,适用于导航和固定业务;中波,也具备沿着地表传播的能力,但受地面性质,如地貌、地物等影响较大,适用于导航、广播、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短波,又称天波,由于障碍高度比波长大,因而电波在地面上不绕射,而是按直线传播,但能够在地面与电离层之间来回反射传播至较远的地方,适用于导航、广播、固定业务、移动业务等;微波,

PLC题库含答案

(适应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上第一台PLC生产于( c ) A.1968年德国 B.1967年日本 C.1969年美国 D. 1970年法国 2.世界上第一代PLC所在的年代是(),其特点主要为()。 A.1973-1980,8位CPU.磁芯存储器 B.1969-1972,1位CPU.磁芯存储器 C.1981-1983,16位CPU.半导体存储器 D.1968-1973,4位CPU.磁芯存储器 3.世界上第二代PLC所在的年代是(),其特点主要为()。 A.1973-1975,8位CPU.半导体存储器 B.1969-1972,1位CPU.磁芯存储器 C.1981-1983,16位CPU.磁芯存储器 D.1972-1976,4位CPU.半导体存储器 4.世界上第三代PLC所在的年代是(),其特点主要为()。 A.1973-1975,8位CPU.半导体存储器 B.1969-1972,8位CPU.磁芯存储器 C.1976-1983,8.16位CPU.半导体存储器 D.1983-1999,16.32位CPU.闪存技术应用 5.使用16位.32位高性能微处理器,而且在一台PLC中配置多个微处理器,进行多通道处理是()PLC的突出特点。 A.第五代B.第二代C.第三代D.第四代 6. PLC英文名称的全称是() A.programming logic controller B.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 C.programmer logical controller

D.programing logic controller 7.下列不属于PLC硬件系统组成的是() A.中央处理单元 B.输入输出接口 C.用户程序 O扩展接口 8. 下列不属于PLC硬件系统组成的是() A. 用户程序 B.输入输出接口 C. 中央处理单元 D.通讯接口 9.PLC的系统程序不包括() A.管理程序 B.供系统调用的标准程序模块 C.用户指令解释程序 D.开关量逻辑控制程序 10. 以下哪条不是系统管理程序的主要功能( ) A系统自检 B 运行时序分配管理 C 程序执行 D 存储空间分配管理 11. PLC的工作方式是( ) 。 A 等待工作方式 B 中断工作方式 C 扫描工作方式 D 循环扫描工作方式 12. 在扫描输入阶段,PLC将所有输入端的状态送到( )保存。 A 输出映象寄存器 B变量寄存器 C 内部寄存器 D 输入映象寄存器 13. 通讯能力是指PLC与PLC.PLC与计算机之间的( ) 能力 A.数据交换 B.数据运算 C.数据传送D.数据传送及交换 14. PLC模块化结构的特点是() A.拆卸容易,占地小 B.检修方便,易更换 C.易于编程,占地方小 D.利于维护,功能扩充方便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试题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1. 区别电磁骚扰和电磁干扰两个术语的不同。(10分) 答:电磁噪声(骚扰):(强调原因和过程)任何可能引起设备或系统性能下降的包磁现象——强调任何可能的电磁危害现象原因。 电磁干扰:(强调的是结果)。 2. EMI 、EMS 和EMC 分别指什么,有何区别?(5分) 答: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电磁干扰。 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 ,电磁敏感性。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电磁兼容。 电气和电子设备在正常运行的同时,也往外发射有用或无用的电磁能量,这些能量会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这就是电磁干扰。 对电磁干扰进行分析、设计和验证测试的学科领域就是电磁兼容。 电磁敏感性是指设备、器件或系统因电磁干扰可能导致工作性能下降的特性。 3.电磁干扰三要素是什么?(5分) 答:电磁干扰三要素是干扰源、耦合通道、敏感设备。 4.功率信号发生器XG26,最小输出功率10-8mW ,请换算成dB (mW )。(5分) 5. 已知V=1mV ,求:dBmV V 、V dB V 。(5分) 答:(1mV )dBmV=20lg (1mV/1V*10-3 )=20(lg1+3)=20*0+60=60 dBmV (1mV )dBuV=20lg(1mV/1V*10-6)= 20(lg1+6)= 20*0+120=120 dBuV 6. 术语解释:静电放电(5分) 答:静电放电是指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靠近或直接接触是发出的电荷转移 7. 什么是传导耦合?(5分) 答:传道耦合是指电磁干扰能量从干扰源沿金属导体传播至被干扰对象(敏感设备) 8.电磁屏蔽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10分) 答:电磁屏蔽是指同时抑制或削弱电场和磁场。 电磁屏蔽一般也是指高频交变电磁屏蔽(10kHz ~ 40GHz)。 在频率较低(近场区,近场随着骚扰源的性质不同,电场和磁场的大小有很大差别。 高电压小电流骚扰源以电场为主(电准稳态场-忽略了感应电压),磁场骚扰较小(有时可忽略)。

电磁兼容性测试报告

泉海科技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报告(电源电压:24V)机 型QH7101H2图 号 DZ93189781020状 态正常生产 失效模式等级的定义(依据ISO 7637-3附页A): A等级:在干扰照射期间和照射后,器件或系统所有功能符合设计要求。 B等级:在干扰照射期间,器件或系统所有功能符合设计要求,但部分指标超差,在照射移开后,超差的指标能自动恢复正常,记忆功能应保持A级。 C等级:在照射期间,器件或系统有一个功能不符合设计要求,但在照射移开后,能自动恢复正常操作。 D等级:在照射期间,器件或系统有一个功能不符合设计要求,在照射移开后,不能自动恢复正常操作,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器件或系统才能复位。 E等级:在照射期间和照射后,器件或系统有多个功能不能符合设计要求,需要修理或替换器件或系统才能恢复正常。 测试项目测试条件等级要求 测试结果备注 脉冲1Ua: 27 V Us: -600 V t1: 5 s t2: 200 ms t3: ≤100 μs td: 2ms tr: ≤(3+0/1.5)μs Ri: 50 Ω 脉冲数量: 5000 。 B级 符合要求B级 本报告由泉海公司实验室提供 脉冲2a Ua:27 V Us: +50 V t1: 5 s t2: 200 ms td: 0.05ms tr: ≤(3+0/1.5)μs Ri: 2 Ω 脉冲数量:5000个 B级 符合要求B级 脉冲2b Ua:27 V Us: +20 V td:0.2~2s tr: 1ms ±0.5ms Ri: 0.05Ω t12: 1ms ±0.5ms t6: 1ms ±0.5ms 脉冲数量:10个 B级符合要求B级 脉冲3a Ua:27 V Us: -200 V t1: 100 μs t4: 10 ms t5: 100 ms td: 0.1μs tr:≤5 ns±1.5ns Ri: 50 Ω 测试时间:1h。 A级 符合要求A级 脉冲3b Ua: 27 V Us:+200 V t1: 100 μs t4: 10 ms t5: 100 ms td: 0.1μs tr:≤5 ns±1.5ns Ri: 50 Ω 测试时间:1h A级 符合要求A级 脉冲4Ub: 27 V Us: -16V Ua: -5~12V V t7: 100 ms t8: ≤50 ms t9: 20s t10:10ms t11: 100 ms Ri: 0.02 Ω 脉冲数量:9000个(其中t8=100ms, 3000个t8=1s,3000个,t8=5s,3000个) B级符合要求B级 脉冲5a Ua: 27 V Us: +174 V td: 350 ms tr: 10 ms Ri: 2 Ω 周期:1min 脉冲数量:10个B级符合要求B级 测试员:何秀英 测试日期:2013.1.12 报告编号:qh-js-1201003

电磁兼容 题库汇总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构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干扰源】、【传输通道】和【接收器】;如果按照传输途径划分,电磁干扰可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 2.电磁兼容裕量是指【抗扰度限值】和【发射限值】之间的差值。 3.抑制电磁干扰的三大技术措施是【滤波】、【屏蔽】和【接地】。 4.常见的机电类产品的电磁兼容标志有中国的【CCC】标志、欧洲的【CE】标志和美国的【FCC】 标志。 5. IEC/TC77主要负责指定频率低于【9kHz】和【开关操作】等引起的高频瞬间发射的抗扰性标准。 6.电容性干扰的干扰量是【变化的电场】;电感性干扰在干扰源和接受体之间存在【交连的磁通】;电路性干扰是经【公共阻抗】耦合产生的。 7.辐射干扰源可归纳为【电偶极子】辐射和【磁偶极子】辐射。如果根据场区远近划分,【近区场】主要是干扰源的感应场,而【远区场】呈现出辐射场特性。 8.随着频率的【增加】,孔隙的泄漏越来越严重。因此,金属网对【微波或超高频】频段不具备屏蔽效能。 9.电磁干扰耦合通道非线性作用模式有互调制、【交叉调制】和【直接混频】 10.静电屏蔽必须具备完整的【屏蔽导体】和良好的【接地】。 11.电磁屏蔽的材料特性主要由它的【电导率】和【磁导率】所决定。 12.滤波器按工作原理分为【反射式滤波器】和【吸收式滤波器】,其中一种是由有耗元件如【铁氧体】材料所组成的。 13.设U1和U2分别是接入滤波器前后信号源在同一负载阻抗上建立的电压,则插入损耗可定义为【20lg(U2/U1)】分贝。 14.多级电路的接地点应选择在【低电平级】电路的输入端。 15.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方式有【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混合接地】和【悬浮接地】。其中,若设备工作频率高于10MHz,应采用【多点接地】方式。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答:电磁兼容一般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上述各种设备都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其它设备构成不能承担的电磁骚扰的能力。或者说,电磁兼容是指电子线路、设备、系统相互不影响,从电磁角度具有相容性的状态。 2.电磁屏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答:电磁屏蔽是以某种材料(导电体或导磁体)制成的屏蔽壳体,将需要屏蔽的区域封闭起来,形成电磁隔离,即其内的电磁场不能越出这一区域,而外来的辐射电磁场不能进入这一区域(或者进入该区域的电磁能量将受到很大的衰减)。 3.高频、低频磁场屏蔽措施的主要区别? 答:(1)高频磁场屏蔽采用低电阻率的良导体材料,如铜、铝等。其屏蔽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在屏蔽体表面所产生的涡流的反磁场来达到屏蔽的目的。 (2)低频磁场屏蔽常用高磁导率的铁磁材料,如铁、硅钢片坡莫合金。其屏蔽原理是利用铁磁材料的高磁导率对干扰磁场进行分路。 4.接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答:(1)接地是指系统的某一选定点与某个接地面之间建立低阻的导电通路。

EMC试题

电磁兼容初步测试题 姓名:部门: 一、填空题(2分每空,共20题) 1、对电磁兼容的定义是或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并且 不对该环境中的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的能力。 2、要求是从系统都必需互不干扰,能正常工作,达到 兼容状态。 3、的三要素是指、和。 4、的主要解决方法包括、、等。 5、常见的干扰源可分为骚扰源和骚扰源。 6、火线、零线与地线之间的干扰称为干扰,火线与火线或火 线与零线之间的干扰称为干扰。 7、出版物的形式包括、、技术规范、技术报告等。 8、通用标准将特定的电磁环境分为两类,一类是居住、商业 和轻工业环境,另一类称为环境。 9、一台设备,原来的电磁辐射发射强度是300,加上屏蔽 箱后,辐射发射降为3,这个机箱的屏蔽效能是()。 二、选择题(4分每题,共15题) 1、导致地线骚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地线阻抗 B. 负载阻抗 C. 辐射骚扰 D.

传导骚扰 2、电源线滤波器的作用是抑制()沿着电源线传播。 A.辐射骚扰 B.电磁波 C.传导骚扰电流 D.互感 3、61000-4-2是什么级别的标准? A.基础标准 B.通用标准 C.产品标准 D.系统标准 4、61000-6-1是什么级别的标准? A.基础标准 B.通用标准 C.产品标准 D.系统标准 5、全电波暗室是模拟测试环境? A、自由空间 B、开阔场地 C、屏蔽室 D、对流层 6、自由空间的波阻抗是欧姆。 A、377 B、667 C、3000 D、50

7、军用级别的电子产品检测大多数检波方法是。 A、平均值检波 B、准峰值检波 C、峰值检波 D、有效值检波 8、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前一般要先对电磁环境电平进行测试,要求所测的环境电平比要求的限值要低( )。 A、3 B、6 C、10 D、2 9、以下天线中,适应频率最高的为()。 A、偶极子天线 B、对数周期天线 C、喇叭天线 D、锥形天线 10、横电磁波小室()可以用来代替以下哪种天线?() A、对数周期天线 B、双锥形天线 C、平板天线 D、复合天线 11、以下测试环境中,不带电磁波吸收材料的是() A、屏蔽室 B、半电波暗室 C、全电波暗室 D、小室 12、天线辐射的电磁波在远场的强度与距离D的关系是()

电磁兼容标准与测试

电磁兼容作业 电磁兼容标准与测试 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703班 姓名:贾震 学号:070301091

电磁兼容标准及测试 一.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电子、信息、通讯等高科技的迅速进步与发展,对电磁骚扰的控制与防护提出了繁多而又复杂的问题。在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先进国家,经过几十年对电磁干扰和抗干扰等问题的研究和控制,已将这些技术研究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兼容就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频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分系统,系统、广义的还包括生物体),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降级的一门科学,国家标准GB/T 4365-1995《电磁兼容术语》对电磁兼容所下的定义为:“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就是说在规定的电磁环境中,任何设备、系统都不因受电磁干扰而降低工作性能,并且其本身所发射的电磁能量也不大于规定的极限值,以免影响其它设备或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达到互不干扰而共存的目地。 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法文缩写是CISPR)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它成立于1934年,是最早开始系统地对电磁兼容进行研究的国际性的标准化组织。该委员会成立的初衷主要是保护广播、通讯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围绕这方面的问题,对车辆、

家电、电动工具、工科医射频设备、高压架空线路等提出了一系列骚扰限值(包括射频辐射和传导两方面,工作频率多在9kHz~18GHz)和测试方法的标准。近几年来随着它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也开展了一些抗扰度标准的研究。它更主要的重点还是研究电磁骚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二、电磁兼容标准 早在一九三四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就成立了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简称CISPR,专门研究无线电干扰问题,制定有关标准,旨在保护广播接收效果。当初只有少数国家参加该委员会,如比利时、法国、荷兰和英国等。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对电磁兼容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9年欧洲共同体委员会颁发了89/336/EEC指令,明确规定,自1996年1月1日起,所有电子、电器产品须经过EMC性能的认证,否则将禁止其在欧共体市场销售。此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较大反响,EMC已成影响国际贸易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技术的发展CISPR工作范围也由当初保护广播接收业务扩展到涉及保护无线电接收的所有业务。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两个专们从事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委员会:一个就是CISPR成立于1934年;另一个是电磁兼容委员会TC77,成立于1981年。CISPR最初关心的主要是广播接收频段的无线电骚扰问题,之后在EMC标准化工作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CISPR已基本上将工业和民用产品的EMC考虑在其标准中。CISPR 还起草了通用射频骚扰限额值国际标准草案,这样,对那些新开发的以及暂时还不能与现有CISPR产品标准相对应的产品,可以用射频骚扰

PLC题库含答案

《PLC与控制技术》课程试题库 (适应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上第一台PLC生产于(c ) A.1968年德国B.1967年日本 C.1969年美国D.1970年法国 2.世界上第一代PLC所在的年代是(),其特点主要为()。 A.1973-1980,8位CPU.磁芯存储器 B.1969-1972,1位CPU.磁芯存储器 C.1981-1983,16位CPU.半导体存储器 D.1968-1973,4位CPU.磁芯存储器 3.世界上第二代PLC所在的年代是(),其特点主要为()。 A.1973-1975,8位CPU.半导体存储器 B.1969-1972,1位CPU.磁芯存储器 C.1981-1983,16位CPU.磁芯存储器 D.1972-1976,4位CPU.半导体存储器 4.世界上第三代PLC所在的年代是(),其特点主要为()。 A.1973-1975,8位CPU.半导体存储器 B.1969-1972,8位CPU.磁芯存储器 C.1976-1983,8.16位CPU.半导体存储器 D.1983-1999,16.32位CPU.闪存技术应用 5.使用16位.32位高性能微处理器,而且在一台PLC中配置多个微处理器,进行多通道处理是()PLC的突出特点。 A.第五代B.第二代C.第三代D.第四代 6.PLC英文名称的全称是() A.programming logic controller B.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 C.programmer logical controller D.programing logic controller 7.下列不属于PLC硬件系统组成的是() A.中央处理单元 B.输入输出接口 C.用户程序O扩展接口 8. 下列不属于PLC硬件系统组成的是() A. 用户程序 B.输入输出接口 C. 中央处理单元 D.通讯接口 9.PLC的系统程序不包括() A.管理程序 B.供系统调用的标准程序模块 C.用户指令解释程序 D.开关量逻辑控制程序 10. 以下哪条不是系统管理程序的主要功能( ) A系统自检 B 运行时序分配管理 C 程序执行 D 存储空间分配管理 11. PLC的工作方式是( ) 。 A 等待工作方式 B 中断工作方式 C 扫描工作方式 D 循环扫描工作方式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电磁兼容试卷(A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2012 ─ 2013 学年第 2 学期 电磁兼容导论课程试卷试卷类型 A (注明A、B卷) 考试类型闭卷(注明开、闭卷)注意:1、本课程为必修(注明必修或选修),学时为 34 ,学分为 2 2、本试卷共 6 页;考试时间 120 分钟;出卷时间:2013年6月 3、姓名、学号等必须写在指定地方;考试时间: 2013 年 7 月 11 日 4、本考卷适用专业年级: 10级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1、2)任课教师:王身云 (以上内容为教师填写) 专业年级班级 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 25 分) 1、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 2、国际电磁兼容技术标准体系由()、()、()等3个层 次构成。 3、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关于电磁兼容的中国强制认证,其标志为(),该认证 对相应产品的安全性、电磁兼容性等作了详细规定; 而早在1989年,欧盟就颁布了89/66/EMC指令,要求所有电气产除获得准电气安全认证外,还必须通过EMC标准检测,获取()标志。 4、当某系统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的100倍时,也就是说系统对信号衰减了()dB。 5、研究辐射干扰源数学模型一般可以等效为()辐射和()辐射的组合, 然后按矢量叠加计算。 6、()、()和()是电气、电子设备或系统电磁兼容设计的三 种最基本方法。 7、按照频率选择特性进行分类,常见的滤波器包括()、()、() 和()等4类。 8、根据滤波原理进行分类,()滤波器一般由电抗元件构成,对干扰建立串联高 阻抗和并联低阻抗;()滤波器采用铁氧体等有耗元件,通过吸收不需要的频率成分能量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 9、电设备的信号接地方式有()接地、()接地、()接地和悬浮接 地。 10、EMC测量包括()测量和()测量。 二、简答题 (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简述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2、简述进行电磁干扰测量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

电磁兼容EMC设计及测试技巧

电磁兼容EMC设计及测试技巧 摘要:针对当前严峻的电磁环境,分析了电磁干扰的来源,通过产品开发流程的分解,融入电磁兼容设计,从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元器件选型、系统布线、系统接地等方面逐步分析,总结概括电磁兼容设计要点,最后,介绍了电磁兼容测试的相关内容。 当前,日益恶化的电磁环境,使我们逐渐关注设备的工作环境,日益关注电磁环境对电子设备的影响,从设计开始,融入电磁兼容设计,使电子设备更可靠的工作。 电磁兼容设计主要包含浪涌(冲击)抗扰度、振铃波浪涌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工频电源谐波抗扰度、静电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工频磁场抗扰度、脉冲磁场抗扰度、传导骚扰、辐射骚扰、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等相关设计。 电磁干扰的主要形式 电磁干扰主要是通过传导和辐射方式进入系统,影响系统工作,其他的方式还有共阻抗耦合和感应耦合。 传导:传导耦合即通过导电媒质将一个电网络上的骚扰耦合到另一个电网络上,属频率较低的部分(低于 30MHz)。在我们的产品中传导耦合的途径通常包括电源线、信号线、互连线、接地导体等。 辐射:通过空间将一个电网络上的骚扰耦合到另一个电网络上,属频率较高的部分(高于30MHz)。辐射的途径通过空间传递,在我们电路中引入和产生的辐射干扰主要是各种导线形成的天线效应。 共阻抗耦合:当两个以上不同电路的电流流过公共阻抗时出现的相互干扰。在电源线和接地导体上传导的骚扰电流,多以这种方式引入到敏感电路。 感应耦合:通过互感原理,将在一条回路里传输的电信号,感应到另一条回路对其造成干扰。分为电感应和磁感应两种。 对这几种途径产生的干扰我们应采用的相应对策:传导采取滤波(如我们设计中每个IC的片头电容就是起滤波作用),辐射干扰采用减少天线效应(如信号贴近地线走)、屏蔽和接地等措施,就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抵抗电磁干扰的能力,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对外界的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设计 对于一个新项目的研发设计过程,电磁兼容设计需要贯穿整个过程,在设计中考虑到电磁兼容方面的设计,才不致于返工,避免重复研发,可以缩短整个产品的上市时间,提高企业的效益。 一个项目从研发到投向市场需要经过需求分析、项目立项、项目概要设计、项目详细设计、样品试制、功能测试、电磁兼容测试、项目投产、投向市场等几个阶段。 在需求分析阶段,要进行产品市场分析、现场调研,挖掘对项目有用信息,整合项目发展前景,详细整理项目产品工作环境,实地考察安装位置,是否对安装有所限制空间,工作环境是否特殊,是否有腐蚀、潮湿、高温等,周围设备的工作情况,是否有恶劣的电磁环境,是否受限与其他设备,产品的研制成功能否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或者能否给人们的生活或工作环境带来很大的方便,操作使用方式能否容易被人们所

电磁兼容试卷1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考试卷 姓名学号学院年级专业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人 题分 得分 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 1. 电磁兼容三要素 电磁干扰源、敏感设备(受扰设备)、以及在干扰源与敏感设备之间传递干扰的途径(介质),就是电磁兼容三要素。电磁兼容就是围绕这三要素进行的。 2.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 由信号线与地线形成的回路,在信号线与地线上产生的干扰电压和电流,在信号线上产生的干扰和在地线上所形成的干扰,具有不同的极性,所以叫差模干扰。 共模干扰:在信号线与公共地,地线与公共地之间产生的干扰,两个干扰电压极性相同,干扰电流方向相同,所以叫共模干扰。 3 比吸收率;英文缩写SAR(Special Absorption Rate),指单位质量生命体所吸收的电磁功率密度SAR= (单位:W/kg) 4. 抗扰度:电子电器产品、设备保持自己正常工作状态能够容忍的最大电磁干扰强度,分为辐射抗扰度和传导抗扰度两种。通过专用仪器,可以测出产品的辐射抗扰度和传导抗扰度。 5. CCC认证 是Compulsory Certification of China 的缩写, 即:中国强制认证标准的标志。根据这个标准,电子电器产品性能必须符合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才允许生产和销售。该标准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实施。 6. 辐射耦合 辐射耦合是指雷电电磁脉冲能量以电磁场形式耦合到接收器具体有空间电磁波至接收天线的耦合、空间电磁波对电缆的耦合、电缆对电缆的耦合等 二、问答题(每小题6分) 1. 画出电容、电感的实际等效电路与幅频特性,并加以分析说明。 电容和电感在高频情况下,不再只是单一元件,而是转变成两个或三个基本元件的串联或并联。 理想电容的频率特性,是随着频率的增高,阻抗线性下降;而实际电容器的频率特性是,随着频率的增加,总阻抗在下降到某一最小值后,开始随着频率增加而增大,感抗起主要作用。

韩国电磁兼容测试表

EMI/EMC Test List 1.The Korean Standard is below; A.The prot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i.The ESD test follows the standard of KN61000-4-2 ii.The 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endurance test follows the standard of KNKN61000-4-3 iii.The EFT(Electrical fast transient/burst immunity) test follows the standard of KN61000-4-4 iv.The surge test follows the standard of KN61000-4-5 v.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endurance test follows the standard of KN61000-4-6 vi.Magnetic frequency of power test follows the standard of KN61000-4-8 vii.About voltage falling and temperature power cut, presented test level and lasting time follows the standard of KN61000-4-11 B.The hindrance prot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i.The prevention test of hindrance of microwave follows the KN16-2(it’s based on CISPR 16) ii.The prevention of the error by microwave follows the KN14-1(it’s based on CISPR 14-1) 2.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 V oltage dips, short interruptions and voltage variations immunity tests (KN61000-4-11) A.It follow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Comparable with IEC 61000-4-11 and 61000- 4-1 and 61000-2-2) i.IEV 50(161) : 1990.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V ocabulary(IEV) – Chapter 161 :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ii.IEC 68-1 : 1988, Environment test – Part 1 : General and guidance iii.IEC 61000-2-1 : 1990,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 – Part 2 : Environment – Section 1 : Descri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for low-frequency conducted disturbances and signaling in public power supply systems iv.IEC 61000-2-2 : 1990,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 – Part 2 : Environment – Section 2 : Compatibility levels for low-frequency conducted disturbances and signaling in public low-voltage power supply systems

电磁兼容培训测试题

电磁兼容培训测试题 参考答案 1.为什么要对产品做电磁兼容设计?(1) 答:满足产品功能要求、减少调试时间,使产品满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使产品不会对系统中的其它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2.对产品做电磁兼容设计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1) 答:电路设计(包括器件选择)、软件设计、线路板设计、屏蔽结构、信号线/电源线滤波、电路的接地方式设计。 3.在电磁兼容领域,为什么总是用分贝(dB)的单位描述?10μV是多少dBμV?(1) 答:因为要描述的幅度和频率范围都很宽,在图形上用对数坐标更容易表示,而dB就是用对数表示时的单位,10μV是20dBμV。 4.为什么频谱分析仪不能观测静电放电等瞬态干扰?(1) 答:因为频谱分析仪是一种窄带扫频接收机,它在某一时刻仅接收某个频率范围内的能量。而静电放电等瞬态干扰是一种脉冲干扰,其频谱范围很宽,但时间很短,这样频谱分析仪在瞬态干扰发生时观察到的仅是其总能量的一小部分,不能反映实际的干扰情况。 5.在现场进行电磁干扰问题诊断时,往往需要使用近场探头和频谱分析仪,怎样用同轴电缆制作一个简易的 近场探头?(1) 答:将同轴电缆的外层(屏蔽层)剥开,使芯线暴露出来,将芯线绕成一个直径1~2厘米小环(1~3匝),焊接在外层上。 6.一台设备,原来的电磁辐射发射强度是300μV/m,加上屏蔽箱后,辐射发射降为3μV/m,这个机箱的屏蔽 效能是多少dB?(1) 答:这个机箱的屏蔽效能应为40dB。 7.设计屏蔽机箱时,根据哪些因素选择屏蔽材料?(1) 答:从电磁屏蔽的角度考虑,主要要考虑所屏蔽的电场波的种类。对于电场波、平面波或频率较高的磁场波,一般金属都可以满足要求,对于低频磁场波,要使用导磁率较高的材料。 8.机箱的屏蔽效能除了受屏蔽材料的影响以外,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2) 答: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机箱上的导电不连续点,例如孔洞、缝隙等;另一个是穿过屏蔽箱的导线,如信号电缆、电源线等。 9.屏蔽磁场辐射源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 答:由于磁场波的波阻抗很低,因此反射损耗很小,而主要靠吸收损耗达到屏蔽的目的。因此要选择导磁率较高的屏蔽材料。另外,在做结构设计时,要使屏蔽层尽量远离辐射源(以增加反射损耗),尽量避免孔洞、缝隙等靠近辐射源。

电磁兼容考题及答案

电磁兼容原理与应用考题 一、简答题(每题8分) 1、写出电磁干扰三要素,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2、写出电振子和磁振子的远区场电磁分布(注意矢量方向)。 3、叙述瞬态干扰的特征,并举出三种瞬态干扰。 4、写出电磁兼容性预测算法的四级筛选。 5、写出四种常见的抑制电磁干扰技术,简要说明其含义。 6、写出电磁干扰滤波器安装时需要注意的的事项。 二、某无线发射机频率为450MHz ,基波辐射功率为10dBW ,预测其其二次谐 波和三次谐波辐射功率。已知发射机谐波模型统计如表。(12分) 三、电磁兼容中常用纵向扼流圈抑制地线干扰,其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已知信 号频率为f ,12,12,22RC RC RL L L M fM RC π=<<==>>,分析证明纵向扼流圈的差模低阻抗,共模高阻抗。(14分) 四、已知反射损耗() 20lg 20lg 4w w Z R t Z ηη +=- =,其中Z w 为空间波阻抗,金属特性阻 抗7(1) (1 3.6910j j η-=+≈+? g L R

1)计算厚度为0.5mm的铜板在远区场对频率100MHz的入射平面波的屏蔽效能。(8分) 2)把该铜板换成两块厚度分别为0.5mm的铜板,中间间隔空气隙,隙厚度为d,计算当d分别为多少时,多层屏蔽体取得最大和最小的屏蔽效能,并计算屏蔽效能的值。(6分) 五:如图所示的部分屏蔽的电容耦合模型,U1为骚扰源电压。 1)、将电路化简单为平面电路图,写出U N的表达式;(5分) 2)、当R分别为低阻抗的时,化简U N;(3分) 3)、说明相应的抑制措施。(4分)

答案 简答题(每题8分) 一、 简答题: 1、写出电磁干扰三要素,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电磁干扰源,耦合路径,敏感设备称作电磁干扰的三要素。 电磁干扰源指产生电磁干扰的元件。器件,设备等;偶和途径又称耦合通道,指能量从干扰源到敏感设备的媒介和通道;敏感设备,是指对电磁干扰产生响应的设备。 2、写出电振子和磁振子的远区场电磁分布(注意矢量方向)。 电振子 0sin 2sin 2jkr jkr W Il E j e r Il H j e r θ?θλθλ--?=??? ?=?? 磁振子 1sin 2sin 2M jkr M jkr I l H j e r W I l E j e r θ?θλθλ--?=????=-?? 3、叙述瞬态干扰的特征,并举出三种瞬态干扰。 瞬态干扰是指时间较短,幅度较大的电磁干扰,常见瞬态干扰有: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静电放电等。 4、写出电磁兼容性预测算法的四级筛选。 幅度筛选,频率筛选,详细分析,性能分析。

电磁兼容期末复习题

电磁骚扰: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无生命的物质产生损坏作用的电磁现象。 电磁干扰:由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降低。 电磁兼容(EMC):设备或系统在其中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并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电磁骚扰发射:从骚扰源向外发出电磁骚扰能量的现象。 电磁骚扰敏感性: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设备分系统或系统不能避免性能降低的能力。抗扰度:设备,分系统或系统面临电磁骚扰不降低运动性能的能力。 EMC设计思路:从分析形成电磁干扰后果的基本要素出发:1.电磁骚扰源2.耦合途径3.敏感设备 电磁兼容预测:在设计阶段通过计算的方法对电气,电子元件设备乃至整个系统的电磁兼容特性进行分析。 计算机外界干扰的来源有哪些? 1.射频干扰: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设备,高频大电流设备或射频理疗设备等,计算机所受到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干扰场强,频率和计算机自身的电磁敏感度。 2.工频电源干扰:典雅的大幅度波动或冲击性电流沿电源线进入计算机系统 3.静电干扰:造成计算机中大规模集成电路损坏的主要原因。 4.雷电脉冲干扰:雷电脉冲形成的过电压通过各种线路进入到计算机系统中。 电磁环境的有害影响主要表现有哪些? 1接收机等敏感设备性能降级2.机电设备,电子线路,元器件等误动作3.烧毁或击穿元器件4.点爆设置,易燃材料等意外触发或点燃等。 自然骚扰源的种类: 1.电子噪声热噪声散弹噪声1lf噪声和天线噪声等。 2.天电噪声 3.地球外噪声 4.沉积静电等其他自然噪声 人为噪声源的种类:1.连续波骚扰源a发射机:缠身大哥电磁骚扰包括有意信号发射,谐波发射信号一级乱真发射信号本机振荡器b交流声:交流声是由进入系统的周期性低频信号引起的连续波骚扰 2.瞬态骚扰源:a开关转换动作b含有整流子和电刷的旋转电机以及照明装置c点火装置。d 高压输电线,间隙击穿,电晕放电。 3.非线性现象:非线性失真,开关瞬态,调制,互调。 第一章 表面电阻率:表征物体表面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它是正方形材料两边测得的电阻值,与该物体正方形边长无关单位Ω 最小点燃能量:在常温常压下,影响物质点燃的各种因素处于最敏感条件,点燃该物质所需的最小电气能量。 静电形成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a各种物质逸出功的不同是产生静电的基础b以电阻率来表示,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电阻率的大小是静电能够积累的条件。C物质的介电常数即电容率是决定静电电容的主要因素 外因:摩擦起电附着起电感应起电极化起电雷电感应起电固体的其他带电方式还有断裂带点,剥离带电,沉降带电,喷雾起电 静电的危害有哪些:1.静电造成爆炸和火灾灾害2.静电对人体的危害:人体电击,引发火宅和爆炸,对静电敏感的电子产品的工作造成危害3.静电产生的生产故障(与静电力学感应与放点效应有关)4.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骚扰影响信息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 ESD能量传播方式:1.放电电流通过导体传播2.激励一定频谱狂堵的脉冲能量在空间传播 信息系统环境中静电的防护措施: 从设备角度:a设备中不用的输入端不允许处于不连接或悬浮状态b使用滤波器阻止ESD能量耦合到设备内部c 外壳设计PCB设计和阻止ESD辐射及传导耦合d一个正确的电缆保护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非敏感性。 为了减少辐射EMI偶和机制电缆,线长和回路面积要减小,在电缆的两端电缆屏蔽必须与壳体屏蔽连接。 从机房角度(降低发生ESD几率):a基本工作间可铺设导静电地面b主机房内可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c导静电地面,防静电活动地板,工作台及座椅垫套材料必须是导静电的d主机房的导体必须与大地有可靠连接e静电接地的连接线应有组稿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第二章 传导耦合:电磁灶生的能量在电路中以电压或电流的形式,通过金属导线或其他元件耦合至被干扰设备。根据电磁噪声耦合特点可分为直接传导耦合,公共阻抗传导耦合,转移阻抗传导耦合。 公共阻抗传导耦合:噪声通过印刷版电路和机壳接地线,设备的公共安全接地线以及接地网络中的公共阻抗产生公共地阻抗偶合,噪声通过交流供电电源及直流供电电源阻抗时,产生公共电源阻抗耦合。 辐射耦合:电磁噪声的能量,以电磁场能量的形式通过空间辐射传播,偶合道被干扰设备(电路)可分为进场耦合和远场耦合。 良好的电场屏蔽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露出屏蔽层之外的芯线部分越短越好2.屏蔽层必须有良好接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