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盘点
10个古人勤学的故事成语

10个古人勤学的故事成语1. 凿壁偷光。
匡衡小时候家里穷,晚上想读书却没灯油。
他看到邻居家透过来的光,就把墙壁凿了个洞,借着那点光看书。
这就好比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希望,就紧紧抓住不放。
比如说,咱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有光就偷懒,得像匡衡一样想尽办法学习。
2. 悬梁刺股。
孙敬读书时怕自己打瞌睡,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
苏秦呢,读书犯困就拿锥子刺自己大腿。
哎呀,这得多狠呐!这就像咱们现在,有时候想玩手机不想学习,可人家为了学习对自己这么狠。
就像我有个同学,一犯困就想放弃学习,他要是有孙敬和苏秦的毅力,成绩肯定蹭蹭涨。
3. 囊萤映雪。
车胤夏天捉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读书,孙康冬天利用雪的反光看书。
你想啊,没有灯就找别的办法。
这就像我们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啊。
我有个朋友,总抱怨学习环境不好,看看人家车胤和孙康,他还好意思抱怨吗?4. 韦编三绝。
孔子读,把编联竹简的皮绳都翻断了多次。
这得多用心啊。
这就像我们看一本特别喜欢的小说,翻来覆去看好多遍,不过孔子是为了学习知识。
我曾经读一本关于历史的书,读一遍就不想读了,和孔子比起来,真是惭愧。
5. 牛角挂书。
李密在骑牛去拜访朋友的路上,把挂在牛角上,一边走一边读。
这多会利用时间啊。
咱们好多人坐公交、地铁的时候就知道玩手机,要是像李密一样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读书,知识肯定增长不少。
6. 焚膏继晷。
韩愈学习特别勤奋,白天黑夜都在学习,点灯耗油继续白天的事。
这简直就是学习狂啊。
就好比一场马拉松比赛,他从始至终都在拼命跑。
我认识一个人,总是说自己忙,没时间学习,看看韩愈,忙不是借口。
7. 目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读书,几年都不看园子一眼。
这专注力太惊人了。
这就像我们现在,手机稍微响一下就分心,人家董仲舒能做到不受外界干扰。
我在学习的时候,周围有点动静就想去看看,和他比差远了。
8. 程门立雪。
杨时和游酢去拜见程颐,程颐在睡觉,他们就在门外雪地里站着等。
这对知识多尊重,对老师多敬重啊。
关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

关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以下是十个关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1. 悬梁刺股:这个成语由“头悬梁”和“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
“头悬梁”讲的是汉朝的孙敬刻苦读书,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锥刺股”说的是战国时的苏秦读书疲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
意思是形容刻苦学习。
造句:你看看人家,那学习的劲头,简直就是悬梁刺股啊!2. 凿壁偷光:说的是西汉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比喻家贫而读书刻苦。
造句: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凿壁偷光,他不成功谁成功呢?3. 囊萤映雪:晋代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
形容在艰难环境中仍坚持学习。
造句:现在的条件多好啊,想想古人囊萤映雪,咱还有啥理由不努力呢?4. 闻鸡起舞: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他们为了报效国家,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
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造句:咱也得有点闻鸡起舞的精神,不能整天浑浑噩噩的呀!5. 韦编三绝: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比喻读书勤奋。
造句:你要是能有孔子韦编三绝的毅力,还怕学不好吗?6. 手不释卷:三国时吕蒙作战勇猛,但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吕蒙从此手不释卷,学识渊博。
形容勤奋好学。
造句:你就不能学学人家,做到手不释卷?7. 昼耕夜诵:后汉的倪宽跟着孔安国学习五经,因为家里很穷,就白天种地,晚上读书。
比喻抓紧时间学习。
造句:看看人家倪宽昼耕夜诵,这才是学习该有的样子啊!8. 牛角挂书:隋朝的李密骑在牛背上,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走一边看书。
比喻勤奋读书。
造句:哎呀,你这学习态度,怎么不跟李密学学牛角挂书呢!9. 圆木警枕:司马光用圆木做枕头,睡觉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开,头磕在床板上,人就会惊醒。
形容自我警戒,勤奋好学。
造句:咱要是有司马光圆木警枕的觉悟,那成绩不得蹭蹭往上涨啊!10. 目不窥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都没到园圃里去看过一眼。
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

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一、悬梁刺股1. 悬梁先说孙敬的事儿。
孙敬这哥们儿,那对读书可是痴迷得很。
他觉得白天读书的时间不够用,晚上也想继续读。
可是晚上容易犯困啊,这可咋整呢?他就想了个超级“自虐”的办法。
他找了根绳子,一头拴在房梁上,另一头就系在自己的头发上。
这样,只要他一打瞌睡,脑袋一低,那绳子就猛地一拽他的头发,疼得他一下子就清醒了。
你想啊,这得多疼啊,但是孙敬就靠着这股子狠劲儿,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2. 刺股再说说苏秦。
苏秦一开始呢,学问不咋地,出去闯荡也没混出个啥名堂,灰溜溜地回家了。
家里人都有点瞧不起他,这可把苏秦刺激到了。
他就决定发愤读书。
晚上读书的时候,他也老是犯困。
他就拿起一把锥子,只要自己一打盹儿,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扎。
那大腿被扎得鲜血直流啊,可苏秦咬着牙坚持。
最后他的学问大增,成了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到处游说各国诸侯,那可威风得很呢。
二、凿壁偷光匡衡这孩子,家里穷得叮当响,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但是他特别爱读书啊。
他邻居家晚上有灯,灯光就透过墙壁的缝隙漏过来一点点。
匡衡就想了个主意,他拿个小凿子,在墙上悄悄地凿了个小孔。
这样,邻居家的灯光就透过来更多了,他就借着这点微弱的光读书。
你看这孩子,为了读书也是拼了。
不过后来啊,他这个事儿被邻居发现了,还好邻居也是个善良的人,被匡衡的求学精神感动了,就允许他晚上到自己家里来借着灯光读书。
匡衡最后也成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大学问家呢。
三、囊萤映雪1. 囊萤车胤这小子,家里也不富裕,晚上想读书却没有灯。
有一天晚上,他看到院子里有好多萤火虫,一闪一闪的。
他灵机一动,就找了个白色的薄布口袋,捉了好多萤火虫放进去。
然后把口袋扎起来,萤火虫在口袋里发出微弱的光,他就借着这光读书。
你想啊,那些萤火虫在口袋里扑腾,光也不是很亮,但是车胤就这么坚持着,最后学问也是相当不错呢。
2. 映雪还有孙康。
孙康也是个爱读书的主儿。
有一天夜里,下了很大的雪,雪后的月光照在雪上,特别亮。
中国古代名人读书的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古代名人读书的成语故事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古代名人读书的成语故事10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还记得都学过哪些成语吗?这次本店铺为您整理了中国古代名人读书的成语故事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有关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有关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1. 头悬梁锥刺股:孙敬为了刻苦读书,竟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要是一打瞌睡,头皮就被扯得生疼!这是何等的毅力啊!你想想,要是换做你,你能做到吗?就像咱们现代人熬夜追喜欢的剧一样,孙敬为了读书简直拼了。
2. 凿壁偷光:匡衡家里那么穷,连灯都点不起,却想办法在墙上凿个洞,借着隔壁的光读书,这也太励志了!这就好比你特别想玩游戏,但是没网,你会不会想尽办法去蹭网呀?匡衡对读书的渴望真的太强烈了!
3. 囊萤映雪:车胤抓萤火虫用来照明读书,孙康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哎呀呀,他们是多么渴望知识呀!这就好像我们特别想吃一种美食,想尽各种办法都要去吃到嘴一样。
他们这种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4. 目不窥园:董仲舒读书那叫一个专心啊,竟然可以三年都不往园子里面看一眼!哇塞,这是要有多强的自制力啊!如果是你,能忍住三年不出去玩吗?
5.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把竹简的牛皮线都翻断了多次,这是读了多少遍啊!简直让人惊叹!就好像你喜欢的一本书,你反复看反复看,都快把书翻烂了。
6. 牛角挂书:李密骑在牛背上,还把书挂在牛角上,随时随地都在读,这也太痴迷了吧!跟我们现在有的人随时随地玩手机有点像呢,但人家是读书啊!
7. 昼耕夜诵:崔光一边种地,一边读书,白天干活晚上还不忘学习,多么勤劳刻苦呀!这就好像你白天上学,晚上还主动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8. 焚膏继晷:韩愈为了读书,点油灯,夜以继日,不断努力。
这就像你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拼命努力,不顾一切!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古人读书的故事真的太震撼人心了,他们的刻苦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我们也要努力追求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呀!。
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

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8 条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1. 囊萤映雪:晋代有个叫车胤的人,他家里很穷,夏天的时候就捉萤火虫来照亮读书;还有孙康,冬天就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
哎呀,这得是多爱读书呀!就像现在有些同学,为了学习可以在微弱的路灯下看书呢!2.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家里穷,但特别好学。
他把墙壁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借着那点光读书。
这可真是够拼的呀,你说要是我们现在,谁能有这样的决心呢?比如小李为了考研,天天早起去图书馆占座,和匡衡也有得一拼呢!3. 悬梁刺股:东汉的孙敬读书时把头发系在屋梁上,一打瞌睡就扯痛头发让自己清醒;战国的苏秦则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保持清醒。
这也太狠了吧!就像那些为了梦想日夜奋斗的人,不逼自己一把怎么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呢!4. 闻鸡起舞:东晋的祖逖和刘琨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
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呀!好比有些健身的人,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跑步锻炼,不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嘛!5. 牛角挂书:隋朝的李密把书挂在牛角上,随时随地阅读。
哇塞,这真的太厉害了!就好像有的人不管走到哪儿都带着书,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这得多爱学习呀!6.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翻来覆去地读,竟然把编连竹简的皮绳都弄断了多次。
哎呀,这是读了多少遍呀!就好像我们为了学好一门知识,反复钻研,不也会有这种情况吗?7. 手不释卷:三国时期的吕蒙勤奋好学,不管什么时候都拿着书。
这多励志呀!现在也有很多人一有空闲就捧着书,不正是手不释卷的写照吗?8. 昼耕夜诵:崔光年轻时白天种地,夜晚读书。
这得吃多少苦呀!就跟那些边工作边学习的人一样,不放弃任何提升自己的机会,真的很了不起呀!我觉得古人这些勤奋读书的故事太值得我们学习了,他们为了获取知识可以克服那么多困难,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更应该努力读书呀!。
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

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1. 囊萤映雪:古时候有两个人,一个叫车胤,一个叫孙康。
车胤家里很穷,夏天他就捉来萤火虫,装在白绢口袋里用来照明读书,这可真是太厉害啦!孙康呢,冬天就借着雪的反光来读书。
想想咱们现在,各种明亮的灯,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比如,你要是在学习的时候觉得光线不好,咋就不能学学车胤和孙康呢,难道还能比他们条件更差不成?2. 悬梁刺股:孙敬啊,那可真是拼命三郎,他为了读书不打瞌睡,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
哎,那股劲儿,谁能比?还有苏秦,读书累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让自己保持清醒。
这真的是对自己够狠呐!咱平时学习有点累了就想休息,跟人家比一比,咱不惭愧吗?就像你要是有个重要考试要准备,是不是也该有点这股狠劲呢?3.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家里很穷,连灯都点不起。
但是他聪明啊,居然凿穿墙壁,借助邻家的光亮读书。
哇塞,这脑子转得多快呀!你说咱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要是还不好好学习,那能对得起谁呢?好比你住在明亮的房子里,还不好好读书,那可太不应该了吧!4. 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这俩好兄弟,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真是勤奋到不行。
咱早上是不是还赖在床上不想起呢?人家可是早早起来锻炼本领啦!你想想,如果你也能每天早早起来学习点什么,是不是进步会超级快呢?5. 牛角挂书:李密那是看书看到痴迷啊,骑在牛背上还不忘把书挂在牛角上读。
这是有多爱学习呀!如果咱们也能这么痴迷,那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就问你,你能不能也找个自己喜欢的方式这么投入地学习?6.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那竹简的牛皮线都翻断了好几次,这得读多少遍呀!咱平时读书,读一遍就不想读了,你就说汗颜不汗颜?你要是也对一本书这么钻研,那得多有收获呀!7. 手不释卷:三国时期的吕蒙,以前不爱读书,后来听了别人的劝告,手都不离书卷了。
哇哦,这变化多大呀!你要是原来不喜欢读书,现在开始努力,会不会也变得超厉害呢?8. 昼耕夜诵:崔光一边种地一边读书,白天干完活晚上接着读,这真的是两不误啊!咱有时候总说没时间学习,看看人家,时间不都是挤出来的嘛!难道你不觉得这特别了不起吗?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成语故事里的人都太值得我们学习啦,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努力读书求学,我们有这么好的环境,更要加油呀!。
古人求学的成语故事和含义

古人求学的成语故事和含义1. 囊萤映雪:这个成语说的是晋代的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
含义就是努力克服困难勤奋读书呀!你想想,在那没有电灯的时代,他们得多有毅力呀!就好比现在有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条件艰苦,也会想尽办法去学习。
2. 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头发拴在屋梁上,战国时的苏秦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
这是多么拼命呀!这不就像那些为了考个好成绩,熬夜复习的学生们吗?3.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把墙壁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读书。
哇塞,这得有多渴望知识呀!就像有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为了读书不惜一切代价。
4. 韦编三绝:孔子为读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
这是多么执着啊!这就好像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反复去钻研一样。
5. 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多勤奋呀!这不就跟那些白天工作,晚上还坚持学习的人一样嘛。
6. 牛角挂书:李密骑在牛背上,还在看书,这也太痴迷了吧!好比现在那些随时随地都在学习的人。
7. 手不释卷:三国时的吕蒙无论何时都拿着书,这是对知识有多大的热情呀!就像有些人一有空就看书,根本停不下来。
8. 目不窥园: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都没往园子里看一眼。
哎呀,这得需要多大的自制力呀!就像有些人为了达成目标,能排除一切干扰。
9. 闻鸡起舞:祖逖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
这是多么有行动力啊!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吗?10.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努力学习或工作。
这简直就是全身心投入啊!这不就是那些为了梦想全力以赴的人的写照吗?我觉得呀,古人求学的这些成语故事真的太激励人了,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也应该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盘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书籍唤醒了沉睡的大脑,为大家分享了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1.学富五车
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
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
”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2.三十乘书
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
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
尝徙居,载书三十乘。
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
”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
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3.枕中秘宝
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
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
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
”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4.开卷有益
勉励人读书的典故。
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
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
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5.读书种子
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
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
’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
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
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6.束之高阁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
典出《世说新语·豪
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
’”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
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7.三坟五典
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
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8.寻章摘句
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
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
9.断章取义
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
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
断章,余取所求焉。
”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
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
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
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10.梦笔生花
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
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11.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
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
”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12.著述等身
形容读书或著述很多的典故。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
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
也可以用来形容著述极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13.一字千金
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
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千予千金。
”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14.洛阳纸贵
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
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
……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
谧称善,为其赋序。
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
……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
’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三,与《三都赋》并列而四)。
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
15.藏之名山
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