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天文学家简介

合集下载

伟大的天文学家们

伟大的天文学家们

○ 伽利略
○ 哥白尼
哥白尼是波兰天文学家,是太阳中心说的创立者,也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15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是哥白尼经过多年研究,写出了《天体运行论》
○ 牛顿
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从树上的苹果落到地上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解释了月球为什么既不会飞跑又不会落到地球上的原因。

1672年,牛顿创制了反射望远镜,使人们能
伟大的天文学家们
一书,系统论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月亮、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转。

虽然他的学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却是天文学的一大进步。

更清晰地观测宇宙中的天体;牛顿还解释了潮汐现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与月亮有关,而且与太阳的引力也有关系;另外,牛顿从理论上推测出地球不是球体,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等。

伽利略不仅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还是伟大的天文学家。

伽利略在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木星的4颗卫星,月面凹凸不平的地表,并亲手绘制了第一
幅月面图。

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的等。

这些
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57。

10大著名天文学家

10大著名天文学家

10大著名天文学家1.卡尔·萨根卡尔·爱德华·萨根,美国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科幻作家,和非常成功的天文学、天体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作家。

行星学会的成立者。

小行星2709、火星上的一个撞击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卡尔·萨根2.亚历山大·弗里德曼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洛维奇·弗里德曼(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Фридман,1888年6月16日-1925年9月16日),苏联数学家、气象学家、宇宙学家。

弗里德曼1888年出生于俄国的圣彼得堡,1922年发现了广义相对论引力场方程的一个重要的解,即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度规。

1924年他在发表的论文阐述了膨胀宇宙的思想,即曲率分别为正、负、零时的三种情况,称为弗里德曼宇宙模型。

这一观点1924年被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所证实。

俄国另一位著名的宇宙学家乔治·伽莫夫是弗里德曼的学生。

亚历山大·弗里德曼3. 伽利略·伽利莱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人物。

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伽利略做实验证明,感受到引力的物体并不是呈等速运动,而是呈加速度运动;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

他又发表惯性原理阐明,未感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会保持不变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

伽利略被誉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之父”及“现代科学之父”。

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

”伽利略·伽利莱4.约翰内斯·开普勒约翰内斯·开普勒(德语:Johannes Kepler [?k??pl?],1571年12月27日-1630年11月15日),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

国外历史上著名的10位天文学家

国外历史上著名的10位天文学家

国外历史上著名的10位天文学家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天空中的星星感兴趣。

在某些时期,天文学家们对星空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国外10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吧!尼古拉斯·哥白尼哥白尼在40岁时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们对自然和自己的看法。

当时,罗马天主教会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了《圣经》。

哥白尼仍然相信日心说,认为日心说和日心说之间没有矛盾。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计算,他完成了天体运动的伟大工作。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发表了一系列演讲,但直到接近古代时,他才最终决定发表这些演讲。

在1543年5月24日,也就是哥白尼去世的那一天,他从他的出版商那里收到了一本他的书。

哥白尼的日心说纠正了人们对宇宙的看法。

哥白尼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伟人。

他一生致力于天文研究,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威廉赫歇尔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是英国天文学家,1738年出生于德国。

他是恒星天文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恒星天文学之父,是皇家天文学会的第一任主席,也是法国科学院的成员。

他对音乐的热爱使他进入了数学领域。

他对数学的兴趣最终使他进入了天文学领域。

他用他的大型反射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和它的两个卫星,土星的两个卫星,太阳的空间运动和阳光中的红外辐射,编制了第一份双星和星团的清单,并发表了星团和星云的清单;我们还研究了银河系的结构。

约翰·开普勒开普勒是德国天文学家,也是第一个完全解释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人。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

这三个规律可以描述为:所有行星都在不同大小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同时,行星径向方向在轨道面上的扫面面积相等。

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这三条法则最终为他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名声。

他还对光学和数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现代实验光学的创始人。

第谷·布拉赫第谷·布拉赫是丹麦的天文学家和占星家。

外国现代天文学家:哈勃人物简介

外国现代天文学家:哈勃人物简介
• 哈勃在1929年提出了宇宙膨胀的观点,为宇宙大爆炸理
论奠定了基础
• 通过对星系的观测,哈勃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重要
证据
02
哈勃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验证
• 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成果进一步支持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 哈勃的观测结果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更多证据
03
哈勃对宇宙学的影响
• 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为宇宙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03
哈勃的荣誉与奖项
哈勃获得的诺贝尔奖提名与荣誉
哈勃获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由于他在宇宙学领域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发现宇宙膨胀的规律
• 哈勃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专职天文学家
哈勃的其他荣誉
• 哈勃曾获得过多个国际天文学会颁发的奖项和荣誉
• 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等机构也授予了哈勃多个荣誉头衔
01
哈勃在恒星演化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 与霍伊尔共同提出了恒星演化理论,称为“哈勃-霍伊尔
定律”
• 该理论解释了恒星的质量、亮度和颜色之间的关系
02
哈勃对宇宙膨胀的研究取得了突破
• 提出了宇宙膨胀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称为“哈勃定律”
• 该定律为宇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提供了重要证据
03
哈勃在威尔逊山天文台进行研究生学习
• 1936年获得硕士学位,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
• 在天文台期间,哈勃开始研究宇宙膨胀和星系演化
哈勃在剑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 1947年至1949年在剑桥大学天文学研究所工作
• 在剑桥期间,哈勃与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合作研究恒星演化
哈勃的早期研究领域与成果

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涌现出的历史人物

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涌现出的历史人物

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涌现出的历史人物在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人物。

以下是其中一些人物的简要介绍:1.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哥白尼是现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

这一观点颠覆了旧有的地心说观念,为后来的天文学研究铺平了道路。

2.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开普勒是一位重要的德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他通过对天体观测数据的分析,发表了“开普勒定律”,以解释行星运动规律。

这些定律为后来的宇宙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3.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伽利略是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他利用望远镜观测到了许多重要的宇宙现象,例如月球表面的山脉和陨坑,木星的卫星等。

他的观测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观点,但遭到当时教会的强烈反对。

4. 牛顿(Isaac Newton):牛顿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提出了经典物理学的三大定律,即牛顿运动定律。

这些定律为宇宙的运动规律提供了基础,并且对后来的宇宙探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 哈勃(Edwin Hubble):哈勃是一位美国天文学家,他通过观测星系的红移现象,提出了“哈勃定律”,揭示了宇宙的膨胀现象,从而支持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他的发现深刻影响了宇宙学的发展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6. 格里戈里·佩列斯基(Grigori Perelman):佩列斯基是一位俄罗斯数学家,他通过解决庞加莱猜想的问题,为数学家们在宇宙结构和拓扑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工作对宇宙结构和空间形态的理解具有深远影响。

这些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研究和贡献,在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

他们的工作为后来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十大天文人物大全

十大天文人物大全

十大天文人物大全第一篇:十大天文人物大全对天文发展进程起到重要作用的10位人物1、祖冲之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他的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

他提出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也就是圆周率的祖先。

他将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汇集成一部著作,名为《缀术》,唐朝国学曾经将此书定为数学课本。

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

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

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

除此之外,祖冲之还定交点月日数为27.21223日(今测为27.21222日),交点月日数的精确测得使得准确的日月食预报成为可能;得出木星每84年超辰一次的结论,即定木星公转周期为11.858年(今测为11.862年);给出了更精确的五星会合周期,其中水星和木星的会合周期也接近现代的数值;提出了用圭表测量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

祖冲之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而且在世界天文发展史上也有冲高的地位。

为了纪念祖冲之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伟大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将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2、郭守敬郭守敬是我国元朝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为了编历,郭守敬创制和改进了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测出的北极出地高度平均误差只有0.35;新测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误差还不到5';测定了黄赤交角新值,误差仅1'多;取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今通行的公历值完全一致。

天文学的天文学家与贡献

天文学的天文学家与贡献

天文学的天文学家与贡献天文学作为一门古老而神秘的科学,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好奇和研究。

在这个领域,不同的天文学家们通过他们的贡献,不断推动着天文学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及他们的贡献。

第一位天文学家是哥白尼,他被誉为“天文学的革命者”。

哥白尼在16世纪提出了日心说,即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的理论。

这一理论颠覆了当时流行的地心说,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哥白尼的日心说为后来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奠定了基础,被认为是现代天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接下来介绍的是伽利略,他是著名的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

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并用其观测到了木星的卫星、金星的周期性现象等重要天文现象。

他的观测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对当时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伽利略的勇气和颠覆性的实验精神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第三位天文学家是开普勒,他被誉为“天体运动三定律之父”。

开普勒在17世纪提出了行星运动规律的三大基本定律,分别是椭圆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

这些规律深刻地揭示了天体运动的规律性,为牛顿的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

开普勒的贡献被认为是天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对后世的天文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要介绍的是牛顿,他是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牛顿凭借着他的引力定律,成功解释了开普勒三定律的成因,建立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这一定律不仅适用于地球上的物体运动,还适用于行星、卫星等宇宙中的运动。

牛顿的贡献使得天文学得以进一步发展,为后来的相对论开创了道路。

综上所述,天文学界有着众多杰出的天文学家,他们通过自己的贡献推动了整个领域的发展,并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这些天文学家们的工作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天文学界,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他们的贡献将被永远铭记在天文学史册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探索宇宙的奥秘。

对天文有贡献的人的故事

对天文有贡献的人的故事

对天文有贡献的人的故事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天文学家,他们以毕生精力,深入宇宙奥秘,对人类的科学认识和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下是其中几位对天文有着重要贡献的人的故事。

一、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哥白尼,这位波兰的天文学家,是日心说的创立者,他对天文学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在16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颠覆了长久以来人们所接受的“地心说”观点。

他主张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和其他行星则绕着太阳公转。

虽然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最终,通过开普勒、伽利略等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

二、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伽利略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他对天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望远镜的改进和使用上。

通过自己制作的望远镜,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大卫星、太阳的黑子以及金星的相位变化等重要天文现象。

这些发现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推动了科学革命的发展。

三、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开普勒是德国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为现代天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即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

这些定律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

此外,开普勒还对火星的运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后来的天文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四、哈雷(Edmond Halley)哈雷是英国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以预测哈雷彗星的出现而闻名于世。

哈雷彗星是唯一一颗能用裸眼直接观测到的彗星,每隔76年左右就会回归一次。

哈雷彗星的发现和研究,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启示。

五、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爱因斯坦是一位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对天文学的贡献也颇为了不起。

他提出的广义相对论理论解释了恒星和星系的运动规律,预言了黑洞的存在。

虽然最初被视为异端邪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爱因斯坦的理论逐渐被证实,并为现代天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伽利略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

[5]1609年,伽利略在知道荷兰人已有了望远镜后,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发现许多前所未知的天文现象。

他发现所见恒星的数目随着望远镜倍率的增大而增加;银河是由无数单个的恒星组成的;月球表面有崎岖不平的现象(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金星的盈亏现象;木星有四个卫星(其实是众多木卫中的最大的四个,现称伽利略卫星)。

他还发现太阳黑子,并且认为黑子是日面上的现象。

由黑子在日面上的自转周期,他得出太阳的自转周期为28天(实际上是27.35天)。

1637年在目力很差情况下,他还发现了月亮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

[3]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伽利略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到土星光环、太阳黑子、月球山岭、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木星的卫星和金星的周相等现象,并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

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反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这一系列天文发现轰动了当时的欧洲,伽利略在介绍他新发现的两本书《星际使者》(1610)和《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1613)中,都主张哥白尼的日心说。

伽利略以观测到的事实,推动了哥白尼学说的传播。

当时的意大利仍处于教会的严酷统治之下,许多人不肯承认同《圣经》和亚里士多德著作相违背的新思想、新事物。

161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被宗教法庭列为禁书,伽利略也受到警告,要他放弃哥白尼学说。

伽利略没有接受警告,继续写作,1632年他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激怒了教会。

宗教法庭把伽利略传到法庭,并宣判他有罪,并责令他忏悔,放弃自己证明了的学说,禁止《对话》流传。

1633年被判处终生监禁,指定居住于佛罗伦萨效区[3]。

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仍努力研究。

1634年写成一本力学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斯蒂芬·威廉·霍金,CH,CBE,FRS,FRSA(英语: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瘫痪,不能发音。

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是英国最崇高的教授职位之一。

[1]霍金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他唯一能动的地方只有两只眼睛和右手的食指,其他地方根本不能动。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年)是15到16世纪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牧师。

40岁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错误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

但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圣经没有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但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

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

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

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哥白尼遗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2013年2月19日是天文学家哥白尼诞辰540周年,波兰全国各地举办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位曾经改变了人类宇宙观的伟人。

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s Ke-pler,1571—1630),杰出的德国天文学家,他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这三大定律可分别描述为:所有行星分别是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在同样的时间里行星向径在轨道平面上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这三大定律最终使他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

同时他对光学、数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

行星运动定律的创立者约翰尼斯·开普勒于公元1571年出生在德国的威尔德斯达特镇,恰好是哥白尼发表《天球运行论》后的第二十八年。

哥白尼在这部伟大著作中提出了行星绕太阳而不是绕地球运转的学说。

开普勒就读于杜宾根大学,1588年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后获得硕士学位。

当时大多数科学家拒不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

在杜宾根大学学习期间,他听到对日心学说所做的合乎逻辑的阐述,很快就相信了这一学说。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C.F.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男,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

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和阿基米德、欧拉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

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

高斯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可以和阿基米德、欧拉并列。

牛顿1672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

他用质点间的万有引力证明,密度呈球对称的球体对外的引力都可以用同质量的质点放在中心的位置来代替。

他还用万有引力原理说明潮汐的各种现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月球的位相有关,而且同太阳的方位有关。

牛顿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岁差就是由于太阳对赤道突出部分的摄动造成的。

[5]沃尔特·巴德(1893―1960),德国天文学家,在美国度过了大部分科研生涯。

巴德提出了两类星族的概念,正确区分了两类造父变星,并对宇宙距离的尺度做出了重要的修正。

巴德1893年3月24日出生于德国的施勒廷豪森,青年时期曾在蒙斯特和哥廷根大学求学。

1919年获得博士学位。

随后在汉堡大学的贝格多夫天文台工作。

1931年巴德移民美国,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工作。

1948年又进入帕洛玛天文台工作,1958年退休。

退休后巴德回到哥廷根,1960年6月25日逝世。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

汉族,顺德邢台(邢台市邢台县)人。

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三年。

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

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祖冲之,(公元429年4月20日-公元500年)汉族人,字文远。

祖籍河北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1]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生于刘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萧齐昏侯永元二年。

祖父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首次精密测出交点月日数(27.21223),回归年日数(365.2428)等数据,还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若干天的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

祖冲之雕像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大都包含在他所编制的《大明历》及为大明历所写的驳议中。

在祖冲之之前,人们使用的历法是天文学家何承天编制的《元嘉历》。

祖冲之经过多年的观测和推算,发现《元嘉历》存在很大的差误。

于是祖冲之着手制定新的历法,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公元462年)他编制成了《大明历》。

大明历在祖冲之生前始终没能采用,直到梁武帝天监九年(公元510年)才正式颁布施行。

《大明历》的主要成就如下:区分了回归年和恒星年,首次把岁差引进历法,测得岁差为45年11月差一度(今测约为70.7年差一度)。

岁差的引入是中国历法史上的重大进步。

定一个回归年为365.24281481日(今测为365.24219878日),直到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杨忠辅制统天历以前,它一直是最精确的数据。

采用391年置144闰的新闰周,比以往历法采用的19年置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

定交点月日数为27.21223日(今测为27.21222日)。

交点月日数的精确测得使得准确的日月食预报成为可能,祖冲之曾用大明历推算了从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到大明三年(公元459年),23年间发生的4次月食时间,结果与实际完全符合。

得出木星每84年超辰一次的结论,即定木星公转周期为11.858年(今测为11.862年)。

给出了更精确的五星会合周期,其中水星和木星的会合周期也接近现代的数值。

提出了用圭表测量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石申,生卒年待考。

一名石申夫或石申甫,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开封人,是名字在月球背面的环形山被命名的中国人之一。

著有《天文》八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浑天图》等。

《甘石浑天仪地动仪浑天说木圣科圣环形山张衡星张衡博物馆星经》在中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人誉为“木圣”[2](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建设有张衡博物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