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中国移动PTN自动巡检

功能需求规范书

文档版本:Version 1.0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9年7月

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文档说明:本文档为中国移动PTN自动巡检功能需求规范。

编号说明:

(本文档编号依照以下原则进行:

x.y.z x: 大版本更新,文档结构变化

y: 具体方案的更改,部分内容的修正

z: 文字修改,奇数为包含对上一版修改记录的稿子

偶数为对上一修改稿的定稿)

修订说明:

中国移动PTN自动巡检工具规范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

省公司:张跃明、彭鹏、张剑、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夏志超、李勇、娄文科、梁静海、党志俊

中国移动PTN自动巡检工具规范

目录

目录................................................................................................................................................................. I 1范围.. (4)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

2.1术语和定义 (4)

2.2缩略语 (4)

3总体要求 (6)

4功能需求 (6)

4.1巡检任务管理 (6)

4.1.1创建巡检任务 (6)

4.1.2查询巡检任务 (7)

4.1.3修改巡检任务 (7)

4.1.4删除巡检任务 (7)

4.1.5巡检任务的执行 (7)

4.1.6巡检结果管理 (8)

4.2巡检项目 (8)

4.2.1网元状态检查 (8)

4.2.1.1网元告警检查 (8)

4.2.1.2网元性能检查 (9)

4.2.1.3设备CPU使用率检查 (9)

4.2.1.4设备内存使用率检查 (9)

4.2.1.5设备风扇、电源检查 (10)

4.2.1.6设备温度检查 (11)

4.2.1.7网元监控检查 (11)

4.2.1.8网元单板通讯检查 (12)

中国移动PTN自动巡检工具规范

4.2.1.9设备与网管时间检查 (12)

10GE、GE端口工作状态检查 (12)

4.2.1.10单板复位检查 (13)

4.2.2网元配置检查 (13)

4.2.2.1设备与网管关键配置数据一致性检查 (13)

4.2.2.2主备主控单板配置数据一致性检查 (13)

4.2.3网络配置检查 (14)

4.2.3.1时钟检查 (14)

4.2.3.2保护配置检查 (14)

4.2.3.3软件版本检查 (15)

4.2.3.4业务配置检查 (15)

4.2.4网络状态检查 (17)

4.2.4.1DCN状态检查 (17)

4.2.4.2OAM状态检查 (18)

4.2.4.3保护状态检查 (19)

4.2.4.4光功率检查 (20)

1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PTN自动巡检系统的功能,确立了中国移动PTN自动巡检工具功能规范的管理范围、技术要求和系统详细功能。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PTN自动巡检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网元管理系统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EMS,由设备供应商提供,是为了管理一个或多个传送网网元所使用的软硬件系统。网元管理系统管理由单一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网元。

2.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3总体要求

本功能规范要求主要确立了PTN网络关键的巡检项目及巡检指标,对自动巡检工具的输出内容进行了规范。

PTN自动巡检工具的主要功能包括设备检查、业务检查、保护检查、光功率检查、软件系统检查等等。该工具要求实现PTN网络日常巡检的批量化、自动化、模型化和定制化,输出标准化的网络巡检报表和巡检报告,给出处理建议,提升PTN网络巡检效率,保障网络质量。

PTN自动巡检工具的总体要求如下:

●提供巡检任务管理。巡检任务可以自动或者手动执行;巡检任务可以定期执行;

●巡检范围和巡检内容可以由用户自己定义;

●巡检项目参数设置模板化,能够保存和修改;

●巡检执行进度和执行结果随时可查;巡检结果以报表或者图形方式显示;

●为了减少显示的数据量,所有巡检结果均只列出异常的设备或者业务,正常的结果

不显示;

●所有异常指标的标称值均提供自定义修改的功能。

4功能需求

4.1 巡检任务管理

完成巡检任务的定制、发布、修改编辑、删除等管理功能。

4.1.1创建巡检任务

系统可支持用户创建新的巡检任务,用户创建巡检任务时需要指定如下巡检参数:—巡检对象范围,可以是全部网元,也可以指定的部分网元。

—巡检项目,见4.2章节

—巡检周期,支持不同粒度的周期,包括日、周、月、季度、半年、年。

—巡检执行时间,在巡检周期内,指定巡检任务开始执行的时间或者时间范围。4.1.2查询巡检任务

用户可查询巡检任务的参数和巡检任务的执行状态。巡检任务的执行状态包括:

—未执行

—执行中

—已完成

4.1.3修改巡检任务

用户可修改巡检任务的参数,可修改的参数包括:

—巡检对象范围。

—巡检项目。

—巡检周期。

—巡检执行时间。

注:执行中的任务不允许修改,必须先停止巡检任务才能修改。

4.1.4删除巡检任务

用户删除指定的巡检任务。

4.1.5巡检任务的执行

1、巡检任务调度

根据制定的巡检任务条件(手工执行、自动周期执行等)触发巡检任务执行。

?对于手工执行的巡检任务,单次执行。

?对于自动周期执行的任务根据任务执行周期定义定期调度执行。周期执行的任

务可支持按日、周、月、季度、半年、年自动执行,也可定义单次执行任务;

2、任务执行控制

负责调度任务的执行状态监视和控制。

?监视任务执行过程:包括任务执行状态、任务执行原始结果记录实时查看等;

?在任务监视界面可以启动、停止一个任务,或者暂停某个正在执行的任务;

?提供手工触发巡检任务即时执行的功能。

4.1.6巡检结果管理

根据预定好的巡检任务,对巡检任务的处理结果进行管理,包括巡检处理分析结果的输出,巡检原始结果和处理分析结果的存储、巡检结果的备份管理。

1、巡检处理分析结果可以根据不同的巡检任务,分为年、半年、季、月、周和日报的不同报告格式进行输出。巡检结果以文件形式输出,输出格式支持EXCEL。

2、巡检结果的存储包括:

?原始结果存储:对于巡检的原始数据,将不再保存。

?处理分析结果存储:巡检的处理分析结果将根据巡检任务需要保存在系统中,

用户可以通过管理界面对巡检的处理分析结果进行查询。

?巡检结果备份,实现定期对巡检任务的原始结果和处理分析结果进行硬盘的压

缩、备份功能。

4.2 巡检项目

4.2.1网元状态检查

4.2.1.1网元告警检查

对用户需要关注的重要告警进行检查。提供定制化的模板,由用户自定义哪些告警属于需要关注的重要告警。

输出:存在问题的告警列表

网元告警检查的默认项目:

—网元设置环回检查

4.2.1.2网元性能检查

对用户需要关注的重要性能进行检查。提供定制化的模板,由用户自定义哪些性能属于需要关注的重要性能,每一种性能的标称值可以自定义。

输出:存在问题的性能列表

网元性能检查的默认项目:

—端口误码异常检查

—端口丢包异常检查

—端口错误包异常检查

4.2.1.3设备CPU使用率检查

检查设备CPU使用率,对于超过使用率门限的设备,以报表格式输出,输出内容包括:—网元名称

—CPU使用率

CPU使用率门限可以由用户自己修改。

4.2.1.4设备内存使用率检查

检查设备内存使用率,对于超过使用率门限的设备,以报表格式输出,输出内容包括:—网元名称

—内存使用率

内存使用率门限可以由用户自己修改。

4.2.1.5设备风扇检查

检查网元的风扇是否存在风扇告警。

对于异常的网元,以报表形式输出,输出内容包括:

—网元名称

—告警源

—告警发生时间

—告警名称

4.2.1.6设备电源检查

检查网元的电源是否存在电压过低或者电压过高的异常。电压的门限值由用户自己定义。

对于异常的网元,以报表形式输出,输出内容包括:

—网元名称

—性能源

—性能名称

—性能值

—异常原因:电源电压过低/电源电压过高

4.2.1.7网元单板温度检查

检查网元单板温度是否超过设定的门限,超过门限的设备以报表形式输出。

输出:网元温度异常列表

4.2.1.8设备环境温度检查

检查设备环境温度是否超过设定的门限,超过门限的设备以报表形式输出。

输出:设备环境温度异常列表

4.2.1.9网元监控检查

检查网元监控状态,对于脱管的网元以报表的形式输出,输出内容包括:—网管名称

—网元名称

4.2.1.10网元单板通讯检查

检查网元上单板的告警,对存在单板通讯异常类告警的网元,输出报表:

4.2.1.11设备与网管时间检查

检查网管服务器时间与设备的网元时间是否一致,不一致的网元输出报表:

其中:偏差值=网管时间-网元时间

4.2.1.1210GE、GE端口工作状态检查

检查10GE、GE端口的工作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偏置电流是否超过门限值

—发送光功率是否超过门限值

—是否存在告警

存在异常的端口输出报表,报表内容包括:

—网元名称

—槽位地址

—单板名称

—端口名称

—端口速率

—异常原因:偏置电流异常、发送光功率异常、告警名称

输出:网元端口异常状态列表

4.2.1.13单板复位检查

检查网元在某一段时间内是否存在单板复位,单板复位超过一定频率的,输出报表。

检查时间段可以由用户输入。

复位频次门限由用户输入。

4.2.2网元配置检查

4.2.2.1设备与网管关键配置数据一致性检查

检查设备单板上的数据与网管上的数据是否一致,不一致的网元以报表形式输出:

检查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交叉数据

4.2.2.2主备主控单板配置数据一致性检查

检查主用主控单板与备用主控单板之间的配置数据是否一致,不一致异常网元输出报

表。

输出:主备单板数据不一致列表

4.2.2.3主备单板保护配置检查

网元的某些槽位能够配置一主一备两块单板,本项目检查这些槽位上的单板配置异常情况。

需要检查的单板类型包括:

—主控板

—交叉板

配置异常原因包括:

—保护单板未配置

—保护单板未配置数据

检查时发现存在上述异常的,输出报表:

4.2.3网络配置检查

4.2.3.1时钟检查

检查网元的时钟状态是否存在异常,异常的网元以报表的形式输出。异常情况定义如下:

●把网元上的时钟设置,与网元当前的时钟来源进行比较,不一致的属于异常。

●网元上的时钟设置虽然与网元当前的时钟来源相同,但是都是“自振”状态的,也

属于异常。

输出:网元时钟异常列表

4.2.3.2软件版本检查

同一端设备内部,主控板的软件版本与其它单板的软件版本应该保持匹配。本项目检查同一端设备的各个单板软件版本之间的配套性是否存在问题。

单板软件版本之间的配套性信息由用户手工导入系统,巡检系统提供导入功能。

存在配套性问题的网元,输出下列报表:

4.2.3.3业务配置检查

以下检查项目输出的报表中出现的隧道名称,要求能够唯一确定一条隧道,建议隧道名称表示如下:

源网元名/源单板名/源槽地址/源端口名/源标签—宿网元名/宿单板名/宿槽地址/宿端口名/宿标签

4.2.3.3.1主备隧道同单板\同网元检查

检查主用隧道和备用隧道经过的节点,是否存在经过同一个网元或者同一块单板的情况。存在经过相同单板或者相同网元的隧道,输出报表。报表内容如下:—主隧道名称

—备隧道名称

—同节点原因:同网元/同单板

—节点名称:网元名称/单板名称

报表格式如下:

4.2.3.3.2隧道保护配置检查

检查没有配置保护的隧道,列出没有配置保护的隧道名称。

4.2.3.3.3隧道端口工作模式配置检查

检查隧道两端的以太网端口工作模式配置,要求两端端口的工作模式应该配置一致。以太网端口工作模式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自动协商

—10000M半/全双工

—1000M半/全双工

—100M半/全双工

—10M半/全双工

两端端口工作模式不一致的隧道,输出报表:

4.2.3.3.4隧道告警检查

对用户需要关注的重要告警进行检查。提供定制化的模板,由用户自定义哪些告警属于需要关注的重要告警。

输出:存在问题的告警列表

4.2.4网络状态检查

4.2.4.1DCN状态检查

4.2.4.1.1DCN子网网元个数检查

检查每个网关网元下挂的网元数量是否超过门限值。门限值可以设置。超过门限值的网关网元输出报表:

4.2.4.1.2网关网元通达状态

检查网管服务器与网关网元的通信状态,通信异常的网关网元输出报表:

4.2.4.1.3主备网关网元的倒换状态

检查每一个网元当前使用的是主用网关网元还是备用网关网元,如果使用的是备用网关网元,输出报表:

4.2.4.1.4IP地址与规划地址匹配检查

检查网元的IP地址是否在规划地址范围之内。规划地址范围可由用户输入。不在规划

地址范围的网元,输出报表:

4.2.4.1.5IP地址冲突检查

检查同一个域内网元或者端口的IP地址是否存在冲突。检查范围由用户指定。

对存在IP地址冲突的网元或者端口,输出报表:

对象:网元或者端口

4.2.4.2OAM状态检查

4.2.4.2.1CV帧发送时间检查

检查TMS层CV帧的发送时间是否为默认3.33ms,如果不为默认,要确保对通的两端的CV 帧发送时间一致。

两端CV帧发送时间不一致的输出报表:

4.2.4.2.2OAM帧状态检查

检查各设备TMS、TMP、TMC各层CV帧、环回帧、LM帧、DM帧状态,在正常情况下,确认其为“不使能”。

用户可以选择检查层次和需要检查的帧类型。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1总则1 1.1.概述1 1.2.适用范围1 1.3.起草单位1 1.4.解释权2 2应用体系架构3 2.1.两级架构3 2.2.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4 2.3.总体技术要求5 3展示平台6 3.1.域名规则6 3.2.登录流程7 3.3.访问安全控制7 3.3.1.认证8 3.3.2.加密9 3.3.3.授权9 3.4.个性化展现经管9 3.5.内容应用聚集10 3.6.系统性能要求10 4网络和接入平台11 4.1.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11 4.1.1.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11 4.1.2.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12 4.1.3.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13 4.1.4.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13 4.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3 4.2.1.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3 4.2.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5 4.3.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6 4.3.1.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6 4.3.2.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8 4.4.IP地址规划19 4.4.1.IP地址规划原则19 4.4.2.IP地址规划方法20 4.4.3.IP地址规划要求21 5安全经管平台21 5.1.网络经管及网络安全21 5.1.1.网络系统经管21 5.1.2.网络安全22

5.2.系统经管及系统安全23 5.2.1.系统经管23 5.2.2.系统安全24 5.2.3.数据经管和安全25 5.2.4.防病毒26 6系统和环境要求27 6.1.系统要求27 6.1.1.主机设备27 6.1.2.操作系统27 6.1.3.存储备份设备28 6.1.4.网络设备29 6.1.5.数据库31 6.1.6.展示平台软件33 6.1. 7.开发工具34 6.1.8.系统文档34 6.2.机房环境要求35 6.2.1.机房环境条件35 6.2.2.接地要求36 6.2.3.空调及电源36

中国XX业务支撑网4A安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 4A 安全技术规范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 ╳╳╳╳-╳╳-╳╳发布 ╳╳╳╳-╳╳-╳╳实施 QB-W-016-2007

目录 1概述 (7) 1.1范围 (7)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7)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7) 2综述 (8) 2.1背景和现状分析 (8) 2.24A平台建设目标 (9) 2.34A平台管理范围 (10) 34A管理平台总体框架 (11) 44A管理平台功能要求 (14) 4.1帐号管理 (14) 4.1.1帐号管理的范围 (14) 4.1.2帐号管理的内容 (14) 4.1.3主帐号管理 (14) 4.1.4从帐号管理 (15) 4.1.5密码策略管理 (15) 4.2认证管理 (15) 4.2.1认证管理的范围 (16) 4.2.2认证管理的内容 (16) 4.2.3认证服务的管理 (16) 4.2.4认证枢纽的管理 (16) 4.2.5SSO的管理 (17) 4.2.6认证手段 (17) 4.2.7提供多种手段的组合使用 (17) 4.3授权管理 (17) 4.3.1授权管理的范围 (17) 4.3.2授权管理的内容 (18) 4.3.3资源管理 (18) 4.3.4角色管理 (18) 4.3.5资源授权 (19) 4.4审计管理 (20) 4.4.1审计管理范围 (20) 4.4.2审计信息收集与标准化 (21) 4.4.3审计分析 (21) 4.4.4审计预警 (22) 4.54A管理平台的自管理 (23)

4.5.2权限管理 (23) 4.5.3组件管理 (23) 4.5.4运行管理 (23) 4.5.5备份管理 (23) 4.64A管理平台接口管理 (24) 4.6.1帐号管理接口 (24) 4.6.2认证接口 (24) 4.6.3审计接口 (24) 4.6.4外部管理接口 (25) 54A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25) 5.1总体技术框架 (25) 5.2P ORTAL层技术要求 (27) 5.3应用层技术要求 (27) 5.3.1前台应用层技术要求 (27) 5.3.2核心数据库技术要求 (28) 5.3.3后台服务层技术要求 (30) 5.3.4单点登录技术要求 (32) 5.3.5安全审计技术要求 (33) 5.4接口层技术要求 (35) 5.5非功能性技术要求 (35) 5.5.1业务连续性要求 (35) 5.5.2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要求 (38) 5.5.3性能要求 (38) 5.5.4安全性要求 (38) 64A管理平台接口规范 (40) 6.1应用接口技术规范 (40) 6.1.1总体描述 (40) 6.1.2登录类接口(①) (41) 6.1.3认证类接口 (42) 6.1.4帐号/角色接口(④) (43) 6.1.5审计类接口 (48) 6.2系统接口技术规范 (51) 6.2.1总体描述 (51) 6.2.2登录类接口(①) (52) 6.2.3认证类接口 (53) 6.2.4帐号接口(⑤) (55) 6.2.5审计类接口 (59) 6.3外部管理接口技术规范 (61) 7BOSS系统3.0的改造要求 (62)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中国移动PTN资源自动分析优化功能需求规范书 文档版本:Version 1.0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20年4月 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 省公司: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张剑、夏志超、李勇、娄文科、梁静海、张跃明、彭鹏、党志俊

目录 PTN资源自动分析优化功能需求规范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PTN资源分析优化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功能需求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 物理资源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逻辑资源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流量监控及资源预警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资源优化分析报告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CMCC_v22_中国移动条码识别业务终端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中国移动条码识别业务终端技术规范 C h i n a M o b i l e B a r c o d e R e c o g n i t i o n S e r v i c e T e r m i n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版本号: 1.1.0(报批稿) ╳╳╳╳-╳╳-╳╳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1. 适用范围 (44) 2. 引用标准 (44) 3. 相关术语 (44) 4. 缩略语解释 (44) 5. 业务描述 (55) 5.1. 业务定义 (55) 5.2. 业务模型 (55) 6. 终端功能要求 (55) 6.1. QR码符号取景及采集 (55) 6.2. 终端解码 (66) 6.2.1. QR码符号到数据字符 (66) 6.2.2. 数据字符到应用信息 (77) 6.3. 打开和保存文件 (88) 6.3.1. 保存文件 (88) 6.3.2. 打开文件 (88) 7. 终端业务应用要求 (88) 7.1. 属性操作要求 (88) 7.2. 应用操作要求 (1010) 7.2.1. 名片应用 (1010) 7.2.2. 短信应用 (1010) 7.2.3. 邮件应用 (1010) 7.2.4. 文本应用 (1111) 7.2.5. 业务营销应用WAP业务 (1111) 7.2.6. 业务营销应用SMS业务 (1212) 7.2.7. 业务营销应用IVR业务 (1212) 8. 终端异常处理要求 (1313) 8.1. 终端解码异常事件处理要求 (1313) 8.2. 其它异常事件处理要求 (1313) 9. 终端性能要求 (1313) 10. 终端界面要求 (1414) 11. 终端硬件要求(推荐) (1414) 11.1. 摄像头 (1414) 11.2. CPU (1414) 11.3. 存储器 (1414) 12. 编制历史 (1414) 附录A 中国移动条码识别业务终端界面规范 (1515)

中国移动网络门户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网络门户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W-028- 中国移动网络门户系统技术规范(第一版) NMS Port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版本号 1.0.0 -××-××发布 -××-××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引用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系统概述与建设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总部-省”两级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组网与设备配置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系统功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单点登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 基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 具备4A的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3 对于未接入4A的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接入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1 B/S与C/S应用统一接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2 公网接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3 移动接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 界面集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 界面集成的技术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 界面集成的基本功能—展现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 界面集成的基本业务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中国移动PTN故障智能辅助定位 功能需求规范书 文档版本:Version 1.0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 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 省公司:党志俊、娄文科、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张剑、夏志超、李勇、梁静海、张跃明、彭鹏

目录 前言 (2) 目录 (3) 1.概述 (4) 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 2.1术语和定义 (4) 2.2缩略语 (4) 3.功能需求 (5) 3.1告警相关性分析 (5) 3.1.1告警根源性分析 (5) 3.1.2告警相关性原则 (6) 3.2业务相关性分析 (6) 3.3故障辅助分析及定位 (6) 3.3.1用户界面 (7) 3.3.2故障定位手段 (7) 3.3.3故障定位结果 (8)

1.概述 研究各种典型场景下PTN网络故障诊断定位方法,包括业务故障、光缆故障、设备故障、时钟故障、DCN故障、业务性能劣化等,开发出故障智能辅助定位工具,实现一键式故障智能诊断及故障原因智能输出,并给出常见故障处理建议,提高运维人员现场维护效率及能力。该辅助定位功能具备以下模块: ―告警相关性分析 ―业务相关性分析 ―故障智能分析和定位 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网元管理系统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EMS,由设备供应商提供,是为了管理一个或多个传送网网元所使用的软硬件系统。网元管理系统管理由单一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网元。 2.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移动室外UPS技术规范

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户外通信用一体化UPS电源系统技术规范书 二零零五年十一月

一、概述 (1) 本文件为浙江移动户外通信用一体化UPS电源系统设备招标文件的技术规范书。 (2) 本技术规范书的编制依据是根据中国信息产业部“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总技术要求”等有关规定编制。 (3) 参与选型及报价的设备必须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如相关要求低于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应论述其理由。 (4) 设备必须具有入网证,并能提供设备技术数据和电原理图及安装图。 (5) 本技术的解释权属于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二、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户外通信用一体化不间断电源——UPS的技术要求、标志、包装、运输存储。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类户外干放、直放站、微蜂窝等通信用静止型不间断电源。 三、定义 户外通信用一体化UPS电源系统在构成上,主要有五部分组成,包括户外专用UPS主机、蓄电池组、输入输出配电、防雷保护和一体化户外机柜。几部分相互配合,实现在市电正常时使用市电能量向通信设备提供纯净稳压的交流电,市电故障时使用蓄电池能量向通信设备提供纯净稳压的交流电。各部分可集成安装在一体化机柜内或蓄电池组独立安装。 参与报价设备厂家需详列一体化电源柜体尺寸、质量,电池柜尺寸、质量以及各组成部分主要技术指标。 四、一体化户外机柜技术要求 1、柜体采用热镀锌钢板、需防锈处理,表面喷塑。满足室外安装和室外工作的防雨、防尘、 防潮、防盗要求,外观美观。 2、防护等级:IP55。 3、温度范围:-25℃~+55℃。 4、湿度范围:5%~95%。 5、挡阳棚要求:能够挡住30度角的太阳光。 6、安装/维护方便:提供多种可选安装配件,可以满足抱大杆、抱小杆、壁挂和落地等多 种安装要求。 7、振动运输实验:按照GB/T14715-93中5.3.2条 高低温储存实验:贮存条件:YD/T1059-200 测试标准:YD/T1059-2000 8、内部合理布局,可满足UPS立式、卧式等各种安装方式。电池仓外置时,其电池仓柜体 需满足上述要求。

中国移动机顶盒软探针北向接口技术规范v1.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机顶盒软探针北向接口技术规范 T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S e t To p B o x S o f t P r o b e a n d N o r t h -I n t e r f a c e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 ╳╳╳╳-╳╳-╳╳发布 ╳╳╳╳-╳╳-╳╳实施 QB-╳╳-╳╳╳-╳╳╳╳

目录 1前言 (2) 2范围 (2) 3规范性引用文件 (2) 4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5软探针与监测平台接口 (3) 6接口协议定义 (4) 6.1.BOOT接口(IF1) (4) 6.1.1.BOOT请求 (4) 6.1.2.BOOT响应 (6) 6.2.PERIODIC接口(IF2) (9) 6.2.1.PERIODIC请求 (9) 6.2.2.PERIODIC响应 (11) 6.3.PROGRAM INFO接口(IF3) (12) 6.3.1.PROGRAM INFO请求 (12) 6.3.2.PROGRAM INFO响应 (15) 6.4.ALARM接口(IF4) (16) 6.4.1.ALARM请求 (16) 6.4.2.ALARM响应 (20) 6.5.CONNECTION REQUEST之网络测试接口(IF5) (21) 6.5.1.网络测试任务下发 (21) 6.5.2.网络测试数据上报请求 (23) 6.6.常量表 (25) 6.6.1.EventCode (25) 6.6.2.AlarmCode (25) https://www.360docs.net/doc/6917484175.html,workTestCode (26) 6.6.4.ProgramInfoCode (26) 6.6.5.Result (26) 6.6.6.OperationCode (27)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 技术规范 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2001年7月

目录 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 (1) 二、中国移动室内覆盖目标要求 (1) 三、室内分布系统技术 (1) 1、室内分布系统的含义与作用 (1) 2、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 (2) 2.1. 直放站 (2) 2.2. 宏蜂窝或微蜂窝 (3) 3、无源室内分布系统 (4) 3.2. 电缆式 (4) 3.2. 泄漏电缆式 (5) 3.3. 光纤式 (6) 4、有源室内分布系统 (7) 5、电梯覆盖的解决方案 (8) 四、900/1800M在室内分布系统中的应用 (10) 五、室内分布系统选型要求 (11) 1、厂商资质要求 (11) 2、各配件、器件、缆线技术指标 (11) 2.1. 无源天馈分布设备 (11) 2.2. 室内覆盖有源天线分布设备(系统指标) (14) 2.3. 干线放大器 (15) 3、具备或部分具备系统监控 (15) 4、设计施工能力 (16) 六、室内分布系统验收标准 (16) 1、安装工艺要求 (16) 1.1. 有源设备安装 (16) 1.2. 室内天线安装 (16) 1.3. 馈线及相关设施 (16) 1.4. 无源器件安装 (17) 1.5. 接地 (17) 1.6. 标签 (17) 2、网络质量要求 (18) 2.1. 覆盖达标 (18) 2.2. 质量标准 (18) 2.3. 网络运行指标 (18) 2.4. 监控系统 (19)

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移动的GSM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自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一直以极高的速度发展。截至2000年底,全国GSM移动用户数量已突破6000万,网络规模容量及用户数已居世界第三位。与此相适应,中国移动的网络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网络覆盖日益完善。 在此基础上,室内覆盖已成为今后网络覆盖的重点。完善室内覆盖,是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是竞争的需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几年前用户满足于能够打电话,现在则要求随时随地可以通话,室内话务已占相当大的比重。在此情况下,必须加强室内覆盖,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另外,竞争对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并且具有资费优势,与其相较,中国移动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网络质量,实现室内覆盖是体现差异,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室内分布系统是实现室内覆盖的主要方法,作好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二、中国移动室内覆盖目标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2001年西安网络工作会议中对室内信号覆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加强城市室内覆盖建设不仅是吸收话务量、提高通话质量的有力手段,还应该认识到,室内覆盖站址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及早抢占,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各省要结合2-3年的无线网络规划,确定必须建设室内覆盖的建筑,力争在2001年完成建设。2001年要求以下重要场所实现覆盖(即室内面积95%以上信号强度大于-94db):移动用户在10万户以上城市的政府办公场所、新闻中心;飞机场候机楼、火车站候车厅;地铁;三星级以上酒店(北京、上海、广州为四星级)、高档商业办公楼、娱乐中心;营业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其他移动运营商有覆盖的场所;话务量大或用户投诉多的地方。” 三、室内分布系统技术 1、室内分布系统的含义与作用 室内分布系统是一套无线信号传播设备的总称,它利用电缆或光缆,辅以功分器、耦合器,将信号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中国移动PTN故障智能辅助定位 功能需求规范书 文档版本:Version 1.0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 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 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早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 省公司:党志俊、娄文科、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张剑、夏志超、李勇、梁静海、张跃明、彭鹏 刖言 (2) 目录 (3) 1?概述 (4)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 2.1术语和定义 (4) 2.2缩略语 (4) 3.功能需求 (5) 3.1 告警相关性分析 (5) 3.1.1告警根源性分析 (5) 3.1.2告警相关性原则 (6) 3.2业务相关性分析 (6) 3.3故障辅助分析及定位 (6) 3.3.1用户界面 (7) 3.3.2故障定位手段 (7) 3.3.3故障定位结果 (8)

1 ?概述 研究各种典型场景下PTN网络故障诊断定位方法,包括业务故障、光缆故障、设备故 障、时钟故障、DCN故障、业务性能劣化等,开发出故障智能辅助定位工具,实现一键式故障智能诊断及故障原因智能输出,并给出常见故障处理建议,提高运维人员现场维护效 率及能力。该辅助定位功能具备以下模块: —告警相关性分析 —业务相关性分析 —故障智能分析和定位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网元管理系统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EMS,由设备供应商提供,是为了管理一个或多个传送网网元所使用的软硬件系统。 网元管理系统管理由单一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网元。 2.2缩略语 F

中国移动协议技术规范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移动协议技术规范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移动通信 CHINA MO0UE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乂 -XXXX 与承载独立的呼叫控制 (BI CC) 规范第5部分:BI CC 所支持的补充业务、BI CC与 I SUP的信令配合 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乂※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修订稿 版本号:1. 0. 0

目次 1 MM ............................................ ..1 2引用标准...................... .1 3术语和定义.................... .1 4符号和缩略语.................. 5 BICC所支持的补充业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2 6 BICC与ISUP的信令配合.... 编制历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刖曰 本规范共包含如下标准文件,本文件是第五部分。 第1部分:BICC的功能描述,对应于ITU-T建议 Q.1902.1 第2部分:BICC的消息和参数的基本功能和格式 第3部分:BICC的程序 第4部分:BICC的APM隧道和IP承载控制协议。 第5部分:BICC所支持的补充业务、BICC与ISUP 的信令配合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

中国移动WLAN用户接入流程技术规范(WEB)V2.0.6全解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D-028-2008 中国移动W L A N用户接入流程 技术规范(W E B)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C M C C W L A N U s e r A c c e s s(W E B) 版本号:2.0.0 2008-4-2发布2008-4-2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4.WEB认证系统结构 (2) 5.WEB用户接入流程 (3) 6.WEB用户下线流程 (5) 7.协议 (7) 8.协议参数 (8) 9.WEB认证安全问题 (10) 10.编制历史 (10) 附录A详细修订历史 (11) 附录B WLAN接入设备编号 (11) 附录C WLAN接入设备编号中PRO字段的代码分配 (11) 附录D计费要求 (12)

前言 本标准的目的是制定中国移动基于WEB方式的WLAN用户接入规范和协议。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WEB认证系统结构,基于WEB方式的WLAN用户接入流程,基于WEB方式的WLAN用户下线流程,协议,协议参数,WEB认证安全等。 本标准的附录B、C、D为标准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移有限技〔2008〕49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标准归口部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志虎,黄宇红,周文辉,邵春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移动基于WEB方式的WLAN用户接入规范和协议,主要包括WEB认证系统结构,基于WEB方式的WLAN用户接入流程,基于WEB方式的WLAN用户下线流程,协议,协议参数,WEB认证安全等内容,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根据中国移动WLAN业务总体技术要求制定,适用于中国移动WLAN业务采用WEB认证方式时遵循的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表2-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999 Edition[ISO/IEC 8802-11: 1999] Standards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 and Physical Layer(PHY) Specifications. IEEE Std.802.11 [2] 1999 Edition[ISO/IEC 8802-11: 1999] Standards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Part11: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 and Physical Layer(PHY) Specifications: High-Speed Physical layer Extension in the 2.4GHz Band. IEEE Std.802.11b [3] 2001 Recommended Practices for Multi-Vendor Access Point Interoperability via 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 across Distribution Systems supporting IEEE P802.11 operation. IEEE P802.11f [4] 2001 Standards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 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Medium Access Method (MAC) Security Enhancements. IEEE 802.11i [5] RFC 2865 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 (RADIUS), C.Rigney, S.Willens, A.Rubens, W.Simpson, June 2000. IETF [6] RFC 2866 RADIUS Accounting, C.Rigney, June 2000. IETF [7] RFC 2869 RADIUS Extension, C. Rigney, W. Willats, P. Calhoun, June 2000. IETF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中国移动PTN自动巡检 功能需求规范书 文档版本:Version 1.0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9年7月 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文档说明:本文档为中国移动PTN自动巡检功能需求规范。 编号说明: (本文档编号依照以下原则进行: x.y.z x: 大版本更新,文档结构变化 y: 具体方案的更改,部分内容的修正 z: 文字修改,奇数为包含对上一版修改记录的稿子 偶数为对上一修改稿的定稿) 修订说明:

中国移动PTN自动巡检工具规范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 省公司:张跃明、彭鹏、张剑、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夏志超、李勇、娄文科、梁静海、党志俊

中国移动PTN自动巡检工具规范 目录 目录................................................................................................................................................................. I 1范围.. (4)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 2.1术语和定义 (4) 2.2缩略语 (4) 3总体要求 (6) 4功能需求 (6) 4.1巡检任务管理 (6) 4.1.1创建巡检任务 (6) 4.1.2查询巡检任务 (7) 4.1.3修改巡检任务 (7) 4.1.4删除巡检任务 (7) 4.1.5巡检任务的执行 (7) 4.1.6巡检结果管理 (8) 4.2巡检项目 (8) 4.2.1网元状态检查 (8) 4.2.1.1网元告警检查 (8) 4.2.1.2网元性能检查 (9) 4.2.1.3设备CPU使用率检查 (9) 4.2.1.4设备内存使用率检查 (9) 4.2.1.5设备风扇、电源检查 (10) 4.2.1.6设备温度检查 (11) 4.2.1.7网元监控检查 (11) 4.2.1.8网元单板通讯检查 (12)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 技术规范 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2001年7月

目录 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 (1) 二、中国移动室内覆盖目标要求 (2) 三、室内分布系统技术 (3) 1、室内分布系统的含义与作用 (3) 2、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 (4) 2.1.直放站 (4) 2.2.宏蜂窝或微蜂窝 (6) 3、无源室内分布系统 (7) 3.2.电缆式 (7) 3.2.泄漏电缆式 (9) 3.3.光纤式 (10) 4、有源室内分布系统 (12) 5、电梯覆盖的解决方案 (14) 四、900/1800M在室内分布系统中的应用 (17) 五、室内分布系统选型要求 (20) 1、厂商资质要求 (20) 2、各配件、器件、缆线技术指标 (20) 2.1.无源天馈分布设备 (20) 2.2.室内覆盖有源天线分布设备(系统指标) (27) 2.3.干线放大器 (27) 3、具备或部分具备系统监控 (29) 4、设计施工能力 (29) 六、室内分布系统验收标准 (30) 1、安装工艺要求 (30) 1.1.有源设备安装 (30) 1.2.室内天线安装 (30) 1.3.馈线及相关设施 (31) 1.4.无源器件安装 (33) 1.5.接地 (33) 1.6.标签 (33) 2、网络质量要求 (34) 2.1.覆盖达标 (34) 2.2.质量标准 (34) 2.3.网络运行指标 (35) 2.4.监控系统 (36)

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移动的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自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一直以极高的速度发展。截至2000年底,全国GSM移动用户数量已突破6000万,网络规模容量及用户数已居世界第三位。与此相适应,中国移动的网络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网络覆盖日益完善。 在此基础上,室内覆盖已成为今后网络覆盖的重点。完善室内覆盖,是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是竞争的需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几年前用户满足于能够打电话,现在则要求随时随地可以通话,室内话务已占相当大的比重。在此情况下,必须加强室内覆盖,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另外,竞争对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并且具有资费优势,与其相较,中国移动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网络质量,实现室内覆盖是体现差异,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室内分布系统是实现室内覆盖的主要方法,作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中国移动 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 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Power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Resource Management 版本号 1.0.0 2008-××-××发布2008-××-××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5) 1.范围 (8) 2.规范性引用文件 (8)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9) 4.背景 (1) 5.目标 (1) 6.功能需求 (2) 6.1.配套设备管理范围 2 6.2.模型要求 3 6.2.1.命名规范 3 6.2.2.设备状态 3 6.2.3.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4 6.2.4.设备与逻辑资源之间关联 5

6.3.数据编辑和导入功能5 6.3.1.导入模板自动更新 5 6.3.2.导入校验功能 5 6.3.3.导入失败时的原因提示 6 6.3.4.模板填写说明 6 6.3.5.导入模板下载 6 6.4.查询与统计7 6.5.视图呈现7 6.5.1.树图呈现 7 6.5.2.地图呈现 8 6.6.配套设备的调拨和调度8

6.6.1.配套设备的调拨 8 6.6.2.配套设备的调度 9 6.7.业务场景应用9 6.7.1.配套与主设备容量搭配分 析 9 6.7.2.配套设备容量预警需求 9 6.7.3.设备报废期提醒 10 6.7.4.设备、站房图片的浏览需求 10 6.7.5.设备唯一身份标识的需求 11 6.7.6.维修管理 11 6.7.7.站房用电来源 11 6.7.8.拓扑图 12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代维与EOMS接口规范分册V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网络代维管理系统与EOMS系统互联 接口规范分册 版本号:1.1.0 2012年9月发布2012年9月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可编辑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缩略语 (1) 4 总则 (1) 5 页面集成方式接口 (1) 5.1 页面集成 (1) 5.2 代维组织机构同步 (1) 5.2.1 接口服务定义概述 (1) 5.2.2 服务接口方法清单 (1) 5.2.3 测试服务接口 (1) 5.2.4 附件信息约定 (1) 5.2.5 详细信息约定 (1) 6 接口安全要求 (1) 6.1 接口安全设计目标与内容 (1) 6.2 不同层面的接口安全措施 (1) 6.3 本期接口安全要求 (1) 7 修订记录 (1)

前言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结构、接口要求、技术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系统开发、集成厂商共同使用;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建设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用于指导全网代维管理IT化手段建设、开发与应用。 本分册适用于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与EOMS系统互联接口的建设,用于规定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系统和EOMS系统互联接口的接口流程、工单字段、接口技术要求、接口服务定义等内容。本分册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之一。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的结构、名称如下: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制订,由集团公司网络部归口和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晓琦、石晓萍、王烨、周林、夏凡超、王鹏、徐智岳、杜传业、马松、吴丹、贺军、云雅琼、杜珍祥、童克波、吕晓敏、周云斌、陈为国、陆旻、许贤、周敏、郭艺娴、赵珺、陈宏宇、于洪亮、吕敏、徐铁瑛、诸圣勇、谭凌凯、文晓林、唐继志、霍廷瑞、杨竹。 可编辑

中国移动协议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协议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与承载独立的呼叫控制 (B I C C)规范第5部分:B I C C 所支持的补充业务、B I C C与 I S U P的信令配合 ╳╳╳╳-╳╳-╳╳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修订稿 版本号: 1.0.0

1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术语和定义 (1) 4符号和缩略语 (2) 5BICC所支持的补充业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6BICC与ISUP的信令配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编制历史 .. (9)

本规范共包含如下标准文件,本文件是第五部分。 第1部分:BICC 的功能描述,对应于ITU-T 建议Q.1902.1 第2部分:BICC的消息和参数的基本功能和格式 第3部分:BICC 的程序 第4部分:BICC 的APM、隧道和IP 承载控制协议。 第5部分:BICC所支持的补充业务、BICC与ISUP 的信令配合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

1范围 本部分主要规定了在软交换移动通信网中需要由BICC所支持的补充业务以及BICC与ISUP 之间的信令配合问题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待定。 3术语和定义 待定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1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 1总则 (1) 1.1. 概述 (1) 1.2. 适用范围 (2) 1.3. 起草单位 (2) 1.4. 解释权 (2) 2应用体系架构 (3) 2.1. 两级架构 (3) 2.2. 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 (4) 2.3. 总体技术要求 (5) 3展示平台 (6) 3.1. 域名规则 (6) 3.2. 登录流程 (7) 3.3. 访问安全控制 (8) 3.3.1.认证 (8) 3.3.2.加密 (9) 3.3.3.授权 (10) 3.4. 个性化展现管理 (10) 3.5. 内容应用聚集 (11) 3.6. 系统性能要求 (12) III

4网络和接入平台 (13) 4.1. 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 (13) 4.1.1.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 (13) 4.1.2.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 (14) 4.1.3.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 (15) 4.1.4.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 (16) 4.2. 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 (16) 4.2.1.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 (16) 4.2.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 (19) 4.3. 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 (20) 4.3.1.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 (20) 4.3.2.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 (23) 4.4. IP地址规划 (24) 4.4.1.IP地址规划原则 (24) 4.4.2.IP地址规划方法 (25) 4.4.3.IP地址规划要求 (26) 5安全管理平台 (27) 5.1. 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 (27) 5.1.1.网络系统管理 (27) 5.1.2.网络安全 (28) 5.2. 系统管理及系统安全 (29) I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