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范文

合集下载

家风培训心得体会教师

家风培训心得体会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家风的重要性。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家族的传承标志。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家风,学校组织了我们进行了一次家风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家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感悟。

一、家风的内涵家风是指一个家庭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特色的家庭文化,包括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对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家风的重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仁爱: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关心他人,乐于奉献。

2. 诚信: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对人以诚相待。

3. 勤俭:勤奋努力,勤俭节约,不浪费资源。

4. 治学:注重学习,追求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5. 尊老爱幼:尊敬长辈,关爱晚辈,传承家族美德。

二、家风的传承家风是一个家族的宝贵财富,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去。

在培训中,我们了解到家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家风传承下去。

1. 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家长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家风传承的重要途径。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社会实践: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家风,传承家风。

4. 文化传承:通过家族故事、家训、家谱等形式,让家风得以传承。

三、家风与教育家风与教育息息相关。

良好的家风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 家风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在家庭中,孩子要学会承担责任,关心他人,乐于奉献。

2. 家风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良好的家风要求孩子勤奋努力,勤俭节约,这些品质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

3. 家风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在家庭中,孩子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家庭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2024年家风家教活动心得体会模版(三篇)

2024年家风家教活动心得体会模版(三篇)

2024年家风家教活动心得体会模版今日,天气宜人,我们于教师进修学院四楼有幸聆听了范老师关于家风家训的专题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众人皆凝神倾听,深入学习。

范老师的讲解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曾国藩家训及其《十二日课》的重要性,同时亦领略了钱钟书夫妇、俞平伯夫妇、冯友兰、梁启超、傅雷、汤用彤等杰出人士的书香门第风采,进而深刻体会到家庭建设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欲治理国家,必先整治家庭。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不仅是生活的避风港,更是激发前进动力的源泉。

家和则万事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生活格局如何变化,我们都应高度重视家庭建设。

一个和谐美满的小家,不仅有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与幸福,更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将家庭建设置于重要位置,并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注重家庭意味着要恪守夫妻之道,以爱为基石,做到真爱无私、觉爱无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

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共同关心子女及双方父母,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注重家教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的核心不仅在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在于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培养其品德与素养。

家长应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注重家风则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关键。

良好的家风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它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积极传承和弘扬“仁义礼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中华民族传统家风,并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其成为家庭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

只有全面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并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才能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亲相爱、下一代健康成长以及老年人老有所养。

这将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和谐以及人民的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风演讲稿教师心得体会

家风演讲稿教师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作为一名教师在家风建设中的心得体会。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脉。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家风建设,认为家风是一个家庭兴旺发达的基石。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家风的重要性,也努力将家风融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一、家风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家风,是家庭的精神财富,承载着家族的智慧、道德和情感。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家庭都传承着优良的家风,如“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廉耻”等。

这些家风,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融入到了我们的血脉中,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家风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家风融入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语文课上,我会介绍古代圣贤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家风;在历史课上,我会讲解古代名人的家风家训,让学生从中汲取道德营养。

二、家风是塑造人格的基石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家庭的家风,往往决定了家庭成员的人格品质。

一个良好的家风,能够培养出有道德、有智慧、有担当的人。

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注重家风教育。

我经常对学生说:“家风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做人的底线。

”我通过讲述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家风的重要性。

例如,我讲述了一位退休教师的感人故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悌忠信”的家风,让学生深受感动。

三、家风是家庭和谐的纽带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家风,是家庭和谐的纽带,它能够凝聚家庭成员的力量,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我的家庭中,我们注重家风建设。

我们一家人相互关爱、相互尊重,共同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这种氛围也影响了我的学生,让他们懂得了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了关爱他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我努力将家风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四、家风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体现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教师家风建设心得体会

教师家风建设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家风建设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家风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我对教师家风建设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风建设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我们要坚信,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时刻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二、注重家庭教育的引导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我们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家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建设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们要教育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在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风建设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们要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六、加强自身修养教师是家风建设的引领者,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

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总之,教师家风建设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家风建设的要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家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严家风正家教心得体会5篇

严家风正家教心得体会5篇

严家风正家教心得体会5篇严家风正家教心得体会篇1中国上下五千年,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风和家训,历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

古人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于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良好的家风,不仅是有形的模仿,更是无形的塑造。

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训是对下一代的教育起决定意义的一步。

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做人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诚实。

所以,我认为,我家的家训就是“以诚为本”。

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母亲常说,人以孝为本,一个人如果没有孝心,他有再多的知识,再高的文化业没有用,这对社会往往只是个威胁,所以,要以孝为前提来待人处事。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

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

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优良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主动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

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

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搞对象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

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在加快改变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

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

我们不但要讲家庭美德,传承好的家风,也要遵守社会公德,谦虚为人,乐于助人。

并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执法为民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成为一个品质优越的人。

严家风正家教心得体会篇2?雨露滋养花木生长】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的家风家训心得体会

教师的家风家训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家国同构”的传统观念,认为家庭是国家的基石,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家风家训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在学习和传承家风家训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家风家训的深远意义,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家风家训是道德的传承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传统习惯和为人之道。

它既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后代的谆谆教诲。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无数志士仁人将家风家训融入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周怡的《勉谕儿辈》等,都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家风家训典范。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时刻以家风家训为准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我努力做到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敬业奉献、关爱学生,将良好的家风家训传递给学生,为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家风家训是人格的塑造家风家训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材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是个人的第一课堂,家风家训是塑造人格的基石。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始终将家风家训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导我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勤奋学习。

这些优良的家风家训使我形成了健全的人格,为我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将家风家训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家风家训是教育的传承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教育的宝贵资源。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将家风家训传承下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家风家训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家风家训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将家风家训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使之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

总之,家风家训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继续学习和传承家风家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风演讲教师心得体会

家风演讲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家风演讲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家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传承和弘扬家风有了新的思考。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和身心健康。

在演讲活动中,我了解到许多家庭都注重家风建设,通过言传身教,使家庭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将家风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家风传承需要与时俱进。

在演讲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家庭在传承家风的过程中,结合时代特点,对传统家风进行了创新。

例如,一些家庭将孝道、诚信等传统美德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家风更具时代气息。

这让我意识到,在传承家风的过程中,我们要立足当下,关注时代发展,将传统家风与现代价值观相融合,使家风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

再次,家风教育要注重实践。

在演讲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家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风实践活动,使家庭成员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家风的力量。

例如,一些家庭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家庭温暖;还有一些家庭开展志愿服务,将家风美德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使我认识到,家风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注重实践,让家庭成员在实践中体会家风的魅力。

此外,家风教育要发挥教师的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我们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家风教育的方法,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最后,家风教育要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家风,我们要尊重每个家庭的个性,因材施教。

在演讲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家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风。

这使我认识到,家风教育要注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家风教育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教师好家风好家训优秀的征文范文(精选27篇)

教师好家风好家训优秀的征文范文(精选27篇)

教师好家风好家训优秀的征文教师好家风好家训优秀的征文范文(精选27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征文了吧,借助征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你知道征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好家风好家训优秀的征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好家风好家训优秀的征文篇1难忘的是在父亲肩头度过的童年,也难忘母亲在灯火黄昏下为我缝制衣服,更难忘父亲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送我上医院,也难忘母亲送我离家时拐角的一抹余光。

十五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时光宛如白驹过隙,泥牛入海,周围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但任时光任茬,岁月流逝,父母的潺潺教诲,循循善诱却永记心头。

父亲对我的教诲是态度决定高度。

是啊!面对挫折与失败,每个人的态度都是不一的。

毛主席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激昂,而苏轼则是“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

几百年花开又花落,几百年潮起又潮落,早已洗净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抹去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有以正确的态度对这一切,正如父亲所讲“态度决定高度”。

母亲的教诲确是“面对大海,春暖花开”,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然而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呢?就是母亲一句话:“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相信明天会更好,今天仍不是末日。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被贬,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书修列,不韦迁眉,世传吕览。

当面对挫折时,让我坚实的喊出一声:“面对大海,春暖花开!”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

至此可见,家教何其重要。

所以,请重视家庭教育,人生将由此扬帆!教师好家风好家训优秀的征文篇2家是成长的港湾,修复残破的帆船;家是海上的避风所,保护雏鸟躲避暴雨的拍打;家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使迷失的我重新找到方向。

而家风,则是港湾的基石,是避难所的屏障,是星月的光辉。

父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直铭记心头。

那时我刚刚升入小学读一年级,懵懵懂懂的我步入全新的环境。

面对那么多陌生的脸,我于是把自己武装的无懈可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整理的教师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范文1
家风家规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

对人的成长而言,家风、学风、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

家风主要是对人生的启蒙,学风是对人生的充电,社会风气则是对人生的淬炼。

从当前来看,家风与学风的衔接,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只有二者互为补充,个人才有强大的精神积淀去阅读社会。

日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会在北京四中举办了以“黼国黻家,栉风沐雨”为主题的家风大家谈活动,教育专家与学校师生一道,畅谈家庭教育心得,共论家风建设路径。

现摘编几篇,与读者分享。

别失去欣赏孩子的能力。

《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

否则,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无法实施。

然而,许多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地失去了欣赏孩子的能力,这让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失去了依存。

父母不欣赏孩子的原因,一是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二是面子。

有人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久而久之,觉得孩子一无是处。


常有家长说这样的话:你看你,都考成这样了,还天天美!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话,小学或初中阶段相当于前5公里。

42公里的比赛,前5公里跑第一名或最后一名,重要吗?
作为过来人,教育者和家长其实都清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与小学或中学时代的考试分数不能画等号。

可是做家长的,怎么就在孩子的分数面前失去理智,让愤怒扭曲了人性,让自己失去了欣赏孩子进步与成长的能力呢?
以胸中格局行不言之教。

在优秀的家长身上,能发现共同的特点:比如夫妻恩爱和谐,带给孩子阳光心态和安全感,孩子也会对他人更信赖与亲近。

比如家长有长远的眼光和格局,更重视孩子心灵的成长,不是光看眼前的成绩,也不只是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

家长自己或工作中有追求,或生活中有情趣,能行不言之教。

再有,就是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支持孩子的尝试,与孩子沟通顺畅。

家庭和学校应该是携手的关系,方向是一致的: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在家庭教育层面,学校可以做一些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了解家庭,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

一直以来,我觉得最朴实也最动人的一句宣传语是: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我们每天都会走出去,然后又归来,起点和终点都是家。

让家成为一个最好的归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家对每一个成员的期许,首先就是平安,是快乐。

我想和家长共勉的是:不要太早放弃自己,从丰富自己开始创造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

教师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范文2
中国古代有许多名门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其后人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会相对遵纪守法,这其中家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因为这些族人从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对他们有着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同时,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家规家训对他们有着强烈的道德约束力。

今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家风作风建设,这些传统资源无疑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生的光阴若白驹过隙,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如鎏金石刻般,虽经时光河流千百年的冲刷,不但没有流逝,反而越发弥足珍贵。

这其中,就有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故事,其所蕴含的传统与美德,融入语言,汇入血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

今日看来,这些优秀传统家风依然可以为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父子相传,精神相继。

父母是子女言传身教最好的典范,为人父母树立道德上的典范,养成良好的家风,最受益的人恐怕就是至亲骨肉。

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纪晓岚称颂为“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自身立言立德的同时,对子女教育亦非常严苛。

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其子女也得以传承父辈精神,为后人所称道。

彭玉麟戎马一生,充满传奇,他为清朝中兴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他一生曾六辞显官:他曾因习于军营而疏于民政,请辞安徽巡抚;以不懂漕政、性情褊急、见识迂愚为由,请辞督掌八省的漕运总督这
一“天下第一肥缺”;曾在四年间连续四次请辞兵部尚书……危难关头,彭玉麟总会临危受命,而后功成身退,从不贪恋权力。

彭玉麟廉洁奉公,虽居高位,却始终坚持“不要钱”的生活准则。

他曾将7年间所得养廉银二万一千五百余两,分文不取,全数上交国库充作军饷。

在权贵当道、横行的清末,彭玉麟成为一个罕见的清廉、正直、淡泊的名臣。

不仅严以律己,彭玉麟对待子女亦非常严苛,从家书中可以看出其良好的治家风范。

当得知儿子修葺旧屋花费不少时,彭玉麟“谕子”书中写道:“以起屋买田,视作仕宦之恶习,己身誓不为之……不料汝奢靡若此。

”“今小民庐舍被焚,归无足蔽风雨者,官员亦多贫乏,兵丁欠缺粮饷……小子狂妄,使予赧愧!”他还曾劝诫儿子“习勤保家声”:“今后当痛自改悔,锐志向学,慎勿享馀荫,以为衣食饱暖无所忧,便学走马王孙故态,盖自堕落之不足,而堕落其家风也。


不仅对子如此,彭玉麟对亲属亦多有要求,他写信给弟弟告诫其不要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用之则引私人,结朋党,于国事无补,徒糜国库……恐其违法,而有私情屈逆吾心,不能正法。


要想为子孙后代树立良好家风,首先得自己行得端正,坚守原则。

自己作出典范,无论是在多么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始终保持清廉本色,这才能够成为后人的榜样。

现在的党员干部也要先做到自身过硬,这样才能正人正己。

同时,家风也需要有意识的养成,对子女亲属的不当行为要时常提点,才能及时矫正,筑牢思想防线。

家风的力量总能穿越时光,发挥出令人惊叹的道德引导力和约束力。

家风家训家规,或刻于石碑之上,或镌于牌匾楹联,或传唱诗词之中,其影响力早已超越有形,于无形无声处指引着子孙后辈向优秀先辈看齐。

有些家风已传承几百年,如明朝太仆寺卿何以尚所相传恪守的何氏家训,500年间不曾断续,教化早已超出本家族人,对当地整体民风民情亦有着泽润之效。

何以尚历任明朝户部主事、南京大理寺丞等,官至太仆寺卿。

他一生为官清正忠诚,敢于与当时的权臣严嵩的行为做斗争。

何以尚之所以能够刚正不阿,与其家族家训有着密切联系。

早在明朝初年,何家就制定了《何氏家训十二则》,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敬祖、敦族、为善、守成等12个方面,教育子孙忠孝、清廉、正义。

何以尚的父亲何世锦孝行出名,对子女的教育也很严格,他在庭院悬挂“非仁毋为,非义毋行,夙夜匪懈,无忝尔所生”的训辞匾额,并一再力戒后人“但为天子官,勿为私家官,但为庶民官,勿为子孙官。


何以尚中举后,乡民在村中旌善亭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庆贺仪式。

庆祝之时,何以尚建议拟些村规民约,以改变村风,弘扬正气。

于是在其父的主持下,拟定了《乡约十条》挂于亭中,并更名亭子为“乡约亭”。

历经460多年,“乡约亭”一直完整地保留至今。

何以尚的一生都在忠诚地践行着何氏家风,在其告老还乡时,朝廷封赐玺书称其“承家节操,澡行诗书;宏猷末试,终养归休;教子以孝,而作之忠。


“村中子弟务宜礼教修明而后文人蔚起,人才辈出,簪缨继美,登科甲之荣。

村中子弟务宜读书积善,正心修身,弘扬文章报国,忠孝传家风。

崇尚节俭以养廉,厚储资财以育才养贤……”这10条乡约与何氏家训一起,成为传承何氏家风的精神纽带,从此该乡中秀才、举人的,在兴业县居榜首,自明嘉靖至隆庆、万历三帝就有12人中举。

纵观历朝历代何氏族人,不论文治武功,始终遵法纪守规矩,为民者鲜有违法犯罪,为官者均清廉正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