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推出的新项目

检验科推出的新项目

近日,检验科推出了一项令人期待的新项目,这是一项旨在提升检验科技术水平的全新举措。该项目的推出将为不同领域的实验室提供更加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案,为科研和实验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该项目的推出源于对实验室检测流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检验科的研发团队经过反复实验和实地考察,针对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精心设计了这项新项目。该项目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实验室的具体需求,为实验室提供一套全面、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案,旨在提升实验室的检测效率和结果可靠性。

该项目将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系统,实现实验室检测流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传统的实验室检测流程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容易出现人为操作的误差。而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系统后,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实验人员只需将样品放入设备中,系统即可自动完成样品的处理、分析和结果输出,极大地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风险,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该项目还将引入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精确度。传统的实验室检测仪器存在着检测范围窄、结果不准确等问题,限制了实验室的发展和应用场景。而新项目将引进多功能、高灵敏度的检测仪器,可以覆盖更广泛的检测范围,并提高检测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将为实验室提供更多的检测选择,并拓展实验室的应用领域。

该项目还将为实验室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在推出新项目的同时,检验科将组织专业的技术团队,为实验室提供技术咨询、培训和支持。这将帮助实验室快速掌握新项目的使用方法和技术要点,提高实验室的操作水平和实验质量。同时,检验科还将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定期提供技术更新和升级的服务,确保实验室能够始终保持在检测技术的前沿。

检验科推出的新项目将为实验室检测工作带来一系列的创新和改进。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提升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引入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精确度;通过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帮助实验室快速掌握新项目的使用方法和技术要点。这些举措将为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和实验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实验室的发展。相信随着这一新项目的推出,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检验科开展新项目范文

检验科开展新项目范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新项目层出不穷。作为检验科的一员,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开展了许多新项目,以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度。下面将以我所参与的某个新项目为例,介绍一下我们的工作。 为了开展这个新项目,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对项目的背景和目标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项目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我们还对项目所需的设备、材料、人员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准备,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接着,我们进行了实验设计和方案制定。我们根据项目的要求和目标,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验室的安全评估和风险控制,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然后,我们进行了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我们按照实验方案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控制各种变量,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同时,我们还进行了详细的数据记录和分析,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完成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我们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相关的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

析和比较。通过对数据的解读,我们得出了结论,并对结论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 我们将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我们撰写了详细的实验报告,将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同时,我们还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为以后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通过这个新项目的开展,我们不仅提高了实验室的检验能力,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改进的方向和思路。 作为检验科的一员,我们积极参与新项目的开展,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和严谨细致的实验操作,我们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不断总结和反思,为以后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经验和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开展更多更有意义的新项目,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范文

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范文 一、项目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对这些新技术进行检验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因此,本项目旨在开展检验科新技术的研究,以提供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二、项目目标 1. 开发一套科学的检验科新技术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以确保新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建立一套完善的检验科新技术的实验流程,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环节。 3. 提供科学的检验科新技术的报告和评估结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推广应用检验科新技术的方法和标准,为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项目内容 1. 研究现有的科技新技术检验方法和标准,总结其优缺点,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参考。 2. 设计并开展实验,对不同类型的科技新技术进行检验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等领域。

3. 开发相应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的评估结果。 4. 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共同制定科技新技术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四、项目计划 1. 第一阶段:调研和需求分析。调研现有的科技新技术检验方法和标准,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2. 第二阶段: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 3.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的评估结果,并编写评估报告。 4. 第四阶段:推广应用和技术支持。将项目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并向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五、项目预期效益 1. 提供科学的检验科新技术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提高新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为决策提供科学的评估结果,减少风险和损失。 3. 推动科技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 促进科技新技术检验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提高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六、总结

检验科特色项目(技术)

检验科特色项目 科室开展近300多项检测项目,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治提供了线索和依据。特色项目检测如下: 1、孕产妇筛查:优生优育四项(风疹、单纯疱疹、巨细胞、弓形虫抗体)、性激素六项(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人毛膜促性腺激素定量、唐氏筛查、无创PLUS、不孕不育检测(如抗卵巢抗体、抗精子、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B族链球菌检测等。 2、婴幼儿疾病检测:血常规加超敏C反应蛋白、异常细胞涂片检查、手足口病EV71检测、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和DNA检测、轮状病毒抗体、柯萨奇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体、葡萄糖6磷酸酶测定、微量元素等。 3、心脑血管疾病检测:肌钙蛋白、脑钠肽、心肌酶谱、血脂全套、同型半胱氨酸、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检测等。 4、消化和血液系统疾病检测:胃功能三项(胃蛋白酶原Ⅰ和Ⅱ、胃泌素)、D二聚体、FDP、异常血小板涂片、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维生素和叶酸测定等。 5、肝脏疾病检测:肝功能常规、总胆汁酸、α-谷氨酰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腺苷脱氨酶、肝胆酸、血氨、前白蛋白,肝纤四项检测等。

6、肾脏疾病检测:肾功能、电解质、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抗链球菌溶血素O、无机磷、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皮质醇测定等。 7、感染性疾病检测:甲乙流感抗原测定、晨痰查结核杆菌(离心沉淀法)、结核抗体、乙肝全套(化学发光法)、甲丁戊肝抗体、血吸虫虫卵抗体、疟原虫检查、异常白细胞涂片、各类病原体DNA或RNA 基因扩增检测、细菌培养等。 8、风湿免疫性疾病检测:抗环胱氨酸肽抗体、抗“O”和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免疫全套(IgG、IgM、补体C3、补体C4)、过敏原检测等。 9、内分泌疾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C肽和胰岛素测定、抗胰岛素抗体、甲状腺功能七项、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生长激素测定等。 10、皮肤性病检测:艾滋病、丙肝、梅毒抗体、淋病(淋球菌涂片和培养)、阴道微生态检测、支原体、衣原体DNA测定、真菌培养等。 11、肿瘤早期检查和监测: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类抗原CA125、CA199、前列腺两项(总前列腺和游离前列腺抗原)、肿瘤特异生长因子、宫颈癌HPV基因分型等。 12、其他特殊检测技术:乙肝耐药基因检测、丙肝病毒基因分型等。 检验科为满足临床需要和患者要求,每年不断推出新的检验技术项目。近些年开展了外送项目,可以进行罕见疾病检查项目如遗传基

检验科新项目新技术

检验科新项目新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项目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给检验科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为了确保新项目和新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科学的检验和验证。本文将重点讨论如何对检验科新项目新技术进行有效的检验。 一、明确目标和需求 在检验科新项目新技术的检验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需求。只有明确了目标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检验方案和实施方法。同时,明确目标和需求还可以帮助确定检验的指标和标准,以及评估新项目新技术的效果和性能。 二、制定检验方案 制定检验方案是检验科新项目新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在制定检验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检验的对象、检验的方法和技术、检验的时间和地点、检验的样本和数据采集方法、检验的指标和标准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和资源限制,合理安排检验的过程和时间。 三、实施检验 在实施检验过程中,需要按照制定的检验方案进行操作。对于新项目新技术,通常需要进行实验、观察、测量、分析等操作,收集相关数据和样本,以获取准确的检验结果。同时,还需要控制实验条

件,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在实施检验过程中,还需要及时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评估。 四、数据分析和评估 在实施检验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数据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判断新项目新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与预期目标的符合程度。数据分析和评估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图表分析、专家评估等。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可以找出新项目新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五、总结和反馈 在完成数据分析和评估后,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馈。总结和反馈的目的是为了从整体上评估新项目新技术的优劣,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总结和反馈的内容包括新项目新技术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和建议等。同时,还需要将检验结果进行文档化和归档,以备后续参考和沟通。 六、持续改进和优化 新项目新技术的检验工作不应该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改进和优化的过程。通过持续改进和优化,可以不断提升新项目新技术的性能和效果,满足实际需求和要求。持续改进和优化的方法包括技术改进、流程优化、人员培训等。通过持续改进和优化,可以使新项目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检验科开展的新项目意义

检验科开展的新工程意义 一、临床检验类 1.血型检测,微量法 二、免疫类: 〔一〕、优生四项 * 1.巨细胞病毒抗体IgM定性测定(CMV-IgM) * 阳性提示巨细胞病毒急性感染。 * 2.单纯疱疹病毒1型抗体IgM定性测定(HSV-1-IgM) * 阳性提示单纯疱疹病毒急性感染。 * 3.风疹病毒抗体IgM定性测定(RV-IgM) * 阳性提示风疹病毒急性感染。 * 4.弓形虫抗体IgM定性测定(TOXO-IgM) * 阳性提示弓形虫急性感染。 〔二〕、免疫球蛋白 1.免疫球蛋白A〔IgA〕测定 IgA分为血清型与分泌型两种。IgA是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物质。如IgA合成障阻,对微生物的局部感染便增加易感性,很多病人常发生感染并发呼吸道感染是常及分泌型的IgA低下与缺乏有关。如反复的慢支感染、胃肠道疾患常及IgA缺乏有关。 2免疫球蛋白M〔IgM〕测定

• IgM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是一种高效能抗体、能固定补体,具有溶菌、抑菌、中与病毒作用。IgM是初次免疫应答反响中最早出现的抗体。临床上常以测定IgM的增高作为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 3.免疫球蛋白G〔IgG〕测定 IgG是血清中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的主要抗体。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外表具有IgGFc受体,可增强对细菌等物质的吞噬能力。 K细胞也含有IgGFc受体,可引起K细胞的ADCC作用。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出生数周内的抗感染起重要作用。 〔三〕、补体测定 1.补体C3测定 C3既是参及古典途径又是参及路旁途径的补体蛋白,有炎症反响时,是一急性时相蛋白,其值会升高,低值见于肾小球性肾炎与免疫复合物疾病。 2.补体C4测定 升高:见于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肌堵塞、Reiter综合症与各种类型的多关节炎等。 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SLE、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IgA肾病、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 〔四〕、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 作为一种新的高特异性与高阳性预报率的抗体,抗CCP抗体可以成为辅助诊断RA的一个指标。

检验科新项目介绍

检验科新项目介绍 一、背景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检验项目不断涌现,为了进一步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我们检验科最近引进了一批新的检验项目。本文将对这些新项目进行详细介绍,包括项目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临床意义。 二、项目一:基因突变分析 1. 项目原理 基因突变分析使用先进的测序技术,通过对病人样本中的基因进行全面测序,检测其中的突变情况。通过对比样本和正常基因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致病性基因的突变,从而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该项目主要应用于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例如遗传性肿瘤、先天性遗传病等。通过分析患者基因组中的突变情况,可以为医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3. 临床意义 基因突变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在疾病早期进行精确的诊断,为患者提供更早的治疗机会。通过了解患者基因组中的突变情况,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三、项目二:新型肿瘤标志物检测 1. 项目原理 新型肿瘤标志物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液或尿液中特定的蛋白质等标记物的含量,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肿瘤。检测方法通常采用免疫荧光或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该项目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肿瘤的早期筛查和监测。通过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同时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3. 临床意义 新型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生存率。此外,该项目还可以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提供实时的监测数据,帮助医生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项目三:微生物群落分析 1. 项目原理 微生物群落分析通过对患者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测序和分析,研究患者体内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其功能。通过比较正常人群和患者

关于检验科新开展项目的通知

关于检验科新开展项目的 通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关于检验科新开展项目的通知 各临床科室: 为满足临床诊疗工作需要,从即日起检验科开展24h尿蛋白定量、心肌酶谱为相关疾病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良好指标。 申请项目: 24h尿蛋白定量:TP/24h 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a-HBDH等) 检测时间:早8点接收标本检测,当天下午出报告。 现将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临床意义简单介绍如下: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以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蛋白尿有两种,一种是 生理性蛋白尿,一种是病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又称良性蛋白尿或暂时性蛋白尿,是健康人在遭受某些刺激时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刺激去除后,蛋白尿亦随之消失。而病理性蛋白尿(又称持续性蛋白尿)是因为患肾小球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影响到肾脏而引起的蛋白尿。 ①生理性蛋白尿 如发热、剧烈运动、寒冷、精神紧张及血管活性剂等刺激下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出现蛋白尿。 ②.病理性蛋白尿 因各种肾脏及肾外疾病所致的蛋白尿,如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等。 2.心肌酶谱 ①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1)心肌梗死时血清CK水平明显升高,于心肌梗死发病后2~4小时即开始升高,24~36小时达到高峰,3~5天即可恢复正常。心肌梗死患者CK增高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主,CK-MB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总CK,其阳性检出率可达100%,且具有较高特异性。CK-MB一般在AMI发病后3~6小时增高,16~20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且增高程度与梗死面积大小基本一致。另外,溶栓蛋白CK-MB高峰时间前移,提示溶栓成功、血管开通。 (2)其他心肌损伤,如心绞痛、心包炎、心脏手术、射频消融和安装心脏起搏器等CK-MB也可增高。 (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骨骼肌损伤和全身性惊厥时CK增高,主要以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为主。 (4)脑血管意外、脑部手术、严重平滑肌损伤如肠梗阻,可见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增高。

检验科开展新项目宣传

检验科开展新项目宣传 以下是一个检验科开展新项目宣传的模板,供您参考: 标题:新项目,新服务,为了更好的您! 一、宣传背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科也在不断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服务。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检验科决定开展全新的项目——XX检测,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二、宣传目标 本次宣传的目标是提高新项目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参与,同时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宣传内容 XX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在早期发现疾病,并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该检测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快速:XX检测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结果,为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2.准确: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XX检测的准确率高达XX%以上。 3.方便:XX检测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仪器,方便医生和患者进行操作。 4.经济:XX检测的费用相对较低,适合广大患者使用。 四、宣传渠道 1.科室内部宣传:在检验科内部放置宣传海报和视频,向医护人员介绍新项目。 2.医院内部宣传:在医院内部放置宣传海报和视频,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新项目。 3.网络宣传:通过医院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 4.媒体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 五、宣传效果评估 1.通过统计新项目的参与人数和患者满意度来衡量宣传效果。 2.通过收集医护人员的反馈意见来改进新项目的服务和质量。 六、总结语 新项目,新服务,为了更好的您!检验科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欢迎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前来咨询和参与新项目!

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与流程图

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为促进我科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结合我科的实际,特制定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批及实施流程。 1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 1.1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 1.2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1.3创伤性诊断和治疗项目; 1.6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 1.5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项目。 2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2.1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2.2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2.3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3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

3.1检验科开新技术、新项目的各室组,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管技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认真填写《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申请书》,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处。 3.2在《申请书》中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3.2.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情况(科学性、先进性、流行病调查情况等); 3.2.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3.2.3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 3.2.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 3.2.5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各种支撑条件; 3.2.6详细阐述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应急预案; 3.3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所需的医疗仪器、试剂等须提供《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3.4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需在我院执业机构许可证批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内。 4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批流程: 4.1医务处对我科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检验科新项目开展和推广

检验科新项目开展和推广 另外,在选择检验项目时,不要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要综合考虑新项目的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3个方面。有效性是指检验诊断价值 ,主要考虑该项检验对某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通常每项检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有一定的限度 ,在不同的条件下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时效性是通过检验可尽快地提供疾病信息,供临床医生作出诊断。经济性是指在保证及早确诊及向临床医师提供有效信息的前提下,应考虑选用费用较少的检验项目, 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检验科与临床加强交流,促进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目前,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存在许多障碍,我们在开展新项目时应该主动征求临床医生的意见,了解临床需求,掌握临床对开展新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期望 ,根据临床信息决定开展新的项目的范围和实施的措施,并与临床医师和护士共同制订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程序和要求 ,以保证检验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新开项目的临床推广 首先,检验科需要发放纸质文件,告知临床医生开展了哪些新项目,并附带其临床意义;其次,检验科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的形式,更直接更生动的向临床宣讲新开展项目的临床价值;最后,在实践中检验新项目的价值,只有该项目的准确性、可靠性得到临床医生认可时,才能快速的推广。 四、临床医生对检验科的认同 一个负责任的检验科工作人员面对临床的任何质疑,都要警觉的分析原因,并向临床做出合理的解释,如果一味的忽视、推诿、隐瞒、回避,会让临床对检验科人员,甚至检验科产生不好的印象。一旦彼此没有了信任,那么我们的每一项新举

措,临床医生都会质疑,要么弃之不用,要么仔细衡量评估后决定是否应用。 总而言之,新项目的推广需要临床医生的认同和配合,更需要检验科人员的认真评估所开展项目的临床价值,做好新项目的室间质量评估,为临床提供可靠有效的判断指标。

临床检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制度

临床检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制度 I目的 为不断满足临床的需求,提供准确性高、特异性强的检验项目,医学检验科必须不断开展新的技术及新的检验项目,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Il范围 适用于医学检验科各专业组室。 Ill制度 一、新项目开展前应收集相关的检验资料 (一)新项目、新方法性能评价:在正式使用某新仪器、新试剂、新方法检测患者样品、发出患者结果报告前,必须做方法学评价,并有相应实验记录。 (二)性能评价内容至少应包括:精密度(天间重复性)、准确度(方法学比较资料)、患者结果的可报告范围,还可对分析灵敏度、特异性、参考值等特性进行评价。 1.精密度评价:一批内进行20次重复测定,以反映批内随机误差;每天进行一次测定,累积20天结果表示天间随机误差。 2.方法学评价:凡有室间质控调查项目可用室间质控品作患者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与靶值相比;也可新、旧方法进行比对;

也可与其他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对比。对比时共做40个高、中、低浓度的标本,按室内质控允许偏倚范围进行评价。 3.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用高浓度的新鲜标本按比例稀释,了解线性情况。 二、新项目审批 医学检验科申请开展新项目时,应由医务科组织相关临床科室人员应进行可行性论证,待审批通过后才能向临床开展。可行性论证主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新项目技术路线。 (二)征求相关临床科室专家意见。 (三)评估新项目开展的意义。 (四)评估开展该检验项目所需人力、设备及空间资源。 (五)核定该项目开展所需仪器、试剂的三证是否齐全。 (六)核定该项目的收费情况或在卫生与物价行政部门备案情况。 三、新技术、新项目技术培训 (一)在新技术及新项目正式开展之前,应确定负责人员及操作人员,由上一级技术人员或公司应用工程师对负责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二)培训内容包括技术原理、仪器操作、测定的操作步骤、

检验科开展的新项目

检验科开展的新项目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临床应用 一、定义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中密度大、颗粒小的脂蛋白,检测该蛋白中的胆固醇为sdLDL-C(医保报销项目)。 sdLDL-C因颗粒小对动脉壁内膜的穿透力更强,血浆半衰期长,更容易被氧化,使其比低密度脂蛋白中大颗粒的脂蛋白更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委员会将其列入新发现的重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一。 二、临床意义 1.随着sdLDL-C水平的上升 冠心病发病风险随之升高; 个体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 与高血压、颈动脉的危险性呈正相关; 2.sdLDL-C可监测服用降脂药物前后药物的效果 三、标本要求 红帽血清管(可与生化采同一管血) 四、影响结果的因素 1.服用一定剂量的还原性药物(例如大剂量维生素C),会造成结果假性降低。2.一定程度的黄疸、溶血、乳糜血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五、参考范围 20岁-44岁男性: 0.246 – 1.393 mmol/L 20岁-54岁女性: 0.243 – 1.109 mmol/L 45岁-79岁男性、55岁-79岁女性:0.264- 1.362 mmol/L 六、应用指导建议 来源《东京大学医科大学的数据》,日本体检筛查中使用,仅供参考。

补充说明:1)当sdLDL-C的数值在0.778-1.033mmol/L时,此时要注意饮食习惯,降低高胆固醇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吃青菜,降低小而密数值,并不需要药物干预。 2)当sdLDL-C的数值在1.034-1.292mmol/L时,这部分人群,存在患病的风险性,要关注其他血脂异常指标情况,或有既往病史群需要开始服药治疗。 检验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