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长期演进的产物,是人类在各种社会、经济、历史条件下的自然结果。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地理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下面将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首先,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了分工,经济生活逐渐发展起来,人类居住在一块区域中形成了聚居点,从而形成了村落。到了封建社会,农民有了剩余劳动,城市得以发展起来。城市的发展对分工和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经济的发展也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中的经济中心,具有集散货物、交易、流通、储蓄、服务等功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在农耕社会时期,人们需要交换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城市成为了商品交换的场所。到了工业社会,城市成为了工业化的中心,工厂、工人、商家等都集中在城市中,城市日益变得繁荣起来。

再次,政治因素也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城市通常作为地方政治的中心,分布有行政、司法、政策决策等机构。政治的中心化使得城市日益繁荣发展。城市中政府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为城市提供了政策支持、行政服务等,使城市发展起来。

此外,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人们生活交流的场所,各种文化艺术在城市中得以传播,城市的文化氛围也反过来影

响了城市的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化交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文化竞争,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总结起来,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发展城市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村落到城市的演变,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推动了城市的繁荣,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则为城市注入了创新的力量。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形态下,城市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变化演进,这也是城市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的原因之一、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增 长和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愈发迅猛,城市成为了经济、文化和社会 活动的中心。本文将从城市化的背景、原因和影响等几个方面来探讨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一、背景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传统的农耕社会逐渐无法 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城市的兴起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 变的结果。世界历史上,古代的文明发源地如巴比伦、雅典、罗马等 城市都是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二、原因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有诸多原因。首先,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可以提供 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机。随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现代工业的发展, 大量农民进城工作,这促进了城市的迅速发展。其次,城市中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集中,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此外,城市还 具备更多的社会活动和文化交流机会,吸引了人们向往城市生活。 三、影响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对社会经济、人口流动和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首先,城市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空间。城 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形成了城市群。其次,城市的规模增大也带来了人口流动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大量农民进城

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结构。此外, 城市化对环境资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给环境 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挑战和对策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如人口过剩、交通拥堵、环境 污染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政策。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的增长,并建设更多的绿地 和公共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其次,加强交通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 交通网络的能力,减缓交通拥堵状况。此外,还应加强环境保护,推 动绿色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总结起来,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趋势。城市作 为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城 市化过程中也面临许多挑战,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只有通过科学的 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才能实现城市的良性发展,让城市继续为 人类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长期演进的产物,是人类在各种社会、经济、历史条件下的自然结果。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地理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下面将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首先,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了分工,经济生活逐渐发展起来,人类居住在一块区域中形成了聚居点,从而形成了村落。到了封建社会,农民有了剩余劳动,城市得以发展起来。城市的发展对分工和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经济的发展也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中的经济中心,具有集散货物、交易、流通、储蓄、服务等功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在农耕社会时期,人们需要交换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城市成为了商品交换的场所。到了工业社会,城市成为了工业化的中心,工厂、工人、商家等都集中在城市中,城市日益变得繁荣起来。 再次,政治因素也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城市通常作为地方政治的中心,分布有行政、司法、政策决策等机构。政治的中心化使得城市日益繁荣发展。城市中政府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为城市提供了政策支持、行政服务等,使城市发展起来。 此外,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人们生活交流的场所,各种文化艺术在城市中得以传播,城市的文化氛围也反过来影

响了城市的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化交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文化竞争,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总结起来,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发展城市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村落到城市的演变,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推动了城市的繁荣,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则为城市注入了创新的力量。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形态下,城市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变化演进,这也是城市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的原因之一、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现,有不同说法,但城市一旦形成、产生,即按其自身发展规律不断发展,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城市产生和早期发展阶段;②中世纪阶段(前工业化社会时期);③工业化时期(近代时期);④当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先后出现在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公元前3000年前后,埃及形成统一的王国,建都提尼斯,后又建新都孟斐斯;公元前3000-2500年,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开始国家的形成过程,出现了乌尔、巴比伦、亚速等以城市为中心的许多城市国家,在此影响下,小亚细亚和东地中海的克利特岛也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城市文明。在此同时,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哈拉帕城、摩亨卓达罗城)和我国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也相继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欧洲、美洲、非洲的城市建立较晚,公元前1000年左右,欧洲城市首先在希腊出现,因铁矿开采导致的生产力大发展和地中海沿岸贸易往来的发展,希腊随后出现了许多城邦国家(如雅典、斯巴达等),其中雅典由于良好的地理条件发展成40万人口的当时最大城市;通过移民,希腊的城市文明还扩展到地中海西部和黑海地区。随着希腊文明的衰落,罗马开始强大,公元100年前后,罗马帝国控制了地中海和西欧的大部分地区,并在各地建立行政中心、军事基地、市场,伦敦、巴黎等欧洲著名城市开始兴起。美洲最早的城市建立在公元前300年以前,非洲也在公元100年前就有城市的存在。 总之,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要时期。古代城市形成发展的共同特点: 1.城市大多座落在有利于农业、防御和贸易的地方 2.城市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聚居区 城市间没有严格的劳动地域分工,城市需要从各自的自然环境中生产自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城市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大,城内有不少农田,呈现田园景象。 3.城市规模小,职能单一 受生产力水平限制,商品经济很薄弱,规模较小(乌尔城,80公顷2.4万人;我国的夏城:0.2km2,商丘、郑州、安阳、殷墟:24-25km2)。城市职能主要为政治职能。 4.城市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和防御功能 统治者为维护其特权,在政治、军事、宗教等目的下,城市往往以教堂、宗庙、宫殿为中心,挖壕筑墙、造城设关,并按等级制度布置居住区和各阶级活动范围。 5.城市在整个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即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罗马灭亡(公元5世纪)~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此时的生产技术、交通运输、商品交换均较奴隶社会有很大发展,使城市中手工劳动者人数增多,同时城市的职能也从单一的行政职能逐步转变为各种生产地、交通贸易中心。但在中世纪的前半期,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战争频繁以及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农业发展缓慢,导致城市规模、城市数量不仅没有明显增加,甚至衰落;在中世纪后半期,欧洲城市文明再度升起,城市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第三节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大纲要求: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重点: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知识点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轮换考点)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推动力量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作用、政治因素、社会结构、技术条件等。 现代城市的发展凸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是: (1)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并存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 (2)科技革命与创新。科技进步是推动城市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方面科技革命与创新本身可以催生新的技术门类和产业部门;另

一方面又可以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进而优化整个社会的产业构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3)全球化与新经济。全球化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4)城市文化特质。城市文化特性的凸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 知识点二: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常考点) 知识点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常考点)

1、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 2、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 1、以下关于城市发展演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农业社会后期,市民社会在中外城市中显现雏形,为后来的城市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b.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性城镇化浪潮 c.进入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制造业地位逐步下降 d.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建设思想走向生态觉醒 2、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不包括()。 a.从封闭的城市空间向开放的城市空间发展 b.从平面延展向立体利用发展 c.从生活性城市空间向生产性城市空间转化 d.从均质城市空间向多样城市空间转化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城市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新石器时代的氏族聚落,到商代的王城,再到秦朝的都城长安和唐朝的洛阳,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将围绕古代城市的发展与演变展开探讨。 1. 原始聚落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还是以氏族为单位进行生活。当时的聚落是由几户族人聚集而成,没有固定的建筑物,房屋可能是采用树皮、竹篾和草席等天然材料搭建而成。人们以狩猎、捕鱼、采集为生,依靠自然环境生存发展。原始聚落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开始过渡到氏族社会,生产和生活逐渐向城镇化的趋势发展。 2. 商代王城时期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聚落逐渐形成了王国和城邦。在商朝时期,王城是最典型的城市形态。商代王城是由一系列建筑物环绕着皇宫组成的。皇宫是建在城市的中心,它有一个庭院和几座建筑物。它是商朝国家的威严象征,同时也是政治、经济和宗教活动的中心。 在商代的城市中,建筑结构已经逐渐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城墙、城门、官署、庙宇等建筑物。城墙是防御和排外的象征,城门是城市交通的主要通道,官署是统治城市的机构,庙宇是人们信仰、崇拜和祈祷的场所。商代城市中的各种建筑物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3. 秦朝长安时期 秦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秦朝,城市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建了长安作为首都,长安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划城市。

秦朝始皇帝规划了长安的城市布局,确定了城市中心轴线和主要街道的位置, 并规划了皇宫、官署、庙宇、市集、军校等建筑物。在秦朝时期,为了维护政治稳定,皇帝还规定了居民迁移政策,使得城市人口得以稳定发展。 4. 唐朝洛阳时期 唐朝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唐朝时期,洛阳成为了中国的 首都。唐朝的城市建设由隋朝继承发展而来,洛阳城规模、规划更加宏伟。 唐朝洛阳城内有大量文化、教育、商业等建筑物,如国子监、招提寺、皇城、 众坊、集市等。唐朝还推行土地制度,鼓励民间开垦土地,促进城市发展和商业经济的繁荣。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与演变充分体现了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方 面的发展特点。从原始聚落的萌芽阶段,到商代王城的建立,再到秦朝长安和唐朝洛阳时期的兴盛,古代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现代城市在古代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些古代城市遗留下的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探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作者:朱建江 来源:《初中生世界·八年级》2020年第08期 城市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及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早于国家,但关于城市起源的具体时间,还没有定论,甚至还未被人类准确探知。 根据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和相关研究,人类社会最早的城市聚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或稱为城市的雏形。在此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同规模等级、不同功能性质的城市断断续续地产生或没落,并没有确切的城市形成时间分割线。但是世界城市的形成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时期: 一是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是世界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时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及我国的黄河流域,是世界早期城市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出现了乌尔、巴比伦、开罗、哈拉帕、镐京等世界最古老的城市。到公元前2500年,城市的全部基本特征已经形成,城墙圈围、街道、街坊、市场、宗庙区、行政管理区、作坊区等,在初级社区中应有尽有。 二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随着以城市为核心,与周边腹地在经济社会上融为一体的小型主权实体“城邦”的兴起,以及一些统一大帝国的建立,更多的城市开始形成,并造就了罗马城等引领世界的都城大邑。其中,罗马城发展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也是对其他城市产生重要影响的典范城市。 三是中世纪后期。11~15世纪,是欧洲旧城复兴和新城产生的重要时期。15~17世纪,新航线的开辟、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再次促成了欧洲新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同时也促成了新大陆地区一批殖民地城市的建设发展。 四是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掀开了世界城市发展史的新篇章,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不仅城市规模明显扩张,而且城市数量也快速增长,不同功能性质的城市相继涌现,伦敦、纽约等发展为世界中心城市。 五是当代城市产生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大和平发展时期的到来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促成了当代新兴城市的形成发展。 (《城市学概论》,朱建江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年版,本刊有删改)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绪论

绪论 第一节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城市的含义 (1)含义: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2)理论学派: ①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地理学。 ②而统计学把城市看作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聚合体,通常以居住区的范围和居住的人数作为确立城市的主要方法。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以城市人口作为确定城市和划分城市的标准。 ③城市社会学认为,城市是占据某一特定地区的人口群体;城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特殊社区。 ④城市经济学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大规模集中的结果,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并与域外相互联系的网状系统。 ⑤城市政治学认为,城市不仅是市场中心的所在地和有法律规范的地域,更是不同团体确定政治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 (3)特征: ①高度的聚集性 城市区别于乡村的根本之点在于它的高度聚集性。可以说,集聚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其他各种特征都是由集聚衍生出来的。 ②社会性 首先,城市中聚集的人们不是由血统或宗族关系所组成的,而是构成一定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其次,城市分工和协作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社会性。 ③经济性 城市能够产生整体性的高效益。首先,聚集为城市产生整体性的高效益创造了前提条件;其次,社会性也是产生整体高效益的重要因素;最后,城市是非农产业的聚集地。 ④系统性 城市是一个密集的空间地域社会经济系统。从城市的组合和结构看,城市是个多维、多变量、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的大系统;其结构即包括社会结构和人工结构,又包括资源结构和环境结构,甚至外部结构。 ⑤开放性 城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象征,而且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严密细致,社会联系日益广泛,城市对外界的依赖越来越强。 ⑥复杂性 城市的复杂性首先源于城市构成上的异质性,这些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城市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多样性,最终导致了城市的复杂性。 二、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是一个居民点。 (2)聚落体系:聚落体系从低级到高级一般有:小自然村、村庄、镇、城市、大都市、大都市区、城市群、城市带。其中,小自然村和村庄为典型的农村型聚落;城市、大都市、大都市区、城市群和城市带为典型的城市型聚落;镇为农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交界点,在中国,镇分为集镇(乡镇、村镇)和建制镇,集镇属农村聚落,建制镇为城市型聚落的最低层

欧洲城市的历史演变与规划发展

欧洲城市的历史演变与规划发展 欧洲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大陆,其城市的演变与规划发展也具有丰富多样的 特点。在这篇文章中,将通过探索欧洲城市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现代规划的趋势,让我们一起了解欧洲城市的变迁与变化。 第一部分:古代城市的形成与演变 古代城市在欧洲的发展与演变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的城市国家,到中世纪的城市联盟和封建城市,欧洲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相当多样化。希腊城邦文化的特点在城市规划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希腊城市通常由山丘上的城堡和卫城组成,街道蜿蜒曲折,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而古罗马城市则以其规模宏大和道路交通的发达而闻名。罗马城是一个典型的以其古迹与遗址而著名的城市,而城市中经过巨大规模的改造的罗马广场则成为了许多城市规划的典范。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改造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城市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关注 城市规划对人类生活和景观的影响。意大利的城市如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成为了欧洲城市规划的中心。城市规划师们试图通过改造城市的道路和建筑来塑造城市的美学和市民的生活质量。在城市规划的实践中,许多城市开始在设计和建造时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行动方式。城市广场、景观花园和行人专用区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部分:现代城市规划的趋势与挑战 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进程,欧洲城市的规模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 闹市区到工业区,再到现代城市的再生项目,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趋势之一是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城市发展的考虑。城市规划师们致力于创建更加环保和社会友好的城市环境,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改善空气质量和提供公共绿地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简述城市形成的过程

1.简述城市形成的过程; “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为人口聚集的地方;“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人类世界最初是没有城市的,是由人们以防御为目的而聚集起来的,从而形成聚集区;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从根本没有聚落到出现半永久性的农牧业村舍,然后过渡到定居的乡村聚落(即今的村庄);大规模的乡村和聚落,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集,形成城市聚落;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并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形成的产物就是城市。而最早的“城市”就是因为商品交换集聚人群后形成的。 2.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表现特征有哪些? 城市化是指村落长期定居的结果,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灌溉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剩余农产品,使一部分人力可以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了社会分工化。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等非农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特征: ①国民的经济增长模式、生活形态和国民意识有重大的改变。 ②城市数目不断增加 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④由孤立的城市发展成城市群 ⑤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⑥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3.简述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 田园城市是19世纪四大城市设计(工业城市、带形成是、方格形城市)理念之一。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的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该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田园城市的实质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4.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选取重点个案进行分析说明。(阐述) ①具有等级区分。周代城的大小因受封者的等级而异,城内道路的宽度、城墙的高度和建筑物的颜色都是有等级区分的; 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西安的选址是经过周密的考虑,依山傍水的地形,千百年来虽遭受不少天灾战祸,但经过重建、改建或扩建,仍保存至今; ③道路规划严谨。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网多为方格形,便于交通,街坊内便于布置建筑。北京的道路规划是最为明显的; ④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中国古代城市多为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既同意又富于变化的空间处理手法。中国传统的内向庭院式低层建筑群所具有的主次分明,以中轴线突出主要建筑物的布局手法; ⑤注重水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唐长安,因地制宜地把水流引入

现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目录 摘要 ................................................................................................................................................. II 关键词 ............................................................................................................................................. II The abstract.................................................................................................................................. II Key word.......................................................................................................................................... II 1社会发展对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 1.1经济发展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 1.2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 1.3交通条件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1) 1.4文化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1) 2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 2.1地质条件与城市的形成 (1) 2.2地形与城市的形成 (2) 2.3气候与城市形成 (2) 2.4水与城市形成 (2) 2.5.矿产与城市 (2) 结论 (2) 参考文献 (3)

世界城市发展的概况

世界城市发展的概况 世界城市发展总的来说,经过了四个时期:(1)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2)中世纪阶段,也即前工业化阶段(3)工业化阶段(4)当代或后工业化阶段。下面就各个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特点、表现作些说明: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公元前3500到3000年间,先是在尼罗河流域,然后在两河流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最早一批城市。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王国,定都在提尼斯,以后又建都孟斐斯。公元前3000—25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开始了最初国家的形成过程。出现了很多城市国家,重要的有埃利都、乌尔、乌鲁克等。在尼罗河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共同影响下,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小亚细亚的赫梯和地中海东部沿岸的腓尼基也开始出现了城市。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又一发源地。大约在公元前2500—1500年,也有说法可推至公元前3500年,也出现了哈拉帕文化的城市,城市居民从事农业,但手工业和商业也很发达,城市占地面积大,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城市进入了繁荣期,人口有2万左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中国也是世界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约在公元前2500—2000年,出现了城市的雏形,在公元前2000—1600年间出现了城市。在美洲公元前300年出现了玛雅人的城市,非洲至少在公元前1世纪也出现了城市。 纵上,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世界上城市的产生的主要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农业活动和商业贸易活动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王权力量的推动。 在公元前1000年以后至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衰亡为止,欧洲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罗马文化,相伴随的是城市的发展。其中铁矿的开采、贸易的发展促成了希腊城市的发展,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雅典的城市人口超过了40万,其贸易往来远达埃及、南俄罗斯、利比亚、意大利、和法国的南部沿海地区。罗马城市是在希腊文明衰弱后强大的,罗马帝国对外军事征服,使得欧洲内陆伦敦、巴黎、科隆、维也纳在这一时期兴起,罗马帝国在顶峰时人口达80万到100万,占地206平方公里。其城市建设也达到很高的成就,但其帝王却奢侈糜烂。在当时的亚洲内陆地带,波斯帝国十分强盛。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中世纪是罗马帝国的消亡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各国的封建社会时期。 传统的观点认为,这一时期是城市文明消失时期,但是,约在11世纪以后,城市在整个欧洲再次出现。 早在公元9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一些新的城市中心,巴黎有2.5万,西班牙的科尔瓦多有16万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人口更高达30万人。在意大利,罗马有5万人,9世纪时,随着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城市的生活方式在欧洲复苏,也重新开辟了通过威尼斯、那不勒斯、热那亚的贸易渠道。 10世纪末起,欧洲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农业生产也开始恢复。农奴、手工业者成批逃离封建邻主的庄园,到便于销售产品的关隘、渡口、交通要道、寺庙附近及罗马旧城等地方去,其聚集地就逐渐成了城市。还要指出的是,一些封建邻主给予前来城市的工匠与商人以永久定居的各种特权和利益,从而保护新兴的商人阶级,使得中世纪的城市形成了富有吸引力的环境。这一时期的城市缘起于军事、政治需要,随着商人阶级的兴起和商业的繁荣,城市中“自治市”出现了,也称“自由城市”、“帝国城市”实际上以城市为中心,辖有周围农村的一种政体。但是,自治市的权力并不能导致实现完全的地方自治,因此,一些自治市结成同盟以保护自己的政治与商业利益。 以城市为单元,结成政治性同盟,以及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城市国家、自由城市、帝国城市等政治客体,都说明了城市在地区经济政治结构中的地位,也是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欧洲城市的发达,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和自产阶级革命的重要舞台。 从总体上说,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小。据统计,1400年,仅巴黎的人口达27.5万,步鲁日、威尼斯人口超过10万,伦敦、罗马、那不勒斯、科隆、佛罗伦萨等人口在4万到5万之间。与西欧城市规模相比,当时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中国的北京人口达70万,日本的大阪、东京、京都、埃及的开罗的人口达30万到40万,形式了更高的城市发展水平。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中世纪末期,即15—17世纪初,资本主义在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发展起来。当时欧洲发生了两件重大的事件,一件是文艺复兴运动,另一件是新航线的开辟。新航线的开辟使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北海沿岸的尼德兰、英国等国。在那里逐步兴起了很多的新兴工商业城市。 17世纪后,欧洲开始了现代国家的产生过程,君主制的建立对首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很快就达到了中世纪从未达到的规模。17世纪初。伦敦、米兰,巴黎的人口达到20万,罗马、里斯本的人口达到10万,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发展也很快。19世纪初,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有莫斯科、维也纳、圣彼得堡、里斯本,人口达10万的有华沙、柏林、哥本哈根。巴黎的人口达54.7万,那不勒斯有43万,而伦敦达到86.1万,成为欧洲有史以来继古罗马之后的最大的城市。但是,当时一些工商业城市规模仍较小,如:象利兹、曼彻斯特这样的工业城市人口不足5万。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城市的形成,历史上最初形成的城市距今五至六千年之间,主要分布在西亚流域南部、古埃及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等地区;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 1)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在原始社会末期与奴隶社会初期,稳定的区域性的商业生产和商业交易,是城市得以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内在动力。 (1)第一次社会分工,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 (2)第二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瓦解时期——手工业与农业发生分离。 (3)第三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末期——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对城市的历史生成具有“促生”作用。 2)城市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城市形成的直接动力。 (1)战争性质的变化,构筑高大厚实的城墙取代以防范野兽或小股复仇者为目的的壕沟,“城”的空间形态得以形成。 (2)对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对居住区域的改造,使“城内”文明有了“城外”文明更快的进步,标志着城市萌芽的发生。 (3)部落制度向私有制的变化,产生了部落城堡向“城邦”的过渡。 2.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古代城市阶段——原始公社解体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代背景奴隶社会,特征:城市规模小且数量少;城市成为行政、军事、手工业和宗教的中心;城市的政治统治功能突出经济功能弱。2)中世纪城市阶段——公元476年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代背景封建社会,特征:城市的范围分布更为广泛;城市成为商品市场和贸易中心,也成为文化中心;城市的功能日趋多样化。 3)近代城市阶段——1640年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城市的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特征: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张、数量急剧增加;城市成为机器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的中心,以及世界贸易和科学技术中心;城市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剧烈冲突与各类文化汇集的区域;城市也成为各类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最为集中之地。 4)现代城市阶段——三个世界同时并存的时代,特征:——P24(1)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2)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 (3)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 (4)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 (5)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第二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1.城市化的概念 1)城市化的内涵,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塞德在《城市化基本理论》中最先使用“城市化”一词。 2)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既有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活动向城市转型、集中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包括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进入乡村,以及城市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2.城市化的特点——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世界进入城市化时代,主要特点是: 1)增长迅速而持续,在1800年——198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3.5倍,而城市人口增加了35倍。 2)城市化发展主流以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1)19世纪欧洲是世界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 (2)英国在1850年成为第一个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的国家。 (3)世界发达地区城市化在1925年前后达到高潮,以后城市化主流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4)195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而且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要快。 (5)1975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但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70 %,发展国家则约为30%。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 4)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区于下降。 小结:城市化的水平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总的趋势在图形上表示是象一条被拉平的S型曲线。 3.城市化的衡量指标 城市化的衡量指标有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书中都是单一指标。 1)城市化的水平指标,城市化水平指标可以通过城市人口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劳动力构成、城市三类产业的产值构成,以及城市人口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反映出来。 2)最简明、最容易得到的、可比性最强,也是最常用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公式为:PU=U/P 100% [U——代表城市人口;P代表——总人口] 3)城市化速度指标,包括两个方面:

城市发展的历程

城市发展的历程 城市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在古代,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村落和城市,通常是因为农业、贸易、政治或宗教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 在古代的城市,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相对简单。城市规模较小,居民通常依靠农业为生,土地和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墙、街道和公共建筑是古代城市的特点,而中央广场是人们聚集、交流的社交中心。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工业化的兴起导致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运河和市政供水系统,使城市更加现代化、便利。 城市规划也成为城市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师开始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建设功能性的城市。例如,在19世纪,哈尔斯顿计划在伦敦启动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先河,提出了改善公共卫生、增加绿地和开辟新街道的建议。 20世纪见证了城市发展的新篇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模继续扩大,新兴的城市问题也逐渐浮现。城市拥堵、环境污染和贫困问题变得突出,城市规划师和政府开始思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 今天,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正在影响着城市的面貌。智能城市的概念涌现,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城市得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和运营。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致力于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总体而言,城市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演进的过程。从古代村落到现代城市,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农业、工业和技术革命的推动。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寻求更加宜居、可持续和智能化的发展路径。

城市规划综合辅导: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地理条件

城市规划综合辅导: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地理条 件 (1) 城市形成和进展的大的历史阶段,完全受人类社会进展的历史阶段所制约; (2) 在同一历史阶段内,城市的兴衰也受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兴衰的制约. 在以上前提下,处在同一进展阶段的不同地区,城市分布和进展的状况也有差异,地理条件在塑造这种差异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进展的根底和背景,不同的区域条件为那里的城市进展供应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 (1) 城市宏观分布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更严密,分布更规律性. 世界大城市的纬度分布: 1)集中在气温适中的中纬度地带;向低纬度方向缓慢移动; 2)在低纬度地区的大城市主要有两种区位; (1)一是高而凉快的高原或山间盆地; (2)二是低纬度受到海洋调整的滨海低地; 3)高纬度地区的大城市都在受大西洋暖流影响的地方 我国根本上是中纬度国家,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潮湿和半潮湿地

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很少,50万人口以上的只有包头,西宁,兰州,乌鲁木齐50年月以来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大城市都在阳光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中国城市的分布: 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平原26.3% 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 21.8% 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 12 . 2% 平原中腹 10 .0% 滨海平原/丘陵 7 . 3% 三角洲平原 5. 9% 1) 平原地区多于低山丘陵,中山和高山地区极少 2) 除平原中腹和三角洲平原外,城市选择两种地形过渡或交接部位的现象特别普遍 3) 除了平原城市要濒临江河湖海外,在丘陵山地的城市大多趋于河谷,也普遍临水 (2) 城市宏观分布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内容更丰富,着重点是区域自然条件的空间分布与空间结合的特点,以及和经济的关系 1) 矿产,水热,土壤,动植物等资源的丰度及其组合,实际是自然条件向经济利用的衍生转化地形大势,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特点地质构造交通线的走向矿产城市分布气候条件地形条水土资源土地利用类型城市

中国古代城市的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城市的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城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历史的演变,城市不 断发展、壮大,成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这一历程也逐渐构建了中国的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 一、古代城市的起源 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仰韶文化和陶文化时期。当 时人类开始逐渐定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聚落。这些聚落一般都是以水源为中心,如黄河流域的江村、玉米岭等。这些聚落中的建筑通常都比较简单,一般只有茅草屋和茶瓦屋等。 随着贸易、手工业的发展,一些特殊的城市逐渐出现。如黄河流域的毛庄、霍 北等城市。这些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管理机构,成为了当时的中心城市。同时,也为后世中国城市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周、秦、汉的城市 封建社会的兴起和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周朝时期,每个国都 有都城,这些城池都有一定的城墙、宫殿、陵墓、祭坛、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城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多个城市直接合并成一个大城市,如秦中都会、长安等。 汉朝时期,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汉武帝时,改正长安城东门以接纳 外来的商贾。这也让长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在汉代城市中,有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雒县城。 三、唐代的城市 唐代是中国城市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唐初,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建有城墙, 这是为了保护城市免遭外族侵略。唐代城市的发展不但反映了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变化,同时也印证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长安在唐朝中年代更是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当时非常著名的一种聚落叫做坊市。这些坊市都是由一群市民独立掌权,并由他们的组织分支直接为城市的文化生产和经济管理服务的。 四、宋、元、明、清的城市 宋朝时期,城市的发展取向转变。由于经济、市场的扩大,在市场河流中间逐渐形成了很多重要的商业区域。同时也从传统的都市型城市转变为为广大偏远地区服务的城市。 元代时期,由于东北内外文化交流,形成了多样的城市文化。例如,北京市在元朝时期就已成为重要的城市,不仅吸引了各地商人、工匠等人群前来定居,而且还成为了政治中心和文化重心。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由于社会制度的变化,城市的演变和发展的速度都加快了。 总而言之,在中国历史上,城市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它既承载了每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文化的美好,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通过对古代城市的产生和演变的历史回顾,可以得到一种对这些城市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复习资料 古代: 1.我国古代城市是如何产生?产生的时期、基础、条件是什么? 产生: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而从一般的居民点分化出来的。 产生时期: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 产生条件:(1).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基础)(2).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直接原因)(3).精神文化的繁荣发展.(4).频繁的战争 2.对中国古代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形成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城市需具一定的规模。(2).需具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3).需具有一定的手工场所和交换场所(4).需具有的城市基础设施(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3.促进西周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分封诸侯。(2)周王朝自身追求适中位置加强都城建设 4.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哪本书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周朝的《周礼.考工记》主要内容:与井田制有关的经纬道路左祖右社旁三门宫城居中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 影响:关于城市规划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5.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的主要特点,并阐述分布特点的原因 特点:(1).郡县制的推广、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3).众多商业中心兴起:(4).国际贸易城市有了发展;(5).城市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 分布特点的原因:经济重心集中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南方还未发展 6.我国在西汉时期形成了哪些城市经济区、并阐明各经济区包括的地理范围及中心城市 (1)关中区:陕西全境四川巴蜀甘肃东部长安; (2).三河区:河东(山西西南部)、河内、河南(河南北部); (3).燕赵区域:燕在河北北部,赵在河北南部; (4).齐鲁区域:山东、泰山之阳为鲁临淄为中心; (5).梁宋区域:豫之东北、鲁之西南、苏皖(安徽)西北以定陶和商丘为中心; (6).颍川、南阳:河南中部、西南部; (7).三楚区域:西、东、南楚含长江怀阳衡城江陵长沙苏州淮北湖南长沙江南一带淮河长江流域; .南越区域:珠江流域 7.西汉时期长安城的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城市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多宫制 8.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发展有什么特点、并阐明特点形成的原因? 发展特点 (1).城市发展和分布上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沿大运河、长江城市发展轴线初步形成 (3).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兴起 (4).城市规模的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规模差距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数量显著增多 (5).出现了最早的“镇” 形成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2).经济重心南移;(3).大运河沟通,沟通南北,经济恢复

城乡规划原理教案—城市的发展

城乡规划原理教案—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建设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亦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期,也可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一、古代城市的发展 (一)自然因素与城市发展 人类在与自然共生中学会了与自然的协调、趋利避害。在影响城市产生与发展的诸多自然要素中,水或许最能说明问题。一方面水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另一方面又不能受洪涝灾害的侵袭,所以早期的城市大都靠近河流、湖泊,而且大部分位于向阳的河岸台地上。《管子?乘马篇》中曾经这样描述到:“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都是农业发达较早的地区,在这些地区上也最早出现农业居民点和形成城市。除此之外,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气候条件、适宜的土质等等也都是古代城市选址中考虑的因素。 (二)防御功能与城市发展 人类最初的居民点就具备防御功能。最初是防止野兽的侵袭,后来是防御其他部落的侵袭。陕西半坡原始居民点外

围的壕沟,就是防御设施。在后来城市的形成过程中,城址的选择一般都考虑防御要求,常常会选择一些易守难攻的地点筑城。传说夏代就已经“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中就记载了有关城市建设和攻防战术的内容,提出了城市规模大小要与城廓农田和粮食储备保持相应关系,以利于城市的防守。中国古代城市周围往往都有城墙护卫,有的城市由一套方城发展到两套方城,都城甚至是三套方城,如明清北京城,每一层城墙为还有城壕环绕。由此可见,防御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存。 西亚巴比伦城(Babylon)的平面呈矩形,筑有两重墙,每层城墙外均有深而广的城壕,有明显的防御目的。 欧洲古罗马帝国盛期,环地中海地区都在古罗马帝国的军事统治之下,罗马人在其统辖的地区建造了大量的军事营寨,其平面相当规范。位于今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Timgad)至今还保存得非常完整。不少军事营寨成为欧洲城市的发展基础,一些交通区位条件好的营寨城后来发展成为欧洲的大城市,如巴黎、伦敦等都可以在其古城部位找到营寨的遗迹。 (三)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对立在城市建设中也有明显的反映。 在中国的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较大的面积。曹魏邺城以一条东西干道将城市划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