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历史文化典故
苏州历史文化介绍

阖闾,政治家伍子胥、军事家孙武;铸剑大师干将,莫邪;
•
汉代文学家严忌、吴国大将陆逊及其子陆抗,三国天文学家陆绩,南北朝书画家
张僧繇、陆探微,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两晋文学家陆机;
•
唐代诗人陆龟蒙,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顾况,“草圣”张旭、孙过庭,雕塑
家杨惠之,后晋商业家窦禹钧(五子登科典故),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成大、军事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出版家毛晋传奇名妓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宛散文家归有光清代诗人吴梅村钱谦益娄东画派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文学批评家毛宗岗金圣叹沈德潜明晚期苏州玉雕大师陆子冈明末清初光学家孙云球经学家惠栋医学家叶桂薛雪书画家金石学家古文学学家吴大澄赵古泥清代帝师政治家翁同和外交家洪钧赛金花中国资本主义改良代表人物王韬近现代?近代民主人士柳亚子苏州七君子沈钧儒李公仆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史学家顾颉刚现代文学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刺绣大师沈寿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
• 南宋立国江南,将相士大夫多喜卜居吴 中。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即旧为北宋诗人 苏舜钦所有的沧浪亭,韩氏夫妇身后亦 埋骨于灵岩山麓。余如、范成大之与石 湖,史正志之与石卷堂,均为著例。经 济亦在五代北宋的基础上,续有发展。 范成大著《吴郡志》,谓:“谚曰:天 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 下足。”盖南宋之时,苏杭富庶实甲于 天下。 元改平江府为平江路。元末,张士诚取 平江,改称隆平府,居此十一年。元至 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军破苏州, 攻围近一年,战祸亦复不轻。明初,太 祖恨吴人附张氏,赋税特重,并多次迫 迁富民赴临濠(凤阳)。宣德年间,周忱、 况钟屡请减免,户部均不肯执行。正统 元年(1436年),方有所改。明以吴县、 长洲为苏州府治所。清雍正二年(1724 年),复分长洲县设元和县,自此一城遂 有三县。辛亥革命后,并三县为一,只 设吴县。解放后为苏州市。 宋元明清四代均倚江南漕粮为命脉,苏 州所供,冠于各地。文化尤称发达,前 后曾出进士二千四百人、状元三十六人。 自北宋范仲淹以来,尤盛于文艺。明代 绘画有吴门派,以沈周、文徵明、唐寅、 仇英为代表。晚明清初评点小说蔚成风 气,评《三国演义》的毛宗岗为长洲人,
苏州园林的历史故事

苏州园林的历史故事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以其精美的设计、美丽的景观和独特的文化意义而享誉世界。
它们不仅仅是美的集合,更是一个时空里的历史故事。
下面介绍几个与苏州园林相关的历史故事。
1. 寒山寺和拙政园之间的故事寒山寺位于苏州城南,和拙政园相隔不远。
这两个著名的景点之间有着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传说明朝末年,南京被金兵攻陷,明朝最后的帝王崇祯皇帝在紫禁城上吊自杀。
他的遗孀,朱氏皇后,带着一对年幼的双胞胎儿子逃到苏州。
皇后得知苏州有个僧人寒山,他被认为有一种神奇的功力,可以令人重获新生。
皇后带着儿子来到寒山寺,请求寒山救活她的一个儿子。
寒山让儿子进入一间封闭的马厩,随后缝上了厚厚的布,然后再剪开布条,将儿子带出来。
然而,这个已经死去的儿子并没有复活。
皇后非常伤心,但她还是带着活着的儿子回到苏州。
皇后建造了拙政园来纪念她的死去的儿子。
这座园林也成为了皇后和她生活中的痛苦的象征。
而寒山寺虽然没有变成寺庙,却成为了苏州一处著名的风景区。
2. 清代乾隆皇帝和留园的故事留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它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由当时的苏州知府刘墉为纪念他的父亲刘燮而修建。
据说乾隆皇帝在位时曾经到苏州巡视,他在参观留园时对园林的美丽和精致非常赞赏。
他对刘墉说,他愿意保留这个园林并赐予它“留园”的名字,以纪念他父亲的忠诚和刘墉对园林的恢复之功。
这个故事反映了乾隆对园林的喜爱,并且也展示了他对人才和艺术的赏识。
3. 平江路和一线天的故事平江路是苏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旅游观光的热门地点。
这条窄窄的街道以其精美的古建筑和独特的风景而受到游客的喜爱。
在平江路的一段,有一条叫做“一线天”的小巷。
这个名字来源于巷子的宽度只能容纳一人通过。
据说,在明朝时期,这条巷子是苏州财主和官员上班的必经之路。
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官员特地设计了这个狭窄的巷子。
在这条巷子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古老的市井氛围和苏州人民的生活方式。
这也成了苏州园林和平江路的一种对比,展示了苏州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苏州古城

苏州古城,古称吴,又叫阖闾大城,姑苏,平江,茂苑,吴门,东吴等,广义指苏州,狭义仅指苏州古城区。
苏州古城,面积14.2平方公里,是古代江南的大城市之一。
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城至今,2500多年,城址未变为世所罕见。
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
先后为春秋吴国,三国东吴(前期),元代农民政权周等政权都城。
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唐代是江南唯一的雄州;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乃红尘中第一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古城的位置至今未变,与宋《平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基本一致,这在世界上是罕见,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古城内宋代有河道82公里,桥314座;清末有河道58公里,桥241座;现存河道35.28公里,桥168座,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1986年,国务院批复苏州总体规划时明确了“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新区”的方针。
拥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苏州古城,全市已有9座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50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0多处控制保护古建筑、800多处古构筑物。
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是世界物质和非物质“双遗产”集于一身的城市,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历史街区有平江历史街区、拙政园历史街区、怡园历史街区、西中市历史街区等;传统风貌地区有盘门地区、观前地区、十全街地区等;历史地段共有45个。
有关苏州虎丘的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有关苏州虎丘的历史典故〕古人曾有评价苏州虎丘之特色,曾提出:“九宜”之说,称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有关苏州虎丘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苏州虎丘的历史典故▲【虎丘的由來】相传在 2400 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楔李大战中,不慎受伤,不久就死去了,死后数日他儿子将他葬于虎丘,据说,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为虎丘山。
▲【断梁殿】所谓断梁,便是说有一根梁是断的,那么让我们抬起头来仔细看一下这座殿门的正梁,它不是用一根整木,而是分两段接合而成的,中间有明显的拼缝在这里有一个传说,说是乾隆皇帝南巡时,下令修建虎丘庙门,时间非常的紧迫,准备上梁的时候,才发现原先准备作为大梁的大木料已经被作为顶梁锯成了两截。
由于限期的临近,无法另外寻找到木料,老木匠赛鲁班得到艺人的指点,用此巧构终于如期的完工。
乾隆皇帝非常的高兴。
▲【憨憨泉】相传梁代僧人的憨憨法师,是庙里的挑水和尚,自小患有眼疾,但是他耳朵灵心眼好,有一次他挑水经过这里,踩在了青苔上摔了一跤,他就想到是不是这个下面有泉水,于是他就在这里挖土寻找泉眼,村民们见他瞎折腾,就笑他傻,戏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变成一只大青蛙守在这里”话音刚落,地下就冒出一股清泉喷到了憨憨法师的脸上,顿时感到一阵清凉,他的双眼又重见了光明,这个时候,憨憨法师发现那个农夫果然是变成了一只青蛙,久久的守在了古井旁。
▲【试剑石】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抓来当时最有名的铸剑高手干将、莫邪夫妇,要求他们一百天内铸造出天下独一无二的宝剑,王命难为,干将夫妇来到苏州当时的相门外日夜不停的冶炼,现在贯穿苏州古城东西的大道,故称干将路,就是为了纪念他们。
但三个月过去了,仍未如火纯青,紧要关头,莫邪跳入炉中,化作一缕青烟,终于铸成了干将、莫邪一对雌雄宝剑。
干将按期来到了海涌山,将雌剑莫邪献给了吴王。
苏州寒山寺的历史典故

苏州寒山寺的历史典故苏州寒山寺,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街道寒山寺巷,是中国佛教的著名寺庙之一。
寒山寺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这座古老的寺庙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承载着许多典故和传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
寒山寺最著名的典故之一,是关于寺庙的命名的传说。
相传,东晋时期,有一位名叫寒山的僧人来到这座山上修行。
他修行时常常忍受苦寒,但他依然坚持修行,不为外界的干扰所动摇。
后来,他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寺庙,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寒山寺。
寒山寺的典故也与著名的佛教故事《寒山与拾得》有关。
相传,寒山寺的一位僧人在山上修行时,遇到了一个拾草为生的农夫,名叫拾得。
寒山问他:“你拾得什么?”拾得回答:“我拾得草木石头。
”寒山再问:“你拾得了这么多东西,有什么用?”拾得回答:“这些东西对我来说都有用。
”寒山听后大悟,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寒山寺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与唐代文学家陆游有关。
相传,陆游曾经游历苏州,来到寒山寺。
他看到寺庙内的佛像上有许多蜜蜂,他觉得这样很不好,于是就用纸把佛像包了起来。
当他准备离开时,一个和尚对他说:“蜜蜂是佛的眷属,你为什么要把他们驱赶走?”陆游听后深感自己的错误,后来在他的诗中写到:“蜜蜂虽小,却有血肉之心。
”除了以上的典故,寒山寺还有许多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故事。
例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曾在寒山寺修行,并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名篇。
清代文学家纪昀也曾在寒山寺修行,并在这里完成了他的著名作品《太平御览》。
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使寒山寺更加有了文化的底蕴。
寒山寺的历史典故不仅与文学艺术有关,还与佛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寒山寺是苏州地区佛教的重要中心,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每年的佛诞节和寺庙的重要节日,都会有许多人来到这里朝拜和祈福。
寒山寺的建筑风格也是其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庙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山门、钟楼、鼓楼等。
这些建筑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给人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感觉。
大苏泛赤壁的历史典故

大苏泛赤壁的历史典故纵观中国史,不难发现,苏、泛、赤壁这些地方在历史上都曾经有过闪耀的时刻。
而这三个地方在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中更是留下了永恒的光芒。
这便是蜀汉与东吴之间的赤壁之战。
大苏泛赤壁的历史典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也为我们留下了正义勇敢、英勇无畏的历史名人。
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述这段动人的历史。
一、大苏:沧桑巨变大苏,即今天的苏州市。
苏州,是一座有着近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吴中古楼阁甲天下”之说。
在唐代,苏州曾被誉为“天下大都会”,是当时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在明清两代,苏州更是成为了我国东南民族商贸文化的重心,开始进入现代化。
1937年南京事变以后,苏州成为了日军统治下的南京监狱,在日军的残暴统治和摧残下,苏州人民遭受了极度的痛苦和灾难。
二、泛华:桐乡的辉煌泛华,即今天的浙江桐乡市。
桐乡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始建于周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
泛华,是桐乡的旧名。
在历史上,泛华曾经拥有过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整个地区的文化氛围极为浓厚,桐乡的制造业和商业也非常发达。
然而,自19世纪末以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泛华逐渐走向了式微、相对于世界的边缘。
三、赤壁:英雄荣耀赤壁,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
赤壁一战,是吴国和蜀国的对抗。
公元208 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与东吴大将周瑜联合抵御魏国的进攻。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与诸葛亮共同领导了东吴和蜀汉的军队,联合击败了曹操的大军。
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战争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战役。
正是这场战役的胜利,为中国历史上吴蜀两国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奠定了基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演变和发展。
四、命运的转折:赤壁之战在中国三国时期,曹操是一位顶尖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领土覆盖了整个大陆,他的武将也非常出色。
然而,他碰上了蜀汉和东吴联手的困境,这次战役,曹操在不利的情况下犯了严重的错误,导致了战局的不利发展。
姑苏的历史典故

姑苏的历史典故
1、“姑苏”之称源于如下传说:夏朝,有一很有名望的谋臣叫胥,胥不仅很有才学,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的敬重,封他为大臣,并把长江下游一大块富饶的吴地,册封给胥。
从此,吴中便有了“姑胥”之称。
后来年代久了,“胥”“苏”两字读音相近,于是“姑胥”渐渐演变成“姑苏”。
2、姑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长三角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姑苏区是苏州的政治、教育、文化、旅游中心,也是苏州历史最为悠久、人文积淀最为深厚的中心城区。
苏州大阳山历史典故

苏州大阳山历史典故苏州大阳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一座素有“吴中第一山”之称的名山。
大阳山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一座自然风景秀丽的山峰,还承载着许多历史典故,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苏州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大阳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相传,孔子曾经在此与弟子们讲学,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教诲。
因此,大阳山也被誉为“孔子山”。
在大阳山的山顶,有一座孔子庙,供奉着孔子的神像。
每年的孔子诞辰和孔子祭祀大典,吸引了众多崇尚儒家文化的游客前来参观祭拜。
除了孔子庙,大阳山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大阳山石刻了。
大阳山石刻是中国南方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石刻之一。
这些石刻凝聚了当时的文化精华,内容包括佛教故事、历史事件、文人墨客的诗文等。
其中,最有名的是明代文学家徐渭的《大阳山记》石刻,被誉为“江南第一碑”。
这些石刻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阳山还是古代文人墨客们的休闲胜地。
在历史上,许多文人都曾在大阳山寻找灵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明代文学家唐寅。
唐寅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画家,他在大阳山度过了一段美丽的时光。
他的诗文中常常描绘了大阳山的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成为了大阳山的代表。
大阳山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山峰翠绿,峡谷深邃,瀑布飞瀑,湖泊清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每年春天,山上的樱花、桃花、杜鹃花等各种花卉争相绽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大阳山还有许多传统的庙会和民俗活动,如大阳山庙会、大阳山杂技表演等,给游客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
苏州大阳山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名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无论是孔子庙、石刻还是文人墨客的足迹,都使大阳山成为了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典故的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的历史文化典故
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被称为“人
间天堂”。
以下是关于苏州的一些历史文化典故。
苏州有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称。
这个典故源自于宋朝
文学家陆游在他的一篇词作中所提到的苏州风景:“上有天堂,下有
苏杭”。
他以这句话形容了苏州和杭州两座城市的美丽景色和繁荣状况。
苏州古城内有许多古代的园林,其中最著名的是拙政园、留园、
沧浪亭等。
这些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世界
园林之都”。
拙政园是一座古老而精致的私家园林,是中国四大名园
之一。
留园是苏州最大的园林,以其秀丽的山水景色而闻名。
沧浪亭
则位于苏州古城的滨河地带,是中国最古老的独立园林。
苏州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
其中最著名的是虎丘和平
江路古街。
虎丘是苏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说。
传说中的吴王夫差曾经在虎丘修建了一座宫殿,后来被鲧山大夫炸毁。
平江路古街是苏州最具特色的老街区之一,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和
文化风貌。
在文化方面,苏州被誉为中国园林之乡和丝绸之都。
苏绣是苏州
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刺绣技艺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的建筑
风格和布局也体现了苏州人的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智慧。
总之,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典
故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既是一座美丽的园林城市,也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