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高铁列车运行图动态性能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

高铁列车运行图动态性能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摘要:面对高速铁路在实际运输生产实践中的复杂情况,单纯的静态性能已经不能完整的评价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一张高质量的列车运行图,对于旅客来说,就是该运行图上的列车准时性高,旅客列车出发与到达的正点率高;对于运行图自身而言,除了有良好的静态性能指标以外,还需要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抵抗一定的随机干扰,具有较强的弹性和实施性。
研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动态性能的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铁列车;运行图;动态性能评价指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高速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高速铁路运输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同时也是铁路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运输产品供应的一种有效形式。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决定了高速铁路的服务质量。
因此,对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和性能的评价至关重要。
一、动态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运行图动态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1)能力利用率一般来说,列车运行图内总的计划无效能力与列车运行图通过能力利用率成负相关,能力利用率很高时,相对应的是较差的列车运行图的动态性能。
(2)不同等级列车的对数和速度差值列车等级、不同等级列车的速度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晚点传播的范围,同时也决定着列车运行调整的策略。
(3)列车交会、越行的等待停留时间由于区间的不均衡性以及列车等级的差异,列车交会和待避常常会产生一定的冗余时间。
随着运行图中此类时间的增多,导致列车发生后效晚点的可能性就会减小。
(4)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指列车运行图规定的列车间隔时间与最小列车间隔时间之差。
缓冲时间是缓解列车晚点传播的有效手段。
(5)列车运行线的“撒点”时间运行线撒点分为区间撒点和车站撒点,区间撒点是指图定区间运转时分与实际区间运转时分的差额,车站撒点是指列车图定停站时间与规定的技停时间的差额。
“撒点”时间越多,晚点列车恢复正点的能力越强。
(6)列车备用运行线运用备用运行线来调整晚点列车,能够有效地缓解晚点传播并且几乎不会对其他列车产生不利影响。
铁路运行图调整

铁路运行图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铁路运输在现代交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铁路的运行图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列车的发车时间、到达时间以及运行路线等因素,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乘客的出行安排和物流的运输效率。
因此,铁路运行图的调整至关重要,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和物流需求。
一、调整原因:1. 交通流量变化: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各地的交通流量也日益增加。
以往的运行图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因此需要对铁路运行图进行调整,以提高列车运行的流畅性和运力的有效利用。
2. 节能环保:铁路交通作为一种低碳、节能、环保的交通方式,符合现代社会对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的要求。
通过调整运行图,可以优化列车的开行频率和路线,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减少事故风险:对于铁路运输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
通过对运行图的合理调整,可以减少列车之间的交叉与冲突,降低事故风险,确保乘客和物品的安全。
二、调整内容:1. 路线优化: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交通需求,对铁路运行图中列车的路线进行调整。
合理规划列车的通行方向和经停站点,尽量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减少过多的中途停靠,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2. 发车时间优化:针对不同的铁路线路和区域,根据客流变化和运输需求,优化列车的发车时间。
比如,根据早晚高峰期的乘客数量,增加或减少列车的开行次数,保证乘客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和出行时间的灵活性。
3. 车次调整:根据乘客的出行需求和运输的物流需求,对不同车次的时刻表进行调整。
根据车次的开行量和客流量,合理安排列车的间隔时间,减少拥挤和堵塞的现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
三、调整方案:1. 根据客流量和地区发展的需要,制定长远的铁路运行图规划。
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合理安排和规划列车的路线、发车时间和车次间隔,以满足未来的人口和交通流量的增长。
2. 针对特定的区域性需求,采取临时调整方案。
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客流变化,及时对运行图做出调整。
高速铁路列车晚点调整中区间渡线作用的分析

。 高 继续 增 晚 幅度 ,同时 使其 对 中速 列车 的 G 减少 增 晚 时 间约 为 中 、 速列 车 区 间 运行 时 分之差 的 1 , / 但造 成 了 中速 列 车 2 影 响程 度 降到最 低 ,可能 采取 高 速列 车 。 延 越行 中速 列 车的方 式 , 么 , 那 如果 设 置 区 z 和 后续 高速 列 车 G 的延 误 , 误程 度 间渡 线 , 将发 挥 什么 样 的作用 ? 决 定 于高 、 中速列 车越 行方 式 。 中速列 当 由于列 车停 站方 案 和运 行 图结 构 多 车在邻线停车待避高速列车 ,. G 延 z和 2 到 + 遵 +起 ; 引导列 车 由一股 道过 渡 到相邻 轨 道 种多 样 ,相邻 区 间的列 车运 行 图铺 画方 误 时 间为 I 通 I 发 t 停 当中速 列 车在 的设 备称 为渡 线 。在 高速 铁路 区间设 置 案不 同 ,对晚 点列 车 的调 整策 略有 可 能 本线 正 常运 行 ,高速 列 车经 邻线 越行 中 暂 如 速 列 车 ,对 中速 列 车和后 续 列车 不 产生 定 数量 的渡 线 ,可 增加 对 晚点 列车 运 不 同 , 且 以一 个 区间为 例进 行讨 论 ,
一
所示 。 行 调整 的灵 活性 。在 高速 铁路 日常列 车 图 I
影响 ; 当区 间渡 线采 用 大号码 高速道 岔 ,
1
运行组 织 中 ,对 于晚 点列 车 的运行 调 整 方法 很 多 , 如 , 织列 车加 速 运 行 、 例 组 变 更越行 地点 、压 缩停 站时 分及 采用 备 用
高速铁 路列 车晚 点调整 中区 间渡 线作 用 的分析
行 调 整 的关键 问题 。那 么 , 如何 利用 区 路 列车 开行模 式基 础之 上 的 。由于高 速 反 向行 车 增 加 了行 车 调 度 指 挥 的 复 杂 间渡 线减 少 中速 列车 在高 速线 上 的增 晚 铁 路尤 其是城 际 高速铁 路 ( 如沪 宁城 际 性 , 是一 种非 正常 的行车 组织 方法 , 即使
高铁晚点的常见原因

高铁晚点的常见原因
高铁晚点的常见原因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天气原因:遇到大雨、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高铁需要限速运行以确保安全,这可能导致列车晚点。
2.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影响高铁的正常运行,造成晚点。
3. 设备故障:高铁设备故障或外部环境干扰(如异物侵入线路)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晚点。
4. 前方高铁故障:如果前方高铁出现故障,后续列车可能需要等待前方故障列车处理完毕后才能继续行驶,从而导致晚点。
5. 列车自身故障:高铁列车发生故障需要停车处理时,原定到达时间会相应晚点。
6. 客流高峰期:在客流高峰期,高铁车厢内人数较多,可能导致列车运行速度受限,从而产生晚点。
7. 调度安排:铁路部门的调度安排也可能导致高铁晚点,例如列车临时加开、调整运行线路等。
需要注意的是,高铁晚点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外,随着高铁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铁晚点的情况也在逐渐减少。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Research on High-Speed Railway Timetable Stability and its Effect on Railway Transportation 作者: 陈军华 张星臣 徐彬 褚文君
作者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
出版物刊名: 物流技术
页码: 81-84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8期
主题词: 列车运行图 稳定性 影响因素 仿真评价
摘要:从理论上提出了列车运行图稳定性的概念,将运行图的抗干扰能力、可调整性、自我
恢复能力纳入稳定性的范畴,认为运行图稳定性包含三方面的内容:(a)可靠性,描述的是运行
图正常工作的状态;(b)鲁棒性,描述的是运行图抗干扰的能力;(c)稳定性,描述的是运行图自
我恢复的能力。
分析了影响运行图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提高运行图稳定性的措施方法。
最后以武广客运专线为例,构建基于稳定性的运行图评价与编制系统框架,为铁路运输生产实践的
运行图稳定性编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高铁晚点的常见原因

高铁晚点的常见原因高铁晚点是指列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晚于预定的到达时间。
高铁晚点可能会给乘客和铁路运输部门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扰,因此了解高铁晚点的常见原因对于解决和避免高铁晚点问题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高铁晚点的常见原因。
1. 天气因素天气因素是导致高铁晚点的主要原因之一。
恶劣的天气条件,如暴风雨、雪灾、大雾等会对列车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这些天气条件会导致能见度降低,路况变差,增加了列车的运行风险。
同时,大风和冰雹等极端天气也会对高铁线路设施造成损坏,需要对设施进行维修和修复,进而延误列车的正常运行。
2. 设备故障高铁晚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设备故障。
高铁列车依赖许多机械设备和电子设备来实现正常运行。
其中,列车的动力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等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行驶。
此外,高铁线路上的信号设备和检测设备也可能出现故障,需要修复和调试,这会导致高铁列车晚点。
3. 运输管理因素高铁线路的运输管理也是导致高铁晚点的原因之一。
铁路部门需负责高铁线路的规划、调度和维护等工作。
一些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问题可能导致高铁晚点,比如对列车运行计划的安排不合理、调度失误、维护计划整顿不力等。
此外,高铁线路上的工程施工、维护和检修等工作也可能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导致晚点。
4. 旅客因素旅客因素也可能导致高铁晚点问题。
由于高铁是一种快速、方便的交通方式,所以旅客的数量较大,而旅客在进出车站、乘车过程中的各类行为也有可能导致高铁运行延误。
例如,有些乘客可能会将行李放置在不适当或阻碍其他乘客进出的位置,这会导致列车的正常乘车过程出现问题。
同时,有些旅客可能在进站、搭乘过程中迟到或错过列车,导致列车晚点。
5. 线路拥挤高铁线路拥挤也是导致高铁晚点问题的原因之一。
随着高铁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乘客选择搭乘高铁出行。
而有限的高铁线路容量限制了高铁列车的数量,当线路上的高铁列车过多时,很容易导致线路拥堵,从而影响列车的正常行驶速度,产生晚点。
关于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研究

。
关 j 我 国 商 迷 铁 路 列 车 运 行 缓 冲 时 的 研 究
邓 鹏
0 研 究 背 景 及 意 义
铁 路 运输 系统 是 一个规 模 臣大. F 1 | 极 其 复 杂 的 交
一
( 3 )第 三类 缓 冲 时 问 : 一股 不 需 门 有 日的 的 设 置 , 但 却 起 到 了缓 冲 时 间 的 作 用 。它 可 细 分 为 两 种 :
和 方法。
关 键 词 : 高速 铁 路 ;列 车 运 行 图 ; 动 态性 能 ;缓 冲 时 间
中 图分 类号 :U 2 9 2 . 4 ’ I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4 7 4 7(2 O l 4)0 3 — 0 0 6 8 — 0 7
D E N G P e n g
Chi n a Rai l wa y E r y ua n E n gi ne e ri n g Gr ou p Co Lt d ,
.
C h en g d u 5 30 0 22 ,C h i n a
Abs tr act: Excer pti ng the pre vi ous research resul ts
种 是 在 列 车 运 行 图 编 制 过 程 中 为 达 到 列 车 问 协 同
通 运 输 子 系 统 ,系 统 内 外 的 各 种 干 扰 邰 会 对 整 个 系 统
产 生 影 响 。围 内 外 关 丁 列 车 运 行 图 动 态 性 能 的 研 究 越
而 刻 意 延 长 某 项 作 业 时 问 形 成 的 协 同 等 待 时 问 ;另 外
,
dynami c performance. buff er ti me
高铁 高铁 始发站 晚点原因

高铁高铁始发站晚点原因
设备故障:高铁列车及其相关设备(如信号系统、供电设备、轨道等)在运行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维护。
如果发现任何设备故障或安全隐患,列车可能会晚点,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天气原因:恶劣的天气条件,如暴雨、大雪、雾霾等,可能影响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
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高铁可能会采取减速或停车的措施,从而导致晚点。
客流量大:在节假日或高峰时段,高铁的客流量通常会非常大。
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高铁可能会采取限制列车速度或增加发车间隔的措施,这可能导致列车晚点。
调度调整:高铁的运行需要与其他交通工具(如普速列车、地铁等)和道路交通进行协调。
为了优化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调度中心可能会调整列车的发车时间,从而导致晚点。
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可能对高铁列车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高铁可能会采取紧急措施,如疏散乘客、停车检查等,从而导致晚点。
为了减少高铁晚点的发生,相关部门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设备维护、优化调度方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同时,乘客也可以通过关注列车时刻表、提前规划行程等方式,减少因高铁晚点带来的不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铁路运输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缓解了运能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旅客对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旅行的准时性。
为了保证高速铁路的旅行准时性,就需要高质量的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则是决定列车运行图质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对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进行理论研究,分析了列车运行线的时空分布、通过能力利用率和旅客服务质量对缓冲时间的影响。
关键字: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igh-speed railway train diagram buffer time
Zhao Wanjun
Hankou station, Wuhan Railway Bureay, Wuhan Hubei 430000
Abstract:With the opening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operation, railway transportation abilit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lleviat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apacity and demand. At the same time, passenger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railway transport service quality, especially the punctuality of rail travel. In order to ensure the high-speed rail travel punctualit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in diagram is needed, and the setting of buffer tim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train diagram. This paper study on the theory of train diagram, and summarizes influence of Tim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of train paths, utility ratio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and railway’s service quality on buffer time.
Key word:High-speed railway;train diagram;buffer time
高速铁路作为铁路的新型产品,其服务水平要远高于既有线。
准时性和可靠性是关乎高速铁路服务水平的两个关键性因素,也是旅客选择高铁的重要因素。
高速铁路的安全正点运行是铁路较其他运输方式的优势所在,同时也关系到铁路的声誉和形象,当务之急就是需要更好的运输组织。
列车运行图作为运输组织当中的重要部分,对高速铁路的准时性、便捷性和可靠性等服务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缓冲时间是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研究当中的关键内容,缓冲时间的设置对缓解列车晚点,提高运行图抗干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其进行理论研究能为提升高速铁路服务质量提供突破口。
1 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分析
1.1 缓冲时间的定义与分类
缓冲时间是指列车运行图内的列车区间运行、车站停站、列车间追踪运行和列车间接续等作业的图定作业时分与完成该作业所需的标准作业时分之间的差值,缓冲时间大于或等于零。
列车标准作业时分是保证车站能完成必要的作业和确保列车在区间内安全运行的时间。
标准作业时分作为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标尺,缓冲时间是在标准作业时分基础上富余出来的时间。
缓冲时间按照作业类型可以分为:
(1)自身恢复时间,包括区间缓冲时间和站点缓冲时间。
自身恢复时间一般设置在一趟列车的某个单项作业,如区间运行作业“撒点”(图1)和车站停站作业“撒点”(图2)等。
自身恢复时间能有效吸收列车初始晚点,提高列车在晚点之后的“赶点”能力。
图1 区间缓冲时间示意图
图2 站点缓冲时间示意图
(2)线间缓冲时间,包括追踪列车间隔缓冲时间和线群间缓冲时间。
线间缓冲时间设置在涉及多列列车的作业中,确保两列车有一定的安全间隔,如设置在追踪运行的两列车间的追踪列车间隔缓冲时间(图3),两组铺画较为密集的线群之间的缓冲时间(图4)。
设置线间缓冲时间能有效抑制列车间的晚点传播。
图3 追踪列车间隔缓冲时间示意图
图4 线群间缓冲时间示意图
1.2 缓冲时间的作用
设置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是为了充分吸收晚点,提高列车运行图抗干扰能力。
其中,自身恢复时间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列车自身晚点,线间缓冲时间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列车间的晚点传播。
列车晚点会对列车的正常运行、运输生产任务及客运服务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利用缓冲时间可以减少或消除这种影响,增加列车运行图的动态性能。
缓冲时间增加列车运行图弹性的机理十分复杂,以区间缓冲时间为例。
如图5示,列
车i到达车站1的时间晚于图定时间,列车i发生晚点;利用设置在区间2的区间缓冲时间,列车i可以在区间2“赶点”运行,在车站2恢复正点。
图5 区间缓冲时间的作用过程示意图
2 列车运行线时空分布对缓冲时间的影响
列车运行线的时空分布对缓冲时间的布局会产生影响。
在列车运行图编制阶段,由于开行列车种类和数量基本确定,编图人员在设计列车运行线的时空分布时需要考虑运输需求和相关技术条件,缓冲时间就是考虑因素之一。
以列车种类和数量不变为前提,列车运行线时空分布为所有的列车运行线在列车运行图上所表示出来的时空轨迹,即对应列车的始发时间、终到时间、停站时间以及停站车站等信息,反映在列车运行图上就是运行线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相对位置关系。
列车运行线时空分布会影响到缓冲时间的布局,例如,在运行图中低等级列车后面铺画高等级列车,如果低等级列车发生晚点,在一般情况下,高等级列车需要尽量避免受到低等级列车干扰而引起的连带晚点,这将会导致低等级列车的晚点程度进一步扩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较多的缓冲时间来吸收低等级列车的晚点。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减少低等级列车待避高等级列车的次数,在编制列车运行图的过程中采取同等级列车相对集中铺画的模式,尽量避免低等级列车和高等级列车交替铺画。
3 通过能力利用率对缓冲时间的影响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是指在采用一定类型的机车车辆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铁路区段的各种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昼夜)所能通过的最多列车数。
通过能力利用率可以用给定列车运行图内列车的数量与最大列车数量(通过能力)的比值来表示。
通过能力利用率明确地表示出运力资源的利用比例,一般来说,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越高,列车运行图内剩余运力资源越少,即计划无效能力越少,缓冲时间设置就会越困难。
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与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在一定服务水平以及固定平均最小间隔时间的条件下,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越小,缓冲时间越大;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越大,缓冲时间越小。
在实际情况中,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比较高时,运行线的时空分布呈现出运行线群的状态,在其间设置缓冲时间就越困难;反之,缓冲时间设置越简单。
4 旅客服务质量对缓冲时间的影响
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使既有线的运力资源得到相应的解放,同时高速铁路也将承载更多的运输需求。
铁路既有线的运输把生产效益放在第一位,而高速铁路更加重视旅客的需求,需要更高的旅客服务质量。
在现有研究中,旅客服务质量
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大致包括:旅客送达及时性、运行图可达性、到发时间合理性、服务频率、旅客旅行时间和旅客候车时间。
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设置会影响到旅客送达及时性和旅客旅行时间。
缓冲时间作为列车运行图当中“富余”的时间会增加旅客旅行时间,但是缓冲时间的设置能增加列车运行图的弹性,减少或消除列车晚点,进而提高旅客送达及时性。
在编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过程中,如果从提高列车旅行速度的角度出发,一般会尽可能少地设置缓冲时间;如果从改善列车运行图弹性、提高正点率的角度出发,又需要设置更多的缓冲时间。
综上所述,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布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在旅行速度与正点率之间取得平衡,使缓冲时间布局同时满足旅行时效性和旅行准时性的要求,以达到提高旅客服务质量的目标。
5 结论
文章从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入手,对缓冲时间进行分类,分析了缓冲时间的作用原理,以高速铁路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出缓冲时间的影响因素。
此外,通过对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影响因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这些影响因素在影响缓冲时间的同时,也受到缓冲时间的影响,并且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相互联系。
参考文献:
[1] 孟令云. 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动态性能及其仿真评估系统的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2] 宁骥龙. 城际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冗余时间布局优化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3.
[3] 占勇,马驷.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结构特征分析[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