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与化学论文

合集下载

厨房中的化学论文

厨房中的化学论文

厨房中的化学论文第一篇:厨房中的化学论文厨房处处有化学,厨房处处用化学。

”厨房是家庭主妇的小天地。

家家都有厨房,然而厨房中涉及的化学知识,随处可见。

例如:油锅着火应如何处理?煤气泄漏应如何对待?生活污水如何处理等等。

要对付这些问题,可都得运用到我们的化学知识。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我们的厨房。

我们的厨房中一般都备有:酒精、食用醋、自来水、食盐、鸡蛋等。

先说说自来水吧,洗菜淘米,烧水煮饭,都离不开自来水,自来水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之一。

我们都知道,淡水资源贫乏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节约用水是每一公民应遵守的公德。

日常生活经常会看到厨房中的水龙头滴水、跑水、漏水等问题。

这时候我们来做这样的一道化学计算题:如果一个水龙头按每秒钟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毫升来计算,一昼夜将流失的水为多少升?在厨房中,每日必不可少的程序包括对食物的洗净,所以每日的用水量十分大,每日排放的污水不计其数。

但面对淡水资源的短缺,如何解决用水问题是现今讨论的重点。

既然我们挖掘不出新的淡水来源,可否从节约用水方面去着手?我们如何重利用生活污水?如何将含碎菜叶,泥沙.氯化钠等去渣去臭?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及泥沙,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得到较为纯净的水,溶解—过滤为两步曲,然后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除去污水的臭味,经一轮处理后得到的水可以用作厕所清洁用水或浇花淋草等.在这个资源短缺的环境中,把污水回收利用可减少污水排放,减轻水源污染,节约水资源,降低生活用水成本,变废为宝.通过厨房用品我们也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小室验,例如制作"无壳鸡蛋".把鸡蛋放在盛有醋的玻璃筒中,鸡蛋会沉到筒底,其表面产生气泡并会徐徐上升.因为鸡蛋蛋壳是CaCO3,CaCO3+2HCl=CaCl2+CO2↑所以无壳鸡蛋便诞生了!而且鸡蛋的运用还不止这些,我们经常用石灰水保险鸡蛋,因为石灰水有杀菌作用。

接下来就是调味品了。

酸甜苦辣咸,调出五彩生活,调出丰富的化学世界。

比如食醋,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CH3COOH),化学名叫乙酸。

烹饪与化学

烹饪与化学

引言:烹饪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学则是烹饪背后的科学支撑。

烹饪与化学密不可分,从食材选择到食物味觉的形成,都离不开化学的参与。

本文将深入探讨烹饪与化学的关系,从5个大点着手,分别是食材与化学反应、加热过程中的化学变化、香气与味觉的化学基础、催化剂在烹饪中的应用和调味品的化学组成。

概述:烹饪涉及到食材的选择、处理和加工过程,化学反应不可避免地发生在这个过程中。

化学变化可以改变食材的组成和性质,产生出丰富多样的食物口感和味道。

同时,烹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也会引发化学反应,并且香气和味道的产生也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

催化剂在烹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调味品则是由各种化学物质组成的。

接下来将详细阐述这些内容。

正文内容:1.食材与化学反应1.1食材的组成和结构1.2食材处理的化学反应1.3食材的变色和变质机理1.4食材的储存和保鲜化学方法1.5食材的营养价值与化学成分分析2.加热过程中的化学变化2.1加热对食材的影响2.2锅底油烟的形成机理2.3烤焦食物中的化学反应2.4炒菜中的蛋白质破坏与变性2.5煮沸对食材中营养成分的影响3.香气与味觉的化学基础3.1香气的化学成分与感知机制3.2食物的味觉感知与化学反应3.3食物的酸碱平衡与味觉的影响3.4食物的烟熏和醋制对味觉的影响3.5食材搭配与化学反应对味道的改变4.催化剂在烹饪中的应用4.1酶的应用与催化作用4.2烹饪过程中的加酸和加碱反应4.3蛋白质酶解与嫩化原理4.4菜肴色泽的催化作用4.5食材降解与催化剂的关系5.调味品的化学组成5.1盐的溶解与味觉增强5.2酱油和酱的发酵过程5.3味精与味觉刺激机制5.4辣椒与辛辣味觉的化学基础5.5柠檬与酸味的化学反应总结:烹饪与化学的关系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深入的联系。

从食材的选择、加热过程、香气与味觉的形成、催化剂的应用到调味品的化学组成,都离不开化学的参与。

通过深入了解烹饪与化学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烹饪的技巧和食物的口感,让美食更加美味可口。

高三上厨房中的化学化学论文

高三上厨房中的化学化学论文

厨房中的化学厨房中处处充满科学,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一定能取得很大的收获。

煮饭烧菜的科学煮饭烧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一堆生菜,经过烹、炸、炒、焖后,变成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除了离不开掌勺人的手艺外,其中也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以烤肉为例烤肉的时间取决于肉的重量。

每个曾经看过烹调书籍的人都知道烤肉所需要的时间是每磅肉约15分钟,这种食谱很糟糕。

一块肉的中心(也是这块肉做冷的部位)达到理想的温度时,这块肉就烤好了。

理想的温度对羊肉来说是58°C,对牛肉来说54°C更好。

烤制的实际温度当然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但如果温度太高,肉就会变的苍白、僵硬和干燥。

反之,如果温度太低,则肉会烤不熟。

热量在肉中扩散的时间以及肉的中心部位达到理想温度的时间取决于肉的表面到中心的距离。

设想一下一大块圆形的牛肉——看上去就象一个圆柱体。

肉的表面到中心的距离就是圆柱体的半径。

肉的重量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长度。

如果你将这块肉切成两半,你就得到两个短的圆柱体,重量是从前的一半。

这样根据通常食谱上的烹饪法你就可以把烤制的时间也减至一半。

但是从肉的表面到中心的距离没有改变,还等于圆柱体的半径,所以热量在肉中扩散直到肉的中心部位达到理想的温度的时间也不会改变。

烹饪书籍上说明的烹饪法是基于大部分人购买的肉重量大体相当,所以从肉的表面到中心部位的距离以及热量扩散直到中心部位达到理想温度的时间也就大体相似了。

但是如果你把这种书籍上的烹饪法用于大块肉(如牛肉里脊)的烤制,你就会把肉烤过头了。

烤肉的最科学的方法是用温度计——把温度计插在肉的中央,烤到温度到达理想的温度为止——这样你烤制的肉就会每次都一致并且完美了。

如果你今年打算买一件厨房用具的话,记住一定要买温度计。

不论是烤肉、蛋糕、鸡蛋和牛奶蛋糊,你都可以用到温度计。

实际上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知道温度会使你每次都烹调出一样的菜肴。

还有就是对于烹调过程的掌握1、调味品的添加顺序。

化学与烹饪论文

化学与烹饪论文

化学与烹饪论文——番茄炖牛腩法学院法学专业杨莹2010107012番茄炖牛腩是道非常经典的菜,味美汤浓、开胃、爽口。

在寒冷的冬季炖上一锅番茄炖牛腩,不仅可以让你抵御寒冷,还可以让你的味觉得到完美的享受。

番茄去了皮,切的细细的,慢慢的炖成酱,在加了牛腩一起炖,让牛肉充分吸收的番茄的味道。

番茄酱也在慢慢熬煮的过程中与牛肉相互融合。

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番茄和牛肉总是少不了的主料。

两者相配,色泽诱人,营养互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杨力指出,无论寒热体质,都能吃番茄炖牛腩。

牛腩性温,吃多了容易上火。

而番茄却性偏寒,胃寒和体寒的人要少吃。

两者一起炖煮,恰恰起到了寒热中和的效果。

因此,体寒体热的人都适合吃这道菜。

此外,《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番茄属于酸酐生津之物,牛肉能养阴,就能起到补血滋阴的作用,而且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相结合,营养更均衡,非常适合贫血阴虚的人食用。

牛腩的纤维较粗,不利于消化,不过番茄则具有刺激胃肠黏膜蠕动,促进消化的作用。

所以,即便胃肠不好的人,也可以放心大胆地吃番茄炖牛腩。

我国古代医学就发现了牛腩有治疗消渴的作用,所以,对于饮食禁忌多的糖尿病人来说,适当吃点番茄炖牛腩也不错。

下面是制作番茄炖牛腩的制作步骤。

第一,把做番茄炖牛腩的材料准备好:牛腩、番茄、大葱、蒜、姜、桂皮、八角、花椒、老抽、白糖、精盐、鸡精、油。

第二,番茄去皮,先把番茄放在开水里烫半分钟,这样就能轻而易举的把皮撕掉。

第三,把葱切成小段,蒜和姜切片,牛腩切成一小块。

第四,把烫好的番茄取出,待凉会,就能轻而易举地把皮撕下来了。

第五,把去掉皮的番茄切成小块状。

第六,把切好的牛腩放水里焯一下,这样能去掉血腥味。

第七,把焯好的牛肉用漏勺捞出备用。

第八,往烧干的锅里放油烧热,放入葱、姜、蒜、八角、桂皮、花椒爆香。

第九,接着把牛腩倒入,加入适量老抽和盐,煸炒一会。

第十,把煸炒好的牛腩倒入砂锅内,加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大概1个半小时左右。

烹饪毕业论文

烹饪毕业论文

烹饪毕业论文
烹饪毕业论文
烹饪是一门需要技术和创造力的艺术,它涉及到食材的选择、烹调方式和调味品的使用。

在这篇毕业论文中,我将探讨烹饪的历史、烹饪技巧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烹饪的历史。

烹饪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早期文明时期。

在没有现代技术和设备的情况下,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来加工食物。

他们发现烹饪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和味道,还可以杀死细菌和寄生虫,使食物更加安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学会了使用更复杂的烹饪技术和调味品,使食物更加美味多样。

其次,烹饪技巧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技巧而闻名,如炒菜、炖菜和蒸菜。

西方菜肴则更注重肉类和面点的烹饪。

不同的食材和调味品也会影响烹饪方式和口味。

掌握正确的烹饪技巧对于制作出美味的菜肴至关重要。

最后,健康饮食是一个现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注重饮食的平衡和健康。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心脏病和其他慢性疾病。

因此,了解如何选择健康的食材和使用正确的烹饪方法对于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总之,烹饪是一门需要技术和创造力的艺术,它包含丰富的历
史、烹饪技巧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烹饪,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食物的原理和如何制作出健康美味的佳肴。

希望这篇毕业论文能给读者增加对烹饪的兴趣和认识。

烹饪化学在烹饪中的实践应用

烹饪化学在烹饪中的实践应用

烹饪化学在烹饪中的实践应用烹饪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艺术性的技巧,但同时也是一门涉及到化学原理的科学。

烹饪化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研究了食物的组成、变化和反应,为烹饪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将探讨烹饪化学在烹饪中的实践应用。

烹饪化学在食材选择和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特性,了解这些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它们。

例如,在选择肉类时,我们需要考虑肉中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等成分,以及它们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这有助于我们选择适合烹饪方法,使肉类更加美味和嫩滑。

烹饪化学在食物加热过程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加热是烹饪过程中最常见的操作之一,它会引起食物中化学反应的发生。

例如,当食物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从而使食物变得更加可口。

了解不同温度下的蛋白质变性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烹饪的时间和温度,以达到理想的口感和风味。

烹饪中的调味料也是烹饪化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调味料不仅赋予食物特定的风味,还可以改变食物的化学性质。

例如,醋可以中和肉类中的蛋白质,使其更加嫩滑。

盐可以提升食物的味道,同时也可以调节食物中的水分含量。

了解不同调味料的化学性质和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搭配食材,提升菜品的口感和味道。

烹饪中的颜色和外观也与化学有关。

烹饪过程中的一些反应,如糖的焦糖化反应和油的氧化反应,会使食物变色。

了解这些反应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控制烹饪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以获得理想的颜色和外观。

烹饪化学还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

在烹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食物的储存和处理,以避免细菌和有害物质的滋生。

了解食物中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抑制方法,以及有害物质的形成原理,是确保食物安全的关键。

烹饪化学在烹饪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食材的特性和变化过程,还能够指导我们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和调味料,提升菜品的味道和风味。

同时,它也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为我们提供了保障。

因此,学习和应用烹饪化学的知识,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或美食爱好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浅谈化学学科与烹饪学科的关系

浅谈化学学科与烹饪学科的关系

收稿日期:2003-12-12 作者简介:李华(1960-),男,山东,讲师,大学专科,师资管理。

浅谈化学学科与烹饪学科的关系李 华(新疆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摘 要:化学与烹饪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学科,化学是学习和研究烹饪的基础,烹饪是化学知识和理论的具体实践和应用。

关键词:化学;烹饪;关系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49(2004)02-0061-0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emistry and CookingLI Hua(Xinjiang V ocational Univer sity ,Urumq i Xin jiang 830000)A bstract :The chemistry and cooking are two connected branches in the scientific field .the chemistry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oking ,while the cookin g is the fulfill 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hemistry .Key Wo rds :chemistry ,cooking ,relations hip 化学学科与烹饪学科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

化学是学习和研究烹饪的基础,它促进了烹饪学科不断地创新与发展;烹饪是化学的具体实践和应用,又给化学带来了新的应用性知识与内容,同样也在不断地促进着化学学科向前发展。

一、化学是学习和研究烹饪的基础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学科。

化学学科在研究物质时,是从微观到宏观、简单到复杂、组成(结构)到性质、性质到变化进行的,形成了化学学科的研究体系,包括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烹饪化学等等。

烹饪专业毕业论文

烹饪专业毕业论文

烹饪专业毕业论文烹饪专业毕业论文烹饪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艺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烹调食物,更是一种能够传递情感和文化的方式。

作为一名烹饪专业的毕业生,我深知烹饪的重要性和魅力。

在我即将完成我的烹饪专业毕业论文时,我想借此机会探讨一下烹饪的深度和多样性。

首先,我将从烹饪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入手。

烹饪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烹饪传统各有特色,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发展。

接下来,我将探讨烹饪与健康的关系。

随着现代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烹饪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注重营养和健康的方式。

通过合理的烹饪方法和食材搭配,我们可以制作出既美味又健康的菜肴。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将研究不同的烹饪技巧和食材选择对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关于健康烹饪的建议。

此外,我还将探讨烹饪与环境的关系。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烹饪也需要考虑环境可持续性的问题。

在我的论文中,我将研究烹饪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关于环保烹饪的措施。

例如,如何减少食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如何选择环保的烹饪工具和器具等等。

最后,我将探讨烹饪与创新的关系。

烹饪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不断的创新和尝试是烹饪师们追求卓越的动力。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将研究烹饪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践和实验来验证它们的可行性。

我相信,通过创新和实践,烹饪可以不断进步和发展。

总之,我的烹饪专业毕业论文将围绕烹饪的历史和文化、烹饪与健康、烹饪与环境以及烹饪与创新展开讨论。

通过探索这些方面,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烹饪的多样性和魅力,并为烹饪专业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烹饪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和文化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带给人们美食、快乐和满足感。

我相信,通过我的毕业论文的研究和探索,我可以更好地理解烹饪的本质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营养与健康浅析
摘要: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健康对我们来说实在的太重要了,面对现在社会的各种食物,已不是以前那种粗茶淡饭的生活了,各种多样化的食物不断涌现,而人们也出现各种困惑,肥胖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不断出现,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应该推广成为为大家广为接受的一门学问。

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宣传健康的饮食方式义不容辞。

这些前提是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营养,而什么状态是属于健康。

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平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营养健康习惯
在学校里,每次去食堂吃饭,以前我都是跟着感觉走,有时候也挑食,总结一下,发现几个月来我吃的不过就单调的几种菜。

一半以上的菜基本没吃过。

上了营养课后,我就开始平衡自己的食物了。

想均衡一下各方面的营养。

也开始每天吃个鸡蛋,多吃点素菜和水果,尽量多元化。

要明白食品营养和健康的关系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身体健康才能创造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财富.而任何财富却难于换取健康,健康和金钱并不是一种等价的交换,良好的健康,源于科学和知识,而不是来源于财富,地位与权势。

据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的定义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健全。

WHO制订的身体
健康的初测十项标准: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劳;乐观积极,承担责任不挑剔;善于休闲,睡眠良好;适应各种环境,应变能力强;能抵御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型比例协调;视力良好,反应灵敏,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齿龈正常不出血;毛发有光泽,无头屑;皮肤,肌肉有弹性,步履轻松有力。

其次我们应明白营养是什么。

营养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为众所习用,但对它的确切定义却未必准确了解。

“营”在汉字里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

确切地说,应当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

“营养”一词确切而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

”研究人体以及其他生物的营养问题的学问被称为营养学。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共5大类,其中营养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营养素”。

其中包括9种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2 种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碳水化合物;7种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氯;8 种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铬、钼、钴;14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
素B6、维生素C、烟酸、泛酸、叶酸、维生素B12、胆碱、生物素;加上水等,共计40余种。

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称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的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矿物质中有7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多,叫做“常量元素”,有8 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少,称“微量元素”。

这些营养素在体内有三方面功用:一是供给生活、劳动和组织细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体的“建筑材料”,用以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三是提供调节物质,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营养素有这三方面的作用,可见营养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和分解反应、心脏跳动、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

而这些能量来源于食物。

已知,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

其中,植物借助叶绿素的功能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还可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合成脂类、蛋白质。

而动物在食用植物时,实际上是从植物中间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人类则是通过摄取动、植物性食物获得所需的能量。

动、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可分为五大类: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如果加上水,则为六大类。

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经体内代谢可释放能量。

三者统称为“产能营养素”或能源物质。

所以,我们要大声疾呼:注意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坚持均衡营养的原则,做到科学配餐,就是根据食物的形状、
结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理化性质进行合理选料,合理搭配。

首先是配餐的质量,配餐的色、香、味、形;其次是配餐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使每一份菜和每一餐菜的各个不同菜肴间的营养成分相互配合,满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并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

在膳食酸碱平衡方面,主食和副食平衡十分重要。

纵观我国中医文献,自古以来评论人体健康状态时,常用"精、气、神"三个字来描述身体健康。

"精"字的一半是米、另一半是青--绿色的食物蔬菜;繁体的"气"字里有米;"神"字的右边是在田地里种庄稼。

汉字是智慧的符号,所以"精、气、神"三个字告诉我们不能不吃米,即不能不吃植物性食物。

中华民族的祖先素有"世间万物米为珍"之语,可见我们的先人从生活实践中已深刻认识到五谷杂粮是须臾不可离的主食。

主副食比例适当是保证营养平衡的前提,即热能大部分取自碳水化合物,也意味着谷类、各类主食--米饭、馒头、麦片是膳食中能量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植物性食物也提供了部分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另外,为满足对膳食纤维的需要,应适量选择粗粮。

如荞麦不仅膳食纤维丰富,而且含苦味物质芦丁,对增强血管功能,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相当有效。

当前有些人为了减肥,不吃主食,这是十分错误的。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吃了过多的鸡、鸭、鱼、肉以后,会感到发腻,这就是"轻度酸中毒"的表现。

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瓜、果、蔬菜是碱性食物;而富含蛋白质的鸡、鸭、鱼、肉属于酸性食物。

餐饮中应掌握酸碱平衡,两者不可偏颇,只有
平衡、方可益补得当。

如终日饱食膏粱厚味,酸碱失衡,将严重影响健康。

难怪古人诗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

" 膳食的酸碱平衡早已引起关注,大凡鱼、肉、海产品、贝类、蛋类等都是酸性食物,多食会使血液从弱碱性转为酸性,令人倦怠乏力,重则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

营养学家提醒大家要注意吃一些低脂肪、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素摄入的平衡。

因此菜肴的荤素搭配不能忽视。

当然在我们进食时,也要注意有良好的就餐习惯食宜暖,少吃凉的食物膳食的冷热平衡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指出了膳食的冷热平衡。

“食宜暖”,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爲咳,甚则爲泄。

体虚胃寒的人,应少吃生冷食物,特别是在夏日更应慎重。

民间也强调“饥时勿急,空腹忌冷”。

反之,饮食也不可太热,否则易烫伤胃脘、咽喉。

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

”进食过程中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尽力排除。

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

《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

”因此,我国道家不仅提出了“脾脏闻乐则磨”之说,还发展了一整套“音符”和“梵音”等,奏出柔和清悦的音乐以配合进食。

综上所诉,让我们以科学的营养为指导,做到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精彩的人身,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