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磁共振成像MRI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头颅核磁PPT课件

03
头颅核磁影像解读
正常头颅核磁影像
脑实质
显示清晰,无异常信号或占位性病变 。
脑脊液
透明无色,分布均匀,无异常密度或 流动。
脑沟、脑池
形态正常,宽度适中,无狭窄或扩大 。
脑干和小脑
形态和信号正常,无异常病变。
异常头颅核磁影像
占位性病变
脑脊液异常
出现异常信号或肿块,可能为肿瘤、血肿 或其他异常组织。
普及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 低,头颅核磁有望在未来得到更
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智能化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头颅核磁图像 进行自动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效 率和准确性。
多模态成像技术
结合多种成像技术,如核磁、CT、 PET等,实现多模态成像,为脑部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 息。
THANKS
病例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总结词
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一类疾病,核磁共振成像 (MRI)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
详细描述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结构和血流情况,对于脑梗塞 、脑出血、脑血管狭窄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 MRI还可以评估脑血管的侧支循环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病例三:脑外伤的诊断
04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脑肿瘤的诊断
总结词
脑肿瘤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核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脑肿瘤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常见的脑肿瘤包括胶质瘤、脑膜瘤、 垂体瘤等,它们的MRI表现各具特点。医生会根据MRI图像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 为肿瘤以及肿瘤的性质。
优势
颅脑MRI检查技术PPT课件

.
32
三、基本概念
4、核磁弛豫:90 º射频脉冲激发后关闭,组织中的
宏观横向磁化矢量从最大值渐缩小,而宏观纵向
磁化矢量从0渐恢复直至最大即平衡状态,这个过
程称为核磁弛豫。
5、T1值:以90 º射频脉冲关闭后,某组织中的宏观 纵向磁化矢量为0,以此为起点,以宏观纵向磁化 矢量恢复到最大值的63%为终点,起点和终点的时 间间隔即该组织的T1值。
回顾1
➢CT影像设备包括哪三部分?
.
1
回顾1
① 扫描系统(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 ② 计算机系统(数据储存、运算等) ③ 图像显示和存储、照相系统
.
2
回顾2
➢CT影像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
.
3
回顾2
1.X线球管的热容量与散热率 2.探测器的数量 3.扫描时间、重建时间和周期时间 4、高对比度分辨力:也称空间分辨力 5、低对比度分辨力:又称密度分辨力
.
19
4、计算机系统
在MRI设备中,计算机系统包括各种规模的计算机、 单片机、微处理器等,构成了MRI设备的控制网络。
信号处理系统可采用高档次微型机负责信号预处理、 快速傅立叶变换和卷积反投影运算。
微机系统负责信息调度(如人机交互等)与系统控 制(如控制梯度磁场、射频脉冲)。
.
20
4、计算机系统
.
25
第二节 MRI设备主要性能指标 及相关基本概念
.
26
一、主磁场的性能指标
(1)磁场强度
磁共振设备磁场强度的大小就是指静磁场的场 强数值大小,单位用特斯拉(Tesla,简称T)或 高斯(Gauss)来表示,1T=1万高斯。
(2)磁场均匀度
所谓磁场均匀度是指在特定容积(常取球形空 间)限度内磁场的同一性程度,即穿过单位面积 的磁感应线是否相同。
颅脑CTMRI的临床应用培训课件

❖ 多参数成像。
❖ 多方位直接成像不使用对比 剂即可完成血管成像。
❖ 脱氧血红蛋白和正铁血红蛋 白于MRI上易被发现。
❖ 增强效果好,副反应少。
❖ 无电离辐射,对人体无明显 损害。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CT、MRI检查的缺点
(T1 weighted imaging) (T2weighted imaging)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挫裂伤
颅咽管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对比增强改变
均匀强化
环形强化
不均匀强化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室形态扩大:脑积水、脑萎缩
脑萎缩
脑积水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颅脑CT、MRI检查适应症
❖ 颅脑外伤 ❖ 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 ❖ 先天性发育异常。 ❖ 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 颅内感染。 ❖ 脑白质病。 ❖ 颅骨骨源性疾病。 ❖ 颅内占位性病变 ❖ 中毒,代谢性疾病等。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多方位直接成像不使用对比 剂即可完成血管成像。
❖ 脱氧血红蛋白和正铁血红蛋 白于MRI上易被发现。
❖ 增强效果好,副反应少。
❖ 无电离辐射,对人体无明显 损害。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CT、MRI检查的缺点
(T1 weighted imaging) (T2weighted imaging)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挫裂伤
颅咽管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对比增强改变
均匀强化
环形强化
不均匀强化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室形态扩大:脑积水、脑萎缩
脑萎缩
脑积水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颅脑CT、MRI检查适应症
❖ 颅脑外伤 ❖ 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 ❖ 先天性发育异常。 ❖ 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 颅内感染。 ❖ 脑白质病。 ❖ 颅骨骨源性疾病。 ❖ 颅内占位性病变 ❖ 中毒,代谢性疾病等。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头颅MRI入门必修之读片知识课件

定位病变部位
根据病变部位,确定病变位置,如大脑、小 脑、脑干等。
比较不同序列的图像
通过比较不同序列的MRI图像,可以更全面 地了解病变特征。
读片中的注意事项
避免先入为主
在读片过程中,不要受到先入为 主的观念影响,要客观地分析病
变特征。
注意细节
在观察MRI图像时,要注意细节, 如病变边缘是否清晰、周围组织是 否有异常等。
常见病变的MRI影像表现
脑梗死
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 权像呈高信号,FLAIR序 列呈高信号。
脑出血
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均呈 高信号,FLAIR序列呈高 信号。
脑肿瘤
根据肿瘤性质不同,MRI 影像表现多样,常见的有 占位效应、水肿、囊变等。
03 头颅MRI读片技巧
读片前的准备
了解患者基本信息
05 头颅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标准
诊断依据
MRI图像显示的病变特征、部位 、范围及毗邻关系。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变的MRI表现,结合临床 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 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方法
横向比较
将病变部位与周围正常组织进行比较,观察病变 的形态、大小、边缘、信号强度等特征。
纵向比较
缺点
头颅MRI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长,可能对某些人群不适用,如体内有金属 异物、心脏起搏器等植入物的人群。此外,头颅MRI对钙化的显示效果较差。
02 头颅MRI影像基础
解剖结构与MRI影像对应关系
01
02
03
脑实质
MRI影像上表现为灰质和 白质的对比度差异,灰质 信号强度较高,白质信号 强度较低。
结合临床资料
在解读MRI图像时,要结合患者的 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 合分析。
头颅核磁PPT课件

病例四:脑积水
总结词
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 织压力升高而引起的神经功能受损。
VS
详细描述
脑积水可能导致头痛、恶心、呕吐、意识 障碍等症状。头颅核磁可以检测到脑室扩 大和脑组织压力升高的表现,对于诊断和 治疗脑积水具有重要价值。
病例五: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总结词
除了上述病例外,头颅核磁还可以用于诊断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详细描述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减少。多发性硬化症是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视力障碍、肌肉无力、疼痛等症状。头颅核磁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THANKS
详细描述
脑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可能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 发热等症状。头颅核磁可以检测到脑组织炎症和水肿,有时 还可以发现病原体的入侵部位和扩散范围。对于脑炎的诊断 和治疗,头颅核磁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病例二:脑梗死
总结词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神经功能受损。
详细描述
肿瘤检测与分期
头颅核磁对于肿瘤的检测和分期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 组织的 关系等信息。
血管疾病诊断
头颅核磁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血管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02
头颅核磁图像解析
正常头颅核磁图像
灰质信号
01
在正常头颅核磁图像中,灰质信号通常较白质 高,表现为灰色或灰黄色。
、枕叶等。
病变定性
异常头颅核磁图像可以辅助医生 对病变进行定性诊断颅核磁图像可以显示脑血 管病变,如脑动脉硬化、脑栓塞
(医学课件)MRI解剖—颅脑

测量和分析
对颅脑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比 较不同结构的大小、形状、信号 强度等参数,判断是否存在病变 。
诊断
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对颅脑 MRI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 确的诊断。
颅脑常见病变的mri图像分析
肿瘤病变
血管病变
通过MRI图像观察颅内是否存在肿瘤性病变 ,如胶质瘤、脑膜瘤等,分析病变的大小、 位置、信号特点等。
MRI图像获取
采用MRI扫描仪,对颅脑进行多序列、多方位的扫描,获取 不同组织对比度的高分辨率图像。
图像处理
对获取的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如调整图像对比度、亮度,进 行图像滤波和降噪等,以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和诊断准确性 。
颅脑mri图像的分析方法
图像阅读
仔细阅读颅脑MRI图像,观察不 同结构的形态和位置是否正常。
核磁共振信号
当外加磁场发生变化时,原子核吸收能量发生 能级像重建
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信号强度和相位,利用计 算机重建图像。
颅脑mri检查技术
常规颅脑mri
01
利用高场强mri扫描仪,采用快速扫描序列进行颅脑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02
利用mri技术对脑功能进行无创性检测,如语言、运动、感觉
颅脑疾病的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达到最佳的生理、心理 和社会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流程
康复治疗一般包括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和社 区康复三个阶段。
康复方法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具体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康复评估
康复评估是颅脑疾病康复治疗的关键环节,包括 患者的一般情况、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行为能 力等方面的评估。
头颅MRI(共74张PPT)

正常轴位 T2Flair
正常轴位 T1Flair
弥散加权成像(DWI)
• 弥散加权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分子的不规则 随机运动,单位是mm2/s;
• MR弥散 成 像的 宏 观表 现 用表 观 弥散 系 数
ADC 表 示 , 正 常 组 织 的 ADC 值 在 6~8×104mm2/S。
在正常脑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方向是均匀的,所表
小脑扁桃体疝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 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手术切口疝
手术后由于肿瘤复发或组织水肿引起脑组
织膨胀,致使颅内组织经手术骨窗疝至颅外。
MRI图片的基本确认
确定图片与病人相符合;
按照时间、检查方式、扫描序列排列影像资 料;
首先观察影像表现 随后了解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检查选择
中枢神经系统MRI解剖与常见病变
常见磁共振成像扫描序列
正常磁共振图像的特征
脑组织结构完整
脑组织界面清晰 中线及中线旁结构居中
脑室系统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完好 脑沟、脑池的形态、大小无改变 各扫描序列中脑内未见异常信号 正常血管流空现象存在
颅骨结构无破坏与增生 脑内无异常强化
正常 轴位
在 红 细 胞 内 - 有 不 成 对 电 子 、 之 间 的 距 正常血管流动消失或出现异常流空
特定脑区:a、基底节区 b、鞍区 c、桥小脑角区 d、枕大孔区
离<,而且分布不均匀,故 正常情况下脑室旁可以有少许室管膜下渗出为高信号,除此之外一旦发现高信号即为异常。
脑出血时影响MRI成像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中铁的性状; 脑出血时影响MRI成像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中铁的性状;
有质子弛豫增强(引起T1WI高信号, T2FLAIR—低信号
头颅磁共振MRI诊断入门知识PPT演示课件

18
各种组织和病变的信号
水在T1相为低信号,T2相为高信号(脑脊液)。 脑灰质由神经细胞组成,含水量多 脑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含水量较少 脑梗死早期未完全坏死液化成水之前,含水量多于脑
组织,低于脑脊液;完全液化后同脑脊液信号 脑脊液<脑梗死<脑灰质<脑白质
19
正常轴位 T1WI
20
正常轴位 T2WI
28
在正常脑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方向是均匀的,所表现的ADC值是 相对稳定的;
脑梗死发生时,首先是细胞毒性水肿,细胞内水份增加,水分子 的弥散受限制,即ADC值降低,故弥散加权成像上病灶表现为高 信号,而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在脑梗死后期,细胞破裂和血 管源性水肿,水分子的弥散又恢复正常,表现为弥散加权上高信 号逐渐减低,ADC值逐渐增高,在1周至10天左右恢复正常,即 假正常化。一般DWI 上信号恢复慢于ADC的恢复,当DWI仍是高 信号,而ADC未见低信号是,即为亚急性期。
14
MRI常用序列
T1 T2 T2压水---Flair像 ADC并DWI 增强扫描 MRA、MRV SWI PWI
15
其他扫描序列
灌注加权(PWI) 弥散张量成像(DTI) 质子波谱成像(MRS) 三维容积成像 脑功能 成像(fMRI)
16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序列是T1加权成像(T1WI)和T2加 权成像(T2WI),任何磁共振检查都必需有T1和T2图 像 T1图像—了解脑内结构(T1像脑组织是灰白色, 脑脊液是黑色,故T1像可以清楚的看到脑组织结构---T1是用来看脑组织结构的)
在一定的TR 5、层间距
时间内层数 与时间无关
6、重建野
7、矩阵
– 5、姓名、性别、年龄 FOV–构6成、日期、时间 图像–大7小、窗宽、窗位
各种组织和病变的信号
水在T1相为低信号,T2相为高信号(脑脊液)。 脑灰质由神经细胞组成,含水量多 脑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含水量较少 脑梗死早期未完全坏死液化成水之前,含水量多于脑
组织,低于脑脊液;完全液化后同脑脊液信号 脑脊液<脑梗死<脑灰质<脑白质
19
正常轴位 T1WI
20
正常轴位 T2WI
28
在正常脑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方向是均匀的,所表现的ADC值是 相对稳定的;
脑梗死发生时,首先是细胞毒性水肿,细胞内水份增加,水分子 的弥散受限制,即ADC值降低,故弥散加权成像上病灶表现为高 信号,而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在脑梗死后期,细胞破裂和血 管源性水肿,水分子的弥散又恢复正常,表现为弥散加权上高信 号逐渐减低,ADC值逐渐增高,在1周至10天左右恢复正常,即 假正常化。一般DWI 上信号恢复慢于ADC的恢复,当DWI仍是高 信号,而ADC未见低信号是,即为亚急性期。
14
MRI常用序列
T1 T2 T2压水---Flair像 ADC并DWI 增强扫描 MRA、MRV SWI PWI
15
其他扫描序列
灌注加权(PWI) 弥散张量成像(DTI) 质子波谱成像(MRS) 三维容积成像 脑功能 成像(fMRI)
16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序列是T1加权成像(T1WI)和T2加 权成像(T2WI),任何磁共振检查都必需有T1和T2图 像 T1图像—了解脑内结构(T1像脑组织是灰白色, 脑脊液是黑色,故T1像可以清楚的看到脑组织结构---T1是用来看脑组织结构的)
在一定的TR 5、层间距
时间内层数 与时间无关
6、重建野
7、矩阵
– 5、姓名、性别、年龄 FOV–构6成、日期、时间 图像–大7小、窗宽、窗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似成人
25
MRI信号与髓鞘形成的关系
无髓鞘形成时,脑组织含水量大,呈长T1长T2信
号,灰白质界限不清;
髓鞘形成早期,主要成份为脂质,较短T1较长T2
并渐缩短T2致灰白质界限渐清。
26
婴幼儿脑发育及其MRI表现
两岁以内变化大,脑组织含水量减少,髓鞘形成过程
无髓鞘形成时:脑组织T1低信号,T2高信号,脑灰、白质 界限不清
MRS
中枢神经系统:常规图像
T1 加权图像
T2 加权图像
T2 FLAIR(抑水) 可清晰突出病灶
T1 FLAIR(抑水)
可清晰分辨脑灰白质
正常颅脑解剖及磁共振表现
大体解剖同CT(对颅底结构分辨更清)(略)
生后至2岁,小儿脑的磁共振成像信号变化快而复 杂,主要是脑的化学成份变化较大,2岁后表现类
颅脑MR正常表现(成人)
T2加权: 1,白质信号低于灰质, 脑脊液呈高信号 2,颅骨内外板低信号, 板障高信号 3,肌肉中等信号,皮 下脂肪高信号
板障
蛛网膜下腔
内板
外板
板障
蛛网膜下腔
外板
内板
皮下脂肪(白) 颅骨外板(黑) 颅骨板障(白) 颅骨内板(黑)
显示颅骨三层结构
皮下脂肪(白)
颅骨外板(黑) 颅骨板障(白) 颅骨内板(黑)
9
10
11
12
13
14
15
横轴位T1加权图像(1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横轴位T2加权图像(1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横轴位抑水序列图像(1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矢状位T1加权图像(2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轴位T2抑水图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轴位弥散加权图像
MR波谱成像
MRS与MRI原理相同,数据处理和显示方法不同: MRI扫描,一定时域内获得的信号,产生一个具有 影像
MRS扫描,一定时域内获得的信号,产生按代谢物
频率分布的波谱图
MRI
优点: 1,组织分辨力高 2,成像序列多 3,可三轴成像 4,对比增强检查安全 5,可同时行MRA检查
6,脑脊液或血液的流动测
量
7,介入导向
4
磁共振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中的优缺点
缺点: 1,血管的显示有限度:细小血管、血管走行、流速、
方向及血流状态等的干扰而失真;
2,乏质子结构显示不佳,观察骨、骨化及钙化不及
脑及脊髓变性、颅内感染、颅内动脉瘤、脑积
水等疾病应首选磁共振检查。
亚急性、慢性出血性疾病宜选择磁共振检查。
7
颅脑MR扫描方法:
常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必要时加扫其它特殊位 轴位扫描基线及定位方法与头部CT扫描相同
脑垂体冠状位扫描线与垂体柄走行平行
扫描层厚一般6-8mm,间隔2mm;脑垂体扫描3mm,间隔
CT
3,对异物敏感,产生伪影而影响图像质量
5
选择CT还是选择MRI呢?
急性外伤颅骨骨折、急性颅内出血等应首 选CT检查 颅内钙化性疾病CT优于MRI 其它颅内疾病应用MRI检查一般都优于CT
检查,根据设备及经济状况可先CT后MRI
6
选择CT还是选择MRI呢?
对疑为急性脑梗塞、脑血管畸型、脑发育异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横轴位T1加权图像(新生儿1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横轴位T2加权图像(新生儿1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横轴位抑水序列图像(新生儿1天)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矢状位T1加权图像(1岁)
1
2
3
4
5
6
7
8
各位同仁大家好!
颅脑常见疾病磁共振诊断
2
前
言
CT是中枢神经系统十分有效的检查手段,其
适应证已广为熟悉,但自从磁共振技术问世以后, 则CT已不再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最终检查手段, 对许多CT检查所不能查出的疾病或不能定位定性 的疾病在应用磁共振检查后已能解决诊断问题。
3
磁共振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中的优缺点
1mm
8
头部扫描定位方向
神经系统MR常用扫描序列
SE T1WI(自旋回波T1加权)(最常用,T1FLAIR)
FSE T2WI(自旋回波T2加权)(最常用,PROPLER) T2FLAIR(抑水序列)(最常用于脑内病变的显示) DWI (弥散成像)(最常用于急性脑梗塞检查) MRA (脑血管成像)
15
横轴位T1加权图像(2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横轴位T1加权图像(2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横轴位抑水序列图像(2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矢状位抑水序列图像(3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横轴位T1加权图像(3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横轴位T2加权图像(3岁)1来自2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横轴位抑水序列图像(3岁)
1天
1岁
2岁
3岁
1天
1岁
2岁
3岁
横轴位T1、T2图像(1天--3岁比较)
颅脑MR正常表现(成人)
T1加权:
1,脑白质信号高于灰 质,脑脊液呈低信号 2,颅骨内外板低信号, 板障高信号 3,肌肉中等信号,皮 下脂肪高信号
髓鞘形成早期:脑组织T1中等信号,T2高信号变化不大 髓鞘形成各部位不一致,但有一定规律,上--下,后--前, 中--外,感觉--运动
18-20个月后MR信号接近成人,脑灰、白质界限清,侧脑
室三角后外侧髓鞘化较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矢状位T1加权图像(新生儿1天)
1
T1FLAIR
T1FLAIR
T2WI
T2FLAIR
DWI
MRA
头部扫描常规序列
中枢神经系统MRI适应证
肿瘤 (良性、恶性、肿瘤样病变)
炎性(细菌性、病毒性)
创伤(挫伤、出血、积液、积水)
退行性变(萎缩、变性、脱髓鞘改变)
MRM (脑脊液水成像)
MRS (磁共振波谱) MRF (磁共振功能成像)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矢状位T1加权图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轴位T1加权图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轴位T2加权图像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