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核磁共振几个成像的意义[业界特制]

合集下载

头颅MRI不会看?DWI、T1、T2......这篇讲清楚了!

头颅MRI不会看?DWI、T1、T2......这篇讲清楚了!

头颅MRI不会看?DWI、T1、T2......这篇讲清楚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于神经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准确的识别和判读 MRI 图像不仅仅是影像医师应掌握的技术,也已成为神经科医师的基本功之一。

如何进行磁共振图像的阅片呢?这篇文章对你一定会有帮助。

1磁共振成像(MRI)概述基本原理:磁共振成像是将人体置于强磁场内,此时体内的氢质子发生自旋运动而产生磁矩,操作者给予计算机指令让线圈发出事先设计好的不同外加磁场(即射频脉冲),使得氢质子发生重排,之后去除外加射频脉冲,反复多次并通过接收器采集信号,通过计算机后处理即得到 MRI 图像。

简单的来讲,相当于把一瓶水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再停止下来,反复多次,感受振动情况。

而这些不同射频脉冲的排列和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检查序列。

对于MRI 初学者,我们无须知道MRI 图像怎么来的、射频脉冲怎么激发的、信号怎么采集的以及扫描参数如何调整优化的,因为MRI 成像原理太复杂了且枯燥乏味很难理解,即使花费很大功夫,当时理解了,如果不常用,很快就会忘的一干二净。

我们只要知道怎么识别各个检查序列以及如何判读就可以了。

下面以神经系统为例,介绍读片的步骤:① MRI 读片的前提:掌握脑部 MRI 的正常解剖及变异;② MRI 读片的基础:识别 MRI 不同检查序列及其应用;③ MRI 读片的核心:分析和判读 MRI 图像及信号特点;④ MRI 读片的目的:图像结合临床信息做出最终诊断。

2磁共振图像如何识别?01. MRI 扫描序列MRI 扫描序列很多,包括:T2 加权成像(T2WI)、T1WI 加权成像(T1WI)、扩散加权成像(DWI)、液体翻转恢复衰减序列(FLAIR)、T1WI 增强扫描、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颅脑动脉成像(MRA)、颅脑静脉成像(MRV)等。

头颅核磁四张片各为了什么看

头颅核磁四张片各为了什么看

现在的MR都有四个序列:T1、T2、T2压水、ADC并DWI,一般做颅脑时再加脑血管成像(MRA)。

MR的成像基础就是氢原子核的自旋电轴受单向强磁场的作用而偏转再回复原位所发出的信号。

在人体组织中,氢原子核密度最大的就是水了。

而每种组织的含水量与水的状态是一定的,发生病理改变时,水的含量与状态也会相应改变,每种特定的病理改变都有水的相应变化。

而这种变化在不同序列会显示与正常组织不同的差异,这样,通过序列间对比,就可以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以脑为例,脑脊液是含水量最高的。

脑组织含水量不高。

而脱髓鞘、变性的脑组织含水量比正常脑组织要高,脑梗塞的组织含水量比变性的还高。

这样,就是:脑脊液——脑梗塞--变性--正常脑组织。

在T1序列,脑脊液是黑色的,正常脑是灰白的,变性就比正常脑要灰一些,梗塞的就再灰一些。

而在T2序列,脑脊液是白色的,正常脑组织是灰黑色的。

所以变性与梗塞就比正常脑要白。

我们的视觉有个特点,就是在亮的地方发现暗的东西很困难,而在暗的地方发现一个亮点很容易。

T1序列有黑的脑脊液和灰白的脑,所以看脑组织很好,但要看病灶就很难——看图1。

而T2的脑组织是灰黑的,病灶比脑子亮,所以容易看病灶。

但周围的脑脊液很亮,干扰还是很大的——图2。

所以,我们有了T2压水序列。

这个序列就是把T2的自由水的信号压制住,只让结合水显影。

所以,T2压水序列的脑脊液是黑色的,而脑组织还是灰黑,病灶还是比脑组织要亮——图3。

这下好了。

而且,我们还发现,这个序列看脑组织更清晰。

因为脑的灰质比白质含水量多(因为供血多),而脑脊液水更多,所以看T1和T2都看不清脑的边缘。

但这个序列,灰质是灰白色的,而脑脊液是黑色的。

然而临床的问题是无限的,我们发现,脑梗塞在超早期表现为细胞内水肿,后来发展为细胞外水肿。

上面3个序列都分别不出水肿是内还是外的。

于是,有了DWI(弥散成像)。

其实DWI不能直接成像,而是由ADC序列反转得到的。

ADC的成像基础是水分子的布朗运动(高中物理的东西,不再重复了)。

脑部磁共振呈像

脑部磁共振呈像
顺磁性物质,如黑色素瘤——T1高T2低
脑部磁共振呈像
出血的信号 ---血液分解产物
• 细胞内
T1
T2
氧合Hb(抗磁性) ≈
脱氧(h~d) ≈
氧化(F3; 最初d)
(外-内)
• 细胞外
氧化(F3; d~m)
含铁血黄素

脑部磁共振呈像
(外-内)
出血的信号
• 3天内,T1等信号,T2等信号或低信号 • 3d-2w,T1/T2血肿周围信号高,向中心信
由ADC(表观弥散)序列反转得到的。0.5H可出现
脑部磁共振呈像
PWI与DWI
• ADC-表观弥散系数:细胞内水运动
与灌注水平有关
• PWI>DWI: 缺血半暗带 灶可能扩大
;不溶栓,病
• PWI≦DWI :梗死区再灌注,但对病灶大小 影响不大
脑部磁共振呈像
流空效应:快速流动的液体无信号或为 低信号
• 内皮+基底膜+星形细胞 • 高脂、小分子、低蛋白可通过 • 正常的强化
①无血脑屏障的脑区:
脉络丛;部磁共振呈像
肿瘤的强化
• 新生血管的结构
--转移瘤(颅外) --脑膜瘤 (无紧密连接)
• 血脑屏障破坏
--恶性胶质瘤
脑部磁共振呈像
脑部磁共振呈像
脑梗死的强化
脑部磁共振呈像
颞顶枕交界层面
小脑幕
脑部磁共振呈像
后循环缺血
脑部磁共振呈像
脑部磁共振呈像
脑部磁共振呈像
脑部磁共振呈像
脑部磁共振呈像
脑部磁共振呈像
低颅压头痛
脑部磁共振呈像
• 可以受伤后出现, 主要可能与包绕神 经根的硬膜受损, 脑脊液漏出有关。 可出现脑组织下疝。 由于脑膜静脉的漏 出,可出现硬膜下 积液。由于硬脑膜 静脉血流速度减慢, 可出现硬脑膜明显 均匀强化。病人可 出现后枕部疼痛, 上肢疼痛。

脑部核磁共振报告解读

脑部核磁共振报告解读

脑部核磁共振报告解读
一、基本信息
脑部核磁共振(MRI)报告通常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检查设备型号和序列等信息。

这些信息提供了关于患者的初步背景信息。

二、检查描述
核磁共振报告中通常会详细描述所进行的检查序列、图像类型以及检查过程中所使用的参数。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检查的详细情况。

三、图像分析
核磁共振报告中的图像分析部分是报告的核心。

这部分会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详细解读,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1. 脑部结构异常:核磁共振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部结构,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

如果这些部位存在异常,如脑萎缩、脑积水或脑部肿瘤等,都可以在图像中观察到。

2. 信号异常:核磁共振图像中的信号可以反映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血流情况。


果某些区域出现异常信号,可能提示存在脑部缺血、脑梗塞、炎症或肿瘤等病变。

3. 功能异常:一些核磁共振序列可以评估脑部功能,如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

这些序列可以检测到脑部缺血或中风等病变,并及时进行治疗。

四、诊断结论
核磁共振报告的结论部分通常会总结上述分析结果,并给出诊断意见。

如果发现异常,医生会进一步评估病情,并建议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果未发现异常,医生会建议继续观察或进行其他检查。

核磁共振报告是评估脑部病变的重要依据。

如果您收到核磁共振报告,请务必前往医院就诊,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头颅核磁共振几个成像的意义课件

头颅核磁共振几个成像的意义课件

磁共振发展史
发生事件
作者或公司
发现磁共振现象
Bloch Purcell
发现肿瘤的T1、T2时间长
Damadian
做出两个充水试管MR图像
Lauterbur
活鼠的MR图像
Lauterbur等
人体胸部的MR图像
Damadian
初期的全身MR图像
Mallard
磁共振装置商品化
诺贝尔奖金
Lauterbur Mansfierd
• (把本幻灯片全部看完后回头再看这些片子,会不会很清楚了?)
磁共振的基础涉及多学科,其原理比较难懂,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把一堆公式研究明白, 不是为了做深,而是以最少的知识点迅速切入,我们站在零起点上来搭一座联系基础与 临床的便桥,先别纠结准确与否,再精妙的知识,如果入不了门,等于废纸。
• (一切为临床!)
27
把人体内的H核可看作是自旋状态下的小星球。
自然状态下,H核进动杂乱无章,磁性相互抵消
进入静磁场后,H核磁矩(描述磁性的物理量)发生规律性排列(正负方向),正负方向的磁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相互抵消后,少数正向排列(低能态)的H核合成总磁化矢量(M)
即为MR信号基础。
z
先记住下面这个坐标!(很重要)
能量(MR信号)释放出
来 。 整个弛豫过程实际
上是磁化矢量在横轴上
缩短( 横 向 或 T 2 弛豫),
Y
Y 和纵轴上延长( 纵 向 或
T 1 弛豫)。而人体各类
X
X
组织均有特定 T 1 、 T 2 值,
(4)停止后一定时间 (学习5)交流恢PPT复到平衡状态 这些值之间的差异形成
• 以下先看几个在临床上实际拍的常用的、不同的“像”(不是一个病人的)

头颅核磁共振几个成像的意义

头颅核磁共振几个成像的意义
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是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技术,通过利用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的详细图像。该技术能够生成多种不同的“像”,如T1、T2、FLAIR、ADC、DWI和MRA等,每种“像”在医学诊断中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例如,T1像主要反映组织纵向弛豫时间,对于区分不同组织类型、检测脂肪和出血等病变具有重要意义;而T2像则主要反映组织横向弛豫时间,对于检测水肿、炎症等病变更为敏感。通过头颅核磁共振成像,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头部是否存在异常病变,如肿瘤、脑血管疾病等,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此外,该技术还具有创、无辐射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放射学等领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诊断工具。

如何看头颅MRI

如何看头颅MRI
1
T1 T2 T2压水---Flair像 ADC并DWI 增强扫描 MRA、MRV SWI PWI
MRI常用序列
2
各种组织和病变的信号
水在T1相为低信号,T2相为高信号(脑 脊液)。 脑灰质由神经细胞组成,含水量多。 脑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含水量较少。 脑梗死早期未完全坏死液化成水之前, 含水量多于脑组织,低于脑脊液;完全 液化后同脑脊液信号。 脑脊液<脑梗死<脑灰质<脑白质
11
12
磁共振增强扫描
扫面层面可看到血管影 存在意义:协助对病灶性质鉴别(肿瘤、 脑膜脑炎)
13
14
15
MRA、MRV
脑梗死寻找责任血管时加做MRA。
静脉窦血栓形成做MRV。 如果是脑表面梗死要怀疑是静脉窦血栓形 成,应加做MRV。
16
17
18
19
20
21
SWI像
铁沉积成像。 怀疑淀粉样变性出血加做SWI像。
协助判断脑肿瘤及脑脓肿两者均可强肿瘤液化彻底接近自由水脓肿蛋白质水蛋白质限制水的布朗运动13磁共振增强扫描扫面层面可看到血管影存在意义怎样看 Nhomakorabea颅MRI
1.我们应该知道MRI分哪几种序列。 2.掌握脑脊液、脑组织、病灶在各种序列 上的信号。 3.如何根据信号的不同区分各种序列。 4.每种序列的意义何在,临床应该如何选 择做哪一种序列。 5.如何根据信号的不同鉴别病变的性质。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6
7
8
9
DWI 弥散成像
成像原理是水分子的布朗运动,得到的序列 为ADC序列,反转后得到DWI序列。 自由水的布朗运动最强,DWI为低信号。 脑梗死急性期、脑炎:细胞内水肿,细胞 胀大,细胞间隙变窄,布朗运动就减弱了, 在DWI序列表现为高信号。

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

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

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知识文章】标题: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导语: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强磁场和电磁波产生的共振信号,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

在临床上,磁共振成像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部位的诊疗中。

本文将从头到尾逐个介绍磁共振扫描中各部位的基本序列,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应用于实际诊疗中。

1. 大脑(Brain)1.1 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加权像是一种用于显示解剖结构的基本序列。

在T1加权像中,脑脊液呈黑色,脑灰质呈深灰色,脑白质呈浅灰色,这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脑的解剖结构。

1.2 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加权像则重点显示组织的水分含量,对于检测异常信号(例如水肿)非常敏感。

在T2加权像中,脑脊液呈白色,脑灰质呈中灰色,脑白质呈深灰色。

T2加权像能够更好地反映脑部异常情况。

2. 胸部(Chest)2.1 胸腔(Thorax)在胸腔的磁共振扫描中,常用的基本序列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

通过这些序列,我们能够全面了解胸腔内部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异常情况。

2.2 心脏(Heart)对于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脏异常,我们采用特殊的心脏序列。

其中,心脏T1加权像能够提供心脏的解剖结构,而心脏功能扫描则可以评估心脏腔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3. 腹部(Abdomen)3.1 肝脏(Liver)肝脏磁共振扫描的基本序列主要有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

借助这些序列,我们能够评估肝脏的解剖结构、肿瘤的位置、大小、性质等,并对肝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价。

3.2 胰腺(Pancreas)胰腺磁共振扫描通常采用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

这些序列能够清晰显示胰腺的解剖结构,评估胰腺的血供情况以及检测胰腺疾病。

4. 骨骼(Skeletal)4.1 骨髓(Bone Marrow)骨髓的磁共振扫描常采用T1加权像和STIR序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小)到“大” 横向弛豫时间常数—T2 “大”到0(小) ● 加权的概念: 加权或称权重,有侧重、为主的意思(以什么什么为主); MR成像过程中,T1、T2弛豫二者同时存在; 只是在某一时间内所占的比重不同。如果选择突出纵向(T1)弛豫特征的扫描参数(脉冲重复 时间和回波时间,以毫秒计)用来采集图像,即可得到以 T1弛豫为主的图像,当然其中仍有少 量T2弛豫成分,因是以T1 弛豫为主,故称为T1加权像(weighted Imaging WI)。如果选择 突出横向(T2)弛豫特征的扫描参数采集图像,即可得到以 T1弛豫为主的图像,……… ● 因为人体各种组织如肌肉、脂肪、体液等,各自都具有不同的T1和T2弛豫时间值,所以形 成的信号强度各异,因此可得到黑白不同灰度的图像。
发现磁共振现象
Bloch Purcell
发现肿瘤的T1、T2时间长 Damadian
做出两个充水试管MR图像 Lauterbur
活鼠的MR图像
Lauterbur等
人体胸部的MR图像
Damadian
初期的全身MR图像
Mallard
磁共振装置商品化
诺贝尔奖金
Lauterbur Mansfierd
•以上小字内容简单瞄一眼即可
20世纪90年代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1世纪初出现CT-PET
以上小字内容仅作了解
扶风书苑
10
磁共振发展史
时间
发生事件
作者或公司
• 1946 • 1971 • 1973 • 1974 • 1976 • 1977 • 1980 • 2003
扶风书苑
11
扶风书苑
12
扶风书苑
13
磁……
扶风书苑
14
扶风书苑
15
扶风书苑
16
扶风书苑
17
共振……
扶风书苑
18
扶风书苑
19
扶风书苑
20
扶风书苑
21
扶风书苑
22
磁共振中的靶子是氢原子核,也就是说,我们拿氢的原子核 形成的磁场与外加磁场形成共振,为什么选中了氢?
• 人体内氢原子核作为磁共振中的靶子, H 核只 含一个质子不含中子,最不稳定,最易受外加 磁场的影响而发生磁共振现象。
先记住下面这个坐标!(很重要)z M
x
y
扶风书苑
28
Z Z MZ

Y
X
X
A
A:施加90度RF(即射频: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 率)脉冲前的磁化矢量Mz; B:施加90度RF脉冲后的磁化矢量。
Y MXY
B
扶风书苑
29
是不是有点一下进到基础理论里的感觉,不要紧,返回头再解释一下, 这就如同把弹簧给弯曲90度(似乎不太准确,聊助于理解吧):
(把本幻灯片全部看完后回头再看这些片子,会不会很清楚了?)
磁共振的基础涉及多学科,其原理比较难懂,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把一堆公式研究明 白,不是为了做深,而是以最少的知识点迅速切入,我们站在零起点上来搭一座联系基础 与临床的便桥,先别纠结准确与否,再精妙的知识,如果入不了门,等于废纸。
(一切为临床!)
Y
Y 和纵轴上延长( 纵 向 或
T 1 弛豫)。而人体各类
X
X
组织均有特定 T 1 、 T 2 值,
(4)停止后一定时间 (扶5风)书恢苑 复到平衡状态 这些值之间的差异3形4 成
信号对比。
很不喜欢大段的文字,但这个是已经简化到最少的了,再简化知识点就连不到一起去
了,没办法……
●纵向弛豫时间常数—T1
以下先看几个在临床上实际拍的常用的、不同的“像”(不是一个病人
的)
扶风书苑
2
扶风书苑
3
扶风书苑
4
扶风书苑
5
扶风书苑
6
扶风书苑
7
扶风书苑
8
看上去有点乱……
是有点乱,上面6张图就是临床上最常用的6种像, 分别是:T1、T2、FLAIR、ADC、DWI、MRA;另外 还有增强扫描等(都是什么意思?)
• 它是人体内最多的物质。
• • • 原子: •
原子核 电子(云)
质子 中子
扶风书苑
23
扶风书苑
24
复习一下……
扶风书苑
25

扶风书苑
26
扶风书苑
27
把人体内的H核可看作是自旋状态下的小星球。
自然状态下,H核进动杂乱无章,磁性相互抵消
进入静磁场后,H核磁矩(描述磁性的物理量)发生规律性排列(正负方向),正负方向的磁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相互抵消后,少数正向排列(低能态)的H核合成总磁化矢量(M) 即为MR信号基础。
我们就以T1、T2为切入点,顺带解释其他各像
下面进入正题……
扶风书苑
9
医学影像学发展史 1895年Röentgen发现X线,形成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 20世纪50年代出现超声(ultrasonography,USG)检查 20世纪60年代出现核素(ν-scintigraphy) 扫描 20世纪70年代出现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 20世纪80年代出现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 20世纪80年代出现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
扶风书苑
33
Z
Z
Z
90度
Y
Y
Y
X
(1)静磁场中
X
(2)90度脉冲
X
(3)脉冲停止后
(将在此基础上给予
【施加】外加磁场
(反弹)
【施加】外加磁场)
Z
Z
(3)-(5)该过程称 弛豫(relaxation),即将
能量(MR信号)释放出
来 。 整个弛豫过程实际
上是磁化矢量在横轴上
缩短( 横 向 或 T 2 弛豫),
而每一张代表不同的“像”,有不同的意义;
同一个人的同一病变在不同的“像”上有时是黑的,有时是白的;再 看一下正常组织,比如脑脊液,也是有的黑、有的白;大部分的“像” 上是看得到头骨的,但在有的“像”上却看不到头骨;如果不知道各 种“像”都代表什么意思,看磁共振真如同如看天书一般。
核磁共振的问题千头万绪,但最紧要的是一定先解决这个(最重要的、 入门的)问题:每种“像”的意义及表现?
扶风书苑
30
之后……扶风书苑31源自弛豫 “回复”专业点的叫法:
弛豫:自然界的一种固有属性,即:任何系统都有在外界 激励撤消后回到原本(原始、平衡)状态的性质,这种从 激励回到原本状态的过程就是弛豫过程。
弛豫快慢用T(即弛豫时间)来表示。 T1是纵向弛豫; T2是横向弛豫。
扶风书苑
32
现在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眼前面的 那个坐标是什么意思?
头颅核磁共振的简单入门(几个成像的意义) 李云祥
这个不是最专业的核磁共振的PPT,借用了部分老师的课件,并重新整理形成的,或 者存在漏洞,但我们都知道临床工作是多么繁重,在知识的补充上,简洁明了是最重 要的,简单入门!这就是目的,请大家指正
扶风书苑
1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看到病人拿来的核磁共振(MRI)的片子往往不是 一张,而是一袋、一堆、一摞、一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