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_-_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

合集下载

白头翁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临床观察

白头翁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临床观察

白头翁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2-01-12T09:17:53.458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11期作者:刘帮华[导读]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运用白头翁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刘帮华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100【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运用白头翁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黏液脓血便、腹痛以及腹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运用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症状,还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白头翁汤;美拉沙秦肠溶片溃疡性结肠炎是非特异性炎症性的一种肠道疾病,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特点,可合并肠道外表现,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癌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当前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通常以西药为主,包括糖皮质激素、磺胺砒啶类药物等,但是疗效较差,且复发率高。

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学上被划分为“肠癖”、“肠风”等范畴,其中白头翁汤具有止痢、解毒以及清热的功效。

因此,本文对白头翁汤运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8例分为两组,每组34例。

对照组病程4-170个月,平均(53.1±38.2)个月,年龄23-69岁,平均(47.4±13.5)个月,其中14例为女性、20例为男性;观察组病程5-171个月,平均(53.4±38.5)个月,年龄24-70岁,平均(47.5±13.6)个月,其中12例为女性、22例为男性。

加味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加味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内蒙古中医药第 40 卷202丨年 2 月第2 期丨nnei.M<mgolii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rine V〇1.40 No.2 202131畴,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邪气侵人等病因所致,治宜温中补 气、健脾暖胃1夂黄芪建中汤中,干姜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党参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白术健睥益气、燥湿止痛;白芍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甘草补脾益气;延胡索活 血、行气、止痛;炙黄芪补中益气;红枣活血补血:诸药共奏补中 益气、养胃健脾、散寒除湿之功效。

再根据临床随症加减,比如 说呕吐,加用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功效的干姜、半夏;反酸,加用具有降逆止呕、制酸止痛功效的吴茱萸、乌贼骨、煅瓦愣,疗 效更佳|51。

此次试验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给予黄 芪建中汤治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50%;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从中可知,黄芪建中汤的应用价值颇高。

综上所述,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显 著,值得推广:参考文献[丨]郑建华,王绮云,陈芳霞,等.中医辨证联合药膳食疗法治疗脾 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观察[J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6):48-50,[2]张秋勤,柯悛华,李华英,等.温脾良附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7):55-57.⑶邱慧霞.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0,丨8(5):208-209.[4]覃凌娜,税典奎,陈峭,等.温胃阳汤治疗H P根除后脾胃虚寒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疗效观察丨J|.湖北中医杂 志,2019,41(7):7-11.15]徐金阳.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 性胃炎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5 ):5132-5133.加味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王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12)摘要目的:探讨加味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一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进 行治疗的2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丨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 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白头翁汤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1.00%,91/100)高于 对照组(79.00%,79/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 O.OS)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2/100)低于对照组(8.00%, 8/100),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 10/100)高于实验组(3.00%,3/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白头翁汤治溃疡性结肠炎

白头翁汤治溃疡性结肠炎

白头翁汤治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结肠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以腹痛、腹泻、便血、粘血便为主要症状的大肠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

西医认为本病和遗传易感性、免疫调节紊乱、感染及环境因素有关。

积极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可能性为3%-5%,病程越长,恶变危险性越大,10年以上病例恶变危险性增加5-10倍。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素体脾肾不足所致,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活动期以标实为主,主要为湿热蕴肠,气血不调,缓解期属本虚为主,主要为正虚邪恋,运化失司,脾肾亏虚。

民初,报寿观护法道长为北派伤寒家,常以当归芍药散(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秦皮、黄柏)、黄土汤(生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甘草、灶心土)调肠道泻下、痢疾、出血三症,谓之“三元救生方”。

白头翁汤治休息痢所致下脓血证,慢性溃疡型结肠炎就在其中,主要
虽归白头翁,黄连、秦皮的消炎祛邪亦不示弱,同属重要角色;添入乳香、没药化腐生肌,大量的仙鹤草清肠固正,可提高疗效,促进病情转化、早日恢复健康。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

的 。 例 如 少 阴病 四肢 寒 冷 , 手足屈 曲而睡 , 精 神 衰乏 , 脉 沉须用 附子、 干姜 、 甘 草 等 回 阳救 逆 , 就 不能用独活这种发表 药。
另 一 种 是 引 向 疾 病 所 在 。 例 如 咽 喉 病 须 用
般 引经 报 使 有 两种 。

种 是 引 向经脉 , 如 太 阳经病 , 用羌 活 、 防
本 方 证 是 因热 毒 深 陷 血 分 ,下 迫 大 肠 所
食导 滞 ; 用 于 阿 米 巴痢 疾 , 配合 吞 服鸦胆 子 ( 桂
圆 肉干包 裹 ) , 疗效 更 佳 。 白头 翁 汤 主 要 有 抗 菌 ,抗 阿 米 巴原 虫 , 抗
致。 热 毒 熏 灼 肠 胃气 血 , 化 为脓 血 , 而见 下痢 脓 血 、 赤多 白少 ; 热 毒 阻滞 气机 则腹 痛 里急 后重 ;
渴 欲饮 水 , 舌 红苔 黄 , 脉 弦 数 皆 为热 邪 内盛 之
炎 , 增 强 免 疫 功 能 等 作 用 。 现 代 临 床 应 用 白头
翁汤 , 常用 于 治 疗 阿 米 巴 痢疾 、 细 菌 性 痢 疾 属
象 。治 宜清 热解 毒 , 凉血 止痢 , 热退 毒解 , 则 痢 止 而 后 重 自除 。 故 方 用 苦 寒 而 入 血 分 的 性 不 是 每 一 种 病 都 适 合
治疗咽 喉 、 下肢 、 上 肢 的 某些病 有 效 , 如 果 认 为
必 须 用 这 些 药 为 引 ,那 就 未 免 牵 强 附会 了 。 因 此, 应 当 灵 活 掌握 与运 用 , 不可拘泥。
[ 2 0 1 5 . 0 3 】 j
口 戴 芬 妮
毒 , 燥 湿厚 肠 , 为 治 痢要 药 ; 黄柏 清下 焦 湿 热 ,

白头翁汤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6例

白头翁汤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6例

白头翁汤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66例【摘要】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6例。

方法: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选取6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6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2组(各33例),其中3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3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白头翁汤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客观治疗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白头翁汤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白头翁汤;中药灌肠;疾病活动度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具有发病率高、迁延难愈、复发率高等特点,患者多表现出腹痛、里急后重、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限制正常生活节奏顺利开展[1]。

既往多采用西药治疗,但方法单一,易产生不良反应,预后不佳。

近些年来,中医治疗凭借其价格便宜、安全无害、绿色环保等优势逐渐进入人们视野。

本文主要探讨白头翁汤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共选择6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来源2018.10-2020.10,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3)。

对照组中共33例,男女比例为20:13,年龄21-62岁,平均(41.45±12.27)岁。

观察组中共33例,男女比例为18:15,年龄22-60岁,平均(41.96±11.89)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每天4次,每次1.0g。

观察组采用白头翁汤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白头翁汤药方组成:白头翁30g、黄连30g、黄柏20g、苦参20g、龙骨15g、厚朴15g、赤芍15g、茯苓15g、干姜15g、当归10g、阿胶10g、秦皮10g、附子10g、甘草6g。

白头翁汤的功效与作用,方歌方解,白头翁汤临床应用医案

白头翁汤的功效与作用,方歌方解,白头翁汤临床应用医案

白头翁汤的功效与作用,方歌方解,白头翁汤临床应用医案本文目录 [hide]••2 【白头翁汤组成】•3 【白头翁汤煎服方法】•4 【白头翁汤功效主治】•5 【白头翁汤方歌】•6 【白头翁汤方解】•7 【白头翁汤临床运用】•8 【白头翁汤医案】【白头翁汤原文】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371)2.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373)【白头翁汤组成】白头翁10g 黄连10g 黄柏10g 秦皮10g【白头翁汤煎服方法】水浸20分钟,煎30分钟,混合约400ml,分2次服。

【白头翁汤功效主治】腹痛下痢、里急后重、赤多白少,或纯为血痢者。

【白头翁汤方歌】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白头翁汤方解】此为治热性下利之方。

陆渊雷谓:“热利,谓下利之属于热者,不必指身热,但脉舌腹候有热象者皆是。

”故临床使用不必局限于厥阴病下利,惟以下利脓血,思饮喜冷,肛热,脉象滑数为目标。

痢疾一病,多属湿热。

盖湿热邪毒滞于大肠,肠中壅塞不通,则腹痛里急,肛门重坠;血被热腐,则酿为脓血。

陈修园《医学三字经》指出:“湿热伤,赤白痢。

热胜湿,赤痢溃。

湿胜热,白痢坠。

”本方所治之痢,属热胜于湿。

临床表现下痢赤多白少,或纯为血痢,色鲜气秽,里急后重,肛门灼烙,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口干口苦,思饮欲冷等湿热症状。

若下痢白多赤少,腹痛喜温,或下痢滑脱不禁,肛门虚坠而不热,困倦嗜卧,舌淡脉细者,为湿胜于热、脾肾虚寒,则非本方所宜也。

古谓无积不成痢,故腹痛拒压者,需加消积导滞之品,如枳实、厚朴、槟榔、川军;下血较多者,加三七参逐瘀止血。

张锡纯谓:“三七化瘀血不伤新血,一味三七,可代《金匮》之下瘀血汤,且较下瘀血汤更稳妥也。

”肠中瘀垢荡尽,自无脓血更下之理。

若出现神疲乏力,饥不欲食,舌红无苔,脉象细弱等阴血亏损证者,或病于生产之后,可加阿胶、甘草。

虚甚者,重用生山药滋阴养血。

或谓痢无补法,阿胶、山药,不虑有助湿热?曰:肾者胃之关,开窍二阴,久下不止,伤津亡阴,故虽有湿热,不可不顾其阴。

小议《伤寒论》白头翁汤在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的运用

小议《伤寒论》白头翁汤在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的运用

小议《伤寒论》白头翁汤在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的运用小议《伤寒论》中白头翁汤在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中的运用指证、历代医家论述、临床运用及现代实验研究。

标签:白头翁汤;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作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结肠非特异性炎症改变,目前尚缺乏根治性措施,治疗上比较棘手。

其主要表现为腹痛、大便次数增多、黏液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

依据UC患者的症状,属于中医“下利、痢疾”的范畴,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然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其正邪盛衰又各有侧重。

正所谓《景岳全书·痢疾》云:“凡治痢疾, 最当察虚实,辨寒热,此泻痢中最大关系。

”《伤寒论》对下利的论述涉及条文达90余条、方剂约30余首之多。

现根据UC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表现,略举伤寒论中白头翁汤的具体方药、历代医家的评述、临床运用与研究。

UC急性发作期临床表现为腹泻,每日数次或10次以上,腹痛,多局限于左下腹及下部,黏液血便或便鲜血,里急后重,发热,恶心呕吐等,结肠镜下见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黏膜变脆,呈颗粒状,伴有渗血,黏膜看见大小不一、深度不等的溃疡。

四诊合参,其病机是湿热之邪壅滞肠间,治疗以清化湿热为主。

其代表方现略举白头翁汤。

《伤寒论》第370条: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江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此足阳明、少阴、厥阴药也。

白头翁苦寒能入阳明血分,而凉血止痢;秦皮苦寒性涩,能凉肝益肾而固下焦;黄连凉心清肝;黄柏泻火补水,并能燥湿止痢而厚肠,取寒能胜热,苦能坚阴,涩能断下也。

《伤寒来苏集》曰:四味皆苦寒除湿胜热之品。

可见清热燥湿,凉血止痢为该方主治大法。

其用药指证为: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明显,无表证。

病机为湿热蕴结。

病理变化为湿热邪毒蕴结壅滞肠中,脉络失和,血败肉腐,内溃成疡。

方中白头翁苦寒,善清肠热,并能凉血,秦皮苦寒,能解大肠湿热,佐以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坚阴厚肠,共奏清热燥湿,凉血止利之功。

白头翁汤化裁治病方

白头翁汤化裁治病方

白头翁汤化裁治病方白头翁汤化裁治病方白头翁汤由白头翁15 克,黄连9克,黄柏6克,秦皮9克组成。

近年临床工作者用该方化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鼠伤寒肠炎和痢疾,取得了满意效果。

治疗痢疾1.治疗菌痢:白头翁15 克,黄柏、秦皮各12克,黄连6克。

水煎30分钟,取汁 250毫升,保留灌肠,每天1~ 2次,待痢止后继用1~2灭后停药。

适用于细菌性痢疾。

一般用药1~3天即可使大便恢复正常。

2.冶疗阿米巴痢疾:白头翁30克,秦皮12克,黄柏 12克,黄连10克,银花30 克,紫花地丁30克,大黄6 克。

首煎加水400毫升,煎煮取汁300毫升,二煎加水 100毫升,煎煮取汁100毫升,合并药液待凉后,取药汁200毫升保留灌肠。

急性发作者,每天保留灌肠2次, 3天后改为每天1次,5天为 1疗程,慢性患者一般需2 个疗程,病程1年以上者,需加用一个疗程以巩吲疗效。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白头翁30克,赤石脂 20克,姜炭、粳米各15克,秦皮9克,黄连、黄柏、乳香、没药各6克,甘草3克。

每天1剂,水煎3次,去渣,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30天为l 疗程。

2.白头翁、苦参各30 克,黄连、黄柏、秦皮、地肤子各20克,当归20克。

水煎取汁100毫升~150毫升,保留灌肠,每晚临睡前1次。

药液以40℃左右为宜,灌肠部位的深浅视乙状结肠镜检的病灶部位而定,灌肠后嘱患者翻转身体,保留12小时,7 天为1疗程,一疗程未愈者,休息3天,进行下一疗程。

治疗慢性结肠炎1.白头翁30克,黄柏15 克,黄连15克,秦皮20克。

出血者加云南白药1/2支,溃疡者加锡类散1/2支。

中药煎至150毫升,使用前加入中成药保留灌肠,每天1 次,药液38℃~420c。

16天为1疗程,未愈者隔7天再行第2疗程治疗。

2.白头翁、黄芪各30 克,秦皮、炮姜炭、黄连、木香、黄柏各6克,丹皮、大黄炭、当归、生薏仁各10 克,虎杖,山楂炭、银花炭各15克。

水煎服,每天1 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头翁汤
汉 张仲景《伤寒论》
精选PPT
1
白头翁二两(15g)

黄柏三两(12g)

黄连三两(6g)
秦皮三两(12g)
精选PPT
2
方歌
• 白头翁治热毒痢 • 黄连黄柏佐秦皮 • 清热解毒并凉血 • 赤多白少脓血医。
精选PPT
3
功用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精选PPT
4
主治
热毒痢疾
精选PPT
5
方解
精选PPT
11
简介
•近年发现该病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 一,在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中占有重要 地位。尤其是老年病人,大约占所有下消化 道出血原因的4%左右。 •有文献报道大约50%的门脉高压患者伴有结 肠血管扩张症。
精选PPT
பைடு நூலகம்12
病因
1 获得性血管畸形
病变多为单发,由薄壁血管组成,不伴有炎症和纤 维化,尽管多发于右半结肠,也可以发生于左半结肠和 小肠,偶有报道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和空,回肠 ,血管病变不累及其他内脏。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黄连— 清热解毒,燥湿厚肠
黄柏— 泻下焦湿热,燥湿止痢
秦皮— 收涩止痢,清湿热
精选PPT
6
运用
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 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精选PPT
7
腹痛
里急后重
肛门灼热
辨证要点
下痢脓血
赤多白少
渴欲饮水
舌红苔黄
脉弦数 精选PPT
8
原文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1)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 主之。”(373)
精选PPT
22
诊断鉴别
本病宜与消化道肿瘤,食管静脉曲张和胃黏膜出 血,结肠憩室炎,结肠血管瘤等引起下消化道出血
相鉴别。
对有反复发作的下消化道出血或有慢性缺铁性 贫血病史的患者,经各种检查排除了消化道肿瘤, 食管静脉曲张和胃黏膜出血,结肠憩室炎,结肠血 管瘤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后,应考虑有结 肠血管扩张症的可能,特别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 者以及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
精选PPT
21
检查
6 结肠镜
结肠血管扩张症病变的内镜下表现与病变的 程度有很大关系,由于通常的病变位于黏膜下, 并且病变范围较小,在大多数轻症患者黏膜表现 不明显,内镜检查难以发现明显的血管病变,当 扩张血管侵及黏膜层时,病变部位可见典型的平 坦或略为隆起的红色血管斑,斑点内可见呈蜘蛛 网样或珊瑚样分布的血管网,病变局部黏膜充血 ,触之易出血。
精选PPT
9
结肠毛细血管 扩张症
精选PPT
10
简介
• 结肠血管扩张症是一组结肠血管畸形病变的 总称,是由良性非肿瘤性扩张的血管丛构成 ,又称结肠血管发育不良、结肠血管扩张、 结肠动静脉畸形。
• 1960年Margulis首次通过肠系膜动静脉造影 证实了结肠血管扩张症的存在,以后有关报 道逐渐增多。
精选PPT
14
病因
3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大多具有家族遗传史,肠道出血极少发生于35 岁以前,可以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但回肠和 右半结肠最多见,常为多发,散在分布,在口咽部 和舌黏膜处可见典型的毛细血管扩张表现,其他常 被侵犯的脏器包括肾,肝,脑和肺,毛细血管,小 动脉和小静脉管壁内弹力纤维和肌纤维的薄弱,使 得病变部位易在受损伤后发生大量出血。
迟和可见卵圆形血管簇,血管簇在血管造影的动 脉相最为明显,多位于回结肠动脉末端分支部位 ,表现为卵圆形的血管簇团,血管内造影剂排空 缓慢,在静脉相仍可见结肠壁内迂曲扩张的静脉 ,提示黏膜下有扩张的静脉丛,伴有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瘘病变时,由于动静脉短路形成,早期 即可见静脉充盈(4~5s即出现)。
精选PPT
精选PPT
15
发病机制
• 获得性血管畸形的发生机制与后天性因素引起 的结肠静脉回流受阻,黏膜下动静脉短路有关 。结肠血管扩张症的发生与结肠内压经常反复 升高有关,结肠内压力升高或肠壁平滑肌处于 收缩状态,使穿越平滑肌的血管壁受压,肠壁 黏膜下小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内压力升高,加 之静脉壁本身的病变和薄弱,导致静脉迂曲扩 张。
精选PPT
17
检查
•1.血常规 可有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2.血液生化 其指标变化与原发疾病有关,如动脉硬化者可有
血脂代谢的异常;糖尿病者血糖代谢的相关指标异常; 门脉高压症和肝病变晚期血浆蛋白代谢异常等。 •3.肝功能和肺功能
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或慢性阻塞性肺病者,可 有肝功能或肺功能的异常。
精选PPT
• 另有一部分结肠血管扩张症的发生一般认为与 先天性肠壁和血管壁的发育缺陷有关。
精选PPT
16
症状
• 绝大多数结肠血管扩张症的人群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少数病 人以骤发,间歇或反复发作的无痛性下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发 病特征,
• 由于每次发作的出血量,出血速度和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 现也有明显差异:病变位于结肠近端,出血较多的患者多数 有栗色便或柏油样便;病变位于左半结肠,出血较多的患者 大便可呈鲜红色;少数短期内大量出血的患者可因急性大出 血而发生失血性休克;长期反复少量出血的患者主要表现为 慢性缺铁性贫血。
18
检查
4.结肠造影 由于结肠血管扩张症的病变局限于黏膜下,
而且病变通常小于1cm,仅约15%的患者在行结 肠造影检查时可见到散在的小的结肠黏膜糜烂病 变或小溃疡,大多数患者没有异常发现。该检查 主要目的是除外其他胃肠道病变,如结肠肿瘤, 憩室等。
精选PPT
19
检查
5 肠系膜血管造影 典型表现为造影剂在病变部位静脉内排空延
20
检查
6 结肠镜 该方法既可以用来证实肠系膜血管造影的结
果,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出血,如消化道肿瘤等 ,同时还可用于病变的活检和治疗。检查时机应 选择在未出血或小量出血时检查。
有时因血管病变较轻微,与内镜擦伤或吸引 器损伤较难鉴别,所以进镜时仔细观察,短期内 可重复检查,若病变在同一部位有确诊意义。
多发于老年人,病变出血大多发生于伴有高血压, 动脉硬化,糖尿病,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慢性阻塞性 肺病以及慢性肾病的老年人。
精选PPT
13
病因
2 先天性动静脉畸形
始发于青年人,病变多呈弥漫性,但非浸润性 ,由异常动脉和静脉构成,通常发生于小肠,也可 发生于结肠,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相似 ,但不伴有全身表现,这些先天性病变有时还伴有 Tumer综合征(表现为躯体短小,性腺发育不全和蹼 颈等畸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