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我们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读《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有感

我们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读《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

实录》有感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一个1980年出生的人,与改革开放的历程几乎同步。在自己38年的成长中,我自己亲身经历了自己、家庭、学校、城市的巨大变化,见证了这个国家的伟大进步。毋庸置疑,这应该归功于小平同志肇始的改革开放。上次去北京,我还特意选择居住在北京京西宾馆——4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所在地,想穿越时空去感受当年决策者们毅然决然的心境。

人必须知耻而后勇,置之死地而后生。文革后的中国大陆正是处于这样的一个死地,整个国家和民众都处于一个迷茫困顿却又渴求变化的矛盾中。这在《伟大的历程》中有详细的描述。在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科斯的《变革中国》中也都有详细的叙述。人人求变,这是民心所向民意所在。任何一个伟大的政治家都不能漠视这样强烈的民心民意。顺民心体民意才能将改革的力量爆发出来。小平同志的伟大,就在于他敏锐的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1978年、1992年,不管外部怎么施压,内部高层怎么反对,他都旗帜鲜明地坚持将改革进行到底。我

在读《邓选》第三卷时,读到他论述改革的内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是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彻底的实用主义者。他尊重事实,践行实事求是;他不盲从意识形态,重视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尊重民心民意,充分解放了民间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回顾这段历史,我们看到了巨大的成就。1978-1992-1997,小平同志在人生的最后20年里,用生命呵护的中国改革开放成就让全世界刮目相看。中国的民间力量、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就像一只被压抑到底的弹簧迸发出巨大的反弹力量。制度经济学大师科斯在《变革中国》中评价这段历史,他说中国大陆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不是共产党政府做对了什么,而是政府在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放手让民间力量去做了。我觉得科斯总结的很对,他明白小平同志的决策用意。

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位旗手毫无疑问是朱镕基总理。在读完鲍尔森的《与中国打交道》后,我对朱总理为改革开放呕心沥血佩服之至。朱总理一直在经济领域内抓改革。在小平同志完成对民间力量的放手和调动后,朱总理着手进行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住房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还有就是加入WTO。正是朱总理艰苦卓绝的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奠定了改革开放后来20年成功的体制基础。他完

成了抓大放小国退民进;金融业的现代治理方式改造;房地产市场化改造;扫清了外资进入的门槛;顺利加入了WTO等。朱总理那句誓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所有人印象深刻。“大仁不仁”,当年国退民进,让大批工人下岗,这让朱总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背负着万千骂名,所以他的誓言是心迹表露。

在鲍尔森的《与中国打交道》一书中,他详细描述了参与中国国企改革的细节,比如帮国企海外上市,借助国际资本力量帮助国企实现治理方式的脱胎换骨;建立企业家论坛,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建立中美政府间对话渠道,频繁进行政府间对话沟通。如果说小平同志是凭借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开启改革,那朱总理就是运用国际视野和娴熟的技术手段来推进中国的体制改革。历史在此刻,善待了中国。

改革开放进行了40年。下一步怎么走?9月16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主办的“纪念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暨50人论坛成立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使命”。其中包括刘鹤、楼继伟、周小川等一帮中国最顶级的经济实权人物,他们也是当年帮助朱总理推进体制改革的专家型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