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我国个人所得税政策发展历程及计税方式

我国个人所得税政策发展历程及计税方式一、个人所得税是什么个人所得税是政府对个人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收。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纳税人:通常是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获得收入的个人。
课税对象:包括工资、薪金、奖金、利息、股息、租金、版税、资本利得等各类收入。
税率:可能采用单一税率或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意味着税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
免税额:通常有一个基本的免税额,即在一定金额以下的收入不需要缴纳税款。
扣除项:包括基本扣除、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等,允许纳税人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一部分。
税收抵免:某些情况下,纳税人可以享受税收抵免,减少应缴税款。
申报方式:可能包括自行申报、预扣预缴、代扣代缴等方式。
税收征管:税务机关负责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
税收用途:个人所得税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用于支持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
税收政策:政府可能会根据经济和社会情况调整个人所得税政策,如提高免税额、调整税率等。
在中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具体的税率、扣除标准和税收优惠政策。
例如,自2019年起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自1980年建立以来,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
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标志着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建立。
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对本国公民的个人收入统一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
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发布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94年:国务院配套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完善了个税的法律体系。
税法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

税法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税法是指国家对纳税人征收和管理税收的法律规定。
税法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税种、税率和纳税人。
一、税种税种是指国家对不同的经济活动征收的不同类型的税。
我国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税种:1. 增值税增值税是我国主要的间接税,适用于商品和劳务的生产、销售和进口环节。
增值税按照不同的档次分为17%、11%和6%三个等级,其中17%适用于一般纳税人,11%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6%适用于特定行业。
2. 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所得到的净利润按照规定缴纳给国家的一种直接性质的所得型税。
我国企业所得税分为两类:一类是居民企业所得应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另一类是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营业额、利润或其他所得应缴纳10%-35%不等的企业所得税。
3. 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从各种来源获得收入后,按照规定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直接性质的所得型税。
我国个人所得税按照不同的档次分为7个等级,其中最高档次适用于年收入超过960,000元的个人。
4. 资源税资源税是指国家对采矿、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征收的一种税收。
我国主要征收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税。
二、税率税率是指国家对不同经济活动征收的税金所规定的比例或金额。
我国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税率:1. 增值税率增值税按照不同的档次分为17%、11%和6%三个等级。
2. 企业所得税率居民企业所得应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营业额、利润或其他所得应缴纳10%-35%不等的企业所得税。
3. 个人所得税率我国个人所得税按照不同的档次分为7个等级,其中最高档次适用于年收入超过960,000元的个人。
4. 资源税率资源税根据不同类型资源征收不同比例或金额。
三、纳税人纳税人是指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我国纳税人包括以下几类:1. 企业企业是我国主要的纳税人,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
2. 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是指个人独立经营的小型商户,如小摊贩、小作坊等。
第13章 个人所得税法.pdf

第十三章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个人所得税征收与缴纳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规范是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制定、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及2008年2月18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节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个人所得税是以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埘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是政府利用税收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不仅包括个人还包括具有自然人性质的企业。
个人所得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一个税种,最早产生于18世纪的英国。
很多国家个人所得税在全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了其他税种,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
二、个人所得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最早诞生于英同。
18世纪末英国由于与法国交战致使财政吃紧,而作为当时主要税收收人来源的消费税和关税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有人提议向高收入者征收所得税。
1799年英国开始丌征个人所得税。
然而战争一结束,认为个人所得税侵犯隐私和个人权利的言论就占据了上风,个人所得税被停征。
直到1 842年,英国财政部门才又一次让议会和民众信服个人所得税的必要性,重新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
随着现代国家的发展,公共财政的建立,国家机构日益膨胀,同家担负起越来越多的公共职能,相应地对于财政收入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增加。
个人所得税在20世纪被世界上大多数围家所采纳,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税收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缓解贫富悬殊、促进社会稳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公认。
它也被称为经济调节的“内在稳定器”。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下对外经济往来、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需要,为了维护国家的税收权益和保障外籍人员的合法权益,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并同时公布实施。
《税法》第八章.解读

【案例3-多选5】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
纳税人的是(
)。
A.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
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 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超过6个月不满 1年的个人 D.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答案】AD
15
【案例5-判断7】我国税法规定,在中国境内无住所,
10
境内所得 境外所得
境内所得
3、应用实例
【案例1-单选9】某人2004年2月10日来华工作,2005 年3月17日离华,2005年4月14日又来华,2005 年9月26日离华,2005年10月9日又来华,2006年5月 离华回国,则该纳税人( )。 A.2004年度为居民纳税人,2005年度为非居民纳税人 B.2005年度为居民纳税人,2004年度为非居民纳税人 C.2004、2005年度均为非居民纳税人 D.2004、2005年度均为居民纳税人
27
第二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它是纳税人取得的 收入总额扣除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项目额后的余额。 说明:本课程教学中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 得” 以及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的应纳税额计算不做要求。故不作讲解。
28
一、工资薪金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基本计税公式:应纳个人所得税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3
【答案】C
【解析】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
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属于我国的居民
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
日,即以居住满1年为时间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
个人即为居民纳税人。在居住期间内临时离境的,
人民大2024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第14版)PPT第8章 个人所得税会计

引言 对企业所得税,不能望文生义,认为只有企业才缴企 业所得税、所有企业都缴企业所得税。对个人所得税, 同样也不能望文生义,认为只有个人才缴个人所得税、所 有个人都缴个人所得税。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居民个人 和非居民个人,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但其税务会计主 体则是预扣预缴/代扣代缴义务人;而缴纳个人所得税的 居民企业,既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又是税务会计主体 。
税率(%) 3 10 20 25 30 35 45
速算扣除数 0
210 1 410 2 660 4 410 71 60 15 160
8.1 个人所得税税制要素
8.1.3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3.居民企业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 见表8-5。
表8-5 居民企业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8.1.4 个人所得税的减免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减征个人所得税,具体
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1)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2)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 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减税情形。
8.1 个人所得税税制要素
8.1.4 个人所得税的减免
第8章 所得税会计
8.1 个人所得税税制要素 8.2 个人所得税的确认计量 8.3 个人所得税的缴纳与申报 8.4 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8.1 个人所得税税制要素
8.1.1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纳税范围 个人所得税是对自然人取得的应税所得征收的一
种直接税。根据属人与属地原则,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 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8.2 个人所得税的确认计量
8.2.1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2)专项附加扣除。具体包括以下七项:
财政学——7个人所得税

例1
? 某纳税人月薪 3200 元,该纳税人不适用附 加减除费用的规定,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 算过程如下:
? 应纳税所得额 = 3200 – 2000 = 1200 元 ? 应纳税额 = 1200 × 10% – 25 = 95 元
例2
? 在广州一外商投资企业中工作的英国专家 (假设 为非居民纳税人 ),某年某月在该 企业取得工资 收入12400 元人民币,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的 计算过程为:
例6
某纳税个人一次获得设计费 30000元,其应纳的个人 所得税额为多少? 解:1、第一种方法:应纳税额 = 30000 ×(1-20%)
×30% - 2000 = 5200元 2、第二种方法:1)应纳税所得额 = 30000 ×(1-20%)
= 24000元 2)未加成部分应纳税额 = 24000 × 20% = 4800元 3)加成部分应纳税额 =(24000-20000)×20%×50%
? 解:1)应纳税所得额=220000 -180000 -15000 =25000 元
2) 应纳税额 = 25000 ×20% = 5000 元
十、偶然所得
?按次征收,没有任何费用扣除 ?应纳税所得额 = 每次收入额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20%
十一、特殊计税方法
? 对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一次取得数月奖金或年终加薪、 劳动分红的计算征税问题
第十一章
个人所得税
本章重点内容
?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概述
?定义:对个人的各项所得征税的税种。 ?特点
1 、分类征收 2 、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用 3 、费用减除额宽 ( 定率和定额减除 ) 4 、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收方法
税收理论与实务

一、个人所得税概述
㈡所得税立法思想
所得源泉说。应税所得须具有循环出现、 反复发生的源泉性质。 净资产增加说。应税所得是某人的经济力 量在两个时点之间的净增大的货币价值。 消费权力净增加说。应税所得是在一个时 期中个人消费权力净增加额的货币价值。
❖这就是关于应税所得的著名的Haig-Simons定 义。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㈢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不超过 500 元的
5
超过 500 元至 2000 元的部分
10
超过 2000 元至 5000 元的部分
15
超过 5000 元至 20000 元的部分
20
超过 20000 元至 40000 元的部分
25
超过 40000 元至 60000 元的部分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关于计税依据的其他注意事项: 对个人取得的所得难以界定其应税所得 项目的,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若个人将其所得 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其捐 赠中未超过所申报的应税所得额30%的 部分允许从应税所得额中扣除。 (续下页)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例:若某人某月工资为5 600元,试计算他该 月的应纳税额。
解:因为其所得属于工资、薪金项,所以 应税所得额=5 600-800=4 800 其适用工薪税率表的第3级税率,所以 应纳税额=4 800×15%-125=595
三、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㈡适用比例税率的税额计算
一般,对第4~11项所得 ❖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20% 特别:稿酬所得的应纳税额计算
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个人所得税

4、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居住不 超过90日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 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关于来源于境内所得的说明
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 内的所得: 1、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 2、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3、转让中国境内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或者在中国境内 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4、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5、从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取得的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每次”收入的确定:
(一)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 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 (二)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一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所取得 的收入为一次。 (四)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五)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 的收入为一次。 (六)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 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 纳税所得。
征税范围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 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 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 、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 、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 、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 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五)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 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㈠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㈢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㈠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按照国际惯例,我国在个人所得税纳税 人的界定上采用了住所和居留时间两个标准, 将纳税人区分为: 1.居民纳税人 2.非居民纳税人
对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所得为一次; 对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一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取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1.工资薪金所得
❖ 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 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 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应税所得额=每月工资、薪金所得-800元
❖ 对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籍人员及在境外任职的中国 公民:应税所得额=每月工资、薪金所得-4000元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 应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元
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 应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
这几项所得按次计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 “每次收入”是指:
对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 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 收入为一次;
㈢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
目前世界上个人所得税的模式有三种: ❖ 分类所得税是对同一纳税人不同类别的所得,按
不同的税率分别征税 ❖ 综合所得税是将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的各种所得
综合起来,减去各项法定减免和扣除项目的数额, 就其余额按累进税率征收 ❖ 混合所得税是先对纳税人各项所得分类,从来源 征税,然后再综合纳税人全年各种所得额,如达 到一定标准,再按累进税率计税。
❖ 对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征收个人所得税时, 比照外籍人员执行。
❖ 此项所得按月计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 是指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的所得,包括:
个人从事生产经营,以及有偿服务的所得; 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所得。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㈠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1.居民纳税人
❖ 居民纳税人: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 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就是 我国居民纳税人。
有住所,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 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
无住所,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 满365天,临时离境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 累计不超过90日的不扣减日数。
❖ 英国于1842年对所得税进行了立法,到1909 年开征了超额税,成为现代个人所得税制的 开端。
❖ 美国现行所得税制源于1913年10月颁布的所 得税法。
❖ 我国1980年9月10日颁布第一部个人所得税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 1994年1月1日开始实行现行个人所得税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个人所得税概述
㈡所得税立法思想
❖ 源泉所得概念便于征收,但对其他收 入不征税不符合公平原则,且税基狭 窄。
❖ 净资产增加说把所有收益均视为所得, 但应税所的随消费增加而减少不合理, 执行也困难。
❖ H-S定义的应税所得包括一切来源的 收入,且与消费无关,符合公平原则 和中性原则,也比较容易执行。
一、个人所得税概述
❖ 应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 成本、费用,是指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项计入成本 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损失是指各项相关的营业外支出。
❖ 此项所得按年计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3.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 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
㈡所得税立法思想
❖ 所得源泉说。应税所得须具有循环出现、 反复发生的源泉性质。
❖ 净资产增加说。应税所得是某人的经济力 量在两个时点之间的净增大的货币价值。
❖ 消费权力净增加说。应税所得是在一个时 期中个人消费权力净增加额的货币价值。
这就是关于应税所得的著名的Haig-Simons定 义。
一、个人所得税概述
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 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 应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800元×12
其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人按照承包经营、承租 经营合同规定分得的经营利润和另外领取的 工资、薪金所得的总和。
❖ 此项所得按年计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财产租赁所得,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㈠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 关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的特别规定
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 取得的所得;
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 所得;
转让中国境内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或 者在中国境内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 居民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必须就其来源 于中国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纳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㈠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2.非居民纳税人
❖ 非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 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 满一年的个人,只要在我国境内取得 了所得,就是非居民纳税人。
❖ 非居民纳税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即 只须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缴纳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所得税概述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三、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四、个人所得税的减免与征收 五、个人所得税评析
一、个人所得税概述
㈠个人所得税的建立与发展 ㈡所得税立法思想 ㈢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
一、个人所得税概述
㈠个人所得税的建立与发展
❖ 最早创立个人所得税是在1789年,英、法战 争期间,战后即废止。
从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 者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个人取得的各种 所得,
❖ 计税依据并不直接是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 而是个人的应税所得额,即纳税人的收入 总额扣除各项费用或成本之后的净所得。
❖ 我国个人所得税列举的应税所得有11项, 因为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计税依据要 分类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