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论证要合理11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论证要合理》讲义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论证要合理》讲义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作文指导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论证合理的重要性,掌握使论证合理的方法。
2.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推理、恰当选择论据、合理安排论证结构以及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来进行论证。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掌握论证合理的方法,包括符合逻辑、论据支持论点、论证结构合理以及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论证,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2. 难点(1)如何准确判断和避免论证中出现的逻辑错误。
(2)怎样选择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论据来支持论点。
(3)在论证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论证结构,使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论证合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论证中的问题。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范文和问题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论证合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展示话题:“金钱是万能的吗?”“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
- 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这些话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论证才能让别人信服?-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论证要合理。
2. 讲解论证合理的重要性- 讲解:论证是议论文的核心,它通过逻辑推理和事实论据来支持作者的观点。
一个合理的论证能够使观点更有说服力,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 举例:如果有人说“因为天空是蓝色的,所以所有的花朵都是红色的”,这样的论证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天空的颜色与花朵的颜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 强调:不合理的论证会导致文章缺乏可信度,无法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3. 论证要符合逻辑- 观点一致:确保论点在论证过程中保持一致,不出现前后矛盾或偏离主题的情况。
第五单元 写作 论证要合理 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五单元写作论证要合理一等奖创新教案写作论证要合理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写议论文,观点要统一,论证要严密。
2.引导学生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能够支持观点。
3.鼓励学生使用多种形式的论证方法,使文章结构合理。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能够支持观点。
2.鼓励学生使用多种形式的论证方法,使文章结构合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写作议论文,不论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摆事实、讲道理,也就是要进行论证。
合理的论证,要求选用恰切的论据,运用适当的论证方法,准确阐发论据与观点间的逻辑关联。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讨如何做到论证合理。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回顾课文,明确“论证合理”。
回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两篇课文,找出文章的论点与其中一处论据。
课文论点论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怀疑与学问》学则须疑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思考讨论,明确“论证要合理”的概念。
论证合理,就是围绕观点,把经过选择的论据组织起来,使两者有机结合,从而推导出令人信服的合理的结论。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2.探究活动二:结合材料,探究“论证合理”。
请找出下面这段文字的中心句,说一说这段文字的论题是什么。
找出文中对比论证的部分,从论证的逻辑性上说说你的看法。
好奇心是促进人们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动力。
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努力探索,可以使梦想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
面对这个神奇美妙而又复杂多变的世界,有的人漠不关心,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人充满幻想,鼓足干劲,孜孜进取。
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前者终将一事无成,后者将根植梦想,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明天。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好奇心是促进人们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动力”。
写作《论证要合理》知识点及范文

写作《论证要合理》知识点写议论文离不开论证。
论证,就是围绕观点,把经过选择的论据组织起来,使二者有机结合,从而推导出令人信服的合理结论。
那么,如何使“论证合理”呢?1.论证要符合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
论证是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明和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规律。
论证时要避免犯逻辑错误,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自相矛盾、倒因为果、模棱两可等。
2.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
论证的方法有讲道理、摆事实、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
写作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论证方法,能够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
3.论证结构要合理,思路清晰。
为了使论证的结构合理,可以采取设置分论点的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论证;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结构,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范文不知足者常乐有句老话“知足常乐”,意思是人若懂得满足就可以常快乐。
真的是这样吗?人知足了就可以常乐了吗?我觉得知足只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想法,知足就是说自己沉浸在过去的荣耀之中,不求上进。
一个人应不断追求,不断进取,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成功已是过去的,不代表现在。
如果因为取得一点成功,就认为可以“知足常乐”了,就放弃了追求进取,在原地踏步,那还不如不获得成功呢。
也许还不如失败的好呢,因为得到了失败的教训,这样反而会激起人的斗志,获得更大的成功。
被人誉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留声机等之后,就“知足常乐”了,骄傲自满了,并说出了“不要向我提出什么意见,因为再好的意见也比不上我的头脑”这样的话。
最后,因为他的固执,不肯将直流电改为交流电,使这件事成为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
而与爱迪生刚好相反的则是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从几吨沥青中提炼出了一克镭,但她并没有因为发现了镭而知足常乐,而是马不停蹄地继续研究,之后,她精确地测定了镭元素的原子量。
她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据说,有一次她的一个邻居带着一个小女孩到居里夫家玩,那个小孩临走时竟然把居里夫人获得的诺贝尔奖的奖杯拿走,邻居急忙阻止小孩,可居里夫人却说:“不要紧,那是过去的事了,对我来说只有不断地发现才更有意义”。
写作论证要合理 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

写作论证要合理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理解论证的重要性1.1 引入:通过讨论为什么写作中论证很重要,让学生理解论证在表达观点和说服他人中的作用。
1.2 学习目标:了解论证的概念和重要性能够识别和分析有效的论证1.3 教学内容:论证的定义和作用论证的类型和结构1.4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学生们分组讨论为什么论证在写作中重要分享观点: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1.5 作业:写一篇短文,阐述论证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第二章:学习有效论证的方法2.1 引入:通过讨论如何进行有效的论证,让学生掌握一些论证的技巧。
2.2 学习目标:了解有效论证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进行有效的论证2.3 教学内容:论证的方法和技巧,如事实、数据、权威观点等如何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2.4 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学生们分组讨论不同论证方法的优缺点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论证案例,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2.5 作业:写一篇短文,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来支持一个观点第三章:分析和支持论点3.1 引入:通过讨论如何分析和支持论点,让学生掌握如何构建有力的论证。
3.2 学习目标:能够分析论点,理解其含义和背景能够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来支持论点3.3 教学内容:分析论点的技巧和方法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来支持论点3.4 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学生们分组讨论如何分析和支持论点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论证案例,让学生理解如何构建有力的论证3.5 作业:写一篇短文,分析一个论点,并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来支持第四章:反驳和回应反对意见4.1 引入:通过讨论如何反驳和回应反对意见,让学生掌握如何在论证中应对不同的观点。
4.2 学习目标:能够识别和理解反对意见能够有效地反驳和回应反对意见4.3 教学内容:反驳和回应反对意见的技巧和方法如何处理不同的观点和批评4.4 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学生们分组讨论如何反驳和回应反对意见角色扮演: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反驳和回应反对意见的场景4.5 作业:写一篇短文,分析一个论点,并有效地反驳和回应反对意见第五章:总结和反思5.1 引入:通过讨论如何总结和反思论证,让学生理解在写作中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写作小专题-论证要合理教案(附范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写作小专题-论证要合理教案(附范文)一. 教材分析《论证要合理》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写作小专题的一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论证的方法和技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论证的类型、论证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合理、有逻辑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论证的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但对于如何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合理、有逻辑性可能还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论证的类型和常用的论证方法。
2.掌握使文章论证更加合理、有逻辑性的方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的论证方法和技巧,使自己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论证的类型和常用的论证方法。
2.如何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合理、有逻辑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写作小专题-论证要合理》。
2.相关论证的例子和范文。
3.投影仪或白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讲解论证的类型和常用的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等。
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各种论证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论证方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文章,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阅读范文,分析其中的论证方法和技巧,讨论如何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合理、有逻辑性。
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论证的重要性和方法的应用。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论证要合理》课件(共46张PPT).ppt

技法指导
示例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
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
改 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
后
例 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
读一读陶行知 《创造宣言》 中的几段文字, 说一说作者是 如何论证的。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 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 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 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 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 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 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 比喻论证:形象、浅显易懂。
技法指导
示例
③说说下面的语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了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谏, 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的争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 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了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同 是帝王,为何结局如此不同?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点之间的联系,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技法指导
3.要选择适当的论证方法。
初学写作议论文,常常简单地采用观点加例子的论证方式,方法 较为单一。
实际上,除了讲道理和摆事实外,还有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 比论证等多种方法。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写作《论证要合理》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写作《 论证要 合理》 课件(共 28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写作《 论证要 合理》 课件(共 28张PPT)
例文点评
由“口味”想到的
1 记得电视上播放过这么一条饼 干广告,画面上是几个中国小孩嚼 着饼干,喜滋滋地舔着嘴唇说: “真正的美国口味,我们都爱 吃!”看完之后,我心中不是滋 味,难道“口味”也是美国的好 吗?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写作《 论证要 合理》 课件(共 28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写作《 论证要 合理》 课件(共 28张PPT)
如果环境决定人生,那么我们将同样失去一 个在黑暗中清醒的伟大人物。因此,“黑”或 “赤”全在于个人自己。
但丁,这个黑暗的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 时又是新世纪的最初一位诗人。如果他被环境束 缚,那么中世纪的黑暗还将笼罩多久?
写作实践2. 2.(1)在标题或开篇处提出自己的观点。应明确自己的 观点是“知足常乐”还是“知足未必常乐”。(2)要围 绕自己的观点选取相关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还可以选取 相关的名言警句、古诗词、创意广告词等作为道理论 据。这些事例或名言警句要确保真实、可靠,且具有典 型性。(3)论述时,围绕着观点,对事例或道理论据进 行分析,使其为观点服务。(4)要恰当地安排论证的结 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点评】 故事简洁,引 出自然,表明自 己的疑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写作《 论证要 合理》 课件(共 28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写作《 论证要 合理》 课件(共 28张PPT)
2 记得毛主席在一篇文章中举了 个例子: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 人用刀叉,一定说用刀叉高明、科 学,用筷子落后,就说不通。确 实,西方有许多的东西值得学习, 但不能说什么都是西方的好。西方 人习惯喝咖啡,中国人习惯喝茶, 很难说喝咖啡的口味一定比喝茶的 口味高。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写作论证要合理说课稿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写作论证要合理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的主题是“论证要合理”,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论证的方法和技巧,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
教材通过提供一系列的论证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和模仿,从而提高他们的论证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论证基础,他们能够使用简单的论证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但是,他们的论证往往缺乏深度和逻辑性,不能有效地说服读者。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更高级的论证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论证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三种以上的论证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运用到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讨论和模仿,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论证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论证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论证方法的掌握。
2.论证过程中逻辑性的保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通过分析、讨论和模仿,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论证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论证案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论证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辩论赛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论证的重要性。
2.讲解论证方法:讲解三种以上的论证方法和技巧,并通过案例进行展示。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论证案例,总结论证的方法和技巧。
4.模仿练习:让学生模仿教材中的案例,自己动手写一段论证文字。
5.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论证方法的名称和示例,以及论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逻辑性。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论证的方法和技巧。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模仿练习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评价的标准包括论证方法的运用、逻辑性的保持以及说服力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 哪些材料来支撑观点?
本段文字紧紧围绕“怀疑精神是做一切 学问的基本条件”的观点展开论证。引用高 尔基的名言,增加了观点的说服力;列举出 笛卡儿、伽利略、锺南山的事例进一步证明 观点。
②你还能补充一个恰当的材料来论证 本段的观点吗?
如袁隆平质疑“关于自花授粉水稻杂 交无优势”的理论发明杂交水稻,爱因斯 坦怀疑牛顿经典物理学而创立“相对论”。
写作 论证要合理
第1课时地,这是中国古代国家礼仪 中最隆盛的国祀大典。贞观六年,群臣请求唐太宗 去泰山封禅,借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徵 表示反对。唐太宗觉得奇怪,询问魏徵:“你不同 意进行封禅,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 国未安、四夷未服、年谷未丰、祥瑞未至吗?”
请你说一说魏徵为什么能说服唐太宗?这些 理由都有什么特点?
让人信服
1.什么是论证合理?
论证合理,就是围绕观点,把经过选择的论 据组织起来,使两者有机结合,从而推导出令人 信服的合理的结论。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 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纽带。
2.勾联课文,再识“论证合理”。
(2)深入分析材料,阐述观点。
古人云:自古英才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 寒,范仲淹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 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曾 生活上靠弟弟接济,苏联作家高尔基曾是个流 浪儿,居里夫人则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 贫困是一笔财富。
①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 哪些材料证明观点?
这段文字的观点是“贫困是一笔财富”, 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个杰出人物的事例来证明 观点。
②小组交流:这段文字的不足之处是 什么?请对这段文字进行修改。
不足之处在于堆砌材料,缺乏分析, 因而材料成了僵硬的陪衬,难以使人信服。
回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 疑与学问》两篇课文,找出文章的论点与 其中一处论据。
课文 论点
论据
《中国人 中国人没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 失掉自信 有失掉自 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力了吗》 信力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怀疑与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学则须疑 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
方法归纳
写议论文时,论证要符合逻辑,观点要 一致,概念要统一。论证是用道理和事实对 观点进行证明和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规律, 避免混淆或偷换概念。
2.材料,我诊断
(1)引用恰当材料,论证观点。
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高尔 基有言:“要想把问题弄清楚,就不要急着去 相信,知识的力量就在于怀疑。”如果没有怀 疑精神,笛卡儿屈从于神学的权威,就不会在
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辉煌成绩;如果没有怀疑精 神,伽利略不会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的实验,就不会揭开物体运动的秘密;如果没有 怀疑精神,锺南山院士就不会质疑医学权威认为 的非典病毒为衣原体病毒,就不会为救治病人立 下大功。怀疑精神对于治学就如生命之于氧气, 失去了怀疑,学问也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
学问》
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1.逻辑,我思辨 好奇心是促进人们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动力。 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努力探索,可以使梦想生根发 芽,开出美丽的花朵。面对这个神奇美妙而又复杂 多变的世界,有的人漠不关心,得过且过,不思进 取;有的人充满幻想,鼓足干劲,孜孜进取。无数 的历史事实证明,前者终将一事无成,后者将根植 梦想,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明天。
同学们,如果你是魏徵,你会如何劝说唐太 宗放弃封禅呢?
“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 以来,直到现在,民生并未恢复,仓库尚为空虚, 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百姓承受不 了。况且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君长也 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
万国使者与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空虚,岂不产 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 人的欲望。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补偿百姓的破 费。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什么要 做呢?“封禅之事从此停止。
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说一说这段 文字的论题是什么。找出文中对比论证的部 分,从论证的逻辑性上说说你的看法。
这段文字中心句是“好奇心是促进人们 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动力”。
论题是“好奇心”,但后面的论证中, 无论是举反面例子“有的人漠不关心,得过 且过,不思进取”,还是举正面例子“有的 人充满幻想,鼓足干劲,孜孜进取”,都强 调“进取”,脱离了“好奇心”这一中心, 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