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的传播与社会道德文化建设
校园公益广告

校园公益广告在当今社会,公益广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
校园公益广告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校园公益广告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1.1 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校园公益广告可以通过展示社会问题和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1.2 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校园公益广告可以宣传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招募信息,激励学生参预公益事业,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奉献精神。
1.3 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校园公益广告可以传播正能量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2.1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公益广告可以宣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组织,吸引学生参预,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氛围。
2.2 增进师生交流互动校园公益广告可以传达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2.3 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校园公益广告可以传播正能量和向上精神,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三、推动社会和谐发展3.1 传播社会正能量校园公益广告可以宣传社会正能量和公益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预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3.2 增强社会责任感校园公益广告可以提醒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激励学生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3 培养社会担当精神校园公益广告可以倡导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精神和使命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四、校园公益广告的实施方式4.1 制定校园公益广告计划校园公益广告应制定长期的公益广告计划,明确宣传内容和目标,确保广告效果和持续性。
4.2 创新公益广告形式校园公益广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海报、视频、演讲等,创新形式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广告传播效果。
4.3 加强广告宣传力度校园公益广告应加强宣传力度,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多种渠道传播广告信息,确保广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进一步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方案

进一步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我们可以制定以下方案:1. 定期发布公益广告:制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表,定期发布公益广告,确保公众能够持续地接收到公益信息。
广告内容应包括健康、环保、教育、交通安全等各个方面的主题。
2. 多渠道传播公益广告: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传播公益广告。
通过多渠道的传播,可以实现更广泛的覆盖面,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公益事业。
3. 打造优质公益广告内容:公益广告内容应具有感染力和教育性,能够引起公众的共鸣和关注。
广告策划团队应精心挑选公益主题,以及合适的表达方式,确保广告的有效传达和影响力。
4. 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与其他机构或企业合作,共同推出公益广告项目。
通过合作伙伴的支持,可以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同时,合作伙伴也可以提供更多资源和专业知识,提升公益广告的质量和效果。
5. 设立公益广告评估机制:建立公益广告的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广告的传播效果和观众反馈。
通过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和优化公益广告,提高广告的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
6. 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的公益广告监管和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虚假公益广告和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加强对公益广告从业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广告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
7. 进一步宣传公益机构和项目:公益广告除了传达公益理念和宣传公益事业外,还可以通过宣传公益机构和项目,引导公众参与公益行动。
通过宣传公益机构和项目的成果和影响,可以增加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公益事业的认识和参与度,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论公益广告体现的社会责任

论公益广告体现的社会责任
首先,公益广告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是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成员,其产生的产品和服务对社会健康、环境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企业应该承担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为社会作出贡献。
公益广告在传播企业品牌的同时,也向公众传递正能量、道德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和谐、提高社会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公益广告体现了广告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
广告从业人员是广告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的工作不仅是推广产品,更重要的是将正能量和道德规范传递给公众。
广告从业人员在广告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应该有良知,有责任心,不仅要把握市场需求、塑造品牌形象,还要关注社会利益,不得散布错误信息、误导公众。
通过更好的编制广告内容,不单纯以销售为目的而是真正在关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帮助社会解决一些问题,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之,公益广告是一种宣传行为,它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但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企业、广告从业人员和媒体的社会责任。
公益广告不仅是一种品牌传播机制,同时它更体现了广告透过商业价值,发掘出潜在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正因如此,它的社会价值已经逐渐被各行各业所关注和强调。
希望在未来,更多的公益广告可以体现社会责任,并且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广告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广告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广告: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近年来,公益广告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的有力推动力。
本文将就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1. 公益广告的种类丰富多样公益广告的种类日益增多,包括环保、健康、交通安全、艾滋病预防等多个领域。
公益广告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户外媒体等渠道传播,触及到了大多数人群。
2. 公益广告的传播渠道广泛公益广告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而是逐渐拓展至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为公益广告传播的新渠道,大大提高了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
3. 公益广告对社会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公益广告通过积极倡导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公德意识的提升,使公众对社会问题更加关注和关心。
公益广告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道德观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我国公益广告发展面临的挑战1. 公益广告投放不平衡目前,我国公益广告投放普遍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投放相对较少。
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导致很多地区的公众对公益广告的了解度不高。
2. 公益广告内容雷同化一些公益广告内容经常出现雷同现象,缺乏新颖的创意和独特性。
这种雷同化现象使公众产生审美疲劳,降低了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
3. 公众对公益广告的接受度有限一些公益广告内容过于严肃,缺乏趣味性。
公众可能对这类广告产生厌倦情绪,难以真正接受公益广告所传递的信息。
三、应对策略1. 加强公益广告的区域平衡投放应切实加强对农村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公益广告投放,扩大公众的覆盖范围,提高公众对公益广告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2. 创新公益广告内容,提升传播效果公益广告应注重创意和独特性,不断追求新颖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吸引公众的眼球,并提高传播效果。
同时,可以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引进新颖的公益广告理念和技术手段。
3. 提升公益广告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公益广告可以通过增加趣味元素、设计互动环节等方式,吸引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公益广告的社会价值

公益广告的社会价值公益广告是指为了社会公益而播放的广告。
它不是为了商业目的而存在的广告,而是为了宣传正面的价值观,鼓励人们积极的行为而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益广告在传递信息、宣传正能量、启迪人心方面都有了重要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价值。
第一,公益广告可以帮助传递重要信息。
社会上存在着许多重要信息,例如防灾减灾、交通安全、环保等等,但是这些信息如果只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传递,可能会被人们忽视或者是误解。
而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可以使这些信息更加生动、易于理解,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广为传播。
例如,“爱心接力”公益广告向人们传递的关爱老人的信息,就非常生动、易于理解,让人们在观看广告的时候感受到了浓浓的爱。
第二,公益广告可以宣传正面的价值观。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许多的负面的影响,例如毒品、校园欺凌、网络暴力、宗教极端主义等等。
这些负面影响如果不得到有效的扼制,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
而公益广告正是一种宣传正面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公益广告往往会呼吁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弘扬正义、友爱、勤奋、进取等等价值观。
例如,“英雄的选择”公益广告就通过一个极其平凡的职业杀手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正义、勇气、责任等正面价值观。
第三,公益广告可以启迪人心、激励人们积极向上。
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陷入困境的时候,对人生的信仰和方向容易产生懈怠、迷失甚至绝望。
而公益广告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感人的故事,启发人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并且鼓励人们积极进取。
例如,“最后一个邮递员”公益广告讲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坚持送信的故事,启示人们要坚持自己的信仰,追求自己梦想的同时,关注社会上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总之,公益广告在宣传正面价值观、传递重要信息、启迪人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益广告的价值不只是在于其宣传、传递的内容本身,更在于其通过舆论引导和引领行动,产生的社会效益。
对于一个国家、社会和人类,公益广告无异是一种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语言,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媒体环境下公益广告的传播策略

2015年第8期一、公益广告促进社会文明建设公益广告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传播主流价值观,影响受众道德观念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遏制社会不良风气,需要大力倡导。
同时,公益广告助力企业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提升品牌资产,具有无形的商业价值。
近年来,公益广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中央文明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政府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中华好风尚”、“自强创辉煌”、“树立新风尚、迈向新世纪”、“改革开放30周年”等公益广告活动。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第17号令《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中每天播放公益广告的数量不得少于广告总播出量的3%。
公益广告在营造文明社会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新媒体下公益广告传播环境的变化得益于移动终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广告借助数字技术进行广告传播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及时性,可以扩大受众覆盖范围,加强公益广告表现力,针对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从而形成良好传播效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利用新媒体进行公益广告传播的效果并不理想。
如目标受众模糊、广告内容枯燥、广告表现平庸、耗费时间长等问题,降低了公益广告的有效性。
大多数公益广告只是将新媒体当做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加以利用,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直接照搬到新媒体,忽视其自身特性,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做法,难以发挥新媒体优势,实现倍增的传播效果。
因此,利用新媒体进行公益广告传播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三、公益广告借助新媒体的传播策略公益广告通过新媒体传播,需要充分考虑传播环境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目标受众需求。
将受众感兴趣的内容以生动化的形式传播,吸引受众注意力并引发共鸣,引导受众的观念和行为,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1、内容故事化和生活化公益广告的内容是引起共鸣的先决条件。
以往公益广告大多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烙印,以政府为主导传播价值观,强调宣传作用。
公益广告情况汇报材料

公益广告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公益广告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公众文明素质提升的重要力量。
我单位作为公益广告的创作者和发布者,一直致力于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风气的积极向上作用。
现将我单位近期公益广告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公益广告主题多样,覆盖面广。
我单位在近期创作的公益广告中,主题涵盖了环保、交通安全、防灾减灾、文明礼仪等多个方面,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创作。
通过多样的主题内容,我们努力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提高公益广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创意手法独特,形式多样。
在公益广告创作中,我单位充分发挥创意,采用了动画、MV、微电影等多种形式,使公益广告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过独特的创意手法,我们努力提高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引起公众的共鸣和关注。
三、发布渠道广泛,覆盖人群广。
我单位在公益广告发布方面,通过电视、网络、户外等多种渠道进行了广泛的发布,覆盖了城乡各个地区和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群。
通过多渠道的发布,我们努力提高公益广告的曝光度和传播范围,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公益广告的正能量。
四、社会反响良好,效果显著。
近期,我单位创作的公益广告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得到了广大公众的认可和好评。
一些公益广告更是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引发了公众对相关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通过公益广告的创作和发布,我们努力引导社会风气向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单位将继续深入挖掘社会热点问题,创作更多更好的公益广告作品。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公益广告的发布渠道,提高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我们也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为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六、结语。
公益广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单位将继续致力于公益广告的创作和发布,为社会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继续支持和关注公益广告事业,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新闻传播中的公益广告与社会责任

新闻传播中的公益广告与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媒体的广泛普及与发展,新闻传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仅仅是传递新闻和信息,它还应具备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发展与改善。
而公益广告作为新闻传播的一部分,更是在传递正能量、倡导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中的公益广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联系。
首先,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广告形式,其目的不在于商业利益,而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社会环境。
与其他广告形式相比,公益广告更加立足于社会责任发展的角度。
正是因为这种独特性,公益广告才得以透过媒体的传播渠道,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大众,让他们认识到社会问题的重要性,并激发个人积极行动的动力。
其次,新闻传播机构在公益广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信息传递的中介,新闻媒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它们能够将公益广告投放在各个平台上,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覆盖更多的人群。
通过新闻传播,公益广告能够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唤起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此外,公益广告还能够借助新闻传播的力量,塑造社会责任意识。
新闻传播平台可以通过刊播有关社会责任的报道、节目和活动等,加强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新闻媒体的引导,公众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观念和行为习惯。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不同媒体机构在公益广告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
一些媒体机构在推广公益广告、倡导社会责任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然而,还有一些媒体机构更多地追求商业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
这种现象使得公益广告在传播过程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时甚至会被置于次要位置。
在新闻传播中,公益广告与社会责任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公益广告通过新闻传播平台向公众传递正能量和社会问题,让人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
反过来,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也能够推动公益广告的传播与落地。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公益广告与社会责任才能真正为社会发展和改善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公益广告对社会道德文化的体现与作用钟园园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便相继暴露出来,为了唤起人们的意识.更加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广告事业的支持,特别是公益广告。
本文主要阐述了公益广告与社会道德文化之间的相结交织,影响的关系。
本文首先对公益广告的内涵,特点做了介绍,然后详尽论述了社会道德文化在公益广告中的体现与作用以及创作有效的公益广告形成良好的道德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公益广告;道德文化;对策the embodiment of social ethic culture in the public service ads and the function of public service ads social ethic cultureZhongYuanyuanSouthwest University &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many kinds of social problems revealed successively. In o rder to arouse people’s awareness and solve these problems more effectively, we need the support of advertisements, especially the public service ads. In this thesis, it mainly tells the intertwined and influenc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blic service ads and social ethic culture. It firstly introduce the public service ads’ content and features, and then, it expatiates on the embodiment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social ethic culture to the public service ads and create effective public service ads to form good countermeasure of moral influence.Key word: Public Service Ads;Ethical culture;Countermeasures一.公益广告的含义与特点(一)公益广告的含义所谓公益广告是指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 旨在以倡导或警示等方式传播某种公益观念。
促使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非商业性广告。
因此,公益广告是一种特殊的细缩艺术,它不是人们一般的消遣品,而足以明确地肩负着传递水平、生活情操、行为规范、民情风俗、文化心态、审美情趣.它是反映一个社会时代文化的窗口,体现了当代文化的发展水平。
同时,它又以独特的方式,积极地参与着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进行着社会文化建设。
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市场观念的萌动和经济的发展,1986年贵阳电视台首次播出了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1987年10月中央电视台独树一帜,首次在黄金时间开辟《广而告之》栏目专门播放公益广告,这种被称为“公益广告”的广告新品种开始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
而后,各大城市、各个媒体上的公益广告也迅速增加,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大批反映中华好风尚,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公益广告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在全国掀起了公益广告宣传的热潮,它像一股股清新和煦的风,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昭示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区分的良知,使人们倍感亲切和舒心。
(二)公益广告的特点1.社会性其主题内容存在深厚的社会基础,它取材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
公益广告把“触角”深入到人们的各个角落,及时揭露、提醒、关注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积极参与人们生活方式的重构。
让公众逐渐建立起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行为模式。
公益广告的内容和形式所要表现的是“进行时”而不是“过去时”,它必须把公益广告置身于社会中存在的现象和情况中去进行思考和创作并运用创意独特、内涵深刻、艺术制作等广告手段用不可更改的方式,鲜明的立场及健康的方法来正确诱导社会公众,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与缓解。
2.导向性几乎所有的公益广告都有明确的导向性。
提倡也好,反对也罢,往往通过提醒、批评、规劝等方式向公众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
从而优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
公益广告的诉求对象又是最广泛的,它是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时弊和不良风尚,通过短小轻便的广告形式极其特殊的表现手段,引起公众的注意和兴趣,对其进行善意的规劝和引导,以期促进人们观念和行为的变化,达到匡正时弊,树立新风,影响社会舆论,疏导社会心理,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以维护社会道德和正常秩序,促进社会健康有序运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为目的的广告宣传。
3.鲜明性公益广告所倡导的,必是符合大众利益,对社会文明进程有促进作用的观念。
每个公益广告都有自己的主题,无论宣传知识就是力量,还是提醒人们关注自然、保护环境,主题突出而鲜明。
比如2008年,奥运公益广告以其立场鲜明、主题鲜明的特点在在中国的媒体上与大众结缘。
明确主题使人们印象深刻。
4.情感性公益广告要达到目的就是要达到一种沟通。
最佳的创意就是以情感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永远有对亲情、友情的寄托。
现在的公益广告,突破了过去的简单说教,更注重了情感的沟通。
公益广告之所以能发挥如此大的感召力、改变社会的陈规陋习、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能打动观众的心。
在震撼性的画面和广告语的感染下,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从而成功地向美、向善转变。
情感诉求是公益广告最为常见的手法。
比如,有一则以下岗再就业为主题的公益广告,滂沱大雨中,一位身影在踯躅徘徊,一脸的无助,随着刘欢铿锵有力的歌声,女工和孩子重新振奋起来。
这个公益广告充满浓浓的人文关怀,给很多下岗工人和暂时失业的人们以生活的信心。
在社会转型期,这种题材的公益广告对稳定民心、构建和谐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 道德文化在公益广告中的体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优良道德传统,其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
早在先秦时期,《尚书•尧典》中就有“以亲九族”、“协和万邦”的表述。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将“孝”、“悌”、“礼”、“信”等德目置于其下,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道德学说。
到汉武帝的时代,董仲舒根据孔子的道德教义,在提出“三纲”、“五常”的同时,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强硬手段,将儒家道德观念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伦理。
在不断的对道德规范的实践与探索中逐步积累与形成了一些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其内容的道德规范,比如:仁、恕、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等。
发展到今天,“仁义礼智信”成为五个高度概括的道德范畴名称。
“仁义礼智信” 的具体内容中不但积淀了中华民族一些优良道德传统,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品牌”。
“仁义礼智信”又是极其简洁鲜明的语言形式,即有利于在社会民众心理上树立起对于共同道德信念的权威感和归属感,更有利于教育和宣传。
(一)公益广告中的“仁”何谓仁?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
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孟子说“仁者,爱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强调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朋友,而且还要爱百姓、爱万物,把仁爱之对象,推广到对自然界一切生灵和万物。
而且孟子还进一步把孔子的道德规范,上升为伦理原则,提出“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从“仁”字出发,延伸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调和人际关系,清除社会矛盾的理想的道德境界。
随着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在保留精髓的同时,“仁”的意义更蕴含了时代性,在今天公益广告所表现出的“仁”更多的是以人为本,人性关怀。
首先是在传播的内容上,公益广告一直有很多关于“亲情,仁爱”方面的主题,二者是最容易引发广告受众的共鸣感的,这也是广告创意“共鸣论”的基本主张,其根源在于它能引发人们的“善端”,触动受众的情绪,在一种氛围中加深受众对广告诉求信息的印象或达成一种观念的认同。
熟悉的某洗衣粉广告《母子篇》和牙膏广告《后母篇》体现了“亲亲,仁也”[1]。
而一系列的环保广告或者是保护动物广告体现的正是儒家思想的“爱万物”。
社会文化广告普及了许多环保生态知识,唤起了许多人对环境严重性的关注,大量的优秀作品涌现,如《水!水!水!》《植树绿化、造福后代》《水土流失严重》《防沙治沙、保护人类生态环境》《保护鸟类》等。
在很多的水池边我们会发现有“请节约用水”的字样,在公园里、路边上也会有“爱护树木”的标志,这些无形中影响着人们,较之于人与人之间有时难以避免的竞争来说,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稀有动物对于建设当代生态伦理道德也是富有重要意义的。
其次是在表现形式上,行走在路上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广告语“家人盼您安全回家”“施工给您带来不便,请原谅”等,在这样的标语背后,我们似乎能看到讲话者善意、亲切的笑容,心底那种被尊重、被善待的愉悦感,会让我们自觉地遵从它的指示。
人性化视角创作的公益广告,让人如沐春风,在善意中被感化,被触动。
曾经在北京出现的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以保护动物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守株待兔新篇”:第一天,农夫拾到一“触株而死”的兔子,但第二天,另一兔子又撞到树上,揉揉被撞的头转身跑开了,农夫窃笑,原来他在树上包了稻草,曰:“珍爱生灵,从我做起。
”广告以其温婉柔和的劝告和劝导为特色,又不乏诙谐和幽默,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二)公益广告中的“义”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
这里的“义”不等于“江湖”上的义气,我们所提倡的义是有利于人群、有利于法理、有利于天道,是该做的事。
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要确立一个社会的“义”,并且培养公民对“义”的自觉和信念。
公益广告中的“义”具有双重性。
1. 公益广告的内容包含了“义”还记得那个睁着大眼渴望读书的小女孩吗?上世纪90年代,中国“希望工程”向全国推出了一则关于救助失学孩子的招贴公益广告——《大眼睛》,在该标题下面是一幅令无数读者无不心灵颤动的黑白照片:一个衣衫破旧、脸露菜色的山区贫穷女童,在她瞪着的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里,深深地倾露着一种对上学读书的无限渴望……这则招贴公益广告在以其极其深刻的现实反差与情感对撞审视和拷问着每一位读者良知与道德的同时,它也使中国“希望工程”——这一非赢利组织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社会公众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良好印象和崇高的公信力,自然,这则招贴公益广告也给中国“希望工程”——这一非赢利组织在募集社会善款的重心点上取得了巨大的工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