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专题项目一览表.doc

合集下载

教改项目和教学成果汇总

教改项目和教学成果汇总

教改项目和教学成果汇总教改项目:1)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2008年教改立项“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点”2)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2007年教改立项“产学全程结合的地方院校制造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3)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计算机控制技术》教改试验”4)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网络化控制工程专业资源库”5)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智能建筑专题学习网站”6)广东省高校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PSASP 应用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7)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电子技术(数字技术)》教学改革试验研究”8)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ESDA(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专题学习网站”9)广工大2003年高教研究基金项目“地方工科院校应对和提高学校竞争力的研究”10)广工大2006年高教研究重点基金项目“自动化学院办学思想与定位特色的研究”11)广东工业大学第四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高校扩招形势下探索电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方法和模式”12)广东工业大学第四次教学改革项目“IT技术融合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教学中的教改研究与实践”13)广东工业大学第四次教学改革项目“ESDA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14)广工大2006年高教研究基金项目“基于 Portal 技术的教学资源集成化平台研究”15)广工大2006年高教研究基金项目“依托科研优势,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6)广工大2007年高教研究基金项目“产学研联合办学特色研究”17)广工大2007年高教研究基金项目“不同层次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办学特色的比较研究”18)广东工业大学第五次教学改革项目“抓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创出专业特色”19)广东工业大学第六次教学改革项目“电气工程师培养的本科教学体系研究与质量评估”教学成果:1)国家级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2)国家级产学全程结合的地方院校制造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0073)“《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4)“地方工科院校电类学生工程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5)“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教材)”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6)广东省首批名牌专业“自动化专业”,20017)广东省第三批名牌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38)章云获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049)王钦若获南粤优秀教师,200710)广东省精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200411)广东省精品课程“电力电子技术”,200512)广东省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200613)广东省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200614)广东工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200415)广东工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200416)广东工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电力系统分析”,200517)广东工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200518)广东工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楼宇智能化技术”,200619)广东工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200620)十一五规划教材《建筑智能化系统》(章云、许锦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1)十一五规划教材《网络工程概论》(程良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2)十一五规划教材《电气测试技术》(林德杰、万频)(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3)《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邓则名、程良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4)《楼宇智能化技术》(第2版)(张振昭、许锦标、万频)(0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25)《电力电子技术》(程汉湘)(07年科学出版社)26)《线性控制系统工程(译著)》(金爱娟)(0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7)《自动控制原理》(孙炳达、谢莉萍、张淼)(0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28)《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许立梓、何小敏)(0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29)《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林德杰、廉迎战)(0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30)《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禹思敏)(06年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31)《工业控制机及其网络控制系统》(许立梓、程良伦)(0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32)《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教材获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机械工业出版社)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333)《电气测试技术》教材获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机械工业出版社)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434)“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教材)”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35)“《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改革与建设”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36)“与时俱进,《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的十年”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37)“IT技术融合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教学中的教改研究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38)“与时俱进,在改革中建设和发展自动化专业”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39)“ESDA推动电子技术课程的全方位深层次教改”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40)“建设名牌专业、精品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41)“依托科研优势,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42)“自动化专业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43)“《数据库原理》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44)《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研究》广东工业大学第一次高教研究基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45)《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与方法研究》广东工业大学第一次高教研究基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

2.3-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措施与实施Microsoft Word 文档 (2)

2.3-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措施与实施Microsoft Word 文档 (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必需与够用、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要达到此目的,职业学校就要建立高素质技能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会计电算化专业作为一门需要特殊的行业知识与要求的专业,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下面对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些做法作一阐述。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

具体改革的目标是: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结合。

专业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理论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制度。

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建立“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四位一体化教学机制,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5.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走“工学结合”培养之路。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点专业课程结构进行模块化、理实一体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

1.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观的长处,结合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行业)、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

3.2-4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wu

3.2-4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wu

3.2-4近三年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外国语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

1. 打破教室概念,实施“课堂与校内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凸显职业氛围。

专业类课程全部授课安排在校内实训实验室(数字语言实验室)进行,改变学生对于教室的传统理解。

学生在校内实训实验室学习外贸业务操作的相关职业能力,能够更好地以一个“职业人”身份进入角色。

良好职业氛围的营造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使得课程的教学安排在突出职业能力本位的同时,兼顾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2.打破讲课的概念,以项目导向、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代替灌输式教学。

专业类课程依据外贸业务中不同工作流程,针对每一个工作流程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以提高学生该项目所覆盖的职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具有职业氛围的实训实验室完成实际的外贸业务需要完成的相同的工作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就演变成仿真的模拟操作,学生的职业人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与加深。

3.打破教师的概念,以“双元制”课程教学团队代替单一的校内专任教师。

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由校内专任教师及校外外贸业务专家共同构成,在教学组织安排上有着明确的分工。

校内专任教师侧重学生基础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校外业务专家则对学生的工作实践进行具体的指导;业务经验丰富的外贸业务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和建设,使课程建设符合实际业务操作的要求。

4.打破考试的概念,构建多样化考评体系,提高考核的科学性,按照“做中考”考核原则,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情况。

专业类课程考核采用多样化考评体系,强调过程考核,按照“做中考”考核原则,重点考核学生相关的职业能力提升情况。

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考证相结合。

即最终考核成绩除了期末上机考核成绩外,还包括平时每次上机实训成绩的过程考核。

平时成绩占10%,每次上机实训成绩占40%,期末上机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

教学改革项目一览表

教学改革项目一览表
2004年-2006年
朱宁嘉、李加林、杨文珍、沈悦
高等院校设计专业艺术教育的培养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2004年校级一般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04年-2006年
杨小军、李加林、潘荣、丁继军、孙颖莹
国际合作办学背景下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
浙江理工大学2004年校级一般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04年-2006年
赵林飞、朱秀丽、胡蕾、吴巧英、潘力丰
祝煜明、闫玉秀、陈敏之、何瑛
服装专业英语的教学创新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2003年校级一般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03年-2005年
章永红、王利君、沈婷婷、刘成霞
以功能教室配置推进艺术设计类教学管理的改革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2003年校级一般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03年-2005年
刘孟、朱小行、王惠琴、汪梅、李明、胡迅
附件一教学改革项目一览表
教学改革项目名称
来源
起始年限
参加人员
引进国外优秀教育资源深化我国服装教育改革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04年-2007年
朱秀丽、胡蕾、郭建南、吴巧英等
专业培养中双语教学深层问题的研究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05年-2006年
祝成炎等
纺织服装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研究
贴体设计课程改革
浙江理工大学2004年校级一般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04年-2006年
李艳梅、朱秀丽、费翔华、吴巧英
《皮革服装纸样设计》教学改革
浙江理工大学2004年校级一般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04年-2005年
屠晔、朱秀丽、吴巧英、方丽英、顾小燕、杜华伟
中外服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安排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安排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安排一、项目背景与意义教育是国家的基础,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然而,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法落后等,亟需进行改革。

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国实施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

二、项目目标与任务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的目标是: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

2. 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通过试点项目,积极推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改革,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三、项目主要内容与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 制定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

明确改革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为试点项目的开展提供指导。

2. 建立多层次的培养体系。

通过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培养具有不同职业层次的教师,满足不同学校和教学环境的需求。

3. 推行教学方法改革。

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化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专业培训、研讨会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能够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5. 建立评估体系。

对试点项目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

四、项目实施的困难与挑战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1. 资金支持不足。

项目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但由于教育预算有限,这会成为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

2. 学校抵触心理。

一些学校和教师可能对改革持保守态度,难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3. 人才培养的复杂性。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各不相同,如何满足个性化的培养要求将是一个难题。

五、项目的推广与示范作用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对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教改项目及措施

教改项目及措施

1、丰富现有教材,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该课程的现用教材是我校计算机教研室全体任课教师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并结合该课程的现有硬件条件共同讨论的教材,主要针对我们学校学生的专业、基础、就业和学院的办学定位。

2、改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该课程目前采取的是项目驱动结合案例教学,且全部课程均在实机房进行。

在学生进行操作之前。

教师会对每次上机内容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及要领进行逐一演示并讲解,待学生完成上机任务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个别辅导。

3、改革考核方式,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我校开设的办公自动化课程属实践类课程,其考核方式是以“平时成绩+综合作业成绩”作为最终评定依据。

为使学生的最终成绩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操作水平,我们逐年加大了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提高了平时成绩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重。

历年校级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汇总表

历年校级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汇总表

历年校级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汇总表第一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序课程名称负责人成员试点类型所属专业号1 餐厅运行与管理邱娟飞傅红英基础理论课酒店管理(高程职)2 学前教育概论徐浩斌孙燕基础理论课学前教育(高程职)3 秘书礼仪任岚岚傅红英、钟基础理论课文秘(高职)小安程4 基础会计学刘淑珍徐群飞、周理论(含实会计(高职)小华践)第二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序号课程名称试点类型负责人成员授课对象(级专业)陶小兰、杨1 大学英语高职陈黛霞 . 荣翠、陈青11 计算机、 11 学前兰、徐娟杨向东、倪2 电子商务高职张远丽华英、黄福10 级商务英语蓉第三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部分为院级)系课程名改革类负授课对象手机级系指导小责成员(年级、专别称型号码别组长人业、班级)艺设计基实践教周12 广告、15967李亦军、张建萍视觉、室58550 校 A 李亦军术础构成学环节勤内、景观 6财计算机基础理朱叶银兰、葛立荣、12 艺术各18057应用基四52128 院徐群飞信论课程周晓杰、许新曙班础清 6人酒店管基础理陈牟伯永、林小燕、酒管 1211805752155 院牟伯永管理概论论课程辉邱娟飞班1人应用文基础理沈龙升芳、任岚岚、2011 级13002夏112 班、63381 院牟伯永管写作论课程许美丽云113 班 1学学前儿基础理沈孙燕、姚培锋、学前 121 15267院姚培峰前童发展论课程苗徐浩斌班58108心理学根 1外英语语夏陈黛霞杨荣翠倪江18057基础理凌郑佳生陈青兰徐12 商务各杨向东贸音维52130院论课程娟班青 2第四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课程负责人成员立项类别课程所在专业指导专家包装设顾丽娜李亦军、张建萍 A 类潘连根、王延计艺术设计荣、孙燕、沈超电算化张晓红张超、刘淑珍、徐B 类会计群飞、周小华会计孙燕、沈超外贸英杨向东、黄福蓉、倪语函电杨荣翠华英、夏维青、陈黛 B 类商务英语孙燕、沈超霞、徐娟商务礼杨向东、倪华英、黄潘连根、王延仪与谈陈黛霞福蓉、陶小兰、夏维 C 类商务英语判荣、孙燕、沈超青、吴学忠第五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负责人成员类别所在专业指导专家应用文写作沈夏云牟伯永、龙升芳、许美丽 A 艺术设计孙燕、罗智颖、牟伯永网页设计李勇燕顾鹏尧、李举文 A 商务英语沈超、顾鹏尧、徐群飞第六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负责人成员类所在专业指导专家别袁淑峰、周沈超顾鹏尧、徐群飞、周小华、刘淑出纳实务罗智颖 A 会计、小华珍、孙新强、家具设计张耀升李亦军、张A李旦、孙燕、李亦军、张剑萍、刘磊、建萍艺术设计罗一萍、王静第七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序号课程课程类别改革类型负责人成员授课对象类别1 计算机维专业平台实践教学顾鹏尧叶银兰、2013 级计算机A 护与维修课环节李勇燕、应用技术专业李举文131 班人体工程 专业方向 技能技巧 李亦军、 2013 级艺术设 A2 模块课 课程 罗一萍 计专业 132 班 学 张建萍广告设计 专业方向 实践教学 张建萍、 12 级视觉传达A3模块课环节李亦军(二)张耀升。

2007年浙江林学院教改项目重点课题一览表

2007年浙江林学院教改项目重点课题一览表

附件1
2007年浙江林学院教改项目重点课题一览表
(共19项,每项资助1.5万元)
附件2
2007年浙江林学院教改项目一般课题一览表
2
— 3 —
4
附件3
浙江林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实施计划书
所属学院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二○○年月日
— 5 —
说明
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由学校统一管理,项目的日常管理委托各学院(部)、部门管理。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期间有以下义务:
一、项目主持人在学校中期检查时应书面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并提交中期阶段性成果。

中期检查未通过者将取消项目研究。

二、校级一般项目完成年限为1-2年,重点项目可延长至3年。

对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完成研究任务的,应以书面形式说明原因。

对无故不按时完成研究任务或自行终止的项目,项目主持人在其项目到期2年内不得申报教学改革项目。

三、教学改革项目均应在项目完成后进行成果鉴定或验收,研究成果应达到《项目申报书》拟定的目标。

四、教学改革项目的经费使用与管理,以及其他未明事项,均按《浙江林学院教育教学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项目负责人承诺履行以上义务
项目负责人(签名)
6
年月日
— 7 —
8
— 9 —
10
— 11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科技大学校长办公室文件
西科办发〔2017〕16号
关于公布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专题项目立项结果的通知
各单位、各部门:
为促进我校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推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开展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专题项目立项申报与评审工作。

经个人(集体)申报、单位(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学校批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专题项目立项101项,每项资助3000元。

特此通知。

附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专题项目一览表
校长办公室
2017年2月26日
附件:
西安科技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7年2月26日印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