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数学动态问题-图形最值问题探究(含答案)
(整理版)2020年中考数学动态问题图形最值问题探究(含答案)

专题09动点类题目图形最值问题探究题型一:矩形中的相似求解例1.( 2019 •绍兴)如图,矩形ABCD中,AB=a, BC=b,点M、N分别在边AB、CD上,点E、F分别在边BC、AD上,MN、EF交于点P.记k=MN:EF.(1)若a:b的值为1,当MN丄EF时,求k的值.1(2)若a:b的值为_ ,求k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3)若k的值为3,当点N是矩形的顶点,/ MPE=60° MP = EF=3PE时,求a: b的值•题型二:二次函数中几何图形最值求解例2. (2019 •衡阳)如图,二次函数y = 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 (- 1, 0)和点B (3, 0),与y 轴交于点N,以AB为边在x轴上方作正方形ABCD,点P是x轴上一动点,连接CP,过点P作CP 的垂线与y轴交于点E.(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表达式;(2)当点P在线段OB (点P不与0、B重合)上运动至何处时,线段OE的长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3)在第四象限的抛物线上任取一点M,连接MN、MB .请问:△ MBN的面积是否存在题型三:二次函数中面积最值的求解例3. (2019 •自贡)如图,已知直线AB与抛物线C : y ax22x c相交于点A (-1,0)和点B(2,3)两点.(1 )求抛物线C函数表达式;(2)若点M是位于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以MA、MB为相邻的两边作平行四边形MANB,当平行四边形MANB的面积最大时,求此时平行四边形MANB的面积S及点M 的坐标;(3)在抛物线C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定点F,使抛物线C上任意一点P到点F的距离等于题型四:反比例函数中面积最值的求解例4. (2018 •扬州一模)如图1,反比例函数y= 乂(x> 0)的图象经过点 A (2、/3 1),射x线AB与反比例函数图象交于另一点 B (1 , a),射线AC与y轴交于点C, / BAC=75° , AD丄y 轴,垂足为D .(1 )求k的值;(2)求tan/ DAC的值及直线AC的解析式;(3)如图2, M是线段AC上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动点,过M作直线l丄x轴,与AC相交于点N,连接CM,求△ CMN面积的最大值.、yi\kj1DJ A■O K cX0nX 圈1医|2题型五:反比例函数中面积最值的求解例5. (2019 •达州)如图1,已知抛物线y=—x2+bx+c过点A(1,0), B(-3,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顶点C的坐标;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设点D是x轴上一点,当tan (/CAO+ / CDO) =4时,求点D的坐标;(3)如图2,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E,点P是该抛物线上位于第二象限的点,线段PA交BE于点M,交y轴于点N, △ BMP和厶EMN的面积分别为m、n,求m- n的最大值.题型六:二次函数中最值及最短路径题型例6. (2019 •绵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如图所示的抛物线,该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B (点A在点B的左侧),OA=1,经过点A的一次函数y=kx+b (心0的图象与y轴正半轴交于点C, 且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 △ ABD的面积为5.(1)求抛物线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抛物线上的动点E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下方,求△ ACE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例7. (2019 •潍坊)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点 A (4, 0),点B(0, 4), △ ABO的中线AC与y轴交于点C,且O M经过O, A, C三点.(1)求圆心M的坐标;(2)若直线AD与O M相切于点A,交y轴于点D,求直线AD的函数表达式;(3)在过点B且以圆心M为顶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PE// y轴,交直线AD 于点E.若以PE为半径的O P与直线AD相交于另一点F .当EF = 4.5时,求点P的坐标.题型一:矩形中的相似求解例1. (2019 •绍兴)如图,矩形 ABCD 中,AB=a , BC=b ,点M 、N 分别在边 AB 、CD上,点E 、F 分别在边 BC 、AD 上,MN 、EF 交于点P.记k=MN:EF.(1) 若a : b 的值为1,当MN 丄EF 时,求k 的值. (2) 若a : b 的值为1,求k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3) 若k 的值为3,当点N 是矩形的顶点,/ MPE=60° MP = EF=3PE 时,求a : b 的【分析】(1)当a : b=1时,可得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由 MN 丄EF ,可证MN=EF , 即k=1 ; (2)先确定MN 和EF 的取值范围,当MN 取最大值,EF 取最小值时,k 的值最大, 否则反之;(3)根据N 是矩形顶点,分两种情况讨论,即 N 分别与D 点和C 点重合,依据 不同图形求解•【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当a : b=1时,即AB=BC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过F 作FG 丄BC 于G ,过M 作MH 丄CD 于H ,如下图所示,•••/ NMH = Z EFG ,答案与解析•/ MN 丄 EF ,•••/ MHN = / FGE=90° , MH=FG , •••△ MNH ◎△ FEG , ••• MN=EF ,即 k=1 ; (2)由题意知:b=2a ,所以得:a 壬F w 、. 5a , 2a 邙/IN 三5a ,所以当MN 取最大值,EF 取最小值时,k 取最大值,为;连接FN , ME ,设 PE=x ,贝U EF=MP=3x , PF=2x , MN=3EF=9x , PN=6x , • PF 空PE PM又•••/ FPN = / MPE , • △ FPNEPM ,• FN // ME ,ME 得,M 点与B 点重合,•••/ MPE=60° ,当MN 取最小值,EF 取最大值时,k 取最小值,为2、、55(N)(3)如下图所示,E①当N 点与D 点重合时,由FN //(M)过F 作FH 丄BD 于H ,•••/ PFH=30° ,••• PH=x , FH= .、3X , BH = BP+PH=4x , DH=5x , 亠 亠 73 在 RtA DFH 中,tan / FDH =——,5即 a:b= 3 ;5,贝U PH=x , EH=、、3x , CH = PC+PH=13x ,•/ ME // FC ,•••/ MEB= / FCB= / CFD ,• △ MEBCFD ,•CDMBFCME=2,CD 2BM2 3即—BC BC 13综上所述,a:b 的值为一3或2 3 .5 13题型二:二次函数中几何图形最值求解例2. (2019 •衡阳)如图,二次函数 y = x 2+bx+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 1, 0)和点B(3, 0),与y 轴交于点N ,以AB 为边在x 轴上方作正方形 ABCD ,点P 是x 轴上一动点, 连接CP ,过点P 作CP 的垂线与y 轴交于点E . (1) 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表达式;在 RtA ECH 中, tan / ECH =13②当N 点与C 点重合时,过过点E 作EH 丄MN 于H ,连接EM ,(2)当点P在线段OB (点P不与0、B重合)上运动至何处时,线段0E的长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3)在第四象限的抛物线上任取一点M,连接MN、MB .请问:△ MBN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此时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将点A、B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2 )由厶POE CBP得出比例线段,可表示0E的长,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线段0E的最大值;(3)过点M作MH // y 轴交BN于点H,由MNB = S^BMH +S^MNH即可求解.【答案】见解析•2【解析】解:(1)•••抛物线y= x+bx+c经过A (- 1, 0), B (3, 0),1 b c 09 3b c 0’解得: 抛物线函数关系表达式为y= x2- 2x- 3 ;(2)由题意知:AB= OA+OB= 4,在正方形ABCD中,/ ABC = 90° PC丄BE,•••/ OPE+Z CPB = 90°/ CPB + Z PCB = 90°•Z OPE = Z PCB ,又T Z EOP= Z PBC = 90° ,•••△POE CBP ,•BC OPBP OE,设OP=x,贝U PB=3-x ,4 x 3 x OE• OE = 1x 24(3)存在.如图,过点 M 作MH // y 轴交BN 于点H ,3k b 0 b 3 '题型三:二次函数中面积最值的求解和点B (2,3)两点.(1 )求抛物线C 函数表达式;(2)若点M 是位于直线AB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 以MA 、MB 为相邻的两边作平行四边 形MANB ,当平行四边形 MANB 的面积最大时,求此时平行四边形23 9——,2163 x 时,即20P= 3时线段 2OE 长有最大值, 最大值为16•••直线BN 的解析式为 y = x - 3,设 M ( m , m 2-2m - 3),贝U H (m , m - 3), • MH = m - 3 -( m 2 - 2m - 3)2=-m 2+3m ,1二MNB = S BMH + S A MNH =—3m27 8• a =-时,△ MBN 的面积有最大值,2最大值是27,此时8M 点的坐标为(3 ,2 '例3. (2019 •自贡)如图,已知直线AB 与抛物线C : yax 2 2x c 相交于点A (-1,0)MANB 的面积S 及点M 设直线BN 的解析式为 y = kx+b ,的坐标;(3) 在抛物线C 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定点 F ,使抛物线C 上任意一点P 到点F 的距离等于【解析】解:(1)把A (-1,0),B (2,3)代入抛物线得:a 2 c 0 4a 4 c 3解得•••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2+2X +3(2 )T A (-1,0), B ( 2,3),•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x+1,如下图所示,过 M 作MN // y 轴交AB 于N ,设 M(m,— m 2+2m+3), N(m,m+1), (-1v m v 2) • MN = — m 2+m +2.• S A ABM =S A AMN +S A BMN = —(X B X A ) MN2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S A ABM = 12(m 2) 33 1 2 2(m 2)271•当m 时,△ ABM 的面积有最大值227 27 1 7 —,而 S C MANB =2S ^ABM =—,此时 M (— -)842’ 2•••当P 与顶点D 重合时,也有 PG=PF.1171此时PG=—,即顶点D 到直线y的距离为,4 4 41• PF=DF = —,4• F(1,145),4•/ PG = PF , …PG 2=PF 2,15 2 2223 • (x 1)2 ( x 2 2x 3)2 (x 1)2 (x 2 2x )244整理化简可得Ox=O , •当F(1,d)时,无论x 取任何实数,均有 PG=PF.4题型四:反比例函数中面积最值的求解 例4. (2018 •扬州一模)如图1,反比例函数y= - (x > 0)的图象经过点 A (2,:‘3, 1),X射线AB 与反比例函数图象交于另一点 B (1, a ),射线AC 与y 轴交于点C ,/ BAC=75°AD 丄y 轴,垂足为D . (1 )求k 的值;(2) 求tan / DAC 的值及直线 AC 的解析式; (3)如图2, M 是线段AC 上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动点,过M 作直线l 丄x 轴,与AC 相 交于点N ,连接CM ,求△ CMN 面积的最大值.(3)存在,点 F(1,15)4理由如下:抛物线顶点为 则D ( 1,4),则顶点17 1 D 到直线y 的距离为 ,4 4设 F(1, n)、P(x, x 22x 3),设P 到直线y 17的距离为PG.417 2则 PG= ( x 2 2x43)x 2 2x 5 ,4••• P 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都有 PG = PF , PF 2 (x 1)215 2 2 x 2x 3)2 23 2(x 1) (x 2x4)PG 2 (x 22x5) (x 2 2x2则 AE = BE = 2 3 - 1. • / ABE = / BAE = 45 又•••/ BAC = 75° • / DAC = 30°• DC = tan30° AD = — 2.3 = 23 ,• OC = 1,即 C (0,- 1) 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kx+b【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 •••将A (2.3 , 1)代入反比例函数k y = x••• k= 2 3 ;(2)由(1)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 2仝,x•••点B (1, a )在反比例函数y =厶卫的图象上,x --a = 2,•点 B (1, 2 3 )过B 作BE 丄AD 于E ,如下图所示,2 3k b 1 b 1题型五:反比例函数中面积最值的求解 例5. (2019 •达州)如图1,已知抛物线 y=— x 2+bx+c 过点A(1,0), B(-3,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顶点 C 的坐标;(2) 设点D 是x 轴上一点,当tan (/CAO+ / CDO ) =4时,求点 D 的坐标; (3)如图2,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E ,点P 是该抛物线上位于第二象限的点,线段 PA 交BE 于点M ,交y 轴于点N , △ BMP 和厶EMN 的面积分别为 m 、n ,求m - n 的最大值.【解析】解:(1)把点(1, 0), (— 3, 0)代入y =- x 2+bx+c,解得 b =— 2, c = 3,2 2• y =— x — 2x+3 = —( x+1) +4 , •此抛物线解析式为:y =- x 2 — 2x+3,顶点C 的坐标为(-1, 4);(2 )由(1)知:抛物线对称轴为 x =- 1,解得kb _331•••直线AC 的解析式为 (3)设 M ( m ,• S 1…注CMN =-2 73 /=— (m -6 当m =乜时, 2y = — x — 132 3、“/ 3), N ( m , 一 m — 1) m 3-m — 1)=空—-^m+1, 3-(◎-仝m+1)m 3 .3 ) 2 93 28 m =—3 V3 6 △ CMN 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3得,0 1 b c 09 3b c【答案】见解设抛物线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H , H (- 1, 0),在Rt A CHO 中,CH = 4, OH = 1,tan / COH = = 4,OH•••/ COH = / CAO + / ACO ,•••当 / ACO= / CDO 时,tan (/ CAO+ / CDO )= tan/COH = 4,如下图所示,当点D在对称轴左侧时,•// ACO = / CDO , / CAO = / CAO ,• △ AOCACD ,•AC AO…AD AC,T AC = 2 吆5 , AO= 1 ,•AD = 20 , OD = 19 ,• D (- 19 , 0);当点D在对称轴右侧时,点D关于直线x= 1的对称点D'的坐标为(17, 0), •••点D的坐标为(-19 , 0)或(17 , 0);(3)设P (a, - a2- 2a+3),设直线PA的解析式为:y=kx+b ,将P ( a, - a2- 2a+3), A (1 , 0)代入y= kx+b ,ak b a22a 3k b 0 ,解得,k=- a- 3 , b= a+3,•y=( - a - 3) x+a+3 ,当x= 0 时,y= a+3 , • N (0, a+3),T m = S ^ BPM = S A BFA — S 四边形 BMNO — S A AON , n=S ^EMN = S ^EBO — S 四边形 BMNO ,二 m — n = S A BFA - S A EBO - S A AON1 2 11=-用 x (- a — 2a+3)- _ X 3 X 3 - X1 x (a+3) 2 2 2 9、2 81 — 2 (a+ — ) + —,8 32.•.当a — - 9时,m — n 有最大值81. 8 32 题型六:二次函数中最值及最短路径题型例6. (2019 •绵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二次函数 y=ax 2 (a >0)的图象向右平移 1个 单位,再向下平移 2个单位,得到如图所示的抛物线,该抛物线与x 轴交于点A 、B (点A在点B 的左侧),OA=1,经过点A 的一次函数y=kx+b (心0的图象与y 轴正半轴交于点 C , 且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 D , △ ABD 的面积为5. (1) 求抛物线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 抛物线上的动点 E 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下方,求 △ ACE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3(3) 若点P 为x 轴上任意一点,在(2 )的结论下,求PE+3FA 的最小值.5【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 )由平移知,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 (x-1) 2-2,:备用團如下图所示,•/ OA=1 ,•••点A 的坐标为(-1, 0),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 4a-2=0,得:a =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令y=o ,解得x^-iX 2=3,• AB=0A+0B=4,• c1--S A ABD = AB • y D =52 5•-y D =2,即 y 1x 2• D (4, 设直线 3,解得 x i =-2, X 2=4,5),AD 的解析式为 y= kx+ b ,4k52,解得: 01 2 1, 2•直线 AD 的解析式为:i iy=2x+2・(2)过点E 作EM // y 轴交AD 于M ,如下图所示,1 2a+—3a — 4) (a — 3) 2+空2 16(a, 1•- S A ACE =S A AME — S ^CME = 一一 ( a 2.•.当a=3时,△ ACE 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是 25,此时E 点坐标为(-, 兰).2 16 2 8(3) 作E 关于x 轴的对称点F ,连接EF 交x 轴于点G ,过点F 作FH 丄AE 于点H ,交轴于 点P ,•••/ AGE = / AHP=90°PH= 3AP ,5••• E 、F 关于x 轴对称, ••• PE=PF , 3•- PE+二 AP=FP+HP=FH ,此时 FH 最小,5 15•/ EF= , / AEG = Z HEF ,4 AG FH 4..sin / AEG=Sin / HEF =—— -AE AE 5 ••• FH=3.3即PE+-PA 的最小值是3.5例7. (2019 •潍坊)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为坐标原点,点 A (4, 0),点B(0,4),△ ABO 的中线AC 与y 轴交于点C ,且O M 经过O , A , C 三点. (1) 求圆心M 的坐标;(2) 若直线AD 与O M 相切于点A ,交y 轴于点D ,求直线AD 的函数表达式;(3) 在过点B 且以圆心M 为顶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 P ,过点P 作PE // y 轴,交直线 AD 于点E.若以PE 为半径的O P 与直线AD 相交于另一点F .当EF = 4.5时,求点P 的坐标.AGEG =A G E G二 sin / EAG=PH APEG AE【答案】见解析.【解答】解:(1)v AC为厶ABO的中线,点B ( 0, 4),•••点C (0, 2),T 点A (4, 0),点M为线段AC的中点,即M (2, 1);(2)T O P 与直线AD,则/ CAD = 90°,设/ CAO = a,则/ CAO=Z ODA =Z PEH = a,tan / CAO = OC —= tan a,贝V sin a= ■ , cos a=—, OA 2 5 5 —ACAC =、10 ,贝U CD = = 10 ,sin则 D (0, - 8),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 mx+n:得: b 8,解得:k=2 , b=—8 ,4k b 0直线AD的表达式为:y= 2x- 8;(3)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a (x- 2) 2+1,3 将点B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a=-,4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x2- -x+4 ,4过点P 作PH 丄EF ,贝U EH = - EF = 2 5,设点P (x, -x2- 3x+4),则点 E (x, 2x—8),4则PE = 3x2- 3X+4 - 2x+8 = 5,4 14解得x= 14或2 (舍)32。
2020年中考数学动态问题-折叠中函数综合题型(含答案)

专题05 动点折叠类问题中函数及其综合题型一、基础知识点综述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中的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直线、抛物线、双曲线、弧线等上运动的一类非常具有开放性的题目. 而从其中延伸出的折叠问题,更能体现其解题核心——动中求静,灵活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解答,有时需要借助或构造一些数学模型来解答.实行新课标以来,各省(市)的中考数学试卷都会有此类题目,这些题目往往出现在选择、填空题的压轴部分,题型繁多,题意新颖,具有创新力. 其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运动观点;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等等.(1)函数中的折叠问题主要考查对函数性质的把握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综合题型此类题目困难重重,以2019年安徽省中考第10题而言,充分体现了数学思想的表达,解题中用到的有最短路径、三角函数、所求变量的变化规律等等,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考查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通过研究历年中考真题并结合2019年各省(市)的中考真题,特总结出此专题. 期望能给各位老师及同学以学习教学一些启发,一些指引,培养出学生的解题素养.二、精品例题解析题型一:折叠综合题型例1.(2019·安徽)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将对角线AC三等分,且AC=12,点P在正方形的边上,则满足PE+PF=9的点P的个数是()A.0B.4C.6D.8题型二:折叠与相似例2.(2019·济宁)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8,AD=10,E是CD边上一点,连接AE,将矩形ABCD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点F处,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G.(1)求线段CE 的长;(2)如图2,M ,N 分别是线段AG ,DG 上的动点(与端点不重合),且∠DMN =∠DAM ,设AM =x ,DN =y .①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y 的最小值;②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使△DMN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题型三:折叠与全等例3.(2019·临沂)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DC 边上一点,(与D 、C 不重合),连接AE ,将△ADE 沿AE 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AFE ,延长EF 交BC 于G ,连接AG ,作GH ⊥AG ,与AE 的延长线交于点H ,连接CH ,显然AE 是∠DAF 的平分线,EA 是∠DEF 的平分线,仔细观察,请逐一找出图中其他的角平分线(仅限于小于180°的角平分线),并说明理由.题型四:折叠与反比例函数例4.(2019·衢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在x 轴上,顶点D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C 在第一象限,将△AOD 沿y 轴翻折,使点A 落在x 轴上的点E 处,点B 恰好为OE 的中点,DE 与BC 交于点F .若(0)k y k x=≠图象经过点C ,且=1BEF S ∆,则k 的值为 .题型五:几何图形中动点折叠问题例5.(2019·衡阳)如图,在等边△ABC中,AB=6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lcm/s的速度沿AB匀速运动.动点Q同时从点C出发以同样的速度沿BC的延长线方向匀速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以t(s).过点P作PE⊥AC于E,连接PQ交AC边于D.以CQ、CE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CQFE.(1)当t为何值时,△BPQ为直角三角形;(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点F在∠ABC的平分线上?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求DE的长;(4)取线段BC的中点M,连接PM,将△BPM沿直线PM翻折,得△B′PM,连接AB′,当t为何值时,AB'的值最小?并求出最小值.题型六:函数图象中动点折叠问题例6.(2019·湖州)如图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分别在x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连接AC,OA=3,tan∠OAC 3D是BC的中点.(1)求OC的长和点D的坐标;(2)如图2,M是线段OC上的点,OM=23OC,点P是线段OM上的一个动点,经过P、D、B三点的抛物线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E,连接DE交AB于点F.①将△DBF沿DE所在的直线翻折,若点B恰好落在AC上,求此时BF的长和点E的坐标;②以线段DF为边,在DF所在直线的右上方作等边△DFG,当动点P从点O运动到点M时,点G也随之运动,请直接写出点G运动路径的长.二、精品例题解析题型一:折叠综合题型例1.(2019·安徽)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将对角线AC三等分,且AC=12,点P在正方形的边上,则满足PE+PF=9的点P的个数是()A .0B .4C .6 D.8【分析】当P 在边AD 上运动时,根据轴对称知识,求出PE +PF 的最小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而与9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答案】D .【解析】解:作点E 关于AD 的对称点E ’,连接E ’F ,交AD 于P ,此时PE +PF 的值为最小,最小值为E ’F 的长,如下图所示,过F 作FH ⊥EE ’于H ,EE ’交AD 于点G , D C EF P E'HG由题意知:AE =EF =FC =4,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C 为对角线,∴∠FFH =∠ACB =45°,∴FH =EH =EG =E ’G 2EF =22, 在Rt △HFE ’中,由勾股定理得:E ’F 22'459E H HF +=<,当点P 在点A 处时,PE +PF =12>9,当点P 在D 点时,连接BD 交AC 于点O ,如下图所示, A D CBE F (P )O∴OD =6,OE =2,在Rt △PEO 中,由勾股定理得:PE =22210OE OD +=,PE +PF =4109>,综上所述,当点P 在AD 上运动时,PE +PF 的值的变化规律为从12逐渐减小至45,后增大至410,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P 点使得PE +PF =9,∴在正方形ABCD 边上有8个点符合要求,故答案为:D .题型二:折叠与相似例2.(2019·济宁)如图1,在矩形ABCD 中,AB =8,AD =10,E 是CD 边上一点,连接AE ,将矩形ABCD 沿AE 折叠,顶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点F 处,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 .(1)求线段CE 的长;(2)如图2,M ,N 分别是线段AG ,DG 上的动点(与端点不重合),且∠DMN =∠DAM ,设AM =x ,DN =y .①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y 的最小值;②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使△DMN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由翻折并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2)①由△ADM ∽△GMN ,可得=,由此即可解决问题.②有两种情形:当MN=MD时,当MN=DN时. 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答案】见解析.【解答】解:(1)如图1中,∵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10,AB=CD=8,∴∠B=∠BCD=90°,由翻折可知:AD=AF=10.DE=EF,设EC=m,则DE=EF=8﹣m.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BF=6,∴CF=BC﹣BF=10﹣6=4,在Rt△EFC中,由勾股定理得:(8﹣m)2=m2+42,解得:m=3,∴EC=3.(2)①如下图中,∵AD∥CG,∴AD DE CG EC,∴CG=6,∴BG=BC+CG=16,在Rt△ABG中,由勾股定理得:AG=5,在Rt△DCG中,由勾股定理得:DG=10,∵AD=DG=10,∴∠DAG=∠AGD,∵∠DMG=∠DMN+∠NMG=∠DAM+∠ADM,∠DMN=∠DAM,∴∠ADM=∠NMG,∴△ADM ∽△GMN , ∴AD AM HM NG =, ∴101085x yx =--, 整理得:()2214511045210510y x x x =-+=-+. ∴当x =45时,y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2.②存在.当MN =MD 时,∵∠MDN =∠GMD ,∠DMN =∠DGM ,∴△DMN ∽△DGM ,∴MD MN DG MG=, ∵MN =DM ,∴DG =GM =10,∴x =AM =85﹣10.当MN =DN 时,过M 作MH ⊥DG 于H .∵MN =DN ,∴∠MDN =∠DMN ,∵∠DMN=∠DGM,∴∠MDG=∠MGD,∴MD=MG,∵BH⊥DG,∴DH=GH=5,由△GHM∽△GBA,可得GH MG GB AG,∴MG=55,∴x=AM=115.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x的值为85﹣10或115 2.题型三:折叠与全等例3.(2019·临沂)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DC边上一点,(与D、C不重合),连接AE,将△ADE沿AE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AFE,延长EF交BC于G,连接AG,作GH⊥AG,与AE的延长线交于点H,连接CH,显然AE是∠DAF的平分线,EA是∠DEF的平分线,仔细观察,请逐一找出图中其他的角平分线(仅限于小于180°的角平分线),并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D=∠B=90°,由折叠知:△ADE≌△AFE,∴AD=AF=AB,∠AFG=90°,在Rt△AGB和Rt△AGF中,∵AG=AG,AF=AB,∴Rt△AGB≌Rt△AGF,∴∠6=∠7,∠3=∠4,即AG是∠BAF的平分线,GA是∠BGF的平分线;∵∠AGH=90°,∴∠6+∠HGC=90°,∠7+∠EGH=90°,∴∠HGC= EGH,即GH是∠EGC的平分线;过H作HN⊥BM于N,∵∠1=∠2,∠3=∠4,∠1+∠2+∠3+∠4=90°,∴∠GAH=2+∠3=45°,∴AG=GH,∴△ABG≌△GNH,∴NH=BG,GN=AB=BC,∴GN-GC= BC-GC,即BG=CN=NH,∴∠HCN=45°,∠DCH=45°,即CH 是∠DCM 的平分线.题型四:折叠与反比例函数例4.(2019·衢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在x 轴上,顶点D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C 在第一象限,将△AOD 沿y 轴翻折,使点A 落在x 轴上的点E 处,点B 恰好为OE 的中点,DE 与BC 交于点F .若(0)k y k x=≠图象经过点C ,且=1BEF S ∆,则k 的值为 .【答案】24.【解析】解:由题意知:AB =CD =3BE ,S △BEF = S △OBF =1∵ABCD 为平行四边形,即AB ∥CD ,∴BF :FC =BE :CD =1:3,连接OC ,OF ,如下图所示,则S △OBF :S △OFC =BF :FC =1:3,∴S △OBC =4,∵S △OBC :S △ODC =OB :CD =1:3,∴S △ODC =12,∴k =24,故答案为:24.题型五:几何图形中动点折叠问题例5.(2019·衡阳)如图,在等边△ABC 中,AB =6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lcm /s 的速度沿AB 匀速运动.动点Q同时从点C出发以同样的速度沿BC的延长线方向匀速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以t(s).过点P作PE⊥AC于E,连接PQ交AC边于D.以CQ、CE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CQFE.(1)当t为何值时,△BPQ为直角三角形;(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点F在∠ABC的平分线上?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求DE的长;(4)取线段BC的中点M,连接PM,将△BPM沿直线PM翻折,得△B′PM,连接AB′,当t为何值时,AB'的值最小?并求出最小值.【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B=60°,∴当BQ=2BP时,∠BPQ=90°,即6+t=2(6﹣t),解得:t=3,故t=3时,△BPQ是直角三角形.(2)存在.理由:如下图,连接BF交AC于M.∵BF平分∠ABC,BA=BC,∴BF⊥AC,AM=CM=3cm,∵EF∥BQ,∴∠EFM=∠FBC=12∠ABC=30°,∴EF=2EM,∴t=2•(3﹣12 t),解得t=3.(3)如下图,作PK∥BC交AC于K.∵△ABC是等边三角形,∴∠B=∠A=60°,∵PK∥BC,∴∠APK=∠B=60°,∴∠A=∠APK=∠AKP=60°,∴△APK是等边三角形,∴PA=PK,∵PE⊥AK,∴AE=EK,∵AP=CQ=PK,∠PKD=∠DCQ,∠PDK=∠QDC,∴△PKD≌△QCD(AAS),∴DK=DC,∴DE=EK+DK=12(AK+CK)=12AC=3(cm).(4)如下图,连接AM,AB′∵BM=CM=3,AB=AC,∴AM⊥BC,由勾股定理得:AM=33,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AB′≥AM﹣MB′,即AB′≥33﹣3,故AB′的最小值为33﹣3.题型六:函数图象中动点折叠问题例6.(2019·湖州)如图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分别在x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连接AC,OA=3,tan∠OAC=3,D是BC的中点.(1)求OC的长和点D的坐标;(2)如图2,M是线段OC上的点,OM=23OC,点P是线段OM上的一个动点,经过P、D、B三点的抛物线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E,连接DE交AB于点F.①将△DBF沿DE所在的直线翻折,若点B恰好落在AC上,求此时BF的长和点E的坐标;②以线段DF为边,在DF所在直线的右上方作等边△DFG,当动点P从点O运动到点M时,点G也随之运动,请直接写出点G运动路径的长.【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OA=3,tan∠OAC=3 3,在Rt△AOC中,tan∠OAC=3=3 OCOA,∴OC=3,∵ABCD是矩形,∴BC=OA=3,又D是BC的中点,∴CD=3 2 ,即D的坐标为(32,3)(2)①由tan∠OAC3知:∠OAC=30°,∴∠ACB=∠OAC=30°,若△DBF折叠后,B的落点为B’由折叠性质,知:DB’=DB=DC,∠BDF=∠B’DF,∴∠DB’C=∠ACB=30°,∴∠BDB’=60°,∠BDF=30°,在Rt△BDF中,BF=BD·tan30°3,∵AB∴AF=BF在△BFD和△AFE中,∠BFD=∠EFA,∠B=∠FAE=90°,AF=BF,∴△BFD≌△AFE,∴AE=BD=3 2即OE=OA+AE=9 2,故E点坐标为(92,0)②由题意知:F点横坐标不变为3,而∠DFB=60°,即G点与F点的连线与y轴平行,即G点横坐标不变,所以G点运动轨迹为一条线段,求出P点从O点至M点运动过程中,G点的纵坐标的差即为G点运动路径的长.2+bx,将点D(32, B(3934293a ba b⎧+=⎪⎨⎪+=⎩,解得:9a b ⎧=-⎪⎨⎪=⎩,即抛物线解析式为:2y x = 令y =0,得12902x x ==,, 即E (92,0),设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kx +b ,将D (32、E (92,0)代入得:32y x =-+, 令x =3,得y即F(3, 由BF =BG 得,G (3).+bx +c ,将点D (32, B (3,M (0)代入解析式,可得: 934293a b c a b c c ⎧++=⎪⎪⎪++=⎨⎪⎪=⎪⎩,抛物线解析式为:22733y x x =-++ 令y =0,得12362x x =-=,, 即E (6,0),设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kx +b ,将D (32、E (6,0)代入得:y x =+令x =3,得y ,即F (3, 3),由BF =BG 得,G (3,3)即G 点由(3,2)运动至(3,3),运动路径长为:2-3=6.。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4 几何最值存在性问题学案(原版+解析)

专题四几何最值的存在性问题【考题研究】在平面几何的动态问题中,当某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变动时,求某几何量(如线段的长度、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与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最值问题。
从历年的中考数学压轴题型分析来看,经常会考查到距离或者两条线段和差最值得问题,并且这部分题目在中考中失分率很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几何最值问题再教材中虽然没有进行专题讲解,到却给了我们很多解题模型,因此在专题复习时进行压轴训练是必要的。
【解题攻略】最值问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而线段和(差)问题,要归归于几何模型:(1)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2)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差的最大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两条动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问题,常见的是典型的“牛喝水”问题,关键是指出一条对称轴“河流”(如图1).三条动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问题,常见的是典型的“台球两次碰壁”或“光的两次反射”问题,关键是指出两条对称轴“反射镜面”(如图2).两条线段差的最大值问题,一般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当三点共线时,两条线段差的最大值就是第三边的长.如图3,PA与PB的差的最大值就是AB,此时点P在AB 的延长线上,即P′.解决线段和差的最值问题,有时候求函数的最值更方便,建立一次函数或者二次函数求解最值问题.【解题类型及其思路】解决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的常用的方法有:(1)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含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最值;(2)应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求最值;(3)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最值;(4)应用二次函数求最值;(5)应用其它知识求最值。
【典例指引】类型一【确定线段(或线段的和,差)的最值或确定点的坐标】【典例指引1】(2018·天津中考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8,4),将该长方形沿OB翻折,点A的对应点为点D,OD与BC交于点E.(I)证明:EO=EB;(Ⅱ)点P是直线OB上的任意一点,且△OPC是等腰三角形,求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Ⅲ)点M是OB上任意一点,点N是OA上任意一点,若存在这样的点M、N,使得AM+MN 最小,请直接写出这个最小值.【举一反三】(2020·云南初三)如图,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B(﹣1,0),C(2,3),抛物线与y轴的焦点A,与x轴的另一个焦点为D,点M为线段AD上的一动点,设点M的横坐标为t.(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过点M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P,设线段PM的长为1,当t为何值时,1的长最大,并求最大值;(先根据题目画图,再计算)(3)在(2)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PAD的面积最大?并求最大值;(4)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PAD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类型二 【确定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的最值或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典例指引2】(2020·重庆初三期末)如图,抛物线2y ax bx =+(0a >)与双曲线k y x=相交于点A 、B ,已知点A 坐标()1,4,点B 在第三象限内,且AOB ∆的面积为3(O 为坐标原点).(1)求实数a 、b 、k 的值;(2)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OB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的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坐标系内有一个点M ,恰使得MA MB MO ==,现要求在y 轴上找出点Q 使得BQM ∆的周长最小,请求出M 的坐标和BQM ∆周长的最小值.【举一反三】(2019·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三)如图1,已知抛物线y =﹣23384x +x +3与x 轴交于A 和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1)求出直线BC 的解析式.(2)M 为线段BC 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M 作x 轴的垂线交BC 于H ,过M 作MQ ⊥BC 于Q ,求出△MHQ 周长最大值并求出此时M 的坐标;当△MHQ 的周长最大时在对称轴上找一点R ,使|AR ﹣MR |最大,求出此时R 的坐标.(3)T 为线段BC 上一动点,将△OCT 沿边OT 翻折得到△OC ′T ,是否存在点T 使△OC ′T 与△OBC 的重叠部分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BT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三 【确定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最值或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典例指引3】(2019·甘肃中考真题)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1,0)、B (3,0),与y 轴交于点C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 为抛物线上的一点,点F 为对称轴上的一点,且以点A 、B 、P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点P 的坐标;(3)点E 是二次函数第四象限图象上一点,过点E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BC 于点D ,求四边形AEBD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E 的坐标.【举一反三】(2019·内蒙古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22(0)y ax bx a =++≠与x 轴交于()1,0A -),()3,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对称轴;(2)点D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连接CD BD 、,若DCB CBD ∠=∠,求点D 的坐标;(3)已知()1,1F ,若(),E x y 是抛物线上一个动点(其中12x <<),连接CE CF EF 、、,求CEF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E 的坐标.B C M N为顶点(4)若点N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新题训练】1.如图,直线y=5x+5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C,过A,C两点的二次函数y=ax2+4x +c的图象交x轴于另一点B.(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连接BC,点N是线段BC上的动点,作ND⊥x轴交二次函数的图象于点D,求线段ND 长度的最大值;(3)若点H为二次函数y=ax2+4x+c图象的顶点,点M(4,m)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一点,在x轴,y轴上分别找点F,E,使四边形HEFM的周长最小,求出点F、E的坐标.2.(2019·江苏中考真题)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8,点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B不重合),直线l是经过点P的一条直线,把△ABC沿直线l折叠,点B的对应点是点B’.(1)如图1,当PB=4时,若点B’恰好在AC边上,则AB’的长度为_____;(2)如图2,当PB=5时,若直线l//AC,则BB’的长度为;(3)如图3,点P在AB边上运动过程中,若直线l始终垂直于AC,△ACB’的面积是否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面积;(4)当PB=6时,在直线l变化过程中,求△ACB’面积的最大值.3.(2019·湖南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ABCD的边AB=4,BC=6.若不改变矩形ABCD的形状和大小,当矩形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左右移动时,矩形的另一个顶点D始终在y轴的正半轴上随之上下移动.(1)当∠OAD=30°时,求点C的坐标;(2)设AD的中点为M,连接OM、MC,当四边形OMCD的面积为212时,求OA的长;(3)当点A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点C到点O的距离有最大值,请直接写出最大值,并求此时cos∠OAD的值.4.(2018·江苏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23x+4的图象与x轴和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动点P从点A出发,在线段AO上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作匀速运动,到达点O停止运动,点A关于点P的对称点为点Q,以线段PQ为边向上作正方形PQMN.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13秒时,点Q的坐标是;(2)在运动过程中,设正方形PQMN与△AO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表达式;(3)若正方形PQMN对角线的交点为T,请直接写出在运动过程中OT+PT的最小值.5.(2020·江苏初三期末)已知二次函数223y x x =--+的图象和x 轴交于点A 、B ,与y轴交于点C ,点P 是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2)当P 是抛物线顶点时,求APC ∆面积.(3)在P 点运动过程中,求APC ∆面积的最大值.6.(2020·江苏初三期末)如图,抛物线265y ax x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点B 的坐标为()5,0,直线5y x =-经过点B 、C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点P 是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求BCP ∆面积S 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3)过点A 的直线交直线BC 于点M ,连接AC ,当直线AM 与直线BC 的一个夹角等于ACB ∠的3倍时,请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7.(2019·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x (x ﹣b )﹣与y轴相交于A点,与x轴相交于B、C两点,且点C在点B的右侧,设抛物线的顶点为P.(1)若点B与点C关于直线x=1对称,求b的值;(2)若OB=OA,求△BCP的面积;(3)当﹣1≤x≤1时,该抛物线上最高点与最低点纵坐标的差为h,求出h与b的关系;若h 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直接写出这个最大值或最小值.8.(2020·江西初三期中)如图①,已知抛物线y=ax2+bx+3(a≠0)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M,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CM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若点E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CE,求四边形BOCE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点的坐标.9.(2020·山东初三期末)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过点C(0,1),顶点为Q (2,3),点D在x轴正半轴上,且OD=OC.(1)求直线CD的解析式;(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将直线CD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45°所得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另一点E,求证:△CEQ ∽△CDO;(4)在(3)的条件下,若点P是线段QE上的动点,点F是线段OD上的动点,问:在P 点和F点移动过程中,△PCF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2020·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初三月考)如图①,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图像经过点A(0,3)、B(1,0),其对称轴为直线l:x=2,过点A作AC∥x轴交抛物线于点C,∠AOB 的平分线交线段AC于点E,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其横坐标为m.(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动点P在直线OE下方的抛物线上,连结PE、PO,当m为何值时,四边形AOPE面积最大,并求出其最大值;(3)如图②,F是抛物线的对称轴l上的一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POF成为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2020·四川初三)如图,一次函数122y x=-+的图像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C 的坐标为(1,0)-,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经过A 、B 、C 三点.(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1,已知点(1,)D n 在抛物线上,作射线BD ,点Q 为线段AB 上一点,过点Q 作QM y ⊥轴于点M ,作QN BD ⊥于点N ,过Q 作//QP y 轴交抛物线于点P ,当QM 与QN 的积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连接AP ,若点E 为抛物线上一点,且满足APE ABO ∠=∠,求点E 的坐标.12.(2019·广东初三)如图,已知抛物线y =﹣3x 2+bx +c 与x 轴交于原点O 和点A (6,0),抛物线的顶点为B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B 的坐标;(2)若动点P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线段OB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s ).问当t 为何值时,△OPA 是直角三角形?(3)若同时有一动点M 从点A 出发,以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线段AO 运动,当P 、M 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 (s ),连接MP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ABPM 的面积最小?并求此最小值.13.(2019·山东初三期中)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两点A (﹣3,0),B (0,3),且其对称轴为直线x =﹣1.(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Q 是对称轴上一动点,当OQ +BQ 最小时,求点Q 的坐标.(3)若点P 是抛物线上点A 与点B 之间的动点(不包括点A ,点B ),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14.(2019·四川中考真题)如图,抛物线212y x bx c =-++过点(3,2)A ,且与直线72y x =-+交于B 、C 两点,点B 的坐标为(4,)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D 为抛物线上位于直线BC 上方的一点,过点D 作DE x ⊥轴交直线BC 于点E ,点P 为对称轴上一动点,当线段DE 的长度最大时,求PD PA +的最小值;(3)设点M 为抛物线的顶点,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45AQM ︒∠=?若存在,求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2019·天津中考真题)已知抛物线2y x bx c =-+(b c ,为常数,0b >)经过点(1,0)A -,点(,0)M m 是x 轴正半轴上的动点. (Ⅰ)当2b =时,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Ⅱ)点(,)D D b y 在抛物线上,当AM AD =,5m =时,求b 的值; (Ⅲ)点1(,)2Q Q b y +在抛物线上,当22AM QM +的最小值为332时,求b 的值. 16.(2019·湖南中考真题)如图,抛物线y =ax 2+bx (a >0)过点E (8,0),矩形ABCD 的边AB 在线段OE 上(点A 在点B 的左侧),点C 、D 在抛物线上,∠BAD 的平分线AM 交BC 于点M ,点N 是CD 的中点,已知OA =2,且OA :AD =1: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F 、G 分别为x 轴,y 轴上的动点,顺次连接M 、N 、G 、F 构成四边形MNGF ,求四边形MNGF 周长的最小值;(3)在x 轴下方且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ODP 中OD 610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矩形ABCD 不动,将抛物线向右平移,当平移后的抛物线与矩形的边有两个交点K 、L ,且直线KL 平分矩形的面积时,求抛物线平移的距离.17.(2019·辽宁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 2+bx +2(a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经过点D (﹣2,﹣3)和点E (3,2),点P 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1)求直线DE 和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y 轴上取点F (0,1),连接PF ,PB ,当四边形OBPF 的面积是7时,求点P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当点P 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时,直线DE 上存在两点M ,N (点M 在点N 的上方),且MN =22,动点Q 从点P 出发,沿P →M →N →A 的路线运动到终点A ,当点Q 的运动路程最短时,请直接写出此时点N 的坐标.18.(2019·湖南中考真题)已知抛物线2(0)y ax bx c a =++≠过点(1,0)A ,(3,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3O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 的坐标;(2)过点A 作AM BC ⊥,垂足为M ,求证:四边形ADBM 为正方形;(3)点P 为抛物线在直线BC 下方图形上的一动点,当PBC ∆面积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 (4)若点Q 为线段OC 上的一动点,问:12AQ QC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岀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专题四 几何最值的存在性问题【考题研究】在平面几何的动态问题中,当某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变动时,求某几何量(如线段的长度、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与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最值问题。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突破之动态问题(几何)(含详解)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突破之动态问题(几何)1.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 110 , BOC .以O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AD .(1)若120 ,判断OB OD BD (填“,或”)(2)当150 ,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当时,AOD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答案)【答案】(1) 二; (2) ADO是直角三角形,证明见详解;(3) 125、110、140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COD 60 ,利用?BOC a = 120。
求出BOD 180 ,所以B, 0, D三点共线,即有OB+ OD = BD ;(2)首先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证明BOC ADC ,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出ADO的度数,由此即可判定AOD的形状;(3)分三种情况讨论,利用已知条件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的顶点O与坐标原点重合,顶点A C在坐标轴上,B(18,6),将矩形沿EF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图3 G(1)求点E的坐标;(2)P O O A E2E时停止运动,设P的运动时间为t, VPCE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关系式,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3(3)在(2)的条件下,当PA=]PE 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点P 、E 、G Q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答案】(1) E (10, 6); (2) S= -8t+54 (0<t<3)或 S=-6t+48 (3vtW8); (3)存 在,Q (14.4 , -4.8 )或(18.4 , -4.8 ). 【详解】解:(1)如图 1,矩形 ABO, B (18, 6),• .AB=18 BC=6,设 AE=x,贝U EC=x BE=18-x,Rt^EBC 中,由勾股定理得: EB"+BC 2=EC 2,(18-x) 2+62=x 2, x=10,即 AE=10,①当P 在OA 上时,0WtW3,如图 2,=18X 6-1X10(62) — - X8X6 - 1X 18X2t , 2 2 2=-8t+54 ,②当P 在AE 上时,3<t<8,如图3,S = S 矩形 OABC S △ PAE -S △ BEC -S △OPCj• •E ( 10, 6);(2)分两种情况:S=1PE?BC=1 X 6X(16-2t)=3 (16-2t ) =-6t+48 ;2 2(3)存在,由PA=3PE可知:P在AE上,如图4,过G作GHLOC于H,2•.AP+PE=10.•.AP=6 PE=4,设OF=y,则FG=y, FC=18-y,由折叠得:/ CGFW AOF=90 ,由勾股定理得:FC2=FC+CG,•. ( 18-y) 2=y2+62,y=8,•.FG=8 FC=18-8=10,1FC?GH= 1FG?CG221X10XGH= 1 X6X8,22GH=4.8,由勾股定理得:FH=J82 4 82 =6.4 ,• .OH=8+6.4=14.4,.•.G ( 14.4 , -4.8 ),•・•点P、E G 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且PE=4,.•.Q ( 14.4 , -4.8 )或(18.4 , -4.8 ). k ,3.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4, 3),反比例函数y —(k 0)的图象分别x交矩形ABOC勺两边AC, BC于E, F (E, F不与A重合),沿着EF将矩形ABO所叠使A, D重合.②若折叠后点 D 落在矩形ABOCrt (不包括边界),求线段CE 长度的取值范围.(2)若折叠后,△ ABD 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此时点 D 的坐标.7 . 23 3. 11 3.【答案】(1)①EC= 2;②3 CE 4; (2)点D 的坐标为(一,一)或(一,一)88 2 5 5【详解】,k k解:(1)①由题意得E(k,3) , F( 4,-), 3 4k kk 0 ,则 EC — , FB 一, 3 4AF 3 一, 417(12 k) 4 3 1 3 4(12 k) 3..由 A(-4, 3)得:AC 4, AB 3,,AC 4一 --- 一,AB 3 AE AC AF AB '又A=Z A,・ .△AE% AACB ・ •/AEF4 ACB ・ •.EF// CB如图2,连接AD 交EF 于点H ,••• AE.AE (1)①如图2,当点D 恰好在矩形 ABOC 勺对角线BC 上时,求CE 的长;②由折叠得EF 垂直平分AD,••• /AHE 90 ,则 EAH AEF又• BAD EAH BAC 90 ,BAD AEF ,・ .△AE% ABAQAE AF 口"AB AE 4--- ----- ,则 ----- ------ -,AB BD BD AF 34 3 9 BDAB - 3 - 3 4 4设 AF=x,贝U FB=3— x, FD=AF=x 在Rt^BDF 中,由勾股定理得:FB 2 BD 2 FD 2,r i图2由折叠的性质得: •••D 在 BC 上, ,AE AHEC DH 1 EC AC 2AH=DH 1,则 AE EC 2;即(3 x)2x 2 ,解得:如图,当D 落在BO 上时,: EAF ABD 90 ,B力。
2020年浙江省中考数学题型专练一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含答案

题型一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类型一 判断函数图像(2014.8)1. 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点P 从点O 出发,沿OA →AB ︵→BO 的路径运动一周,设点P 到点O的距离为s ,运动时间为t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地反映s 与t 之间的关系的是( )第1题图2. 如图,在Rt △ABC 中,AC =BC =4 cm ,点D 是AB 的中点,点F 是BC 的中点,动点E 从点C 出发,沿CD →DA 以1 cm/s 的速度运动至点A ,设点E 运动的时间为x s ,△EFC 的面积为y cm 2(当E ,F ,C 三点共线时,设y =0),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第2题图3.如图,A 、B 是反比例函数y =k x(k >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 从坐标原点O 出发,沿图中 箭头所指方向匀速运动,即点P 先在线段OA 上运动,然后在双曲线上由A 到B 运动,最后在线段BO 上运动,最终回到点O .过点P 作PM ⊥x 轴,垂足为点M ,设△POM 的面积为S ,点P 运动时间为t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第3题图4.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AB=2,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BA→AC运动到点C,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以相同速度沿折线AC→CD运动到点D,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APQ的面积为y,运动时间为x秒,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第4题图5.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M为线段AC上一个动点,过点M作EF∥BD 交AD(或DC)于点E,交AB(或BC)于点F,已知AC=5,设AM=x,EF=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第5题图6. (2019衢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AB的中点,点P从点E出发,沿E→A→D→C 移动至终点C,设点P经过的路径长为x,△CPE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函数关系的是()第6题图类型二分析函数图像1.如图①,点P从矩形ABCD的顶点B出发,沿射线BC的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G⊥AP交射线DC于点G.如图②是点P运动时CG的长度y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其中点Q是第一段曲线(抛物线的一部分)的最高点,则AB的长度是()第1题图A. 2B. 3C. 4D. 232.(2019郑州模拟)如图①,四边形ABCD中,AB∥CD,∠B=90°,AC=A D.动点P从点B出发,沿折线B-A-D-C方向以 1 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BCP的面积S(cm2)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AD等于()第2题图A. 5 cmB. 34 cmC. 8 cmD. 2 3 cm3.如图①,菱形ABCD中,∠B=60°,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自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到点B,同时动点Q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自点B出发沿折线B-C-D运动到点D.图②是点P、Q运动时,△BPQ的面积S随时间t变化关系图象,则a的值是()第3题图A. 2B. 2.5C. 3D. 234.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动点E从点A出发,沿A-B-C运动,当点E到达点C时停止运动,过点E作EF⊥AE,交CD于点F,设点E运动的路程为x,FC=y(当点A,E重合时,点D,F重合;当点C,E重合时,不妨设y=0),y与x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如图②,当点E在BC上运动时,FC的最大长度是1,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第4题图A. 8B. 12C. 16D. 4.85.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C运动,设P A=x,点D到直线P A的距离为y,且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当△PCD和△P AB的面积相等时,y的值为.第5题图6.如图①,已知点E,F,G,H是矩形ABCD各边的中点,动点M从点E出发,沿E→F→G匀速运动,设点M运动的路程为x,点M到矩形顶点B的距离为y,如果表示y关于x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②所示,那么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第6题图参考答案类型一 判断函数图象1. C 【解析】点P 在OA 上从点O 向点A 运动的过程中,s 随着t 的增大而增大,点P 在AB ︵上运动时,s =OP =12AB (定值),点P 在OB 上从点B 向点O 运动的过程中,s 随着t 的增大而减小. 2. A 【解析】∵在Rt △ABC 中,AC =BC =4,∴AB =42,AD =CD =22,CF =2,当点E 在CD 上时,CE =x ,点E 到BC 的距离h 1=22x ,∴y =12×2×22x =22x (0≤x ≤22);当点E 在AD 上时,BE =BD +DE =CD +DE =x ,∴点E 到FC 的距离h 2=22BE =22x ,∴y =12×2×22x =22x (22≤x ≤42). 3. D 【解析】设∠AOM =α,点P 运动的速度为a ,当点P 从点O 运动到点A 的过程中,S =12OM ·PM =12at ·cos α·at ·sin α=12a 2·cos α·sin α·t 2,由于α及a 均为常量,从而可知图象本段应为抛物线,且S 随着t 的增大而增大;当点P 从A 运动到B 时,由反比例函数性质可知△OPM 的面积为12k ,保持不变,本段图象应为与x 轴平行的线段;同理可得,当点P 从B 运动到O 过程中,S 也是t 的二次函数,且S 随着t 的增大而减小.4. B 【解析】∵四边形ABCD 为菱形,且∠B =60°,AB =2,∴当0<t <2时,△APQ 的面积y =12t ·(2-t )·sin60°=-34t 2+32t ,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下的一段抛物线,且当t =1时,y 最大值为34;当2<t <4时,△APQ 的面积y =12(t -2)·(t -2)·sin60°=34(t -2)2,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且当t =4时,y 最大值为3,故选B .5. B 【解析】当0≤x ≤2.5时,如解图①,∵四边形ABCD 是矩形,∴OA =OB =OC =OD ,∴∠OAD =∠ODA ,∵EF ∥BD ,∴∠ODA =∠MEA ,∴∠OAD =∠MEA ,∴ME =MA ,同理可得AM =MF ,∴EM =AM =MF ,∴EF =2AM ,即y =2x ;当2.5<x ≤5时,如解图②,由题意知CM =AC -AM =5-x ,∵ME=MC =MF ,∴EF =2MC ,即y =2(5-x )=10-2x .综上所述,y =⎩⎪⎨⎪⎧2x (0≤x ≤2.5)10-2x (2.5<x ≤5).图① 图②第5题解图6. C 【解析】∵AB =4,点E 是AB 的中点,∴AE =BE =2,当0≤x ≤2时,如解图①,y =S △CPE =12PE·BC=2x,∴此段函数图象是正比例函数的一部分;当2<x≤6时,如解图②,y=S△CPE=S正方形ABCD-S△BCE -S△APE-S△PCD=42-12×4×2-12×2×(x-2)-12×4×[4-(x-2)]=x+2,∴此段函数图象是一次函数的一部分;当6<x≤10时,如解图③,y=S△CPE=12PC·BC=12(10-x)×4=-2x+20,∴此段函数图象是一次函数的一部分,综上所述,根据各段图象及x的取值范围,可得函数图象如选项C所示.图①图②图③第6题解图类型二 分析函数图象1. B 【解析】结合图形分析函数图象可得:当点P 运动到点C 的位置时,CG =0,∴BC =4.当点P运动到线段BC 的中点时,CG =43.∵∠B =90°,∴∠BAP +∠APB =90°,∵PG ⊥AP ,∴∠APG =90°,∴∠APB +∠CPG =90°,∴∠BAP =∠CPG ,又∵∠ABP =∠PCG =90°,∴△ABP ∽△PCG ,∴AB PC =BP CG,当点P 为BC 的中点时,BP =PC =2,∴AB 2=243,解得AB =3. 2. B 【解析】结合图形分析函数图象可得,当t =3时,点P 到达A 处,即AB =3;如解图,过点A作AE ⊥CD 于点E ,则四边形ABCE 为矩形,∵AC =AD ,∴DE =CE =12CD .当S =15时,点P 到达点D 处,则S =12CD ·BC =12·2AB ·BC =3×BC =15,则BC =5,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D =AC =AB 2+BC 2=34.第2题解图3. D 【解析】由题图②得,t =4时两点停止运动,∴点P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 运动到点B 用了4秒,∴AB =4,∵点Q 运动到点C 之前和之后,△BPQ 面积算法不同,即t =2时,S 的解析式发生变化,∴题图②中点M 对应的横坐标为2,此时P 为AB 中点,点C 与点Q 重合,如解图,连接AC ,∵菱形ABCD 中,AB =BC =4,∠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CP ⊥AB ,BP =12AB =2,∴CP =BC 2-BP 2=42-22=23,∴a =12BP ·CP =12×2×23=2 3.第3题解图4. C 【解析】如解图,设AB =a ,当点E 在BC 上运动时(不与点B 、C 重合),∵AE ⊥EF ,∴△EFC∽△AEB ,∴EC AB =FC EB ,即2a -x a =y x -a ,∴y =-1a x 2+3x -2a ,-1a <0,当x =-32×(-1a )=32a 时,y 取得最大值,此时点E 为BC 的中点,y =1,把(32a ,1)代入y =-1ax 2+3x -2a ,解得a =4,即AB =4,故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4×4=16.第4题解图5. 121313【解析】当P 点在AB 上运动时,D 点到AP 的距离不变,始终是AD 长,从图象可以看出AD =4,当P 点到达B 点时,从图象看出x =3,即AB =3.当△PCD 和△P AB 的面积相等时,P 点在BC 中点处,此时△ADP 面积为12×4×3=6,在Rt △ABP 中,AP =AB 2+BP 2=13,则12AP ·y =6,解得y =121313. 6. 24 【解析】如解图,连接BD ,EG ,FH ,∵点E ,F ,G ,H 是矩形ABCD 各边的中点,∴EF ∥BD ∥GH ,EF =GH =12BD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又∵EF =EH ,∴平行四边形EFGH 是菱形,由题图②得BE =3,点M 运动到点G 时,运动路程为10,又∵EF =FG ,则可知菱形的边长为5,即EF =FG =GH =HE =5,∴AF =4,AD =8,∴S 菱形EFGH =12EG ·FH =24.第6题解图。
中考几何-动态试题解法(解析版)

中考几何动态试题解法专题知识点概述一、动态问题概述1.就运动类型而言,有函数中的动点问题有图象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
2.就运动对象而言,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有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
3.就图形变化而言,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
4.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
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属于初中数学难点,综合性强,只有完全掌握才能拿高分。
二、动点与函数图象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2.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3.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4.直线、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直线、双曲线、抛物线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三、图形运动与函数图象问题常见的三种类型1.线段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条线段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三角形或四边形,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2.多边形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另一个多边形,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3.多边形与圆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个圆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或把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一个圆,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四、动点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解题思路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通过全等或相似,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边或角的关系。
中考数学专题——动态问题(非常全面)

(中考数学专题3) 动态几何问题【例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AD =,5DC =,10BC =,梯形的高为4.动点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D NCM B A(1)当MN AB ∥时,求t 的值;(2)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例3】在△ABC 中,∠ACB=45º.点D (与点B 、C 不重合)为射线BC 上一动点,连接AD ,以AD 为一边且在AD 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 .如图①,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试判断线段CF 与BD 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果AB ≠AC ,如图②,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1)中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3)若正方形ADEF 的边DE 所在直线与线段CF 所在直线相交于点P ,设AC =42,3=BC ,CD=x ,求线段CP 的长.(用含x 的式子表示)【例4】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24AD BC AD BC ==∥,,,点M 是AD 的中点,MBC △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2)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BC 和MC 上运动,且60MPQ =︒∠保持不变.设PC x MQ y ==,,求y与x 的函数关系式; (3)在(2)中,当y 取最小值时,判断PQ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例5】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过E 点作EF BD ⊥交BC 于F ,连接DF ,G 为DF 中点,连接EG CG ,. (1)直接写出线段EG 与CG 的数量关系;(2)将图1中BEF ∆绕B 点逆时针旋转45︒,如图2所示,取DF 中点G ,连接EG CG ,,. 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将图1中BEF ∆绕B 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3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A DC B P M Q 60图3图2图1FEABCDABC DEFGGFED C BA【总结】 通过以上五道例题,我们研究了动态几何问题当中点动,线动,乃至整体图形动这么几种可能的方式。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9 动态几何定值问题学案(原版+解析)

专题九动态几何定值问题【考题研究】数学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
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随之产生的动态几何试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的试题,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就问题类型而言,有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
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
以动态几何问题为基架而精心设计的考题,可谓璀璨夺目、精彩四射。
【解题攻略】动态几何形成的定值和恒等问题是动态几何中的常见问题,其考点包括线段(和差)为定值问题;角度(和差)为定值问题;面积(和差)为定值问题;其它定值问题。
解答动态几何定值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分两步完成:先探求定值. 它要用题中固有的几何量表示.再证明它能成立.探求的方法,常用特殊位置定值法,即把动点放在特殊的位置,找出定值的表达式,然后写出证明.第二种是采用综合法,直接写出证明.【解题类型及其思路】在中考中,动态几何形成的定值和恒等问题命题形式主要为解答题。
在中考压轴题中,动态几何之定值(恒等)问题的重点是线段(和差)为定值问题,问题的难点在于准确应用适当的定理和方法进行探究。
【典例指引】类型一【线段及线段的和差为定值】【典例指引1】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将△ABC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C,记旋转角为α,当90°<α<180°时,作A′D⊥AC,垂足为D,A′D与B′C交于点E.(1)如图1,当∠CA ′D =15°时,作∠A ′EC 的平分线EF 交BC 于点F .①写出旋转角α的度数;②求证:EA ′+EC =EF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设P 是直线A ′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A ,PF ,若AB =2,求线段PA +PF 的最小值.(结果保留根号)【举一反三】如图(1),已知∠=90MON o ,点P 为射线ON 上一点,且=4OP ,B 、C 为射线OM 和ON 上的两个动点(OC OP >),过点P 作PA ⊥BC ,垂足为点A ,且=2PA ,联结BP .(1)若12PACABOP S S ∆=四边形时,求tan BPO ∠的值; (2)设PC x =,AB y BC=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如图(2),过点A 作BP 的垂线,垂足为点H ,交射线ON 于点Q ,点B 、C 在射线OM 和ON 上运动时,探索线段OQ 的长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求出它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9 动点类题目图形最值问题探究题型一:矩形中的相似求解例1.(2019·绍兴)如图,矩形ABCD 中,AB =a ,BC =b ,点M 、N 分别在边AB 、CD 上,点E 、F 分别在边BC 、AD 上,MN 、EF 交于点P . 记k =MN :EF .(1)若a :b 的值为1,当MN ⊥EF 时,求k 的值.(2)若a :b 的值为21,求k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若k 的值为3,当点N 是矩形的顶点,∠MPE =60°,MP =EF =3PE 时,求a :b 的值.BC DA E MF N题型二:二次函数中几何图形最值求解例2.(2019·衡阳)如图,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3,0),与y 轴交于点N ,以AB 为边在x 轴上方作正方形ABCD ,点P 是x 轴上一动点,连接CP ,过点P 作CP 的垂线与y 轴交于点E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表达式;(2)当点P 在线段OB (点P 不与O 、B 重合)上运动至何处时,线段OE 的长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3)在第四象限的抛物线上任取一点M ,连接MN 、MB .请问:△MBN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此时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3.(2019·自贡)如图,已知直线AB 与抛物线2:2C y ax x c =++相交于点A (-1,0)和点B (2,3)两点.(1)求抛物线C 函数表达式;(2)若点M 是位于直线AB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以MA 、MB 为相邻的两边作平行四边形MANB ,当平行四边形MANB 的面积最大时,求此时平行四边形MANB 的面积S 及点M 的坐标;(3)在抛物线C 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定点F ,使抛物线C 上任意一点P 到点F 的距离等于到直线417=y 的距离,若存在,求出定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题型四:反比例函数中面积最值的求解例4.(2018·扬州一模)如图1,反比例函数y = k x(x >0)的图象经过点A (23,1),射线AB 与反比例函数图象交于另一点B (1,a ),射线AC 与y 轴交于点C ,∠BAC =75°,AD ⊥y 轴,垂足为D .(1)求k 的值;(2)求tan ∠DAC 的值及直线AC 的解析式;(3)如图2,M 是线段AC 上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动点,过M 作直线l ⊥x 轴,与AC 相交于点N ,连接CM ,求△CMN 面积的最大值.例5.(2019·达州)如图1,已知抛物线y=-x2+bx+c过点A(1,0),B(-3,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顶点C的坐标;(2)设点D是x轴上一点,当tan(∠CAO+∠CDO)=4时,求点D的坐标;(3)如图2,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E,点P是该抛物线上位于第二象限的点,线段P A交BE于点M,交y轴于点N,△BMP和△EMN的面积分别为m、n,求m-n的最大值.题型六:二次函数中最值及最短路径题型例6.(2019·绵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如图所示的抛物线,该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B(点A 在点B的左侧),OA=1,经过点A的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y轴正半轴交于点C,且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ABD的面积为5.(1)求抛物线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抛物线上的动点E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下方,求△ACE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E 的坐标;(3)若点P为x轴上任意一点,在(2)的结论下,求PE+35P A的最小值.例7.(2019·潍坊)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点A(4,0),点B (0,4),△ABO的中线AC与y轴交于点C,且⊙M经过O,A,C三点.(1)求圆心M的坐标;(2)若直线AD与⊙M相切于点A,交y轴于点D,求直线AD的函数表达式;(3)在过点B且以圆心M为顶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PE∥y轴,交直线AD 于点E.若以PE为半径的⊙P与直线AD相交于另一点F.当EF=45时,求点P的坐标.答案与解析题型一:矩形中的相似求解例1.(2019·绍兴)如图,矩形ABCD 中,AB =a ,BC =b ,点M 、N 分别在边AB 、CD 上,点E 、F 分别在边BC 、AD 上,MN 、EF 交于点P . 记k =MN :EF .(1)若a :b 的值为1,当MN ⊥EF 时,求k 的值.(2)若a :b 的值为21,求k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若k 的值为3,当点N 是矩形的顶点,∠MPE =60°,MP =EF =3PE 时,求a :b 的值.BMF N【分析】(1)当a :b =1时,可得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由MN ⊥EF ,可证MN =EF ,即k =1;(2)先确定MN 和EF 的取值范围,当MN 取最大值,EF 取最小值时,k 的值最大,否则反之;(3)根据N 是矩形顶点,分两种情况讨论,即N 分别与D 点和C 点重合,依据不同图形求解.【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当a :b =1时,即AB =BC ,∵四边形ABCD 是矩形,∴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过F 作FG ⊥BC 于G ,过M 作MH ⊥CD 于H ,如下图所示,BDNH∵MN ⊥EF ,∴∠NMH =∠EFG ,∵∠MHN=∠FGE=90°,MH=FG,∴△MNH≌△FEG,∴MN=EF,即k=1;(2)由题意知:b=2a,所以得:a≤EF,2a≤MN,所以当MN取最大值,EF取最小值时,k;当MN取最小值,EF取最大值时,k取最小值,为5;(3)如下图所示,BEM FN连接FN,ME,设PE=x,则EF=MP=3x,PF=2x,MN=3EF=9x,PN=6x,∴PF PN PE PM又∵∠FPN=∠MPE,∴△FPN∽△EPM,∴∠PFN=∠PEM,∴FN∥ME,①当N点与D点重合时,由FN∥ME得,M点与B点重合,BE(M)(N)过F作FH⊥BD于H,∵∠MPE=60°,∴∠PFH =30°,∴PH =x ,FH,BH =BP +PH =4x ,DH =5x ,在Rt △DFH 中,tan ∠FDH, 即a :b=5; ②当N 点与C 点重合时,过B(N )过点E 作EH ⊥MN 于H,连接EM ,则PH =x ,EH ,CH =PC +PH =13x ,在Rt △ECH 中,tan ∠ECH =13, ∵ME ∥FC ,∴∠MEB =∠FCB =∠CFD ,∵∠B =∠D ,∴△MEB ∽△CFD ,∴CD FC MB ME==2, 即a:b =2CD BM BC BC ==; 综上所述,a :b . 题型二:二次函数中几何图形最值求解例2.(2019·衡阳)如图,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3,0),与y 轴交于点N ,以AB 为边在x 轴上方作正方形ABCD ,点P 是x 轴上一动点,连接CP ,过点P 作CP 的垂线与y 轴交于点E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表达式;(2)当点P 在线段OB (点P 不与O 、B 重合)上运动至何处时,线段OE 的长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3)在第四象限的抛物线上任取一点M ,连接MN 、MB .请问:△MBN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此时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将点A 、B 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2)由△POE ∽△CBP 得出比例线段,可表示OE 的长,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线段OE 的最大值;(3)过点M 作MH ∥y 轴交BN 于点H ,由S △MNB =S △BMH +S △MNH 即可求解.【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抛物线y =x 2+bx +c 经过A (﹣1,0),B (3,0),10930b c b c -+=⎧⎨++=⎩, 解得:23b c =-⎧⎨=-⎩,抛物线函数关系表达式为y =x 2﹣2x ﹣3;(2)由题意知:AB =OA +OB =4,在正方形ABCD 中,∠ABC =90°,PC ⊥BE ,∴∠OPE +∠CPB =90°,∠CPB +∠PCB =90°,∴∠OPE =∠PCB ,又∵∠EOP =∠PBC =90°,∴△POE ∽△CBP , ∴BC OP BP OE=, 设OP =x ,则PB =3﹣x ,∴43x x OE =-, ∴OE =()221139344216x x x ⎛⎫-+=--+ ⎪⎝⎭, 当32x =时,即OP =32时线段OE 长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16. (3)存在.如图,过点M 作MH ∥y 轴交BN 于点H ,∴N 点坐标为(0,﹣3),设直线BN 的解析式为y =kx +b ,∴303k b b +=⎧⎨=-⎩,∴直线BN 的解析式为y =x ﹣3,设M (m ,m 2﹣2m ﹣3),则H (m ,m ﹣3),∴MH =m ﹣3﹣(m 2﹣2m ﹣3)=﹣m 2+3m ,∴S △MNB =S △BMH +S △MNH =()221132732228m m m ⎛⎫-+=--+ ⎪⎝⎭, ∴a =32时,△MBN 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是278,此时M 点的坐标为(31524-,). 题型三:二次函数中面积最值的求解例3.(2019·自贡)如图,已知直线AB 与抛物线2:2C y ax x c =++相交于点A (-1,0)和点B (2,3)两点.(1)求抛物线C 函数表达式;(2)若点M 是位于直线AB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以MA 、MB 为相邻的两边作平行四边形MANB ,当平行四边形MANB 的面积最大时,求此时平行四边形MANB 的面积S 及点M的坐标;(3)在抛物线C 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定点F ,使抛物线C 上任意一点P 到点F 的距离等于到直线417=y 的距离,若存在,求出定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把A (-1,0),B (2,3)代入抛物线得:20443a c a c -+=⎧⎨++=⎩解得⎩⎨⎧=-=31c a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 =-x 2+2x +3(2)∵A (-1,0),B (2,3),∴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x +1,如下图所示,过M 作MN ∥y 轴交AB 于N ,设M (m ,-m 2+2m +3),N (m ,m +1),(-1<m <2)∴MN =-m 2+m +2,∴S △ABM =S △AMN +S △BMN =1()2B A x x MN - ∴S △ABM =2213127(2)3()2228m m m -++⨯=--+, ∴当21=m 时,△ABM 的面积有最大值827,而S □MANB =2S △ABM =427,此时17(,)22M(3)存在,点15(1,)4F 理由如下:抛物线顶点为D ,则D (1,4),则顶点D 到直线417=y 的距离为41, 设(1,)F n 、2(,23)P x x x -++,设P 到直线417=y 的距离为PG . 则PG =22175(23)244x x x x --++=-+, ∵P 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都有PG =PF , ∴当P 与顶点D 重合时,也有PG =PF .此时PG =41,即顶点D 到直线417=y 的距离为14,∴PF =DF =41,∴)415,1(F ,∵PG =PF , ∴PG 2=PF 2, ∵2222222153(1)(23)(1)(2)44PF x x x x x x =-++--=-+-+ 2225(2)4PG x x =-+∴222222153(1)(23)(1)(2)44x x x x x x -++--=-+-+225(2)4x x =-+整理化简可得0x =0, ∴当)415,1(F 时,无论x 取任何实数,均有PG =PF . 题型四:反比例函数中面积最值的求解例4.(2018·扬州一模) 如图1,反比例函数y = kx (x >0)的图象经过点A (23,1),射线AB 与反比例函数图象交于另一点B (1,a ),射线AC 与y 轴交于点C ,∠BAC =75°,AD ⊥y 轴,垂足为D . (1)求k 的值;(2)求tan ∠DAC 的值及直线AC 的解析式;(3)如图2,M 是线段AC 上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动点,过M 作直线l ⊥x 轴,与AC 相交于点N ,连接CM ,求△CMN 面积的最大值.【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将A(23,1)代入反比例函数y=kx,∴k=23;(2)由(1)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3,∵点B(1,a)在反比例函数y=23的图象上,∴a=23,∴点B(1,23)过B作BE⊥AD于E,如下图所示,则AE=BE=3﹣1.∴∠ABE=∠BAE=45°又∵∠BAC=75°,∴∠DAC=30°∴DC=tan30°·AD 3232,∴OC=1,即C(0,﹣1)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2311k bb⎧+=⎪⎨=-⎪⎩,解得331kb⎧=⎪⎨⎪=-⎩∴直线AC的解析式为y=33x﹣1(3)设M(m,23m),N(m,33m﹣1)则MN=23m-(33m﹣1)=23m﹣33m+1,∴S△CMN=12(23m﹣33m+1)m=﹣m2+m+=﹣3(m﹣3)2+93当m=3时,△CMN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3.题型五:反比例函数中面积最值的求解例5.(2019·达州)如图1,已知抛物线y=-x2+bx+c过点A(1,0),B(-3,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顶点C的坐标;(2)设点D是x轴上一点,当tan(∠CAO+∠CDO)=4时,求点D的坐标;(3)如图2,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E,点P是该抛物线上位于第二象限的点,线段P A交BE于点M,交y轴于点N,△BMP和△EMN的面积分别为m、n,求m-n的最大值.【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把点(1,0),(﹣3,0)代入y=﹣x2+bx+c,得,01093b cb c=-++⎧⎨=--+⎩,解得b=﹣2,c=3,∴y=﹣x2﹣2x+3=-(x+1)2+4,∴此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顶点C的坐标为(﹣1,4);(2)由(1)知:抛物线对称轴为x =﹣1, 设抛物线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H ,H (﹣1,0), 在Rt △CHO 中,CH =4,OH =1, ∴tan ∠COH =CHOH=4, ∵∠COH =∠CAO +∠ACO , ∴当∠ACO =∠CDO 时,tan (∠CAO +∠CDO )=tan ∠COH =4, 如下图所示,当点D 在对称轴左侧时,∵∠ACO =∠CDO ,∠CAO =∠CAO , ∴△AOC ∽△ACD , ∴AC AOAD AC=, ∵AC =25AO =1, ∴AD =20,OD =19, ∴D (﹣19,0);当点D 在对称轴右侧时,点D 关于直线x =1的对称点D '的坐标为(17,0), ∴点D 的坐标为(﹣19,0)或(17,0);(3)设P (a ,﹣a 2﹣2a +3),设直线P A 的解析式为:y =kx +b , 将P (a ,﹣a 2﹣2a +3),A (1,0)代入y =kx +b ,223ak b a a k b ⎧+=--+⎨+=⎩, 解得,k =﹣a ﹣3,b =a +3, ∴y =(﹣a ﹣3)x +a +3, 当x =0时,y =a +3, ∴N (0,a +3),如下图所示,∵m=S△BPM=S△BP A﹣S四边形BMNO﹣S△AON,n=S△EMN=S△EBO﹣S四边形BMNO,∴m-n=S△BP A﹣S△EBO﹣S△AON=12×4×(﹣a2﹣2a+3)﹣12×3×3﹣12×1×(a+3)=﹣2(a+98)2+8132,∴当a=﹣98时,m-n有最大值8132.题型六:二次函数中最值及最短路径题型例6.(2019·绵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如图所示的抛物线,该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B(点A 在点B的左侧),OA=1,经过点A的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y轴正半轴交于点C,且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ABD的面积为5.(1)求抛物线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抛物线上的动点E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下方,求△ACE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E 的坐标;(3)若点P为x轴上任意一点,在(2)的结论下,求PE+35P A的最小值.【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由平移知,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2-2,∵OA=1,∴点A 的坐标为(-1,0),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4a -2=0, 得:a =1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122y x =--,即21322y x x =--. 令y =0,解得x 1=-1,x 2=3, ∴B (3,0), ∴AB =OA +OB =4, ∵△ABD 的面积为5, ∴S △ABD =12AB ·y D =5 ∴y D =52,2513222x x =--,解得x 1=-2,x 2=4, ∴D (4,52),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 =kx +b ,∴5420k b k b ⎧+=⎪⎨⎪-+=⎩,解得:1212k b ⎧=⎪⎪⎨⎪=⎪⎩,∴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 =12x +12.(2)过点E 作EM ∥y 轴交AD 于M ,如下图所示, 设E (a ,12a 2-a -32),M (a ,12a +12),∴ME =-12a 2+32a +2,∴S △ACE =S △AME -S △CME =-14(a 2-3a -4)=-14(a -32)2+2516,∴当a=32时,△ACE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是2516,此时E点坐标为(32,158-).(3)作E关于x轴的对称点F,连接EF交x轴于点G,过点F作FH⊥AE于点H,交轴于点P,∴AG=52,EG=158,∴43 AGEG=,∵∠AGE=∠AHP=90°∴sin∠EAG=35 PH EGAP AE==,∴PH=35 AP,∵E、F关于x轴对称,∴PE=PF,∴PE+35AP=FP+HP=FH,此时FH最小,∵EF=154,∠AEG=∠HEF,∴sin∠AEG=sin∠HEF=45 AG FHAE AE==∴FH=3.即PE+35PA的最小值是3.例7.(2019·潍坊)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点A(4,0),点B (0,4),△ABO的中线AC与y轴交于点C,且⊙M经过O,A,C三点.(1)求圆心M的坐标;(2)若直线AD与⊙M相切于点A,交y轴于点D,求直线AD的函数表达式;(3)在过点B且以圆心M为顶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PE∥y轴,交直线AD 于点E.若以PE为半径的⊙P与直线AD相交于另一点F.当EF=5求点P的坐标.【答案】见解析.【解答】解:(1)∵AC 为△ABO 的中线,点B (0,4), ∴点C (0,2), ∵点A (4,0), 点M 为线段AC 的中点, 即M (2,1);(2)∵⊙P 与直线AD ,则∠CAD =90°, 设∠CAO =α,则∠CAO =∠ODA =∠PEH =α,tan ∠CAO =12OC OA ==tan α,则sin α5cos α25, AC 10CD =sin ACα=10,则D (0,﹣8),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 =mx +n : 得:840b k b =-⎧⎨+=⎩,解得:k =2,b =-8,直线AD 的表达式为:y =2x ﹣8;(3)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a (x ﹣2)2+1, 将点B 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a =34, 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34x 2﹣3x +4, 过点P 作PH ⊥EF ,则EH =12EF =5cos∠PEH=25cosEHPEα=得:PE=5,设点P(x,34x2﹣3x+4),则点E(x,2x﹣8),则PE=34x2﹣3x+4﹣2x+8=5,解得x=143或2(舍),则点P(14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