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课件(共32张PPT)
合集下载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主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点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主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点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论语》ppt

4.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
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 者怀之." 注释: (1)盍(he):何不。 (2)伐:夸耀。
翻译: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
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 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 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 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 路向孔子说:" 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 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 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2.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 曰:"敏(2)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翻译: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 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 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
3.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
斯可矣。" 翻译: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三次。孔子 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 当代一些非儒学者根据民间口头评论将儒释道三 家对中国发展贡献做出如下评论:“治世道,乱世佛, 由治入乱是儒家。”
文化地位
今天儒家所拥有的地位,是由于儒家在产生以 后,在从古到今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在两千多年 的封建社会所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独占大 一统思想地位后而形成的。儒家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 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儒家在先秦 遭墨、法、道等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 者排斥;在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 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但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 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 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 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 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家是国学的核 心与主体。
先秦诸子选读ppt1 人教课标版

教
夜”“竟夕”的精神。这一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 版 语
的实情实景。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相赠的呢?一无所 文 有,只有满手的月光。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 怎么赠给你呢?还是睡吧!睡了也许能在梦中相见。“不 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 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 令人回味不已。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1.掌握本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 人
字等文言基础知识。
教 版
语
2.比较分析孔子与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一类人物 文
的异同。
3.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1.读准字音
佾:yì 沮:jù 耦:ǒu 舆:yú 耰:yōu
文
植其杖而芸.(芸同“耘”,除草)
使子路反.见之(反,同“返”,返回)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4.古今异义
遇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
父。)
子见夫.子.乎(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今义:是指 人
因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教 版
君子之至.于.斯也[古义:到。今义:达到(某种程
教
家和诗人。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版 语
不徇私枉法,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 文 积极贡献。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称他为“开元贤 相”“岭南第一人”。
诗人与情人相隔千里,在一个风清月圆的夜晚,诗人 因望一轮明月而想起了与自己千里共婵娟的情人,于是将 这种相思寄予明月。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夜”“竟夕”的精神。这一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 版 语
的实情实景。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相赠的呢?一无所 文 有,只有满手的月光。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 怎么赠给你呢?还是睡吧!睡了也许能在梦中相见。“不 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 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 令人回味不已。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1.掌握本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 人
字等文言基础知识。
教 版
语
2.比较分析孔子与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一类人物 文
的异同。
3.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1.读准字音
佾:yì 沮:jù 耦:ǒu 舆:yú 耰:yōu
文
植其杖而芸.(芸同“耘”,除草)
使子路反.见之(反,同“返”,返回)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4.古今异义
遇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
父。)
子见夫.子.乎(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今义:是指 人
因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教 版
君子之至.于.斯也[古义:到。今义:达到(某种程
教
家和诗人。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版 语
不徇私枉法,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 文 积极贡献。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称他为“开元贤 相”“岭南第一人”。
诗人与情人相隔千里,在一个风清月圆的夜晚,诗人 因望一轮明月而想起了与自己千里共婵娟的情人,于是将 这种相思寄予明月。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教学课件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
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 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 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
这里信的含义有两种: 一、诚实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可举 正例列宁摔花瓶,华盛顿砍樱桃树, 反例狼来了,烽火戏诸侯
•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 也。”; 翻译参考: 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 两亿多年前,严寒使大部分植物灭绝,但却 产生了耐寒的松柏;两千多年前,战乱使周王朝 衰微,孔子发出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感叹。松柏傲寒而屹立,多么像在乱世和逆境 中保持崇高尊严和气节的人啊!所以,古人称松、 竹、梅为“岁寒三友”,赞美它们经冬不凋的品 质,也就是赞美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坚 持真理、守卫正义的人们。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翻译参考: 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 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 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 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 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 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 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可以李逵负荆为正例,以孟德杀伯奢为反 例)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翻译参考: • 孔子说:“犯了过错却不知改正,这 才是真正的错”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 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 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
②食:通“蚀”;
③之2:代词,他。
优质课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阅读第一课时 (共36张PPT)

• 在《论语》的《宪问》中,记载了孔子对他正面评价。“南宫适 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 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 人!’”孔子说,君子,就是像南宫适这样的人,具有高尚品位 的人。
• 南宫适每天都要说数遍《诗经》中 的一句话:“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言语谨慎, 崇仁尚敬德,于是,由于“南容三 复白圭,”孔子还“以其兄之子妻 之” 。 • 南宫适胸有丘壑,却是平实谨慎, 明哲保身避祸,是君子。
•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学生 —— 子贡 • 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出生于公元前520年,小孔子 31岁,敬师尊上,好学善辩,是孔子学生中“言语”科的拔尖学 生,跻身孔门“十大弟子”。
• 子贡聪慧。《论语》中有记载: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 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 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 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典
阅 读
•
什么叫国学?现在很多研究国学 的人都有意回避这个问题。但是名 不正则言不顺,回避是不行的。对 于国学,学界已有的认识,一是从 知识论的角度来理解,认为国学就 是中国固有之学,经史子集、琴棋 书画、儒释道等等,都可纳入其范 畴。二是从“国魂之所寄”这样一 种价值的评价和期待的角度来理解, 认为国学是一个国家文化认同和政 治认同的基础;这与古代“欲亡其 国,先亡其史”的说法在逻辑和意 义上是一脉相承的。“史”意味着 生命共同体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又 是与一定的历史经验连在一起的。 照这后一种理解,国学主要应该是 指经学,因为经是史的精神和灵魂。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 是夫! • 颜回好学,不怨天尤人,能够最彻 底的改正自己的过失,是君子。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为政以德 (共35张PPT)

一种是实物、银钱;
为
一种是力役,即征用民工,让农民从事无报酬的劳动。
政
以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 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德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 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
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子就说他很有道德,是个君子。后代儒家发展了这一思想,提
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主张,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天下,
而不要以武力得天下,否则,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
“为政以德”的内涵②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
为
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 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仲尼曰:“善哉!政宽
(在物质充裕的基础上提高精神素养)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
为
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 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
政
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
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
德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
10-13
• 第十二课、第十三课: 感人的师生关系 学习教育
• 第十四课:社会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14/15:
• 第十五课:天道观
哲学思想
何谓“为政”?
为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
政
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
《论语》ppt课件

社会责任
论语提倡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论语》ppt课件
• 《论语》简介 • 《论语》的核心思想 • 《论语》的名言警句 • 《论语》的现代意义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总结词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重要的哲学思想 之一,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时要 保持中正、平和的态度,避免过度或不
及。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态 度和处事原则,通过保持中正、平和的 态度,可以避免偏颇和极端,达到和谐
与平衡的状态。
中庸之道还强调了适度原则,认为在追 求个人利益和社会进步时,要保持适度 和平衡,避免过度追求或过于保守的态
详细描述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 动荡不安。同时,诸子百家兴起,各种思想流派涌现 ,为《论语》等经典著作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土壤。
该以平和的态度进行交流。
总结词
0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人际关系的名言
详细描述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注重道义和仁慈,不要只看重利益和金钱。
总结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详细描述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的心胸开阔和坦荡,而小人则常常心胸狭窄、 忧虑不安。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课件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第1单元-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古义:_资__质___中___等__的___普__通___人__,___一__般人 今义:指中间介绍人 (2)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古义:_到___ 今义:指另提起一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整体·感知] 孔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文化传统的形成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教育 家,本课所录选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施 教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与思考 必须有机结合的治学主张,这些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 响,直至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因材施教法。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施教者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 发,针对他们的智力高下、个性的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是孔子 教育弟子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对子路和冉有的回答就会有所不同。
(3)启发式教学法。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家。 他注重诱导学生主动思考。他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 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学生努力思考而不得要领时他才去开导, 思考已有一定眉目却不能确切说出来时他才会启发。
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 (2)于吾言无所不说(“说”,通“悦”)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类有予教观无雁类荡.(诸种峰类…、…类不别类.,他名山词()类似、像,动词)
由既也克兼,人公,问故其.退故.之((原所因以,,名连词词)) (2)故温轩故东.而故.知尝新为(厨旧(的旧学时问、从,前名词,)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共 20篇,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 上以教育为主。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朱熹把 它列为“四书”之一,与《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四书”。
读通顺:字音字义需准确
诵读
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 颜渊》)
• 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 ㈩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 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 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论语· 子罕》)
1.字音
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 诲(huì)女(rǔ)知之乎 盍(h é )各言尔志 与朋友共敝(bì) 之 知(zhì)者乐(yào)水 曲肱(gōng)而枕之
不踰矩(yújǔ) 是知(zhì)也 衣轻 裘(qiú) 少(shào)者怀之 知者乐(lè) 颜渊喟(kuì)然叹曰
2、据义择音
①诲女(rǔ 通“汝”,你)知之乎 ②是知(zhì通“智”明智)也 ③少(shào 年轻人)者怀之 ④知(zhì通“智”智慧)者乐(yào 喜好)水 ⑤知者乐(lè 快乐)
• 一代又一代继承仁者爱人思想的人们都成为每 个时代的守护神,范仲淹、文天祥、林则徐……还
有今天与新型冠状病毒搏斗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
院士,军医战士们以及千千万万个医护人员,他们
是仁爱思想的践行者,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守护神!
• 就是这样孔子的思想文化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传承着,一直守护着人们,直到今天。我们研读 《论语》,实践他的思想就是对他最好的礼敬!
①喟然:kuì 叹息的样子。②瞻:往前看。③卓尔:卓然, 卓越,突出的样子。
总结:
读通顺 读明白 读透彻
谢 谢!
(《论语· 公冶长》)
㈤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㈥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 雍也》)
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述而》)
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 事斯语矣。”
读明白:内容大意需理解
1.“学而”篇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
①敏:敏捷,勤快。 行为得到修正。
②正:使动用法,使自己的道德
2.“为政”篇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踰矩。”
(《论语· 学而》)
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踰矩。”
(《论语· 为政》)
㈢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是知也。”
(《论语· 为政》)
㈣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 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 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公冶长”篇
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 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 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 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 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 信之,少者怀之。”
①侍:陪从在尊长身边。
②盍:何不。
③敝:破,坏。
④伐:夸耀。
⑤施:表白。
⑥安、信、怀:使动用法,使……安逸; 使……信任,使……怀念。
①疏食:粗粮。②肱:gong 胳膊。
6.“颜渊”篇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 不敏,请事斯语矣。”
①一日:一旦,表示假设。②归:称许。③目:纲目,具体 要点。④敏:聪敏,聪明。⑤事:从事,实践。
7、“子罕”篇
• 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 ①岁寒:天冷了。②彫:通凋,凋零,衰落。
• 南朝诗人范云《咏寒松诗》云:凌风知劲节,负雪 见贞心。
• 白居易《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首》其二“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 文。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知君死则已,不死 会凌云。”
原文: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 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 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选读
——研读经典认识圣贤
学习目标:
读通顺:字音字义需准确 读明白:内容大意需理解 读透彻:精微意旨需领悟
• 南京夫子庙
看到旺盛的香火了吗?
孔子到底用什么护佑我们?
• 是思想文化
孔子是怎样用他的思想文化护佑世人的?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把“仁”当做一生的责任,没有停歇过, 没有放弃过。
①有:yòu 通“又”,连词,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②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
重含义。 ③耳顺:一听人言,便能辨别真假是非,隐其恶,扬其善,无
所违逆。一说能听进不同的意见。
原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①女:rǔ 通汝,你。②知:zhì 通智,明智。
4.“雍也”篇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①好:喜欢 用法。
②乐:以… 为乐 ,意动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
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①知:zhì 通智 ,智慧。 ②乐:yào 喜好。
5.“述而”篇
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