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完整版)

《论语十二章》优秀 课件(完整版)
2024/1/28
1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2024/1/28
2
01
引言
2024/1/28
3
课件背景与目的
2024/1/28
课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广大师生对高质量教学 资源的需求,我们特地制作了这份《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掘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
20
当代社会中《论语》现实意义
《论语》与现代社会伦理 道德建设
分析《论语》中蕴含的伦理道德观念对现代社 会道德建设的启示和意义,如仁爱、礼制等思 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论语》与现代教育理念
探讨《论语》中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原则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的快乐和重要性。
对偶
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运用对偶手法,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喜爱和热爱
的重要性。
排比
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运用排比手
法,增强语言气势和节奏感。
2024/1/28
16
情感表达及意境营造
情感表达
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 命的珍视。
《论语》与企业管理智慧
挖掘《论语》中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指导意 义,如以人为本、和为贵等理念在企业管理实 践中的运用。
2024/1/28
21
06
2024/1/28
1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2024/1/28
2
01
引言
2024/1/28
3
课件背景与目的
2024/1/28
课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广大师生对高质量教学 资源的需求,我们特地制作了这份《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掘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
20
当代社会中《论语》现实意义
《论语》与现代社会伦理 道德建设
分析《论语》中蕴含的伦理道德观念对现代社 会道德建设的启示和意义,如仁爱、礼制等思 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论语》与现代教育理念
探讨《论语》中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原则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的快乐和重要性。
对偶
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运用对偶手法,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喜爱和热爱
的重要性。
排比
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运用排比手
法,增强语言气势和节奏感。
2024/1/28
16
情感表达及意境营造
情感表达
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 命的珍视。
《论语》与企业管理智慧
挖掘《论语》中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指导意 义,如以人为本、和为贵等理念在企业管理实 践中的运用。
2024/1/28
21
06
《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完整版)

第五章: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与思考的 辩证关系
六章: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重点词语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 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 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 形竹器。
堪:忍受。 乐:乐于学。
第六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 的品质。
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重点词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者:代词,……的人。 好:喜欢,爱好。 乐:以…… 为乐趣。
(wǎnɡ),思而不学则殆
(dài)。”
译文:孔子说:“能够通过温 习旧知识,进而悟出新知识,就可 以凭此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 就会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 读书,就会疑惑(对自己的学业有 害)。”
重点词语 故:旧知识 以:凭借 罔:迷惑 殆:疑惑(有害)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 的重要性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到的 (知识)能时常温习,不也 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 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 人不了解(自己),(自己) 却不怨恨,不也是很有修养 的人吗?
重点词语
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 所支配的事情。
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 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 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 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
六章: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重点词语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 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 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 形竹器。
堪:忍受。 乐:乐于学。
第六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 的品质。
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重点词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者:代词,……的人。 好:喜欢,爱好。 乐:以…… 为乐趣。
(wǎnɡ),思而不学则殆
(dài)。”
译文:孔子说:“能够通过温 习旧知识,进而悟出新知识,就可 以凭此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 就会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 读书,就会疑惑(对自己的学业有 害)。”
重点词语 故:旧知识 以:凭借 罔:迷惑 殆:疑惑(有害)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 的重要性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到的 (知识)能时常温习,不也 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 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 人不了解(自己),(自己) 却不怨恨,不也是很有修养 的人吗?
重点词语
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 所支配的事情。
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 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 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 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乐
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以“乐之”为心理状态的最 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 的求知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 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 和家长,或者为了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疏通文意
第六章 道德修养
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 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疏通文意
懂得、知道
7、子曰:“知
代词,它,这里指学
问和事业。
之
者不
比得上
如
喜爱好,爱之好者,者……的人:
疏通文意
古义: 冷水 今义:包括冷水、热水
8、子曰:名“作动饭,吃 疏粗粮食饮
胳膊
水, 曲肱
表而顺接枕之,乐乐趣
亦也
代词:这
在 其中
了
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不义
正当手段
表而修饰富且贵,对于于我如好像浮云。”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举一反三、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尽善尽美、 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 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
12课《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斯 :这,指河水。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 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舍:舍弃。
第20页,共36页。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夺志也。”
重点词语 三军 :军队的通称。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
匹夫:普通的人,男子 汉。
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
第35页,共36页。
2.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 (1):表达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 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择__其_善__者__而__从__之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 (2)“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
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
天下”。
第10页,共36页。
返回
F
四书:《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饭 疏 食 饮 水…于 我 如浮 云
第25页,共36页。
文中有哪些成语和警句? 请找出,全班分享并抄写在 积累本上。
•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 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26页,共36页。
1、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重点字词解释: (1)十有五:指十五岁,“有”同“又”,用在整数 和零数之间。 (2)惑:迷惑,疑惑。 (3)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 配的事情。 (4)耳顺:能听进不同意见。 (5)从心所欲:随自己 心意想怎样就怎样。(6)逾矩:逾,超过;矩,规矩。
LOREM IPSUM DOLOR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
LOREM IPSUM DOLOR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翻译: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
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 段解: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 的思想。
富安中学刘瑛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 的思想。
富安中学刘瑛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
重点字词解释: (1)三省(xǐng):多次反省。 三,泛指多次。 (2)忠: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3)信:真诚、诚实。 (4)传:老师传授的知 识。
富安中学刘瑛
停顿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心所欲,不逾矩。”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 的思想。
富安中学刘瑛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43张PPT)

特殊句型:
1、可以为师矣
(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句
(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1、贤哉,回也!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判断句
······也,表判断。
语气词: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 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 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 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 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更多的接触文言文, 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 陶冶自己的情操。
理解:强调了治学的人必须重视道德修养。
通“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指15岁 表顺承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站立,站得住, 迷惑,疑惑 这里可理解为
自然规律
独立做事情。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能听的进不 同的意见。
随心所欲
逾,越过,超过。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 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时通达事理, 而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 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别人说话能明辨 别真假,七十岁可能随心所欲,又不超 过规矩。”
表转折
表转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意思是
疑惑
则:连词: 相当于 “就”“便”
感到迷惑而无 所得。
【译】:孔子说:“只知道 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 惑而无所得,只知道思考却 不学习,就会疑惑。”
理解: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 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¹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²切问而近思:恳切地 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³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 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 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修 身应当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 似的毛病。
第十章
原 文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¹川上:河边。²逝:往,离去。³斯:代词,这,指河 水。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 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朋友)从远处来,不是很快 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 个有才德的人吗?”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 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注释: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 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注释:¹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²切问而近思:恳切地 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³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 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 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修 身应当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 似的毛病。
第十章
原 文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¹川上:河边。²逝:往,离去。³斯:代词,这,指河 水。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 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朋友)从远处来,不是很快 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 个有才德的人吗?”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 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注释: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 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 ) 子 夏 曰 : “ 博学而笃志
, 切 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 2 ) 子 曰 : “ 三 军 可 夺 帅 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9
O
(3)当别人不理解 自 己时,我们不应恼怒,保
持应有 的风范 ,正如《 <论语>十二章》 中
所 说 的 :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镜 ,可 明得 失 。 ”由此我们可 以联想到《 论语》 中孔子
·——课文解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三人 几个人 焉 在其中
善者 优点
而就
整段翻译
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 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 正。”
— — 课文解读 —一
请简单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我认为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 富贵的来应该是正义的,以不 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是不可取的。 孔子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富贵, 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着重在 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
道德品质
—— -结构梳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一箪食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曲肱而枕之(
)
)
)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
(学派)经典著作,是一部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
作,共20篇。它与《
》《
》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安中学刘瑛
停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 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富安中学刘瑛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重点字词解释: (1)十有五:指十五岁,“有”同“又”,用在整数 和零数之间。 (2)惑:迷惑,疑惑。 (3)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 配的事情。 (4)耳顺:能听进不同意见。 (5)从心所欲:随自己 心意想怎样就怎样。(6)逾矩:逾,超过;矩,规矩。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着胳膊当枕 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段解: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的精神。
停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富安中学刘瑛
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字词解释: (1)三人:几个人(2)焉:于此,意思是“在 其中”。(3)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 以当我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 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加以改正。” 段解:学习态度。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 习,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载在<________>中.这部书
是他的弟子和孔门后学辑录的,是我国古代一 儒家 语录 体的_______ 部著名的______ 经典 。
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温故而知新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课堂练习
请根据以下提示,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4)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这与本文哪一则内容相似? “—————,——————” (5)《论语》中强调时间重要性的句子是: “—————,——————” (6)文中强调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的内容是: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
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时掌握了知识而不致 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 岁听别人说话能明辨别真假,七十岁可能随 心所欲,又不超过规矩。” 段解: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富安中学刘瑛
停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富安中学刘瑛
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 了。” 段解: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
富安中学刘瑛
停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富安中学刘瑛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本意是危险,这里指有害。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停顿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富安中学刘瑛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
停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
富安中学刘瑛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词语解释: (1)川:河,河流(2)逝者:指流逝的时光。逝,流逝 (3)斯:代词,这,指河水。(4)舍:舍弃。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流 逝,日夜不停。” 段解:学习态度。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停顿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富安中学刘瑛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 中矣。”
字词解释: 1、子夏:孔子的学生。 2、笃(dŭ):忠实,坚守。 3、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4、仁:仁德。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有坚定的志向,恳切 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啊。” 段解:学习方法。
自学指导三
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 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方面都有哪 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学习态度: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章)
优秀青年教师课件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圣府大门
三堂内景
后堂楼内景
人物及作品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历史上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 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 人之一。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 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 二十篇。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 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 段解: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 调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
停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富安中学刘瑛
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重点字词解释: 1、哉: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2、箪(dān) :古代 盛饭的圆形竹器。 3、巷:颜回的住处。 4、回: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房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 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真高尚啊!” 段解:赞扬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精神。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温故知新 不舍昼夜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其志
(“说”通“悦”,愉快 (自我检查,反省) (越过,超过) (喜欢,爱好) (忠实, 坚守)
孔子简介
孔子,名____,字____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 孔子晚年致力于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六经”
《诗》、《书》、《礼》、《乐》、 就是由他整理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易》、《春秋》
重点字词解释: (1)三省(xǐng):多次反省。 三,泛指多次。 (2)忠: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3)信:真诚、诚实。 (4)传:老师传授的知 识。
翻译: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
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 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段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道德修养。
课堂练习
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 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 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 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 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 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 这个事例证实了课文中的哪一句话?
停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 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富安中学刘瑛
第八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字词解释: (1)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2)疏食:粗粮。 (3)水:在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4)曲肱:弯着胳膊。肱(gōng),胳膊, (5)于:对,对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课堂练习
请根据以下提示,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1)孔子认为学习要时常复习的句子是: “——————, —————————”。 (2)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 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 (3)孔子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 短处的句子是:“—————,——————”。
看谁填的对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 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 不渝是:________,_______。 (11)子夏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____。 (12)孔子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 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重点字词解释: (1)温:温习,复习。 (2)故:旧的,原来的。 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3)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4)而:连词,表示顺接。 (5)知:领悟,获得。 (6)可:可以。(7)以:凭借。(8) 为:成为, 做。 (9)矣:语气词,表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