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度—潜力—难度综合测度的中国农用地整治实施协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探索——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27TANSUOYANJIU探索研究当前,中国已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国土空间利用方式从增量主导的外延式向增存并重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初步构建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体系,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并以空间治理为手段,通过全域全要素管控、整治、修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要求,2022年,宁波市获自然资源部批准同意作为试点,在全国率先探索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作为国土空间治理实施的新路径。
宁波市镇海区作为世界级滨海产业带和长三角科创策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申报全域整治示范片区,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以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波经验。
一、中国国土综合整治实践探索中国国土综合整治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围绕耕地计划指标总量动态平衡提出土地整治内容;本世纪初,国土资源部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探索农用地整理与村庄土地整治、城镇建设发展相结合的综合整治路径;2019年,自然资源部在全国推行以乡村全域为对象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在此背景下,2018年,浙江省全面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农用地整治、低效利用建设用地整治和生态环境的整治修复;2022年,迭代升级,进一步实施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低效用地整治和生态环境的提升。
根据《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划定“三区三线”,并作为刚性内容进行管控。
“三区三线”是基于现状国土空间资源变更调查叠加规划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覆盖而划定,因此,“三区三线”总体上体现了开发与保护两种管控思路,但造成了国土空间格局蓝图(发展)与“三区三线”管控(保护)之间的矛盾,而协调这一矛盾的路径就是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
农业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140号(农业水利类282号)提案答复的函

农业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140号(农业水利类282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09.06•【文号】农办案〔2016〕114号•【施行日期】2016.09.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140号(农业水利类282号)提案答复的函农办案〔2016〕114号潘碧灵委员: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在我国南方地区提升耕地地力的提案收悉。
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实施酸化土壤改良行动针对南方水稻主产区耕地土壤酸化、重金属污染、有机质含量下降等问题,我部高度重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相关工作。
一是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2015年,我部印发《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针对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区和南方丘陵岗地红黄壤区存在的耕地质量问题,提出通过综合治酸、排水治潜、调酸控污,施用石灰和土壤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钝化重金属活性,建设农家肥堆沤池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
二是实施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项目。
2015年,财政部、农业部启动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项目。
2016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试点资金15亿元。
湖南省农业部门按照调酸降活、培肥提质和水肥调控的技术路径,在达标生产区和管控专产区推广施用土壤调理剂和石灰、增施有机肥、应用叶面肥、开展农田优化水分管理等技术措施,有序推进污染耕地治理修复,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
三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0-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近500亿元,支持包括南方水稻主产区在内的800个产粮大县建设高产稳产粮田8000万亩,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南方水稻主产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开展3个方面工作。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一、引言土地整治是指通过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以提高土地质量、优化土地结构、增加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的一系列综合措施。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是为了了解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潜力,为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调查目的、方法、内容和应用等方面介绍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
二、调查目的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明确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方向。
具体目的包括:1. 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2. 分析土地资源的质量和产能;3. 评估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潜力;4. 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
三、调查方法土地整治潜力调查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实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
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样,了解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包括土壤质量、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
2. 遥感影像解译: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获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变化情况。
3.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生成土地资源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四、调查内容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土地资源状况:了解土地类型、土壤质量、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
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趋势。
3. 生态环境评估:评估土地生态环境的状况,包括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
4. 土地潜力评价:评价土地整治的潜力和可行性,包括土地可利用度、改良潜力等。
5.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整治的影响,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政策法规等。
五、应用与意义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结果可以为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1. 指导土地整治规划:通过评估土地潜力,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规划。
大都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耕地多功能——基于“情境—结构—行为—结果”的分析

第35卷 第9期2021年9月Vol.35 No.9Sep.,2021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doi: 10.11994/zgtdkx.20210826.093639大都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耕地多功能——基于“情境—结构—行为—结果”的分析周小平1,申端帅1,谷晓坤2,3,李小天1,张思露4,5(1.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2.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 200030;3.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030;4. 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上海 200003;5. 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上海 200003)摘要:研究目的:剖析大都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何影响耕地多功能的价值显化和优化配置,以期为实现耕地多功能供需平衡和推动耕地保护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探索性案例研究法、“情境—结构—行为—结果”政策过程分析法。
研究结果:(1)情境层面。
地方性、价值观和制度环境是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多功能两者影响关系的基础。
(2)结构层面。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参与主体具有多元性和嵌入性,耕地多功能的价值显化是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结果,因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多功能的互动过程本质上是多元主体的集体行动。
(3)行为层面。
借助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政策工具,联动培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推动耕地多功能价值发现和优化配置。
(4)结果层面。
耕地多功能与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性之间存在“部分与整体”和“中心与外围”的逻辑关系,因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首先是通过促进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增强耕地外援系统的多功能性,进而促进和稳固耕地系统的多功能性。
研究结论:通过在大都市郊野空间内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断优化耕地本体环境及其外围环境,强化耕地与其外援系统之间的要素互动与交换,重构耕地多功能利用的外部环境,最终推动耕地多功能供给与外部多元需求的高效互动与匹配。
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研究进展

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研究进展作者:周家俊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1期[摘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整理,重点梳理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取得的成果。
发现已有研究主要从宏观视角出发,关注项目结果,绩效评价模式单一,大多从定性角度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中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理论体系。
为此,提出从农户这一微观层面出发,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开展基于农户视角的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为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提供合理方向。
[关键词]农地整治;绩效评价;满意度;影响因素;提升路径[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速度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对土地的大量需求,使得建设用地急剧扩张、耕地面积呈现持续快速递减态势。
在后备土地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和生态环境脆弱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我国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非常有限,要解决当前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矛盾,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农地整治。
我国的农地整治项目一般都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其运作全过程主要是政府行为,属于政府的公共产品投入范围,虽然已取得较好成绩,但随着整治工作的日渐深入,出现了一系列重数量、轻质量、破坏景观生态环境、挪用资金的现象。
这就使我国政府对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紧迫感,政府财政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也日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
农户对土地最了解、最珍惜,拥有丰富的耕作经营经验,在强调公众参与的时代,不关注农户的合理意愿与要求,难以保证农户的切身利益的同时,也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地整治综合效益的发挥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鉴于此,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整理,重点梳理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取得的成果,总结分析并为我国开展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基本农田划定考题(答案)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试题一、填空题(36分)1、规划基数转换后,一级分类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二级分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水域、自然保留地。
其中,其他农用地包括设施农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3.5分)2、请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填写以下空白区域:(15分)图例识别:(有林地) (灌木林地)(天然草地)(其他草地) (旱地) (茶园)(裸地)(建制镇)(采矿用地)(村庄)(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县界)(村界)(乡界)3、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05、06、07、08、09一级类和103、121二级类进行了部分归并,请填写归并后的地类情况:(2分)3、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验收时,成果合格,最基本的三个要求是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面积应不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划定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划定前的平均质量等级;新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现状必须是耕地。
(1.5分)4、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备案方式为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验收确认后,各地应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报部备案,实现部、省、市、县、乡五级备案。
(0.5分)5、基本农田划定应遵循“依法依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的原则,以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为基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运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认真开展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基本农田划定各项工作原则上应在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后3个月内完成。
(2分)5、永久基本农田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组织划定并实施。
(0.5分)6、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处1000 元以下罚款。
土地整治潜力评价.韧哥版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9
(2)确定耕地标准系数α
耕地标准系数是指单位耕地面积中净耕地(除去田坎、渠道、 农村道路等农业生产辅助设施用地后的耕地)面积的比例,在耕地 整治潜力研究中它是待整治耕地经过整治后所能达到的一个标准耕 地或者说理想耕地状态,是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
是反映农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完整版课件
6
本研究采用耕地标准系数法
(1)确定待整理农用地面积 (2)确定耕地标准系数
完整版课件
7
*耕地图斑面积与耕地图斑地类面积
这里的耕地图斑面积是指已扣除其它线状地物,但还 含有田坎的面积。耕地图斑地类面积是指已扣除其它 线状物和田坎及其他应扣除面积后的耕地净面积。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
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16级土地资源管理 张 韧
完整版课件
1
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文献综述
(1)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方法分析
目前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在对土地整治的研究中,还没有对土地整治潜力进 行专门评价,但可从土地整治项目选择的范围、批准立项时考虑的因素等方面进 行研究。德国在乡村土地整理时选择整理区考虑的条件有:农业生产环境及农业 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阻碍生产顺利实施的因素,诸如农田形状破碎、道路通行不 便、水利设施不全、开发水平不足等。整理项目在批准是否立项时主要参考了实 施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当地土地整理局的处理能力、其它部门对土地整理的影响 以及经费支持的可能性,在确定土地整理范围界线的同时,要求整理区域存在和 外界连接的交通条件与水利条件。
完整版课件
3
综上所述,我国的土地整治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 在较大差距:土地整治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土地整治实践;宏观性与项 目性的土地整理研究较多,区域与中观层面的土地整理研究不足;土 地整理目标较为单一,较多的追求补充耕地,缺乏对经济、社会、生 态效益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目标的实现。
谈谈你对于潜育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认识和看法

谈谈你对于潜育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认识和看法潜育土地综合整治是指通过对农村土地进行科学规划、高效利用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和综合效益,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潜育土地综合整治成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潜育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农村土地资源数量有限,土地的规划和利用对于实现农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在农田利用上实现布局的合理化,优化农作物种植组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能力。
这对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增长。
其次,潜育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通过综合整治,可对农田进行石垄加固、水利设施建设等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持农地的生态功能。
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生态环境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持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潜育土地综合整治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农民创收能力的提高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土地整治,可以使农民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作物的产出水平,从而实现农民增收。
此外,土地整治还可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就业增加,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潜育土地综合整治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政策支持和统筹协调。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促进各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
同时,还需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土地管理水平和农业生产能力。
只有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才能实现潜育土地综合整治对于乡村振兴的有效助力。
总之,潜育土地综合整治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它能够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