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抗酸药的区别

合集下载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消化内科是一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专科,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包括胃溃疡、胃炎、肝炎、胆囊炎等。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常用的药物有很多种。

下面我将就一些常用的消化内科药物进行介绍和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抗酸药1. 质子泵抑制剂(贝类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等。

这类药物可抑制胃酸的分泌,适用于胃炎、胃溃疡、食管炎等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腹泻等。

2. H2受体拮抗剂:常用的药物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

这类药物能抑制胃酸的分泌,适用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乏力、腹胀等。

3. 抗胃酸药:常用的药物有胃蛋白酶抑制剂(如奥美特)、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胃黏膜修复剂(如伊托必利)等。

这些药物可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的愈合,适用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疾病的治疗。

不同药物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如便秘、腹痛、乏力等。

二、抗生素1. 链霉素类抗生素:常用的药物有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

这类药物可杀灭胃内的幽门螺杆菌,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等。

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用的药物有头孢菌素、阿莫西林等。

这类药物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腹泻等。

三、抗炎药物1. 非甾体抗炎药:常用的药物有布洛芬、乌头碱等。

这类药物可抑制炎症反应,适用于急性胃炎、胃肠溃疡等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痛、出血等。

2. 类固醇类抗炎药: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这类药物可抑制炎症反应,适用于重症胃炎、肝脏炎症等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免疫抑制、水肿等。

四、抗病毒药物1.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常用的药物有替加韦、阿德福韦酯等。

这类药物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乏力、恶心等。

消化 消化药物

消化 消化药物

消化药物:了解常见消化药物的作用和用途消化系统是人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主要负责将身体摄取的食物转化成能量和营养成分。

然而,有时候我们的消化系统会出现不适,例如腹胀、胃痛、恶心等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消化药物成为缓解症状的有效工具。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常见的消化药物,包括它们的作用和用途。

一、抗酸药抗酸药是指能够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用于治疗胃溃疡、结肠炎、食管炎等疾病。

常见的抗酸药包括:1. 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是一类能够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

其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组胺受体,从而减少胃酸分泌。

常见的H2受体拮抗剂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

2. 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类能够大幅度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其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质子泵,从而减少胃酸分泌。

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

二、胃肠黏膜保护药胃肠黏膜保护药是指能够保护胃肠黏膜的药物,用于治疗胃溃疡、胃酸反流等疾病。

常见的胃肠黏膜保护药包括:1. 粘附剂粘附剂是一类能够吸附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的药物。

常见的粘附剂包括铋剂、多聚磷酸铝钙等。

2. 黏膜修复剂黏膜修复剂是一类能够促进黏膜修复的药物。

其作用原理是通过促进黏膜细胞再生,加快黏膜损伤的修复。

常见的黏膜修复剂包括胃泌素、半胱氨酸、多糖等。

三、胃肠动力药胃肠动力药是指能够调节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和排泄的药物。

常见的胃肠动力药包括:1. 促胃动力药促胃动力药是一类能够增强胃肠蠕动的药物。

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刺激胃肠神经,增加胃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排泄。

常见的促胃动力药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2. 抑胃动力药抑胃动力药是一类能够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

常见的抑胃动力药包括东莨菪碱、阿托品、茶碱等。

四、肠道吸收药肠道吸收药是指能够增强或减弱肠道吸收的药物。

常见的肠道吸收药包括:1. 吸收促进剂吸收促进剂是一类能够促进肠道吸收的药物。

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增加肠道表面积,增加吸收面积,从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药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胃药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胃药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抗酸药1. 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是用于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胃壁上皮细胞的H2 受体而发挥作用。

目前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雷尼替丁(Ranitidine)、马来酸西咪替丁(Famotidine)等。

它们的分子结构主要是由吡唑啉环、甲基胍基和酰胺基等功能团组成,这些功能团与H2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

2. 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主要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胃粘膜细胞中质子泵的活性,从而降低胃酸的分泌量。

目前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Omeprazole)、兰索拉唑(Lansoprazole)等。

这些药物的分子结构主要是由间苯二酚环、苯并咪唑环、硫酰胺基等功能团组成,这些功能团与质子泵结合,从而抑制其活性。

二、胃粘膜保护剂胃粘膜保护剂是用于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主要通过增加胃黏膜的保护性屏障、促进上皮细胞修复等作用发挥作用。

常见的胃粘膜保护剂包括枸橼酸铋钾(Colloidal Bismuth Subcitrate)、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等。

这些药物的分子结构主要是由枸橼酸铋、前列腺素类似物等组成,这些化合物可以与胃黏膜结合,形成保护性屏障,从而保护胃粘膜。

三、Prokinetic药物Prokinetic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动力不良、胃排空迟缓等疾病,主要通过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下食道括约肌压力等作用发挥作用。

常见的Prokinetic药物包括多潘立酮(Metoclopramide)、多潘立酮(Domperidone)等。

这些药物的分子结构主要是由多潘立酮环、环己烷基等组成,这些化合物可以通过与胃肠道神经介质结合,从而促进蠕动和增加括约肌压力。

四、化学性质1. 抗酸药抗酸药中的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在酸性环境下可以存在稳定的分子结构,但在碱性环境下容易发生分解。

因此,这些药物在胃酸条件下可以发挥作用,但在碱性肠道内不会发挥作用。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方法慢性胃炎是一种持续性的胃黏膜炎症,常常引起胃部不适、疼痛和消化问题。

对于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来说,药物治疗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一、抗酸药物治疗抗酸药物是慢性胃炎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类药物。

它们通过减少胃酸分泌来缓解炎症和症状。

常见的抗酸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

1. 质子泵抑制剂(PPI)PPI是目前治疗慢性胃炎的首选药物之一。

它们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降低炎症和疼痛程度。

常见的PPI 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常规剂量下服用一次每天,通常在用药一周左右就能缓解症状。

2. 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胃黏膜上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

尽管与PPI比较,H2受体拮抗剂的抑酸效果较弱,但其依然对慢性胃炎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代表性的H2受体拮抗剂有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

二、抗生素治疗对于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除了抗酸药物外,抗生素治疗也是常用的方法。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重要病原体,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和症状。

常用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

三联疗法一般包括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疗程为7-14天。

而四联疗法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再加上硝基呋喃类药物,治疗疗程一般为10天。

三、胃粘膜愈合促进剂除了抗酸药物和抗生素,胃粘膜愈合促进剂也是慢性胃炎治疗中的重要药物。

它们能帮助修复受损的胃黏膜,并促进愈合过程。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是一类常用的降压药,但同时也具有促进胃黏膜愈合的作用。

ACEI能够刺激黏膜细胞生长和血管新生,改善胃黏膜的血液循环,进而促进愈合。

2. 胃黏膜保护剂胃黏膜保护剂是一类能够增加胃浆液分泌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常见的药物有铋剂、硫糖铝等。

它们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酸的侵蚀,促进胃黏膜修复。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胃肠道正常功能的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肠道出血、胰腺炎、胆囊炎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消化系统疾病,药物治疗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一、抗酸药物1. 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是一类能够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

常见的H2受体拮抗剂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通过抑制胃壁上的H2受体,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减轻胃肠道的酸性刺激,促进溃疡的愈合。

2. 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类更为强效的抗酸药物,能够抑制胃壁上的质子泵,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

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适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质子泵抑制剂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抗生素抗生素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溃疡中。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这些药物能够杀灭幽门螺杆菌,减少胃黏膜的损伤,促进溃疡的愈合。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使用,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三、抗炎药物消化系统疾病常伴随着炎症的发生,因此抗炎药物在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常用的抗炎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物能够减轻疼痛、消炎、退烧等作用,适用于治疗胃炎、胰腺炎等疾病。

在使用抗炎药物时,应遵医嘱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抗胆碱药物抗胆碱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胆碱受体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

常用的抗胆碱药物有山莨菪碱、阿托品等,这些药物能够减少胆囊的收缩,促进胆石的排出,缓解胆囊炎的症状。

在使用抗胆碱药物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保护胃粘膜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是一类能够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等疾病。

2024年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

2024年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

2024年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____年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消化内科是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科室,常见的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肝炎、胆囊炎等。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医生们常常会使用一些常用药物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

____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科常用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主要介绍____年消化内科常用药的个人小总结。

一、抗酸药1. 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主要药物,能够抑制胃黏膜的质子泵,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

其中,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是目前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症状,并对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 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胃黏膜上的H2受体,减少胃酸的分泌。

虽然质子泵抑制剂在抗酸方面效果更好,但在一些轻度的胃酸过多疾病中,H2受体拮抗剂仍然有其独特的优势。

目前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二、消化系统保护剂1. 胃黏膜保护剂:胃黏膜保护剂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等疾病,通过增加胃黏液的生产,改善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其中,铋剂是一种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胃黏膜的薄膜,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伤害。

2. 胆汁酸结合剂:胆汁酸结合剂能够结合胆汁酸,阻断胆汁酸的回流,降低胃酸对黏膜的腐蚀作用,从而保护消化系统。

常用的胆汁酸结合剂有乃福酸(Cholestyramine)、科来研(Colesevelam)等。

三、抗病毒药物1. 抗病毒药物:对于肝炎等病毒性消化系统疾病,抗病毒药物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目前,抗病毒药物中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能够显著提高肝炎治愈率。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德福韦酯(Adfovir)、恩替卡韦(Entecavir)、利巴韦林(Ribavirin)等。

四、抗炎药物1.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具有抗炎、镇痛、退热的作用,对于一些以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范本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范本

消化内科常用药个人小总结范本消化内科常用药是指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药物。

消化内科疾病包括胃肠道感染、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胆囊疾病、胆管结石等。

下面将对一些常用的消化内科药物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抗酸药1. 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是一类可以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常用的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

它们通过抑制胃部的H2受体,阻断胃酸的分泌,可以有效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不适症状,如胃痛、胃灼烧等。

2. 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治疗胃酸过多最有效的药物,常用的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

它们通过抑制胃壁细胞内的质子泵,从而阻断胃酸的分泌,对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3. 铝镁剂铝镁剂是一种常用的抗酸药,常用的有氢氧化铝、氧化镁等。

它们能够中和胃酸,形成一层保护性的黏液屏障,缓解胃部的疼痛和不适感。

二、抗生素1.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广谱、强力的抗菌活性,对消化系统中的细菌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常用的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在消化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常常被使用。

2.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广谱抗菌活性较好,对革兰阳性菌和一些革兰阴性菌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常用的有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它们常用于消化道感染、胆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3. 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常用的有头孢菌素、阿米卡星等。

它们可以应对消化系统中复杂的细菌感染,如腹腔感染、腹型伤寒等。

三、解痉药1. 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常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的治疗,如胃肠功能紊乱、痉挛性腹泻等。

常用的有沙丁胺醇、可待因等。

它们通过激活胃肠道平滑肌的β2受体,从而松弛痉挛的肌肉,缓解相关症状。

2. 抗胆碱药抗胆碱药可以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减少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从而缓解痉挛症状。

常用的有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等。

它们常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道过敏反应等疾病的治疗。

治疗胃病常用药科普

治疗胃病常用药科普

治疗胃病常用药科普胃病是指胃部出现疼痛、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的疾病,包括胃溃疡、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等。

这些疾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治疗胃病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胃病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科普一些常用的治疗胃病的药物,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胃病。

一、抗酸药物抗酸药物是治疗胃酸反流和胃溃疡等胃病的首选药物。

常见的抗酸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简称PPI)和H2受体拮抗剂(H2receptor antagonists)。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缓解胃病症状。

1. 质子泵抑制剂(PPI)质子泵抑制剂(PPI)是一类可以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胃黏膜上的质子泵,降低胃酸的产生。

质子泵抑制剂可以迅速缓解胃痛、酸倒流和消化不良等症状,并有助于胃溃疡和食道反流病的愈合。

质子泵抑制剂的常见药物有奥美拉唑(Omeprazole)、兰索拉唑(Lansoprazole)和泮托拉唑(Pantoprazole)等。

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口服,通常在早餐前空腹服用。

剂量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治疗胃溃疡的剂量要比治疗胃酸倒流的剂量高。

一般情况下,疗程为4-8周,但对于反复发作的胃酸相关疾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酸药物,但它们也有一些副作用。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头痛、腹泻和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还可能导致维生素B12和镁的吸收不良,增加骨折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并定期进行复查。

2. H2受体拮抗剂(H2 receptor antagonists)H2受体拮抗剂(H2 receptor antagonists)是另一类常用的抗酸药物。

它们通过阻断胃黏膜上的H2受体,减少胃酸的分泌。

H2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地缓解胃痛、酸倒流和消化不良等症状,对于胃溃疡和食道反流病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抗酸药的区别
消化道疾病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治疗药物种类较多,如抗酸药、抑酸药、胃黏膜保护药以及促胃肠动力药等等。

然而,揭开这些“胃药”神秘的面纱,它们各有特点、不同适应证及用法,所以,我们须根据胃病特点,学会更准确选择,合理用药。

本文比较了消化道疾病使用频率较高的两种药物——抗酸药和抑酸药在药理机制、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差异,供大家参考。

1、药理机制大不同
抑酸药
①、PPI(质子泵抑制剂)一种H+/K+-ATP酶抑制剂,可抑制中枢或外周介导的胃酸分泌,无论对基础胃酸分泌还是各种形式的应激性胃酸分泌,都可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

代表药物:艾司奥美拉唑、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

抑酸强度: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

②、H2RA阻断壁细胞的H2受体,可抑制基础胃酸和夜间胃酸分泌,对胃泌素及M受体激动药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H2RA对夜间胃酸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白天的胃酸分泌控制效果较差。

代表药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抑酸强度:法莫替丁>雷尼替丁>西咪替丁。

抗酸药
弱碱性物质,口服后在胃内直接中和胃酸,升高胃液pH使胃蛋白酶(胃液PH1.5-2.5时,活性最强)活性降低。

氢氧化铝等抗酸药中和胃酸,并覆盖于胃黏膜,形成胶状保护层,防止胃酸、胃蛋白酶再度侵袭。

代表药物:磷酸铝凝胶、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

2、适应证大不同
抑酸药
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或出血、胃食管反流病、卓-艾综合征、预防上消化道应激性黏膜损伤及PPI与抗菌药物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等。

抗酸药
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

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或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抑酸药
①PPI短期使用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不多见, 如头痛、腹泻、恶心、胃肠道胀气、腹痛、便秘、头晕、瘙痒及皮疹等,一般较为轻微,为自限性。

当长疗程(>1年) 、长期超剂量(>1.75倍标准剂量) 使用时可能会导致严重ADR,如骨质疏松与骨折、肺炎、肠道感染、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低镁血症及胃黏膜病变等。

②H2RA H2RA使用期间可能诱发快速耐药现象,停用H2RA后可能致胃酸反跳。

其他ADR可见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血清转氨酶升高、男性性功能障碍和乳房增大,溢乳以及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头晕、幻觉、躁狂等。

抗酸药
碳酸氢钠大剂量反复服用,容易引起腹胀、钠潴留及继发性胃酸分泌增加等,用药期间食用乳制品可能引起乳碱综合征(表现为恶心、呕吐、无力、多尿、肌肉疼痛等)。

氢氧化铝长期服用,可致严重便秘,甚至引起肠梗阻,老年人长期服用,可影响肠道吸收磷酸盐,可导致骨质疏松,铝盐吸收后沉积于脑,可引起老年性痴呆。

磷酸铝大剂量使用时也可致轻微的便秘现象。

氢氧化镁容易导致腹泻等。

5、联合用药及注意事项大不同
抑酸药
①PPI
有肝药酶抑制作用,与氯吡格雷合用,可致后者药效降低。

其中,奥美拉唑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对CYP抑制较弱的PPI(如泮托拉唑)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PPI需在酸性环境下与H+结合并活化,通过二硫键与质子泵的巯基不可逆性结合,使质子泵永久性失活,因此PPI不宜与抗酸药联用。

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需在酸性环境下形成保护膜,抑酸药因升高胃内pH值而降低此类药物疗效。

而黏膜保护剂因附着于胃黏膜表面,可影响PPI活化,故两类药物不应联用,二者需分开服用。

②H2RA
西咪替丁能抑制肝脏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与华法林、苯妥英钠等药物均可相互作用,合用时需调整剂量。

雷尼替丁对肝药酶影响较弱,法莫替丁几乎无影响。

抗酸药可使胃酸浓度下降,并在溃疡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阻碍H2RA的吸收和作用发挥,故H2RA不宜与抗酸药联合应用。

尽量避免H2RA与PPI联合使用,除非有夜间酸突破(白天服用PPI,睡前加服H2RA,可使其发生率明显降低)。

为减少H2RA停药反跳现象发生,目前普遍主张采用递减法停药,如由每日2次改为每日1次,1周后再改为隔日1次,逐渐停药。

抗酸药
影响抗酸药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药物中和能力、胃酸分泌和排空速率。

延长药物在胃部作用时间可增强疗效,而促胃动力药在促进肠蠕动时会缩短抗酸药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因此不建议促胃动力药与抗酸药同时服用。

另外,增加给药频次的疗效优于增加单次给药剂量。

铝剂会影响某些药物吸收,如四环素、铁剂、地高辛、西咪替丁等,二者合用时需间隔1-2h。

6、合理用药之“七合适”
合理使用抗酸药/抑酸药的意义不仅在于迅速有效地防治消化道疾病,保障健康,同时也在于尽可能减少药物ADR,避免药源性疾病发生。

用药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

因此我们应把握以下七项原则,以保障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最合适的疾病、最合适的目标、最合适的药物、最合适的剂量、最合适的时间、最合适的途径、最合适的疗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