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详述

合集下载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治疗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治疗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治疗诊断X线拍片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但发现椎体压缩,楔形变形不一定说明就是骨折( 或新鲜骨折,脊椎发育畸形可以有椎体楔形改变,陈旧骨折依然。

需注意椎骨轮廓和骨小梁结构,CT对观察骨小梁骨折,骨皮质断裂有帮助。

MRI对于新鲜压缩骨折在T1WI上显示为弥漫性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而抑脂相上呈高信号,尚可显示椎弓损伤,软组织损伤。

对骨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引起的病理骨折,MRI诊断价值较高,需注意椎体后缘肿瘤骨常呈球状隆起,椎弓根多受侵犯,椎管内硬膜外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

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是稳定性骨折,无神经损伤症状,少数椎体楔形严重,位于脊椎后方的附件,即椎弓可有张力性损伤,则表现为不稳定骨折。

在急性期需平卧硬板床,平衡翻身,即看护者手持患者肩部和髋部同时用力滚动式翻身,避免躯干扭曲,患者配合绷紧躯干的肌肉。

骨折后常因腹膜后血肿刺激内脏神经,( 引起肠蠕动障碍,出现腹胀和腹痛。

伤后常必要禁食水,补液支持,视肠鸣音恢复情况逐步饮水进食。

疼痛减缓,腹胀消退后,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骨折压缩的程度进行体位复位,例如在伤椎背部逐步垫枕,以此做支点利用躯干重力脊柱保持背伸,以牵张楔形压缩的椎体,改善纠正畸形,是骨折复位。

站立行走需佩戴胸背支具。

定时翻身,拍击按摩背部,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肺部感染和褥疮发生。

对于少数不稳定骨折可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新鲜骨折,可在X线CT引导下配合体位复位,并在损伤椎体骨折间隙注入骨水泥,或先注入气囊,扩张成形后再注入骨水泥,使被压缩的椎体膨胀成形,加固伤椎、避免椎体进一步塌陷,随着伤椎稳定,患者疼痛会缓解消除。

胸腰椎骨折(胸椎压缩性骨折)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胸腰椎骨折(胸椎压缩性骨折)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胸腰椎骨折(胸椎压缩性骨折)入院标准:1.中老年患者,有明确外伤史。

2.X线/CT/MRI提示胸椎压缩性骨折。

3.骨折压缩程度小于椎体高度的1/3,无明显脊髓压迫症状。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胸腰椎骨折(胸椎压缩性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腰椎骨折(TCD 2019版:A03.06.01.26)。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椎压缩性骨折(ICD-10编码:S22.000x0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患者表现为腰背痛和(或)单(双)侧胁痛,早期大便秘结,有或无明确的外伤史,检查时脊柱外观可正常或可有畸形,伤椎棘突有压痛或叩痛,胁肋无压痛,可合并脊髓损伤,可有不全或完全瘫痪的表现。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损伤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拍摄胸椎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拍斜位片,CT检查可明确是否有无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并可计算出椎管的前后径与横径损失量。

在MRI片上可以看到椎体骨折出血所致的信号改变和前方的血肿,还可看到因脊髓损伤所表现出的异常高信号。

诊断:结合外伤病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

2.证候诊断胸腰椎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常见证候:(1)气滞血瘀证:伤后2周内,证属气滞血瘀。

近期胸背部有外伤史,胸背部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弦。

早期常伴有纳呆、胸闷、腹胀痛、恶心呕吐、二便不通等阳明腑实证或蓄血证。

(2)营血不调证:伤后2-4周,证属营血不调。

局部压痛,痛有定处,可按,活动尚可,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3)肝肾气血亏虚证:伤后4周以上,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局部轻压痛,活动可,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沉或细。

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腹膜后胸膜外暴露
⒈切口 上端自胸11棘突旁3cm处向下 直切开,弯向第十二肋下缘远侧2cm 向前至腋前线
Incision for extrapleural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 to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⒉手术过程
⑴切开皮肤、皮下,逐一切开深筋膜、斜方肌 、背阔肌、前锯肌。切断骶棘肌牵向正中,暴 露第12肋骨及胸12横突,切除横突,切开并剥 离肋骨骨膜暴露并切除12全肋 在12肋下方切开腰背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 肌和腹横肌,找到胸模返折处,钝性剥离后将 胸膜用食指轻轻向上推开。如有小破口随即缝 合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椎弓根过细 椎体旋转 横突骨折
3.断钉及拔钉:骨干骨折缺损其螺钉 承受应力是正常的5-10倍,短节段 固定中存在两个弹性结构的椎间盘 , 应 力 超 过 15 倍 。 Gaines 对 28 例 胸 腰骨折中10例断钉者复查发现按负 荷剪切法均在7分以上,其中5例为9 分。术后避免半卧位和过早下地活 动并应使用腰围
后部韧带复合结构损伤,脊突间距增宽,平 卧位自动复位,体检时能发现,压缩>50%时 后柱撕裂 。 椎间隙变窄提示椎间盘可能进入椎管内 爆裂型骨折时闯入椎管的骨块在牵张复位时可 能借助其后纵韧带促进骨块复位 T12 66% L1 53% L2 34%
Frankel定级(脊髓损伤的 神经功能定级)
A、无运动感觉功能 B、感觉存在,运动消失 C、感觉存在,有运动功能,无使用价值 (3级/5) D、感觉存在,有运动功能,有使用价值 (3级/5) E、感觉、运动正常
4.椎体高度丢失问题:矫正力的维持不仅 在于内固定本身,还在于良好的骨愈合 和质量。对未行椎板减压者考虑植骨。
5.减压问题:后路间接减压有一定效果, 50%-%30,只要获正常容积的70%,即可 解除神经压迫,对于有损伤的并诊明有 骨块进入椎管者复位后应探查椎管,发 见残留骨块将其向椎体方向推移。

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年龄N60岁,有外伤史或无外伤史,腰背部疼痛、不敢起床、翻身等骨折症状。

(2)胸腰椎棘突叩击痛、甚至脊柱后凸畸形等体征。

(3)影像学检查:椎体呈楔形改变、MRI抑脂像表现疼痛椎体高信号、椎体后壁完整或不完整但未突入椎管或突入椎管但只占椎管容积不大于20%,且无神经及脊髓压迫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5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一)病期诊断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二)证候诊断气滞血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肝肾亏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二、治疗方案本病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一〉保守治疗(一)分期治疗1.早期(1)手法功能复位+腰背部垫气囊托板和腰背肌功能锻炼病人入院后卧硬板床,腰部过伸法功能复位。

腰背部垫气囊托板,逐渐向气囊内充气,气囊的孤顶部位于受伤的胸腰椎背侧,气囊弧顶高度由初始10cm,在病人适合的情况下逐渐向内加压充气,24小时后达到最大加压程度,气囊弧顶髙度可达15cm。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诊断与分析.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诊断与分析.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诊断与分析[ 10-02-26 15:54:00 ] 作者:董天京编辑:studa090420【论文关键词】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胸腰椎【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脊柱曲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非病理性因素所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损伤特点和影像学特点,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一定参考。

分析患者的骨折椎体节段、致伤原因、治疗方式及疗效。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压缩程度与脊柱曲度改变有我明显相关性,椎体压缩程度超过1/3骨折应采取积极治疗。

脊柱在全身骨骼中占主要地位,是很多内脏的附着点和保护器,脊柱骨折和脱位可以造成脊髓损伤,严重者可引起终身瘫痪或者死亡。

其结构较具有承重、运动和保护脊髓的功能。

胸腰椎是从活动度较小的胸椎到活动度较大的腰椎,极易发生损伤,胸椎有骨性胸廓的支撑,除直接暴力打击外,损伤的机会较小。

胸腰椎是胸椎和腰椎的移行区,这一区域恰好位于活动度小、稳定性较强的胸椎与活动度较大、稳定性相对较差的腰椎之间,所产生的应力集中使得胸腰椎更易发生损伤,因此胸腰椎是脊柱骨折的最常见部位,影像已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诊断,这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椎体、附件骨折形态、骨块大小,还可以确定椎管的形态、椎管狭窄的程度和神经根狭窄的程度等,结合椎管矢状径占有率大小及骨块移位部位,可提示我们对骨块压迫神经程度的估计,在描述的同时,提出其临床价值,有利于骨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来源于我院脊柱骨科中医正骨科门诊。

1.2纳入标准符合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纳入标准的患者,即有明显的外伤史、腰部疼痛、活动受限,X线显示为椎体压缩性骨折者。

1.3排除标准排除肿瘤、转移瘤、结核等病理性因素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1.4临床资料本组共120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26岁-85岁,平均年龄56.7±14.9岁。

2结果2.1椎体损伤120例患者共损伤椎体161个,其中单椎体压缩性骨折84例,双椎体压缩性骨折33例,3个椎体压缩性骨折3例。

胸腰椎骨折诊断治疗课件

胸腰椎骨折诊断治疗课件

3
胸腰椎骨折治疗
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减轻骨折部 位的压力
药物治疗:使用止痛药、抗炎药等 缓解疼痛和炎症
物理治疗:使用热敷、冷敷、按摩 等方法缓解疼痛和肿胀
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 康复训练,帮助恢复功能和活动能力
手术治疗
01
手术适应症:胸 腰椎骨折严重、 保守治疗无效、
神经损伤等
4
胸腰椎骨折预防
生活习惯
01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0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 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02
加强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提 高身体稳定性
0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相关疾病,降低骨折风险
运动方式
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 运动,可以锻炼全身肌 肉,增强心肺功能,预 防胸腰椎骨折。
活动受限
2
胸腰椎骨折诊断
影像学检查
01
X线检查:可以 初步判断骨折的 部位、类型和程 度
02软组织的损伤情 况
03
MRI检查:可以更 清晰地显示骨折的 部位、类型和程度, 以及周围软组织的 损伤情况,对于椎 间盘损伤的诊断具 有重要意义
稳定
骨折原因
02
疾病:骨质疏松、 肿瘤、感染等
01
外伤:交通事故、 跌倒、坠落等
04
发育异常:先天性 畸形、发育不良等
03
运动损伤:运动不 当、过度负荷等
骨折症状
04
功能障碍:骨折部位功能
受限,如无法站立或行走
03
畸形:骨折部位出现畸
形,如脊柱侧弯
02
肿胀:骨折部位肿胀,
皮肤发红
01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非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支具固定等,适用于无神经损伤 、椎管内占位的小型骨折。
康复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如肌肉收缩练习、抬头和扩胸 练习等,有助于康复和防止并发症。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大型骨折、不稳定骨折、 神经损伤等需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经 皮椎体成形术、经皮球囊 扩张椎体成形术等。
利用每年的世界骨质疏松日,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骨质疏松防治意识 。
重视骨质疏松的早期筛查和干预
定期筛查
针对中老年人、绝经后女性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等筛查手段,以便 及时发现骨质疏松。
科学干预
根据筛查结果,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运动康复等干预措施。
活动受限
患者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和弯 腰,这是因为骨折部位疼痛和稳定 性受到影响。
脊柱变形
骨折可能导致脊柱的生理曲线发生 变化,出现脊柱侧弯或驼背等情况 。
脊髓损伤
在某些情况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出现下肢感觉 和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
02
病理生理
椎体骨折的病理改变
椎体变形
由于外力作用导致椎体压缩变 形,前缘变扁,后缘突起。
预防骨折发生。
合理饮食
02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磷、维生素D等骨骼生长必
需的营养素,以促进骨健康。
控制体重
03
过重会增加骨骼的负担,因此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骨折风险。
宣传骨质疏松的防治知识
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健康教育等方式向公众普及骨质疏松的防治知识,提高大众的认 知和重视程度。
定期开展骨质疏松日活动

胸腰椎压缩骨折诊疗方案

胸腰椎压缩骨折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5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病期诊断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三)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四)中医鉴别诊断:1.闪腰:“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急性腰痛,疼痛学上称之为腰脊神经后支痛,还有人称为“非特异性腰痛”、“小关节综合征”、“腰肌劳损”等。

多发生于老年人、劳动强度大的工人、农民、久坐的办公人员等“闪腰”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

2.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典型的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挺腹试验阳性、腱反射异常和皮肤感觉障碍等神经根受压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详述
*导读: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受伤后腰背部突然疼痛,沿脊柱触诊,胸腰段有局限性压痛及叩击痛,脊柱有后凸畸形时,应考虑有压缩性骨折。

摄X线片可看到受伤椎体变形呈楔状,一般椎体压缩的程度为1/4~1/2
这种骨折一般稳定性好,绝大多数无需手术即可痊愈。

中老年人压缩性骨折除腰背部疼痛外很少影响神经功能,双下肢能活动,这样,受伤以后病人可以被认为“没事”,从而造成误诊或漏诊,影响治疗。

因此,中老年人受伤后如有腰背部疼痛,即使不重也要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另外,还要注意是否合并其它损伤。

①稳定性骨折 : 凡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前方压缩不超过椎体厚度的 1/2 ,不合并附件骨折或韧带撕裂 );或单纯附件( 横突、棘突或单侧椎板、椎弓根 )骨折均属稳定性骨折。

这类骨折对脊柱稳定性影响不大 ,一般无韧带损伤 ,无明显移位
倾向 ,在治疗上也较为简单 ,多用保守治疗 ,预后较好。

②不稳定性骨折 : 凡椎体压缩超过椎体厚度的 l/2, 粉碎性 ,或骨折伴有脱位、附件骨折或韧带撕裂的均属不稳定性骨折。

这类骨折多系强烈暴力造成 ,脊柱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多合并韧带撕裂及脊髓或脊神经根损伤 ,在治疗上较困难 ,大多需要手
术 ,预后也较差。

治疗方法
1.卧硬板床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均应卧硬板床,既可减轻疼痛,也有利于压缩椎体的复位。

仰卧时,受伤部位要用小沙袋或软枕逐渐垫高,使压缩椎体逐渐被牵开、复位,恢复原有高度,但大多数病人椎体压缩的高度难以恢复到受伤前的正常高度。

2.在卧床1周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以后,应当积极加强腰背肌的练习,以防止长期卧床后引起的腰背肌无力,防止以后出现的腰痛还有助于促进压缩椎体的复位。

方法是:平卧位挺腰,使腰部离开床面,反复进行。

锻炼时应量力而行,身体差的病人宜减轻锻炼强度。

3.卧床期间,可以口服一些消炎镇痛药以缓解疼痛。

4.还应当积极加强骨质疏松的治疗,包括肌注降钙素、口服维生素D、口服二磷酸盐制剂等措施,也可服用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如仙灵骨葆、强骨等。

以后起床活动后应当多晒太阳,加强运动,多食用含钙量高的食物。

卧硬板床时间为6~8周,X线片检查证实骨折愈合后逐渐恢复行走。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