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复习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复习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复习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绪论

第一节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

一古代哲学家的心理学思想

(一)德谟克利特

人的灵魂由不可分的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球行的,能动的,灵魂也是可动的.(二)柏拉图

精神是自足的,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人在出生之前,灵魂就早已存在.学习是把生而具有的理念从灵魂深处挖掘出的一种过程,学习就是回忆.

(三) 亚里士多德

四因论:事物的原因有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四种。质料因是事物所由形成的原料;形式因是事物的形式;动力因是事物变化的最初源泉;目的因是事物终极的原因。质料是消极的,而形式是主动的、积极的,是事物能动的本质。

(四)奥古斯丁

宣扬禁欲思想,鄙视物质,追求死后的极乐世界。

(五)阿奎那

灵魂可分为植物性的、感性的和理性的三个等级。感性极和理性极可分为认识和欲望的机能.认识包括五种外部感觉(触、味、嗅、听、视觉)和四种内部感觉:共同觉、想象、记忆和估计的能力。

二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

研究心理学在近代西欧和美国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历史。

三近代心理学史的三大发展时期

(一)第一个时期是从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当时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以及生理学.

(二)第二个时期,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三)第三个时期,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一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有好处。

第一章 17世纪到19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历史背景和特点

(一)历史背景见P18

(二)这个时期的心理学思想有三个特点

1 心理学仍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 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主要以笛卡儿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 哲学心理学主要以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理论形式。

二这个时期的心理学家的思想

(一)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

1 提出了反射和反射弧这两个概念,根据动物是机器这个论断提出了刺激反应的假设。

2 提出了心身交感论:人的肉体是由物质实体构成的;人的心灵是由精神实体构成的。这两者互不相同又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3 情绪是由于外物和体内变化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心理状态。人的原始情绪有六种: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和悲哀。

4 人的各种情绪总是伴随着表情动作的。

(二)霍布斯的心理学思想

1 心理现象是物质运动的结果。

2 所谓联想,就是过去一些观念连续运动的结果.人的思想的系列也就是联想的种类有两类:自由联想就是一种无计划的、无指导的思想系列;另一种是控制联想,就是有某种欲望和计划所节制而较为恒定的思想系列.

(三)洛克的心理学思想

1 经验论是洛克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基础,天赋的原则是不存在的。

2 提出了“白板说”。

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任何观念,只是由于后天的经验,才在白板上留下了印记.人的全部观念是通过自然途径,凭借感官得来的,源于经验的.

3 构成知识的观念来源于两类经验:

一类是外部经验,即是感觉,由客观外部对象刺激感官所一起的;另一类是内部经验,即是内省,通过对人的心灵的内部活动的体验来得来的。

4 提出了观念这个主题。可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简单观念就是由对象的某一个单

纯现象所引起的不能再分的观念;复杂观念就是由简单观念经过结合、联系和分离所组成的观念。

5 提出了联想论,认为观念的联想有自然的联合和习得的联合两种.

(四)贝克莱的心理学思想

1 存在就是被感知.以唯心主义经验论为其理论的核心,物就是一堆观念或感觉的集合。

2 人的观念有三种:一是由感觉直接得到的观念;二是由内心的情感和作用而感知的观念;三是借助于记忆和想象而形成的观念。

3 从经验和联想的原则出发,认为空间知觉是视觉、触觉和动觉印象之间经验联合的结果。

4 距离知觉的构成由三个因素:第一是由眼的饿运动而产生的感觉;第二是物象的模糊和其近距离造成联系;第三是物象离眼太近而产生紧张的感觉,这种感觉观念与物象的远近造成了联系。

(五)休谟的心理学思想

1 世界的一切都是主观现象或经验,强调知觉是哲学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唯一对象。

2 知觉的分类

⑴根据强度和生动性的标准,将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

印象,是指当前一切生动而有力的感觉和知觉,也包括激情和刺激。观念,是指原始印象的暗淡的摹本或印象。

⑵从结构的繁简来分为简单知觉和复杂知觉。

简单知觉,即指不能再行区别和分析的知觉,包括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复杂知觉是指由简单知觉直接组合或加工制造而形成的知觉,包括复杂印象和复杂观念。

3 联想的形成可归结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简单观念联结而成的复杂观念;另一种是由各种观念之间的吸引动作联结成的复杂观念。

4 联想的形成有三条法则:相似律、时空接近律和因果律。

(六)哈特莱的心理学思想

1 反对洛克的白板说,认为感觉是认识的来源。

2 生理不是心理的物质基础,而是心理的对应物,心理过程和脑的生理过程是相互平行的对应关系。

3 认为联想有两种:同时性联想和相继性联想。

4 联想的规律有四条:

⑴接近律.

⑵复杂观念的性质具有新的性质。

⑶多次重复可以让有意识的活动转变为无意识的活动。

⑷观念的强调和生动性可以感染到与其联系的其他观念。

(七) 布朗的心理学思想

1 观念的联合或联想意味着几个经验合为一体,提示是心的主动作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提示,即别人所谓的联想;另一种是关系提示,即知觉或设想两个对象时立即觉察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提出了九条联系副律:

原来感觉所经历的相对时间;原来感觉的相对活跃性;相对的频率;相对的新近性;常相伴随,很少例外的事情,很容易回忆;个人之间的天性差异;个人情绪的暂时变异;暂时性的身体异常的状态;已往的生活和思想习惯。

3 心理化学论:由提示而引起的复杂心理状态,不只是集合而是溶合,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4 强调知觉主要在于人具有掌握关系的潜能,肌肉感觉在空间知觉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 詹姆斯。穆勒

1 一切心理现象都起源于感觉。心理状态是由感觉和观念两种元素构成的,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元素;观念是感觉的摹本、印象。

2 联想有两种:同时性联想和相继性联想。

3 联想的主要定律是接近律,生动性和频率是其两条副律.

4 坚持力学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复杂观念不是化学的结合,而是机械的结合。

(九) 约翰。穆勒

1 联想是主动的联结,因为心有主动联合的要素。主张心理化学说,认为复杂观念是简单观念的有机结合。

2 提出了四条联想律:类似律、接近律、多次律和不可分律.

3 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注意分清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界限。

(十) 培因(创办世界最早的心理学杂志《心理》)

1 身心平行论者,认为身体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物质系统,身心互相平行,按照能量守衡的原则自行运动着。

2 联想律包括接近律和类似律。

3 联想可分为复合联想和构造联想。将几个旧经验联系起来就能合成一个复合联想;通过联想创作与任何从前经验中所阅历的事物不同的新配合则是构造联想。

4 意志的学说:人的动作有两种即自发的动作和有意志的动作。自发的动作是没有从感觉来的刺激而发生的动作;有意志的动作是指由意识、情绪引发的动作。

(十一) 孔狄亚克

1 坚持经验主义的原则,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2 观念的来源是感觉。反省在原则上就是感觉;感念以感觉为途径.

(十二)拉.美特利

1 人是机器.认为人生而具有的本能还比不上动物,所以只能算是机器了。

2 心理是一定物质的属性,心理是依身体为转移的东西。

3 感觉是认识的源泉。

(十三)狄德罗

1 感受性是物质普遍具有的特性。无机物有迟钝的感受性,而有机物有活跃的感受性.

2 意识是人脑的属性,人脑是思维的器官。

3 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自然界是感觉的普遍的原因。

(十四)爱尔维修

1 一切心理活动来源于感觉.心理活动的来源是外部的客观世界,感觉能力本身是高级组织的物质的反映。

2 需要产生欲望,否认对欲望满足与否的体验,导致了各种情绪.

3 强调环境和教育决定人的性格的形成。

(十五)霍尔巴赫

1 观念是“对象的映象"。引起映象的对象刺激或者来自外因,或来自一些对感官发生持久或暂时的影响的内因.

2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和我们的器官相适应的。

3 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感觉是第一种机能,是派生出其他一切机能的机能。

第二章 17世纪至19世纪德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莱布尼兹的心理学思想

《关于实体的本性和交通的新系统》《人类理智新论》《单子论》

1 单子论是其心理本质理论的基础。单子是能动的客观精神实体,是一切事物的基础。

2 身心关系的理论:预定和谐说。

单子是孤立的、封闭的、互不影响的,但由于上帝的事先安排,整个世界的单子的发展却是协调一致的.灵魂遵守它自身的规律,形体也遵守它自身的规律,它们的会合一致,是由于

一切实体之间的预定的和谐.

3 微觉和统觉的学说。

单子或认识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连续等级或系列:最低级的单子,只有一种微觉同无知觉和无意识一样,处于模糊和昏睡的状态;更高级的单子,如统觉,就是对感知自身内在状态的意识或反思,也就是自我意识;最高级的单子,就是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化身。

二沃尔夫

1 第一个以“心理学”为名出书:《经验心理学》和《理性心理学》。

2 人有一种主动活动的、富于理性的固有观念,一切心理作用都是不同程度的理性.

3 将官能心理学系统化,把人的心灵分为两大官能,即认识官能和欲求官能.认识官能,即知的官能,包括感觉、想象、记忆、注意和理性等;欲求官能,即情的官能,包括愉快与不愉快的感情和意志作用。

三康德的心理学思想

1 认识、感情和欲望是三种基本的心理官能。这三种官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其中任何一种都不是由其他一种派生的。

2 认识心理学:在进行实际认识活动之前,对人的认识能力作一番批判的考察,借以缺点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度和方式。

3 区分了经验和先验的判断.先验的判断包括数学规律和科学规律,是普遍的和必然的真理。

4 强调人的意识的能动性,认为统觉是人的一种先验的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

四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

《心理学教科书》《作为科学的心理学》《关于心理学应用又教育学的几封信》

1 最早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主张心理学和哲学、生理学分开,用特殊的方法研究自己特定的对象。

2 心理学的基本内容是观念及其相互联合和斗争。心理学就是观念的静力学和动力学:观念各有其个性,彼此不同;而在不同时间有强弱的差异,彼此相互吸引或排斥。

3 提出了“意识域"这么个概念。由于观念具有引力和斥力的关系,人们只能意识一定的对象或注意有限的范围,不能同时注意两个观念,将与之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意识域随着时间的变迁会发生变化,下降或上升。

五黑格尔的心理学思想

黑格尔的圣经——《精神现象学》和《精神哲学》

(一)基本思想

1 反对面相学和颅相学,认为人的真实性只能从他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2 支持理性心理学,认为其有三个特点:

⑴它是凭借抽象思想的范畴去研究灵魂的本质,不愿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上。

⑵研究的对象是灵魂的内在性质;任务是研究人的知识和活动的各种形式。

⑶从心灵的具体实在性和能动性去考察心灵。

3 人的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产物,而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

4 他的心理学体系包括理论精神、实践精神和自由精神。

理论精神主要包括直观、表象和思维;实践精神主要包括实践感觉、意欲、任意和幸福;自由精神主要致力于消除前两者的片面性,使意志在两者的统一中达到真正的自由.

(二) 心理学思想体系中合理的因素

1 对感觉特点的分析是有意义的.

2 指出感性知觉同人的知识经验是密切相关的。

3 指出注意是对一定对象的区分和指向.

4 指出回忆是对已经属于我们的某一内容的再现。

5 指出想象有三种形式:再现想象、联想想象和象征想象。

6 指出记忆有三种形式:保存名称、再现记忆和机械记忆。

7 指出理性是思维活动的最高环节。

8 指出意志和理智活动的不可分性。

六费尔巴哈的心理学思想

(一)著作和人本学

1 人本学,就是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并用对人的观点去解释一切。包括三部分:生理学,主要是肉体和灵魂的统一问题;心理学;道德.

2 著作

《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反对身体和灵魂、肉体和精神的二元论》

(二)心理学思想

1 心理和意识是人的大脑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2 强调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基础、源泉和出发点,是人是现实世界联系的必要手段。

3 从人本学的观点出发,认为任何意志行动都是自然界的客观条件决定的,决不是某个人任意而为的。意志活动以大脑和机体为基础。

七陆宰的心理学思想

《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大纲讲演笔录》

1 着重研究心理的生理基础问题,出版了第一部生理心理学的著作《医学心理学》.论述了灵魂的本质、动物心理的阶段和本能、同情绪相伴随的身体上的变化和病理心理学等问题。

2 提出了空间知觉的部位记号说。

空间知觉是由于接受刺激的部位所留下的特殊记号,同某种运动经验逐渐结合的产物。人的空间知觉是一个依靠经验逐渐形成的过程.

第三章十九世纪的生理心理学

第一节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一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差异律--贝尔—马戎第定律

脊髓后跟(背部的)只要感觉神经纤维,前跟(腹部的)只有运动神经纤维,这两种纤维混合于一条神经之内,只是在与脊髓的连接中才分离开来。

二反射动作

荷尔将有机体的身体运动区分为四种:

1 随意运动,有赖于意识和大脑的活动;

2 呼吸运动,有赖于延髓的生命中枢;

3 不随意运动,有赖于肌肉在直接刺激下对刺激的敏感性;

4 反射运动,有赖于脊髓而不有赖于脑和意识。

三神经冲动的电性质而后传导速度

(一)赫尔姆霍茨通过测量,发现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时距是从这个刺激到那个刺激点的距离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时间。还测得了人的感觉神经传导的速率为每秒50~100米。

(二)全或无的定理

传导活动的强度只依赖于可用能的数量,而不依赖于发动这种过程的力的强度。

四神经特殊能学说

缪勒将神经特殊能说概括为八个法则:

P97

第二节颅相学和大脑机能定位

一颅相学

(一)加尔的颅相学

大脑是心灵定居的部位。各种心理官能在大脑占有不同的地位,而且特殊官能或机能的部分正位于头部的相应隆起的部位.

(二)颅相学的三个基本的命题

1 必须证明头盖的外部结构与内部及脑的结构相关;

2 必须假定心灵可完满地分为许多官能或机能;

3 头盖骨的形状必须与心灵的官能相关。

二费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

用切除法毁坏动物的脑和脊髓的不同部分,以观察动物行为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

1 脑叶是感觉、知觉和意志的唯一来源。

2 一切感觉、知觉和意志都在这些器官中同时占有相同的位置,因而感觉、知觉和意志主要是一种官能.

3 各脑叶、小脑、四叠体可损失它们的物质的一部分而不失去它们的机能。

4 脊髓和延髓具有直接效果,四叠体、各脑叶和小脑具有交叉效果.

三布罗卡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

布罗卡区是指控制言语运动的中枢,即左脑半球额下回的后部。

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听觉中枢位于颞叶,机体觉中枢主要位于中央后回。

第三节感觉生理心理学以及几种主要的感觉学说

一感觉生理学

1 视野单象区

指双眼在一定的辐合度上看成单象的各点的轨迹。

2 欧姆的听觉法则

不规则的或复杂的声波都可化为正弦组成的协调部分。

二几种主要的感觉学说

(一)色觉说

1 托马斯。扬的三色说

视网膜内有三种不同的神经纤维,这些纤维具有分别感受与红色、绿色和紫色的波长相应的感光色素。这些色素感光后,使不同的神经细胞产生不同的神经冲动,再传到大脑皮质

视觉中枢,于是分别引起红色、绿色和紫色的感觉,当复杂的光波以不同的强度比例作用于网膜时,则根据色混合法则产生不同的彩色感觉;而当各波长的强度相等时,则产生白色或无彩色感觉。

2 海林的对抗色说

人的视网膜上存在着三种视感受器,各有一对互相对抗的视锥细胞,即红——绿、黄—-蓝、白-—黑,从而可引起各种不同的色觉。当用红光刺激他们时,句同时产生红色兴奋反应和绿色反应,结果出现红色视觉,如果红光消失,则受抑制的绿色反应就接触抑制而产生兴奋反应,此时虽无绿光刺激,也出现了绿色感觉。

(二) 听觉说——赫尔姆霍茨的共鸣说

感受声波振动的机构在内耳的基底膜。基底膜上有长短不同的神经纤维18000~20000条,由长到短,排列成序。每一条纤维只对一个特殊的声波震动发生作用.当三听骨传导一定震动至耳蜗的外淋巴时,基底膜便产生一定的共鸣,就象琴弦一样,短的对高频率反应,长的对低频率反应,纤维的震动激动毛细胞转化为神经兴奋,并沿听神经而传至大脑听觉中枢,结果就产生了高低不同的声音感觉。

(三)韦伯律

1 感觉圈

指每一外界部位都有一簇神经纤维,而且大脑皮层有与外周系统相适应的投射区。

2 韦伯律

两重物之间的最小可觉差与标准刺激之比是一个常数.

K = ΔI / I

这个韦伯比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强和过弱都不适用。

第四章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冯特的贡献

第一节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

一韦伯—费希纳定律

S = Clog R/R0

这个公式表明了刺激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相对于已有的感觉的强度。为了使感觉强度有所增加,就必须使刺激强度按照一定的比例增加:刺激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按照算术级数增加。

二心理测量的方法

(一)最小可觉差法

用两个等值的刺激,一个不变,另一个慢慢增加或减少,使它与不变刺激相比,至产生最小可觉差为止.

(二)正误法

用以测量举重的辨别,算出各个标准之间的离差,得出相同比率的正确判断.(三)均差法

误差的平均数。

第二节冯特的实验心理学

一生平

1832年出生于德国,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独立出来并建立了实验心理学.

二冯特的实验心理学思想(内容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

心理学研究的感觉、情感等心理过程是人直接经验到的,这种经验是真实的.

(二)身心平行论

人的心理不是人脑生理过程所产生的结果,而是与后者互相平行的独立过程。

(三)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

1 元素分析

心理是可以、也必须进行分析的.心理被分析到最终的、不可再分解的部分或成分称为心理元素,是构成一切复合观念、复杂心理过程独立要素。这种分析称为元素分析。

2 心理的复合

心理元素合成心理的复合体是通过联想、统觉与创造性综合来达到的。;联想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不受意志的影响。统觉则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受意志的影响,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具有包括关联、比较、综合、分析依次上升的四种统觉组合功能。

(四)实验内省法

1 既然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直接经验,那么就需要用内省法来研究人的心理.

2 实验内省法只能用于简单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联想等,反对把实验内省用于复杂的心理过程如记忆、思维等课题。

(五)感情的三度说

感情有三个维度:快与不快、兴奋与沉静、紧张与松弛。每个维度代表一对感情元素沿相反两极的不同程度的变化。三个维度相交于零点。每一种具体的情感经验就可按照这三个维度而确定它所处的位置.

(六)意志心理学

1 意志与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感情激起意志,成为意志的发端,并发展了意志。

2 意志有简单与复杂之分,分别由不同的动机所引起。简单意志引起冲动行为,而复杂意志引起有意行为和选择行为。

(七)个体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

冯特认为心理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为个人意识过程的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用实验的内省观察法去研究;二是表现为在人类共同生活方面的复杂精神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民族心理学,即社会心理学,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去研究。

第三节冯特在莱比锡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第四节冯特的贡献和局限

一贡献

(一)心理学的独立

冯特根据自己的生理学素养,借用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创建了生理心理学,并在1879年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成功地独立了。

(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

(三)建立了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利用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饿国际性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二缺陷

(一)重视心理内容的研究而忽视了心理功能的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过去简单

(三)理论体系过于庞大,又凌乱.

第五章与冯特同时代的德国心理学家

一艾宾浩斯的心理学

(一)生平

1885年艾宾浩斯发表实验心理学经典著作《记忆》一书,由此名声大振。据柏林考证:《记忆》的副标题为‘实验心理学研究’,在标题上还有拉丁文引语如下:‘我们要讲一门及古旧的学科改造成一门及崭新的科学’心理学中用来表明心理学史特殊性的‘心理学虽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就是艾宾浩斯提出来的.

(二)关于记忆的研究方法

1 无意义音节

用字母拼成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使联想的内容结构划一,排除了成年人用意义联想对实验的干扰.例如先把字母按一个元音和两个辅音拼成无意义的音节,构成等共2300个音节,然后由几个音结合成一个音节组,由几个音节组合成一项实验的材料.便于统计和分析。

2节省法(重现法)

在识记一行音节后,经过一定的间隔时间,再识记同一行音节,对比两次重复次数,看节省了多少次.

(三)结论

1 保持和遗忘于时间的关系。

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以往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他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划出的遗忘曲线,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其规律是遗忘在学习完后就立即开始,以往的速度呈先快后慢趋势。

2 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

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记忆保持越久。(艾宾浩斯认为过渡学习是无益的,150%) 3重复学习和分配学习的规律。

对一定的识记材料,每天重复学习到恰好成诵所需诵读的次数,约按几何级数逐日递减,一定数量的材料分配到几天只内学习,比集中在一天学习的效率要高。

4 音节组内各项的顺序与记忆保持的关系。

直接联想、间接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通过学习,不仅领进的音节能够形成联系,就是远隔的音节也能形成联系;音节之间不仅按顺序能形成联系,而且反向也能形成联系。(四)贡献与局限

贡献:

1 对记忆进行数量化的分析

对记得多少的研究应用了数量化的测定方法,就是上面所说的节省法或重学法.

2 对记忆的保持(遗忘曲线)的研究

刚刚记住的无意义材料最初几小时内的遗忘速度很快,两天后就比较缓慢,以后则更慢.

3 对联想的实验研究

用精巧的实验设计研究了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

局限:

1 对于记忆过程的发展只做了数量的测定;对于内容性质的变化,没有进行分析.

2 所用的识记材料的人为性。无意义音节不是实际生活中要识记的东西,无多大的

现实意义。

3 把记忆当成机械重复的结果,没有考虑到记忆是个复杂的主动过程。

4 以自己作为被试,不仅产生大量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而且他自己知道试验意

图,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单盲和双盲测验

二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心理学

一马赫的心理学思想——《感觉的分析》

(一)研究对象:感觉

直觉和表象、意志、情绪等都是由少数同类的要素所构成,这些要素就叫做感觉。

(二)感觉的复合

感觉是一切存在的基础,这些基础经过结合构成了整个世界,这就叫做感觉的复合.

(三)人是机器

人体是最复杂的机器,可以用力学上的规律性来说明人体内部所发生的一切生理现象。笛卡尔曾提出人是植物的论点。

二阿芬那留斯的心理学思想-—独立的生命系列

(一)生物行为论——独立的生命系列

人的一切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都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从各个部分和整体来说都是力求保存自己,有一种保持它的平衡状态的趋向。

(二)维持生命的理想平衡状态

f(R)+f(S) = 0

f(R) 相当于刺激(R值)的c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f(S)相当于营养的C系统的变化.如果他们的绝对值相等,那么,C系统就处于平衡状态。

三斯顿夫的心理学思想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现象

可分为两种:

1 第一现象,除感觉内容外,空间的延长及其分配,时间的分配等.

2第二现象,是记忆现象,其中包括颜色或是声音。

(二)四种立场的心理学

1 只有现象才是直接给与的.代表是联想心理学。

2 研究意识的机能。

3 认为情绪的机能是直接给与的。

4 认为认识的机能和情绪的机能,这两种机能都是直接给与的。

(三)对音乐心理学的贡献

1依据赫尔姆霍茨关于听觉的理论,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立场来论证了音乐的理论。

2创立了比较音乐学的柏林学派,研究了泰国乐队的乐器和日本等国的音乐的乐律,用精确的实验材料丰富了音乐学的内容。

四 C E 缪勒的心理学思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