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易错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熔化和凝固知识点«熔化与凝结»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进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结。
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熔化和凝结知识点,供大家参考阅读。
知识点一、熔化和凝结(1)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状,同种物质的不同形状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固态的冰可变成水,水蒸气,水蒸气也可变成水和冰。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进程叫熔化,熔化吸热凝结: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进程叫凝结,是熔化的逆进程,需求放热二、熔点和凝结点(重点)(1)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冰、食盐、海波、萘、水晶和各种金属等等非晶体有:蜡、玻璃、松香、沥青等等(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在熔化进程中虽然不时吸热,但温度坚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就是熔点。
非晶体在熔化进程中,只需不时的吸热,温度就不时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非晶体没有熔点。
(3)凝结点:晶体液体凝结时的温度叫凝结点。
晶体液体在凝结进程中虽然不时放热,但温度坚持不变,有固定的凝结温度,这个温度就是凝结点。
非晶体在凝结进程中,只需不时的放热,温度就不时地下降,没有固定的凝结温度,故非晶体没有凝结点。
(4)不同晶体其熔点不同,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结点是相反的三、晶体熔化和晶体熔夜凝结的条件(1)晶体熔化必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需抵达熔点,二是必需从外界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2)晶体熔液凝结时必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需抵达凝结点,二是必需向外界放热。
例题解析1.以下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冰冷的冬天滴水成冰思绪解析:壶嘴冒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洗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是由于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构成的,故A、B、C都是液化现象。
3.2 熔化和凝固(解析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高频易错题汇编

3.2 熔化和凝固高频易错题集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
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有变化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收热量;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解答】解: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因为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不能熔化;水因不能放出热量不能凝固;所以冰和水的数量都没有变。
故选:C。
2.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属于吸热的是()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分析】①熔化指的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②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A、冰融化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B、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液态小水珠,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C不合题意;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如图所示,一只可爱的小狗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冬天用舌头舔井盖上的冰块,被粘住了,动弹不得。
此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A.水凝固时放热B.水汽化时吸热C.水蒸气液化时放热D.水蒸气凝华时放热【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像: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温度不变。
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④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⑤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③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④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二、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三、 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融化的规律晶体 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达到熔点,温度不变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融化是慢慢软化的过程融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晶体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凝固的规律晶体 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 达到凝固点,温度不变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点 晶体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凝固不存在固液共存状态凝固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2•绵阳)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 )A . 天空中的雨点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B . 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C . 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D . 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解析:(1)水的凝固点为0℃,水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要继续放热;(2)向有冰雪的路面上撒盐,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3)在轮胎上缠上铁链,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4)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后,水的凝固点就会降低。
《熔化和凝固》 知识清单

《熔化和凝固》知识清单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热量来打破固态时粒子之间的规则排列,使其能够自由移动,形成液态。
例如,冰在温度升高时会熔化成水,铁块在高温下会熔化成铁水。
2、凝固凝固则是与熔化相反的过程,即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会放出热量,粒子的运动逐渐减缓,重新形成规则的排列,从而变成固态。
比如,将液态的水放入低温环境中,水会凝固成冰;液态的金属溶液冷却后会凝固成固态的金属。
二、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熔化特点(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物质被称为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2)对于非晶体来说,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2、凝固特点(1)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凝固点。
(2)非晶体在凝固时,温度持续下降,没有固定的凝固点。
三、熔化和凝固的图像1、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晶体的熔化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在加热晶体的过程中,温度会逐渐上升,当达到熔点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固体不断吸热熔化,直至全部变为液体,继续加热,温度才会再次上升。
晶体的凝固图像:与熔化图像相反,在冷却液体的过程中,温度逐渐下降,当达到凝固点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液体不断放热凝固,直至全部变为固体,继续冷却,温度会继续下降。
2、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没有水平的线段,温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上升或下降。
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1、生活中的熔化现象(1)冰雪在春天消融,这是冰的熔化。
(2)蜡烛受热变软并逐渐变成液态蜡,这是蜡烛的熔化。
2、生活中的凝固现象(1)冬天,水结成冰。
(2)制作豆腐时,将豆浆变成豆腐的过程就是蛋白质的凝固。
五、影响熔化和凝固的因素1、温度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速度。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熔化速度越快;温度越低,凝固速度越快。
2、杂质杂质的存在会改变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初二物理第三章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梳理

初二物理第三章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梳理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
(8)ef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10)fg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物理网为您提供的15-16学期初二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复习:熔化和凝固,祝您学习愉快!。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1.认识熔化与凝固-北师大版

课标定位一、考点突破1. 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能够区分生活、生产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
3.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 知道物质的状态与熔点(凝固点)的关系。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能够辨别熔化与凝固现象及伴随着的吸、放热过程。
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点。
考点精讲一、熔化和凝固(重点)1.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如冰变为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2.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如水结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归纳·整理】熔化和凝固是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态变化过程,判断物态变化是否属于熔化和凝固,关键是看物质是由固态变液体,还是由液态变固态。
熔化和凝固是两个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
【课堂练习】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 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花附着的露水C. 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D. 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思路分析:要判断物态变化是否属于熔化,关键要看物质是不是从固态变为液态。
选项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选项B露水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的;选项C 雾也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的;选项D雪是固态,不是液态,所以本题应选A。
答案:A二、晶体和非晶体1.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1)晶体: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整齐的、有规则的,冰、食盐、石墨、金属等都是晶体。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
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都是非晶体。
2. 熔点和凝固点(1)定义: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汇总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汇总知识点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水的三种状态及三种状态间的转化:1、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物体一般称固体,如:钢铁、食盐等;在常温下呈现液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液体,如:水、酒精等;在常温下呈现气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2、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情况下都有三种状态,如:常温下铁是固态,加热至 1535℃时变成液态;加热至 2750℃时,变成气态。
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石棉网、试管、温度计、火柴、搅拌器、三脚架、钟表(2)实验药品:海波(硫代硫酸钠)、松香(3)实验装置:(6)海波、松香熔化图象:(7)分析论证:从描绘出的图象容易看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松香的熔化过程则不同。
由图象可看出,随着不断加热,松香的温度逐渐升高,在此过程中,蜂蜡由硬变软,最后熔化成液体。
熔点和凝固点01、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02、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笔记

熔化和凝固--黄老师yyds一、物态变化1.定义: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变态)2.物质状态:物质相对稳定的状态(固液气)二、熔化1.定义: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注意:区分熔化和溶解2.熔化现象: 3.特点:不断吸热....4.应用:熔化吸热,可使周围物体温度下降例如:冰棒解暑,冰袋降温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盐或白糖溶解于水中,属于溶化现象不属于物态变化实验中的注意事项a.安装器材:从下往上安装b.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c.水浴加热:可使海波受热均匀d.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的搅拌e.注意温度计的使用规范f.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用灯盖盖灭酒精灯6.海波熔化实验AB:固态,温度升高BC:固液共存态,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D:液态,温度升高7.蜡烛熔化实验温度升高,蜡烛状态:固态→软→稀→液态三、物质分类1.固体分类:①晶体②非晶体2.晶体(1)定义:具有特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质(2)熔化条件:a达到熔点(两个条件缺一不可)b持续吸热(3)熔化特点:a 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b 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典型晶体:晶体的熔化曲线(1)定义:没有特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质(2)熔化条件:不断吸热(3)特点:没有熔点,没有固液共存态(4)状态:固态→软→稀→液态(5)典型非晶体:四、凝固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熔化的逆过程)2.条件:持续放热3.特点:(1)凝固与熔化是互逆过程,一切相反(2)同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同一温度!.....4.凝固图像非晶体的熔化曲线河水结冰蜂蜜结晶铁水铸造铁文黄老师yyd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易错知
识点归纳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根据熔化时温度的特点可以分为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
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
2、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两者缺一不可。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1、实验提示
冰块和石蜡尽量碎小,碎冰最好选用蒸馏水结成的冰块。
将冰和石蜡碾成粉末,用下小上大的的金属圈旋转搅拌,这样使冰和石蜡受热均匀,便于观察。
实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同时注意观察冰与石蜡状态的变化,直到全部熔化后再观察3min。
在冰和石蜡的熔化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
实验时,让少数小组观察石蜡的熔化过程,多数小组观察冰的熔化过程。
实验小组每个同学要有明确分工,如专人负责报时间,专人负责观察温度和照顾仪器,专人负责记录等。
2、实验用品
试管、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烧杯、水、
冰、石蜡等。
3、探究活动
实验过程
参照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将实验器材组装好。
采用“水浴法”给小冰块和石蜡碎屑加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和冰、石蜡的状态变化。
实验结论
a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
b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固、液体共存的状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的状态。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物理期中考熔化和凝固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