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知识点和易错题集锦
八上物理易错常考知识点及题型总结(超好用)

八上物理综合检测1.如图所示中停表的读数为 ______ s.2.下图中,圆筒的直径d是________________3.读出下列数:主尺____________副尺__________ 读数________________4.主尺__________副尺____________ 读数______________5.主尺:________副尺:__________读数:6.1)主尺_______副尺__________读数________2)主尺________副尺____________读数:______7.某人在公路上由北向南行走,一辆汽车由他身后向他前进的方向疾驶而过,那么这个人相对汽车的运动是()。
A.向南运动B.向北运动C.由北向南运动D.无法判断8.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从甲地经乙地到达丙地,若汽车在甲、乙两地同行驶所用时间t,平均速度为v;汽车在乙、丙两地间行驶路程为s,行驶的1,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平均速度为v2A. B. C. D.9.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7所示。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cm/s10..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A.可能运动B.一定运动C.可能静止D.以上结论都可成立11.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50m/s B.25m/s C.24m/s D.10m/s12.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和5.73cm,则准确值是______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13.一列长100 m的列车,穿过500 m的某一山洞,若火车运行速度是108 km/h,火车穿过山洞所用时间是____s.14.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
初二物理力学易错难题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力学易错难题归纳总结经过对力学的复习,很多同学大呼物理难学,很多情况傻傻分不清。
为帮助大家摆脱力学易错陷阱,我特将初二物理力学易错难题归纳如下。
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喜欢!初二物理力学易错难题归纳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
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同学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
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初二物理上册易错知识点整合

初二物理上册易错知识点整合初二物理上册易错知识点整合苏教版初二的学生在进行物理复习的时候,要做好易错知识点整合,这样在考试中遇到才不会犯错。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整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初二物理上册必考知识点力和运动知识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光路图1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3.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4.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易错题集锦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易错题集锦单选题1、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0~t1时间内,两车的速度关系:v A<v BB.在30s~40s内,两车的速度关系:v A<v BC.在t2~t3时间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D.在t2~t3时间内,以地面为参照物,A车向西运动答案:AA.由图可知,A车在0~3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车在0~t1时间内的速度与0~30s的速度相同,即A车在0~30s的速度为v A=st=600m30s=20m/s由图可知,B车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 B=s Bt B=840m70s=12m/s即v A˃v B,故A错误,符合题意;B.在30s~40s内,A车处于静止状态,故速度为0,B车以1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v A˂v B,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由图可知,在t2~t3时间内,A车与B车的运动方向相同,即以地面为参照物均向西运动,此时A车的速度与40s~70s内的速度相同,即此时A车的速度为v A′=s A′t A′=600m30s=20m/s即v A'˃v B,所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吕氏春秋·察今篇》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文中对舟和剑运动状态的描述,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A.舟中人B.舟C.剑D.江岸答案:D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意思是舟已经向前行驶了,但剑没有行进,即舟是运动的,剑是静止的。
A.以舟中人为参照物,舟相对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剑相对于人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B.以舟为参照物,剑相对于舟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舟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故B错误;C.以剑为参照物,舟相对于剑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剑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故C错误;D.以江岸为参照物,舟相对于江岸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以江岸为参照物,剑相对于江岸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均以江岸为参照物,故D正确。
通用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易错题集锦

(每日一练)通用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易错题集锦单选题1、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医院、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必须用手机扫健康码,如图所示,然后凭“绿码”放行,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照。
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扫描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等大的的虚像D.当二维码靠近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答案:B解析:A.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是亮的,这是因为二维码反射的光造成的,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二维码不是光源,A不符合题意;BC.手机镜头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所以扫描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B符合题意C 不符合题意;D.手机镜头成实像时,物距变小,相距变大,像变大。
所以当二维码靠近摄像头时,物距变小,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B。
手机摄像头是凸透镜,拍摄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照片分别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从左向右、每隔0.1秒的不同位置,根据照片可以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记录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B.乙球做变速直线运动C.甲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从开始计时到甲球运动0.3s 时,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大答案:D解析:A.甲球运动了5个时间间隔,即5×0.1s=0.5s乙球运动了3个时间间隔,即3×0.1s=0.3sA正确,不符合题意;B.乙球在每个0.1s的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做变速直线运动,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球每个时间段通过的路程相同,运动的快慢程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C正确,不符合题意;可知,乙小球D.从开始计时到甲球运动0.3s时,甲、乙两小球运动时间相同,乙球通过的路程长,由v=st的速度大,D错误,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D。
频闪照片中相邻的两个照片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两个相邻的照片之间的长度是小球在一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逐项分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知识点和易错题集锦

15. 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m长的大 桥时,所用时间是10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 用了20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 B) A.140m B.170m C.200m D.230m
16. 小青用若干个小发光体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 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光屏依次组 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如图乙所 示,如果将“E”换成“F”(如图丙),在同一位置观 察,屏上的像应是( ) C
A.
B.
C.
D.
解析: A错误,如图,和“F”比较,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 B错误,如图,和“F”比较,左右颠倒,上下不颠倒; C正确,如图,和“F”比较,左右颠倒,上下颠倒; D错误,如图,和“F”比较,上下不颠倒,左右不颠倒;
17. 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物体运 动的速度大于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两物体通过 的路程是 ( D ) A.甲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短 C.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一样长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3、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 的是( C ) A.眼睛迅速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D.人打一次哈欠
解析: A项错误,眼睛迅速眨一次,大约用时0.1s; B项错误,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 C项正确,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60-100次,因此跳动 一次大约需要1s左右; D项错误,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打一次哈欠经历的 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但远大于1s
26、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 不需要吸收热量 B.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不变 C. 蒸发时物体温度降低,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才能发生 D.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进行 27、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 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种做的主要目的是 C ) ( A.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冷 B. 进行消毒 C. 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 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初中八年级物理易错题归纳总结

1.判断对错①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②在公路旁安装隔离墙是一种在噪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音的措施。
2.如右表所示为鞋码与脚长的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应该是3. 一个容器的容积为3L,它不能装下质量为3kg的A.花生油B.酱油C.海水D.糖水4. 现有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且ρ1<ρ2,在甲杯中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也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假设这两种液体不发生混合,甲乙两种被子完全一样,则A. 甲杯内液体的质量大B. 乙杯内液体的质量大C. 两杯内液体的质量一样大D.无法确定。
4. (多选)关于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铜球和铅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铜球一定是空心B. 铅球一定是空心C. 如果铅球是空心,则铜球一定也是空心。
D. 如果两球都是空心的,则铅球的空心处的体积更大一些。
5. 下列的“高”分别是指声音的什么特征:①引吭高歌:______;②这首歌调子太高:______;③高声喧哗:_______;④女高音歌唱家:______。
6. 在太空系列题材的科幻电影中不乏这样的画面:一艘太空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太空船在前往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巨大的爆炸声,接着看到了强烈的爆炸火光,请根据学过的知识,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存在的两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火车在钢轨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每根钢轨长12.5m, 车轮每滚过钢轨接头处要发出一次撞击声,一位乘客数到第50声时共用了25s,则火车的速度是___km/h.7. 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的速度是22m/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 司机在鸣笛2S后听到了来自隧道口处的山崖所反射的回声,则可知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_____m.8. 为测定黄河水的含沙量,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取了10L黄河水,称得其质量是10.18kg, 已知沙子的密度是ρ沙=2.5X103kg/m3, 问黄河水的含沙量(即每立方米黄河水中含沙多少千克)是______千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题难题整理(经典)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题难题整理(经典)1.夏天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时,它会液化成小水滴,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由于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因此“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2.(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很烫,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冰棒“冒烟”的原因是,当我们从冷柜中拿出冷冻品(比如冰糕)时,它们的温度非常低,与它们表面接触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微小水滴,呈现出雾状,就像冒烟一样。
因此,“冒烟”的并不热,而是一种物态变化——液化现象。
2)冰箱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会直接凝华成霜。
3.为了能够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该是90cm。
4.小张将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
他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外壁上。
为了验证两人的结论,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首先在室温下称量一瓶与研究对象相同的矿泉水的质量m1,然后将矿泉水拧紧瓶盖,放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放室内一段时间,待矿泉水完全恢复至室温后将矿泉水外壁完全擦干,再次称量矿泉水的质量m2.如果m1>m2,则说明小张是正确的;如果m1=m2,则说明小吴是正确的。
5.这是一个模型照相机,由纸筒A和纸筒B组成。
纸筒A的一端覆盖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入了一个凸透镜。
为了在A端看到清晰的图像,需要调整A、B之间的距离,并将B端朝向明亮的室外。
此时,半透明纸上的物体像是倒立的实像。
6.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是一个三棱体,横截面呈圆弧形。
在读数时,沿A、B方向观察,沿A方向观察更容易读数。
这是因为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
7.在一个古寺里,小明发现了一个变音钟。
随着香火的燃烧,敲出的声音变得越来越高亢。
这是因为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的振动频率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传播速度 4.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一定变化的是_________.
5. 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 斜射向水面,这时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 把水槽左端稍垫高一点,等水面重新平静后, 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则( ) B A)β'<β γ'< γ B)β'=β γ'=γ C)β'<β γ'>γ D)β'>β γ'>γ
答: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 音调越高,由此判断。
3、为什么雪后给人的感觉很寂静? 答:松软的雪有很多孔,当外界声音传入这些孔时 要反射,由于孔内部大而口径小,声波只有少部分 能通过微孔返回空气,大部分被吸收了。
4、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照射,常会看到 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为什么?
1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在通过相等的路程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较大 D.速度由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决定
解析: A项正确,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 B项正确,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符合速度的定义; C项正确,在通过相等的路程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较大,由速 度公式v=s/t得,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D项错误,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时间必须对应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2、某学生测得物理书内150页的厚度是5.4mm,则每张 纸的厚度应是0.0018mm mm 23、盛氧气的钢瓶内氧气的密度为6kg/m3,工人使用氧气进 行焊接用去了1/3,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C ) A 6 kg/m3, B 12kg/m3, C.4 kg/m3, D 无法确定 24、某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现将物 距减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 B一定在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 C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像 D屏上肯定有像,但大小不确 定
A.
B.
C.
D.
解析: A错误,如图,和“F”比较,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 B错误,如图,和“F”比较,左右颠倒,上下不颠倒; C正确,如图,和“F”比较,左右颠倒,上下颠倒; D错误,如图,和“F”比较,上下不颠倒,左右不颠倒;
17. 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物体运 动的速度大于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两物体通过 的路程是 ( D ) A.甲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短 C.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一样长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6.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 D A 一定是平行光 C 一定是发散光线
) B 一定会聚于一点 D 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
7. 某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现将物距 减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 B一定在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 C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像 D屏上肯定有像,但大小不确定 8.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入O处光学仪器后聚于主光轴的S 点,取走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该镜一定是 ( B ) A凸镜 B凹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14 .窗上的冰花(凝华)、水珠(液化)出现在窗子的内
表面。
15.正常情况下,水的沸点为100℃。做水的计算题时,要 当心不可跨越100℃。烧开水属于汽化,在此过程中冒出" 白汽"属于液化。
易错题
1.在暗室里用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小明在硬纸板的不同 位置戳了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和五角形四个小孔,则在 B ) 墙上可能( A、出现一个蜡烛的火焰的实像 B、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实像 C、出现四个和小孔形状相同的清晰光斑 D、出现四个蜡烛火 焰的虚像 2.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压在白纸上, 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人观察平面镜和白 纸看到的现象是( C ) A 白纸比较亮 B 平面镜比较亮 C 可能是白纸亮,也可能是平面镜亮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8. 在四个相同的玻璃杯里,分别装有不同量的水,如 图所示。用细棒敲击,能得到do.1,re.2,mi.3,fa.4四 个音阶,与音阶fa.4相对应的杯子是( C )
解析: 细棒敲击杯子时,杯子(含水)振动发声,水量越多,振 动的频率越低,故音调也越低,音阶fa.4的音调高,振动 频率最高应与水量最少的杯子C对应,所以选C。
15. 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m长的大 桥时,所用时间是10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 用了20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 B) A.140m B.170m C.200m D.230m
16. 小青用若干个小发光体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 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光屏依次组 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如图乙所 示,如果将“E”换成“F”(如图丙),在同一位置观 察,屏上的像应是( ) C
9.有位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不小心将用书将凸透镜 挡住了一半,则在光屏上得_____(填能或不能)到完正的像. 能
10.当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折射光线一定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B.光线一定发生折射 C.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折射角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11.太阳光穿过树叶的空隙,在地面上会出现圆形的光 斑,这是( B ) A太阳的影子 B太阳的实像 C树叶的影子 D树叶的实像
1.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 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 的延长线是虚线。 2.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3.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 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 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 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5. 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 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 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 到投影仪的距离。
10.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熔化(凝固)过程,吸(放) 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凝固)过程,吸(放) 热,温度升高(降低)。 11. 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12. 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 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 璃。 13. 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 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26、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 不需要吸收热量 B.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不变 C. 蒸发时物体温度降低,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才能发生 D.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进行 27、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 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种做的主要目的是 C ) ( A.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冷 B. 进行消毒 C. 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 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19.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度大,这是因为 A.屋子里有回声,旷野里没有回声( D ) B.屋里声音会被反射,旷野里声音不会被反射 C.屋子比较安静,旷野里比较喧闹 D.屋子里的回声加强了原声,旷野里回声不能加强原声 20.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平面镜高度只有人身 高的三分之一,人看不到自己的全身像,如果此人想看到自 己的全身像,那么此人应 ( C ) A.向前移动 B.向后移动 C.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都看不到 D.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都看得到
答:树荫下地面上圆形的光斑是太阳通过枝叶间的小 孔形成的实像。
6. 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 的实像,放大镜的原理:u<F,成正立、放大 的虚像。
7、相同点和不同点:六种物态变化的生活实例:雨、雪、 雾、露、霜、冰花的形成过程的共同点是:①来源相同:都 是来源于空气中的水蒸气②过程相同:都是遇冷放热③放热 程度不同:霜、冰花放出的热量多,温度降得更低。 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 雹,房顶的冰柱。 8.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 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有的物态变化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晶体熔化、凝固及 液体沸腾,都要满足:①温度要达到熔点(凝固点)或沸点 ②要继续吸(放)热。
28、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60°,转动平面镜, 使入射角减小1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和 原来相比较,将( B ) A. 减小90° B.减小30° C.减小45° D.减小15° 29、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物距u=5厘米时,成 正立的像;u=8厘米时,成倒立的像,那么下列判断中正 确的有( D ) A. u=4厘米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B. u=9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 u=14厘米时,可能成缩小的实像 D. u=17厘米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得出结论,要 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至是相等的。所 以选C。
21. 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平均速度就是各段路程中的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必须所属哪一段路程或时间 C.用平均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D.匀速直线运动各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解析: 平均速度是指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所以A错误B 正确。平均速度不能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物 体的瞬时速度可以描述物体的精确运动状态,所以 C错。D错误,匀速直线运动任意段路程内的平均 速度相等。所以选B。
30、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0角,要使入射光线经平 面镜反射后沿水平方向反射出去,那么平面镜应如 何放置? 31、在光具座上固定一个凸透镜,使烛焰中心在凸 透镜主轴MN上,如图3所示,当烛焰在A点时,成 像在B点;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C点,则凸透镜 位于(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