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分析视角综述

合集下载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进与变革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进与变革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进与变革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进和变革一直是全球政治舞台上的热门话题。

自从美国成为独立国家以来,其外交政策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基调。

然而,这种基调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经历了不同的变革和演进。

毋庸置疑,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而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这种实力和影响。

二十世纪初,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西半球,即拉美地区。

这是美国在殖民主义日益成为过去式的背景下发展经济和扩张其地缘政治势力的重要表现。

在该时期,美国将半球的事物视为其特殊权益范围,许多拉美国家也将美国视为保护其经济利益、安全和政治利益的重要伙伴。

达成这种半球共同体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拉美地区限制欧洲大国的扩张。

然而,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美国外交政策开始朝着全球范围发展,并逐渐由西半球扩展到全球。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占据着世界领导者的位置,成为全球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并承担起保卫我们这个星球的责任。

美国的对外策略也随之面临着调整与变革。

在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主要是抑制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的扩张。

这个时期,美国扮演着世界领导者的角色,推动着全球和平、稳定和安全。

为此,美国采取了许多根据国家利益制定的外交政策,包括经济援助、军事援助和外交斡旋等方式。

这些政策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收益,也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和平发展。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外交政策也再一次面临着变革和演进。

20世纪末,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外交政策为了满足世界经济、文化和人权等方面的新需求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此时,美国通过与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组织打交道,并使用单边行动和协商逐渐影响了全球范围的议程。

2001年,9/11恐怖袭击的发生进一步深化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变革。

美国开始将其军事、政治和经济能力更加有针对性地用于保卫国家和全球安全,比如通过对恐怖分子和无辜平民的直接军事打击和更广泛的反恐战略等方式。

同时,美国还加强了与北约、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机构的合作,以更有效地应对国际关系的多变和复杂性。

论述美国特色之大国外交

论述美国特色之大国外交

论述美国特色之大国外交
美国以其独特的外交政策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大国,美国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并在全球事务中展示了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美国的特色之一是其全球影响力。

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而且在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美国通过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能够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其他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美国的外交政策以捍卫其国家利益为中心。

___坚持采取符合其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并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来维护和促进其国家安全和繁荣。

这种特色使美国在与其他国家打交道时能够表现出坚定和果断的态度。

另外,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还倡导自由、民主和人权等价值观。

作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美国一直致力于在国际舞台上推动这些价值观的普及和维护。

美国常常通过发表公开演讲、签署国际法约和参与多边机构等方式来表达其对自由和人权的承诺。

最后,美国在外交事务中也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尽管美国在一些地区存在矛盾和竞争,但美国也意识到合作对于解决全球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美国通常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机制,与其他国家建立互信,寻求共同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美国的外交政策具有其独特的特色。

通过全球影响力、捍卫国家利益、倡导价值观和拥抱合作,美国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特点使美国的大国外交与众不同,也塑造了美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形象。

剖析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

剖析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

剖析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军事大国之一,其外交政策和战略备受全世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进行剖析,包括军事布局、经济政策、外交手段和权力平衡等方面,以期深入理解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

一、军事布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军事大国之一,其军事实力不但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同时也可以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达到其政治和经济目的。

美国的军事布局涵盖全球范围,在重要的战略地区设有军事基地和军事力量。

他们通过战略联盟、军队演习和常驻驻外大使等方式来维护和加强这些利益。

二、经济政策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经济政策是一个关键因素,其经济机制和发展模式不仅对自身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美国的经济政策旨在维护其国内经济的稳定性和增长,并推动其他国家采取符合美国利益的经济政策。

例如美国的贸易战略,可以使出口国的贸易额减少,从而保护美国国内经济,这极大地限制了贸易伙伴的地位。

三、外交手段外交手段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来说很是重要。

美国将外交手段和军事力量结合,以保护和实现利益。

美国通过制裁、干预、威胁等手段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在朝鲜问题上,美国对朝鲜实施了严厉的制裁,以迫使朝鲜放弃其核武器计划,同时美国也试图通过不断的威胁和承诺,来达到其最终目的。

四、权力平衡权力平衡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国家之间通过多边机构,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来协调彼此的利益和行动。

美国通常比其他国家更容易掌握权力平衡,因为其经济、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都比其他国家更强大。

这种优势使得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总之,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定位在国际事务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其采取的手段和行动,直接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外交政策和战略选择,因此对他们的行动和意图进行分析和评估非常必要。

2020年美国外交史研究综述

2020年美国外交史研究综述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2), 314-321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21.1020462020年美国外交史研究综述陶姿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北京收稿日期:2020年12月29日;录用日期:2021年2月15日;发布日期:2021年2月24日摘要2020年我国美国外交史研究成果丰硕。

本文按照一战前、一战时期、二战时期、冷战时期将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简述。

其中冷战时期受到学者们的青睐。

尽管政治议题依旧是主旋律,但文化议题也开始频繁亮相了。

此外,亚洲取代欧洲成为美国外交史研究的焦点,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领域,例如美非关系史。

总的来说,尽管存在差异,2020年美国外交史研究几乎涉及到各个时期和主要地区。

关键词美国,外交史研究Research Review on the US DiplomaticHistory in 2020Zijun TaoHistory Department 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Received: Dec. 29th, 2020; accepted: Feb. 15th, 2021; published: Feb. 24th, 2021AbstractIn 2020, researches on the US diplomatic history in China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 This pa-per tries to show them chronologically by pre-WWI, WWI period, WWII period and Cold War pe-riod, and the last one was preferred by scholars compared with others. Though the political issue is still the “main melody”, the culture issue begins to step on the stage more frequently. Besides, Asia become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stead of Europe and some new fields come into our sight such as America-Africa relations. In a word, despite the difference, the researches on US diplomat-ic history in 2020 almost cover every period and main area.陶姿君KeywordsThe US, Research on Diplomatic History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美国外交史一直是国内美国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2020年也不例外,研究成果丰硕。

美国的外交传统

美国的外交传统

美国的外交传统——关于孤立主义的研究综述孤立主义源于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早期外交,在20世纪曾一度盛行于美国。

孤立主义作为一项政策主张,是以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

主要侧重政治、军事、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

孤立主义在思想渊源上有着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在具体的政策上,他理应更倾向于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确保国家利益。

它是美国统治集团在某种条件下推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

孤立主义一直存在于美国的外交当中,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活动。

孤立主义是美国的一项外交传统,同时也是新时期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础。

其作为贯穿美国外交政策的始终,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项外交政策,是研究美国外交政策不可回避且必须加以深究的重要部分。

一、资料的整理与相关论文的发表、著作的出版杨生茂先生《美国外交政策史》把美国外交政策分为三大时期:大陆扩张时期(1775年---1897年),海外扩张时期(1898年---1945年)和全球称霸时期(1946年---至今)。

其中大陆扩张时期的主要外交手段就是孤立主义。

比米斯的《美国外交史》是以一个美国人的观点来论述美国的外交,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孤立主义。

以上两本著作并不只是完全讲孤立主义,但其内容的方方面面都涉及了孤立主义。

当然,关于此类的著作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

关于孤立主义的论文则有:王玮《美国早期外交中的孤立主义》,王缉思《新孤立主义的幽灵》,陈立军、国红梅《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新论》等,众多文章都为美国孤立主义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一)孤立主义的含义或内容英国的保罗·约翰逊认为,美国一直是一个国际主义的国家。

但美国是孤立主义国家还是国际主义国家,还得有那一时期美国主导的外交政策决定,这就同样要求我们明白孤立主义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孤立主义到底有哪些内容。

浅析美国之外交决策

浅析美国之外交决策

概括说来,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不外乎国外因素与国内因素两方面。

一方面,美国任何一项外交政策都是对某一或某些国外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心理等诸方面)所作的反应。

另一方面,国内因素又是美国外交决策的基础。

在国内因素中,有些是自然方面的,而更多的则是社会和政府方面的。

地理环境、资源条件是最重要的自然因素。

美国的经济发展、政治传统、民族构成、意识形态以及像利益集团、公众舆论、大众媒介、政党等是社会方面的因素。

总统而以及国会、国务院、国防部、国家安全委员会、情报系统等机构在决策中的作用则是政府方面的因素。

一般说来,社会因素仅仅影响外交决策,而政府因素中的多数不仅影响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决策。

在政府因素中,既要看到决策机构在参与决策中的重要性,又不能忽视决策者个人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从来不否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在美国外交史上,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国家安全顾问等高层决策者在不同程度上对外交决策起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而决策者个人的作用则取决于决策者在决策中的地位(例如总统的作用一般要大于国务卿,而国务卿的作用又要大于副国务卿及其他外交官)和决策者的个性特点(包括决策者个人的信仰、道德、观念、习性等心理因素。

以上概括了影响和决定美国外交决策的各类因素。

这些因素决定着外交政策的制订,它们的变化决定着外交政策的变化。

它们同各项外交政策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即各类因素通过决策过程转化为各项外交政策决定。

然后,各项政策决定的实施又对各类因素起反馈作用,于是又推进决策过程,影响新的政策决定。

美国外交决策的根本依据是美国的国家利益。

它规定了美国外交决策的基本目标。

国家利益概念是美国外交决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美国外交决策者毫不隐讳地谈论美国的国家利益,将它视作美国外交决策的根本依据和美国对外关系的行为基础。

美国外交决策的特点.历史上,美国曾有过各种各样的国家利益。

其中有些是基本的和长期不变的,例如美国的“国防”利益(或称“安全”利益)和国际经济利益自立国至今始终是美国最基本的国家利益。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选民国际观与外交政策选择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选民国际观与外交政策选择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选民国际观与外交政策选择在美国总统选举中,选民的国际观念和外交政策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作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领导人的国际观和外交政策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选民的国际观与外交政策选择之间的关系,并分析选民在选举中的态度和偏好。

一、美国选民的国际观念美国选民的国际观念是指他们对国际事务、国际合作以及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角色的看法。

这种观念是由各种因素塑造而成的,包括历史、文化、经济利益和外交政策的表现等。

美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选民的国际观念呈现出多样性。

有些选民倾向于维护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和权威,主张通过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利益。

他们相信美国应该扮演国际警察的角色,保护自由和民主的普世价值观。

而另一些选民则更加强调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

他们倾向于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支持国际组织和协议,倡导全球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这些选民更关注外交政策对世界的影响和国际形象的塑造。

二、美国选民的外交政策选择美国选民的外交政策选择通常与他们的国际观念密切相关。

选民会根据候选人的外交政策主张和对国际事务的态度来做出选择。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候选人通常会提出一套外交政策议程,包括对待盟友和敌人的方式、处理国际贸易的立场、参与军事行动的原则等等。

选民会根据这些政策主张,判断候选人是否能够符合自己的国际观念,并为之投票。

例如,如果一个选民更加强调军事力量和保护国家安全,那么他可能会选择那些强硬派候选人,他们主张强化军事力量,采取坚决立场来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相反,如果一个选民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和对外交往的重视,那么他可能会选择那些主张多边主义和外交对话的候选人。

三、选民的态度和偏好美国选民的态度和偏好在每次选举中都会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受到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也可能受到候选人的言论和表现的影响。

举例来说,在国内经济问题突出的时期,选民可能更加关注候选人对国内经济的政策主张,而在国际形势紧张的时期,选民可能更看重候选人对外交政策的看法和能力。

我国关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

我国关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

我国关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陈耀华[摘要]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国的对外战略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研究进步迅速,研究成果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本文的介绍只能选择一些重要的、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

一、关于美国的全球战略1、关于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形成与调整在有关美国外交的论著中,专门研究美国全球战略的成果数量并不多。

但是不论研究美国对哪个国家或地区和对哪一类问题的政策,几乎都要涉及美国的全球战略。

多数论著认为,冷战后的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一个形成和调整的过程,有关论著的不同点在于对调整时期的划分。

王传剑认为,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调整,这一调整到克林顿第二任期最终完成”,其标志是克林顿连任的总统就职演说。

[1]钟振明则认为,克林顿政府第一任期提出的“参与扩展战略”,就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它有一个逐充实发展的过程,不过实质并没有变化。

[2]王缉思等学者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冷战后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认为冷战后美国的安全战略经历了三次战略评估,三次战略调整。

1989年乔治·布什执政后不久,美国进行了第一次战略调整;克林顿第一任期提出的“参与扩展战略”是第二次战略调整;克林顿连任后于1997年提出《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在军事战略上的相应调整,标志着第三次战略调整的完成,“面向21世纪的美国[1]王传剑:《美国在中亚:政策、手段及其影响》,第32页。

[2]钟振明:《析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第17页。

国家安全战略的新框架大体成形”,“持续了八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由‘冷战型’向‘后冷战型’的转轨基本完成”。

[1]2、关于美国的霸权主义霸权主义这个概念通常被用来定义美国的全球战略,近年来有些论著直接将美国的全球战略称为“霸权战略”,而且提出了“新霸权”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外交政策分析视角综述武大政管院国际政治摘要:本文收集了四种分析、解读美国外交政策的视角,分别从历史和外交传统、宗教和文化的视角、国家需求层次的视角和族裔群体影响的视角,试论述这四种视角的主要观点、依据、内涵以及从该视角出发能够解释的美国外交政策现象,以期对当前分析美国外交政策的视角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俯瞰。

关键词:美国外交政策视角综述Abstract:This paper collected four perspectives of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diplomacy tradition, national hierarchy of needs, influence of ethnic groups. Explaining the main idea, basis and connotation of these four perspectives, in the purpose of reviewing the perspectives of analyzing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Key words: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perspective review人们在对美国外交政策进行分析、阐释和预测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以一种适当的方法来解读错综复杂的当代美国外交政策。

本文试图收集、整理、归并现有的具有较大影响力、较强解释力和较完备体系的分析视角,展示目前美国外交政策研究的各种工具与方法论。

一、历史和外交传统的视角从历史的视角来分析、审视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一种传统而又严谨的视角。

该视角的典型代表作为《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1]。

该书作者——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沃尔特·拉塞尔·米德向人们提出了一些具有启迪意义的阐释方式。

米德在书中提出的一个核心论点就是,正确理解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关键在于承认并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传统。

米德认为,自美国独立以来,对外政策在美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其他大国,美国对外政策史总体上是一部成就显著的历史,美国有其独特的外交政策传统。

米德的这种历史视角对我们的美国外交政策研究颇具启发意义。

米德通过对美国独立以来的外交历史的考察,总结出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四个学派,并以此作为阐释美国政策的方法,这为我们解读、分析美国外交政策,尤其是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提供了一种选择。

以历史视角为基础,米德归纳出一套在美国历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外交政策原则,以此来阐释美国的对外政策,并为美国后冷战时期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

米德将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这些原则分为四个学派,,即汉密尔顿主义、威尔逊主义、杰斐逊主义和杰克逊主义。

米德认为,美国外交政策所取得的成就是这四个学派共同作用、相互补充的结果。

(一)汉密尔顿主义汉米尔顿主义者代表美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美国独立初期,他们主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和银行系统。

这一派的外交政策观深受贸易立国思想的影响。

在他们看来,欧洲“大陆主义”的安全政策是一种零和游戏,而贸易则是一种双赢活动。

以全球贸易为关注焦点,汉密尔顿主义的外交政策传统包括这样一些内容:自由贸易、门户开放、资本自由流动。

米德特别提到,自由贸易原则引申出汉密尔顿主义者对海上航行自由的高度重视,任何破坏这一原则的举动都会遭到美国的强烈反映,克林顿政府在1996年派遣第7舰队前往台湾海峡,其目的就在于维护海上航行自由。

米德以汉密尔顿主义外交传统阐释英美特殊关系和美国在20世纪的全球政策。

在独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为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和海上航行自由,汉密尔顿主义者极其重视与英国的关系,借助英国的海上实力为美国的贸易政策服务。

当大英帝国的衰落在20世纪成为不可挽回的事实时,汉密尔义者积极推动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贸易体系的建立。

美国后冷战时期对全球自由贸易的高度重视仍然体现了汉密尔顿主义的外交政策传统。

(二)威尔逊主义威尔逊主义源于美国历史上的传教士精神,其外交政策传统包括这样一些见解:“民主制比君主制能塑造更好、更可靠的伙伴”;在国外支持民主,这既是美国的道义责任,也是美国的实际需要;必须努力防止战争。

威尔逊主义者与汉密尔顿主义者长期不和,但双方也存在一致:他们都致力于国际秩序的建立,反对殖民体系,并且在国际秩序遭到破坏时,毫不犹豫地诉诸战争。

在米德看来,威尔逊主义外交传统使美国外交更具道义力量,为美国取得如下“收益”:使美国更具包容性;把美国与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运动(如民主传播、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结合在一起;为美国争取到了更多的朋友。

冷战结束初期,威尔逊主义外交政策传统在美国外交政策议事日程上得到充分反映。

(三)杰斐逊主义杰斐逊主义者高度珍视美国的民主制度,其外交政策传统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对霍布斯式的国际政治世界进行过度干预会腐化和破坏美国人民已经建立的洛克式的民主秩序”。

在杰弗逊主义者看来,战争是最后的政策手段。

其外交政策传统主张严格界定美国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政策不能以牺牲国内民主为代价。

因此,他们推动《战争权力法案》的通过,主张对情报机构进行监督。

米德认为,杰弗逊主义对美国外交的最大贡献在于,在有助于保持健全的美国政治体制的同时,它以一种批评的传统使美国外交政策保持克制。

米德评述说,在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四个学派中,杰弗逊主义对美国后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最具指导意义。

(四)杰克逊主义杰克逊主义源于美国的人民主义传统,其价值观以个人主义、自力更生、平等、勇气等这类荣誉观为基础。

这种传统在外交政策上的体现就是:虽然杰克逊主义者对外部世界持悲观态度,认为美国只有依靠军事实力才能捍卫自己的安全,但他们坚持在战争进程中格守承诺和战争法则。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杰克逊主义者的战争学说主张,一旦开战,美国必须诉诸所有可用力量,并要在尽量减少伤亡的情况下把美国意志强加于人,在美国于后冷战时期发动的局部战争中,这一点得到充分体现。

米德对上述四个学派的阐述均以美国独立以来的整个历史进程为主线,并且把每个学派的外交政策传统与复杂的国内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且较为充分的阐释方法,使我们能以这四个学派为基础,对美国外交政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宗教与文化的视角在冷战和后冷战的相当岁月,现实主义尤其结构现实主义支配的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际关系无非就是权力和利益的计算,与道德和价值观无涉,因而外交政策不应该涉及道德,更与宗教无关。

事实上,宗教和宗教机构作为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的承担者,不但规定着个人的生活,更为社会界定、阐释甚至提供了道德共识,这样宗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首先通过人们的价值观和文化来体现。

1983年美国天主教会就基于自身的宗教价值观念发表了一份反对核军备的“和平的挑战”的牧函,标志着美国国内宗教开始显著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开始[2]。

但是学界普遍认为宗教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实际可以上溯至建国之初。

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识到了宗教对美国文化哺育而产生的“山巅之城”的弥赛亚主义,这种情结和精神己经深入到美国公民的心灵,内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指南和看待外部世界的方式,最终在外交政策中体现出某种道德理想主义和“十字军东征精神”的美国例外论[3]。

美国历史学教授Ribuffo通过对宗教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历史阐述,表明这种道德理想主义和美国例外论其实一直贯穿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始终,同时和经济利益、战略安全以及其他因素相结合而错综复杂[4],就是到现在小布什在第二届任职讲演中也忘不了他和他国家的使命。

宗教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还在于为美国贡献了不同于外交政策制定者的商业、学术和军队等精英们的视角和标准,提供了不同于世俗眼光的世界观和理论基础。

当然不同的宗教派别(religion strand)的宗教观念衍生出来的政策倾向是不同的,美国基督教根据宗教观念和思想的不同可以分为基督教基要派、自由基督教和福音主义三个派别,这三个派别对具体美国外交政策的态度呈现出巨大变化在有的议题上甚至还截然相反。

全盘观察美国国内所有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行为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宗教团体基于自身的价值观在国际援助、人权和宗教自由方面具有某种一致性,共同为美国外交政策设置一些新的议题和内容。

宗教对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兼具有无形(宗教价值观)和有形(宗教团体)两种力量,是一种研究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视角。

三、国家需求层次的视角(一)国家的三个需求层次根据马斯洛和阿尔德弗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将国家的需求层次分为生存需求层次、国际归属需求层次和国际影响力需求层次。

1、生存需求层次国家的“生存需求”具备三个特点:第一,国家政策核心关注点是人民的温饱问题和领土主权问题。

由于面临政权颠覆、战争、饥饿的威胁,政府将注意力放在对内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等温饱问题,对外保障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不受外敌的侵略。

第二,处于生存需求层次的国家与国际社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些是自愿的,在全球化趋势下,完全脱离国际社会不利于国家的生存,有些是被迫的,由于强烈的外力胁迫,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与国际社会认同。

[5]第三,对国家道德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对经济、政治发展的关注程度。

国家不会去倡导国际社会承认的国家道德,是国家道德的遵守国或者游离国。

2、国际归属需求层次国际归属需求层次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己经解决了生存问题和安全威胁。

人民的温饱问题己经解决,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制度渐趋完善;政治开放而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步入正轨。

第二,力图融入国际社会。

通过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以及与他国合作等方式,寻求国际舞台的一席之地、有利的国际环境和追求价值观、文化的归属。

第二,推崇国家道德。

与生存需求无视国家道德的情况不同,国际归属需求重视国家道德,在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常常有意无意将国家道德作为争取利益的有力武器。

比如在谴责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批评现存国际秩序不公正、不合理的时候,都会运用伦理批判的武器。

3、国际影响力需求层次“国际影响力需求”结合了“霸权”和“自我实现”的特点。

“霸权”概念是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用来描述占主导地位世界大国的最常见用法,强调大国争夺权力的一面,霸权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在于维持霸权体系的稳定,对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也只是争霸的乎段。

“自我实现”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提供公共物品、传播价值观、社会制度、文化不是手段而是目的,超越了对于自身地位的担忧和自身利益的追逐。

“国际影响力需求”既有保障大国权力、地位的一面,也有传播自身价值观、社会制度等自我实现的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