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有哪些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有哪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有哪些,肯定许多考研的同学们都会想到这些问题,今天凯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老师今天给大家解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以及一些复习方法,希望通过以下内容同学们可以更好的做出考研计划。
凯程就是王牌的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机构!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各招收专业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学术型硕士学费总额2.4万元,学制3年。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招生专业如下:050101-文艺学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以上专业初试科目是一样的: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11-汉语言基础0501Z1-古典学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46-古典学基础0501Z3-创造性写作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23-小说写作1303Z1-戏剧戏曲学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12-中外戏剧史1303Z2-电影学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13-电影史与电影评论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最近几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很火,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名校。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各专业共录取47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考研难度不大。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考试科目里,中国文学基础和汉语言基础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文学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招生目录专业方向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笔试科目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54-汉语基础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综合,外语050101- 文艺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11-汉语言基础文学理论,外语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11-汉语言基础语言学概论,外语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11-汉语言基础古代汉语及现代汉语,外语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11-汉语言基础中国古典文献学,外语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11-汉语言基础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论),外语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11-汉语言基础中国现当代文学,外语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11-汉语言基础欧美当代文学,外语1303Z1- 戏剧戏曲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12-中外戏剧史戏剧戏曲学,外语1303Z2- 电影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13-电影史与电影评论电影学基础,外语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简介一、专业概况本专业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由缪朗山、赵澧、茅于美、王金陵等老一代学者在1960年代建立,当时是国内最早培养导师制研究生的单位。
补充参考书目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1、北师大文学院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过常宝、郭英德著:《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3、过常宝、康震著:《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下),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
4、尚学锋、过常宝、郭英德:《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5、郭英德、谢思炜、尚学锋、于翠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中华书局,1995年。
6、北师大文学院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2版),北师大出版社,2009年。
7、李山著:《诗经析读》,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
8、李山:《楚辞选译》,中华书局,2005年。
9、尚学锋:《庄子》,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
10、过常宝:《先秦散文研究:早期文体及话语方式的生成》,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过常宝:《依然旧时明月:唐诗宋词中的生命和情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12、《康震品李白》《康震评说诗圣杜甫》《康震评说苏东坡》《康震评说李清照》《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等13、郭英德:《明清传奇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14、郭英德:《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华书局,2010年。
(其实任何一个版本都可以的)16、郭英德、于雪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1、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程光炜、刘勇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3、刘勇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新编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刘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5、刘勇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比较文学考研资料推荐与解读

比较分析:比较不同资料的观 点和论据,找出异同点
批判思考:对资料中的观点和 论据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 己的见解和看法
提炼学术观点
阅读文献:广泛阅读相关 领域的文献,了解学术观
点和研究方法
归纳总结:对文献中的观 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
核心观点
批判性思考:对文献中的 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分
析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选择最新的研究 成果和资料
关注学术界的最 新动态和趋势
避免使用过时或 已被淘汰的资料
注重资料的实用 性和可操作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资料的可读性
选择通俗易懂的资 料,避免过于深奥 难懂的书籍
资料应具有清晰的 逻辑结构和流畅的 表述方式
选择资料时,注意 作者的背景和学术 声誉,选择权威性 较高的资料
避免使用过于陈旧或过于新 的资料
资料的系统性
选择资料时,要注意资料的完 整性和系统性,避免遗漏重要 知识点。
资料应涵盖比较文学的主要流 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选择资料时,要注意资料的权 威性和可靠性,避免使用过时 或不准确的资料。
资料应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 清晰的表述,便于理解和记忆。
资料的新颖性
阅读文献:广泛阅读,掌握研 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整理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 行整理,分类存储
批判性思考:对文献中的观点 进行批判性思考,不盲目接受
创新思维:结合自己的研究领 域,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资料选择注意事项
第四章
资料的真实性
查阅相关资料的出版时间和 修订次数
选择权威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和资料
参考其他学者或专家的评价 和推荐
的理解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代码:050108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全球化视野中了解中外文学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有关作家和作品,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和翻译文献资料,撰写有关研究论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文化管理、文化产业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国际文化交流机构工作,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
二、研究方向:1,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2,中外文学-诗学比较3,国际文化交流三、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全日制、2年。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必须修满28个学分,其中公共课程7学分,学位必修课程8学分,学位选修课10学分;教学和科研训练2学分,前沿讲座1学分。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课程说明第一部分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07002201课程名称:西方文论学分: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加深研究生对西方文学观念的理解,探究西方文学生发的原理,熟悉西方文学创作的特点,掌握西方文学批评的特点,为他们撰写学位论文奠定西方文学理论的知识结构,也为他们今后准确而熟练的翻译实践和提升经验的理论深造做出思想方法的理论铺垫。
这是了解西方文学何以如此的理论通道,也是翻译、借鉴西方文学思想的一条必由之路。
使用教材: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著:《西方文艺理论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古希腊文艺理论;2,古罗马文艺理论;3,基督教文艺理论;4,文艺复兴时代及其理论;5,17世纪古典主义文艺理论;6,启蒙主义文艺理论;7,德国古典主义美学;8,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理论;9,19世纪现实主义文艺理论;10,现代主义与非理性思潮。
参考书目:1,Pierre V. ZIMA, Critique littéraire et esthétique, L’Harmattan, Paris.2,Denis Husman, L‘esthétique, PUF, 2000, Paris.3,栾栋:《感性学发微》,商务印书馆,1999年。
比较文学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1,比较文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学科史:马克斯、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克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歌德著、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梵第根著、戴望舒译:《比较文学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基亚著、颜保译:《比较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约斯特著、廖鸿钧等译:《比较文学导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布律内尔等著、黄惠珍与王道男译:《何谓比较文学》,上海社科出版社,1991年谢弗雷著、冯玉贞译:《比较文学》,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卢康华、孙景尧著:《比较文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陈惇、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大出版社,1988年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高教出版社,1997年乐黛云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张铁夫主编:《新编比较文学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王向远著:《比较文学学科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北京师大比较文学研究组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大出版社,1986年昂热诺等主编、史忠义与田庆生译:《问题与观点》,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2,比较文学的众多研究与实践陈寅恪著:《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今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钱钟书著:《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朱光潜:《诗论(增补本)》,三联书店,1984季羡林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朱谦之:《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商务印书馆,1940杨周翰著:《攻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张星琅:《欧化东渐史》,商务印书馆,1936李达三、罗钢主编:《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郁龙余编:《中西文化异同论》,三联书店,1989年安田朴著、耿昇译:《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谢天振著:《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教出版社,1988年方平著:《三个从家庭出走的妇女-比较文学论文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年范存忠著:《英国文学论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蒋述卓著:《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古添洪、陈慧桦编著:《从比较神话到文学》,东大图书公司,1977年王润华著:《中西文学关系研究》,东大图书公司,1978年孙景尧著:《沟通-访美讲学论中西比较文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李万钧著:《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年曹顺庆著:《中外比较文论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周发祥著:《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迈讷著、王宇根等译:《比较诗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刘若愚著、田守真等译:《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王宁编:《新文学史I》,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余虹著:《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三联书店,1999年蒙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弗里著、朝戈金译:《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巴赫金著、哓河等译:《巴赫金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南词必览》,《评弹艺术》第13集,江苏曲艺协会编,1991年周良:《苏州评弹艺术初探》,中国曲艺出版社,1988年3,比较文学研究索引及其专业刊物①[美]亨利·雷马克编著:《比较文学参考书目选注》。
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1)比较文学绪论1、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跨越性(跨国、跨文明、跨学科);四大研究领域是: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3、三大学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和代表观点:(1)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巴尔登斯伯格:《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加强实证性,加强科学性,使比较文学研究落到实处,强调用具体材料支持研究。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比较”两个字应该全部摆脱美学含义,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将比较文学研究划分为“物质”和“形态”两类,由此产生“流传学”、“媒介学”和“渊源学”。
卡雷:《比较文学评论》,比较文学“精确化”工作,比较文学不是并列的平行比较,而是实证性的关系研究,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
基亚:《比较文学》,坚持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必需是事实上存在而不是任意猜测。
(2)美国学派:平行研究。
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韦斯坦因。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联系的研究方式发起攻击,主张进行跨学科和平行研究,把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综合在一起,正视“文学性”问题。
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一个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全面而集中地代表了美国学派的主张;批判法国学派“实证主义”保守态度,主张开展“跨学科研究”。
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建立发展以“比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比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文类学”等领域,扩展比较文学研究领域。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方向一览

这是我转载的一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语言文学即我们一般所说的“中文”。
这个学科看似很普通,与我们工作、生活的关系也很密切,但由于它下属的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非常多,每个高校的专业、方向设置又很不一样,所以往往令很多研友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然而据跨考网咨询师反应,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也是报考咨询的一大热门,正因为如此,在报考之前,理清头绪、把握好中文这个一级学科下属的专业设置、分布情况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
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
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
这些“面目相似”的学科到底有什么特点和区别,下面跨考网高级辅导咨询专家将一一为考生加以介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
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
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本课程适用于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有考生,该专业考研的基本情况是:本专业考试科目为:文学基础和专业基础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1:15本专业考研情况介绍:报考学生较多,考试科目范围较广,英语要求比较严格,一般为60分以上,保研学生较多,因此复试有被刷或者调剂的危险,需对专业知识进行牢固可靠的把握。
本专业考研考试特点:考研面较广,特别集中在西方文论和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现当代应掌握重点知识,对于老师的研究方向,也因注意,因为每年总有一两道出自大纲外的考题。
[授课计划]第一阶段:整个专业课重点讲解,争取在11月份完成。
第二阶段:11中上旬,开始对历年试题进行总结分析,查漏补缺;结合老师的研究方向,重点看各位老师最近新出的论文,以及论文中提到的新观点。
第三阶段:两个星期,从头到尾,把各个知识重难点再串联一下,使学生有个整体结构知识框架。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教育版四本;中国现代文学,程光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洪子诚著,北大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赵澧著,南开大学出版社;西方文艺理论史,章安琪,杨慧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新祥旭考研全程复习计划一、英语全程规划基础阶段(3月-6月)1.学习目标:完成至少1轮的单词背诵,巩固语法基础2.阶段重点:英语单词、语法3.复习建议:(1)英语每天抽空背背单词,建议时长0.5-1h;不管是用单词软件还是传统词书,不管是用词根词缀还是死记硬背,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背。
积累到某一天时,你会发现好多文章都看得懂了。
(2)英语基础不牢的童鞋,应该花点时间复习语法。
语法知识能帮助你在读文章和翻译时更加流畅、对文章意思把握得更准确。
(3)多看看新闻,关注时事热点。
近年来的英语作文和阅读都是涉及到热点话题的。
(4)不建议大家在这个阶段做习题集。
强化阶段(7月-10月)1.学习目标:熟读并详细分析近10年真题2.阶段重点:真题真题真题,重点是阅读3.复习建议:(1)单词记忆每天进行,不间断。
(2)定时做真题阅读,做完后详细分析。
①利用早上整段的时间做真题(作文可以不写),不要查单词,完全自己做,然后对答案,之后看一下答案分析。
②每天分析2-3篇,分析包括:第一遍分析正确选项,第二遍分析错误选项的设置,第三遍在原位中找对应的句子,是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哟,分析为什么这样出题,第四遍,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情感。
③此阶段不建议专门建立单词笔记本,重要的单词在分析时顺便查一下就好。
④时间比较充足的童鞋可以全文翻译阅读原文。
(3)完成阅读后,用同样的方法完型、翻译和新题型。
完型和新题型这两类题型不用全文翻译。
冲刺阶段(11月-12月)1.学习目标:对重点和高频考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查漏补缺2.阶段重点:大作文and小作文3.复习建议:(1)每周写3篇作文,遇到好的词语、句子就整理在一块,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从12月开始,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写作模板。
(2)此阶段还需要继续练习真题阅读。
你以为做过一遍就不会再错啦?试试吧!大部分人会在同样的地方摔跟头。
(3)单词不能停哟!考前一周1.学习目标:放轻松,相信自己在之前的积累2.阶段重点:运用自己专属的写作模板复习3.复习建议:(1)背单词:真题中还不熟悉的单词。
(2)熟悉各种类型的作文,牢记自己的模板。
(3)复习之前的笔记。
(4)按照考试时间,完整的做一套真题。
二、政治全程规划政治复习常见误区在正式介绍政治的复习时间安排时,帮帮先带大家看看一些关于政治"流传甚广"的错误观念。
1.“政治非常简单,随便复习就可以上60了”?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态度就决定了你的高度。
任何事情,即便是最简单的事情,要把它做好也是不简单的。
再次,政治这科本身也没那么简单,特别是对于基础不好的理科生。
所以复习之前,大家一定要摆正好自己的态度。
如果是认认真真的想考研,就一定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门课,你付出的对的努力,其回报都会体现在结果上。
2.“‘裸考’政治照样60+甚至70+”?对于各种各样的“经验”,我们是要学会自己去分析、辨别。
这种“裸考”说法不靠谱的地方如下:“裸考”,是裸到一丝不挂了吗?裸考,就是光着屁股去考场考试,正经点讲就是,不复习就去考试。
那么那些说裸考的人,可能是有以下几种情况。
(1)考神这种人,考前瞄几眼资料或者连资料都不瞄,光着上考场,考好了。
这是名符其实地"裸"。
但是在看经验贴的同志们,请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2)文科专业就是哲学、历史等专业,对于考试内容很熟悉,考前瞄几眼资料或者连资料都不看,光着上考场,考好了。
这也算"裸"。
但是在看经验贴的同志们,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储备,请慎重考虑是否“裸考”。
而就算有这样的知识储备,也需要花点时间了解考试内容、范围、题型等相关内容,好成绩才会妥妥的拿到呀!还有这样一类人存在,自己其实看完了考纲,刷过了习题,但为了凸显智商高能、或者谦虚过度、或者(谁知道呢),就是要口口声声的说自己没复习,是“裸考”(这种情况真是存在)。
这时候大家千万保持一颗理智又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这种人给迷惑了。
3.“从考试大纲出版再复习政治也不迟”?我个人不同意这种观点的。
一战的时候,很多学长学姐都说考试大纲出来之后再复习也来得及,还有人说10月复习也没问题的,大家都这么说于是我就真的这么做了。
于是9月中旬的时候才开始复习政治,刚拿到考试大纲的时候,简直傻眼了,书厚字小内容多。
于是我只能硬着头皮啃,啃了一个多月没啃完,结果还发现前面看的基本忘光。
这时候已经十月下旬了,加上专业课的任务非常重,这时候已经慌神了!心里恐慌就开始手足无措,计划的完成度非常低。
政治只搞定第一轮,最后成绩也不理想。
二战的时候进了好几个考研复习群,到了后期的时候,经常听到小伙伴们在吐槽复习晚了的事。
在二战的时候,我在7、8月的时候正式开始复习政治。
每天只花了30分钟-1小时来看考试大纲,在新大纲出来的时候,把旧大纲看完一遍。
(每年大纲会有所变动,但是一般是将内容合并、将小知识单独列小标题等,真正完全改写的地方并不多,所以新大纲出来之前,看旧大纲是不冲突的。
)基础阶段(3月-6月)1.学习目标:对考试题型、每本书分数的设置能有个整体印象2.阶段重点:了解基础知识3.复习建议:(1)同学们可以买一本考研政治的辅导书将其从头到尾扫一遍。
这本辅导书,最好是比较精炼而又全面的那种,提纲挈领又不遗漏任何知识点,主要是为了对考研政治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也可以直接看去年的大纲,大纲一般变化不会很大。
(2)多余时间可以去翻阅以前大一、大二时期学过的教材,了解一下考研政治的基础知识。
(3)这个阶段多关注时事热点,可以抽空看看央视的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上上主流网站。
(4)不建议大家在这个阶段做习题集,收效甚微,习题还是留给暑假再练习吧。
(5)每天30分钟到1小时足矣!强化阶段(7月-8月)1.学习目标:通过做题区分知识点的重要程度,攻克难点2.阶段重点:政治选择题知识点3.复习建议:(1)开始做题,搞定难点。
做真题方面,不要着急看答案和算分数。
做真题的目的是让我们了解自己对于知识点掌握多少,提高巩固的作用,所以重点再看应该如何解析,掌握解题思路。
(2)集中精力,学会分析问题思路。
通过此阶段的复习,应当在充分理解知识点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一级重要知识点。
提升阶段(9月-11月)1.学习目标:熟记每个章节一级重要知识点2.阶段重点:了解新大纲,补充新知识点3.复习建议:(1)在进行习题练习时,可以完整地做2~3套真题,不用规定时间。
一方面体验一下真题的命题风格;另一方面深入研究一下历年命题的特点和重难点,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策略。
(2)总结做过的选择题,尤其是出错的题。
(3)开始看分析题的考点。
做分析题时,要理清答题思路和框架,不建议去背答案。
另外做题不能仅局限于题目是否做对,更重要的是学会解题的思路和技巧,特别是对这个题目的命题知识点的理解。
(4)大纲出来之后,新增的考点一般都需要重点记忆。
冲刺阶段(11月-12月)1.学习目标:对重点和高频考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查漏补缺2.阶段重点:政治分析题知识点、时政、当代3.复习建议:(1)从11月份开始,请开始背!背!背!不管是选择题还是分析题的重点,一定要清晰地记忆。
(2)开始系统复习时政和当代。
(3)查漏补缺,复习以往错题集。
在回顾的过程中找出之前复习时被遗漏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的考点。
要及时的弄清楚,想明白,争取做到,考前不落知识点,或许你落下的一个就是考点,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回顾知识点的时候认真梳理。
(4)建议每天2h以上。
考前一周1.学习目标:熟悉考场流程,牢记大题知识点2.阶段重点:背诵预测卷分析题和时政热点,进行模拟考试3.复习建议:(1)每天背诵预测卷分析题知识点和时政知识点,复习笔记。
(2)这个阶段要做一套模拟试题,做完以后要系统总结,看看是哪个知识点还没掌握,注意自我分析找出弱项,最后集中力量攻克。
(3)最后三天就不要模拟考了,没有太大的意义,万一考的不好还会影响状态。
三、数学全程规划基础阶段(3月-6月)1.学习目标:不留死角地复习每个知识点2.阶段重点:按照教材逐一梳理每个章节的每个知识点,并做课后习题3.复习建议:(1)明确所报专业考数一、数二还是数三,准备相应教材。
(2)按照章节顺序结合大纲梳理教材,不留死角和空白。
(3)对于重要的定理、公式,不能够仅停留在“看懂了”的层面上,一定要自己亲手推导其证明过程。
(4)每天学习新内容前要复习前面的内容,准备一个记题本,将复习过程中碰到的不懂的知识点记录下与做错的习题整理成错题集。
(5)注意顺序:一定要先看书后做题,此阶段不要做难题。
强化阶段(7月-8月)1.学习目标:熟悉考研题,分清重难点2.阶段重点:通过大量练习,归纳常见题型,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3.复习建议:(1)这一时期考生每天学习数学的时间尽量集中在一起,保证每日至少3个小时连续复习时间。
(2)可以买一本辅导书,先做练习题。
建议做李永乐660题,学会归纳题型与常考知识点,把重点、难点以及错题做成笔记,以便以后复习(3)遇上不懂或似懂非懂的题目要认真对待,切忌一看不会就直接看答案。
3提升阶段(9月-10月)1.学习目标:通过整套真题练习,检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解题的准确度与速度2.阶段重点:研究近10年的真题3.复习建议:(1)新的考试大纲此时已发布,对其要求的知识点做最后梳理,熟记各种公式、定理。
(2)利用整段时间做近10年真题,按照3个小时的标准完成一套真题,并特别注意提高做题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