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混合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混合结构房屋布置方案

11
c.板与非支承墙
采用细石混凝土灌缝(图15-12b),当预制板的跨度大于4.8m时, 具体构造可参见图15-13。当横墙上有圈梁时,可将灌缝部分与圈梁连成 整体(图15-13c)。
图15-13 板底为圈梁时预制板侧边联结
d.梁与墙
梁的支承长度满足锚固和支承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要求。局压不足, 12 应置梁垫。预制梁的支承处应坐浆,必要时应在梁端设拉结筋。
5
5.内框架承重方案
(1)定义 由内框架和外承重纵墙共同承担竖向荷载的承重方案。图15-4为某仓 库结构平面布置。 (2)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柱 柱基础外墙 墙基础
屋(楼)面荷载 屋(楼)面板 梁 地基 (3)特点 a.墙和柱都是主要承重构件。房屋获较大空间,平面布置较灵活, 易满足使用要求。 b.四周用砖墙承重,与框架结构比,节约钢材、水泥和木材。 c.空间刚度较差,在抗震区一定要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 有关规定。 (4)适用 层数不多、楼面荷载不大的多层工业厂房、仓库和商店等要求空间较 大的房屋。 四种方案,应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地质情况、抗震设计要求、材料 和施工技术等条件,按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综合比较, 选择比较合理的结构承重方案。
图15-15 板边圈梁时的联结(一)
图15-16 板边圈梁时的联结(二) 14
e.梁与圈梁、梁与砌体的锚拉可参考图15-17处理。图中括号内钢筋用 于9度区。 当房屋虽然位于非抗震区,但需加强楼(屋)盖的整体性时,可参 考上述构造措施处理。
图15-17 梁的锚拉
15
1B2.1.3 墙、柱构造要求 1.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 (1)块体和砂浆最低强度等级 六层及以上房屋的外墙,潮湿房屋的墙,及受振动或层高大于6m的 墙、柱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为:砖MU10;砌块M5;石材MU20; 砂浆M2.5。
建筑结构抗震第四章 多层混合结构房屋

施工时纵墙和横墙应咬在一起,马牙槎 四、楼梯间破坏 楼梯间顶层破坏严重 楼梯间横墙间距小承担地震力大,楼梯间处没有楼板,空 间刚度小,受力复杂。 楼梯自身破坏较少,楼梯间墙体易发生破坏。 五、楼板与屋盖的震害 预制板板缝开裂,楼板掉落(搭接在墙上的长度不够) 六、房屋附属物的破坏 女儿墙、烟囱、出屋面的屋顶间等。 七、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的房屋 震害显著减轻,特别是抗倒塌能精品力文明档 显加大。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应用构造措施加强(圈梁、构造柱)、 并设拉筋。
八、房屋的局部尺寸
见表4—10
4—3平地震作用下,验算纵墙和横墙平面内抗剪强度。
计算单元的选取
以防震缝所划分的结构单元作为计算单元
一、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1.计算简图
精品文档
二、楼层水平地震剪力
质点设在楼、屋盖标高处
i
计算高度如何选取 层高
底层高度
室外地表下0.5m
刚度较大的地下室,取顶板位置
刚度较差的地下室,取地下室室内地坪。
多层砌体房屋,由纵、横墙承受地震力,墙体的抗侧移刚度一般较
大,规范有高度限制,所以自振周期较短, ,抗T震规0范.2规5s定,多层
砖混结构房屋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而且取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1 max
仅在100 及100以上烈度区才出现大量倒塌现象,所以地震区可用。
震害现象
一、墙体破坏 横墙、山墙裂缝较多
斜裂缝: 交叉裂缝,底部较上部严重(底部剪力大)
水平裂缝 :外纵墙窗口的上下截面处
水平裂缝
山墙顶部 也易出现水平裂缝、倒八字裂缝 墙体与屋顶连接差,平面外弯曲 二、墙角破坏 墙角部分出现V形破坏(见图4—3) 墙角处应力复杂、应力集中 精品文档 三、纵墙与横墙连接处破坏(见图4—4)
混合结构一般构造措施

混合结构一般构造措施1 一般规定1.1 混合结构是指由钢框架、钢支撑框架、混合框架、或钢框筒、混合框筒与钢筋(或钢骨)混凝土核心筒(或剪力墙)组成的结构, 可分为双重抗侧力体系和非双重抗侧力体系。
1.2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混合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三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和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
1.3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
3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 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
1.4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1.4的规定。
表1.4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m)注: 1.当混合框架中的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或钢框架采用支撑框架时, 高度限值在有可靠依据时可适当防宽。
2.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 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水箱、电梯机房、构架等高度。
3.双重抗侧力体系非双重抗侧力体系应符合第5条的规定。
4.混合框架和钢骨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中的钢骨或钢管的延伸高度, 不应小于结构总高度的60%。
5.非双重抗侧力体系7度的最大适用高度仅适用于0.1g。
6.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ⅳ类场地上的结构, 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
1.5 多遇地震时,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框架—剪力墙和框架—核心筒中框架部分的最小地震层剪力标准值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式中框架部分层剪力分担率β的最小值应按表1.5取值;框架部分的最小地震层剪力也不应小于按结构整体分析得到的框架部分的地震层剪力。
V fi≥βV i (1.5)式中 V fi——地i楼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层剪力;V i——地i楼层的总地震层剪力;β——框架部分的地震层剪力分担率。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ppt

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3.楼层地震剪力在墙体间的分配
当抗震横墙间距不超过限值要求时,认为 横向地震作用全部由横墙承担 纵向地震作用全部由纵墙承担
各道墙间地震剪力的分配 1)刚性楼盖房屋:横墙承受的地震剪力按各横墙
的侧移刚度比例分配 2)柔性楼盖房屋:横墙承受的地震剪力按各横墙
从属面积上的重力荷载比例分配 3)中等刚性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阅读页去广告
上述两种方法的平均值 4)纵向地震剪力可按各纵墙的侧移刚度比例分配
4.同一道墙上各墙段间地震剪力分配
地震剪力按各墙段的侧移刚度比例分配
5.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
(1)各类砌体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fvE
fvE =N fv
式中,fv——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 N——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2)墙体截面的抗剪强度验算 选择不利墙段 1)承担水平地震作用较大的墙段 2)竖向压应力较小的墙段 3)墙体截面被削弱较多的墙段
VIP有效期内享有搜索结果页以及文档阅读页免广告特权,清爽阅读没有阻碍。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问答3.新规范中为何无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及钢筋混凝土异型柱结构的抗震设计内容?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指下面两种情况:60.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范围可否按7.3.14条的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其高度和层数仍按表7.1.2的规定采用?3.新规范中为何无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及钢筋混凝土异型柱结构的抗震设计内容?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指下面两种情况:60.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范围可否按7.3.14条的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其高度和层数仍按表7.1.2的规定采用?9.住宅工程中顶层为坡屋顶,屋顶是否需设水平楼板?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有无限制?总高度应如何计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章的适用范围是烧结普通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及材料性能满足要求的烧结砖和蒸压砖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以及底层或底部二层框架-抗震墙和多层的多排柱内框架砖砌体房屋。
多层砌体房屋中采用砌体墙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混合承重的结构类型,在建筑方案和结构布置上超出了抗震规范第7章的适用范围,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属于超规范、规程设计。
1)山墙和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结构材料不同,不仅侧移刚度不同,而且承载力也不同,在地震作用下,山墙和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的受力和位移不协调不利抗震,可导致结构破坏,这种震害不少。
32.若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低于规范表7.3.1中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的最低层数,其构造柱应如何设置?在砖房总高度、总层数已达限值的情况下,若在其上再加一层轻钢结构房屋,因抗震规范中无此种结构形式的有关要求,两种结构的阻尼比不同,上下部分刚度存在突变,属于超规范、超规程设计,设计时应按国务院《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29条的要求执行,即需由省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进行审定。
29.钢筋混凝土柱厂房为什么不采用山墙(砌体隔墙)承重?24.新规范中第7.1.8条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布置中,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30.规范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较好的半地下室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是指什么情况?2)屋盖系统(屋面板、屋架和支撑)在两个端部不封闭,屋盖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变化,在6度时山尖墙就有震害,其破坏后将引起屋盖的破坏。
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方法介绍

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方法介绍2010-05-03 09:53关键词:抗震;加固;砖混结构;施工方法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是我国现存民用建筑中主要的结构形式之一。
砖混结构房屋占我国民用建筑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刚刚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多层砖混结构破坏十分严重。
事实再一次证明:做好现有的未经抗震设计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加固是十分必要的,保证现有的砖混结构民用住宅、重要建筑在地震中不倒是工程界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
1 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简介从结构抗震机理出发,抗震加固可以分为减小地震作用加固法、增大结构抗震能力加固法和多道防线抗震加固法。
减小地震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大结构周期或加大结构阻尼来实现,一般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抗震加固,如北京火车站中央大厅、北京饭店西楼等;增大结构抗震能力的加固方法,如增大墙体抗震性能的外包钢筋混凝土面层、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增大结构整体性的压力灌浆加固法、增设圈梁(构造柱)加固法、拉结钢筋加固法;通过增设抗震墙来降低抗震能力薄弱构件所承受地震作用的增设墙体法等,这些方法施工相对简单,大量应用于多层的砖混结构当中,尤其是民用建筑中。
多道抗震防线加固是建筑物采用多重抗侧力体系,第一道防线的的抗侧力构件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立即接替,抵挡后续的地震冲击,可保证建筑物安最低限度的全,免于倒塌。
从结构抗震加固方法[1]上来讲,抗震加固施工方法主要有外加固法,内加固法,夹板墙加固法。
外加固法一般结合砖混结构的层数及抗震鉴定的结果,需要在建筑外侧增加不同数量的构造柱,圈梁,以及保证构造柱、圈梁和抗震墙体协同工作的拉杆。
这种方法一般不占用室内建筑面积,用于住宅楼,对住户影响较小,但对建筑立面造型影响较大;内加固法基本原理同外加固法,也需要增设构造柱,圈梁及拉杆,必要时,如原有抗震墙体间距过大,需加设抗震墙体,内加固法不会改变建筑立面造型,一般适用于公共建筑,特别是临街建筑;夹板墙加固法为在加固原有抗震墙体的基础上提高抗震性能,目前最常用的是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即在要加固墙体的单面或双面加设钢筋网,用锚筋、插入短筋、拉结筋等方法把钢筋网四周与楼板或大梁、柱或墙体连接。
抗震结构设计第四版答案

抗震结构设计第四版答案【篇一:《抗震结构设计》模拟试题1-4及答案 2】xt>一、填空题1、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个抗震设防类别。
2、多层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应优先采用结构布置方案,其次采用结构布置方案。
3、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主要根据和因为场地覆盖层厚度对建筑物的震害有一定影响。
4和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5、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基本方法包括和。
二、名词解释1、场地2、液化3、时程分析法4、抗震设防烈度5、地震影响系数三、简答题1、简述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依据?2、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简述两阶段设计的基本内容。
4、什么是“强柱弱梁”?四、计算题1、计算7度时三层砖房的各楼层地震作用标准值和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和层高度见表1 表12eiiiti《抗震结构设计》模拟试题一答案一、填空1、甲类、已类、丙类、丁类。
2、横墙承重、纵横墙承重3、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场地的覆盖层厚度。
4、建筑物的类型,高度 5、结构抗震承载力的验算,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二、名词解释1、场地:指建筑物所在的区域,其范围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范围不应太小,一般不小于0.5km2。
2、液化:指物体有固体转化为液体的一种现象。
3、时程分析法:是由建筑结构的基本运动方程,输入对应于建筑场地的若干条地震加速度记录或人工加速度波形(时程曲线),通过积分计算求得在地面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周期内结构内力和变形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并以此进行结构构件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
4、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5、地震影响系数:即设计反应谱,它是地震系数(地面峰值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与地震动力放大系数(或称标准反应谱)的乘积。
它与建筑所在地的设防烈度、影响本地区的地震的震级和震中距,以及建筑场地条件有关,是根据现有的实际强地震记录的反应谱统计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经济条件确定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
1.0.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3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以及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可采用本规范规定的基本方法。
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建筑及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其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注:本规范“6度、7度、8度、9度”即“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的简称。
1.0.4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1.0.5一般情况下,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所对应的烈度值)。
1.0.6建筑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1.2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precautionary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3
h2
h1
对于窗间墙
ki
k
r 1
s
ir
i2
hir / bir 1
时
Etbir k ir 3hir
Et k hir hir hir 3 1 4 时 ir 3 ( ) bir bir bir
有洞墙体——不规则洞口情况
k3
h3
3)当h/b>4时,侧移柔度很大,取k=0
2、 墙体侧移刚度——实心墙段 判别h/b的范围时h的取法:
h
h
h h
有洞墙体——规则洞口情况
1 2 3
1 2 3
h3
h2
1 i ki
h1
k
1
i 1
n
i
有洞墙体——规则洞口情况
1 2 3
对于水平实心墙带
受力状态
0.75 0.80 0.85 0.90 受剪 受剪 受弯 偏压 偏压 偏压 受剪、偏拉 0.9 1.0 0.75 0.75 0.80 0.85 0.85
砌体
混凝土
规范的砌体抗震强度设计值
1.各类砌体沿阶梯形截面 破坏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fVE N fV
fV 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按《砌体结构设计规 范》采用; n 砌体强度正应力影响系数,按下表确定:
3、局部倒塌
4.1.2 震害现象及分析
一、倒塌 而 坍 塌外 是纵 较墙 常全 见部 的脱 震开 害横 。墙
4.1.2 震害现象及分析
一、倒塌
4.1.2 震害现象及分析
二、裂缝
抗剪承载力不足,产生裂缝,主要有“X”形、水平和竖向三种类型。 1、 “X”形裂缝 墙体在竖向压力和反复水平剪力作用产生的裂缝。 常出现“X”形裂缝的位置:
Vmr
k mr
i 1
s
V jm
例题4-2
k mi
4.3.3 墙体抗震强度验算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材料
钢
S R / RE
RE
结构构件
柱、梁 支撑 节点板件、连接螺栓 连接焊缝 两端均有构造柱、芯柱的抗震墙 其他抗震墙 梁 梁轴压比小于0.15柱 梁轴压比不小于0.15柱 抗震墙 各类构件
墙体、墙段的侧移柔度包括层间弯曲变形δb和剪切变形δs
h 1 h 3 b ( ) 12EI Et b
3
F 1
h
h h 1.2h 3 h s AG btG bt 0.4 E Et b
b
t
H,t为定值,b为变量
δb δs δ δ
h/b 1 2.5 4
b (%)
部位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无锚固女儿墙(非出入口处)的最大高度
烈度
6 1.0 1.0 1.0 1.0 0.5 7 1.0 1.0 1.0 1.0 0.5 8 1.2 1.2 1.0 1.5 0.5 9 1.5 1.5 1.0 2.0 0.0
4.3.1 计算简图
图中的Gi包括楼(屋)盖重力荷载代表值及上下层墙体、构造柱各一半的 重力荷载。 底部固端位置: 浅基础取为基础顶面;深基础取为室外地坪下0.5m处;
4.3.2地震剪力的计算与分配
1、楼层水平地震剪力
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FEk maxGeq
Fi Gi Hi
烈
8 1.3 6.8 34.3 32.5 25.1 9 0.6 5.0 6.5 19.9 68.0 10
度
11 0.3 1.5 4.7 11.7 81.8
未经抗震设防的多层砖房在高烈度区的倒塌率非常高。
4.1.2 震害现象及分析
一、倒塌
1、全部倒塌 2、上部倒塌 房屋整体性好,而底层强度不足时; 房屋整体性不好,而上层墙体过于弱时; 房屋上层自重大,刚度差; 上层砌体强度过弱,整体性差时; 个别部位的整体性特别差,纵墙与横墙间联系不好, 平面或立面有显著的局部突出,抗震缝处理不当等;
二、裂缝
抗剪承载力不足,产生裂缝,主要有“X”形、水平和竖向三种类型。
2、 水平裂缝
大都发生于外纵墙窗口的上下皮处。 当房屋纵向承重,横墙间距大而屋盖刚度弱时,纵墙出平 面受弯产生水平裂缝。
4.1.2 震害现象及分析
二、裂缝
3、 竖向裂缝 大都发生于横纵墙交接处或变化较大的两部体系的交接处。
三、其它破坏
注:横墙较少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0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
4.2.3 房屋的高宽比
为了避免整体弯曲破坏,保证稳定性,限制高宽比 房屋最大高宽比
烈度 最大高宽比 6 2.5 7 2.5 8 2.0 9 1.5
注:单面走廊房屋的总宽度不包括走廊宽度
4.2.4 抗震横墙的间距
为了保证结构的水平刚度,限制横墙间距 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
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n 0 / fV
0.0
0.0
唐山地区8度区多层砖房的震害统计(%)
基本完好 11.8 轻微破坏 35.3 中等破坏 29.4 严重破坏 23.5 倒塌 0.0
从震害调查可见:经抗震设防可减轻砌体结构的震 害,减少严重破坏和倒塌率。
历史震害统计(未设防)
唐山地区多层砖房的震害统计(%)
破坏程度
基本完好 轻微破坏 中等破坏 严重破坏 倒塌 11.8 35.3 29.4 23.5 0.0
8
层数 6 6 5 6 高度 12 12 -----
9
层数 4 4 -----
多孔粘土砖
混凝土小砌块
190 190
4.2.2 房屋的总高度与层数
2 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 总高度应比前表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 3 横墙较少的多层砖砌体住宅楼,当按规定采取加 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允 许仍按上表的规定采用。
Fn Fk
Gk
G H
i 1 i
n
FEk
i
F1
G1
4.3.2地震剪力的计算与分配
1、楼层水平地震剪力
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Fn
Vi Fi
j i
n
Fi
Gi
Vi
注:对突出屋面的结构,其地震作用应扩大三倍,但增大部分不下传。
例题:4-1
4.3.2地震剪力的计算与分配
2、 墙体侧移刚度
Aij A 1 Vi 2 A A i
f ij f i
纵向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
由于房屋纵向抗侧刚度大,无论何种楼盖均视为刚性,故
Vij
K ij
K
j 1
n
Vi
ij
同一道墙上各墙肢间地震剪力的分配
1
2
r
s
h1 h
2
b1
b2
br
bs
第m道墙第r墙段所分配的地震剪力为:
4.2.2 房屋的总高度与层数
房屋越高,地震作用越大,震害越严重;
应限制高度与层高
1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烈度 房屋类别
普通粘土砖
最小 (mm)
240 240
6
高度 24 21 21 21 层数 8 7 7 7 高度 21 21 18 21
7
层数 7 7 6 7 高度 18 18 15 18
s (%)
2、 墙体侧移刚度——实心墙段
《规范》规定: 1) 当h/b<1时,剪切变形主导
h3 1 h 3 b ( ) 12EI Et b
3 h s AG Et b
h
K
1
s
b 3 h
Et
2) 当4≥h/b ≥ 1时,两种变形均考虑
1 Et K b s h [( h ) 2 3] b b
k 26 k 27 k 28 k 29
k 21
k 22
k11
k 23
k 24
k 25
h2
h1
k12
k13
k q1
k q1 1 1 1 k11 k 21 k 22 k 23
kq 2
kq 2 1
kq 3
kq 4
kq 4
1 1 1 k13 k 27 k 28 k 29
1 1 k12 k 24 k 25 k 26
Vj
Vij
Gij Gi
jm
Vi
V j1
Vj2
V jn
当楼层上重力荷载均匀布置时:
Vij
Aijf Ai
f
Vi
Aijf:i层 j横墙的从属面积。
横向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
中等刚度楼盖
取前两种的平均值
Gij 1 K ij Vij m Vi 2 Gi K ij j 1
三、其它破坏
3、楼板和屋盖 楼板和屋盖是地震时传递水平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 对于预制板楼板、楼盖,由于整体性较差、板缝 偏小混凝土灌缝不够密实,地震时易于拉裂。9度以上 地区,由于墙体开裂、错位、倒塌引起楼板、楼盖掉 落。预制板端部搁置长度过短或无可靠的板与板及板 与墙的拉接措施,也造成震害。
4.1.3 震害规律
刚性楼盖房屋,上轻下重;柔性楼盖房屋,上重下轻;
横墙承重房屋震害轻于纵墙承重; 坚硬地基上房屋震害轻于软弱及非均匀地基上房屋的震
害;
外廊式房屋往往地震破坏较重; 预制楼板结构比现浇楼板结构破坏重; 房屋两端、转角、楼梯间及附属结构的震害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