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字梁布置原则

合集下载

常见井字梁楼盖起梁系布置方案有井字梁楼盖在设计中的应用

常见井字梁楼盖起梁系布置方案有井字梁楼盖在设计中的应用

常见井字梁楼盖起梁系布置方案有井字梁楼盖在设计中的应用一想到井字梁楼盖,脑海里就浮现出那些整齐划一、交错排列的梁柱,仿佛是一幅精心设计的几何图案。

这种结构在现代建筑中非常常见,它的稳定性、美观性和实用性让人眼前一亮。

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井字梁楼盖的起梁系布置方案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1.确定井字梁楼盖的尺寸和形状。

这个尺寸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需求和设计风格来决定,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或者是圆形。

2.确定梁的截面尺寸。

梁的截面尺寸要根据梁的承载能力和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来决定,一般有圆形、方形和矩形等。

3.布置井字梁。

在确定好梁的尺寸和形状后,将梁按照井字形的布局排列,形成网格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梁与梁之间的间距,以及梁与柱子的连接方式。

4.考虑梁的支撑体系。

井字梁楼盖的支撑体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梁与柱子的直接连接,另一种是通过设置支撑梁来实现。

在选择支撑体系时,要考虑梁的承载能力和建筑物的稳定性。

下面,我们来看看井字梁楼盖在设计中的应用。

1.空间划分。

井字梁楼盖可以有效地划分空间,形成一种规律的布局。

这种布局不仅美观大方,还能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建筑物内部空间更加灵活多变。

2.结构稳定。

井字梁楼盖的网格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适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商业综合体等场所。

3.节省材料。

井字梁楼盖的梁柱布局合理,可以节省建筑材料,降低建筑成本。

4.造型美观。

井字梁楼盖的网格结构富有节奏感,给人一种简洁、明快的美感,适用于各种建筑风格。

5.适用于各种功能区域。

井字梁楼盖可以应用于各种功能区域,如办公区、商业区、住宅区等,满足不同场所的需求。

1.梁与梁、梁与柱子的连接方式要合理,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2.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梁的承载能力,避免因荷载过大导致结构破坏。

3.井字梁楼盖的梁柱布局要符合建筑物的整体设计风格,使建筑物更具美感。

4.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井字梁楼盖的起梁系布置方案在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

井字梁——精选推荐

井字梁——精选推荐

井字梁1、井字梁与柱⼦采取“避”的⽅式,调整井字梁间距以避开柱位;避免在井字梁与柱⼦相连处井字梁的⽀座配筋计算结果容易出现的超限情况;减少梁柱节点在荷载作⽤下,由于两者刚度相差悬殊⽽成为受⼒薄弱点以致⾸先破坏,由于井字梁避开了柱位,靠近柱位的区格板需另作加强处理。

2、"井字梁与柱⼦采取“抗”的⽅法,把与柱⼦相连的井字梁设计成⼤井字梁,其余⼩井字梁套在其中,形成⼤⼩井字梁相嵌的结构形式,使楼⾯荷载从⼩井字梁传递⾄⼤井字梁,再到柱⼦。

3、井字梁截⾯⾼度的取值以刚度控制为主,除考虑楼盖的短向跨度和计算荷载⼤⼩外,还应考虑其周边⽀承梁抗扭刚度的影响。

4、由于井字梁楼盖的受⼒及变形性质与双向板相似,井字梁本⾝有受扭成分,故宜将梁距控制在3m以内。

5、井字梁⼀般可按简⽀端计算。

6、当井字梁周边有柱位时,可调整井字梁间距以避开柱位,靠近柱位的区格板需作加强处理,若⽆法避开,则可设计成⼤⼩井字梁相嵌的结构形式。

7、钢筋混凝⼟井字梁是从钢筋混凝⼟双向板演变⽽来的⼀种结构形式。

双向板是受弯构件,当其跨度增加时,相应板厚也随之加⼤。

但板的下部受拉区的混凝⼟⼀般都不考虑它起作⽤,受拉主要靠下部钢筋承担。

因此,在双向板的跨度较⼤时,为了减轻板的⾃重,我们可以把板的下部受拉区的混凝⼟挖掉⼀部分,让受拉钢筋适当集中在⼏条线上,使钢筋与混凝⼟更加经济、合理地共同⼯作。

这样双向板就变成为在两个⽅向形成井字式的区格梁,这两个⽅向的梁通常是等⾼的,不分主次梁,⼀般称这种双向梁为井字梁(或⽹格梁)。

8、井字梁的⽀承井字梁楼盖四周可以是墙体⽀承,也可以是主梁⽀承。

墙体⽀承的情况是符合计算图表的假定条件:井字梁四边均为简⽀。

当只有主梁⽀承时,主梁应有⼀定的刚度,以保证其绝对不变形。

9、井字梁楼盖两个⽅向的跨度如果不等,则⼀般需控制其长短跨度⽐不能过⼤。

长跨跨度L1与短跨跨度L2之⽐ L1/L2最好是不⼤于1.5,如⼤于1.5⼩于等于2,宜在长向跨度中部设⼤梁,形成两个井字梁体系或采⽤斜向布置的井字梁,井字梁可按45°对⾓线斜向布置。

井字梁布置原则

井字梁布置原则

1、井字梁初步设计1.1井字梁的布置应尽量调整井字梁的间距,使井字梁避开与框架柱连接。

若井字梁与框架柱相连,在荷载作用下,由于两者的刚度相差悬殊,梁柱节点容易成为受力的薄弱点而导致首先破坏。

当无法避开,或结构空间较大时,也可以把与框架柱相连的井字梁设计成大井字梁,其余小井字梁套在其中,形成大小井字梁相嵌的结构形式,楼面荷载从小井字梁传到大井字梁,再从大井字梁传到框架柱。

井字梁楼盖两个方向的跨度比一般要求不大于1.5,当大于1.5时,宜将楼盖设计成大小井字梁相嵌的形式。

两个方向井字梁的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如果不等,两个方向的梁间距之比应满足1.0~2.0。

综合考虑建筑和结构受力的要求,井字梁间距取值在2m~3m较为经济,不宜超过3.5m。

1.2井字梁的截面尺寸两个方向的井字梁高度应相等,一般取为短跨跨度的1/20~1/15。

井字梁宽度一般取为梁高的1/4~1/3,且不小于120mm。

由边主梁支撑的井字梁楼盖,井字梁与边梁的节点宜采用铰接节点。

边梁按框架梁考虑,必须满足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以及相应的构造措施。

边梁的截面高度按单跨梁的规定执行,取跨度的1/12~1/8。

井字梁楼板按双向板计算,不考虑井字梁的变形,假定双向板支撑在不动支座上,最小厚度为80mm,且应大于等于较小边长的1/40。

井字梁、边梁及楼板的截面尺寸确定以后,就可以进行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对所选截面进行调整。

2、井字梁配筋构造要求井字梁上、下部纵筋均短跨在下,长跨在上;短跨梁箍筋在两个方向梁相交范围内通常设置;相交处两侧各附加3道箍筋,间距50mm,箍筋直径和根数同梁内箍筋。

两个方向梁相交的格点处是梁的弹性支座,每边梁下面的纵向受拉钢筋不能在格点处断开,应直通两端支座。

当钢筋不够长时,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n/4范围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井字什么结构建筑结构井字设计分析

井字什么结构建筑结构井字设计分析

井字什么结构建筑结构井字设计分析建筑结构井字设计分析一。

井字梁的平面布置1、斜交井字梁斜交井字梁一般应用于建筑楼盖的长短边之比大于1、5的情况,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斜交井字梁的承载能力要强于正交井字梁。

如果楼盖平面上长边与短边的尺寸较为接近,则平面死角井字梁会因为长度较短,而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可以作为中部长井字梁的弹性支撑。

为了方便计算,在对斜交井字梁进行布置时,一般会沿对称于矩形平面的纵横轴分布,交角可以为90。

也可以为45。

因此对于不规则楼盖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2、三向井字梁三向布置的井字梁,一般用于楼盖呈三角形或者六边形的情况,其具备良好的空间作用,自身受力情况良好,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可以在降低建筑高度的同时,扩大建筑的净空间3、特殊井字梁包括设有内柱的井字梁和设有外伸部分的井字梁。

前置可以使得主梁沿柱网进行双向布置,次梁分布在主梁形成的网格内,可以灵活应对主梁和次梁高度不一的情况;后者则是为了减少井字梁自身的跨中弯矩和挠度,保证梁内弯矩分布的均匀性和平缓性二。

井字梁的构造与设计1、楼盖构造()l在采用井字梁结构对建筑楼盖进行设计时,要保证其平面结构的跨度处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一般情况下以8一24m为宜,过大或过小都不适合采用井字梁结构,且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要尽量减少长短边跨度的差距,将其长短跨的比例限制在1一1、5之间如果由于特殊原因,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可以通过在长向跨度的中间位置,设置大梁,对其进行分割,形成两个相互连接的井字梁体系,又或者使用斜交井字梁进行施工(2)为了保证井字梁的承载能力,混凝土结构使用的水泥强度必须符合设计标准,而为了避免裂缝的产生,混凝土结构使用的水泥强度也不能过高对于一般建筑而言,可以使用C20,如果建筑结构的跨度较大,可以使用C30(3)在井字梁或其支承边梁与柱体连接时,可以将其作为框架梁,并对其在地震条件下的抗弯、抗剪和坑扭性能进行验算,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如果梁的截面尺寸无法满足计算要求,则可以在保持高度不变的同时,对梁的宽度进行适当的增加(4)要使用铰接节点,实现井字梁与支承边梁的连接,同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保证边梁刚度满足设计要求,当连接为刚性节点时,需要对边梁进行抗扭验算,确保其强度和刚度符合标准,要保证边梁界面高出井字梁20%一30%2井字梁的计算与设计()l确定井字梁截面假设两个方向的井字梁高度相同,则当建筑楼盖所承受的平均荷载为6一lokN、m2时,井字梁的高度可以取两个方向中跨度较小值的0。

井字梁的计算及施工图处理

井字梁的计算及施工图处理

井字梁的计算及施工图处理该帖被浏览了264次| 回复了0次1、井字梁与柱子采取“避”的方式,调整井字梁间距以避开柱位;避免在井字梁与柱子相连处井字梁的支座配筋计算结果容易出现的超限情况;减少梁柱节点在荷载作用下,由于两者刚度相差悬殊而成为受力薄弱点以致首先破坏,由于井字梁避开了柱位,靠近柱位的区格板需另作加强处理。

2、"井字梁与柱子采取“抗”的方法,把与柱子相连的井字梁设计成大井字梁,其余小井字梁套在其中,形成大小井字梁相嵌的结构形式,使楼面荷载从小井字梁传递至大井字梁,再到柱子。

3、井字梁截面高度的取值以刚度控制为主,除考虑楼盖的短向跨度和计算荷载大小外,还应考虑其周边支承梁抗扭刚度的影响。

4、由于井字梁楼盖的受力及变形性质与双向板相似,井字梁本身有受扭成分,故宜将梁距控制在3m以内。

5、井字梁一般可按简支端计算。

6、当井字梁周边有柱位时,可调整井字梁间距以避开柱位,靠近柱位的区格板需作加强处理,若无法避开,则可设计成大小井字梁相嵌的结构形式。

7、钢筋混凝土井字梁是从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演变而来的一种结构形式。

双向板是受弯构件,当其跨度增加时,相应板厚也随之加大。

但板的下部受拉区的混凝土一般都不考虑它起作用,受拉主要靠下部钢筋承担。

因此,在双向板的跨度较大时,为了减轻板的自重,我们可以把板的下部受拉区的混凝土挖掉一部分,让受拉钢筋适当集中在几条线上,使钢筋与混凝土更加经济、合理地共同工作。

这样双向板就变成为在两个方向形成井字式的区格梁,这两个方向的梁通常是等高的,不分主次梁,一般称这种双向梁为井字梁(或网格梁)。

8、井字梁的支承井字梁楼盖四周可以是墙体支承,也可以是主梁支承。

墙体支承的情况是符合计算图表的假定条件:井字梁四边均为简支。

当只有主梁支承时,主梁应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其绝对不变形。

9、井字梁楼盖两个方向的跨度如果不等,则一般需控制其长短跨度比不能过大。

长跨跨度L1与短跨跨度L2之比 L1/L2最好是不大于1.5,如大于1.5小于等于2,宜在长向跨度中部设大梁,形成两个井字梁体系或采用斜向布置的井字梁,井字梁可按45°对角线斜向布置。

井字梁

井字梁

8、井字梁的支承井字梁楼盖四周可以是墙体支承,也可以是主梁支承。墙体支承的情况是符合计算图表的假定 条件:井字梁四边均为简支。当只有主梁支承时,主梁应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其绝对不变形。
9、井字梁楼盖两个方向的跨度如果不
等,则一般需控制其长短跨度比不能过大。长跨跨度L1与短跨跨度L2之比 L1/L2最好是不大于1.5,如大于1.5小于等于2,宜在长向跨度中部设大梁,形成两个井字梁体系或采用斜向 布置的井字梁,井字梁可按45°对角线斜向布置。
10、两个方向井字梁的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如果不相等,则要求两个方向的梁间距之比a/b=1.0~2.0 。实际设计中应尽量使a/b在1.0~1.5之间为宜,最好按井字梁计算图表中的比值来确定,应综合考虑建筑 和结构受力的要求,一般取值在1
2~3m较为经济,但不宜超过3.5m。
11、两个方向井字梁的高度h应相等,可根据楼盖荷载的大小,取h=L2/20,但最小h不得小于短跨跨度1/30.
16、井字梁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为了避免和减小楼盖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 宜太高。
17、井字梁和边梁的节点宜采用铰接节点,但边梁的刚度仍要足够大,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若采用刚接节点, 边梁需进行抗扭强度和刚度计算。边梁的截面高度大于或等于井字梁的截面高度,并最好大于井字梁高度的 20%~30%。
个人认为:
1.井子梁应该就是空间梁系,应当在主梁中输入,这样在TAT或SATWE中计算时,才能充分考虑空间梁系的作用。
2.在TAT修改次梁支座处应当修改为圆圈,及互为次梁,如改为三角的 话,
处容易集灰,但可以通过吊顶来解决。如果再结合预应力,高度还可以降低。 4。井字梁的计算简图和计算模型不是随意结构设计师的设计生命。 5。计算理论必须与实际配筋、构造措施相协调。切不可张冠李戴。 ==========

井字梁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井字梁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井字梁设计应注意的事项1、井字梁与柱子采取“避”的方式,调整井字梁间距以避开柱位;避免在井字梁与柱子相连处井字梁的支座配筋计算结果容易出现的超限情况;减少梁柱节点在荷载作用下,由于两者刚度相差悬殊而成为受力薄弱点以致首先破坏,由于井字梁避开了柱位,靠近柱位的区格板需另作加强处理。

2、"井字梁与柱子采取“抗”的方法,把与柱子相连的井字梁设计成大井字梁,其余小井字梁套在其中,形成大小井字梁相嵌的结构形式,使楼面荷载从小井字梁传递至大井字梁,再到柱子。

3、井字梁截面高度的取值以刚度控制为主,除考虑楼盖的短向跨度和计算荷载大小外,还应考虑其周边支承梁抗扭刚度的影响。

4、由于井字梁楼盖的受力及变形性质与双向板相似,井字梁本身有受扭成分,故宜将梁距控制在3m以内。

5、井字梁一般可按简支端计算。

6、当井字梁周边有柱位时,可调整井字梁间距以避开柱位,靠近柱位的区格板需作加强处理,若无法避开,则可设计成大小井字梁相嵌的结构形式。

7、钢筋混凝土井字梁是从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演变而来的一种结构形式。

双向板是受弯构件,当其跨度增加时,相应板厚也随之加大。

但板的下部受拉区的混凝土一般都不考虑它起作用,受拉主要靠下部钢筋承担。

因此,在双向板的跨度较大时,为了减轻板的自重,我们可以把板的下部受拉区的混凝土挖掉一部分,让受拉钢筋适当集中在几条线上,使钢筋与混凝土更加经济、合理地共同工作。

这样双向板就变成为在两个方向形成井字式的区格梁,这两个方向的梁通常是等高的,不分主次梁,一般称这种双向梁为井字梁(或网格梁)。

8、井字梁的支承井字梁楼盖四周可以是墙体支承,也可以是主梁支承。

墙体支承的情况是符合计算图表的假定条件:井字梁四边均为简支。

当只有主梁支承时,主梁应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其绝对不变形。

9、井字梁楼盖两个方向的跨度如果不等,则一般需控制其长短跨度比不能过大。

长跨跨度L1与短跨跨度L2之比 L1/L2最好是不大于1.5,如大于1.5小于等于2,宜在长向跨度中部设大梁,形成两个井字梁体系或采用斜向布置的井字梁,井字梁可按45°对角线斜向布置。

关于井字梁的一些要求

关于井字梁的一些要求

关于井字梁的一些要求钢筋混凝土井字梁是从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演变而来的一种结构形式。

双向板是受弯构件,当其跨度增加时,相应板厚也随之加大。

但板的下部受拉区的混凝土一般都不考虑它起作用,受拉主要靠下部钢筋承担。

因此,在板的跨度较大时,为了减轻板的自重,我们可以把板的下部受拉区的混凝土挖掉一部分,让受拉钢筋适当集中在几条线上,使钢筋与混凝土更加经济、合理地共同工作。

这样双向板就变成在两个方向形成井字式的区格梁,这两个方向的梁通常是等高的,不分主次梁,一般称这种双向梁为井字梁(或网格梁)。

井字梁的设计是工程设计人员经常遇到且又必须掌握的内容。

下面就对几个常见问题进行探讨:1 楼盖构造1.1采用井字梁楼盖的平面结构跨度宜为8~24m,两向跨度应相等或相近,对于正交井字梁楼盖,长向跨度与短向跨度的比值不应大于1.5,否则应在长向上加设大梁而形成两个井字梁体系,或采用斜交网格的井字梁体系。

1.2井字梁楼盖中区格尺寸的取值应综合考虑建筑和结构受力的要求,一般为1.2~3m较为经济,且a/b≈1。

1.3井字梁楼盖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大于C20,为了避免和减小楼盖混凝土收缩裂缝,其强度不宜过高,跨度较大时一般宜采用C30。

1.4井字梁和支承边梁的相交节点宜采用铰接节点,边梁刚度应足够大,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若采用刚接节点,则边梁需进行抗扭强度和刚度计算,边梁截面高度宜比井字梁高出20%~30%。

1.5与柱连接的井字梁或边梁按框架考虑,满足受力和构造要求,若梁截面不足,则梁高不变,适当增大梁宽。

1.6井字梁采用弹性方法计算,挠度值不宜过大,设计时应控制在L/300~L/400(L为短向跨度)以内。

当楼盖跨度较大时,施工时可预先起拱,以减小其挠度。

2.3井字梁的计算规范井字梁楼盖是高次超静定结构。

根据井字梁间距的大小,可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2.3.1当井字梁的间距≤1-25fa时的分布较密,可近似地按双向板计算梁的混凝土折算成板的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井字梁初步设计
1.1井字梁的布置
应尽量调整井字梁的间距,使井字梁避开与框架柱连接。

若井字
梁与框架柱相连,在荷载作用下,由于两者的刚度相差悬殊,梁柱节点容易成为受力的薄弱点而导致首先破坏。

当无法避开,或结构空间较大时,也可以把与框架柱相连的井字梁设计成大井字梁,其余小井字梁套在其中,形成大小井字梁相嵌的结构形式,楼面荷载从小井字梁传到大井字梁,再从大井字梁传到框架柱。

井字梁楼盖两个方向的跨度比一般要求不大于1.5,当大于1.5时,
宜将楼盖设计成大小井字梁相嵌的形式。

两个方向井字梁的间距可以
相等,也可以不等。

如果不等,两个方向的梁间距之比应满足1.0~2.0。

综合考虑建筑和结构受力的要求,井字梁间距取值在2m~3m较为经济,不宜超过3.5m。

1.2井字梁的截面尺寸
两个方向的井字梁高度应相等,一般取为短跨跨度的1/20~1/15。

井字梁宽度一般取为梁高的1/4~1/3,且不小于120mm。

由边主梁支撑的井字梁楼盖,井字梁与边梁的节点宜采用铰接节
点。

边梁按框架梁考虑,必须满足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以及相应的构造措施。

边梁的截面高度按单跨梁的规定执行,取跨度的
1/12~1/8。

井字梁楼板按双向板计算,不考虑井字梁的变形,假定双向板支撑
在不动支座上,最小厚度为80mm,且应大于等于较小边长的1/40。

井字梁、边梁及楼板的截面尺寸确定以后,就可以进行计算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对所选截面进行调整。

2、井字梁配筋构造要求
井字梁上、下部纵筋均短跨在下,长跨在上;短跨梁箍筋在两个方
向梁相交范围内通常设置;相交处两侧各附加3道箍筋,间距50mm,箍筋直径和根数同梁内箍筋。

两个方向梁相交的格点处是梁的弹性支座,每边梁下面的纵向受拉
钢筋不能在格点处断开,应直通两端支座。

当钢筋不够长时,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n/4范围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