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监测PPT幻灯片课件
合集下载
血流动力学监测ppt课件.ppt

用物准备
深静脉穿刺针:BD、ARROW单、双腔 消毒用物、一次性穿刺包、手术衣 冲洗装置:肝素冲洗盐水、5-10单位/毫升、一次性压力传感器(BD、益心达) 压力模块、数据线、监护仪
测量部位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股静脉
影响因素
(1).病理因素:CVP升高鉴于心力衰竭,房颤,肺梗死,支气管痉挛,输血输液多,纵隔压迫,张力性气胸及血胸,慢性肺部疾患,心包压塞,缩窄性心包炎,腹内压增高的各种疾病及先天和后天心脏病。CVP降低见于失血和脱水及周围血管扩张如过敏性休克。 (2).神经体液因素:交感神经兴奋时CVP增高。 (3).药物因素:用血管活性药都影响CVP。 (4).其他:缺氧、肺血管收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挣扎、控制呼吸时胸内压增加、腹内压增高的手术等均使CVP升高。麻醉过深或椎管内麻醉是血管扩张,CVP降低。
中心静脉压和动脉压变化的处理原则
中心静脉压
动脉压
原因
处理原则
低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快速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轻度不足
适当补液
高
低
心功能不全
强心输氧利尿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肺循环阻力升高
扩张血管
正常
低
血容量轻度不足或
心功能不全
快速补液实验
区别原因后处理
1、Allen’s试验阳性禁穿桡动脉 2、严格无菌操作 3、减少动脉损伤 4、排尽空气 5、有血块及时抽出 6、及时更换测压部位 7、妥善固定,避免移动 8、定时肝素盐水冲洗
动脉测压管护理
加压、密闭:无血及气泡,三通仅在归零或采血时打开 固定:薄膜湿、松动、渗血时及时更换 无菌操作:尽早拔除导管,留置一般3-5天,不超过7天 观察:灌注不良(温度改变,有色斑)立即拔除测压管 更换测压系统:压力传感器BIW,冲管液QD
深静脉穿刺针:BD、ARROW单、双腔 消毒用物、一次性穿刺包、手术衣 冲洗装置:肝素冲洗盐水、5-10单位/毫升、一次性压力传感器(BD、益心达) 压力模块、数据线、监护仪
测量部位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股静脉
影响因素
(1).病理因素:CVP升高鉴于心力衰竭,房颤,肺梗死,支气管痉挛,输血输液多,纵隔压迫,张力性气胸及血胸,慢性肺部疾患,心包压塞,缩窄性心包炎,腹内压增高的各种疾病及先天和后天心脏病。CVP降低见于失血和脱水及周围血管扩张如过敏性休克。 (2).神经体液因素:交感神经兴奋时CVP增高。 (3).药物因素:用血管活性药都影响CVP。 (4).其他:缺氧、肺血管收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挣扎、控制呼吸时胸内压增加、腹内压增高的手术等均使CVP升高。麻醉过深或椎管内麻醉是血管扩张,CVP降低。
中心静脉压和动脉压变化的处理原则
中心静脉压
动脉压
原因
处理原则
低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快速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轻度不足
适当补液
高
低
心功能不全
强心输氧利尿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肺循环阻力升高
扩张血管
正常
低
血容量轻度不足或
心功能不全
快速补液实验
区别原因后处理
1、Allen’s试验阳性禁穿桡动脉 2、严格无菌操作 3、减少动脉损伤 4、排尽空气 5、有血块及时抽出 6、及时更换测压部位 7、妥善固定,避免移动 8、定时肝素盐水冲洗
动脉测压管护理
加压、密闭:无血及气泡,三通仅在归零或采血时打开 固定:薄膜湿、松动、渗血时及时更换 无菌操作:尽早拔除导管,留置一般3-5天,不超过7天 观察:灌注不良(温度改变,有色斑)立即拔除测压管 更换测压系统:压力传感器BIW,冲管液QD
血流动力学检测PPT课件

1 适应证
各类大中手术,尤其是心血管、颅脑和腹部大而复杂的手术 大量输血 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 各类休克 心力衰竭等
2 穿刺途径
左、右颈内静脉 左、右锁骨下静脉 左、右股静脉
3.注意事项
判断导管在上、下腔静脉或右房内 调零 确保导管测压系统内无凝血、空气,导管无扭曲 测压时确诊静脉内导管通畅无阻 加强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意义: 测量中心静脉压(CVP) 肺动脉插管 抽取静脉血 输液 输各种药物
中心静脉压(CVP)组成: 右心室充盈压 静脉内壁压即静脉内血容量 静脉收缩压和张力 静脉毛细血管压 意义: CVP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负荷,其高低与血容量静脉张力和右心功能有关 注:CVP不能代表左心功能,当病人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时,CVP也就失去参考价值
概 述
1无创伤 2创伤性
一 分类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临床麻醉、重症监测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还可分为常用的和选择性两种 1.常用的包括心电图,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 2.选择性包括肺动脉压,心排血量,体或肺循环血管阻力等
适应证
内、外、小儿各科的重危病症 创伤、休克、呼吸衰竭和心血管疾病 心、胸、脑外科等较大而复杂的手术
1.76 0.86 0 0 0.01 0.01 0.61 0.05 0.05 0
5.6 5.5 0.24 0.03 0.1 0.34 1.39 1.0 1.0 0.13
3 方法
1 无创(间接测量法) 袖套测压法 自动化间接测压法 电子血压计 自动化连续测压法 2 有创(动脉直接测压) 以下主要介绍有创血压监测
动脉穿刺插管直接测压
意义 反映每一个心动周期 动脉压波形初步判断心脏功能 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 方便采动脉血测定血气、电解质变化
各类大中手术,尤其是心血管、颅脑和腹部大而复杂的手术 大量输血 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 各类休克 心力衰竭等
2 穿刺途径
左、右颈内静脉 左、右锁骨下静脉 左、右股静脉
3.注意事项
判断导管在上、下腔静脉或右房内 调零 确保导管测压系统内无凝血、空气,导管无扭曲 测压时确诊静脉内导管通畅无阻 加强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意义: 测量中心静脉压(CVP) 肺动脉插管 抽取静脉血 输液 输各种药物
中心静脉压(CVP)组成: 右心室充盈压 静脉内壁压即静脉内血容量 静脉收缩压和张力 静脉毛细血管压 意义: CVP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负荷,其高低与血容量静脉张力和右心功能有关 注:CVP不能代表左心功能,当病人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时,CVP也就失去参考价值
概 述
1无创伤 2创伤性
一 分类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临床麻醉、重症监测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还可分为常用的和选择性两种 1.常用的包括心电图,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 2.选择性包括肺动脉压,心排血量,体或肺循环血管阻力等
适应证
内、外、小儿各科的重危病症 创伤、休克、呼吸衰竭和心血管疾病 心、胸、脑外科等较大而复杂的手术
1.76 0.86 0 0 0.01 0.01 0.61 0.05 0.05 0
5.6 5.5 0.24 0.03 0.1 0.34 1.39 1.0 1.0 0.13
3 方法
1 无创(间接测量法) 袖套测压法 自动化间接测压法 电子血压计 自动化连续测压法 2 有创(动脉直接测压) 以下主要介绍有创血压监测
动脉穿刺插管直接测压
意义 反映每一个心动周期 动脉压波形初步判断心脏功能 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 方便采动脉血测定血气、电解质变化
血流动力学检测及护理ppt课件

血流动力学检测指标
02
心输出量
01
02
03
心输出量
指心脏每分钟由左心室输 出的血液量,是评估心脏 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输出 量为5-6L/min。
影响因素
心输出量与心率、心肌收 缩力和血容量等因素有关。
血流阻力
血流阻力
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所 受到的阻力,是影响血液 循环的重要因素。
阻力血管
包括小动脉、微动脉、毛 细血管和静脉,其中毛细 血管的阻力最大。
影响因素
血流阻力与血管口径、血 液粘稠度和血管长度等因 素有关。
血压监测
血压监测
指通过一定方法测量和监测血压的过程。
正常值
正常成年人血压为90-140mmHg/60-90mmHg。
监测方法
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临床上常用间接 测量法。
血流动力学检测及护理 PPT课件
目 录
• 血流动力学检测概述 • 血流动力学检测指标 • 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护理 • 血流动力学检测在临床的应用 • 血流动力学检测的未来发展
血流动力学检测概述
01
定义与目的
定义
血流动力学检测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 能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测量和分析 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了解心脏 、血管和血液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在外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诊断外周血管病变
通过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以评估外周血管的狭窄、阻塞等情况,诊断外周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 性脉管炎等。
指导治疗方案
根据外周血管疾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在危重病患者的监测中应用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血流动力学监测 ppt课件

ppt课件 9
3 测定方法
3 注意:A不同部位的动脉压存在差异;B 经常用肝素液冲洗管道,以防凝血和堵塞; C测定仪的零点或换能器的位置应于心脏 在同一水平。 4 并发症的防治:主要有:血栓形成或栓 塞所致肢体缺血或坏死;出血;动脉瘤或 动静脉瘘形成;感染等。
ppt课件
10
二、中心静脉压测定
ppt课件 28
ppt课件 15
(一)适应症: 1、ARDS患者的诊治、疗效及预后的判断; 2、各种心脏手术及心、肺、肝移植病人的监测; 3、指导休克的扩容治疗; 4、指导和评价血管活性药治疗的效果; 5、AMI时的监测; 6、区别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肺水肿。
ppt课件
16
(二)监测方法
1 器材与仪器:四腔Swan-Ganz导管及 穿刺用具。监测仪器(含CVP、PCWP、 MAP压力监测、CO监测等)。 2 穿刺与置管: 1 途径:与CVP相同。 2 置管:漂浮导管经导管鞘插入,从外周 沿腔静脉进入右房,将气囊充气后送入右 室、肺动脉、肺小动脉,出现PCWP波形 后停止,气囊放气后固定导管。
ppt课件 12
(三)方法
1 器材与装置:CVP穿刺包包括套管针、穿刺 针、导引钢丝、深静脉导管等。以及监测装置 或仪器。 2 穿刺置管方法:颈内静脉穿刺分前、中、后 路。 3 注意: 1 确定导管位置正确; 2 正确调节零 点; 3 确保管道畅通、无空气; 4 严格无菌操作; 5 注意体位与局部解剖的关 系。
ppt课件 4
(一)无创性测量法
1)手动测压法:使用方便。 1、 摆动显示法(oscillatory method):收缩 压大致为最大摆动点,舒张压在摆动不明显 处。 2 、听诊法(auscultatory method):放气时 首次听到响亮的柯氏音(Korotkoff sound)时 的压力为收缩压,音调变低时的压力为舒张 压。 3、 触诊法(palpate method):放气时脉搏出 现时的压力为收缩压,水冲样脉搏转为正常脉 搏时的压力为舒张压。
无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ppt课件

氧饱和度探头质量影响报警
• 尽管指氧饱和度探头的质量在不断改进,末梢灌注 不良和患者移动会影响氧饱和度的监测。因此需要 更多关于新型探头的研究
• 使用一次性饱和度探头以及粘贴式饱和度探头能显 著提高周围灌注不良和肢体活动频繁患者的氧饱和 度监测的准确性,从而减少氧饱和度报警的发生
持续的报警管理培训
12导联系统
• (1)胸导联 • (2)肢体导联
• 右臂(RA) • 左臂(LA) • 左腿(LL)
心率的监测
• 皮肤的准备
• 皮脂和皮屑可导致错误的心电信号 • 粘贴电极片的地方用肥皂水和水擦洗干净 • 不要用纯乙醇,以免使皮肤干燥而增加阻抗 • 干擦皮肤以增加组织的毛细血管血流,并除去皮肤
的角质层和油脂 • 必要时剃除毛发 • 选择皮肤无破损无任何异常的部位
探头的位置 与方向不对
运动干扰
强光环境或 有指甲油
传感器不要把放在有动脉导管 、静脉注射管或进行血压测量 的血压袖套的肢体
血氧探头的位置与连接
探头的 位置与 方向
小儿与新生儿采用的专用探头 (方向与 连线的固定)
报警的危害
报警的频 率很高
报警的 有效性
危害
报警的仪,ICU内报警声音总类已由1983年的6 种增加至2011年的40多种。目前无仪器报警 声音特性和音量的统一标准,导致不同的仪 器之间可能会发出相同的报警音。
• 大腿部测得的血压值通常高于上肢。小腿部听诊血 压,在足背动脉处。大腿部听诊血压在腘动脉处。
• 不宜测量血压的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局部缺血 表现、动静脉内瘘、血管移植、picc穿刺侧、乳腺 手术侧。
血压测不出
导气管通畅 不能缠结
动脉符号对准动脉血 管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临床意义.pptx

第11页/共51页
中心静脉压变化意义
• CVP压力波形组成:a,c,x,v,y
第12页/共51页
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
• 导管位置:13-15cm • 标准零点:腋中线第4肋间 • 胸内压 • 测定系统的通畅度
第13页/共51页
动脉压波形
第14页/共51页
肺动脉导管压力波形变化 第15页/共51页
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动脉楔嵌压(PCWP)、 右心房内压(RAP)、 心输出量(CO)、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
第23页/共51页
• 间接项目
每搏量(SV)、 每搏指数(SI)、 心脏指数(CI)、周围血管阻力(SVR)、 肺血管阻力(PV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 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 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 正常值 • 异常值 • 意义
第16页/共51页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第17页/共51页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第18页/共51页
中心静脉压变化意义
• CVP压力波形变化
•
窦性心动过速——a.c波融合
•
心房纤颤——v波消失
•
右心房排空受阻——a波
•
三尖瓣返流——v波
•
右心室顺应性下降——a.v波
•
急性心包填塞——x波陡峭,y波平坦
第19页/共51页
中心静脉压压力变化
正常值:4-12cmH20
中心静 脉压
低 低
高
高
正常
动脉压 原因
低 正常 低 正常
低
血容量不足 心功能良好,血 容量轻度不足 心功能差,心排
量减少 容量血管过度收 缩,肺循环阻力
中心静脉压变化意义
• CVP压力波形组成:a,c,x,v,y
第12页/共51页
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
• 导管位置:13-15cm • 标准零点:腋中线第4肋间 • 胸内压 • 测定系统的通畅度
第13页/共51页
动脉压波形
第14页/共51页
肺动脉导管压力波形变化 第15页/共51页
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动脉楔嵌压(PCWP)、 右心房内压(RAP)、 心输出量(CO)、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
第23页/共51页
• 间接项目
每搏量(SV)、 每搏指数(SI)、 心脏指数(CI)、周围血管阻力(SVR)、 肺血管阻力(PV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 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 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 正常值 • 异常值 • 意义
第16页/共51页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第17页/共51页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第18页/共51页
中心静脉压变化意义
• CVP压力波形变化
•
窦性心动过速——a.c波融合
•
心房纤颤——v波消失
•
右心房排空受阻——a波
•
三尖瓣返流——v波
•
右心室顺应性下降——a.v波
•
急性心包填塞——x波陡峭,y波平坦
第19页/共51页
中心静脉压压力变化
正常值:4-12cmH20
中心静 脉压
低 低
高
高
正常
动脉压 原因
低 正常 低 正常
低
血容量不足 心功能良好,血 容量轻度不足 心功能差,心排
量减少 容量血管过度收 缩,肺循环阻力
危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护PPT课件

详细描述
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脏电信号的异常,导致心脏的跳动频 率和节律不正常。在危重症患者中,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电 解质紊乱、心肌缺血、药物作用等因素引起的。
休克
总结词
休克是危重症患者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详细描述
休克主要表现为血压急剧下降、组织灌注不足、器官功能障碍等。在危重症患者中,休克可能是由于 大出血、严重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的。休克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
监测结果易受干扰
血流动力学监护结果易受 到患者体位、药物等因素 的干扰,影响结果的准确 性。
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监测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 术,实现血流动力学监护 的智能化,提高监测效率 和准确性。
无创监测
研究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 技术,减少患者痛苦和并 发症。
多模态监测
结合多种生理参数进行血 流动力学监护,提高监测 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现代血流动力学监护
引入了超声、心排量监测等技术,能 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 态。
02 血流动力学监护的基本原 理
血流动力学监护的定义
血流动力学监护是指通过一系列监测 技术,对患者的血液流动状态和循环 功能进行实时监测,以评估患者的病 情状况和治疗效果。
血流动力学监护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 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及时发现患者 循环功能的异常,为医生提供准确的 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监测患者的体液平衡状态
通过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和尿液等指标,评估患者的体液平衡状态, 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血流动力学监护的干预措施
根据初始评估和持续监测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输血和输液等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脏电信号的异常,导致心脏的跳动频 率和节律不正常。在危重症患者中,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电 解质紊乱、心肌缺血、药物作用等因素引起的。
休克
总结词
休克是危重症患者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详细描述
休克主要表现为血压急剧下降、组织灌注不足、器官功能障碍等。在危重症患者中,休克可能是由于 大出血、严重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的。休克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
监测结果易受干扰
血流动力学监护结果易受 到患者体位、药物等因素 的干扰,影响结果的准确 性。
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监测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 术,实现血流动力学监护 的智能化,提高监测效率 和准确性。
无创监测
研究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 技术,减少患者痛苦和并 发症。
多模态监测
结合多种生理参数进行血 流动力学监护,提高监测 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现代血流动力学监护
引入了超声、心排量监测等技术,能 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 态。
02 血流动力学监护的基本原 理
血流动力学监护的定义
血流动力学监护是指通过一系列监测 技术,对患者的血液流动状态和循环 功能进行实时监测,以评估患者的病 情状况和治疗效果。
血流动力学监护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 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及时发现患者 循环功能的异常,为医生提供准确的 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监测患者的体液平衡状态
通过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和尿液等指标,评估患者的体液平衡状态, 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血流动力学监护的干预措施
根据初始评估和持续监测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输血和输液等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血流动力学监测ppt(共75张PPT)

肺动脉舒张压(PADP)
肺动脉瓣关闭时肺循环的压力
正常值:7-12mmHg
意义:直接反映左心室功能,尤其在左室舒 张期(肺瓣关闭,二尖瓣开放) PADP=LVEDP=PAWP
肺动脉嵌压(PAWP)
肺动脉嵌顿后测得的压力
舒张期,左室、左房、肺循环间没有关闭的 瓣膜成为一个腔室
正常值:6-12mmHg 意义:反映左室充盈最准确的指标 PAWP=PADP=LVEDP
分类
一级监测:即常规和基本监测,包括HR、BP、ECG 二级监测:除一级外加CVP、有创动脉压(ABP) 三级监测:一级+二级+放置气囊漂浮导管监测PAP、 PCWP、 CO监测仪自动计算出心排指数(CI),周围 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左室心搏功指 数(LVSWI)等。
一、动脉压监测
漂浮导管技术 (见录象资料)
血流动力学监测
4. 漂浮导管应用
肺动脉收缩压(PASP)
右室收缩射血时肺动脉内的压力
正常值:20-30mmHg(=右室收缩压) 意义: *反映右心室的收缩功能
*反映肺循环变化
*间接反映左室功能 PAP↑:肺高压,肺梗,低氧,容量过多,二尖瓣狭 窄,COPD,左心功能不全,肺血增多(左向右分 流)
球囊充气的作用
• 增加冠脉血流灌注 •增加舒张压 •增加冠脉侧支循环 •增加系统的灌注
球囊放气的作用
• 降低后负荷
• 等容收缩期(IVC)期缩短
•增加每搏量(SV) •增加心排量(CO)
置及时调整。
监护要点及并发症预防
1. 穿刺前行Allen试验
2. 严防动脉内血栓形成
3. 防止远端肢体缺血
4. 保持测压管道通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换能器归零(Zeroing)
将整个监测系统调至标准,以除去大气压力对病人压力造成的读数影响 关闭病人侧三通,将换能器通大气,按监护仪上的自动调零键,将监护仪上数字 调整至零点,然后转动三通,使与大气隔绝。 换能器置于零点处 归零仅须一次(监测导管与机器连接后获得第一次数据前)
14
换能器的位置(Leveling)
11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基本装置
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化成电子信号) * 圆盘(DOME) * 内置换能器装置 床边监护仪(接收电子信号并将压力波形和数值显示在示波屏上) * 有压力监测功能 * 有记录,报警,储存,回顾,打印功能 * 有心律失常分析功能
12
如何保证监测的准确?
换能器归零 换能器的位置 保证波形传输准确 监测管道与导管的护理 测量时的体位 正确的分析
血流动力学监测
1
课程内容
动脉血压的监测 中心静脉压监测 肺动脉压监测 心排量监测 周围循环监测 循环功能监测
2
课程目标
描述血流动力பைடு நூலகம்监测的基本装置,监测方法及故障排除 掌握常见血流动力学波形的特点,正常值,分辨异常波形 掌握常见血流动力学数值的意义,异常值的处理原则 掌握监护室内常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发现致命及潜在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 VF、VT、高钾所致宽QRS心动过速、室率超过 220次/分的房扑或房颤、长时间心脏停顿或心室 停顿、高钾所致的严重缓慢心律。 * 心梗、心肌缺血、低钾、缺氧、酸中毒时出现的 室性心律,希氏束及以下的A-VB等。
7
next
8
如何获得准确的心 电图资料
皮肤准备 剃毛,肥皂擦洗,皮肤干燥清洁,导联线先与电极片相连
3
什么是血流动力学监测?
由一组专业监护人员通过有创或无创的手段对各种压力,波形,心排血量,动静 脉血气,氧合等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判断病人的循环功能状态。 Measure & Fix
监测什么?怎样监测?间隔多久监测? 治疗目标是什么?怎样达到目标?是否达到目标?
4
护士的职责
提供准确的数据 能分析获得的数据 能安全使用监测仪器
接然后再贴于病人身上 电极片选择 合适的电极放置位置 * 上肢电极放在手臂连接躯干部位或肩的前,后,顶部,下 肢电极放在胸廓最低肋骨水平或髋部 * 选择发现心律失常的最佳导联 * 经常更换电极部位 监护仪报警设置(病人自身心率30%上下) 选择记数准确的导联(高QRS,P,T波低于QRS的1/3)
9
22
有创性动脉血压监 测
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通过压力监测仪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方法。能够 反映每一个心动周期的血压变化情况。 动脉内压力监测适应症:
* 休克 * 重症疾病 * 严重的周围血管收缩 * 进行大手术或有生命危险手术患者的术中和术后监护 * 其他一些存在高危情况患者的监护
23
无创血压与有创血压
25
动脉压力波形的意义
收缩相:动脉压急骤上升至顶峰,然后血流经主动脉到周围动脉,压力波下降 重脉切迹:主动脉瓣关闭,舒张期开始 舒张相:重脉切迹后波形振幅逐渐减弱至基线,最低点为舒张压 远端的动脉,舒张压会降低,收缩压上升。下肢血压比上肢高20-30mmHg
5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率与心律的监测 无创袖带血压监测 脉搏氧饱和度监测 症状:胸痛,气急,乏力 体征:意识状态,皮肤颜色与温度,紫绀,尿量 体检:脉搏触诊,颈静脉压力,胸部视诊与触诊,听诊
6
心率与心律的监测
波形
通过有线或无线装置将心电信号输入监视仪的示波装置连续显示心电
发现可能影响到血流动力学的过缓或过速心率
导致误差的因素: * 袖带 * 听诊间歇 * 袖带放气速度 * 肥胖 * 校对
21
无创性动脉血压监测
2.自动测压法
应用震荡技术测量血压,搏动的动脉血产生震荡,并叠加在 袖带充气后的压力上。在每个压力水平上测到两次连续的震 荡,然后将其分析获得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 影响测量值的因素:
* 病人移动,寒战,烦躁 * 心律失常,极快或极慢的心率 * 使用心-肺机 * 动脉压力短时间内迅速变化 * 严重休克或体温极低时
将水气交界处(通大气的三通)置于右心房水平(腋中线第四肋间)以抵消监 测管道重量带来的压力改变 当病人体位抬高时,换能器位置应以零点水平提高
15
16
影响波形传输的因 素
管道堵塞 * 血栓 * 管道中有血或气泡 * 管道扭曲
管道太长 太多连接处 连接不紧密 换能器损坏
17
如何判断波形传输的准确性
听诊血压
血压表水银柱搏动显示收缩压与舒张压 监测结果在休克和使用缩血管药物时不可靠 休克病人SVR↑时,听诊有创压力差异大 休克伴SVR↓时,听诊与动脉内测压无大差异
10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基本装置
压力管道系统 * 测压导管
动脉测压管(A-Line) 肺动脉导管(PAC) * 测压管道 特制,管壁硬,长度<100cm,尽量少的三通 * 冲洗装置 肝素盐水(5u/1cc),压力袋(保持压力在300mmHg)以维持2-4ml/h的 冲洗
正常情况下,有创血压比无创血压高出2-8mmHg。 发现14mmHg以上的数值差异时:
无创:检查袖带大小及位置 有创:检查管路(扭折,气泡,松动)
* 检查三通(除去不必要的三通,打开通向病人的三通)
* 检查波形传输 * 检查换能系统(调零,检查导线,检查换能器)
24
无创血压与有创血压
当上述措施无效时,检查与病人有关的问题 * 低血容量 * 血管收缩 * 低温 除外技术因素,总是信任有创压力(置管前Allen试验)
18
19
一、动脉血压监测(ABP)
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正常值:90-120/60-80mmHg
脉压 30-40mmHg MAP 60-100mmHg 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1/3脉压 意义:反映循环机能状态,是重要脏器灌注的指标
20
无创性动脉血压监 测
1.手动测压法
方波试验(Square Wave Test ) 打开压力记录走纸,使用快速冲洗装置冲洗管道 1秒钟以上并迅速复原,走纸上显示一个快速 上升的方波,并快速下降低至基线以下(下降 支)后再升至基线以上(上升支)。 SBP↓DBP↑:下降支上升支消失。 管路中有血, 气,导管顶端贴壁,管道太软 SBP↑DBP↓:下降支上升支增加,管道太长或 过多的三通,管道冲洗不勤
换能器归零(Zeroing)
将整个监测系统调至标准,以除去大气压力对病人压力造成的读数影响 关闭病人侧三通,将换能器通大气,按监护仪上的自动调零键,将监护仪上数字 调整至零点,然后转动三通,使与大气隔绝。 换能器置于零点处 归零仅须一次(监测导管与机器连接后获得第一次数据前)
14
换能器的位置(Leveling)
11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基本装置
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化成电子信号) * 圆盘(DOME) * 内置换能器装置 床边监护仪(接收电子信号并将压力波形和数值显示在示波屏上) * 有压力监测功能 * 有记录,报警,储存,回顾,打印功能 * 有心律失常分析功能
12
如何保证监测的准确?
换能器归零 换能器的位置 保证波形传输准确 监测管道与导管的护理 测量时的体位 正确的分析
血流动力学监测
1
课程内容
动脉血压的监测 中心静脉压监测 肺动脉压监测 心排量监测 周围循环监测 循环功能监测
2
课程目标
描述血流动力பைடு நூலகம்监测的基本装置,监测方法及故障排除 掌握常见血流动力学波形的特点,正常值,分辨异常波形 掌握常见血流动力学数值的意义,异常值的处理原则 掌握监护室内常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发现致命及潜在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 VF、VT、高钾所致宽QRS心动过速、室率超过 220次/分的房扑或房颤、长时间心脏停顿或心室 停顿、高钾所致的严重缓慢心律。 * 心梗、心肌缺血、低钾、缺氧、酸中毒时出现的 室性心律,希氏束及以下的A-VB等。
7
next
8
如何获得准确的心 电图资料
皮肤准备 剃毛,肥皂擦洗,皮肤干燥清洁,导联线先与电极片相连
3
什么是血流动力学监测?
由一组专业监护人员通过有创或无创的手段对各种压力,波形,心排血量,动静 脉血气,氧合等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判断病人的循环功能状态。 Measure & Fix
监测什么?怎样监测?间隔多久监测? 治疗目标是什么?怎样达到目标?是否达到目标?
4
护士的职责
提供准确的数据 能分析获得的数据 能安全使用监测仪器
接然后再贴于病人身上 电极片选择 合适的电极放置位置 * 上肢电极放在手臂连接躯干部位或肩的前,后,顶部,下 肢电极放在胸廓最低肋骨水平或髋部 * 选择发现心律失常的最佳导联 * 经常更换电极部位 监护仪报警设置(病人自身心率30%上下) 选择记数准确的导联(高QRS,P,T波低于QRS的1/3)
9
22
有创性动脉血压监 测
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通过压力监测仪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方法。能够 反映每一个心动周期的血压变化情况。 动脉内压力监测适应症:
* 休克 * 重症疾病 * 严重的周围血管收缩 * 进行大手术或有生命危险手术患者的术中和术后监护 * 其他一些存在高危情况患者的监护
23
无创血压与有创血压
25
动脉压力波形的意义
收缩相:动脉压急骤上升至顶峰,然后血流经主动脉到周围动脉,压力波下降 重脉切迹:主动脉瓣关闭,舒张期开始 舒张相:重脉切迹后波形振幅逐渐减弱至基线,最低点为舒张压 远端的动脉,舒张压会降低,收缩压上升。下肢血压比上肢高20-30mmHg
5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率与心律的监测 无创袖带血压监测 脉搏氧饱和度监测 症状:胸痛,气急,乏力 体征:意识状态,皮肤颜色与温度,紫绀,尿量 体检:脉搏触诊,颈静脉压力,胸部视诊与触诊,听诊
6
心率与心律的监测
波形
通过有线或无线装置将心电信号输入监视仪的示波装置连续显示心电
发现可能影响到血流动力学的过缓或过速心率
导致误差的因素: * 袖带 * 听诊间歇 * 袖带放气速度 * 肥胖 * 校对
21
无创性动脉血压监测
2.自动测压法
应用震荡技术测量血压,搏动的动脉血产生震荡,并叠加在 袖带充气后的压力上。在每个压力水平上测到两次连续的震 荡,然后将其分析获得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 影响测量值的因素:
* 病人移动,寒战,烦躁 * 心律失常,极快或极慢的心率 * 使用心-肺机 * 动脉压力短时间内迅速变化 * 严重休克或体温极低时
将水气交界处(通大气的三通)置于右心房水平(腋中线第四肋间)以抵消监 测管道重量带来的压力改变 当病人体位抬高时,换能器位置应以零点水平提高
15
16
影响波形传输的因 素
管道堵塞 * 血栓 * 管道中有血或气泡 * 管道扭曲
管道太长 太多连接处 连接不紧密 换能器损坏
17
如何判断波形传输的准确性
听诊血压
血压表水银柱搏动显示收缩压与舒张压 监测结果在休克和使用缩血管药物时不可靠 休克病人SVR↑时,听诊有创压力差异大 休克伴SVR↓时,听诊与动脉内测压无大差异
10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基本装置
压力管道系统 * 测压导管
动脉测压管(A-Line) 肺动脉导管(PAC) * 测压管道 特制,管壁硬,长度<100cm,尽量少的三通 * 冲洗装置 肝素盐水(5u/1cc),压力袋(保持压力在300mmHg)以维持2-4ml/h的 冲洗
正常情况下,有创血压比无创血压高出2-8mmHg。 发现14mmHg以上的数值差异时:
无创:检查袖带大小及位置 有创:检查管路(扭折,气泡,松动)
* 检查三通(除去不必要的三通,打开通向病人的三通)
* 检查波形传输 * 检查换能系统(调零,检查导线,检查换能器)
24
无创血压与有创血压
当上述措施无效时,检查与病人有关的问题 * 低血容量 * 血管收缩 * 低温 除外技术因素,总是信任有创压力(置管前Allen试验)
18
19
一、动脉血压监测(ABP)
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正常值:90-120/60-80mmHg
脉压 30-40mmHg MAP 60-100mmHg 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1/3脉压 意义:反映循环机能状态,是重要脏器灌注的指标
20
无创性动脉血压监 测
1.手动测压法
方波试验(Square Wave Test ) 打开压力记录走纸,使用快速冲洗装置冲洗管道 1秒钟以上并迅速复原,走纸上显示一个快速 上升的方波,并快速下降低至基线以下(下降 支)后再升至基线以上(上升支)。 SBP↓DBP↑:下降支上升支消失。 管路中有血, 气,导管顶端贴壁,管道太软 SBP↑DBP↓:下降支上升支增加,管道太长或 过多的三通,管道冲洗不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