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2024年小学语文教师磨课反思总结

2024年小学语文教师磨课反思总结

2024年小学语文教师磨课反思总结自从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以来,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在2024年的一年里,我认真思考、不断学习,为了更好地磨课和教学,我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反思。

一、磨课过程中的问题反思1. 知识体系不够系统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不够系统化,导致磨课时常感觉思路不清晰,无法把握重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加强了对语文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我也梳理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框架,让知识可以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2. 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

在磨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处理得不够好。

有时候,虽然理解了某个理论,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却无法将其贯穿其中,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或接受。

针对这个问题,我通过观摩优秀教师上课和自己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并在磨课时有意识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3. 磨课材料选择不够多样化。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在磨课时对于教材材料的选择比较有限,过于依赖教科书,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单一化。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开始收集和整理丰富多样的教材素材,尝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相结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二、磨课中的教学策略反思1. 教学策略过于单一。

在磨课和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经常倾向于使用一些常规的教学策略,如问答、板书、讲解等,有时候过于单一,缺乏新意。

为了丰富教学策略,我开始尝试使用多媒体、互动问答、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学习效果评价不够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曾经过于注重学生的单一表现,如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开始注重观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3. 教学过程中缺乏反馈和调整。

小学语文教师磨课反思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磨课反思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磨课反思总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磨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涉及到教师教学的全过程。

磨课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在磨课上的不足之处,并且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在磨课中我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是对教材把握不准确,没有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我的教学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理解,并在备课过程中注重教材的整体把握,尽可能地找到教材的亮点和重点,使我的教学内容更富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其次,在磨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只是简单地依靠讲解和讲授来传递知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开始积极探索和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互动讲解、游戏化学习等。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我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再次,在磨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缺乏教学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有时候,我在备课时只关注课堂内容的教学过程,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加强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改进,并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规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最后,我认识到在磨课的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态度对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如果我只是机械地去完成任务,缺乏热情和耐心,那么无论我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态度,积极主动地面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让自己的教学充满阳光和活力。

通过以上的反思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磨课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且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教师磨课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学教师磨课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学教师磨课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磨课是近年在中小学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是指校组织教师围绕研修主题,结合校本研修,进行教育教研。

通过调查访问发现,教师一方面认同磨课对其专业发展的益处,另一方面又存在对磨课的认知误区,认为磨课增加了教学负担、是公开课的专利、是一种变相考核、认为磨课没有时效性等。

因此在教师开展磨课活动的过程中存在教师积极性不高、教研能力不够的问题,除教师的外学校对磨课组织力度也不够。

为解决磨课中的问题,提高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努力提高磨课积极性,具体可以组织磨课示范小组、建立交流平台、碎片化磨课并在磨课后做好总结提炼工作。

需要学校组织多样化,保证合理的磨课组织的次数、设立一定的奖励制度,保证磨课的质量。

关键词:磨课教师磨课教师专业发展Abstract:Grinding class is a kind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y that has gradually arise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recent years. It refers to the school organizing teachers to carry out educational and research around the theme of research and study, combining 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study.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it is found that on the one hand, teachers agree with the benefits of grinding lessons for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y have misunderstanding of grinding lessons. They think that grinding lessons add to the teaching burden, grinding lessons are patents for open classes, are a disguised form of assessment, and think that grinding lessons are not time-effective.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carrying out grinding activitie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eachers' low enthusiasm and insuffici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ability. Besides teachers, schools do not have enough efforts to organize grinding class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grinding class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eachers should strive to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the grinding class. Specifically, they can organize a demonstration group for the grinding class, establish an exchange platform, fragment the grinding class and do a good job of summarizing and refining after the grinding class. We need to diversify the school organization, ensure a reasonable number of grinding classes, set up a certain reward system,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grinding classes.Key words:grinding teacher grind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目录引言 (3)(一)问题的提出 (3)(二)研究综述 (4)(三)研究方法 (5)(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6)一、小学教师磨课研究的理性思考 (6)(一)小学教师磨课概念分析 (6)(二)小学教师磨课的提出依据 (7)(三)小学教师磨课的意义 (8)二、小学教师磨课的调查结果 (9)(一)关于教师与学校对磨课态度的对比分析 (9)(二)关于磨课频次的分析 (11)(三)关于教师在磨课中的行为分析 (12)(四)关于不同学科磨课的认识分析 (13)(五)关于磨课效果分析 (14)(六)关于教师在磨课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15)三、小学教师磨课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4)(一)问题分析 (14)(二)原因分析 (15)四、小学教师磨课问题的策略 (16)(一)组织教师磨课示范小组 (16)(二)碎片划磨课 (17)(三)设立奖励机制 (17)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附录:调查问卷 (22)引言(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教师职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教师工作,他多次强调要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万年牢磨课之问题和措施免费范文

万年牢磨课之问题和措施免费范文

今天,我们四年级语文教研组的老师聚集在本部听我的第一次试讲。

老师们发现了不少问题。

问题1:课前谈话,让孩子们听了歌曲以后,出示一幅诱人的冰糖葫芦图,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孩子说的全都是跟吃有关,比较局限。

原因:呈现这幅图的时间较晚,孩子来不及思考就让他们说感受,他们最直接的感受当然是吃;图也比较单一,只有一幅图。

措施:让孩子们在听歌曲的时候,不断地反复出现一些冰糖葫芦的相关画面,让孩子想吃之余还有足够的时间产生其他的感受,比如冰糖葫芦的品种,色彩,样子等等。

问题2:出示的三个难读的句子,先让同桌读了以后,指名读的时候,不要让两个人一起读,效果很差。

原因:孩子们可能不习惯两人一起读句子,出现你等我,我等你的现象,语速特别慢。

措施:还是先让同桌两人试着读,目的是相互纠正,然后展示的时候,指名个别读。

问题3:理解第二个万年牢的时候有一个环节,“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样做出来?”当孩子们找到父亲选料严格,用具考究之后,我却问,“父亲能做出这么好吃的糖葫芦,还有其他原因吗?”孩子们又找到了父亲的手艺好。

老师的问法有问题,既然是“怎么做出来”,就不能说是“还有其他原因吗”,前后说法上有不妥之处。

措施:把“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样做出来的?”改为“父亲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好的糖葫芦?”其实答案是一样的,但这样语言上更严谨一些。

问题4:在第二个“万年牢”之处,让孩子写对话出现得太突然。

再现对话,主要是针对“做大买卖的老板都有套生意经,变着法儿多赚钱,父亲对老板定价太高心里不满意,对老板的行为也看不下去。

他还是那样认真选料,一点儿不马虎。

老板嫌他扔得太多,让他少扔点、掺点儿假,他不听。

”这里还缺了一个坡度,尽管孩子写得是不错的,有几个还挺有水平,但是交流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一些孩子会无从下手。

措施:在孩子写对话的练习纸上,前面呈现这段话,让孩子知道根据这段话再现父亲和老板之间的对话。

浅谈磨课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磨课的误区及对策
教 师 都 要 经 历 磨 课 的过 程 。 课 教 师 在 教 研 上
的帮助下 , 经历个 人初备 、 内研讨 、 人再 组 个
试 上 、 后 评 议 、 开展 示 , 学 设 计 逐 步 完 教 公 教 艺 术 不 断 成 熟 。 际 上 , 课 既 是 对 教 师 个 实 磨
: 手个读者 , 有一千个 哈姆 雷特 。 教 师根据 自己 就 ” 的理 解 , 丰富对文本 的认识 , 可以有效激活学 生的- g 0
磨, 也是对教 师团队的锤炼 , 是集体 智慧的交 团队素养 的并进 。 是 , 但 笔者在 平时 的教研 却发现 , 了一 味地 追求理 想的状态 , 为 打造所
新思维 , 激发学生 的创造 力。 但是 , 无论 怎么解读 , 哈
姆 雷特终究 还是哈姆 雷特 , 文本 的基本 内涵没有 发 生改 变。 我们在 解读文本 时 , 定要基 于文本 , 一 围绕 文本 , 紧扣文本 , 切不可把文本丢在一边 , 另起炉灶。
戈 对文 本材料价值 取向认识 的过程 。 可见 , 文
的价 值在于 实现读者 与作者 的交流 , 而走 从

走近作 者 , 形成 自己对文本 的理解 。 磨课 就
之 本解读应 该是教 师对文本 的感 知、 解 、 理 对 造 的过程 , 是优化 教学设计 与进 行有效教 学
与 基 础 。 名特 级 教 师 孙 双金 指 出 : 好 语 文 著 上
芎 好课 的诞 生当然离 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 、 不

更要体会 文本 的“ 中义 、 字 字外义” 。 在平 时磨课 的过程中 , 由于个人知 识背景、 解 理
能 力的不 同 , 文本的解读 可谓 “ 看成 岭侧成 峰 , 对 横

反思磨课中的问题及对策

反思磨课中的问题及对策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 学时间等。
实施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评估教学效果: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了解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 方法。
磨课可以促进教 师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共同提高 教学水平,从而 增强学生的学习 体验和收获。
磨课可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从而增 强学生的学习体 验和收获。
01
0 2
0 3
0 4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磨课实践:通过实践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思磨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反思磨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推动教育创新:通过反思磨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
提供理论支持
探索磨课的有效 方法和策略,提 高磨课的质量和
效果
关注磨课的发展 趋势和前沿问题,
为磨课提供新的 思路和方向
加强磨课的实践 应用,推动磨课 在教育领域的广
泛应用和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教师的磨课意识和能力
加强教师对磨课 的认识和理解
提供更多的磨课 培训和实践机会
鼓励教师之间 的交流和合作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学生不理解教学内容,学习效果不佳。
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家长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有效配合学 校教育。
教师与学校管理层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影响教学效果。

磨课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磨课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磨课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第一篇:磨课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一节好课是在一次次打磨中造就,磨课的过程也是教师历练、成长的过程,更是体现个人教学魅力的过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

“一课多磨”是远程研修的主要形式之一。

开展之初,它独特的风格受到教师们的推崇,为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与教研注入了原动力。

可一段有声有色的发展期过后,磨课,遭遇了降温的困惑。

教师在磨课活动中持续参与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是很高,很多教师不能通过磨课活动将学到的教育理念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也不能自如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上,以至最后对磨课失去兴趣,觉得磨课太“磨人”,把磨课当成负担。

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也许是我们的磨课活动存在以下问题:乱——磨课中的问题比较凌乱,不够精炼;浅——教师都是基于问题表面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问题的实质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分析;简——力求面面俱到,每个问题缺乏观察点及观察策略,磨课内容泛泛,缺乏理论依据的支持;“合作型研究组织”的建设不够成熟,研究群体间的实践智慧未很好地建立。

我们试图寻找到一种更好的磨课活动形式来解决以上的问题,以突破磨课困惑,使其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通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管理者的专业引领是关键,是突围的重点。

精减环节,适当为磨课瘦身。

磨课通常分为准备、实施、总结等三个阶段。

实施阶段要开展多轮磨课活动,每轮磨课都采用选课、备课、说课、观课、议课等多个环节。

管理者要随时跟踪磨课进展,在第二轮、第三轮磨课时视情况适当删减环节,把教师从做无用功的繁琐中解放出来,并以敏锐的洞察力引导教师准确切入磨课的关键点,集中精力研究“真”问题。

有效的引导减少了不必要的磨课环节和次数,提高了磨课的效率和质量。

搭配组合,构建阶梯式磨课。

根据教师群体中呈现出的“新与老”“强与弱”,管理者构建了师徒结对,扶持成长的阶梯式磨课。

教师磨课由“被动”变为“主动”,教研工作卓见成效,磨课的形式也从由上而下的“命令一控制”到基于对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地位的“促进一支持”,教师主动深入开展磨课研究的兴趣和愿望得到了激发。

《长征》解决问题策略报告

《长征》解决问题策略报告

《长征》磨课策略报告马秀健一、磨课背景: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是“用技术改变教学”,针对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我校组织选课题,选择能运用的先进的技术手段的课例。

经过反复讨论,我校选择了《长征》这首七律诗。

二、教材分析: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

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三、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2、理解难懂的诗句的意思,体会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采用比喻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四、教学重难点:1、诗人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

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

2、通过理解诗句,体会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遇到的艰难险阻,感受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突破重难点措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重难点。

1、动画手段播放长征路线图。

2、播放视频体会“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体会一“暖”一“寒”。

让学生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悲壮。

六、策略具体措施:(一)、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

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播放动画,再现战争路线,体会长征的路线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磨课中的问题与应对策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节好课是在一次次打磨中造就,磨课的过程也是教师历练、成长的过程,更是体现个人教学魅力的过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

“一课多磨”是远程研修的主要形式之一。

开展之初,它独特的风格受到教师们的推崇,为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与教研注入了原动力。

可一段有声有色的发展期过后,磨课,遭遇了降温的困惑。

教师在磨课活动中持续参与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是很高,很多教师不能通过磨课活动将学到的教育理念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也不能自如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上,以至最后对磨课失去兴趣,觉得磨课太“磨人”,把磨课当成负担。

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也许是我们的磨课活动存在以下问题:? 乱——磨课中的问题比较凌乱,不够精炼;浅——教师都是基于问题表面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问题的实质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分析;简——力求面面俱到,每个问题缺乏观察点及观察策略,磨课内容泛泛,缺乏理论依据的支持;“合作型研究组织”的建设不够成熟,研究群体间的实践智慧未很好地建立。

?我们试图寻找到一种更好的磨课活动形式来解决以上的问题,以突破磨课困惑,使其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通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管理者的专业引领是关键,是突围的重点。

精减环节,适当为磨课瘦身。

磨课通常分为准备、实施、总结等三个阶段。

实施阶段要开展多轮磨课活动,每轮磨课都采用选课、备课、说课、观课、议课等多个环节。

管理者要随时跟踪磨课进展,在第二轮、第三轮磨课时视情况适当删减环节,把教师从做无用功的繁琐中解放出来,并以敏锐的洞察力引导教师准确切入磨课的关键
点,集中精力研究“真”问题。

有效的引导减少了不必要的磨课环节和次数,提高了磨课的效率和质量。

搭配组合,构建阶梯式磨课。

根据教师群体中呈现出的“新与老”“强与弱”,管理者构建了师徒结对,扶持成长的阶梯式磨课。

教师磨课由“被动”变为“主动”,教研工作卓见成效,磨课的形式也从由上而下的“命令一控制”到基于对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地位的“促进一支持”,教师主动深入开展磨课研究的兴趣和愿望得到了激发。

磨课真正成为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