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论题库(及部分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题库(及部分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题库(及部分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题库(及

部分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由教育部颁发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檔,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二)填空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其中前一部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进展中的重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课程标准》,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4、生物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具体确定并描述学生在不同阶段生物学课程中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是用行为动词描述学习后行为上的变化。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试性的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10个主题,并选择了人与生物圈作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出发点和依据。(出发点、依据)

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来表述,一是课程总目标,二是课程的具体目标。

10、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书籍,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11、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方针。

12、新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索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

13、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生物评课标准的范围主要是、、

等三个方面。(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基本素质)

14、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生物评课标准强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主要表现在、

、。(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学习效果。)

15、教材的教学主线是由和组成的。(知识结构主线、教学目标主线)

(三)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B、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C、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

D、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

2、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B、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C、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D、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终身学习打基础。

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A、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B、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动;D、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

4、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

B、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C、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内容统一的具体详细的规定;

D、它是用一系列抽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5、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A、初中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B、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C、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D、高中必修部分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6、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C、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D、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课时分配。

7、关于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学课程总目标包括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

B、课程的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表述方式,具体目标是对总目标的解释和具体的要求;

C、课程总目标代表了课程设计者对本课程的认识、理念、期望、和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教师应注意到的不同方面;

D、具体目标专指生物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应达到的标准。

8、关于教科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教科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忠于教材,不能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

B、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

C、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D、教科书是在学科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从性质上来讲属于学科课程;

B、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科学课程;

C、中学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D、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选修课程;

E、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综合课。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全体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B、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初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为选修课;

D、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

E、中学生物学课程应体现自然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中学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为选修课;

D、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

E、中学生物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科课程。

4、课程标准是()

A、《课程计划》;

B、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C、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课程文件;

D、《教学大纲》;

E、教学的具体内容的规定。

5、生物课程标准是()

A、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建议;

B、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C、每个中学生物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D、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E、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6、生物课程标准()

A、是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制定的详细的课程计划;

B、是根据课程计划,具体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生物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具体的学习内容;

D、包括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

E、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7、关于生物课程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正确的是()

A、前言:简要阐明了编写者的写作意图,为生物学课程设计定了基调;

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C、内容标准:共选取了科学探究、人与生物圈、生物的多样性等10个主题;

D、内容标准都是用清晰的行为动词描述的行为目标;

E、实施建议:主要建议课时的分配。

8、属于我国7~9年级生物学课程总目标的是()

A、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义;

B、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C、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D、掌握基因工程等生物学技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E、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参与社会各种活动的能力。

9、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能力方面具体目标包括()

A、思维习惯;

B、实验操作技能;

C、科学探究技能;

D、获取信息的能力;

E、思维能力

10、关于生物教科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工具;

B、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

C、教学内容的载体,它包括了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知识的深度、呈现方式以及编写思路等;

D、教师不可选择、不可变动的教学内容;

E、教科书的编写在很大程度上,受编写人左右。

(五)简答题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出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帮助。

(六)论述题

为什么中学阶段要开设生物学课程?

答:1,生物课程的性质;

2,生物课程的价值;

3,课程设置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学素养,生物学素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第二章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一)名词解释

1、科学素养:学生能够合理的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人生活中。

2、生物科学素养: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科学态度:好奇心、诚实、合作、创造力;

4、创造力:

(二)填空题

1、自然科学包括静态和动态两部分,前者是相对稳定的研究结果及由此构成的知识体系,后者是科学家们在探索自然奥秘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及科学家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2、自然科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纬度构成: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研究方法、科学要与社会相互作用。

3、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就是假设、观察和实验。

(三)单项选择

1、关于自然科学有关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精确的测量、观察与实验;

B、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

C、自然科学是指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D、科学工作定量化的特点将科学与数学结合在一起。

2、自然科学主要的四个维度是()

A、定量化、观察、实验、科学过程;

B、精确测量、认真观察、精确实验、资料统计分析;

C、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探究方法、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D、确认和表述问题、提出假设、为检验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们是()

A、强烈的好奇心、正确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

B、假设、观察、实验;

C、解释、测量、资料分析;

D、实事求是的态度、大量的参考数据、定量化的分析。

4、中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科学素养理念的提出是在()

A、20世纪60年代以前;

B、20世纪70年代初期;

C、20世纪80年代以后;

D、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5、对科学素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

B、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不同时代人们对它的解释有所不同,而同一时代,不同的机构、组织和专家对它的解释则是相同的;

C、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二是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D、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要求;

B、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中学毕业生一定要以科学或工程技术为职业;

C、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科学素养应该有相同的要求;

D、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

7、我国将生物科学素养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并将它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

A、1980年;

B、1990年;

C、2000年;

D、2001年。

8、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A、强烈的好奇心、团队合作、创造力、科学的思维方法;

B、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C、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的方法、诚实的学习质量;

D、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诚实、合作、顽强的学习精神。

9、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B、科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C、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它能够为一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

D、科学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以恒定的模式发生和发展,只要通过认真系统的研究都可以被认知。

10、学生科学探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通常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B、科学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

C、科学探究就是要学生掌握科学家们探究的方法,开辟人类新的知识领域;

D、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应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11、下面的叙述中,属于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的是()

A、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认出哪些是生物学的术语和概念,并能将这些术语与自然界中的现象相对应。但他们仍有错误概念,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也很不准确;

B、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生物学词汇,对术语的定义表述也很准确,但大都基于记忆;

C、学生应能理解生物学的概念体系,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知识和技能,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念;

D、学生理解生物学素养在诸多自然科学中的地位,知道生物学的发展史和生物学的本质、特点,理解生物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多项选择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要把生物课作为一门自然课程来对待;

B、生物教学中要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C、生物教学中需要讲授、演示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科学内容,但不需要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

D、生物教学中,应开展探究性学习,逐渐取消其它学习方式;

E、生物教学中应重观察实验,以学生亲自观察实验获得知识为主。

2、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靠的是科学家的努力,而不是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依赖于精确的测量;

B、观察与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石;

C、科学理论只有当它们被实验反复证实之后,科学家们才会接受;

D、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得到积累;

E、科学就是指科学家的科研成果。

3、科学的本质和特征包括()

A、定量化;

B、定性化;

C、观察与实验;

D、科学过程;

E、重复实验。

4、关于科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是一个知识体,这个知识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内容的更新但不会增大;

B、科学和技术密不可分,它们有着相同的特点和追求;

C、科学是一套研究方法;

D、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

E、科学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科学的成长和发展根扎于社会之中。

5、学生应掌握的自然科学核心的基础内容包括()

A、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运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

B、学生以在校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C、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

D、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E、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6、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A、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

B、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C、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

D、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E、从不与他人合作,事事坚持独立的能力。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素养是我国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B、我国最先使用了科学素养的概念;

C、生物科学素养概念的确立,使世界范围的生物课程改革走向深入;

D、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较低的水平提高到较高的水平;

E、我国在2000年将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

8、科学态度包括()

A、好奇心;

B、思维力;

C、诚实;

D、合作;

E、创造力。

9、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世界不可以全部被认知;

B、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

C、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D、科学不能为一切提供全部答案;

E、科学能够为一切提供全部答案。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将其作为学习科学的方法;

B、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指导那些“精英”在课余时间内进行探究;

C、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在课外活动课中进行;

D、学生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E、科学探究不是仅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1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

B、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处于这种连续变化的不同位置;

C、一个学生有没有生物科学素养,可以看他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多少和年级的高低;

D、多维的生物学素养是一个学生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和水平;

E、为学过生物学知识的人其生物学素养只能为零。

(五)简答题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简述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过程的一般步骤

(六)论述题

试论科学素养与生物学教学

第三章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会着引起行为、能力和心里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2、频因律: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

3、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最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4、准备律: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

5、练习律:刺激----反应之间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

6、效果律:刺激----反应联结的增强或者削弱与反应后获得的是奖赏还是惩罚有关。;

7、操作性反应:机体自身主动发生的反应。;

8、应激性反应:其它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动引发的反应。;

9、概念转变理论:试图理解和解释这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10、错误概念:人们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形成的那些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经验的理解。

11、建构

(二)填空题

1、在心理学领域,围绕学习过程中知识如何获得、行为如何改变的问题,形成了两大体系的学习理论,即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2、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桑代克首次用实验而不是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学习问题,是学习理论的一大超越,也为后继学习论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范式。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4、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律。

5、频因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近因律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6、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前者可以理解为机体希望增加的刺激,后者则是机体力图避开的刺激。

7、斯金纳继承了华生强调的科学、客观和预测等心理学传统,采取以动物实验为依据的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的研究取向,参照桑代克的学习原理,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

8、斯金纳把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动引发的反应称为应激性反应,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

9、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概念,并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并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积极倡导教学运动,此运动给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影响。

10、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像和图像性的,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

11、讲解式教学是由教师将教材详细规划,使之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然后条理分明地向学生讲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讲解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提供先行组织者和呈现学习材料。

12、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发生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倾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和自己已有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实质性联系起来。

13、皮亚杰学说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皮亚杰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4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