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切除术后3D打印假体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稳定性重建

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稳定性重建

2I 2・
主旦量型堕

查 1 9 0 F 月第2 卷第3 C i CiB s r o 勋 2 1 1. o 期 h J l a c t p龙 n n iO h 00V. N . o2 3
临 床 究 研
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切除术后 的稳定性重建
杜 开利 , 焰 , 良明 , 新 亮 , 彭 张 张 梁安 靖 , 东生 黄
La gm n, H N i—a g LAin - ig Z A GX nl n , INGA -n , A GDogseg Dea te t fS ieS rey S nYt e i n g HU N i r n — n . p r n pn ug r, u a— n h m o s
M e ra s tl u a - e n v r i ,Gu n z o 1 1 0 h n mo i l Ho pi ,S n Y t n U ie st a s y a g h u 5 0 2 ,C ia
觉 模 拟 评 分 (i a a a gesaeV ) 神 经 功 能 Fa kl 分 和 S 一6 分 。 结 果 随 访 1  ̄8 个 月 , 均 vs l n l u cl, AS 、 u o rn e评 F3 评 2 9 平 2 .个 月 。6 于 随 访过 程 中死 亡 , 例 因肿 瘤 复 发而 再 次 行手 术 治 疗 。术 后 末 次 随 访 时 V 评 分 明显 优 于 术 97 例 5 AS
前 [62士22 分 v 1 4 .) ; =一7 8 , (. .) s(. -1 分 t 1. 0 P=0 0 1疼 痛改善优 良率达 8 . 神 经功能 Fak 1 8- 3 0 . 0, 0 68 %; rn e分级改
善 一级 2 例 , 善 二 级 8 , 明显 改善 1 ; F3 评 分 亦 明 显 优 于 术 前 『3 . 472 分 v 5 . 1 .) ; l 改 例 无 例 S 一6 (07 - .) s(83士 65 分

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快节奏的生活及智能设备的发明,如手机等,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脊柱方面的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而3D打印技术的发明,为脊柱外科手术带来了福音。

本文主要研究了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标签:3D打印技术;脊柱外科1 3D打印技术简介3D打印技术,又称3DP,是一种快速成形的技术,就是根据一定的数据资料及模型,运用一些特殊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技术来做出实体模型的技术。

这种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疗行业、教育行业及土木工程等多方面领域。

总之,3D 打印技术的发明,给社会各行业都带来了好处。

2 脊柱外科中的3D打印技术根据人体构造图,我们可以得知,人体的脊柱结构十分复杂。

日常生活中,如果伤到了脊柱,可能会带来各种复杂的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脊柱外科手术的时候,主治医师需要高度集中,不容许出现一丝一毫的误差,对医生的技术也是一种很大的考验。

因为一点点的偏差,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瘫痪,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所以,3D打印技术的发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手术的精准率及成功率,在脊柱方面疾病的诊断及手术进行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1 术前诊断与规划由于脊柱结构的特殊性,周围有很多其他的神经组织及血管,因此单单根据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描述及传统方法下的影像资料很难做出精确的诊断,遗漏一小部分的细节,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当然之后的治疗的方法也就是错误的,对患者的病情很不利,造成越治情况越糟糕,这也是对患者生命安全极度的不负责任。

而且,医生很有可能根据以往的治疗经验做出片面的诊断,这对患者也是很不好的。

因此,现代医学中,需要借助3D打印技术,建立多维模型,制造实物模型方便医生进行全方面精确的分析与诊断,进而做出最准确的诊治手段,避免出现因错误诊断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的严重后果,对患者做到绝对的负责。

诊断了患者的病情后,医生仍然可以用打印出来的多维模型进行手术规划,主要包括对患者患病部位的精确测量分析及手术过程中该从哪个部位开始进行,制定手术路线。

3D打印技术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引言3D 打印,又称为添加制造或快速成型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利用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创建实体的技术。

在临床上当对骨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时,切除面积不足会导致肿瘤复发;切除面积过大会对患者造成很大创伤,甚至会影响机体的功能。

此外,对于骨科医生来说如何填充骨肿瘤切除后的巨大骨缺损是相当棘手的问题。

3D 打印技术应用于骨肿瘤的手术治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转变了对传统骨肿瘤治疗的概念,弥补了传统手术方法中的许多不足,在提高手术质量的同时,能够实现精准的个性化治疗。

1 3D 打印技术的研究进展3D 打印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1]。

3D 打印技术最早应用于足踝外科是在1997年对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了评估[2]。

其后,应用3D 打印技术打印出人造肝脏组织,标志着3D 打印技术首次进入医学领域[3-4]。

制作内植物或假体对3D 打印技术工艺或材料要求较高,所以出现较晚,而早期主要用于制作不规则骨的个性化假体[5]。

从最初的3D 打印模型到应用于临床手术操作的各类3D 打印导板、3D 打印假体,现如今该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 3D 打印技术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2.1 3D打印新型模型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3D 打印解剖模型可以用于明确骨肿瘤的边界及周围复杂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能够用于术前规划设计和模拟手术的过程。

在骨科中最常见的3D 打印模型是由一种材料打印的纯骨骼模型。

在Kazuyuki 等[6]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型3D 打印模型,创建了由下颌骨(白色ZP151粉末)、肿瘤(RTV 硅胶)和下牙槽神经组成的混合3D 打印模型。

这个模型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了解肿瘤与周围骨骼和下牙槽神经之间的位置关系。

将3D 打印模型技术应用于骨肿瘤的切除,该患者术后病理提示肿瘤切除干净彻底,肿瘤切除范围及假体放置位置最大误差不超过4 mm [7]。

孔金海3D 打印技术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安超1,王优丽2,张成1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 a. 骨科;b. 药学部,山东 淄博 255000[摘 要] 面对骨肿瘤患者个体化的差异如何在尽量保留肢体情况下精准完整地切除骨肿瘤、重建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减少肿瘤复发率以及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的功能对于骨科医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周伟;尚静波;李仁波;孟庆涛;于洪德;聂晶鑫;杨光【摘要】目的:分析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24例颈胸段脊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全脊椎切除术,同时对患者脊柱予以重建。

结果2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伤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切口延期愈合、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者。

术前VAS评分(7.68±1.23)分,术后(2.69±0.54)分;术后Frankel分级恢复至E级,手术前后相比,P<0.05。

随访至今,无局部复发,内固定无松动,CT显示植骨融合。

结论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可有效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全脊椎切除术,实施合理的脊柱重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07【总页数】2页(P50-50,51)【关键词】全脊椎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颈胸段脊柱肿瘤【作者】周伟;尚静波;李仁波;孟庆涛;于洪德;聂晶鑫;杨光【作者单位】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00;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00;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00;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00;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00;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00;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颈胸段脊柱是全身脊柱中较为特殊部位[1],其解剖结构复杂。

由于颈胸段脊柱的特殊性,临床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报道较少。

全脊椎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脊柱肿瘤的主要手段,本文就采用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并联合相应的脊柱重建,其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颈胸段脊柱肿瘤患者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到我院就诊,经临床症状、X线摄片、CT、MRI及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颈胸段脊柱肿瘤;男11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8.9 ±9.3)岁;骨巨细胞瘤14例,骨母细胞瘤2例,Ewing肉瘤2例,甲状腺滤泡型转移癌3例,前列腺转移癌1例,浆细胞性骨髓瘤2例;16例患者肿瘤累及单节椎体,5例累及两节椎体,3例累及三节椎体;Tomita分期:肿瘤为间室外病变,侵犯椎管内或椎旁;Ⅳ型6例,Ⅴ型14例,Ⅵ型4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胸腰背疼痛;术前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标准(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7例,D级13例。

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效果观察

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效果观察

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8-11-22T11:43:25.32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作者:周邵成唐接福曾捷舒文峰黄沙梁威[导读] 研究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效果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一科湖南怀化 418000【摘要】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5年6月到2017年9月期间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试验组采用3D打印技术完成对患者的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螺钉植入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结论: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提升椎弓根螺钉植入准确率,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3D打印技术;脊柱外科;应用效果脊柱外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其主要负责对各种脊柱损伤和疾病的诊治。

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脊柱外科用于内固定治疗的常见方式,其能有效完成对患者脊柱的固定,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性能,对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速度的提升有很大帮助[1]。

但根据临床实践,椎弓根与神经及脊髓等重要组织结构相邻,并且不同部位的脊柱直径和方向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椎弓螺钉的置入难度较大,在其植入位置不正确时不仅会导致患者的手术效果受到影响,还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而威胁其生命安全[2]。

本研究对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脊柱外科2015年6月到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

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9~67岁,平均(41.68±5.62)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26例,重物砸伤14例,高处坠落致伤10例。

分析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疗效

分析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疗效

分析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疗效摘要】目的:探究对颈胸段脊柱肿瘤应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53例自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颈胸段脊柱肿瘤诊治的患者,全部入选对象均经MRI、CT检查、术后病理诊断获得确诊,对全部患者应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

结果: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患者步长以及速度明显优于术前,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患者VAS功能评分为(7.67±1.22)分,术后评分为(2.68±0.55)分,手术前后对比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应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脊柱损伤程度、行走功能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全脊椎切除;柱稳定性重建;颈胸段脊柱肿瘤【中图分类号】R7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2-0256-02作为胸椎以及颈椎的过渡部位,颈胸段脊柱具有解剖弧度复杂、椎体小的特点,因而手术治疗难度较大。

传统椎节切除方式容易造成局部复发,不利于患者康复,此次研究特就颈胸段脊柱肿瘤应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 患者一般资料随机选取53例自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颈胸段脊柱肿瘤诊治的患者,21例女性,32例男性,年龄16至69周岁,年龄平均值为(40.2±11.3)岁。

全部入选对象均经MRI、CT检查、术后病理诊断获得确诊,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功能完全受损、部分缺失、脊柱疼痛等[1]。

1例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Ewing肉瘤,1例动脉硬化骨囊肿,1例脊索瘤,3例浆细胞性骨髓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8例甲状腺滤泡转移癌,8例骨母细胞瘤,8例神经纤维瘤,13例骨巨细胞瘤。

脊柱肿瘤手术切除与脊柱稳定性重建的临床研究

脊柱肿瘤手术切除与脊柱稳定性重建的临床研究
北方药学 2 0 1 4年第 1 1 卷第6 例, 女 4例。气管切开的主要原 因为 : 短期 内不 4 . 1 正确 选择穿刺 点 : 穿刺点 过高易损 伤甲状腺及声 门 , 过低 能脱机 、 拔管 , 解除气道梗阻 , 利于清除气道分泌物。 行P D T前 易损伤胸骨后血管和造成气胸 。 均已行气管插管 , 呼吸机辅助通气 。 4 . 2切 口的大小 : ①切 口过小 , 气管前 壁不易扩 张 , 置管困难 ; 2手 术 方 法 ②切 口过大 , 皮肤损 伤大 , 失去了皮 肤的张力 。 由 2名手术 医师采用 P o  ̄ e x 经 皮钳扩气管切 开套 装 ( 史 4 - 3导丝打折 的问题 : 当套管针穿刺人气管 , 退 出穿刺针后 , 可 密斯 医学仪器 有限公 司 , 美国) 行F D T ; 1 名医师负责术 中监 将鞘管少许推进 , 以防退针 时鞘管被带 出气管 , 然后 以注射器 护、 机械通气和气道管理 ; 1 名护士负责注药。给予患者 “ 丙泊 再次确 认有 无气 泡 , 是否在 气管 内, 避免导 丝进入皮下 , 在 皮 酚” 镇静, “ 芬 太尼 ” 镇痛 ; 吸人 纯氧 , 呼 吸机 控制 呼吸 ; 监 测呼 下打折 。 吸、 血压 、 心 电图和血氧饱 和度 ; 床边 备气管插 管箱和普通 气 4 . 4造成气管 后壁 的损 伤 : 文献报道 , 术 中最危急 的并 发症 是 管切 开包 。 气管外穿刺和扩张 , 损伤气管周 围组织或气管后壁 , 造成气 管 手术 过程 : 患者平 卧 , 肩背部垫 高使 颈过 伸 、 头后 仰 , 颈部 后壁撕 裂 、 皮 下气肿 、 气胸 、 纵膈气肿 、 大 出血等 , 严重者可 造 正 中第 2 、 3气 管软骨 环间为手 术部位 , 术 区消毒 、 铺 巾, 戴无 成患者死亡 】 。为避免气管外穿刺和扩张的发生 , 要求术者熟 菌手套 。利多卡因局麻后 , 在第 2 、 3气管软骨环之间的正前方 悉局部解 剖结构 , 正确 摆放患者 体位 , 细心操作 , 必要 时可借 作一 长约 2 . 0 c m的皮肤横 切 口,助手将 经 口气管插管退 至距 助纤维支气 管镜判断气管导管是否在气管腔内。 上切牙约 1 8 c m处 , 术者取 5 m l 注射器抽 2 m l 生理盐水或利 多 4 . 5中转 手术 的指 征 :①在 进行经皮 扩张及 置管过程 中有高 卡因, 带 穿管垂 直进针 , 有 突破感后 回吸见大量 气泡 , 拔除穿 阻力时 ;② 反复穿刺 不能刺人气 管或穿刺 针能进入 气管 , 反 刺针 ,穿 刺针鞘管推进少许 ,针管接穿刺鞘 管回吸见大量气 复置 管不 能进入 气管 , 而 形成 假道 ; ③经皮 扩张 气管后 出血 泡, 证 实穿刺鞘 管在气管 内 , 沿穿 刺鞘管 置人导 丝 1 0 ~ 1 5 c m, 快 速且短 时间 内无法 阻止 ; ④经皮气 管切开术后 患者快 速 出 拔除穿刺鞘管 。 沿 导丝 置入扩张器 , 扩张器沿导丝伸入并扩开 现严 重的皮下气肿 。 因此 , 在行 P D T时 , 要具备行 常规气管切 颈前组织 和气管前 壁后退出 ,用尖端带孔 的气管 扩张钳顺导 开 的条件 。 丝分两次扩开 颈前 组织和气管前壁 , 气 体 自穿刺部位溢 出 , 扩 适应症 : P D T与常规气切 的适应症基本一致。 张至可容纳气切导管的宽度 , 撤 出扩张钳。沿导丝置入气切导 禁忌证 包括 : ①颈 部解剖结 构异常 、 甲状腺 肥大 , 气管 位 管, 拔除导 丝和导管 内芯 , 经气 切导管 吸痰 , 进 一步证实气 切 置 不易确定 ; ②有 气管切开 史 ; ③ 手术部位 皮肤感染 ; ④儿 童 导管在 气管 内后 气囊充气 , 妥善 固定 , 接 呼吸机机械 通气 , 拔 由于气管细 软 , 经皮气管切开术 易损伤气管及 周围组织 ; ⑤ 无 除经 口气管插管。 条件或无能力实施经 口气 管插 管 、 纤维支气 管镜 监视 、 环 甲膜 3结 果 切 开及床 边 的传统 气管切 开术 。轻微 的凝 血功 能异 常不是 手术 操 作 时 间从 切 开皮 肤 至 放 人 气管 套 管 时 间 为 3 ~ P D T的绝对禁忌。P D T目前 尚不能完全替代常规切 开术 , 但它 1 2 mi n , 平 均( 6 . 0  ̄ 2 . 1 ) m i n , 时间较长 的 1 例, 因导 丝打折 , 进 入 简便 、 快捷 、 损伤小 ,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皮下 与气 管前壁之 间, 故 回退导丝后再次重复此前操 作 , 导 致 参考文献 时间延长 。 其他 9例均< 8 mi n ; 出血量 2 - 8 m l , 平均 ( 4 . 0  ̄ 2 . 0 ) ml 。 『 1 1 陈 秀英. 气管切 开并发 大 出血 的原 因分析及 护理对 策I J ] . 中 术后无皮下气肿 、 气胸 , 无切 口感染发生。 国危 重 病 急救 医学 , 2 0 0 2 , 1 4 : 4 7 0 . 4讨 论 『 2 ] 5 0 楠, 吴起 宁, 王锋 . 先 缝后 插术 式减少 气管切 开并发 症l J ] . P D T较传统方 法简便 、快捷 ( 本 组病人 9例手 术时 间< 中国危重病急救 医学 , 2 0 0 1 , 1 3 : 1 5 5 . 8 m i n , 除1 例引导丝打折外 ) , 切 口小 , 创伤小 , 并发症 少 , 安全 『 3 ] 红卫 , 景 炳文 , 李萍 , 等. I C U 中气管切开后继发肺部 感染[ J ] . 性高 ( 本组病 人无 一例并发症 ) 。注意事项 如下。 中国危重病急救 医学, 1 9 9 2 , 4 : 1 4 1 — 1 4 3 .

3D打印技术辅助脊柱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

3D打印技术辅助脊柱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

3D打印技术辅助脊柱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章玉冰;余润泽;陶学顺;王伟风【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脊柱肿瘤手术术前数字化设计、术中指导手术方案实施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分析.方法对16例脊柱肿瘤患者术前病椎CT三维扫描,将CT扫描数据导入软件建模,将构建的三维模型\"分区\"成逐层的截面,链接激光固化医学专用3D打印机,逐层打印1:1大小的病椎模型.参考打印模型,制定手术方案、模拟手术操作、预处理内置物,在软件系统内进行数字化设计手术入路及实施方案.结果 16例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中根据术前数字化设计,做到了精确、完整的切除病灶区域.术中透视术后X线复查,显示病椎切除完整,植入内置物位置良好,未见松动、移位.结论使用3D打印技术能够做到术前熟悉病椎毗邻解剖结构,术中精确、完整的切除病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避免并发症发生.3D打印技术辅助脊柱肿瘤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9(034)006【总页数】3页(P1038-1040)【关键词】3D打印;脊柱肿瘤;手术【作者】章玉冰;余润泽;陶学顺;王伟风【作者单位】230041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30041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30041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30041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流行病学报道显示,脊柱肿瘤发生例数占全身骨肿瘤总数的6.0%~9.0%[1],其中多数为转移性肿瘤[2]。

对于如何完整准确切除脊柱肿瘤组织,延长生存时间及改善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3D 打印技术能够对椎体模型进行完美三维再现,清晰显示椎体、病灶及周围血管神经毗邻关系,从而协助制定更佳手术方案。

研究显示,3D 打印技术在提高置钉成功率、避免椎动脉及神经根损伤,改善手术疗效方面具有优势[3]。

本文旨在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脊柱肿瘤疗效,现报告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