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稳定性

合集下载

脊柱健康总结范文

脊柱健康总结范文

脊柱健康总结范文引言脊柱是人体骨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身体支撑和保护脊髓的功能,还参与了人体的运动和平衡。

保持脊柱健康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脊柱健康进行总结,包括保持正确的姿势、进行适度的运动、避免伤害等方面的内容。

保持正确的姿势坐姿:长时间保持错误的坐姿会对脊柱造成不良影响。

正确的坐姿包括:背部挺直、双脚平放在地面上、不佝偻身体、双手放松在大腿上,保持放松的状态。

此外,还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缓解长时间静坐对脊柱的压力。

站姿:直立站立是保持脊柱健康的关键。

正确的站姿包括:身体直立、肩部放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站立时,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避免向一侧倾斜造成脊柱不平衡的情况。

进行适度的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脊柱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适合脊柱健康的运动方式:游泳: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脊柱锻炼方式。

在水中,身体受到的冲击会减轻,同时还能够锻炼脊椎周围的肌肉,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瑜伽:瑜伽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身心放松运动,对于脊柱健康非常有益。

通过瑜伽的体位练习,可以加强脊柱周围的肌肉,提高脊柱的柔韧性和稳定性。

核心训练:强化核心肌群是保持脊柱健康的关键。

通过进行核心训练,可以加强腹部、背部和盆底肌肉,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常见的核心训练包括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对于全身的健康都非常重要,同时也对脊柱有益。

例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脊柱周围的肌肉状况。

避免伤害脊柱受伤是导致许多脊柱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脊柱,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提重物:当需要提起重物时,应该正确使用腿部力量而不是脊柱承受全部力量。

同时,尽量避免长时间提重物,以免给脊柱带来过大的压力。

姿势: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姿势也非常重要。

尽量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保持颈部和脊柱的正常曲度。

躺睡: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对脊柱健康有很大影响。

通常来说,仰卧或侧卧是较好的睡姿,能够减轻脊柱的压力。

人体脊柱支撑的原理

人体脊柱支撑的原理

人体脊柱支撑的原理
人体脊柱支撑的原理是靠骨骼结构和肌肉群的协同作用。

脊柱由一系列的椎骨组成,椎骨之间通过椎间盘连接。

椎间盘有吸收冲击和分担压力的作用。

首先,脊柱的骨骼结构提供了支撑和稳定性。

椎骨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形成强大的骨架。

椎骨的形状和排列方式使得脊柱可以承受垂直压力和水平力。

此外,脊柱还有弯曲和扭转的灵活性,使得人体可以进行各种动作和活动。

其次,肌肉群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脊柱周围的肌肉群包括腹肌、背肌、腰肌等,它们通过收缩和放松控制着脊柱的姿势和稳定性。

当肌肉群收缩时,它们会产生向脊柱施加的力,从而支撑和稳定脊柱。

此外,肌肉群还能通过对脊柱的调节,使身体能够保持平衡和站立。

综上所述,人体脊柱的支撑原理是骨骼结构和肌肉群的协同作用。

骨骼结构提供了支撑和稳定性,而肌肉群通过收缩和放松来调节脊柱的姿势和稳定性。

这种协同作用使得人体能够保持站立姿势,并且在运动和活动中保持平衡和姿势稳定。

脊柱骨折正确的搬运方法专业名词

脊柱骨折正确的搬运方法专业名词

脊柱骨折正确的搬运方法专业名词
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伤害,正确的搬运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性的专业名词,有助于了解如何安全地处理脊柱骨折的情况。

1. 脊柱骨折:脊柱骨折是指脊柱中任何一个骨头的断裂或破裂。

2. 脊柱稳定性:脊柱稳定性是指脊柱在正常情况下的结构保持稳定的能力。

3. 脊柱不稳定性:脊柱不稳定性是指脊柱骨折导致的骨头移动或者破裂,影响了脊柱的稳定性。

4. 胸部固定:胸部固定是指使用护具或其他方法,让胸部保持固定。

5. 颈部固定:颈部固定是指使用特殊的护具或手动方式,让颈部保持固定。

6. 搬运衬垫:搬运衬垫是一种特殊的衬垫,用于将患者的身体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7. 搬运板:搬运板是一种专业的器材,可用于将患者搬运到医院。

8. 搬运背心:搬运背心是一种特殊的护具,用于将患者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9. 搬运技巧:搬运技巧是指使用特殊的技巧和方法,将患者安全地移动到正确的位置。

10. 搬运人员:搬运人员是指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他们能够使用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将患者安全地搬运到正确的位置。

脊柱功能评定实验报告(3篇)

脊柱功能评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脊柱功能评定,了解受试者的脊柱健康状况,评估其脊柱功能,为后续的康复训练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二、实验对象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健康成年人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在20-45岁之间。

2. 实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

- 通过体格检查法对受试者的脊柱进行初步评估,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生理弯曲度、活动度等。

- 利用脊柱功能评定量表(如OSW、VAS等)对受试者的脊柱功能进行量化评估。

- 对受试者进行脊柱功能训练,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伸展、旋转、屈曲等运动,观察其训练效果。

三、实验内容1. 问卷调查:- 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

2. 体格检查:- 观察受试者的站立姿势、坐姿,评估脊柱的生理弯曲度。

- 检查受试者的颈椎、胸椎、腰椎的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

3. 脊柱功能评定:- 使用脊柱功能评定量表对受试者的脊柱功能进行量化评估,包括疼痛程度、活动度、功能受限等方面。

4. 脊柱功能训练:- 根据受试者的脊柱功能评定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脊柱功能训练方案。

- 对受试者进行为期4周的脊柱功能训练,每周3次,每次30分钟。

四、实验结果1. 问卷调查结果:- 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如下:平均年龄为30岁,男性10名,女性10名,职业分布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教师、销售人员等。

2. 体格检查结果:- 受试者的脊柱生理弯曲度基本正常,颈椎、胸椎、腰椎的活动度在正常范围内。

3. 脊柱功能评定结果:- 受试者的脊柱功能评定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试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和活动度受限,其中颈椎疼痛率为60%,腰椎疼痛率为50%。

4. 脊柱功能训练效果:- 经过4周的脊柱功能训练后,受试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颈椎疼痛率降至40%,腰椎疼痛率降至30%。

同时,受试者的脊柱活动度有所提高,功能受限情况得到改善。

脊柱稳定性

脊柱稳定性

脊柱稳定性的概念,认为在生理条件下脊柱各结构能够维持其相互间的正常位置关系,不会引起脊髓或者脊神经根的压迫和损害,称为“临床稳定”,而当脊柱丧失这一功能时,叫作“临床不稳定”。

影响脊柱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四大类:1结构性稳定器—椎体的形状与大小,关节面的形状、大小与方向;2动力性稳定器—韧带、纤维环、关节面软骨;3流体力学稳定器—髓核的膨胀度;4随意性稳定器—整体运动肌和局部稳定肌。

以上四种因素的病理改变都可导致脊柱稳定性的下降,如脊柱骨折导致结构性稳定器的破坏,腰部急性扭伤导致动力性稳定器的损坏,随着年龄增长、髓核的膨胀度逐渐下降,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肌肉功能下降。

对于结构性稳定器、动力性稳定器、流体力学稳定器的问题,临床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如卧床、矫形器保护、药物、牵引、理疗等方法,对于随意性稳定器的功能障碍,则采取运动治疗技术。

保持脊柱稳定性“三亚系模型”:被动亚系、主动亚系和神经控制亚系。

三亚系间的相互关系?被动亚系主要由椎体、小关节突和关节囊、韧带等成分组成。

在脊柱活动的中位区域,被动亚系还可作为本体感受器,感受椎体位置的变化,为神经控制亚系提供反馈信息。

其感受器主要位于椎间盘、韧带和关节面上。

被动亚系损伤可以增大中位区间的范围,提高对神经控制亚系活动的要求。

中位区域(Neutral Zone)是指在此脊柱活动范围内,脊柱节段活动的内部阻力较小,属于生理性活动范围的一部分,此时总内应力(活动阻力)保持最小值状态。

张力性区域(El astic Zone)指从中位区域(NZ)到脊柱节段活动极限范围之间区域,此时脊柱节段活动会遇到较大的内部阻力。

在NZ区间,被动亚系不参与脊柱稳定性维持,此刻的脊柱稳定性取决于局部肌肉(loc al muscle)活动的维系;在EZ区间,被动亚系参与脊柱稳定性维持。

主动亚系由肌肉和肌腱组成,它们与神经控制亚系协同活动,共同维系脊柱在中位区间的稳定性。

采用去除肌肉的实验证明,缺乏相应的肌肉的支持,腰椎可以在极其轻度的负载之下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

脊柱三柱理论

脊柱三柱理论

LOGO
脊柱三柱理论
• 西安工会医院 • 王建文
· Denis 1983 提出“脊柱三柱理论” ?
生理载荷下
抗扭转下
前柱(A):前纵韧带、椎体前部分、椎间盘前部分 中柱(M):后纵韧带、椎体后部分、椎间盘后部分、椎管
后柱(P):椎弓、黄韧带、关节囊、关节突关节、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前柱(主要椎间)是脊拄运动功能单位中的主要抗旋转结构。
脊柱稳定赖于三柱结构的正常和平衡。而脊 柱内源性稳定是由锥体、椎间盘、椎间小关节和 韧带束承担的;外源性稳定由腰背部和腹部肌肉 的张力,以及胸、腹腔的压力来维持。脊柱稳定 性是实现其生理能的先决条件,而创伤和劳损可 使脊栓稳性破坏,产生腰腿痛和相应的临床表现。

脊柱实验报告结果分析

脊柱实验报告结果分析

一、实验背景脊柱是人体的重要支撑结构,由椎骨、椎间盘、关节、韧带和肌肉等组成。

脊柱的稳定性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为了研究脊柱的力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脊柱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二、实验目的1. 研究脊柱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力学响应;2. 分析脊柱各组成部分对整体稳定性的影响;3. 探讨脊柱损伤后的恢复机制。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新鲜猪脊柱作为实验材料,确保其生理结构完整;2. 实验设备:力学测试系统、切片机、显微镜等;3. 实验步骤:(1)将猪脊柱沿纵向切开,去除软组织,保留椎骨、椎间盘、关节、韧带和肌肉等结构;(2)将脊柱固定在力学测试系统上,进行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拉伸、压缩和扭转实验;(3)利用切片机将脊柱各组成部分进行切片,观察其微观结构;(4)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脊柱的力学特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脊柱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力学响应(1)拉伸实验:在拉伸实验中,脊柱的最大载荷为1000N,此时脊柱的变形量为10mm。

结果表明,脊柱在拉伸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弹性,但变形量较小,说明脊柱具有较好的抗拉伸性能。

(2)压缩实验:在压缩实验中,脊柱的最大载荷为2000N,此时脊柱的变形量为20mm。

结果表明,脊柱在压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但变形量较大,说明脊柱在承受较大压力时容易发生形变。

(3)扭转实验:在扭转实验中,脊柱的最大扭矩为200N·m,此时脊柱的变形量为15°。

结果表明,脊柱在扭转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抗扭性能,但变形量较大,说明脊柱在承受较大扭矩时容易发生扭转。

2. 脊柱各组成部分对整体稳定性的影响(1)椎骨:椎骨是脊柱的主要支撑结构,其强度和刚度对脊柱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实验结果表明,椎骨的强度和刚度较高,对脊柱的稳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2)椎间盘:椎间盘是脊柱的重要缓冲结构,其厚度和弹性对脊柱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椎间盘的厚度和弹性适中,对脊柱的稳定性起到了缓冲作用。

脊柱形态测量参数

脊柱形态测量参数

脊柱形态测量参数常见的脊柱形态测量参数有以下几种:1.脊柱曲度角度:脊柱由颈椎、胸椎和腰椎组成,其正常形态包括生理弯曲和曲度,包括颈椎后凸(逆凹),胸椎前凸(凹),腰椎后凸,骶骨后凸等。

脊柱曲度角度的测量可以通过正常人群参考值和X线片测量得到。

2.脊柱旋转:脊柱旋转是指脊柱在水平面发生扭转的情况,常见于脊柱侧凸畸形。

旋转角度的测量可以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获得。

3.脊柱长度:脊柱长度是指从颈椎至骶骨的最大连续线段长度,常用于评估脊柱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4.脊柱弯曲角度:脊柱弯曲是指在脊柱纵轴方向上的曲率,包括正常的生理曲度和异常的病理曲度。

脊柱弯曲角度的测量可以通过X线片测量得到,用于评估脊柱侧凸畸形、脊柱裂、脊柱结核等。

5.脊柱稳定性指数(SSI):脊柱稳定性指数是一种评估脊柱稳定性的参数,可以通过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到。

该指数可以用于评估脊柱手术后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情况。

6.脊柱姿势:脊柱姿势是指脊柱在正常站立位姿下的曲线、角度和位置。

通过计算脊柱姿势参数,可以了解脊柱姿势的偏差和异常,有助于评估脊柱畸形和功能障碍。

7.脊柱椎体高度:脊柱椎体高度是指椎间盘和椎体的垂直距离,常用于评估脊柱骨折、脊柱骨质疏松和退行性改变等。

8.脊柱骨密度:脊柱骨密度是指脊柱骨骼组织中的钙盐含量,常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测量可以通过双能量X射线吸收法(DXA)或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来进行。

总结起来,脊柱形态测量参数是指用于评估脊柱正常与异常状态的一组测量数据和参数,涵盖了脊柱的曲度角度、长度、旋转、弯曲、稳定性指数、姿势、椎体高度和骨密度等。

这些参数的测量可以通过临床检查、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获得,对于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分两柱
• 前柱:椎体、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
• 后柱:椎弓根、椎间关节及关节囊、椎板 棘突、棘间韧带、黄韧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颈椎损伤特点
• 颈椎中下段(C3-C8) • 暴力特性:屈曲性、旋转性、伸展性 • 颈椎前部和后部可同时损伤 • 多伴有脊髓损伤 • 临床多见为不稳定损伤 • C7-T1间可能引起慢性不稳定
骨神经科治疗 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2000 . 12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脊柱稳定性
• 相对于动力学和静力学中力学概念
• 对于活动性而言
• 具有解剖学基础 • 具有生物力学基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脊柱稳定性
• 反映潜在神经功能紊乱
• 脊柱结构的损伤程度。
• 预示慢性损伤晚期楔形改变 • 预示脊柱慢性疼痛范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脊柱稳定性
• 单一脊柱稳定性评估难以反映脊柱病变
• 区别退行性变与创伤因素的不稳定
• 评定方法不统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颈枕部损伤
• 齿状突骨折/脱位/半脱位 • 寰椎的前弓、后弓骨折
• 枢椎椎弓骨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颈枕部损伤特点
• 椎管容积相对大
• 创伤造成的脊髓损伤只有16%
• 从神经损伤评估稳定性是困难的
• 不稳定性损伤:后纵韧带断裂合并纤维环撕裂, 双侧关节突骨折,椎弓峡部骨折 • 脊柱损伤累及两柱或两柱以上为不稳定性损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颈枕部稳定性
• 颈部活动的主要功能节段是颈枕部
• 颈枕部即C1和C2的复合结构组成
• 颈椎活动中屈伸的40% • 颈椎活动中旋转的5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第4颈椎一侧脱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4颈椎一侧脱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单侧脱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椎弓切除的术后变形
• 胸背疼痛 • 迟发性神经学损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迟发性脊柱变形原因

• • • • •
脊柱不稳定 Unstable Spine 椎体骨折的崩溃 collapse spine 椎间盘损伤 脊柱脱位或骨折脱位不予治疗 椎板切除术后的变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腰椎稳定性
• • • • • 维持腰椎稳定性 腰椎具有完整的解剖结构 正常的序列 椎体间的连接结构如椎间盘,韧带 椎体周围的肌肉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腰椎稳定性
• 腰椎椎体体积大
• 椎间盘的面积也最大
目前共识
• 脊柱周围各种韧带、椎间盘是重要结构 • 椎间盘和韧带严重损伤,不能修复正常 • 血运丰富的骨,肌肉等损伤,可以恢复
• 椎间盘和韧带严重损伤为脊柱变形和不
稳定后遗症的原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脊柱后方韧带
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
• 椎间关节的接触面积大 • 椎间关节倾斜度度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腰椎损伤特点
• 腰椎损伤:L2 - L5的范围内损伤 • 伴随马尾神经损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腰椎损伤不稳定
方法: • White 和Panjabi的评分 • Denis的三柱理论判断 注意点: • 未考虑腰椎周围的组织结构 在维持腰椎稳定性的因素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脊柱稳定性
While、Panjabi的评分方法:
• 前方结构撕裂 2分 • 神经系统损伤 2分
• 后方结构撕裂
2分
• 肋椎关节撕裂 1分
• 可预测性危险负荷 2分
• 矢径位移大2.5mm 2分
• 得分大于 5分 就预示有
• 矢状位旋转大5度 2分 不稳定的存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Denis三柱理论
• 前柱:前纵韧带、前半椎体和椎间盘
• 中柱:后纵韧带、后半椎体和椎间盘
• 后柱:椎弓根、椎间关节及其关节囊 椎板、棘间韧带、黄韧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脊柱稳定性
Denis 胸腰段脊柱损伤不稳定性骨折 • I 度: 生理负荷发生弯曲或成角者造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颈枕部不稳定
• 成人: 寰椎前结节后方与齿状突前方距超过3mm 寰椎侧块两侧位移超过齿突侧方7mm • 儿童: 寰椎前结节与齿状突间距超过3mm 可疑 屈曲位寰椎与齿状突间距超过4mm 确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椎间盘损伤
• 椎间盘损伤很难恢复 • 病理:继发性椎间盘变性 • 表现:椎间隙狭窄、限局性后突畸形 • 单纯压缩性骨折后突畸形程度较轻 • 同时有椎体崩溃时可能加重后突畸形程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未处理的骨折脱位
• 骨折脱位后没有处理,后突畸形
• 单侧小关节脱位受伤时容易漏诊 • 诊断时观察X线斜位片和CT的影象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胸椎脊柱特点
• 胸段脊柱与胸廓相连而稳定性好
• 胸段脊柱与胸廓相连活动性
• 剧烈而严重损伤,可引起胸椎骨折脱位 • 胸椎椎管窄,脊髓损伤机会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胸椎脊柱稳定性
评估稳定性注意点
• 正常负荷 • 椎体间的稳定性 • 胸椎不稳定:迟发性进行性神经损害 胸背慢性疼痛 脊柱后突畸形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颈椎损伤
• 稳定性判定指标:
• 总计13 分 • 总分≥5分:不稳定 • 前柱破坏 2分 • 后柱破坏 2分 • 相邻椎体矢状面成 角大于11度 2分 • 相邻椎体矢状面移 位大于3.5mm 2分 • 椎间隙狭窄 1分 • 神经根损伤 2分 • 脊髓损伤 2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 将来形成不稳定性的脊柱损伤为不稳定损伤
• 将来能形成稳定性的脊柱损伤为稳定损伤
• 有时难以预测将来是否为不稳定性脊柱
• 预测将来成为脊柱有不稳定的脊椎损伤,在
受伤时给予确切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骨折椎体的崩溃
collapse spine • 椎体失去了原有的刚性 • 椎体严重爆裂骨折(burst fracture)
• MRI影像
• 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腰椎损伤
稳定性骨折:
• 单纯前柱损伤
• 椎体压缩性骨折 • 椎体压缩成角小于20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迟发性脊柱变形
• 脊椎外伤后期的重要合并症
• 不单限于脊柱结构变形
• 棘上韧带
• 棘间韧带 • 黄韧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不稳定性脊柱
unstable spine • 脊柱的椎体受到压力(compression) • 脊柱后方的承受的是张力(tension)
• 各节段椎间盘控制吸收椎体受到压
力 • 脊柱后方各韧带调控张力 • 椎间盘和后方各韧带等力学结构破 坏,
• 关节突骨折
• 椎体压缩程度小于50%的骨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腰椎损伤
腰椎不稳定征象:
• 前屈畸形,成角>20° 辅助检查: • 普通X线片
• 损伤平面侧方成角>于10°
• 椎间盘牵拉距离大于2mm • 椎体间水平位移大于3mm
• 动力位X线片
• CT影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脊柱损伤分类
Holdsworth法(197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White (1978)
提出
• 从生物力学的研究诊断 不稳定脊柱的诊断标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White(1978)胸腰椎损伤评价项目
在损伤的椎间隙, 相邻椎间的角度比大于5 O βα< 5O, β-γ> 5O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骨神经科治疗重视各种类型脊柱不稳定性
White(1978)颈椎损伤的诊断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