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学作文分类学科分类

语文

论文编号

(论文编号由市教科院填写)

岳阳市2013年度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评选

参评表

论文题目

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作者姓名

黄郡

办公电话

5680300

手机

作者单位全称

汨罗市长乐中学

论文所属学科

语文

学段

高中○初中●小学○

注:学科分类包括:中学语文、小学语文、中学数学、小学数学、

中学英语、小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职业教育、幼儿教育、非学科论文统属综合类。

语文

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汨罗市长乐镇初级中学黄郡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高度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又以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为主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思想的能力,观察和记叙的能力,议论和说明的能力,综合和分析能力,理解和应用的能力,联想的能力,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运用的能力,形象或直观地反映生活的能力等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笔者在自己任教的学校开展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及研究》的课题研究,经过两年的课题调查、实践和探索后认为:学生作文之所以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原因是很多,有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有学校和教师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学生这一角度来剖析一下初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个矫治的方法。

一、当前初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标错位,缺乏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是“以阅读为本位”。语文课本独有阅读教材,却没有系统的作文教材,虽说在语文教材中也有作文教学内容,但很明显处于附庸地位,语文课时虽多,但绝大部分为阅读所占有(多数学校每周只安排两个课时作文,有时还被阅读挤到课外),语文考试除了毕业、升学考试外,一般校内的测验也是以考阅读为主。

2、脱离生活,惧怕作文

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老师一宣布写作文,底下愁眉苦脸之状便时有所见,哀叹牢骚之声时有所闻。纵使“行政干预”,学生完成的仍是强挤硬榨、用以应付老师的“遵命作文”。目前,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成天游弋于试题、答案的汪洋大海,生活范围仅限于学校和家庭的两点一线中,至于“减负”,也只能是说说罢了。电视不能看,报纸不爱读,五彩生活无法领略,文娱活动少……除放假外,他们差不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训练题。在这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状态下,其思想与行为不敢越雷池一步,缺少社会阅历,缺乏对生活深刻的认知与感悟,毫无生活积累可言,仅靠教师作文课传授的几条“秘技”,写作时怎能不抓耳挠腮、无病呻吟?这也难怪他们惧怕作文。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即使强迫他们写出作文来,许多篇章也是面目陈旧,内容空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又何以对中学生作更高要求?

3、内容虚假,意义拔高

由于生活空间的狭窄,他们只有学校生活、学习生活,写作内容都是勤奋刻苦、攻克难题等等,与社会几乎隔绝;放假了,因为条件的限制,也很少有机会走到外面去看看,基本上是在家里的电视机前度过的。如此单调枯燥的生活,怎么能产生内容充实、思想敏锐、语言流畅的好作文?为了考试就不得不编造,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还有“单亲

家庭”。不是亲身经历是体会不了“贫困生”等人的辛苦与艰难的!所以,他们的作文并不能打动人,他们缺乏心灵的表露,或表述出来的过于伟大。

4、语言枯乏,基本功弱

大多数作文八股调、学生腔,青少年说成人的话,不自然,不活泼,缺少朝气和活力。如“记一个……的人”,这个人必然是小学时候的李老师、王老师、张老师或小明、小刚、小王之类的人;“记一件……事”,这件事必定是小学时候的事,因为这些人、事你中学老师不知道,他可以编造。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假话、大话、废话满天飞。普通中学许多学生的语言不过关,错别字不少,病句较多,词汇贫乏,文气不贯通,语言表达水平不理想。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部分学生观念上的迅速更新跟语言表达能力的滞后产生了矛盾,语言跟不上内容表达的需要。有些学生囫囵吞枣地搬用新名词、网络语言、新术语和港台流行歌曲中的某些词句,欧化的句式和朦胧的词语时有出现,搞得不伦不类,十分别扭。

二、改变学生作文现状的方法初探

1、感知生活,积累素材

要将文章写好,一定要言之有物,而这个“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平时对生活的积累。只有有了这个物的基础,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言之有物,写之有序。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就是写作的活水,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学会感悟生活,对生活要有独到见解、新的看法。应教会学生:目光不要太快地移开,要更多投入生活,用心灵与自然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

2、调动热情,激发潜能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呢?初中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他们心理敏感,体验丰富,已能细心地观察自我、关注自我的成长,努力向理想的自己靠近。因此在作文选题时,应该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贴近。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视野开阔了,教师应引导他们从关注自身扩展到关注家庭、关注学校、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与身边的人和事的接触中,去认识、理解、发现,去表现、反映、赞美……此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及时表扬,表扬时要注意用词恰当;指出缺点时应注意方式和场合,以保护和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读写结合,注重效果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创新作文的基础。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读熟课文,读配套的自读课本,读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名著诗文,读报刊上的时文美文。通过多读,获得思想的提升、情感的陶冶、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学习作家思考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角度方式和技巧。第二要指导学生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课内阅读,要善于捕捉课文中读写结合点,设计口头和书面作文的训练。

4、培养创新,灵批活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我创新素质,思维要活跃,要具有创新意识,例如给学生提供些新颖的作文题目,如《这也是课堂》、《我的视线》等等。二是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他们的思维能力才会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三是着力营造创新作文的宽松环境,创设创新作文的具体环境,在命题、结构、立意等方面,应尽量不要给学生设下太多的要求;要尊重学生的创见,对于新颖的结构或独特的表达应该及时肯定与勉励。

在重视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灵活运用批改作文的方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作文热情。一是教师只加批语,或只加批改符号,发下去让学生自行修改,改后再评分。第二是师生共同批改。具体做法很多。比如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教师事先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做成幻灯片展示,然后师生共同讨论,逐句评改;或者让学生交换习作,互相批改,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批改成果,教师进行点拔讲评。通过师生共同批改的方式,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批改的局限于教师一方的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会产生教学“共振”的最佳效果。因为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和推敲的积极性,而且参与批改的过程就是再学习和再提高的过程,它促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结合上产生新的飞跃,写作水平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