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四套试题及答案(1)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6、什么是总体文学7、什么是世界文学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
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
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
(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
(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
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
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中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了自身的特点。
比较文学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A2. C3. B4. A5. D6. C7. C8. C9. C 10. A11. A 12. D 13. C 14. A 15. D16. B 17. C 18. C 19. D 20.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19世纪末波斯奈特2. 《管锥编》 19793. 20年代末30年代初4. 文学流派某种思潮5.卡雷6. 中国印度7. 主题8. 输送过程9.古罗马10.《摩罗诗力说》11. 某部作品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对2. 对3. 对4. 对5. 错6.对7. 对8. 错9. 错10. 对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意象:意象就是当人在以审美理想观照事物时意识中所呈现的形象,也就是“意中之象”。
它是具有某种特殊文化意蕴、文学意味的物象。
它存在多种层次,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意象和个人意象2.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研究类型,法国学者为这一研究类型的理论方法的建立做了重要贡献。
他们研究发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丰富了人类文学遗产,填补了研究空白。
但是法国学者主要研究欧洲各国文学的联系,研究范围比较狭窄,研究的重心放在资料的发掘、考证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和审美特征的研究重视不够,给这种研究带来明显的不足和局限。
3、结构主义:即把一个作品放在很多作品当中,撇开具体现象,找出其本质联系来寻找意义。
结构主义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1935年,布拉格学派提出“结构主义”一词。
50年代在法国兴起,60年代广泛流行于欧美许多国家,在60年代,结构主义远远超过了文学理论的范围,渗透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4、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者为自己提出了另一种任务:分析、理解和表现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揭示金钱这个最大的神秘之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活动机制。
比较文学试卷和答案

(一)闭卷考试试卷及答案: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系-------班----------姓名---------学号----------------一.填空:(4)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二.名词解释:(15)1.比较视域2.套话3.他者三.简答题:(45)1.简述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原则2.简述迷狂说与妙悟说的异同3.简述比较视域的特点四.论述题:(36)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特点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系-------班----------姓名---------学号----------------一.填空:(6)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外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内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二.名词解释:(15)2.文道论3.注视者4.理念说三.简答题:(45)2.简述中西诗学比较的必要性3.简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心理学的互渗关系4.简述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体系的三重构造四.论述题:(34)举例说明比较视域中不同民族文学的对话过程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答案一.填空:(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二.名词解释:(15)1.(答:强调主体性。
比较文学的本体)2.(答:一个民族反复用来描述异国和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3.(答:形象学中的一个概念。
是对异国认识的总和。
)三.简答题:(45)1.(答:一个本体,两个学贯,三种关系,四个跨越,汇通性,体系化)2(答:不同。
1。
理智与非理智。
2。
狂热与虚静。
3。
神赐与积累。
同。
1。
强调直觉。
2。
与宗教有关)3(答:1。
流动性与联系性。
2。
开放性。
3。
自觉性)四.论述题:(36)(答:1。
变异性。
2。
综合性)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答案一.填空。
(6)(社会集体想象物、作家、他者形象与他者的关系。
比较文学试卷及答案1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里昂设立,由担任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讲授“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2. 1953年,韦勒克发表了的短文,对法国学派提出了批评,认为他们过于重视“事实联系”,对比较文学定义的解释比较狭隘,忽略了对艺术作品的美学分析。
3. 1963年,法国著名的比较文学家总结了教堂山和1962年布达佩斯召开的大会,发表了论战性著作《比较不是理由》,这本书于1966年以《比较文学中危机》为题在美国出版。
它全面的总结了此前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论争,开拓了新的视野。
4.启发---促进---认同------艺术表现,这是文学影响的全过程。
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也表现为其中的某些环节。
5.在差别的相互作用中求得文学的发展有各种复杂的途径,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和“互动原则”。
6. 20世纪30年代前后,翻译研究已发展为比较文学中一个自成体系的被称为“”或“媒介学”的不可或缺的分支。
7.朱光潜说:“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8.中国戏曲结构崇尚,其线索往往以明白简单为主。
西方戏剧的结构与中国戏曲不同,即使是脉络很简单的事件也是可以构成的矛盾冲突。
9.在回答文学的价值、功能、文学存在的意义时,中西文论在诸多方面能找到共同的层面,但西方文论显然更强调文学的,而中国文论则更多强调文学“刺上化下”以沟通上下的功能。
10.西方现代主义传入中国的第一个象征性标志是厨川白村的《》所引起的普遍共鸣。
1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正在出现一种整一化的趋势。
这种趋势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的;其二是研究的整体性。
12. 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中结构主义的盛行,可以说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引入文学研究的结果。
13.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引起了质的变化,在和文学批评方面也引起了很大的革新。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2分,共40分)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波斯奈特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世纪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的出现、比较文学的问世、和比较文学的出现。
4、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5、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和三大类。
6、《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7、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两方面。
8、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和三个条件组成。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什么是题材研究?2、什么是“文学误读”?3、什么是“套话”?比较文学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1886 《比较文学》2.19 703.杂志理论著作学位论文与工具书4.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中国学派5.抒情类叙事类戏剧类6.刘勰7.外部研究内部研究8.《比较文学导论》9.文学性跨越性相容性二、简答题1.就是研究不同作家对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不同处理,以及产生不同题材的文化根源。
2.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
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
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3.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
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
“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比较文学模拟试卷ABCD答案

比较文学模拟试卷答案:第一套:一、填空题1.歌德2.文学批评3.审美化4.韦勒克、雷马克、奥尔德里奇5.模仿、象征6.尧斯、伊瑟二、名词解释1. 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优于他民族的倾向,并且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
2.指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3.十八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德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历史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对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各国的思想进程、精神生活产生了重要作用。
赫尔德关注民歌,对于民歌的历史价值以及民族文化价值, 有过深入的探讨和发掘,并由此引发了兴起于德国,后来蔓延到欧洲中部、东部的浪漫民族主义思潮。
4.弗莱将神话的核心称之为叙述体,这个词是从亚里斯多德那里借来的,指的是虚拟性的、非现实的叙事方式。
叙述体的对立面是“历史”,它与真实的历史事实、自然属性完全相对。
是一种仅仅属于故事的东西,在这个虚拟叙事中,一切的人和一切的事都只能发生在故事里。
三、简答题1.说它宏观是因为原型批评讲的是作品和作品之间的联系,把眼光放到了整个文学史上,说它是形式主义是因为原型批评的理论把文学定义为人类的虚构能力,在这个虚构的叙述中,一切只能发生在故事里和真实的历史是完全对立的。
2.梵第根说认为,“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了全部美学的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
而那对于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写的两种或许多种书籍、场面、主题或文章等所有的同点和异点的考察,只是使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影响,一种假借,以及其他等等,并因而使我们可以局部地用一个作品解释另一个作品的必然出发点而已。
第二套:一、填空题1.科学2. 特殊性、各民族的自立3. 历史实证主义4.梵第根、《比较文学论》5. 语言现象6.原型批评7.神话、现实主义二、名词解释1.平行研究指关于那些不存在事实联系,也即不存在先后的因果关系,而只存在平行的互置关系的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域中的文学现象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练习题集

《比较文学》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法国学者梵·第根的哪部著作的出版?()A. 《比较文学概论》B. 《比较文学史》C. 《文学比较学》D. 《文学与比较》2.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的著名论断?()A. 韦勒克B. 艾田伯C. 基亚D. 波斯奈特3.下列哪部作品是东西方文学交流中的经典案例,体现了中国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A. 《红楼梦》与《简·爱》B. 《西游记》与《魔戒》C.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D.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4.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哪方面的问题?()A. 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主题相似性B. 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C. 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具体影响D. 不同文学体系中的共同文学规律5.下列哪项不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A. 文学与哲学的比较研究B. 文学与宗教的比较研究C. 文学内部的流派比较研究D. 跨文化的文学现象比较研究6.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中频繁出现对中国文化的引用和借鉴?()A. 莎士比亚B. 歌德C. 卡夫卡D. 埃兹拉·庞德7.“平行研究”方法主要强调的是哪方面的比较?()A. 不同文学作品在主题、题材上的相似性B. 不同文学作品在风格、技巧上的差异性C. 不同文学体系中的共同美学原则D. 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接受与变异8.下列哪部作品是中西文学交融的典范,体现了中国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A. 《荒原》B. 《尤利西斯》C. 《追忆似水年华》D. 《等待戈多》9.比较文学中的“阐发研究”主要侧重于哪方面的探讨?()A. 文学作品中的跨文化元素B. 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C. 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D. 通过外国文学理论来阐发本国文学的特色10.下列哪位学者的研究为比较文学中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了新路径?()A. 米歇尔·福柯B. 弗里德里希·尼采C. 罗兰·巴特D. 尤里·洛特曼一、选择题1.答案:A. 《比较文学概论》解析:梵·第根的《比较文学概论》是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的标志。
比较文学题库及答案

比较文学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科。
2、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
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他们着重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
但由于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而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
3、套话: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
如西方文学中的“伊甸园”、“禁果”、“方舟”,中国文学中的“江郎才尽”、“穷而后工”等等。
套语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根源,套语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它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4、渊源学:渊源学也称源流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思想、人物、情节、语言、风格以及艺术技巧等因素来源。
5、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它的主要是针对法国学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偏颇和不足而产生。
强调文学首先是一种美学活动,它的审美价值是第一位的,因而比较文学应该首先建立在不同国别文学的自身审美规律的比较基础之上,据此,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16分)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世纪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和戏剧类三大类。
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和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
二、简要回答:(30分)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2、什么是“期待视野”?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三、论述:(54分)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一、填空:(16分)1、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世纪年代。
3、渊源学分为,,,和集体的渊源。
4、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和三大类。
5、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跨越性和三个条件组成。
6、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和三个方面。
7、《管锥编》的作者是。
二、简要回答:(30分)1、什么是题材研究?2、什么是“文学误读”?3、什么是“套话”?三、论述:(54分)1、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世纪年代。
3、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4、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
5、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包括、、、接受学和。
6、梵·第根的代表作是。
7、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比较诗学”为名的著作是。
8、《原始文化》的作者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比较文学?2、跨文明阐发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3、在文学的他国化过程中,接受国如何以本民族的文化规则和思维方式为主?4、跨文明对话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2、试论述诗学与比较诗学的区别和联系。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1、渊源学2、文类学3、形象学4、平行研究二、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1、影响研究的模式是什么?2、主题和母题有何区别?3、比较诗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三、理解分析题:(20分)阅读下面所提供的材料,并根据你的理解作出相应的分析。
“晚近受西方训练的中国学者,回头研究中国古典或近代文学时,即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以开发中国文学的宝藏。
由于这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即涉及西方文学,而其援用亦往往加以调整,即对原理论与方法论作一考验、作一修正,故此种文学研究亦可目之为比较文学,我们不妨大胆说,这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的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中国派”。
——古添洪、陈慧桦《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序》四、论述写作题:(30分)结合你所学习的中外文学知识,试从平行研究角度对中外文学流派、作家或作品任选一相关对象进行个案论述与写作。
考试试题(一)答案一、填空:(16分)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1886 年由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19世纪70 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大类。
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外部研究、内部研究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比较文学导论》。
二、简要回答:(30分)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资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2、什么是“期待视野”?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如古典小说读者对“金榜题名”等大团圆结局的期待。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三、论述:(54分)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1)定义: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学科(如各种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另一端,对它们相互关系的研究。
因而又称为科际整合。
目的在于揭示不同知识形态的一致性、共通性,同时也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把握文学的内在规律。
(2)必须注意文学性与系统性两个方面。
(3)举例:比如文学与音乐:《诗经》与音乐的关系;文学与哲学:存在主义与文学。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消极一面:“误读”就是对原作的“曲解”、“误解”、“改变”,它自然会导致文学传播中的部分失败,使译作读者看不到异质文化文学的真相;而且,翻译界已取得共识,文学翻译应最大程度地在各个层面上忠实于原作,所谓“信、达、雅”,“误读”显然与翻译的宗旨相悖。
如上世纪30年代,中国学界有人讨论哈姆雷特的“孝”与“不孝”问题,应该说就是翻译“误读”引起的后果。
积极作用:(1)便于外国文学作品在本国传播,促进文化交流。
(2)在“误读”中可能阐发出原作中一些未被发掘的新意,重新发现原作的价值,甚至“创造”出文学名家。
(3)“误读”往往由译者自身的文化历史需求造成,因而它也能促进本民族文学的发展。
(4)举例:林纾对西洋文学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一、填空:(16分)1、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
3、渊源学分为笔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孤立(直线式)的渊源和集体的渊源。
4、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大类。
5、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文学性、跨越性和相容性三个条件组成。
6、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影响关系、价值关系和交叉关系三个方面。
7、《管锥编》的作者是钱钟书。
二、简要回答:(30分)1、什么是题材研究?就是研究不同作家对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不同处理,以及产生不同题材的文化根源。
2、什么是“文学误读”: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
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
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3、什么是“套话”?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
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
“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三、论述:(54分)1、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谈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随着中国国门被打开,19世纪中叶以前通过耶稣会士和启蒙哲学家塑造的中国人形象发生了变化:(1)态度上完全相反:由喜好到厌恶,由崇敬到诋毁;(2)、白人比其他人种优越的看法盛行起来,中国人的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都变得丑陋滑稽;(3)、在思想和性格方面,中国人“善良”和“高尚”的神话也不再时兴,代之以野蛮和麻木;(4)、这是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所造成的“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变化。
2、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1886 年由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
3、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三大学派。
4、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比较文学导论》。
5、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包括文学变异和文化过滤、译介学、形象学、接受学和文学的他国化研究。
6、梵·第根的代表作是《比较文学论》。
7、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比较诗学”为名的著作是《中西比较诗学》。
8、《原始文化》的作者是泰勒。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答: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答:我们依据阐发过程当中相关对象的不同,可以把跨文明阐发研究分为四种主要方式:作品阐发、理论阐发、科际阐发和综合阐发。
3、答:首先就是接受国必须充分认识到本国文学传统的重要性,尊重本国的文化规则和话语言说方式。
其次,接受国在坚持本国文学文化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文学和外来文学的特点,对外来文学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再次,文学的他国化研究还应该注意,文学的他国化必须与接受国当下的语境或者说是文学要求结合起来。
4、答:跨文明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共同话题的对话、共同语境的对话、话语互译的对话、杂语共生的对话与激活的对话等五种。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答: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