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科学导论教学大纲《地理信息科学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103016二、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科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三、学分、学时:1学分; 16学时四、教学对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六、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七、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地理信息科学导论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一门学科基础选修课。
该课程以哲学思维与地理信息科学为基础,介绍了地理信息科学的一般原理,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及地理信息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最后对地理信息科学的产业前景进行了分析。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总体概念,为后面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八、教学内容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第一章:哲学思维与地理信息科学1.1物质对象与科学理论1.2西方还原论思维方式的局限性1.3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优越性1.4中国古代哲学思维对构建地理信息科学的启示第二章:地理信息科学的一般原理2.1 地理信息科学概念2.2 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特点2.3 地理信息科学在当代科学和社会中的地位2.4 地理信息科学体系第三章:地理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3.1 地理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3.2地理信息科学发展的几个阶段第四章:广义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1广义地理信息系统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4.2地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3技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4主观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5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第五章:地理信息科学理论、技术、产业5.1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5.2地理信息科学应用基础理论5.3地理信息科学的应用理论九、实践性环节的内容、要求:无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内容、要求及占用学时(或学时比例)整个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授课。
十一、教材及参考书教材:自编,2004年教材参考:地理信息科学导论闾国年等编著中国科学出版社 1999年十二、考核方式考试方式:考试,采用半开卷方式。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地理科学

教学大纲:地理科学专业一、课程简介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现象,涵盖了地理学、地图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分支。
本课程旨在介绍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了解地理科学的学科范围、基本原理和学术发展动态;2.掌握地理科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3.培养地理科学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4.培养对地球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第一章:地理科学概述– 1.1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2 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和理论基础– 1.3 地理科学的学术发展和研究热点2.第二章:地理信息技术与地图学– 2.1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2 遥感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 2.3 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和制图方法3.第三章:自然地理学– 3.1 地球的构造与地质现象– 3.2 气候与气象学– 3.3 地表水与水循环4.第四章:人文地理学– 4.1 人口地理学– 4.2 城市地理学– 4.3 农业地理学5.第五章: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5.1 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和挑战– 5.2 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5.3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6.第六章:地理科学实践与案例分析– 6.1 地理科学实验和实地考察方法– 6.2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案例研究– 6.3 地理科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与价值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讲解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实践探究:组织地理科学实验、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3.案例研究:引入典型案例和真实数据,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判断能力;4.研讨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扩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和思维方式。
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地理科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3.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地理科学相关的研究课题,撰写一篇学术论文;4.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参与一个地理科学实践项目,完成一定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
“地理科学导论”教学大纲2024级使用

“地理科学导论”教学大纲2024级使用地理科学导论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对地理科学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方法的全面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地理科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地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综合素质为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地理科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内容;2.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掌握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4.培养地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5.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地理科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内容(4学时):-地理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2.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6学时):(1)地球系统与地理过程:-地球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地球系统的层次结构;-地理过程的基本规律。
(2)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源和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地貌学与地理环境:-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和分类;-地表演化过程与地貌形态;-地理环境对生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地理统计与遥感技术:-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地理统计和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3.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8学时):-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地理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贡献。
4.地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8学时):-地理科学思维的特点和方法;-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地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5.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8学时):-地理科学研究的综合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科学]地理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基础科学]地理科学导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8dff693a0116c175f0e4826.png)
《地理科学导论》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07222064课程名称:地理科学导论英文名称:Guide to geogrophy学时:45学时学分:2.5编写人:吴东辉一、课程目的与要求:《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向学生简要系统的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地理学基本的地理过程和规律,便于学生总体上把握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形成地理学整体观念。
二、课程简介:该课程以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系统说为基本线索,以环境和区域作为中心概念展开综合地理学体系,尽可能反映地理学全貌、主要问题、发展方向。
该课程共分六章,序言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现在的科学前沿,第一章主要阐述地球系统,介绍地理现象发生的宇宙环境;第二章讲述基本的地理过程,它是现代综合地理的基础;第三章试图讲述地理学的普遍规律;第四章介绍了地理学所关注的环境问题;第五章讲述了区域结构及其应用的有关问题;第六章在上述哲学的、抽象的地理学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从发展和规划的角度阐述了地理学的实践应用。
Introduction:In this lesson, using rule of area differing as a basic clue and making environment & region as centering concepts , system of united geography was discussed. Panorama of geography, main question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s were reflecting as possible.This lesson wa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In the prologue, developing history and advance of geography were introduced.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sed earth system and astro-environment of geographical phenomena. Basic geographical processes were taught in the second chapter, it was basis of modern united geography. The third chapter tried to discuss general rules of geography. In the fourth chapt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n geography were attentioned. The fifth chapter focused on regional structure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sixth chapter, on the basis of philosophical nonfigurative basic concepts and content of geography, applications of geography were discussed in the fields of developing and planning.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地理科学概述(4学时)1、地理学的发展简史2、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3、地理学的特征4、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基本地理过程(20时)1、气候过程2、水文过程3、地貌过程4、生态—环境过程5、空间经济过程6、人口过程7、文化过程8、资源过程第三章基本地理规律(4学时)1、地带性2、地域分异规律3、尺度观念与历史观念第四章自然区域研究(6学时)1、山地2、流域3、河流4、干旱区5、环境演变第五章城市区域研究(4学时)1、城镇体系与演变2、区域结构与划分第六章PRED问题(3学时)1、PRED问题与分析2、区域发展模式3、区域发展规划第七章地理学的学术流派及其演变(4学时)四、教学参考书目:王铮主编,地理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理科学导论课程设计

地理科学导论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地理科学导论课程是地理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研究思维,为地理学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熟悉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2.掌握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运动规律;3.了解地球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4.掌握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5.培养地理学科的研究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理学科概论介绍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分支及其关系、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全貌,对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任务和意义有初步认识。
2. 地球的形态和结构描述地球的物质组成、形态特征和内外部结构,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在自然界中发挥的作用,理解地球与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关系。
3. 地球的地理环境介绍地球的大气、水文、地表和生物环境特征,掌握地球不同自然区系间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地球环境的演化历程和变化趋势。
4. 地球的自然资源介绍地球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情况,掌握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了解不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策略。
5. 地球的生态环境介绍地球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掌握生态系统的特征、演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6. 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介绍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野外调查、实验研究、遥感技术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为后续课程和研究打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1.综合授课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录制课程让学生提前做好必要的课前准备,并提高课堂效率;3.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4.采用实践教学方式,组织探究性实验和野外调查。
五、考核方式1.作业成绩;2.期末考试成绩;3.课堂表现。
六、参考资料1.李苏民,地理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2.刘学余,刘振华,地理科学原理概论,中国地图出版社,2015年;3.赵新全,世界地理体系,中国地图出版社,2013年。
地理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地理科学导论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地理科学导论 Geography学分:2 总学时:54实验(观察与实习)学时:8开课专业:地理科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位课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科学的性质、方法论、科学和实践意义、基本理论、学习方法,为地理专业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指导后续专业学习。
培养目标:掌握地理科学科学方法论,培养从环境和空间二个视角观察人地关系的地理思维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预修课程本课程为大学一年级入门课、基础课和向导课,在大学期间不需要预修课程。
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地球系统8学时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2学时认识宇宙,宇宙大爆炸,宇宙的构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 1学时太阳活动,潮汐,其他宇宙活动的地理效应第三节地球的整体性质 2学时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理化性质、运动、地理坐标第四节地球系统过程 2学时地球演化与特征实习1 宇宙星空观察 2学时第二章地球表层5学时第一节地球表层构造 1学时第二节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 1学时第三节人类活动的地理效应 2学时人类活动对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全球变化的影响专题讨论1:人类与地理环境 1学时第三章地理空间 16学时第一节环境空间 3学时纬度地带性、海陆梯度地带性、垂直带性、非地带性第二节区位空间 3学时产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空间扩散、行为空间第三节区域空间 2学时区域发展、区域演化、城市空间结构第四节地缘空间 1学时专题讨论2:知识经济时代的区位空间 1学时实习2 城市空间结构与郊区土地利用观察 6学时第四章地理生态 11学时第一节人地关系理论 2学时文明与环境关系论,进化与环境关系论,发展与环境关系论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理论 1学时第三节景观生态 1学时第四节文化生态 3学时文化起源、文化扩散与环境、地域文化、文化整合、文化圈实习3 江南水乡文化观察 4学时第五章现代地理科学 13学时第一节现代地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2学时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简史、现代地理学的理论革命、行为革命、生态思潮、地理科学思潮、信息革命第二节地理学思想流派 2学时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环境生态学派、空间学派第三节现代地理科学的科学性质与科学体系 1学时第四节现代地理科学方法 3学时地理科学方法论现代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专题讨论3:三S技术与现代地理科学发展 1学时第五节地理科学的社会意义与文化意义地理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社会经济意义、文化意义 2学时第六节现代地理科学发展展望 1学时复习总结 1学时四、实验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实习1 宇宙星空观察 2学时实习2 城市空间结构与郊区土地利用观察 6学时实习3 江南水乡文化观察 4学时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目前使用:白光润著:《现代地理科学导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未来使用:白光润著,《现代地理科学导论》印刷版、电子版(国家十五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2005年使用。
地理学导论教案

地理学导论教案导语:地理学导论是地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介绍地理学的起源、发展、方法和研究领域,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本教案将提供一份地理学导论的教学计划,帮助教师有效地传授地理学导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2.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了解地理学的学科分支和研究领域;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思维方式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2.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地理学的学科分支和研究领域;4.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过程1. 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介绍地理学的起源,如古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 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如地理学的兴起和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地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解释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地球、地形、气候等;- 讲解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如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等;-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 地理学的学科分支和研究领域- 介绍地理学的学科分支,如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介绍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如土地利用、城市发展等;- 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学科分支和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
4.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概述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地调查、地图解读等;- 介绍地理学的研究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分享对地理学导论的理解和感悟;2. 平时作业:布置与地理学导论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设置地理学导论的笔试,考察学生对地理学导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具有权威性和全面性的地理学导论教材;2. 多媒体: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地图和数据;3. 实地考察:安排地理学相关的实地考察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实践经验。
地理科学导论课程设计

地理科学导论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深远的意义。
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旨在为学生打下地理学的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素养。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地球的结构和演化;3.地球表面的形态与特征;4.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5.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6.地球资源与环境问题;7.地理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8.地学实验四、授课方法1.主讲+讨论:老师介绍相关知识点,然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2.小组合作:老师布置小组作业,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作业;3.课堂演讲: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独立完成一些研究性的课堂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和展示。
五、课程评估1.考勤与课堂表现:平时出勤率、课堂表现、主动性等;2.课堂作业:包括小组作业、研究性课堂论文等;3.实验和实习报告:对于地学实验和实习的报告;4.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考核。
六、参考教材1.《地球科学导论》叶广建等著2.《地理学导论》张宝勇等著3.《地球与人类文明》张国祥等著七、学生要求1.热爱地理学,对地球有浓厚的兴趣;2.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3.熟练掌握地理学常识和基础知识;4.具备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地理科学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22107002课程中文名称:地理科学导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课程性质:专业任选使用专业:地理科学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总学时:36总学分:2个学分预修课程:综合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课程简介:《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基本掌握地理科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科学的地理意识、地理精神和地理能力。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核心、学科体系、基本价值、研究范式、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现代发展等。
教材建议:《地理科学导论》,潘玉君,武友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度院士在《地理科学导论•序》阐述了“地理科学导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它在培养大学地理科学诸专业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能力方面,具有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陆大道院士在评价这门课程的《课程评价》中写道:“地理科学类专业基础课程‘地理科学导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精神、地理科学意识和地理科学能力具有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秦其明在评价这门课程的《课程评价》中写道:“‘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和主干课,它对于开启地理科学思维,掌握地理科学知识,引发地理研究兴趣,培养地理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的教学目标:‘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和主干课,它对于开启地理科学思维,掌握地理科学知识,引发地理研究兴趣,培养地理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1、掌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核心和研究范式。
2、理解地理学的价值、了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3、对布置的实习、作业应认真完成。
三、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4学时)本章的内容: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既有认识、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认识历程。
本章的地位与作用:开篇介绍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想尽地阐述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的重点: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认识历程。
本章的难点: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既有认识、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认识历程。
本章总的教学要求:了解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既有认识、掌握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理解认识、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认识历程。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第一节本章导言(1学时)教学要求:理解实践缘起:从“现实问题”引出“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理解“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含义和研究意义、理解探索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理论原则——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教学内容:一、实践缘起:从“现实问题”引出“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二、“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含义和研究意义三、探索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理论原则——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第二节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既有认识教学要求:了解国外的主要观点、掌握国内部分学者的主要观点。
教学内容:一、国外的主要观点二、国内部分学者的主要观点第三节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教学要求:理解基本认识Ⅰ:地球表层系统、基本认识Ⅱ:地球表层陆地系统、了解基本认识Ⅲ: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基本认识Ⅳ:学术领地的适度扩张与核心固守。
教学内容:一、基本认识Ⅰ:地球表层系统(一)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二)地球表层的既有概念(三)地球表层的基本认识二、基本认识Ⅱ:地球表层陆地系统(一)科学共同体的二分(二)地球表层陆地系统三、基本认识Ⅲ: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一)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空间维度(二)地理空间的基本类型(三)地理空间的分类系统四、基本认识Ⅳ:学术领地的适度扩张与核心固守(一)时间结构的事例(二)时间结构的分析(三)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第四节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认识历程教学要求:理解认识历程Ⅰ:现象空间认识阶段、认识历程Ⅱ:形态空间认识阶段、认识历程Ⅲ:系统空间认识阶段。
教学内容:一、认识历程Ⅰ:现象空间认识阶段二、认识历程Ⅱ:形态空间认识阶段三、认识历程Ⅲ:系统空间认识阶段第二章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 4学时)本章的内容:“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的有关观点、地理科学研究核心的基本根据、地理科学研究核心的基本根据、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内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目标、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广泛应用。
本章的地位与作用:本章详细论述了地理学的研究核心,让学生对地理学的研究有了深刻的认识。
本章的重点:“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的有关观点、地理科学研究核心的基本根据、地理科学研究核心的基本根据、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内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目标。
本章的难点:“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的有关观点、地理科学研究核心的基本根据、地理科学研究核心的基本根据、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内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目标、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广泛应用。
本章总的教学要求:掌握“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的有关观点、理解地理科学研究核心的基本根据、地理科学研究核心的基本根据、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内容、理解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目标、了解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广泛应用。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第一节本章导言教学要求:理解实践缘起:从“现实问题”引出“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问题”、“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的基本内涵和研究意义、掌握“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的有关观点。
教学内容:一、实践缘起:从“现实问题”引出“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问题”二、“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的基本内涵和研究意义三、“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的有关观点第二节地理科学研究核心的基本根据教学要求:理解理论创新的原则与路径、掌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根据。
教学内容:一、理论创新的原则与路径(一)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二)理论创新的最高原则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根据(一)历史的根据(二)逻辑的根据第三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内涵教学要求:掌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含义与规定。
教学内容: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人地关系”(一)“不加区域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二)“不加区际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三)“不加过程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四)“不加时空界定”的人地关系的概念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一)要素关系的地域系统(二)地域关系的地域系统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含义与规定(一)内涵与规定Ⅰ——人地关系公理(二)内涵与规定Ⅱ——地域系统公理第四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内容教学要求:理解理论研究内容、主要研究任务。
教学内容:一、基础研究内容二、理论研究内容(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时空结构的研究(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功能优化的研究(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动力机制的研究(四)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进过程的研究三、主要研究任务(一)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机理研究(二)人地系统发展过程的动态模拟(三)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综合调控研究(四)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方法论及技术支持系统研究第五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程序自学并与课程研究实践和专业研究实践结合进行第六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目标教学要求:理解角度Ⅰ: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角度Ⅱ:区域主体功能、角度Ⅲ:人与自然的区域系统。
教学内容:一、角度Ⅰ: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的总体目标(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的具体目标二、角度Ⅱ:区域主体功能(一)主体功能区思想及其客观基础(二)主体功能区的调控方向三、角度Ⅲ:人与自然的区域系统(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的总体目标(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的区域目标第七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广泛应用教学要求:了解政策研究:区域生态建设补偿根据的逻辑分析、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振兴与区域和谐、语言研究:区域语言的地理学研究、伦理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公平性。
教学内容:一、政策研究:区域生态建设补偿根据的逻辑分析二、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振兴与区域和谐三、语言研究:区域语言的地理学研究四、伦理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公平性第三章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 2学时)本章的内容:科学学关于学科体系的一般论述、地理科学的有关学科体系、地理科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方法论、主要学科简介主要学科简介。
本章的地位与作用:系统地介绍了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让学生对地理学的学科分支有详尽地了解。
本章的重点:学学关于学科体系的一般论述、地理科学的有关学科体系、地理科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方法论、主要学科简介主要学科简介。
本章的难点:学学关于学科体系的一般论述、地理科学的有关学科体系、地理科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方法论、主要学科简介主要学科简介。
本章总的教学要求:了解学学关于学科体系的一般论述、掌握地理科学的有关学科体系、了解地理科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方法论、主要学科简介主要学科简介。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第一节本章导言教学要求:理解地理科学学科体系的意义与作用、了解科学学关于学科体系的一般论述。
教学内容:一、地理科学学科体系的意义与作用二、科学学关于学科体系的一般论述第二节地理科学的有关学科体系教学要求:了解金字塔结构体系、《理论地理学概论》中的地理科学体系、地理科学的四层次体系、《现代地理学》中的地理科学体系、“现代地理学图书分类法的探讨”中的地理科学体系、《区域经济地理学》中的地理科学体系、《理论地理学》中的地理科学体系、“论地理科学体系建设”中的地理科学体系、“理论地理学的科学问题”中的地理科学体系、《地理科学》中的地理科学体系。
教学内容:一、金字塔结构体系二、《理论地理学概论》中的地理科学体系三、《地理学引论》中的地理科学体系四、《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中的地理科学体系五、地理科学的四层次体系六、《现代地理学》中的地理科学体系七、“现代地理学图书分类法的探讨”中的地理科学体系八、《区域经济地理学》中的地理科学体系九、《理论地理学》中的地理科学体系十、“论地理科学体系建设”中的地理科学体系十一、“理论地理学的科学问题”中的地理科学体系十二、《地理科学》中的地理科学体系第三节地理科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方法论教学要求:理解实践缘起:从“现实问题”引出“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理解“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含义和研究意义、理解探索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理论原则——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教学内容:一、演化型学科体系构建的方法论二、公理型学科体系构建的方法论第四节主要学科简介教学要求:了解地理学思想方法及其杰出学者、自然地理学及其杰出学者、人文地理学及其杰出学者、区域地理学及其杰出学者、地理信息技术及其杰出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