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南方锈病病原、症状、发生流行规律、抗病性鉴定记载、评价表

玉米南方锈病病原、症状、发生流行规律、抗病性鉴定记载、评价表
玉米南方锈病病原、症状、发生流行规律、抗病性鉴定记载、评价表

原料取样验收操作标准

原料取样验收操作标准 一、原料到厂过磅后,品管进行取样;取样应在袋子的各个角取,一般取全车的30%左右,然后写好原料取样卡,取样卡要填写完整(原料名称、供应商、到货时间、取样人、送货车号等)。具体取样方法及标准如下: 1玉米、小麦验收取样: 1.1卸车前取综合样,取样数量要在50%以上(按包数计),进行水分、容重、感官判定,合格的准予卸车。 1.2卸车过程中,散户玉米、小麦对车内部进行再取至少一次样检测,合格的继续卸车,不合格的退货,并根据情况作出警告或处罚。 注意:散户玉米取样要经常变换方法和位置,避免一些客户找到规律后故意作弊;要随时和装卸人员保持沟通,了解客户送货质量情况。 1.3卸车过程中,大车玉米、小麦必须再从前、后、上、下不同的位置取至少4次样品检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4车皮玉米至少每个车皮取样一次,接船玉米至少每个车取样一次,并有检测记录。 2大宗原料取样要求: 2.1卸车前在车周围能够取到的原料进行30%左右取样,取样数量每次不低于1000克。 2.2因玉米蛋白粉、猪油、面粉质量变异较大,卸车过程中必须再次取样检测、猪油再取至少一次,玉米蛋白粉、面粉卸车时进行50-70%的取样,防止供应商掺假。 2.3其他原料可根据厂家的不同,每周1-2次的内部取样抽检,以避免供应

商作假。 特别提示:猪油取样时先用取样管伸到油罐底部搅拌几下看看是否有渣子,感官检测合格再卸车,快卸完的时候在取一个样看看两个样品是否一样,如有异常及时向主管反映。 二、取样后,,要通过原料的颜色、味道感官判定原料是否合格,不合格或有霉变,则停止卸车,并及时反馈。 三、感官判定合格的原料,通知装卸卸车,并将样品送化验室,放在待粉碎样品处等待化验员检验,样品要叠放整齐有序。 四、在卸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在卸原料的质量,发现有不合格的及时反馈给主管;卸完车后要挂上“待检原料”标示牌。 五、化验员检测结果出来后,要对照化验结果对原料质量进行判定: 1.化验指标合格的,开原料验收单,并通知保管和投料可以正常使用。 2.化验指标不达标或不合格的,要及时给主管反映,挂上“禁止使用”标示牌,并通知保管和投料;并要根据情况及时取样复检,然后再作处理。 3.对于要特殊使用的原料要根据配方填写“原料使用通知单”给保管和投料,要求其执行并监督。

玉米等级的划分

玉米等级的划分 玉米等级如何区分 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标、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这三个标准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广泛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而饲料用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国标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三个标准共同点是以水份、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其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标外,还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标项,总体看,容重、杂质、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标是衡量玉米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 我国不同产地玉米在质量上存在以下差异: (1)容重 在正常年景,东北内蒙玉米的容重最高,通辽和赤峰玉米的质量基本在二等以上,一等占到90%;吉林玉米70%以上为二等;黑龙江玉米质量一般,60%-70%能达到三等;辽宁玉米50%能达到二等,80%能够达到三等。但玉米容重受年景影响较大,比如2003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玉米水分较大,容重减少,吉林省的二等玉米只占总产量的50%左右,黑龙江玉米大部分都为等外。 在正常年景,华北山东和河北的玉米基本都在二等以上,尤以山西北部、河北邢台以北地区的玉米质量为好。 (2)水分

在正常年景,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时水分在28%-30%,年景不好时最高达到35%-40%。内蒙玉米的水分稍低,一般在24%左右,有时会达到27%-28%。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自然晾干玉米的比例较小,除内蒙通辽和辽宁西南以外,大部分是烘干玉米。烘干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烘干至14.5%左右,在存放过程中,水分逐渐散失至14%以下;二是先晾干至水分20%左右,然后再烘干。东北地区春节前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一种方式,由于一次降水幅度过大,容易造成玉米籽粒发瘪和容重偏低。而春节后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事先自然晾干时间较长,因此籽粒饱满,容重普遍较高。在一般情况下,粮库将水分只降到14.5%,因此在10、11、12三个月,东北玉米很难达到14%的水分,到第二年4、5月份经过几个月的自然失水后,才能达到14%的标准。从产区到销区的运输过程中,水分有时还可能进一步下降。但作为国储粮收购的玉米,烘干后水分基本上在14%以下,最多不超过14.5%。也有的粮库根据买方的要求来确定烘干效果,水分指标由购买者自定,一般自13%-15%不等。 与东北玉米相比,华北玉米收获时水分较低,大多在18%至20%左右,而且气温高于东北地区,一般晾晒5-6天就可以达到15%以下,因此几乎全部采用自然晾干方式进行降水。正常年景时,河北玉米水分在16%-18%左右,山东玉米的水分在14%-16%左右。 (3)杂质 东北玉米由于采用机器烘干,杂质较少,一般不超过1%,有的地区杂质甚至小于0.5%。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干,晾晒过程会掺入大量杂质,因此华北地区的玉米杂质偏多,有时超出1%,需要额外过筛整理。 (4)不完善粒 东北玉米在烘干过程中,降水过快极易造成破碎,机械操作也造成破碎粒比例增加,同时烘干造成了热损伤粒增多,因此破碎粒普遍高于5%。烘干玉米经过储存、出库、再到港口转运、装卸、搬倒、再入库、再出库等一系列环节后,破碎粒还会有所增加,导致不完善粒普遍达到8%。 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晒,破碎粒较少,基本都控制在5%以内,质量稍好一些的只有2%。在现货收购中,一般规定不完善粒总量不得超过5%。 (5)生霉粒

玉米有哪几种类型

玉米有哪几种类型? 根据子粒有无稃壳、子粒形状及胚乳性质,可将玉米分成9个类型。 (1)硬粒型: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质优良,产量较低。 (2)马齿型: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故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 (3)粉质型:又名软粒型,果穗及子粒形状与硬粒型相似,但胚乳全由粉质淀粉组成,子粒乳白色,无光泽,是制造淀粉和酿造的优良原料。 (4)甜质型:又称甜玉米,植株矮小,果穗小。胚乳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及水分,成熟时因水分蒸散而种子皱缩,多为角质胚乳,坚硬呈半透明状,多做蔬菜或制罐头。 (5)甜粉型:子粒上部为甜质型角质胚乳,下部为粉质胚乳,世界上较为罕见。 (6)爆裂型:又名玉米麦,每株结穗较多,但果穗与子粒都小,子粒圆形,顶端突出,淀粉类型几乎全为角质。遇热时淀粉内的水分形成蒸气而爆裂。 (7)蜡质型:又名糯质型。原产我国,果穗较小,子粒中胚乳几乎全由支链淀粉构成,不透明,无光泽如蜡状。支链淀粉遇碘液呈红色反应。食用时粘性较大,故又称粘玉米。 (8)有稃型:子粒为较长的稃壳所包被,稃壳顶端有时有芒。有较强的自花不孕性,雄花序发达,子粒坚硬,脱粒困难。 (9)半马齿型:介于硬粒型与马齿型之间,子粒顶端凹陷深度比 果穗性状(1-6项一般以计产样本穗由大至小排列,从中取代表性的10穗测量) 1 穗长:测量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2 穗粗: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3 秃尖长: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4 穗型:分长筒型、短筒型、长锥型、短锥型。 5 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其平均值并标明行数变幅。 6 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求其平均值。 7 粒色:分黄、浅黄、白、橙红、黄白。 8 粒型:以果穗中部的籽粒为准,分硬粒型、半马齿型、马齿型三种。

玉米多穗原因

玉米多穗原因 1、多指穗: 在植株中部的同一茎节(叶)处同时长出多个小穗,形似手指状,基本不结籽,成为“手指”穗; 2、单杆多穗。

在玉米植株中部的3个以上不同茎节(叶)处分别长出1--2个小穗,致使玉米单株上结有多个无效果穗。 3、多杆多穗。

在同一玉米植株茎节上分蘖出另外的植株,这些分蘖植株的茎节(叶)处分别长出多个无效果穗。 造成玉米多穗的主要因素 一、原始品种的遗传因素 玉米的多穗的产生与品种有关,原始玉米是一种分枝多叉、果穗在分枝顶部的作物,产量很低,现在玉米种是经过多年选育而成的,顶端优势强,产量高。玉米植株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除去植株5-8节的叶芽不发育以外,其它的均可发育;上部的9-11节腋芽可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多芽,由于不同品种腋芽发育进程不同,顶端优势弱的品种,在特殊环境影响下腋芽同时生长,产生分蘖,形成多头生长、顶部生穗。 二、天气异常、高温干旱、低温、寡照造成玉米多穗 玉米的生育季节比较短,玉米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5-28 ℃,湿度为60%-90%,开花散粉有利,低于18 ℃或高于38 ℃,花粉成活率低,成活时间过短;湿度低于60%,开花减少,花粉因缺水成活时间短,湿度过大,花粉不易散开,遇水或露珠容易吸水胀裂,失去活力。 1、玉米大喇叭口在抽雄期遇高温天气造成玉米多穗。这时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极大,这段时间如果遇上高温天气,高温不断地炙烤导致花粉粒水分蒸发殆尽,花粉粒脱水死亡之后上部的雌穗不易受精,玉米的生长发育便会受到阻碍,植株中的养分便会被其他果穗吸收,下面叶腋中潜伏的腋芽在吸收了营养之后开始发育,这样便形成了多穗现象。 2、干旱缺水,雄穗抽不出或抽时过长,雌雄不同期,难以相遇受精,造成玉米多穗。玉米喇叭口至抽雄期是需水临界期,如果缺水造成卡脖旱,雄穗出不来或出来时间过长,雌蕊花粉丝已死,“雌雄难遇”即使抗旱浇水,能够抽天英,由于高温雌穗发育落后,不能及时吐丝,雄穗散粉结束后,雌穗才开始吐丝,田间没有花粉,不能受精,花期不遇,营养下移,刺激下部腋芽生长,形成一株多棒。

玉米蛋白粉概述

玉米蛋白粉概述 玉米蛋白粉是玉米籽粒经医药工业生产淀粉或酿酒工业提纯后的副产品,其蛋白质营养成分丰富,并具有特殊的味道和色泽,可用作饲料使用,与饲料工业常用的鱼粉、豆饼比较,资源优势明显,饲用价值高,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不需进行再处理,可直接用作植物性蛋白原料。玉米蛋白粉作为饲料可开发的优势还在于工业化规模产量在扩大,产品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少,潜在开发性大,饲料的安全性能好。因含有未知生长因子,添加到日粮后,可显著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因此,玉米蛋白粉具有很广阔的生产前景。 玉米蛋白粉也叫玉米麸质粉,主要有玉米蛋白组成,含有少量的淀粉和纤维。普通玉米蛋白粉多颗粒、少粉,橙黄色,炒豆味,有点生味;高级玉米蛋白粉颗粒少、粉多,呈金黄色,有豆香味。蛋白质在猪胃肠内呈可溶性的蛋白质和不可溶性的蛋白质两种状态存在,不溶性的蛋白质易和其他大分子有机物或微量元素结合,不易被动物 吸收利用,几乎全部被动物排出体外,是组成粪干物质的成分。淀粉包含抗性淀粉和慢性淀粉,抗性淀粉在消化道内不易被淀粉酶水解,吸收水分后粘滞性增大,影响食糜的蠕动,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玉米蛋白粉中的纤维成分有NSP和木质素组成。NSP勺含量、种类、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粮的消化吸收,也影响氮的利用和排泄。 因不同用途、不同生产工艺生产的玉米蛋白粉营养成分不同,直接影响其有效利用率和饲料配方的经济效益。医药工业生产的玉米蛋白质含蛋白质咼达60%以上。其蛋白质含量分别比豆饼和鱼粉咼21%和3.7%,是具有高蛋白质的饲料原料,同时粗纤维含量低于豆饼3.9%;医用玉米蛋白粉中脂肪含量高于豆饼和玉米籽实,制成饲料后,饲粮脂肪含量咼,有利于减少氨基酸氧化而生成较多的体蛋白;在咼 温条件下,还有利于能量食入。玉米蛋白粉还有降低畜禽的体热消耗,减缓热应激的作用。 纯正的玉米蛋白粉含铅量很低因为玉米从土壤中吸取大约0.2- 0.3mg/kg 的铅。正常情况下几乎检测不出,如果含铅量过高,则表明其中可能掺入含铅高的皮革粉、羽毛粉等。 灰分也是衡量玉米蛋白粉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NY/T685-2003 规定,玉米蛋白粉灰分含量在2%-4%若超过4蹴要引起注意,灰分高的玉米蛋白粉,其灰化产物为灰色,正常颜色为黑色粉状。灰化产物加硝酸滴定发生剧烈反应,表明有石粉存在。 纯正的玉米蛋白粉在热水中不溶解,蛋白质受热变性,呈絮状下沉,其水溶液是无色澄清透明的(叶黄素不溶于水),伪劣的玉米蛋白粉在水中悬浮,沉淀很慢,其水溶液呈混浊状,甚至呈黄色(掺入水溶性色素或黄色染料),因此,通过溶解水溶液颜色可以判定玉

产万吨甜粘玉米糖浆项目建议书

年产加工10万吨玉米淀粉及淀粉糖浆 项目 一、总论 项目名称:年产加工10万吨玉米淀粉及淀粉糖浆项目 拟建设地点:桦甸市经济开发区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98万平方米;年加工玉米10万吨,主产品:普通玉米淀粉:4.12万吨、淀粉糖浆(高麦芽糖浆,固形物%≥大于78%):4.3万吨。副产品:玉米色拉油:7800吨玉米胚芽粕:1760吨玉米黄粉:1840吨玉米纤维渣4400吨。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总投资8500万元。项目注册资本金比例为工程动态投资的20%,其余资金按银行贷款考虑。 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预测年销售收入14384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718.89万元,投资利润率23.55%。 实施进度等内容:正在编制修改可研报告。 二、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投资的背景 市场对淀粉及淀粉糖浆的需求:淀粉是工业的在制品,是食品、发酵、医药、饲料工业的重要原辅料。淀粉本身就

是众多食品加工中的配料,也是家庭橱房的辅料(食用生粉)。将淀粉发酵转化成的味精、酒精、柠檬酸、各种氨基酸、维生素C等产品有着较高的附加值和市场前景;淀粉经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转化成的变性淀粉又是工业的“味精”,可以扩大淀粉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改善所使用领域产品的加工性能和产品质量,国内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淀粉的化工产品多元醇、烷基糖甘、多羟基化合物、可降解塑料是石油产品的重要替代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项目中的淀粉糖浆本身就是淀粉深加工的方向之一,是消耗淀粉的大户。因此,发展淀粉工业不但是转化农产品、提高其附加值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满足市场对淀粉的需求。中国淀粉工业协会起草的“淀粉行业十三五规划”建议稿,2014年全国淀粉产量达1700万吨,实际上提前两年便完成了任务,这是市场需求大的结果。目前,协会正在着手起草“淀粉行业‘十三五’规划”建议,预计到2020年,我国淀粉年产量达2480万吨,且玉米淀粉仍要占到85%左右。说明发展玉米淀粉工业大有可为。淀粉糖浆不但具有蔗糖的甜味感,而且有许多蔗糖所不具备的加工性能,如甜度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改变DE值调节、根据所应用领域的产品要求调节粘度等。同时,淀粉糖浆口感纯正,基本不影响原有食品成分的风味,且营养保健功能优于蔗糖。淀粉糖浆的这些特点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消费者的认可,消费量逐年增多。近几年,

(完整版)2018年国家玉米记载标准

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 A.1 物候期 A.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 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 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 抽雄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A.1.5 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A.1.6 散粉期:全区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 A.1.7 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A.1.8 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 A.2 农艺性状 A.2.1 叶(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A.2.2 叶片色:在植株生长到3-4叶时目测,分淡绿、绿、深绿等。 A.2.3 雄穗分枝:散粉盛期目测10株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求其平均值。 A.2.4 颖壳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的颖壳,分绿、紫等。 A.2.5 花药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新鲜花药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 A.2.6 花丝颜色:吐丝期,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观测雌穗新鲜花丝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调查一次重复。

A.2.7 穗柄长度: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 A.2.8 果穗与茎秆角度:腊熟期观测果穗与茎秆角度,用<45°、≥45°表示。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9 苞叶长短:收获前观测果穗和苞叶。果穗明显露出苞叶定为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略超出果穗定为中,苞叶明显超出果穗定为长。 A.2.10 成株叶片数:分别在植株第三叶、第五叶、第十叶和第十五叶点漆标记,在乳熟期统计10株全株叶片数,求其平均值。 A.2.11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12 株高:植株停止生长后,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3 穗位高: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4 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A.2.15 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A.2.16 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A.2.17 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2.18 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3 果穗性状(1-6项一般随机取样10穗测量)

东北糯玉米

东北糯玉米 我国是一个产粮大国,尤其是东北糯玉米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选择嫩嫩的玉米棒子直接煮着吃,口感与味道都很好。糯玉米也称为粘玉米,而营养价值比普通的玉米要高一些,同样价格也会高一些。糯玉米食用后可以很好的被消化掉,这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甚至很多人把糯玉米当作一种保健食物。 糯玉米(Waxycorn),又称粘玉米或蜡质型玉米,其栽培技术简单、周期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加工价值,深受玉米产业者的欢迎。糯玉米起源于中国。玉米被引入中国后,在西南地区种植的硬质玉米发生突变,经人工选择而逐渐出现了糯质类型。从学名ZeamaysL.sinensisKulesh看,即有“中国种”之意。 糯玉米籽粒中有较粗的蜡质状胚乳,较像硬质玉米和马齿型玉米有光泽的玻璃质(透明)籽粒。其化学性状和物理性状受单个隐性基因(wx)控制,这个基因位于第9染色体上。胚乳中100%的淀粉是支链淀粉(Amylopectin或Branchedchainstarch)。此类玉米除作为菜用玉米被人类鲜食外,用作牲畜饲料可提高饲喂效率。也有工业用途。有糯性,俗称粘性。 主要价值 糯玉米籽粒中营养成分含量高于普通玉米,含70~75%的淀粉,10%以上的蛋白质,4~5%的脂肪,2%的多种维生素,籽粒中蛋白质、VA、VB1、VB2均比稻米多,脂肪和VB2的含量最高,黄色玉

米还含有稻麦等缺乏的甲种维生素(胡萝卜素)。糯玉米wx基因的遗传功能,是使糯玉米胚乳淀粉类型和性质发生变化,糯玉米淀粉分子量比普通玉米小10多倍,食用消化比普通玉米高20%以上。 当今,韩国釜山贸易商社的郑泰荣社长来到赵全营,对北郎中彩色糯玉米非常感兴趣,并签下了96吨的订单和2015年660吨的出口意向,当今已运抵韩国50吨玉米,使其进入了韩国人的餐桌。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食品厂以生产加工鲜食彩色糯玉米为主,专营紫香糯一号、中糯一号、京科糯2000等特色品种。这些产品是当今玉米家族中珍贵的保健品种,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黄金食品,具有其它玉米没用的独特品位,集色、香、味、粘于一身,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玉米的5-10倍,更符合当今营养学家倡导的天然、粗食的饮食理念,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香糯玉米具有香/糯/甜/软,口感好;还含有大量的硒元素,对人体的心脑血管有防老化作用,促进少年智力发展.玉米中还含有[ 黄质素]能治疗少妇脸上的黄黑斑,所以吉林香糯玉米是一种健康而又美容的家庭必备食品。 稀———人们在市场上常常能见到黄玉米、白玉米,但很少能见到紫黑糯玉米。 奇———紫黑糯玉米色泽奇特,黑亮中透出紫黑色,色彩天然 特———紫黑糯玉米适应全国各地。 营养丰富——紫黑糯玉米不但含有脂肪、膳食纤维素、各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钙、铁、硒、锌、钾、叶酸、烟酸等以及

大气NH3浓度升高对不同氮效率玉米生理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2008,32(1)204~211 ΞJ ournal of Plant Ecology(Chinese Version) 大气NH3浓度升高对不同氮效率玉米生理 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 陈小莉1 李世清1,23 任小龙2 强 虹2 吉春容2 闫登明2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 该试验采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s)装置,在两种大气NH3浓度水平(大气背景浓度值为10nl?L-1 和高NH3浓度1000nl?L-1)和两种供氮介质水平(高供氮介质和低供氮介质)下,对两种氮效率玉米(Zea mays)基 因型(‘氮高效5号’(NE5)和‘氮低效四单19’(S D19))的叶绿素指标值(S P AD值)、净光合速率(P n)、气孔导度(G s)、 生物量和根冠比等生物学和生理学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气NH3浓度升高对两种氮效率玉米基因型各生 理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与大气背景NH3浓度相比,当大气NH3浓度为1000nl?L-1时,生长在高供氮介质 中‘氮高效5号’的S P AD值、P n和G s分别降低7.0%、14.0%和6.5%,而‘氮低效四单19’的对应指标分别降低 9.0%、11.0%和6.9%;生长在低供氮介质中的两种氮效率玉米基因型各生理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氮高效 5号’的S P AD值、P n和G s分别增加5.7%、7.1%和17%,‘氮低效四单19’的对应指标分别增加7.0%、11.0%和 22.0%。高供氮介质中NH3浓度升高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冠层生物量抑制作用小于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的抑制效 应,而低供氮介质中NH3浓度升高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冠部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的促进作用 (p<0.05);两种大气NH3营养下玉米根冠比的变化与采样时期有关。说明从大气中吸收NH3有利于改善生长在 低供氮介质上玉米的氮素营养状况,而且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的促进作用比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更加显著。 关键词 玉米 NH3浓度升高 氮效率 基因型 生理指标 INF L UENCE OF INCREASE D ATMOSPHERIC NH3ON PH YSIOLOG Y IN DEX AN D BIOMASS OF MAIZE WITH DIFFERENT N EFFICIENCY CHE N X iao2Li1,LI Shi2Qing1,23,RE N X iao2Long2,QI ANG H ong2,J I Chun2R ong2,and Y AN Deng2Ming2 1State K ey Laboratory o f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Institute o 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Yan2 gling,Shaanxi712100,China,and2College o 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Northwest A&F Univer sity,Yangling,Shaanxi712100, China Abstract Aims The main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various physiology indexes, e.g.,chlorophyll index value(stand for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chlorophyll,S P AD value),net photosynthetic rate(P n),stomatal conductance(G s),and root shoot ratio(R/S)in tw o genotypes of maize(Zea mays)to NH3concentration enrichment. Methods We grew maize on H oagland s olution in PVC pots in open top chambers(OT Cs).The experiment was a split2split plot design,which main treatments were tw o NH3concentrations(10and1000nl?L-1).The sub2plot treatments of the experiment were tw o levels of nitrogen(high and low),and sub2sub2plot treatments were tw o N efficiency genotypes(high N efficiency,‘NE5’,and low N efficiency,‘S D19’).Air flow in OT Cs was controlled by small fans and atm ospheric NH3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accurately by tw o methods (NH3determination tubes and G T L2C atm osphere detecting apparatus). Important findings Under elevated atm ospheric NH3,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for physiology indexes between the tw o varieties,‘NE5’and‘S D19’.Under high N medium,com pared with10 nl?L-1atm ospheric NH3concentration,the S P AD value,P n and G s of‘NE5’treated with1000nl?L-1de2 creased7.0%,14.0%and6.5%,respectively,and the corresponding targets of‘S D19’decreased9.0%, 11.0%and6.9%,respectively.Under low N medium,various physiology indexes of the tw o varieties signifi2 cantly increased,i.e.,the S P AD value,P n and G s of‘NE5’increased5.7%,7.1%and17%,respec2 Ξ 收稿日期:2006210230 接受日期:20072022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116和30670326)  3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2mail:spl@https://www.360docs.net/doc/6a11075704.html,

玉米十大病害

玉米十大病害识别 一、玉米大、小斑病 ①大斑病。侵害叶片。病斑长棱形,淡褐色或青灰色,有时边缘颜色稍深,上生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汇合成大长条斑,叶片枯死。②小斑病。主要侵害叶片,叶鞘也偶有发生。叶片病斑椭圆形,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有时病斑无明显边缘,但有1-2个同心轮纹。有时病斑较大,在叶脉间形成长条斑。天气潮湿时,生黑色霉层。发生急剧时叶片布满无轮纹的小斑点,迅速枯死。 二、玉米圆斑病 主要侵害果穗或叶片。果穗被害时从苞叶开始发病,再向果穗蔓延,籽粒和穗轴变成黑褐色形成穗腐,最后籽粒黑腐干缩。一般果穗中部或尖部被害较多,病部凹陷,果穗弯曲。籽粒和苞叶上长满黑色霉层。叶片病斑散生呈卵圆形至圆形,大小为0.3-0.5厘米,病斑褐色,边缘深褐色。有时汇合成长条斑,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有黑色霉层。 三、玉米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侵害果穗、苞叶和雄花。叶片病斑初期为淡黄色的褪绿小点,后渐为圆形及椭圆形隆起。病斑黄褐色至褐色,散生或聚生。后期,包被破裂,散出铁锈色粉末。玉米生长后期,病斑上出现圆至椭圆形乃至条形黑色突起物,破裂散出黑色粉末。 四、玉米纹枯病 最初主要发生在近地面的叶鞘和叶片上,逐渐向上发展。叶鞘病斑椭圆形,红色或紫红色,常互相接合成不规则的云纹状斑。湿度大时,在寄主表面集结成暗色菌核。干燥气候下,病斑中部草绿色,边缘灰褐色,菌核稍动即落。 五、玉米矮缩花叶病 初期幼叶基部出现长叶,或在幼嫩叶片的细脉间沿脉表现不规则、椭圆形、断续排列的失绿狭窄条纹。后期病部扩展到全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或在叶的一侧和顶端,或在边缘与中脉间产生条斑。当植株老熟时,叶片多转变为红色至红紫色,有时只在斑驳的部分转为褐色。早期感病的植株严重矮化,分蘖多或果穗短小、不实,有时在一个节上生几个果穗或节间缩短。晚期被害植株高度正常。 六、玉米粗缩病 感病植株显著矮化,叶色多呈浓绿色,叶片宽而短、脆、硬,节间缩短,顶叶丛生,呈对生状。麦套夏玉米,一般在苗期5-6片叶时即可感病。从外部形态上看,多数病株在叶背、叶

玉米副产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ELISA测定_张东升

玉米副产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ELISA测定 张东升王虎蔡建荣蔡正森 摘要通过试验研究了酶联免疫吸附法在玉米及其副产物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的应用。在优化了样品前处理后,其方法灵敏度为1.0ng/ml,线性范围为0 ̄20ng/ml,回收率为70.3% ̄90.9%,并用该法测定了24份玉米副产物样品,检出率达100%,阳性率为37.5%,其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有较好的实用性。 关键词玉米副产物;玉米赤霉烯酮;ELISA;测定 中图分类号S816.7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又名F-2、FES或RAL,以下简称ZEN)是唯一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的非甾类雌激素型毒素。ZEN为白色晶体,溶于氯仿、二氯甲烷、乙腈、醇类和苯;微溶于石油醚和正己烷;几乎不溶于水,但溶于碱性水溶液[1,2]。ZEN对动物繁殖的影响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主要引起动物雌激素亢进症,导致动物不孕或流产,对猪、牛和羊影响较大,给畜牧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3,4]。玉米、小麦和配合饲料污染ZEN的报告较多,此外,其它麦类、高粱、大米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玉米副产物是饲料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之一,它是很多非优质玉米深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5],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饲料的利用率,而其中ZEN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卫生指标之一。 目前分析ZEN的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6,7]、气相色谱法(GC)[8]、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9,10]和酶联免疫法(ELISA)[11,12]。对于大量样品的常规性定量检测,酶联免疫分析具有简便、成本低、快速的优点。因玉米副产物随生产工艺的不同,其中的成分也有区别,在用ELISA准确测定其含量时带来很大的难度。本文旨在通过优化该类样品的前处理,通过碱性水溶液提取,中和并转相至有机相中,然后进行ELISA检测。该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重现性,为解决该类样品中ZEN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有效途径。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酶标仪(MK3,labsystem,热电);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小型粉碎机,微量移液器(20 ̄200μl,labsystem);微型摇床(KS130,IKA,德国);高速离心机;pH计;ZENELISA检测试剂盒(无锡市艾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甲醇(AR级);pH值7.5的PBS缓冲溶液:8.7gNaCl,0.25gNaH2PO4?2H2O,3.0gNa2HPO4?12H2O,超纯水定容至1000ml。ZEN标准品(Sigma,美国);标准品及样品稀释液(甲醇:PBS=1:9)。 1.2样品来源 新希望集团各分公司提供,共24份玉米副产物:玉米酒精糟(DDGS)3份,玉米蛋白粉11份、玉米蛋白饲料3份、玉米胚芽粕2份、玉米麸5份。另外玉米2份。1.3方法 1.3.1原理 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经提取、纯化后与定量特异性抗体反应,多余的游离抗体则与酶标板内的包被抗原结合,加入酶标记物和底物后显色,与标准比较来测定含量。 1.3.2样品处理 a:称取过筛(20目筛)样品5.00g置于带塞的三角瓶中,加入0.5gNaCl,加甲醇水(1:1)50ml振摇10min,8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一定体积,用样品稀释液适当稀释后作样品待测液。 b:称取10.00g试样置于带塞三角瓶中,加4ml水和50ml的三氯甲烷,盖紧瓶塞,提取30min,加5.0g无水硫酸钠,混匀,过滤,取滤液25ml置于分液漏斗中,沿管壁慢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40g/l)20ml,并轻轻转动2min,静置分层,弃去三氯甲烷层。向氢氧化钠溶液层中加入3ml磷酸溶液(1+10),再用磷酸溶液(1+19)来调节pH值(请用pH计来调节)至9.5左右,然后加入30ml三氯甲烷振摇提取5min,静置分层,放出三氯甲烷层至蒸发皿中,65℃水浴挥干,50ml的甲醇水(1:1)溶解残渣。摇匀,稀释后作样品的待测液。1.3.3ZEN标准溶液 试剂盒中有0、1.0、2.5、5.0、10.0、20.0μg/l系列标准溶液。 张东升,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14063,江苏省无锡市钱荣路7号。 王虎,新希望集团中心化验室。 蔡建荣、蔡正森,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2007-09-28《饲料工业》?2008年第29卷第1期 检测技术

(完整版)低磷胁迫对不同甜糯玉米品种苗期生物量的研究毕业设计

低磷胁迫对不同甜糯玉米品种苗期生物量的研 究 Study on Biomass in Different Sweet and Waxy Corn Seedling Stage under Low Phosphorus Stress 学生姓名陈应标学号 所在学院农学院班级农资1111班所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申请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指导教师郭荣发职称教授副指导教师职称 答辩时间2015年5月30 日

目录 摘要................................................................................................................................... ABSTRACT ........................................................................................................................ 1前言.............................................................................................................................. 1.1........................................................................................................................ 1.2低磷胁迫下玉米的缺素症状表现研究................................................................. 1.3湛江土壤特性......................................................................................................... 1.4低磷胁迫生物量的研究进展................................................................................. 1.5研究目的与意义..................................................................................................... 2实验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 2.2实验设计 ..................................................................................................................... 2.2.1准备工作............................................................................................................... 2.2.2实验步骤............................................................................................................... 2.3测定项目与方法 ......................................................................................................... 2.4数据分析方法 ............................................................................................................. 3结果与分析.................................................................................................................. 3.1低磷条件下对甜糯玉米苗期株高的影响 ................................................................. 3.2低磷条件下对甜糯玉米苗期茎粗的影响 ................................................................. 3.3低磷条件下对甜糯玉米苗期根体积的影响 (1) 3.4低磷条件下对甜糯玉米苗期根数的影响 (1) 3.6低磷条件下对甜糯玉米苗期冠干重的影响 (1) 4结论与讨论 (1) 4.1结论 (1)

第五章 常用饲料原料的掺假识别

第五章常用饲料原料的掺假识别 植物性原料的掺假识别 一、豆粕的掺假识别 豆粕主要掺假有:玉米粉、玉米胚芽粕、豆饼。识别方法如下:(一)掺玉米粉的检查 取碘0.3g、碘化钾1g溶于100ml水中,然后用吸管滴1滴水在载玻片上,用玻璃棒头沾取过20号筛的豆粕,放在载玻片上的水中展开,然后滴入1滴碘-碘化钾溶液,再显微镜下观察。纯豆粕的标准样品,可清楚的看到大小不同的棕色颗粒,含玉米粉的载玻片上,含有似棉花状的蓝色颗粒,随玉米粉含量的增加,蓝色颗粒增加,棕色颗粒减小。 标准样品的制备:取通过20号筛的纯豆粕0.95g、0.96 g、0.97 g、0.98 g、0.99 g,依次通过20号筛的玉米面0.05 g、0.04 g、0.03 g、0.02 g、0.01 g各自混匀,五种标准品分别含5%、4%、3%、2%、1%玉米的豆粕,按照上述步骤制成五个标准样片,以便半定量比较观察用。 (二)掺玉米胚芽粕的检查 豆粕中掺玉米胚芽粕可借助于显微镜进行检查。镜下观察豆粕可见豆粕皮,且豆粕皮外表面光滑,有光泽,并可见明显凹痕和针状小孔,内表面为白色多孔海绵状组织,并可观察到种脐,豆粕颗粒形状不规则,一般硬而脆,不透明,奶油色或黄褐色而玉米胚芽粕镜下观察具油腻感,黄棕色,同时可见玉米皮特征,玉米皮镜下薄并

且半透明。所以,二者在镜下很容易区别。 (三)掺豆饼碎的检查 豆粕中掺豆饼碎也可以借助于显微镜进行镜检。因豆粕与豆饼碎加工工艺不同,镜下状态不规则,一般硬而脆,子叶颗粒无光泽,不透明,奶油色或黄褐色,豆粕碎子叶因挤压成团,这种颗粒状团快质地粗糙,颜色外深内浅。二者感官也可以大致区分,豆粕一般为碎片状,而豆粕碎成团快,颜色比豆粕深/ 二、豆粕碎的掺假识别 豆粕碎掺假,目前仅限于玉米粉,具体检查方法可以见豆粕中掺玉米粉的检查。 三、菜子粕的掺假识别 菜子粕掺假主要掺杂一些低廉的原料,而且较重,如泥土、沙石等,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一)感官检查 正常的菜子粕为黄色或浅褐色,具有浓厚的油香味,这种幽香味较特殊,其他原料不具备。同时菜子粕有一定的油光性,用手抓时,有蔬讼感觉。而搀假菜子粕油香味淡,颜色也暗淡,无油光性,用手抓时,感觉较沉。 (二)盐酸检查 正常的菜籽粕加入适量的10%盐酸,没有气泡产生,面掺假的菜籽粕加入10%的盐酸,则有大量气泡产生。 (三)粗蛋白质的检查

玉米蛋白粉掺假的鉴别

咨询园地 玉米蛋白粉掺假的鉴别 南昌正大畜禽有限公司邓莉萍韩晓琴刘沛民 江西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徐国茂 玉米蛋白粉作为一种蛋白质原料,被广泛地使用在饲料中,特别是在肉鸡料中,还可以补充黄色素,是一种较好的蛋白质饲料。然而也有不少商人受利益驱使,在玉米蛋白粉中掺假,所以在购进玉米蛋白粉的时候需要仔细辨别。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可对玉米蛋白粉进行掺假鉴别。 1看外观闻气味 正常的玉米蛋白粉呈黄色,颜色均匀自然;掺假的,颜色常常偏呆板;正常的玉米蛋白粉有特殊的发酵气味,而掺假的往往气味不正常。 2镜检 正常的玉米蛋白粉在显微镜底下为均匀的黄白色细颗粒;而掺假的有的有发亮的晶体状物,有的有较多淡黄色粉状颗粒,有的还掺有细小的深红色细颗粒(可能是染色剂)。 3检测常规指标 对玉米蛋白粉所做的常见指标检测包括水分、粗蛋白质、脂肪和粗灰分。其中粗灰分亦为一重要衡量指标。好的玉米蛋白粉粗灰分一般小于2%,超过3%时就要引起注意了。有的掺假的样品粗灰分甚至达到10%以上。 4检查是否掺石粉 用1B1的稀盐酸滴加,看是否冒气泡。如冒气泡,则掺有石粉。 5检查是否掺有尿素 生黄豆粉中的脲素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溶在水中呈碱性,加入酚红后溶液呈红色。检测方法为:将玉米蛋白粉015g放在25mL的试管中,加入约012g的生黄豆粉和3至5滴酚红指示剂(1g/L),加入约15m L水,迅速盖好塞子,摇动片刻,静置数分钟,若溶液变成红色,则样品中含有尿素。 6检查是否掺有脲醛聚合物 611反应原理1)尿醛树脂聚合物在加热情况下,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分解成甲醛与氨。2)甲醛与变色酸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一兰紫色络合物。612试剂配制变色酸011g溶于100m L浓硫酸。 613检测步骤镜检时若发现小球状、颜色与周围颜色不一致、用探针轻压后会散开并呈晶体状为可疑物,可将可疑物夹出放置于小烧杯或培养皿中,滴入变色酸,微热,若变成兰紫色,则证明其含有脲醛聚合物(又称蛋白精)。该方法配制的变色酸易光解,不宜久存,宜现配现用。 7检查是否掺有铵盐 711原理铵盐在浓碱的作用下迅速分解生成氨,可使pH试纸立即变成蓝色。 712检测方法将镜下的可疑物夹出3至5粒,放入培养皿内。在皿内贴一湿润的pH试纸,向培养皿内加入约3mL30%的氢氧化钠溶液,迅速盖好培养皿,如pH试纸变成蓝色则样品中含有氨盐。 8检查是否掺有加入染色剂的有机氮 将2~5g的玉米蛋白粉放入100mL小烧杯中,加入1B3的盐酸溶液10~20mL搅拌,如掺有经过染色后的有机氮,其混合液会变色,多数为浅红色,用滤纸过滤后干燥滤上物可见细小的粉红色小颗粒。变红的混合液再加入40%的NaOH溶液,浅红色会恢复到浅黄色。 9快速测定玉米蛋白粉中叶黄素含量 玉米蛋白粉颜色越深叶黄素含量越高。正常 ) 40 )中国饲料2004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