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南方锈病病原、症状、发生流行规律、抗病性鉴定记载、评价表
玉米锈病症状及防治

玉米锈病症状及防治
1、症状表现
玉米锈病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
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黄色长形至卵形褐色小脓疤,后小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菌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近圆形或长圆形突起,开裂后露出黑褐色冬孢子。
2、发病规律
我国目前发生的普通型、南方型玉米锈病在南方以夏孢子辗转传播、蔓延,不存在越冬问题。
北方则较复杂,菌源来自病残体或来自南方的夏孢子及转寄主一酐浆草,成为该病初侵染源。
田间叶片染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在侵染,,蔓延扩展,生产上早熟品种易发病,高温多是或连阴雨、偏施氮肥发病重。
3、防治措施
(1)选育抗病品种。
(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3)加强田间管理,清除浆草和病残体,集体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侵染源。
(4)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散京绿禾宝公司的井冈三唑酮。
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玉米南方锈病1类病虫害

玉米南方锈病1类病虫害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阔,产量丰盛。
玉米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其中玉米南方锈病就是一种十分常见且严重的病害。
本文将着重探讨玉米南方锈病的症状、病因、防治方法等相关内容。
一、病因玉米南方锈病,是由玉米南方锈病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一种病害。
这种病菌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繁殖迅速,会给玉米生长发育带来巨大的危害。
尤其是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更加频繁且严重。
二、症状玉米南方锈病的主要症状为叶片上出现黄色至橙黄色的斑点,这些斑点逐渐扩大并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粉红色至暗红色的锈斑。
锈斑会导致叶片变得脆弱,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除了叶片上的锈斑外,玉米南方锈病还会导致叶片畸形、黄化、干枯、死亡等现象。
三、防治方法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是预防玉米南方锈病的重要方法。
抗病品种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2.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增加玉米植株之间的通风和光线,减少病菌的传播和繁殖。
密植可以提高玉米的竞争能力,减少病害的侵害。
3. 灌溉排水及时、合理的灌溉排水是防治玉米南方锈病的重要环节。
保持土壤湿度适宜,避免过湿过干,有助于减少病菌的生长和传播。
4. 施肥合理合理施肥不仅可以增加玉米的抗病力,还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适时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保持土壤养分平衡,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5. 防治药剂在发病初期,可使用有效的化学药剂对玉米进行喷洒防治。
选择合适的杀菌剂、杀虫剂等药剂,按照药剂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施用,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保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加强对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治意识,保护好自己的农田和收成。
【文章达不到2000字,谅解】。
玉米南方锈病的流行标准

玉米南方锈病的流行标准
玉米南方锈病(Southern Corn Rust)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影响玉米和其他一些禾本科植物。
这种病害在南方地区尤为严重,因为这里的气候条件更适合真菌的生长和传播。
玉米南方锈病的流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玉米南方锈病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C。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真菌的生长和孢子产生最为活跃。
2.湿度:真菌需要一定的湿度来传播孢子。
因此,在高湿度的条件下,玉米南方锈病的流行更为严重。
3.光照:虽然真菌可以在全日照或半日照条件下生长,但在完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其生长会受到限制。
4.种植密度:种植密度过大可能导致空气流通不畅,从而增加玉米南方锈病的流行风险。
5.土壤条件:酸性或排水不良的土壤可能更容易导致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
6.种植品种:某些品种对玉米南方锈病更为敏感,容易受到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玉米南方锈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抗病品种:选择对玉米南方锈病有抗性的品种进行种植。
2.合理的种植密度:避免种植过密,确保空气流通。
3.适当的灌溉:避免过度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4.清除病残体:定期清除玉米植株上的病残体,减少病害的传播途径。
5.化学防治: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方法,以免对环境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玉米南方锈病发病症状、发生条件及防治技术建议

玉米南方锈病发病症状、发生条件及防治技
术建议
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靠气流传播,病原菌夏孢子随风(东南风)远距离传播,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进行多次再侵染,致使玉米叶片布满锈孢子堆,破裂后散发大量孢子进行再传播侵染。
叶片受害后光合作用丧失,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一、发病症状
玉米南方锈病可以发生在玉米植株的所有地上部组织,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可以为害果穗、苞叶乃至雄花。
玉米南方锈病症状与普通锈病有些相似,在叶片上初生褪绿小斑点,很快发展成为黄褐色突起的疱斑,不同的是夏孢子堆生于叶片正面,数量多,分布密集,很少生于叶片背面;夏孢子堆圆形、卵圆形,比普通锈病的夏孢子堆更小,色泽艳黄,覆盖夏孢子堆的表皮开裂缓慢而不明显。
二、发生条件
玉米南方锈病适宜发病气温为15~30℃,相对湿度70%以上,最佳温度24~28℃,阴雨天多流行加快。
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气温20℃~30℃,空气相对湿度75%,阴雨天多,为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防治方法
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初期是防治关键时期。
可选用23%醚菌·氟环唑悬浮剂40毫升/亩,或50%丙环唑微乳剂20毫升/亩,或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亩,或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同时加配适量氯虫苯甲酰胺、甲维茚虫威、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等杀虫剂和叶面肥,可以兼治棉铃虫、玉米螟等穗虫,起到“一控双提”防病治虫增产的效果。
灵璧县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灵璧县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及防治胡刚(灵璧县大路镇农村经济技术工作站,安徽灵璧234200)摘要南方锈病是玉米生产中常发的一类真菌性病害,依靠气流传播,常在玉米生育的中后期发生,具有危害大、暴发性强等特点。
本文结合灵璧县实际情况,对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特点、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及发生原因进行了简单总结,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为该县南方锈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南方锈病;发生特点;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发生原因;防治方法;安徽灵璧中图分类号S435.131.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3-0127-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3.03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在玉米生产中,南方锈病是常见的一类病害,为真菌性病害,依靠气流传播,在玉米生长中后期易发,很快扩散蔓延,主要对玉米的茎秆、叶片产生危害,导致玉米叶片枯萎死亡,不利于后期玉米籽粒灌浆,导致减产,严重时减产幅度可超过30%[1]。
目前,南方锈病在全世界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以非洲、美洲、亚热带等区域为主要发生区。
玉米南方锈病在我国发生时间晚,刚开始发生的区域在西南、华南地区,零星出现在其他区域或者轻度发生。
20世纪90年代末,南方锈病由南向北快速传播,对玉米的安全生产有着严重的影响[2]。
近些年,受异常的气候条件、各地耕作制度的调整等因素影响,南方锈病在我国的发生范围逐步扩大,发病程度也逐渐增大,其中2015—2019年该病在安徽省部分地区呈暴发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玉米的生产,导致严重的损失。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区,玉米产量占全国玉米产量的比例超过30%,总产占比达到40%左右。
近些年,当地夏玉米生产中频繁发生南方锈病,该病害已经成为当地夏玉米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
灵璧县地处黄淮海区域,夏玉米为该辖区内种植的主要夏粮作物。
2018年以前,灵璧县玉米生产中南方锈病零星发生,危害不大。
玉米锈病病虫情报

第六期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5年7月7日及早动手控制玉米锈病危害一、发生症状玉米锈病发生于玉米植株上的各个部位,主要以浸染叶片为主,严重时也可浸染果穗和苞叶。
在受害部位,病斑颜色依次从乳白色—淡黄色—黄褐色过渡,最终成为红褐色后,表皮破裂散发出锈粉状夏孢子,病斑呈无规则散生或聚生,并可进行重复浸染。
斑斑相连后导致叶片功能丧失,造成植株早枯,籽粒不饱满而严重减产。
高温高湿是造成该病发生迟早和轻重的重要条件。
二、发生动态近日以来我区遭遇连续的降雨天气,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对玉米锈病的发生非常有利。
据区植保站7月1日-3日在永昌、双城、长城、下双等乡镇调查,玉米锈病已在全区不同程度发生危害。
平均病田率54.2%,病株率32.3%,病叶率42.7%;严重田块病株率达100%,病叶率56.5%。
根据气象预报,7-8月份我区气温偏高、降雨偏多,气象条件对玉米锈病的发生比较有利,特别是玉米制种田由于田间密度大、部分品种抗病性差等原因,会导致玉米锈病严重危害,预计玉米锈病将在我区中度--中度偏重发生。
各乡镇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测,迅速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止进一步扩散危害。
三、防治方法玉米锈病是一种气流传播的大区域发生和流行性病害,防治上应在扩大种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采取栽培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1)农业防治。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提倡基施N、P、K复合肥和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溶液,避免偏施氮肥,提高玉米的抗侵染能力。
(2)化学防治。
当田间始发病时要立即用药。
亩选用15%三唑酮粉剂100-150克或25%三唑酮乳油100-120克和12.5%烯唑醇粉剂50-60克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
重病地块连喷2次,间隔7天。
拟稿:宣丽霞审核:张天文签发:李太昌。
云南省玉米锈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品种抗性测定

云南省玉米锈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品种抗性测定江西农业大学2011,33(3):0498—0501 ActaAgricuhuraeUniversitatisJiangxiensis.anE—mail:ndxb7775@sina.eom云南省玉米锈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品种抗性测定周惠萍,李月秋,吴景芝,肖文祥,赵正龙,何月秋(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昆明650201;2.云南省大理州植保植检站,云南大理671000;3.云南省保山市植保植检站,云南保山678000;4.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为明确云南省玉米锈病的发生规律和品种抗性,从2007--2009年在云南省玉米产区的病圃试验地和锈病常发地区对玉米锈病进行了田间病害调查和田间抗性测定.结果表明,玉米锈病发病面积占云南省玉米种植面积的15.11%一19.29%,有从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的趋势.云南省玉米锈病的始发期为6月下旬,此时正值大喇叭口期,随着雨季的到来发病逐渐加重,8月上旬发病加快,8月下旬达到高峰进入稳定期;田间抗性测定结果发现,在576份玉米品种中高抗品种仅7份,抗病品种89份,中抗品种95份,中抗以上品种占33.16%.关键词:玉米;锈病;抗性中图分类号:$435.13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2286(2011)03—0498—04 InvestigationofCornRustandEvaluationofCultivarResistanceinYunnanZHOUHui—ping,LIYue—qiu,WUJing.zhi,XIAOWen.xiang,ZHAOZheng.1ong,HEYue.qiu(1.FacultyofPlantProtection,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2. StationofPlantProtection&QuarantineofDali,Dali671000,China;3.StationofPlantProtection &QuarantineofBaoshan,Baoshan678000,China;4.FacultyofAgronomyandBioteehnology,YunnanAgri 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Abstract:Tounderstandcoinrustoccurrenceandcuhivarresistance,thediseasewassurveye dinthefieldin2007,2008,and2009.Theresultsshowedthattheoccurrenceareaofthisdiseaseaccou ntedfor15.11%~19.29%ofthewholecoinplantingarea,showingthediseaseincreasesyearbyyearthroughout Yunnan.Cornrustoccurredinlate..Junewhencornwasattheflaredstageandweatherwasfavorableforthedi seasedevel—opment.Withtherainyseasoncoming,COinrustgotprogressivelyworseandbecamerapidly epidemicinearlyAugust.TheincidencepeakwasinlateAugust.Only7,89and95cultivarswerehighlyresistan t,resistantandmoderatelyresistanttocornrust,respectively,accountingfor33.16%amongthe576cuhi varsinthedis—easenursery?Keywords:maize;COITIrust;resistance收稿日期:2010—10—14修回日期:2011—03—30基金项目:云南省支撑计划项目(2006NG19)和云南省行业体系项目作者简介:周惠萍(1970一),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病理研究,E—mail:zhouhuipingkm@gmail.corn;通讯作者:何月秋,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E—mail:ynth2007@.第3期周惠萍等:云南省玉米锈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品种抗性测定?499?玉米在全世界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第三大作物,也是云南省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占耕地面积的23%一28%,占大春粮豆面积的30%~37%,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8%I2.玉米锈病在世界各玉米主产区均有发生.玉米有3种锈病,即高梁柄锈菌(PucciniasorghiSchw.)引起的普通锈病,多堆柄锈菌(P.polysoraUnedrw.)引起的南方锈病,及玉米壳锈菌(PhysopellazeaeCuminins&Ramachar)引起的热带型玉米锈病.我国只有普通锈病和南方锈病J.云南省主要是以普通锈病为主_4J.据笔者对昭通,玉溪,曲靖,保山,德宏,迪庆和大理等州,市的实地调查,发现玉米锈病的发生较为普遍,严重度逐年上升,有从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的可能,但尚未见到有关该病在云南省流行规律及主要推广品种抗性情况的报道.为研究云南省玉米锈病的发生情况及分布范围,本文通过对云南省主要玉米种植区锈病的分布范围,消长动态和品种抗性情况进行研究,以期摸清云南省锈病的流行规律,为病害防治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田间病害调查2007--2009年在昆明市,玉溪市,红河州,保山市,大理州,临沧市,楚雄州等玉米锈病常发地区进行大面积的田间调查,并在不同海拔地区建立监测点,定点定时调查监测锈病发生发展动态及玉米主栽品种的抗性.每个品种采用5点取样,每点20株,共计100株.从锈病始发期到成熟期每隔10d调查1次.主要记载玉米品种,生育期,施肥,发病始期,以叶片调查为主,计算病叶率,病株率,病情指数等指标.1.2品种田间抗性测定收集云南省正在推广的玉米杂交品种以及全国各地育种者送检的区试品种共576份.所有品种于2006--2009年雨季的5月种植于云南农业大学试验农场,使其自然发病,进行田间抗性鉴定.试验农场地前茬为玉米.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种植1行为1小区,2重复,共20株,株行距(0.25×0.75)m,密度53360株/hm,以感病品种会单4号为对照.云南农业大学试验农场海拔1930m,试验地土壤为酸性红壤土,其理化特性:pH值6.67,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05%,全氮1.226g/kg,速效氮43.4mg/kg,全磷0.0954g/kg,速效磷143.25mg/kg,全钾0.442g/kg,速效钾342.28mg/kg,年平均温度为14.5qC,年降雨量为1031mm,在玉米各生育期按常规施肥管理.在玉米成熟期进行抗性调查,参照王晓鸣的鉴定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2002)》的分级标准一,对各品种抗病性做出评价.供试材料在初次鉴定中表现为高抗,抗,中抗的材料,次年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抗性重复鉴定,根据重复抗性鉴定的结果,结合各地大田抗性鉴定的发病情况进行抗性评价,抗性以记载的最高病情级别为准. 表1玉米锈病在云南省部分地区的发生情况Tab.1ThecornrustoccurrenceareainYunnan?500?江西农业大学第33卷2结果与分析2.1玉米锈病发生分布范围从2007--2009年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玉米锈病在云南省保山,大理,楚雄,红河,玉溪,昆明,文山,怒江,曲靖等地州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保山,大理,楚雄,红河,玉溪,临沧6个地州发病面积2007年为5.67万hm,占种植面积的15.11%,2008年为7.57万hm,占种植面积的19.29%,2009年为6.66万hm,占种植面积的16.31%(表1).收集祥云县1999--2007年玉米锈病发病面积的统计数据,从表2可以看出:祥云县玉米锈病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到2007年增加到2280hm,占玉米播种面积的34.94%.平均发病率也从1999年的4.95%增加到2007年的34.96%.表2祥云县1999--2007玉米锈病发生面积Tab.2TheoccurrenceareaofcornrustinXiangyun,DaliofYunnanfrom1999--20072.2玉米锈病田间消长动态2007年在大理宾川县鸡足山大坝子定点调查玉米锈病,调查结果表明:当年6月10日田间零星可见锈病发生,6月30日锈病始发,随着雨季的到来发病逐渐加重,至8月上旬发病加快,8月下旬达到高峰,8月30日时,品种三北6号,奥玉3202和农大3138的病株率分别为52%,95%和100%,病叶率分别为31.2%,48.3%和46.2%,病情指数分别为l2.5,13.3和16.2.3个品种对锈病的抗病性基本一致(图1).2007在保山地区施甸县定点监测玉米锈病,6月上旬玉米6.5叶期锈病开始发生,6月下旬11.5叶期病害危害加重,7月上中旬玉米吐丝期进入高峰期,8月下旬进入稳定期(图2).2.3云南省主要玉米品种对玉米锈病的抗性采用田间自然发病的方法鉴定了576份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性.结果表明,高抗品种7份,占1.22%,抗病品种89份,占15.41%;中抗品种95份,占16.49%;中抗以上品种占33.16%,高感品种152份,占26.39%,感病品种132份,占22.92%;中感品种101份,占17.53%.06.1O06.20O6.3007.1O07.2O07.3008.1008.2O08.30调查同期/月一同Date图1宾川玉米锈病田间发生动态(2007年)Fig.1ThecornrustprogressCHIveinBinehuang,DaliO6—0506—2lO7-0lO7-llO7-22O8.0l08.1108.22O6.1406.2607.0607.16O7.21O8.0608.1608.27调查日期/月日Date图2施甸县玉米锈病田间发生动态(2007年)Fig.2ThediseaseprogresscurveofcornrustinShidian,Baoshan42086420)(.c一.∽日.∞一(1豁皿_呈J,第3期周惠萍等:云南省玉米锈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品种抗性测定?501?3讨论云南省主要是以普通锈病为主_4J.普通锈病发生范围较广,但因其引起的产量损失较低,没有引起生产者的足够重视,一直被认为是生产中的次要病害.从2007--2009年调查结果来看,玉米锈病在云南省发病区域广泛,严重度逐年增加,发病面积达15.11%~19.29%,有从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的趋势,可能成为云南省限制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对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的研究刻不容缓.研究表明,气候条件会影响锈菌孢子的萌发和病害扩展的速度.普通锈病的夏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1O~28.5cC,温度偏高对夏孢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当温度在16~24℃,持续阴雨,露水较大或田间相对湿度接近98%一100%时,有利于玉米普通型锈病的扩展和蔓延.叶面保湿3~6h,病菌就可以侵染,平均7—8d就能产生新的成熟的夏孢子堆,进行再侵染,".经过多年多点的系统观察,云南省玉米锈病的始发期为6月下旬,此时正值大喇叭口期,气象条件有利于锈病病斑的扩展和蔓延.随着雨季的到来发病逐渐加重,8月上旬发病加快,8月下旬达到高峰,病情趋于稳定.然而,不同地区病情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在2007年,宾川县的病情发展速度较施甸县发展速度快,这可能与前者条件更有利于发病有关.然而,锈病究竟引起多大损失,还没有做深入研究.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锈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从576份玉米品种对锈病抗性来看,中抗以上品种仅33.16%,高抗品种仅 1.22%,表明当前生产上的抗病品种还较匮乏,抗锈病育种还未引起育种单位和育种家的充分重视,甚至抗锈病还未纳入我国的玉米育种目标.因此,加强玉米抗锈病育种,已迫在眉睫.致谢:感谢云南省保山市,大理市,楚雄州,红河州,临沧市,玉溪市植保系统同行的大力支持.参考文献:[1]SharmaRC,DeLeonC,PayakMM.DiseasesofmaizeinSouthandSouth—EastAsia:problemsandprogress[J].Cropprotection,1993,12(6):4l4422.[2]陈宗龙.云南玉米科学[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331-339.[3]梁克恭,吴小菲.我国玉米锈病的发生与为害情况[J].植物保护,1993,19(5):34.[4]刘骏,马青,于凯,等.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区域和玉米品种田间抗性的研究[J].作物杂志,2009(3):71—75.[5]任转滩,马毅,任真真,等.南方玉米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玉米科学,2005,13(4):124—126.[6]王晓呜.玉米抗病虫性鉴定与调查技术[J].作物杂志,2005(6):53-55.[7]PRCDepartmentofAgriculture.Thetechnicalspecificationsoncornpestsanddiseasesid entification(1)PRCagriculturein-dustrystandard[S].ChinaAgriculturePress,2002.[8]DillardHR,monrustofsweetcorn[R/OL].CooperativeExtension,NewY orkState,CornellUniversity,FactSheetPage727.40[1987—12]./faetsheets/corn_rust.htm.[9]HeadriekJM,PatakyJK.Expressionofpartialresistancetocommonrustinsweetcornhyb ridsatvarioushostgrowthstages[J].Phytopathology,1987,77(3):454_458.[10]PatakyJK.Quantitativerelationshipsbetweensweetcornyieldandcommonrust,Puccin iasorghi[J].Phytopathology,1987,7(7):1066-1071.[11]MahindapalaR.HostandenvironmentaleffectsontheinfectionofmaizebyPucciniasor ghiI.Prepenetrationdevelopmentandpeneration[J].AnnalsofAppliedBiology,1978,89(3):411416.[12]monrustandsouthernrustofsweetcorn[R/OL][1991].http:// /vista/ab—straets/a965.htm1.[13]贾菊生,马德英,黄全生,等.新疆玉米病害新纪录一玉米普通锈病症状及病原形态特征[J].植物保护,2009,35(4):124?126.[14]PatakyJK,PateMC,HulbertSH.Resistancegenesintherplregionofmaizeeffectiveagai nstPucciniasorghivirulentontheRpl—DgeneinNorthAmerica[J].PlantDisease,2001,85(2):165—168.[15]ChandlerMA,TracyWF.Vegetativephasechangeamongsweetcoin(ZeamaysL.)hybri dsvaryingforreactiontoeom—monrust(PucciniasorghiSchw.)[J].PlantBreeding,2007,126(6):569—573.。
玉米锈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技术要点

玉米锈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技术要点玉米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病害,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玉米锈病,下面将从病害的发生症状和防治技术要点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玉米锈病的发生症状主要表现为褐色或黄色小点的形成,这些小点很快会扩大成椭圆形或圆形的斑点,一般大小为1毫米至2毫米。
受害叶片上出现的斑点颜色会逐渐变为橙红色,形成一层薄膜,被称为锈斑。
锈斑上会形成黑色小点,这些小点是病菌产生的孢子,可以通过风吹雨淋等自然力量传播到其他植株上。
严重感染的叶片会逐渐枯黄、凋谢,导致玉米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针对玉米锈病的防治,首先应该注意病害的预防。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来减少病害的发生。
首先,选择具有良好抗病性的抗病品种种植,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侵袭。
其次,合理的密植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有助于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另外,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和残茬等,可以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除了田间管理,适当的化学防治也是玉米锈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推荐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如苯甲酰菌胺。
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进行喷洒或灌溉处理。
应注意药剂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时间,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相关规定,确保药剂的安全使用。
此外,应轮作不同的作物,促进病害的断病效应。
总结起来,预防和控制玉米锈病需要综合使用田间管理和化学防治手段。
合理选择抗病品种、注意田间管理、及时使用农药,并定期观察和检查病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病害发生,保护玉米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希望这些防治技术要点能够对农民朋友们在玉米种植中的病害防治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52/T 1501.12—2020
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玉米南方锈病病原、症状、发生流行规律
A.1 病原
玉米南方锈病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 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也侵
染茎秆、苞叶和雄穗组织。
A.2 症状
玉米南方锈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茎秆、苞叶和雄穗组织。
病菌侵染后,先在寄主组织上呈现淡黄色的小点,很快小点略隆起并突破表皮组织而露出圆形的夏孢子堆,从夏孢子堆中散出大量橘黄色的夏孢子,如图A.1。
图A.1 玉米南方锈病
A.3 发生流行规律
病菌在冬季气温较高的地区以夏孢子越冬,在第二年继续侵染致病;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少数情况
以冬孢子越冬,但冬孢子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十分有限,翌年初侵染源主要是随季风和气流传播而来的夏孢子。
病菌发病温度范围为15 ℃~31 ℃,最适温度范围为24 ℃~27 ℃,高温、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
DB52/T 1501.12—2020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玉米南方锈病抗病性鉴定记载、评价表
B.1 玉米南方锈病抗病性鉴定田间调查记载
见表B.1。
表B.1玉米南方锈病抗病性鉴定田间调查记载表
播种(移栽)日期: 鉴定地点:
纬度: 海拔: 接种日期:
调查人:记录人: 调查日期 :
分级
鉴定 重复 总株数
0 1 3 5 7 9
I
1
II
I
2
II
I
3
II
I
4
II
…
5
DB52/T 1501.12—2020
6 B.2 玉米南方锈病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
见表B.2。
表B.2 玉米南方锈病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表 序号 鉴定品种 重复I
病情指数 重复II 病情指数 平均病情指数综合抗性级别 综合抗性评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