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锈病症状及防治

合集下载

新疆地区玉米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新疆地区玉米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新疆地区玉米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新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种植区之一,但由于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玉米种植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的病虫害,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技术,保障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就新疆地区玉米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一、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1.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玉米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在生长初期和抽雄期发生。

其主要症状是叶片出现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变成黄褐色的锈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并枯死。

玉米锈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适宜的温湿条件更容易发生。

防治玉米锈病的主要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和合理密植,及时清除病叶和混种间作。

还可以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

2.玉米白粉病玉米白粉病主要在生长后期发生,其症状是植株叶片、叶鞘和穗部被白色霉层覆盖,严重时导致产量下降。

防治玉米白粉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浇水和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和加强耕地的通风透光等。

二、玉米常见虫害及防治技术1.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播种期就开始孳生,主要以幼虫为害,导致玉米叶片被啃食,黄斑、肤纹叶片干枯。

在严重情况下,玉米穗部也会被啃食,影响产量。

防治玉米螟害的方法包括合理轮作、适时收割、选用抗虫品种、喷洒杀虫剂等。

2.玉米蚜虫玉米蚜虫主要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生,其危害主要是吸食玉米叶片汁液,导致玉米叶片逐渐枯黄、生长受阻。

防治玉米蚜虫害的方法包括喷洒杀虫剂、适时收割和处置玉米秸秆、加强田间管理等。

2.合理密植和适时浇水施肥通过合理密植和适时浇水施肥等增加玉米植株的养分供应,增强其抗病抗虫的能力,提高产量。

3.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及时清除病叶、除草、清除玉米秸秆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场所,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4.喷洒杀病杀虫剂在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适量喷洒杀病杀虫剂,控制病虫害,保护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玉米锈病要早防除

玉米锈病要早防除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锈病发 生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 抗病性强的品种。
避免种植易感锈病的品种,特 别是在锈病发生严重的地区。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保持田间 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病
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 减少病原菌的来源。
加强中耕除草,增加土壤通透 性,促进根系发育,增强玉米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 析,计算出各种防治方法的防
治效果。
结果比较
将不同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进 行比较,找出最有效的防治方
法。
防治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01
气象因素
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对玉米锈病的发病和防治效果有很
大影响。在干旱、高温、多雨等条件下,玉米锈病的发病较重,同时
也会影响防治效果。
监测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定点调查等方法 ,对不同地块、不同防治方法的 玉米锈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每个地块、每种防治方法 的玉米锈病发生情况,包括病株率 、病情指数等。
防治效果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
根据玉米锈病的发病程度和防 治效果,制定评估标准,如病 株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病情
指数降低到一定数值等。
土壤条件
土壤类型
不同土壤类型对玉米锈病的发生有不同的 影响。例如,黏土和低洼地区有利于病原 菌的存活和繁殖,因此这些地区的锈病发 病率可能较高。
VS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不足可能导致玉米植株抗病能力 下降,从而增加锈病的发病率。例如,缺 乏磷、钾等微量元素,会影响玉米植株的 抗病能力。
品种抗性
• 不同品种的玉米对锈病的抗性存在差异。一些品种对锈病的 抗性较强,而另一些品种则可能容易感染锈病。选择适合当 地环境并具有抗锈病的品种是预防玉米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

玉米锈病和纹枯病的防治

玉米锈病和纹枯病的防治

玉米锈病和纹枯病的防治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玉米锈病和纹枯病是导致玉米减产和质量下降的常见病害。

为了保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玉米锈病和纹枯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希望能帮助玉米种植户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两种病害,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

一、玉米锈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1. 病因:玉米锈病由锈菌引起,是一种传染性病害,主要通过风传播和种子传播。

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玉米锈病易于发生和传播。

2. 症状:玉米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和茎秆上出现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加重,斑点逐渐扩大并相互融合,最终覆盖整个叶片和茎秆,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输送,导致玉米减产。

3. 防治方法:针对玉米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选择抗锈病的优良品种对于防治玉米锈病非常重要;(2)合理密植,适当增加植物间距,有利于空气流通和阳光照射,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3)清除玉米田周围的杂草,保持田间通风良好,有助于降低病菌传播的风险;(4)及时喷施杀菌剂,如三唑酮类、吡唑酮类等化学药剂,以防止病菌的扩散和侵害玉米植株。

1. 病因:纹枯病主要由赤霉菌引起,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真菌病害,常常在土壤中繁殖并通过根系侵入玉米植株,尤其是在土壤水分过多的情况下,纹枯病易于发生。

2. 症状:纹枯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玉米植株的叶片和茎秆出现黄化、枯黄和萎缩,根系长出暗褐色的菌丝体,严重影响玉米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

(1)合理施肥,注意控制土壤水分,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使玉米植株在健康的土壤环境中生长;(2)轮作种植,玉米和其他作物轮作种植有利于减少土壤中纹枯病菌的数量,降低玉米植株感染纹枯病的风险;总结:玉米锈病和纹枯病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病害,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两种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如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合理施肥、清除田间杂草、喷施杀菌剂等。

如何防治玉米锈病

如何防治玉米锈病

如何防治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给玉米生长和产量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锈病,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如何防治玉米锈病,以帮助农民有效应对这一问题。

一、了解玉米锈病的病害特点玉米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真菌病,其主要特点是叶片、茎及花序上出现红褐色的锈病斑。

病斑会导致叶片逐渐枯黄,并最终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在高温多湿的气候下,玉米锈病的发生更加严重。

二、选择抗病品种在种植玉米时,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锈病的重要策略之一。

农民应该选择具有较强抗病力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抗病品种可以从农业科研部门或种子公司获得相关信息,以确保种植具有良好抗病性的玉米品种。

三、合理轮作与间隔时间轮作是有效防治玉米锈病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农田中,轮作可以减少玉米锈病菌的滋生和繁殖,从而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

农民应该遵循一定的轮作原则,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作物,以减少玉米锈病菌的传播。

四、清理病残体和田间杂草清理病残体和田间杂草是预防玉米锈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病残体和杂草中可能携带病菌,如果不及时清理,将成为病害传播的源头。

农民应该定期清理田间,包括病残体和田间杂草的清除,使病菌无法继续生存和蔓延。

五、合理施肥和灌溉管理合理施肥和灌溉管理也是预防玉米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应该根据土壤情况合理施肥,确保玉米植株养分均衡,增强抗病能力。

此外,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控制田间湿度,减少病菌滋生的环境,从而有效预防玉米锈病的发生。

六、使用生物防治剂和化学防治剂在防治玉米锈病中,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剂和化学防治剂。

生物防治剂是利用微生物、病毒等天然物质来控制玉米锈病的发生和蔓延。

化学防治剂则是使用农药来进行病害的防治。

选择合适的防治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用,可以有效控制病害,提高玉米产量。

综上所述,预防和控制玉米锈病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

农民应该加强对玉米锈病的病害特点了解,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与间隔时间,清理病残体和田间杂草,合理施肥和灌溉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生物防治剂和化学防治剂。

玉米锈病的防治

玉米锈病的防治

01
预防为主
在锈病发生之前或初期,及时使用药剂进行预防。一般可使用氟环唑
、戊唑醇等杀菌剂,按说明书要求进行喷雾防治。
02 03
合理用药
根据锈病的严重程度和植株大小,选择合适的药剂浓度和喷雾时间。 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剂,以免产生抗药性。同时,注意安全用药 ,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交替用药
在使用药剂防治时,应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以避免病原菌产生 抗药性。同时,在喷洒药剂时,应注意喷洒均匀、周到,使植株各个 部位都能得到充分保护。
预测方法
通过对气候、品种抗性、土壤肥力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预测玉米锈病的流行趋势。同时,通过观察田间症 状和进行病原菌检测等方法,也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
03
玉米锈病的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具有抗锈病的玉米品种,提高抗病能 力。
田间管理
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加强通风透光 ,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交替用药
为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可交替使 用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如唑类、嘧 啶类等。
注意安全
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安全,避免 对人、畜、环境造成污染。
生物防治措施
01
02
03
利用拮抗微生物
通过筛选拮抗微生物,如 真菌、细菌等,对玉米锈 病病原菌进行抑制或降解 ,减轻病害发生。
增强植物免疫力
通过诱导植物自身的抗病 机制,提高玉米的抗病能 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VS
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危 害玉米叶片和果穗,导致叶片出现 黄色或红褐色的斑点,并逐渐扩大 形成圆形或长条形的病斑,果穗重 量减轻、品质下降。
防治措施与实施过程
针对玉米锈病问题,当地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的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它也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下面将介绍玉米主
要的病害发病症状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 玉米晚疫病:
- 发病症状:叶片出现斑点,以黄褐色的圆形病斑为主,病斑中心逐渐变成灰白色,
边缘呈红褐色。

病斑周围的组织还会出现红肿现象,并伴随有粉红色霉层。

-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及时剪除病叶,减少病
原菌的传播。

定期喷洒杀菌剂,提高玉米植株的抵抗力。

2. 玉米锈病:
- 发病症状:叶片上出现黄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长条状的红褐色條
状病斑。

叶片上还会出现黄色或红色的孢子堆,给叶片表面覆盖一层锈色霉层。

- 防治措施: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使用抗锈病品种,加强玉米植株的养分
供应,合理控制田间密度,加强通风透光。

定期喷洒杀菌剂。

3. 玉米白粉病:
- 发病症状: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末状霉层,通常从叶片的基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受感染的叶片会出现弯曲、黄化、干枯等现象。

严重感染时,可能导致玉米籽粒不发育。

-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定期喷洒杀菌剂,增强植株的抵抗力。

注意灌溉排水,
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玉米锈病主要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锈病主要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锈病主要症状及综合防 治技术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玉米锈病概述 • 玉米锈病主要症状 • 玉米锈病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 玉米锈病综合防治技术
01
玉米锈病概述
玉米锈病定义
01
玉米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 害,主要危害玉米叶片、苞叶和 茎秆。
02
病斑初期为小疱斑,后逐渐扩大 并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 病原菌的夏孢子。
熏蒸防治
在温室或大棚内使用杀菌剂进行熏蒸处理,以杀死空气中的病原菌。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冬孢子形状
冬孢子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 略粗糙。
夏孢子为黄褐色,椭圆形或长圆形, 表面有细刺。
病原菌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夏孢子在空气中飘浮,可随风传 播到较远的地区。
气流传播
冬孢子在气流中传播,遇到适宜 的环境条件后萌发产生担子和担 孢子,通过气流再次传播感染玉
米植株。
昆虫传播
某些昆虫如蚜虫、叶螨等可以携 带并传播夏孢子,促进病原菌的
气候条件:温暖潮湿的气候有利于病 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因此雨季和多雾 的天气容易诱发玉米锈病。
栽培管理:过度密植、施肥不当、排 水不畅等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有利于 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02
玉米锈病主要症状
叶片症状
01
02
03
初期症状
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叶片 上出现淡黄色或淡绿色小 斑点。
扩展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 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 呈黄褐色或红褐色,表面 密生黄色或红褐色粉末。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成 圆形或椭圆形,呈黄褐色或红褐色 ,表面密生黄色或红褐色粉末。
严重症状

玉米锈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技术要点

玉米锈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技术要点

玉米锈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技术要点玉米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病害,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玉米锈病,下面将从病害的发生症状和防治技术要点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玉米锈病的发生症状主要表现为褐色或黄色小点的形成,这些小点很快会扩大成椭圆形或圆形的斑点,一般大小为1毫米至2毫米。

受害叶片上出现的斑点颜色会逐渐变为橙红色,形成一层薄膜,被称为锈斑。

锈斑上会形成黑色小点,这些小点是病菌产生的孢子,可以通过风吹雨淋等自然力量传播到其他植株上。

严重感染的叶片会逐渐枯黄、凋谢,导致玉米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针对玉米锈病的防治,首先应该注意病害的预防。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来减少病害的发生。

首先,选择具有良好抗病性的抗病品种种植,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侵袭。

其次,合理的密植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有助于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另外,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和残茬等,可以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除了田间管理,适当的化学防治也是玉米锈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推荐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如苯甲酰菌胺。

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进行喷洒或灌溉处理。

应注意药剂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时间,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相关规定,确保药剂的安全使用。

此外,应轮作不同的作物,促进病害的断病效应。

总结起来,预防和控制玉米锈病需要综合使用田间管理和化学防治手段。

合理选择抗病品种、注意田间管理、及时使用农药,并定期观察和检查病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病害发生,保护玉米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希望这些防治技术要点能够对农民朋友们在玉米种植中的病害防治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锈病症状及防治
1、症状表现
玉米锈病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

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黄色长形至卵形褐色小脓疤,后小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菌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近圆形或长圆形突起,开裂后露出黑褐色冬孢子。

2、发病规律
我国目前发生的普通型、南方型玉米锈病在南方以夏孢子辗转传播、蔓延,不存在越冬问题。

北方则较复杂,菌源来自病残体或来自南方的夏孢子及转寄主一酐浆草,成为该病初侵染源。

田间叶片染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在侵染,,蔓延扩展,生产上早熟品种易发病,高温多是或连阴雨、偏施氮肥发病重。

3、防治措施
(1)选育抗病品种。

(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3)加强田间管理,清除浆草和病残体,集体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侵染源。

(4)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散京绿禾宝公司的井冈三唑酮。

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