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和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与微生物学

食品安全与微生物学近年来,随着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食品安全的问题与微生物学密切相关,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涉及到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由食品安全和微生物学两个方面出发,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关乎着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而食品中存在的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就是食品产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统计,每年有数千人死于食源性疾病,而这些疾病的引起原因往往是因为食品中存在有害微生物。
食品中存在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而这些细菌的存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包括腹泻、严重的肠炎、食物中毒等。
此外,食品中存在的霉菌和酵母菌也会产生毒素,从而引发毒物中毒。
二、微生物学的角色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加工和贮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微生物可以促进面团的发酵过程,使面包变得松软香甜。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产生有益的发酵食品,如酸奶、酱油、味精等。
然而,微生物在食品过程中的作用并非都是有益的,有些微生物反而会损害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微生物学家已经采取了多种手段来对抗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杀灭食品中的细菌和病毒,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细菌产生耐药性等。
此外,微生物学家还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一些新的方法来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如食品辐照技术、低温保鲜技术等。
这些先进的技术可以在不改变食品营养和味道的前提下,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随着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的微生物学研究将会更加深入,涉及到更多的领域。
这些研究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卫生安全,也可以开发更多的微生物制品,如生物燃料、生物碳等,还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领域。
微生物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影响及防控策略

微生物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影响及防控策略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微生物是我们周围普遍存在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是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围绕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控策略展开探讨。
一、微生物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微生物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中无处不在,它们既可以对食品的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带来负面效果。
1.1 积极影响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某些微生物被用作发酵剂,如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它们能够将复杂的食材转化为有益的食品,如面包、酸奶等。
这些微生物不仅能够提高食品口感和香味,还能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1.2 负面影响然而,许多微生物也可能对食品造成负面的影响。
腐败菌、病原菌和毒素产生菌是常见的对食品质量有害的微生物。
它们可以引发食物腐败、变质和食物中毒等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二、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微生物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微生物感染和毒素产生。
2.1 微生物感染微生物感染可以导致食物中毒。
例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会在食品加工或储存过程中引起感染,导致消费者食用后出现不适或者严重的食物中毒症状。
2.2 毒素产生某些微生物在食品中产生的毒素也是引起食品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以及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等都对人体有着严重的危害。
这些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可能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三、微生物防控策略为了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采取一系列的微生物防控策略非常重要。
3.1 卫生管理卫生管理是预防微生物对食品造成影响的基础。
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对设备、场地和员工进行卫生培训,确保操作规范、人员清洁卫生、设备消毒等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
3.2 温度控制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与温度密切相关。
因此,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推动

微生物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推动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它们被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水体、空气以及各种生物体内,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质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微生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们既可以导致食品安全风险,也可以作为检测工具和质量指标,推动食品安全的保障和发展。
首先,微生物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
许多食物和饮料在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都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其中最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源包括食品生产设备、人员、空气、水源等。
这些微生物包括了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它们能引发食物中毒,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人体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此外,还有一些微生物如霉菌、酵母等,它们能导致食品变质或产生有害物质,使食品失去营养价值或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对于确保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其次,微生物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作为检测工具和质量指标的应用。
微生物的检测可以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与筛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
例如,常见的菌落计数法、PCR技术、酶活性检测等,都能对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确保食品安全合格。
此外,一些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和保鲜等工业过程中,通过检测和控制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可以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此外,微生物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食品质量的推动作用。
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和代谢产物对食品的口感、风味和营养价值都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面包中的酵母菌发酵作用使得面团膨胀,增加了面包的口感和风味;乳酸菌发酵制造的酸奶则富含有益菌和多种维生素,具有益生菌的功效。
微生物的应用能够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口感,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推动食品的创新和发展。
在微生物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推动下,各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控制措施逐渐完善。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而微生物在食品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
一、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存在与影响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
同时,它们也存在于食品中,并且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1. 腐败食品:某些微生物能够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导致腐败。
比如,细菌可以通过分解蛋白质产生胺类物质,使食品变质。
因此,腐败食品容易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2. 食品中毒:某些微生物会产生有毒物质,当人们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后,会引发食物中毒。
比如,霉菌能够产生黄曲霉毒素,而肉毒杆菌则会产生肉毒杆菌毒素。
这些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
二、控制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控制微生物的存在和繁殖。
1. 工艺控制: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来控制微生物的存在。
比如,高温杀菌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
此外,酸度调节、腌制等方法也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2. 卫生措施:在食品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措施的落实。
比如,加强人员手卫生、设立洗手台等,可以降低微生物的传播。
3. 检测监控:建立健全的微生物检测监控体系,对原材料、生产过程、成品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微生物污染的问题。
4. 追溯体系:建立全程追溯体系,能够追踪和管理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及时查找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三、加强食品安全意识除了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外,加强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等手段来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1. 宣传教育: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了解,培养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
2. 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公众的食品安全权益。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而微生物在食品安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生物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中,它们也存在于食品中。
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引起食品的变质和污染,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并探讨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微生物在食品中的作用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如酵母菌可以使面团发酵,产生出美味的面包;某些细菌可以制作酸奶等乳制品。
然而,一旦食品中的微生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引起食品的变质和污染。
常见的污染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二、常见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1.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常见的食源性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它们可能存在于肉类、蔬菜和水果等食品中。
细菌感染可以引起腹泻、呕吐、肠胃不适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2. 真菌毒素:某些真菌能够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如黄曲霉素、赭曲霉素等。
这些毒素在食品中积累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包括致癌作用。
常见的受污染食品有谷物、米面制品等。
3.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也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大因素。
比如诺如病毒、肝炎病毒等,它们往往通过食物和水传播,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和肝炎等疾病。
三、微生物的防控措施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避免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1.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食品加工企业应推行严格的卫生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控。
加强原料供应商的合规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
2. 合理贮存和运输:食品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因此需要合理的贮存和运输条件。
包括控制温度、湿度、通风,定期清洁和消毒存放食品的容器和设备。
3. 加热和消毒:对于一些易受微生物污染影响的食品,如肉类、蛋类等,应进行彻底的加热和消毒,确保微生物被杀灭。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食品加工、储存和消费的过程中,微生物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微生物既可以是致病的,也可以是有益的。
了解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微生物在食品中的作用微生物是一大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在食品加工和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1. 食品发酵在制造酸奶、面包、啤酒等食品时,微生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酸奶是通过乳酸菌发酵牛奶而制成的,面包的发酵需要酵母菌的参与,而啤酒的酿造则需要酵母菌和青霉菌等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的参与使得食品具有更好的口感、营养价值和风味。
2. 食品保存在食品保存和储存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会导致食品的变质。
例如,细菌的繁殖会导致食品腐败,产生恶臭和有害物质。
因此,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阻止微生物的生长,如低温贮藏、高温杀菌、抗菌剂的使用等。
二、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挑战微生物与食品安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不恰当的微生物存在可能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威胁。
1. 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一些微生物可以导致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比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它们可以通过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引发胃肠道疾病。
因此,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食品中这些致病菌的存在。
2. 抗生素与食品的关系抗生素在兽药中的广泛使用,使得一些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如果家禽、畜牧业中使用抗生素剂量过大或滥用,可能会导致抗生素残留在食品中,进而威胁人体健康。
此外,耐药性的细菌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影响到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的效果。
三、保障食品安全的方法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健康教育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人们应该了解微生物在食品中的作用,掌握正确的食品加工和储存方法,减少致病菌对食品造成的污染和感染食品中毒的风险。
微生物食品安全

微生物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微生物的存在和繁殖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挑战。
因此,确保微生物食品的安全性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微生物的定义、常见微生物污染的食品以及微生物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三个方面来探讨微生物食品的安全问题。
一、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能够在肉眼下不能看到的范围内进行繁殖的微小生物体。
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中,并且容易通过食品链进入人体。
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可以帮助食品发酵、降解有害物质等,但也有一些微生物会引起食物中毒,极大威胁人们的健康。
二、常见微生物污染的食品1.细菌污染:细菌是最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污染源之一。
其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常见的受污染食品包括肉类、奶制品、生鲜蔬果等。
这些食品在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
2.真菌污染:真菌主要以霉菌为代表,常出现在谷类、坚果、蔬菜等食品中。
霉菌产生的毒素是真菌污染的主要危害。
食用霉菌污染的食品可能引起霉菌食物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病毒污染:病毒是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类,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却是最大的。
病毒通常通过食品与水源传播,导致食物相关疾病的发生。
肉类、水产类食品以及生食蔬果是常见的病毒污染食品。
三、微生物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为确保微生物食品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1.生产环境卫生:食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保持生产环境的卫生和清洁。
包括生产车间、设备、工具等的定期清洁和消毒,员工的健康管理等。
减少微生物在生产环境中的滋生和传播,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
2.原料选择和检测:选择安全、优质的原料对于微生物食品的安全至关重要。
在采购原料时要仔细核查供应商的资质和检验报告,确保原料的安全和质量。
同时对进货的原料进行微生物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3.食品加工控制: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确保微生物被杀灭或抑制到符合安全标准的水平。
微生物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

微生物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食品对于人类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不同的食品处理方法和储存方式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有着显著影响。
微生物是在食品储存、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最常见的污染源之一,因此控制微生物的生长非常重要,以保障食品的品质与安全。
1. 微生物是什么?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物单元,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等。
它们分布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并在储存、处理和加工食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对于食品的质和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可导致食品腐烂、变质、毒素产生,致使消费者食品中毒等食品安全问题。
2. 微生物的发展环境微生物的繁殖需要满足适宜的环境要求,如水分、温度、酸碱度等。
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微生物的繁殖环境也相应地改变。
例如,在高温和低湿的情况下,细菌的生长会被抑制,因此类似于饼干和面包这样的干货在生产过程中要确保干燥的环境。
反过来,湿度较高的加工工厂或存放环境则会导致细菌迅速繁殖。
3. 微生物的危害如果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未能控制微生物的繁殖,那么很容易会导致从容器和加工工厂的墙壁、人员、设备,到整个食品处理过程都可能会受到污染。
这最终将加速食品的变质,并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产生有毒的物质,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健康。
在生产过程中,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如科学消毒和卫生净化,以保证食品中不含有有害的微生物和毒素。
4. 食品安全的保证在加工过程中,控制微生物的数量和作用是保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所在。
消毒、灭菌等处理工具是控制微生物的常见做法,但消毒物质和灭菌工具的应用需慎重考虑,以避免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温度和湿度的正确控制也是控制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重要因素。
在制作海鲜等生鲜类食品中,冷藏和快速冷冻对于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同样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及其对食品的影响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议题。
为了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如科学消毒和卫生净化等,以避免微生物的繁殖和有害物质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与我们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 × 10 12 吨;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杆菌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霉菌及酵母菌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菌类植物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病毒
禽 流 感 病 毒
轮 状 病 毒
非
人
典
鼻
病
病
毒
毒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当我们的眼睛紧盯着那些苏丹红、三聚氰胺、地 沟油、吊白块、马桶水的时候,鲜有人去深度关注 被微生物污染过的食品导致的安全事件,即使如此, 它的存在并没有因公众的忽略而消失。
痢、发热、腹痛为主的细菌性红痢。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微生物类群
7、沙门氏菌属(Salmonalla) 沙门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已从人和家畜等哺乳 动物、禽类、蛇、龟、蛙等两栖动物中分离出该菌。 从自然环境中的蚯蚓、鱼等中也分离出该菌。该菌 常污染鱼、肉、禽、蛋、乳等食品,在食品中增殖, 人食入后可在消化道内增殖,引起急性胃肠炎和败 血症等。该菌是重要的食物中毒性细菌之一。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微生物类群
5、大肠埃希氏菌(E.coli),简称大肠杆菌。大肠 杆菌污染食品后,可在食品中产生组胺,引起过 敏性食物中毒。大肠杆菌是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
也是食品和饮用水的粪便污染指示菌之一。 6、志贺氏菌属(Shigella),该菌污染食品经口 进入人体后,可侵入大肠的上皮细胞,引起以下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目录
基本术语 微生物安全事件 微生物与我们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微生物类群 微生物的来源及污染食品的途径 面对强大的微生物我们该如何应对
基本术语 微生物:微生物是自然界中一些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
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 物,其主要特点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分布广泛、容 易变异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 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0-150000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
是 祸?是 福?
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多数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
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 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 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
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
鼠疫;----耶尔森菌属(Yersinia) 天花;----天花病毒 艾滋病; ----艾滋病毒 禽流感病毒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
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的祸首,据卫计委 2014年发布的资料,全国上报到卫生计生委的案例 就有有152件,而且中毒人数是5000多人,即使在不 完整的资料当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主要病因是 由微生物病原而引起的达到3300多人。”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微生物类群
在食源性疾病体系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包含细菌性、 病毒性、寄生虫性、化学性、真菌毒素、有毒动物和有 毒植物等,这也是全球公认的七大类食源性疾病。
2、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单胞菌一 些特点:增殖速度快;一些种能在5℃的低温下 生长;具有很强的产生氨等腐败产物的能力。 因而,假单胞菌污染肉及肉制品、鲜鱼贝类、 禽蛋类、牛乳和蔬菜等食品后可引起腐败变质, 并且是冷藏食品腐败的重要原因菌。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微生物类群
3.盐杆菌科(Halobacteriaceae) 盐杆菌属和盐球菌属对高渗均具有很强的耐受能力, 可在高饱和盐溶液中生长。盐杆菌和盐球菌可在咸肉 和盐渍食品上生长,引起食物变质。 4、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 该属菌广泛分布于 花、果实、蜂蜜、苹果汁、葡萄酒、醋和软饮料等环 境中,可导致含酒精饮料变酸。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微生物类群
8、葡萄球 菌属
(Staphylo coccus)
该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 化脓处、健康人的鼻腔、 手指、皮肤和毛发上, 并广泛分布于动物体表、 垃圾及人类的生活环境 中。污染食品后可在其 中繁殖,产生毒素,人 食入该食品后可引起食 物中毒。该菌感染人或 动物后,可引起各种化 脓性疾病、肺炎、败血
食源性疾病:微生物引发的食品安全,用更科学的说法便是食源性 疾病
微生物安全事件
微生物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一直都在爆发着。 1994年美国沙门氏菌病暴发; 1996年日本芽菜大肠杆菌使人们认识到了细菌O-157中毒的危害; 2006年美国开始陆续发生一些菠菜引起的中毒,后来还发生西红柿中 毒; 2006年是大肠杆菌O-157; 2010年美国又发生千人以上沙门氏菌感染; 2011年德国大肠杆菌也波及了16个国家; 2013年美国又发现了15个大肠杆菌O-121,导致27个人受到感染; 2014年1月3日,美国报告由乳制品引起的斯坦利沙门氏病例; 2014年2月6日苏格兰有15个人感染了大肠杆菌O-157。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发布了食源性疾病控制指 南,我们可以看到,由生物因素构成的食源性疾病致病 因子占到84%以上,这其中包括17种病菌、18种寄生虫和7 种生物毒素。从而可以推导,控制食品当中微生物风险 因素,对保障食品安全有多么重要。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微生物类群
细菌是污染食品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类群,因此多数食品卫生的微生物学标准都是针对 细菌制定的。
食品中细菌来自内源和外源的污染,而食品中存活 的细菌只是自然界细菌中的一部分。这部分在食品 中常见的细菌,在食品卫生学上被称为食品细菌。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微生物类群
1、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弯曲杆菌广 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人食入含有该菌的食物后, 可发生食物中毒,引起细菌性肠炎,症状为下 痢、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